哲学矛盾的观点的基本观点是不是谋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13_西方文化名著导读_考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否 1、像田园牧歌一样美好的自然状态属于谁的自然状态? (2.00分)
2、人类的精神、人类的灵魂、人类的思想,最根本的要素、最可宝贵的要素是什么? (2.00分)
3、谁的哲学思想被称为“你要了解哲学就必须通过的一个桥梁” (2.00分)
4、佛洛依德是哪个国家的心理学家 (2.00分)
5、在四大文明地中哪个国家的政治单位是城邦? (2.00分)
6、“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谁说的A马基雅维利B罗尔斯C洛克D霍布斯 (2.00分)
C.马基雅维利
7、“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是谁说的? (2.00分)
D.孟德斯鸠
8、康德伦理学中一个根本的原则是? (2.00分)
A.言论自由
B.政治自由
C.意志自由
D.思想自由
9、《独立宣言》是哪个国家在1776年制定通过的 (2.00分)
10、“哲学王”是谁提出的? (2.00分)
A.马基雅维利
B.奥古斯丁
11、“希腊的光荣,罗马的伟大 ”来自哪部著作? (2.00分)
A.《罗马盛衰原因论》
B.《波斯人信札》
C.《论法的精神》
D.《论自由》
12、“人民是最高裁判官,如果政府有了社会契约,人民就有权反抗。”反映的是洛克的哪个观点? (2.00分)
A.有限政府观
B.人权观念
C.自由观念
D.财产观念
13、《月光奏鸣曲》是谁的作品 (2.00分)
14、 卢梭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 (2.00分)
A.《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
B.《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C.《论科学与艺术》
D.《新爱洛伊丝》
15、《论自由》是谁的名著 (2.00分)
A.孟德斯鸠
16、《月光奏鸣曲》是谁的著作? (2.00分)
17、在现代社会中谁合法的垄断了全部暴力 (2.00分)
B.社会团体
18、奥古斯丁是什么时候的人物 (2.00分)
B.古罗马前期
C.古罗马中期
D.古罗马后期
19、哪个是巴特菲尔德的著作? (2.00分)
A.《论科学与艺术》
B.《社会契约论》
C.《近代科学的起源》
D.《实践理性批判》
20、笛卡尔的使命是? (2.00分)
C.探寻智慧
21、耳熟能详的“人之初,性本善”来自哪部著作 (2.00分)
A.《三字经》
B.《千字文》
C.《幼学琼林》
D.《百家姓》
22、凡尔赛宫是哪位法国君王下令修建的 (2.00分)
A.路易十三
B.路易十四
C.路易十六
23、马基雅维利是哪个国家的 (2.00分)
24、&“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因此,公民的荣誉只能建立在公共事业的基础上。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是在于保护人的天赋的和不可侵犯的权利。”是来自哪部作品?& (2.00分)
A.《政府论》
B.《论宽容》
C.《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D.《人类理解论》
25、“人性的本来面貌就是趋利避害”是谁提出的? (2.00分)
A.马基雅维利
B.马丁?路德
26、洛克“财产观”中的私有财产权来源于哪儿? (2.00分)
27、&在科学史上和思想史上,被表彰为是真正第一个具有了完美的科学精神的人物是谁?& (2.00分)
28、奥古斯丁信奉的是什么教? (2.00分)
A.伊斯兰教
29、现在西方主流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2.00分)
A.自由主义
B.民主主义
C.公平主义
D.人权主义
30、《论法的精神》是谁把它翻译成《法意》 (2.00分)
判断题(40分)
1、功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谋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2.00分)
2、西方主流的意识形态是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 (2.00分)
3、1946年纽伦堡审判以后,40岁的这个威廉?乔伊斯被以叛国罪处以绞刑。 (2.00分)
4、卢梭和奥古斯丁都写过《忏悔录》。 (2.00分)
5、基督教会在中世纪后期已经变得非常腐败。 (2.00分)
6、 罗素认为人性里面它本来没有一种破坏的欲望。 (2.00分)
7、巴比伦文明是依托于尼罗河。 (2.00分)内容简介/正义论
《正义论》一书之所以能起到如石击水的效应,关键在于它打破了西方政治哲学万马齐喑的冷清局面。西方政治哲学的衰落已是众所周知,专攻政治理论的学者爱·麦·伯恩斯说:在政治学说的阳光下没有多少新东西。这充分表明了西方传统思辨方法构筑的理论体系的困境。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则以其独特性和思辨性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正义论
约翰·罗尔斯日生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1943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50年在该校获哲学博士学位,此后相继在普林斯顿大学(年)、康奈尔大学(年)、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年)和哈佛大学(1962-)任教,日去世。尽管着作不多,但其在西方学术界影响甚大。除了《正义论》,罗尔斯的着作还包括《政治自由主义》(1993)、《万民法》(1998)、《道德哲学讲演录》(2000)、《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2001)等。
主要观点/正义论
