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根与什么形成的共生结构

关于根瘤和根瘤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瘤可以单独着生.也可以聚集在一起生在根上 B.一般豆科植物的主根和侧根上都可以着生根瘤 C.根瘤是由根瘤菌进入根细胞内部.刺激根组织膨——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关于根瘤和根瘤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瘤可以单独着生,也可以聚集在一起生在根上 B.一般豆科植物的主根和侧根上都可以着生根瘤 C.根瘤是由根瘤菌进入根细胞内部,刺激根组织膨大而形成的 D.根瘤破溃后,根瘤菌全部死亡后进入土壤 答案:D解析:考查根瘤和根瘤菌关系的题目。我们知道,根瘤是豆科植物的根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被土壤中一些相适应的根瘤菌侵入后,通过大量繁殖,并刺激根部细胞不断分裂,进而使该处组织逐渐膨大后形成的。根瘤可以单独着生,也可以在任意根上聚集形成,但主根上的根瘤菌固氮能力强。当植物衰老死亡后,根瘤也要破溃,其内的根瘤菌便进入土壤,进入土壤的根瘤菌不一定死亡。
8.关于生物固氮的正确叙述是( ) A.生物遗体中的含氮化合物首先被转化成硝酸盐 B.硝化细菌可以使氮元素回归大气 C.圆褐固氮菌固定的氮可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 D.硝化细菌可以把植物不能吸收的氨转变为能吸收的硝酸盐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固氮的有关知识。生物遗体中的含氮化合物先被微生物分解形成氨,在有氧条件下,土壤中的氨和铵盐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最终氧化成硝酸盐,在氧气不足条件下,土壤中的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而不是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并进一步还原成分子态氮返回大气中。圆褐固氮菌是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其固氮产生的NH3要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NO2后才能被植物体利用,可见选D。
7.下列哪项肯定不属于固氮生物( ) A.根瘤菌 B.圆褐固氮菌 C.某些蓝藻 D.豆科植物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固氮微生物的理解及判断,固氮生物都属于个体微小的原核生物,又叫固氮微生物。固氮微生物可以分为三类,其中根瘤菌属于共生固氮生物,只有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才能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的氮;圆褐固氮菌属自生固氮菌;而某些蓝藻属自生固氮菌,某些蓝藻属共生固氮菌,如某些蓝藻和真菌形成的地衣就属于这一类。
6.一般情况下,不进行二分裂生殖的是( ) A.草履虫、变形虫 B.酵母菌、放线菌 C.大肠杆菌、固氮菌 D.乳酸菌、黄色短杆菌 答案:B解析: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放线菌进行孢子生殖。
5.2010江苏镇江模拟 可以作为硝化细菌碳源、氮源及能量来源的物质依次是( ) A.含碳有机物、氨、光 B.含碳无机物、氮、氮 C.含碳有机物、氨、氨 D.含碳无机物、氨、氨 答案:D解析: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微生物,它可利用NH3氧化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把CO2或无机含碳化合物中的碳与H2O化合为有机物,并且以NH3氧化后形成的硝酸盐作为氮源。
4.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 ) 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 B.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 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D.利用乳酸制作泡菜 答案:B解析:要理解发酵的概念。发酵是指生产实际中,人们通过微生物培养,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这里有三个要点:一是用于生产,二是培养微生物,三是生产代谢产物。根据概念可知,生产代谢产物青霉素有一个培养青霉菌的过程;生产酒精有一个培养酵母菌的过程;制泡菜实质是培养乳酸菌,使其利用菜中的营养物质生产代谢产物乳酸的过程。因此A、C、D都符合发酵的概念。而B项中虽有代谢产物乳酸,但不是微生物所为,也不存在培养微生物的过程,更不是用于生产,因此不属于发酵。
3.要将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与其他杂菌分离开来,应将它们接种到( ) A.加入氮源、加入杀菌剂的培养基上 B.不加氮源、含杀菌剂的培养基上 C.加入氮源、不加杀菌剂的培养基上 D.不含氮源、不含杀菌剂的培养基上 答案:D解析:自生固氮菌能利用空气中的N2作为氮源而正常地生长繁殖,其他杂菌都不能利用空气中N2作氮源,它们在缺氧的培养基上不能生存。杀菌剂可以杀死各种细菌,包括自生固氮菌。故要将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与其他杂菌分离开来,应将它们接种到不含氮源、不含杀菌剂的培养基上。
2.下列几种与微生物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蓝藻 ⑤烟草花叶病毒 A.从结构和成分上看,①具有成形的细胞核,⑤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 B.从异化作用类型看,①②是自养型,③④是异养型 C.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看,①②③是分解者,④是生产者 D.从同化作用类型看,②是厌氧型,③④是需氧型 答案:A解析:厌氧型、需氧型属异化作用类型,异养型和自养型属同化作用类型,故B、C叙述错误;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硝化细菌是生产者而不是分解者,故D叙述错误;酵母菌属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不含DNA,所以不含胸腺嘧啶。故A项叙述正确。
1.2010湖南模拟 下列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藻 ②草履虫 ③酵母菌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链霉菌 A.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⑦ D.①②⑥⑦⑧ 答案:A解析: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等。酵母菌和青霉菌属于真菌,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小球藻、蓝藻和水绵都属于藻类,但小球藻和水绵是真核生物。葡萄球菌属于细菌,链霉菌属于放线菌。