《正义论》一书,洋洋洒洒40余万字,实际上是一本论文集。罗尔斯在前言中表示:“在提出关于正义的理论时,我试图把过去十几年中我所撰写的论文中的思想集中起来,使它们成为一种条理分明的观点。”罗尔斯最早于1951年发表了初鸣之作《适用于伦理学的一种决定程序纲要》。基本观念的确立是《正义即公平》(1958年)。其后陆续写出《宪法自由权与正义概念》(1963年)、《正义感》(1963年)、《非暴力抵抗》(1966年)、《分配的正义》(1967年)等。1969年至1978年。罗尔斯在斯坦福的高级研究中心完成了对全书的整理和加工。在这20年中,罗尔斯不断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挑战,这促使他写出一篇又一篇的论文来完善自己的立论,反驳对方的观点。这样一个过程也使得《正义论》一书显得非常晦涩难懂,概念成群。为了说明一个问题,罗尔斯往往不得不一而再、而三地发掘论据。但他的前言展示了他的思想脉络。《正义论》,顾名思义,是研讨正义的。正义观念在人类的思想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正如真实是思想体系的第一美德一样(第1节)。罗尔斯把正义观的规定视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正义论》一书共分3编9章,第一编“理论”讨论对正义的界定,正义的历史发展,正义的作用,正义的内涵以及原始状态等观点;第二编“体制”分析如何用第一编确定的正义原则来剖析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公民生活,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层面,这里较为详尽地反映出罗尔斯高度思辨的正义观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他作为一名学者提出的解决西方社会矛盾、冲突、民瘼的方策;第三编“目的”探讨伦理和道德领域中的课题,涉及善、自尊、美德、正义感、道德感情、自律等一系列课题。这一编与前两编不同,论述和分析似都与他的正义原则稍微疏远一些。其实罗尔斯认为这一部分相当重要,如果不考虑最后那一部分的论据,关于正义的理论也会被人误解(前言)。的确,如果一种正义原则要想在一个社会中通行,关键就是人们能否接受并相信它,这就牵涉到道德心理学和正义感形成的问题。如果众人没有一种正义的心理氛围和文化环境,一种正义原则就不可能被接受,这就是罗尔斯所讲的“正义即公平的相对稳定性”。尽管这一编的内容不如前两编那样新奇,但在整个理论中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观点/正义论
罗尔斯对此是明确的,他开宗明义地讲,正义的主题就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者说得更准确些,就是主要的社会体制分配基本权利与义务和确定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的分配方式(第2节)。罗尔斯把既存的主导西方社会的正义理论分为两大类:(一)功利主义的正义观。罗尔斯将其概述为:如果社会主要体制的安排获得了社会全体成员总满足的最大净差额,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井井有条的社会,因而也是正义的社会(第5节)。功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谋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功利主义思考问题的思路是:每个人在实现自身利益时都会根据自己的所得来衡量自己的所失,社会的幸福由个人的幸福构成,个人的原则是尽量扩大自己的福利,满足自己的欲望,社会的原则则是尽量扩大群体的福利,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成员的欲望构成的总的欲望体系;(二)直觉主义的正义观(第7节)。直觉主义不从个人或群体的得失思考问题,而是通过对自身的反思来达到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基本的原则是至高无上的。可以用来衡量各种互相冲突的正义原则。直觉主义不包括其他的衡量方法,人们依靠直觉,依靠那种在人们看来最接近正确的东西来衡量。直觉主义强调道德事实的复杂性使人们往往无法解释人们的判断,直觉主义认为,“确定不同正义原则的恰当重点的任何更高一级的推定标准,都是不存在的。”这两种正义观具有明显的差别:一种依据功利,一种依据直觉。罗尔斯对这两者均不赞同。但他尤其反对功利主义。他认为在现代道德哲学的许多理论中,某种形式的功利主义始终占据上风。道德哲学是社会理想生活模式的基础之一,不改变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哲学,是不可能改变这个社会的各种体制的。从这点出发,罗尔斯便把功利主义的正义观当作了批判对象。从事实上看,由休谟、边沁、亚当·斯密和穆勒等人所传播的功利主义观念在西方社会历来是占统治地位的,这些观念原则奠定了西方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基础。然而这些体制并没有克服社会上存在的深刻的矛盾。罗尔斯是一位改良论者,他相信要改良西方社会体制,关键在于改变占主导地位的功利主义的正义观。这是罗尔斯为自己确定的目标。
解决方法/正义论
既然功利主义的正义观不敷所用,纰缪甚多,那么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正义观呢?罗尔斯的观点十分明确:“我所要做的就是把以洛克、卢梭和康德为代表的传统的社会契约论加以归纳,并将它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前言)因此,罗尔斯所依据的是传统的契约论的方法。契约论在西方有着颇为悠久的历史,近代的一些思想大家均为契约论者,如洛克、卢梭等人。他们的契约思想曾在西方历史上起过震撼人心的作用,但后来时过境迁,契约论让位于功利主义。可以说,契约论代表了一种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功利主义则意味着一种经济上的实惠思想。在资本主义体制确立后,功利主义取带契约论而代之是不奇怪的。罗尔斯重新举起契约论的旗子,这本身就属别出机杼。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一言以蔽之,可称作正义即公平的理论。得出这个理论的各项原则,首先需要说明一个前提,这就是社会契约是如何产生的。这里就必须做一个理性上或逻辑上的假设。罗尔斯把这个假设环境称作“原始状态”(Original Po- sition),相当于自然状态在卢梭、洛克等人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原始状态纯粹是理性上的设想,在实践历史中无法论证。罗尔斯知道这一点,他说过原始状态是一种纯粹假设的状态(第20节)。在确定正义观的过程中,罗尔斯常常部分地倚重于直觉主义,他表示,正义即公平这种直觉观点将把正义的原则着作是在一种适当规定的原始状态中达成的原始契约的目标(第20节)。原始状态的设计意图是排除各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因素,给出一个纯粹逻辑思维的状态,使人们产生正义原则。在原始状态中,所有各方都是道德的主体,都受到平等的待遇,他们选择的结果不决定于随意性的偶然事故,也不决定于社会力量的相对平衡。但是光有原始状态还不足以达成正义的首要原则,还必须设定其他一些条件。
联系/正义论
第一个原则被确定为是优先于第二个原则的,按罗尔斯的话讲,这两个正义原则是按照“词汇式序列”排列的,即只有第一个原则被满足后才能满足第二个原则(第8节)。事实上,因为第一个原则已有公论,罗尔斯并没有作什么创造性的论述,他花了大量的气力来论证第二个原则。在论述第二个原则时,他提出了几项论证:(一)反效率原则。在分配上,效率原则是不包含正义原则的,因而一个人得到全部产品的分配或其他不平等分配的方式也可能是有效率的,因而仅仅效率原则本身不可能是正义的,应当寻找既有功利也是正义的分配方式,超越单纯的功利观念(第12节);(二)差别原则。差别原则通过挑出某种特殊的地位来判断社会基本结构中的不平等问题,这将克服功利原则的不确定性。如企业家比不熟练工人有着更美好的前景,假设他们处在最初状态,那么怎样证明差别的存在是合理的呢?那就必须是这些差别有利于境况较差的人。任何差别的存在,都要能够有利于境况差的人,有利于最少受惠者;这个原则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因为如果要实施这一原则,那就意味着对西方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造,有人甚至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改造;(三)连锁关系。这里假定如果一种利益提高了最底层人们的期望,它也就提高了其他所有各层次人们的期望,当地位最不利者获益时,处于中间状况的人也会获利。如果正义原则得到实现,这种连锁关系就会实现。经过这三个方面的论证,罗尔斯又将第二个原则具体表述为:对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这种不平等既(1)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又(2)按照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使之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联系在一起(第13节)。差别原则包含着某种平均主义,同时它也反映了自由主义思潮的某些倾向,最基本的就是“平等的倾向”(第17节)。差别原则意味着:(一)补偿原则。即应当对出身和天赋的不平等进行补偿,差别原则不等于补偿原则,但它力图达到补偿原则的目的;(二)互惠的观念。差别原则是追求相互有利的原则;(三)博爱原则。在西方社会中,与自由和平等相比,博爱处于较次要的地位。差别原则表明了一种公民友谊和社会团结。这些均为一些理想主义的原则,罗尔斯认为西方社会没有实现这些原则,或者说没有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为了指明西方社会改良的方向,罗尔斯集中在第五章讨论了社会经济制度。他先确定了“分配正义的背景制度”,这包括:(一)分配部门。负责保持价格体系具有切实的竞争能力;(二)稳定部门。负责实现合理的充分就业;(三)调拨部门。负责维持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四)分配部门。负责通过税收和对财产权的必要调整,以维持分配份额的一种大致的正义性(第43节)。社会通过调节这四个部门的活动实现正义原则。经过对政治和经济体制的综合考察,罗尔斯又对两个正义原则作了完整的表述(第46节):正义的第一个原则:每个人都应有平等的权利去享有与人人享有的类似的自由权体系相一致的最广泛的、平等的基本自由权总体系。正义的第二个原则: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它们(1)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符合正义的储蓄原则,以及(2)在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下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官职和职务联系起来。第一条优先规则(自由权优先):正义原则应按词汇序列来安排,因此自由权只有为了自由权本身才能受到限制。这里有两种情况。(1)不太广泛的自由权应能使人人享有的自由权总体系得到加强;(2)不太平等的自由权必须是具有较少自由权的那些人能够接受的。第二条优先规则(正义优先于效率和福利):正义的第二个原则在词汇序列上优先于效率原则和最大限度提高利益总量的原则;而公平机会优先于差别原则。这里有两种情况:(1)机会的不平等必须扩大具有较少机会的那些人的机会;(2)过高的储蓄率在总体上能减轻为此而受苦的人的负担。一般概念:(见前)。至此,罗尔斯的正义论有了一个概括的轮廓。如前所述,罗尔斯的整个正义理论是改良主义的,即他想对资本主义制度做出某种修正,以缓和并协调日益剧烈的社会冲突。他在《正义论》中多次表示,两个正义原则规定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基本结构或轮廓,改革过程就应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第41节)。不过罗尔斯没有直截了当地讨论现实问题,而是将正义原则及其展开部分均置于假设的条件下,并将其提炼到高度思辨的水平。其实越是抽象的理论,其内涵就越大。正义原则、自由优先原则、对功利主义的批评、差别原则、自由的概念、分配的份额、代际正义问题、自然义务原则、非暴力抵抗、平等的基础等问题均与美国乃至西方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密切相关。罗尔斯本人在书中并没有花太多笔墨去描绘这些场景,而将一切现实都转为理性概念,这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他的学说带来了困难,因而,真正弄清他的学说,需要回顾一下30年来美国的历史。