11.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请你设计实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用具:配制培养基所需要的各种原料、无菌操作箱、接种环等。 (3)简述主要步骤: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_______培养基;另一种是_______培养基。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B、b备用。 ②分别从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 ③接种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天。 ④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落,再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 ⑤接种后,把a、b培养基再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天。 (4)实验结果:在a、b培养基上获得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 (5)步骤④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3)无氮 含有青霉素 (4)圆褐固氮菌 酵母菌 (5)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综合提升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2013年贵州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考试试卷(初赛word)&&共用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部分资料需要金币下载的目的主要是为维持网站正常运作,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2013年贵州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考试试卷(初赛)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0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被子植物茎中的初生维管束来源于()A.维管形成层B.木栓形成层C.三生形成层D.原形成层2、光合产物是以何种形式从叶绿体转移到细胞质中去的()A.核酮糖B.葡萄糖C.蔗糖D.磷酸丙糖3、我们吃绿豆芽主要吃的是()A.根B.芽C.下胚轴D.上胚轴4、下列哪组植物的果实属同一类型()A.柿、香蕉、桔、南瓜B.苹果、桃、李、梨C.大豆、花生、芝麻、棉花D.萝卜、油菜、胡萝卜、百合5、银杏输送有机养料的结构是()A.筛管B.筛胞C.导管D.管胞6、被子植物的以下哪一个性状较原始()A.双被花B.单性花C.风媒花D.草本7、如果子房内胎座发生在心皮边缘的缝合处,这种胎座类型为()A.侧膜胎座B.中轴胎座C.基生胎座D.边缘胎座8、高等植物体的以下器官中,合成生长素的量最少的是()A.叶原基B.嫩叶C.成熟的叶片和根尖D.发育中的种子9、果树有时出现小叶症,其原因是()A.由于营养不足而影响叶片生长B.由于温度太低而影响叶片生长C.由于缺锌而影响生长素合成,进而影响叶片生长D.由于缺锌而影响细胞分裂素合成,进而影响叶片生长10、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环境中移到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耗氧量的变化是()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C青蛙的耗氧量增加,小白鼠的耗氧量减少D.青蛙的耗氧量减少,小白鼠的耗氧量增加ll、鸟类呼吸时气体交换的真正部位是()A.背支气管B.腹支气管C.微气管D.平行支气管12、在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中,不具细胞结构的一层结构是()A.外胚层B.内胚层C.中胶层D.触手13、节肢动物血液的颜色为什么是无色或淡兰色()A.血液中无血细胞B.血液中血浆和血细胞中无血红蛋白,血清只有血清蛋白,能携带02C.血细胞中有血红蛋白,但不是红色的D.节肢动物没有血液,只有体腔液14、蝗虫和对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A.鳃、鳃B.气管、鳃C.气管、气管D.鳃、气管15、根瘤是豆科植物的根与以下哪种微生物形成的共生结构()A.细菌B.真菌C.粘菌D.放线菌16、在C3途径中,C02的受体是()A.3一磷酸甘油酸B.草酰乙酸C.二磷酸核酮糖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7、本能行为包括()A.趋性B.动性C.印记D.固定行为型18、下面有关探究动物行为的描述正确的是()A.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要从它的幼虫开始进行隔离饲养B.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时发现学习行为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C.蚂蚁可用触角的触觉功能来实现个体间的相互沟通D.蜜蜂主要通过嗅觉识别气味来实现个体间的相互沟通19、下列行为实例中,既是简单的学习类型,又是习惯化的学习类型的是()A.血吸虫从人的皮肤侵入B.麻雀对反复出现的稻草人不再害怕C.杜鹃在篱雀巢中下蛋D.鸟学会当风摇动树叶时不飞走20、下列动物中,社会行为最发达的是()A.鱼类B.昆虫C.鸟类D.哺乳动物21、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B.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C.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22、关于动物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B.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C.ATP为C02分子通过细胞膜提供能量D.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23、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实验目的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醋酸洋红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斐林试剂、呲罗红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中的分布呲罗红将RNA染成红色C.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斐林试剂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桔黄色沉淀D.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苏丹Ⅳ染液脂肪颗粒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24、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25、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B.人在饥饿时,细胞中的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C.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的ATP量增加D.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26、在分解复杂大分子有机物中,往往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协同完成的,乙种微生物以甲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丙种微生物又以乙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这些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称为()A.互生关系B.接力关系C.共生关系D.寄生关系27、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是()A.微量元素B.氨基酸和碱基C.维生素D.葡萄糖28、磷酸戊糖途径是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的()A.细胞核B.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D.内质网29、酪氨酸tRNA的反密码子是5’-GuA-3’,它能辨认mRNA上的相应密码子是()A.GUAB.GTAC.UACD.AUG30、下列各项属于分类等级的有()A.种B.亚种C.品种D.目31、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用这种小麦的胚芽细胞、花粉分别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分别为()A.六倍体、单倍体B.六倍体、三倍体c.二倍体、三倍体D.二倍体、单倍体32、有丝分裂间期完成后,其结果是()A.DNA分子数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B.DNA分子数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C.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目都加倍D.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目都不变33、在小鼠受精卵分裂面附近比较集中的细胞器是()A.中心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D.溶酶体34、让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品种杂交,在其F2中,选出表现型为Ab的个体,让其连续自交5代,在选育过程中,每一代的表现型为ab的个体均被淘汰,则在第5代中符合理想表现型的个体中杂合体还占()A.2/65B.2/33C.1/48D.1/6435、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基因(t)是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基因(A)是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二者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但多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有两种病的概率分别为()A.3/41/4B.1/21/8C.1/41/4D.1/41/836、减数分裂中,引起遗传变异的现象是()A.同源染色体的配对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37、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A.1/32B.1/16C.1/8D.1/438、若某种群有成鼠a只(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只A.a×8n-1B.a×8n+1C.a×8nD.a×8n-239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40、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lOOhm。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算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41、具蒴帽的苔藓植物是()A.苔纲B.苔纲和藓纲C.苔纲和角苔纲D.藓纲42、银杏学名的正确书写形式应是()A.GinkgoBilobaL.B.GinkgobilobaL.C.GinkgoBilobal.D.ginkgobilobaL.4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B.“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是脑容量增加D.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44、在北半球,对短日植物大豆来说,南种北引,应该引()A.早熟品种B.晚熟品种C.中熟品种D.以上皆可45、下列关于生物个体发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是细胞内不同基因有顺序表达的过程B.荠菜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营养分别由胚柄、子叶、自身光合作用提供C动物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保证受精卵发育初期有足够的营养供应D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DNA总量和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46、狗毛褐色由B基因控制,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B、b均不能表达而山现白色。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产生的F2中,白色:褐色:黑色为()A12:3:1B.9:6:1C.9:3:4D.1:2:147、碳酸饮料中的苯甲酸纳类化合物可严重破坏人体细胞中线粒体的结构,若过度饮用碳酸饮料,下列生命活动会受到影响的是()A.有氧呼吸B.染色体的复制C.小肠吸收甘油D.脂类物质的合成48、下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不只一种B.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没有②⑤⑦的参与C.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⑥的量明显增加,则③和④的量可能会减少D.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可构成一个反射弧49、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若要证明感受器是完成曲腿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操作不合适的是()A.环割后肢趾尖的皮肤B.剪去牛蛙的脑c.用探针破坏牛蛙的脊髓D.用0.5%HCl溶液刺激趾尖50、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苗(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可能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该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51、通常情况下,分子式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形成过程中最多伴随产生水分子数是()A.63个B.62个C.17个D.16个52、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杂交时,应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B.杂交时,应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C.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53、下列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一条链上的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上的A和T的数目也相等B.若一条链上的G的数目是C的2倍,则另一条链上的G的数目是C的0.5倍C.若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A:T:G:C的比值为4:3:2:1D.若一条链上的G:T=1:2,则另一条链上的C:A=1:254.下图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对曲线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M以N为食B.N以M为食B.M与N无捕食关系D.M和N的数量改变相同55.