媒体推荐/正义论
外国伦理学名着译丛序出版一套外国伦理学名着译丛,我们素有此愿,但碍于各种原因,却一直未能实现。近几年,一些同志已经努力译出了一批国外伦理学专着,但毕竟力量分散,也难见系统。现在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同志大力支持,这套丛书得以陆续出版,这是一件值得拍手称庆的好事。中国历来号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伦理思想一向发达,特别是值此加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期,伦理学更有勃兴之势。为了迎接和促进伦理学的发展和繁荣,当然最重要的是研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现象,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探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人们的精神境界的规律和方法,这是我们的主要着力点。但是,也有必要整理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丰富的道德文化遗产,有必要借鉴国外的从古典到当代的各种独特的伦理思想成果,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两翼。这一套外国伦理学名着译丛,我们力求选入已有定论的古典名着和有较大影响的当代专着,包括较好的伦理学史和教科书;在翻译上,则力求做到文从字顺,不走原意。我们不仅希望伦理学专业的同志,也希望其他研究领域的同志来参加这一工作。本着贵精勿滥的原则,准备一年先出两三本,积数年之功想必会做出较大的成绩。国外的伦理思想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处理的道德问题和依凭的价值观念,跟我国目前的情况均有不同,所>x,一番批判改造和消化吸收的功夫自然是不可少的。我们的读者,一定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带着中国的问题去阅读这些书,并从中得到正反两方面的启发借鉴,这也正是我们出这套丛书的希望所寄。罗国杰郑文林
序言/正义论
外国伦理学名着译丛序出版一套外国伦理学名着译丛,我们素有此愿,但碍于各种原因,却一直未能实现。近几年,一些同志已经努力译出了一批国外伦理学专着,但毕竟力量分散,也难见系统。现在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同志大力支持,这套丛书得以陆续出版,这是一件值得拍手称庆的好事。中国历来号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伦理思想一向发达,特别是值此加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期,伦理学更有勃兴之势。为了迎接和促进伦理学的发展和繁荣,当然最重要的是研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现象,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探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人们的精神境界的规律和方法,这是我们的主要着力点。但是,也有必要整理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丰富的道德文化遗产,有必要借鉴国外的从古典到当代的各种独特的伦理思想成果,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两翼。这一套外国伦理学名着译丛,我们力求选入已有定论的古典名着和有较大影响的当代专着,包括较好的伦理学史和教科书;在翻译上,则力求做到文从字顺,不走原意。我们不仅希望伦理学专业的同志,也希望其他研究领域的同志来参加这一工作。本着贵精勿滥的原则,准备一年先出两三本,积数年之功想必会做出较大的成绩。国外的伦理思想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处理的道德问题和依凭的价值观念,跟我国目前的情况均有不同,所>x,一番批判改造和消化吸收的功夫自然是不可少的。我们的读者,一定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带着中国的问题去阅读这些书,并从中得到正反两方面的启发借鉴,这也正是我们出这套丛书的希望所寄。罗国杰 郑文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次
参与编辑人数: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2:38:29
贡献光荣榜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考试!10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考试!10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考试!10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考试!10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哲学矛盾的观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