一个二倍体生物群体中,一条常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可能有8种不同的复等位基因,那么这个群体中,杂合体基因型的总数可达到()A.8种B.16种C.28种D.36种56将金鱼藻置于一烧杯中培养。子啊不同温度下,金鱼藻光合速率(用每小时O2释放量表示)与光照强度关系如图所示,呼吸速率(用每小时O2消耗量表示)与温度关系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从图中可知,金鱼藻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和温度有关金鱼藻的呼吸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其原因是温度对呼吸酶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金鱼藻生成的O2若在同一细胞内被消耗,在整个过程中,O2穿过了8层磷脂分子层D.20℃条件下,用15klx的光强连续照射11.3h,合成的葡萄糖约为68.817mg,其中约有5.3mg用于呼吸作用57、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并向这3个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的条件下,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02和H20的试管是()A.甲B.丙C.甲和乙D.丙和乙58、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器的变化曲线,该细胞可能为()A.芽尖端分生组织细胞B成熟叶的叶肉细胞C.叶表皮细胞D.根成熟区细胞59、科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实线所示。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B.“某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活性C.实验结果说明神经纤维排出24Na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若将纵坐标改为“细胞内24Na的量”,则实验结果对应曲线如图中虚线60、中柱鞘细胞可产生()A.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B.不定芽和不定根C.侧根D.凯氏带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0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CBBAAC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CBACABDCBD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CABDADACDABCCBABD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BBABBDBCCC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DBABDAABCAABDACDCAD题号51525354555657585960答案DACDABDACABCDBAACDABC
本站声明:书利华教育网资料为本站收集、购买整理或网友上传,不能保证版权问题,如有侵犯,请发邮件联系无条件删除,谢谢。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联系: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侯剑东
欢迎合作与交流!根_复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豆科植物能与根瘤菌形成共生体-根瘤,它是否也能_植物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56,000贴子:
豆科植物能与根瘤菌形成共生体-根瘤,它是否也能
能与菌形成共生体-根瘤,它是否也能与am形成共生体-?
开创全新塔防体验!兽人单机正统续作!首款3D射击+陷阱搭配塔防类游戏!纯正美式卡通风,3D射击塔防体验,超过五十二种陷阱,玩转新套路!
肯定是不能的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陕、甘黄土高原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结构及固氮作用研究--《西北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陕、甘黄土高原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结构及固氮作用研究
【摘要】:对陕西、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的豆科29属63种野生及栽培豆科植物结瘤及固氮状况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新发现10种结瘤豆科植物,他们是山合欢(Albizzia kalkora)、扁茎黄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胀萼黄芪(A.ellipsoideus)、糙叶黄芪(A.scaberrimus)、小花香槐(Cladrastis sinensis)、银豆(Falcata japonica)、野大豆(Glycine soja)、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nth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黄花木(Piptanthus concolor)。采集根瘤的过程中发现在水分充足地带如河滩、田埂、树林等处的豆科植物容易结瘤且长势较好,而荒坡、沙地等缺水处的豆科植物结瘤较少并且形状较小。另外,同种豆科植物在湿润条件下容易结瘤,在干旱条件下不易结瘤。表明豆科植物的结瘤情况与环境关系密切,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比较研究表明,由于生态条件不同,豆科植物生活习性多样,从而使根瘤形态具有多种特征。根瘤形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苜蓿、草木樨、三叶草、红豆草等为代表,这种根瘤是长圆形的,较小,分生组织在顶端皮层以内,长圆形的根瘤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聚集在一起,如此则形如掌状或生姜状,多呈不规则形态。另一类以大豆、国槐、菜豆的根瘤为代表,它们是圆形的,分生组织带状,在皮层内,根瘤大都单个存在。一般来说,生于山地草原,天然草场和林间湿地的豆科植物一年生草本居多,其根瘤也是一年生,在形态上较为规则,一般为圆形、长圆形,并带有粉红色,而分布于阳坡地带的多年生豆科乔木、灌木,其根瘤形态多为长柱状,且多具分叉,其颜色以白色、褐色、黄色者居多,着生部位多居于侧根、须根上,主根上很少有瘤。根瘤的直径大小也不一样,其中最小的是百脉根的根瘤,直径为0.8mm;较大的根瘤,如紫荆根瘤直径可达18mm。豆科植物的根瘤形态主要与植物种类有关,同属不同种的豆科植物根瘤形态往往是相似的。
从豆科的牧草、沙生植物、灌木、乔木及豆科作物共计25属46种51份根瘤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根瘤菌47株,将获得根瘤菌菌株部分回接于原寄主植物,27d以后可以结瘤。这些菌株大都在酵母—甘露醇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并能分泌大t的粘多糖。一般3d形成菌落,菌落为圆形,边缘整齐,无色透明
或乳白色,具有光泽。对其中的14株根瘤菌在个体形态特征方面进行了观察及
生理生化试验,所得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植物根瘤的分离物其菌体形状有差异,
但革兰氏染色均呈G-,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有明显的异染颗粒
区,可见菌体内有苏丹黑染色类脂颗粒存在.菌株3一酮基乳糖试验均为阴性.
菌株在石蕊牛奶培养小5d后,石蕊变红,牛奶开始凝固.部分菌株发酵乳糖产
酸l较高,能很快使牛奶凝固.
菌株的氢离子浓度实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90%能在pH6.0~6.5Y侧叭培养
基上生长,85%能在pH6.o一7.5条件下生长,15%能在pH7.0~7.5条件下生长良
好.分离自首楷的根瘤菌株对pH适应范围较宽,为pHS.)7.5,其它大部分在
pH 5 .5一7.5范围内生长良好。供试菌株大多在NaCI浓度为50/007%范围内生长良
好,分离自首楷的根瘤菌株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在NaCI浓度为10%~15%范围
内也能生长或生长良好。表明该地区根瘤菌对盐有较强的忍耐性.供试菌株在
60℃条件下处理IOmin,仍然有50%的菌株能正常生长。可见,分离于此区域内
的菌株有较强的温度适应能力和对高温有较强的耐性。
对黄土高原地区以及新疆、甘肃、宁夏等不同生态环境中所采集的500余个
根瘤样品进行了乙炔还原活性比较,测定结果表明,陕西、甘肃黄土高原地区采
集的根瘤样品中85%以上的根瘤为有效根瘤,不同种根瘤的固氮活性差异比较
大,一般活性都比较低,小于l林molCZ困gFwh的占46.6%,大于10林mol
CZ执/gFWh的仅占6.8%,最高者仅37.73脚olCZH斌gFWll。在西北广大地区栽培
历史悠久,面积较大的紫花首稽(MediC口90 sativa)、长柔毛野豌豆(巧cia viltosa)、
大豆(Glycine max)、白花三叶草(Meditotus albus)以及豌豆(P sativum)等固氮
活性都较高。
影响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主要因素和影响豆科植物根瘤固氮活性的因子是
十分复杂的。研究分布于西北地区沙漠、戈壁、荒地的野生豆科植物的结瘤状况,
发现在高温、干旱季节并非所有的豆科植物都能结瘤,就是结瘤的豆科植物并非
都有固氮能力。一般分布于农田田埂、河滩水分比较好的区域根瘤均具有固氮活
性或固氮活性较高,而分布于戈壁、沙漠或沙丘豆科植物根瘤,一般固氮活性较
低或没有固氮活性。
在自然条件下,植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其根瘤活力也不一致,但是生活习性
相同的同一种植物其根瘤的固氮活力也有差异,通常是随分布地点不同而异。因
此,根瘤的固氮活性的表现与植物的生活习性关系较小,而环境条件对根瘤活性
的影响较大。
在早春冬雪融化,土壤湿度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土壤中根瘤菌
的活动,从而促进根瘤菌对植物根系的侵染和结瘤共生.当土壤湿度不同时,根
瘤在不同生育期表现出不同的固氮活性,因此,土壤水分是影响根瘤生长和固氮
活性表达的重要因子。
西北干早地区根瘤,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3【分类号】:Q948.12【目录】:
中文摘要5-9
英文摘要9-14
一、 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结构及固氮作用研究进展15-34
(一) 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资源研究15-20
1 结瘤豆科植物的调查进展15-16
2 根瘤菌资源及其分类16-19
3 根瘤菌-豆科植物根瘤形态及固氮作用19-20
(二) 豆科植物根瘤及其结构的研究现状20-34
1 根瘤的形成20-26
2 根瘤的结构26-27
3 根瘤衰老的原因和类型27-28
4 细菌周膜28-30
5 根瘤拟菌体中的内含物30-32
6 根瘤表面和通气32
7 无效根瘤32
8 干旱环境下的根瘤32-33
9 豆科植物根瘤与固氮的关系33-34
二、 黄土高原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结构及固氮作用研究目的及意义34-36
研究材料和方法36-41
一、 研究材料36
二、 研究方法36-41
1 考察路线及采样地点36
2 根瘤样品采集36
3 根瘤乙炔还原活性测定36
4 根瘤菌分离、纯化36-37
5 根瘤菌的回接鉴定37
6 根瘤菌的形态观察37
7 根瘤菌的生理生化反应37
8 根瘤菌的生态条件试验37-38
9 根瘤形态结构观察38
10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38-40
11 实验用仪器40-41
研究结果41-67
一、 黄土高原结瘤豆科植物41-45
二、 黄土高原豆科植物根瘤形态45-48
三、 黄土高原豆科植物根瘤菌及其生理生态特性48-55
1 黄土高原地区根瘤菌资源48-49
2 根瘤菌的群体形态和个体形态49-52
3 根瘤菌生理生化反应52-55
四、 黄土高原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固氮活性55-57
五、 豆科植物根瘤固氮活性相关性研究57-63
1 高温干旱对根瘤固氮活性的影响57-59
2 植物生活习性与固氮活性59-60
3 生态因素对豆科植物根瘤固氮活性的影响程度60-63
六、 黄土高原豆科植根瘤的显微结构63-65
七、 几种豆科植物根瘤的超微结构65-67
1 白花三叶草65
2 紫花苜蓿65
3 沙打旺65-66
4 胡卢巴66-67
一、 黄土高原豆科植物根瘤菌及其生理生态特性67-68
二、 黄土高原豆科植物根瘤形态特点68
三、 黄土高原豆科植物的分布生态环境与固氮活性的关系68-69
四、 黄土高原豆科植物根瘤形态结构的比较分析69-70
五、 根瘤的超微结构变化与其生理功能的关系70-71
六、 黄土高原豆科植物根瘤结构及其内含物产生、积累和生物学意义71-72
七、 对黄土高原豆科植物及其根瘤菌开发利用的意见和建议72-76
附表: 中国西北地区结瘤豆科植物名录76-82
参考文献82-96
图版96-121
致谢121-122
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122
二、 主持的研究项目122
三、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12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剑波;[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祁娟;[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张小甫;[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英,刘世贵,张兆清;[J];草业科学;1994年06期
洛周加措;[J];草业科学;1996年05期
王卫卫,关桂兰,孔爱琴,王炜;[J];西北植物学报;1997年04期
何一,蔡霞,王卫卫;[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3期
王卫卫,胡正海;[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7期
谭志远,朱铭莪,贺学礼,李颖,叶秦,刘虎歧,程丽娟;[J];西北植物学报;1996年02期
曲东明,王双,韩善华;[J];西北植物学报;1998年01期
甘习华,黄金生,韩素芬;[J];电子显微学报;1998年04期
王卫卫;李仲元;关桂兰;杨玉锁;;[J];干旱区研究;1986年04期
王卫卫;关桂兰;李仲元;;[J];干旱区研究;199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薛红;;[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高晖;吴学明;刘玉萍;张彦芬;;[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徐开未;张小平;陈远学;肖建蓉;窦妍菱;;[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郭丽琢;何亚慧;;[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高晓杰;刁治民;杜军华;;[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娄雪婷;杜鑫;孙玉军;;[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缪福俊;熊智;孙浩;陈玲;李彪;;[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刘影;赵玉;张相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周利平;刘文杰;马焕成;伍建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赵佚丽;黄宝灵;吕成群;石前;吴朝学;;[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壁成;方炫;;[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马中雨;李俊;张永芳;樊蕙;李力;;[A];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科技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杨锐;兰剑;谢应忠;刘根红;;[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兰彦平;周连第;姚砚武;王尚德;胡伟娟;曹庆昌;;[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方天纵;;[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师利明;付红豆;师阳;;[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杨春霞;赵志平;李春丽;丁华平;许丽月;;[A];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2009年学术年会会议材料[C];2009年
;[A];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森林问题卷[C];2002年
兰彦平;周连第;姚砚武;曹庆昌;兰卫宗;;[A];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吴海燕;刘春光;张桂芝;孙淑荣;;[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锦梅;[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柏方敏;[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唐丽;[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赵龙飞;[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王玉山;[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张晓艳;[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1年
葛东媛;[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徐开未;[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余旋;[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谢云;[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亚楠;[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连亚楠;[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陈跃华;[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崔哲伟;[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张益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张欣;[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蒋春玲;[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黄学芹;[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白音仓;[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冯建芳;[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桂梅;姜卫兵;;[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冯爱青;胡秋娈;崔娟;;[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陈菡,黄世福,徐鹏夫,赵勇;[J];安徽医药;2005年10期
杨澍;朱国旗;李庆林;;[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刘景东;刘惠敏;王憬;王秀卿;甘露;;[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谢达平,雷?,彭道林,黄祖民,刘丽萍;[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万晓红,韦革宏,杨亚珍,朱毓华;[J];草地学报;2004年04期
姚拓;[J];草原与草坪;2002年04期
冯月红,姚拓,龙瑞军;[J];草原与草坪;2003年01期
席琳乔,姚拓,杨俊基,韩文星,张德罡;[J];草原与草坪;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小平;[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吕成群;[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丛艳波;[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潘峰;[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许建香;[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管凤贞;钟少杰;邱宏端;林戎斌;张辉;陈济琛;林新坚;;[J];福建农业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剑峰;[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张淑卿;[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春玲;[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钟少杰;[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宁国赞,刘惠琴,马晓彤;[J];草地学报;1999年02期
宁国赞;李元芳;黄岩玲;刘惠琴;白新学;;[J];中国草业科学;1987年06期
宁国赞;李元芳;刘惠琴;黄岩玲;白新学;;[J];草业科学;1992年01期
曾英,刘世贵,张兆清;[J];草业科学;1994年06期
洛周加措;[J];草业科学;1996年05期
葛诚,徐玲玫,樊蕙,吴玉兰,陈月英,吴国梵,张仁双,傅连舜;[J];大豆科学;1984年03期
崔阵,徐玲玫,樊蕙,葛诚;[J];大豆科学;1992年04期
徐巧珍,张学江,江木兰,李志玉;[J];大豆科学;1997年03期
王卫卫,关桂兰,孔爱琴,王炜;[J];西北植物学报;1997年04期
吴静,李春俭,王贺,张福锁,江荣风;[J];西北植物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家风,李克梅,王爱英,刘升学;[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徐秀华;[J];微生物学杂志;1995年01期
汪恩涛,曲春枫,冯继东,牛天贵,陈文新;[J];高技术通讯;1995年11期
樊庆笙,娄无忌;[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陆家训;[J];河南科技;1995年06期
龚明福,韦革宏,吕双庆,陈卫民,张执新;[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5期
周湘泉;[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4期
韩善华,张红,王双;[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年01期
王素英;[J];生物学通报;1994年12期
曹有龙,戴治稼,王天宁,高晓原;[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迟峰;沈世华;荆玉祥;;[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凌瑶;张小平;K.L;[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张晓霞;李宝明;马晓彤;姜瑞波;;[A];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许秀珍;扬捷;陈素霞;程惠青;莫熙穆;;[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黄世贞;陈惠成;唐建阳;Ladha J.K;;[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柯丹霞;朱辉;张忠明;;[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陈今朝;刘云;杨雨晗;韩善华;;[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卢小根;丁方明;洪忠跃;;[A];第三届全国苏铁学术会议暨第三届中国植物学会苏铁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王继朋;苏爱莲;张晓峰;李静;周秋元;;[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黄志宏;黄维南;柯玉琴;;[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才杰;[N];科技日报;2002年
崔成龙;[N];农民日报;2003年
吕频;[N];中国妇女报;2002年
陈郁 (陈文新);[N];经济日报;2009年
陈建成;[N];中国信息报;2003年
王东琦;[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王新佳;[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记者胡左;[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教授
侯彦林;[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教授
侯彦林;[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卫卫;[D];西北大学;2003年
张明才;[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陈强;[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曾昭海;[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吕成群;[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王逸群;[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0年
陈文峰;[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韩素贞;[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王风芹;[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李素清;[D];山西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一;[D];西北大学;2003年
张洪娟;[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郭建华;[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潘峰;[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庄国庆;[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屈兴豫;[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郭学军;[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章建国;[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韩光;[D];西南大学;2011年
邵继海;[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