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剑灵卡龙草什么意思能抗肿瘤吗

顽痹不愈可以尝试一下这些“毒药” - 中医临床经验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2730|回复: 3
顽痹不愈可以尝试一下这些“毒药”
阅读权限13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砭艾 于
12:49 编辑
痹有痹阻不通之意。痹证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淫邪致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包括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的一种常见的病证。早在《素问•痹论》中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精辟论述。虽然中西医在诊治痹症方面有着好多方法和药物,但由于痹症本身的病因复杂、患者个体差异、生活环境、经济承受能力、医疗资源享受不同等原因,仍有好多患者采用各种常规治疗和药物效果不理想,是病痛久治不愈,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精神。有毒的中药是一把“双刃剑”,大多具有药性峻猛,功效强劲的特性,在《内经•汤液醪醴论》有:“当今之世,比齐毒药攻其种……药弗眩瞑,厥疾未廖。”可见在《内经》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探索用毒药治疗某些疾病了。如果能像用卤水点豆腐那样巧妙的运用毒药就能够是包括顽痹在内的好多痼疾得愈。下面分别对具有治疗顽痹的雷公藤、乌头、附子、细辛、马钱子、全蝎、蜈蚣等中药分别叙述之。
雷公藤为植物卫矛科雷公藤的根,去皮后即可入药。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同属植物东北亦有分布。别名黄藤、黄藤根、黄藤木、黄藤草、黄腊藤、菜虫药、红药、黄药、三棱花、旱禾花、水莽草、莽草、断肠草、蒸龙草、南蛇根、红柴根、红紫根、震龙根、水脑子根、水莽子、水莽兜、大茶叶、山砒霜等。其性味苦、辛,凉,有大毒,如服用不当一般会在服后2小时出现剧烈腹痛、腹泻、呕吐、血便、胸闷气短、血压下降、心跳无力、发绀、体温下降、休克及呼吸衰竭等中毒表现。清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载其毒性谓:“采之毒鱼,凡蚌螺亦死,其性最烈,以其草烟獯蚕子则不生。”从中可见一斑。虽然雷公藤的毒性很大但在历代医家治疗各种关节痛疼等疑难病症中可看到使用的痕迹。在明代的《滇南本草》一书中就有“治筋骨痛疼,风寒湿痹,麻木不仁,瘫痪萎软,湿气流痰……”论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中西医临床和药理研究等多学科对雷公藤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发现雷公藤由数十种生物学活性强烈、多类型而微量的化合物集于一体,就是一座特殊的天然生物制剂化合物库。所含多种生物碱、木质素、氨基酸等化学成分,不仅可以阻止静态T细胞的活化和增值,而且可以诱导活化T细胞的凋亡;对B细胞也有直接和间接的抑制作用;可以显著抑制单核细胞分泌IL-1、IL-6、IL-8、TNF等炎症介质;可以促进肾上皮质功能,促进大鼠垂体ACTH细胞合成和分泌ACTH,促进下丘脑旁核细胞分泌CRH。雷公藤在试管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及皮癣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水浸液能杀疟原虫及星毛虫与卷叶虫。能够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对多种变态性反应与非细菌性炎症有激素样抗炎作用。能明显减轻关节肿疼,改善关节功能障碍,降低血沉,控制发热,使病患周围小动脉舒张从而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的粘度、改善血小板的异常聚集和粘附,减低外围血流的阻力,改善微循环的阻碍,使微循环的“血瘀”现象得以改善。此外,近来还发现,雷公藤毒苷能抑制过快分裂增殖的肿瘤细胞,对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多种癌细胞有抑制和对抗的作用。由于雷公藤的以上特性,将它广泛的运用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系统性血管炎、强直性脊椎炎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各种肿瘤的治疗中会一定取得较好疗效的。临床使用中应该注意:雷公藤是种种剧毒药物,尤其皮部毒性极大,使用时应严格剥净其皮部,包括二重皮及树缝中的皮分。建议不要直接使用雷公藤饮片尽量使用如雷公藤多甙片等成熟的雷公藤制剂,不但可以较好的掌握使用剂量,疗效也会得到保证。有人将白芍总苷与雷公藤多苷联合使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统计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达90%,且发现治疗后ALT明显低于单纯使用雷公藤多苷,提示可以用白芍煎剂送服雷公藤制剂以减少其对肝脏的损害。在用药前及用药期间要定期查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发现异常应随时调整或停止用药外。连续服药3个月左右其疗效即可达到顶峰,此后即进入平台期;连续使用4个月疗效就会衰减,停药2个月后再重新用药其药效又可恢复到以前的治疗水平。因此采用间断服药的方法也是一种保证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好方法。当然采用雷公藤外敷也是不错的选择。由于雷公藤有肯定的生殖毒性所以千万不可用于生育期的患者。还应该配合其他用药治疗。
乌头属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块根,我国分布有乌头属植物160多种。《本草纲目》云:“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为乌头……”陶弘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春时茎初生有脑头,如乌鸟之头,故谓之鸟头。”韩保升谓:“正者为乌头,两歧者为乌喙,细长三、四寸者为天雄,根旁如芋散生者为附子,旁连生者为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苗高二尺许,叶似石龙芮及艾。”主产于四川、陕西,目前云南、贵州、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甘肃等地也有栽培。乌头别名川乌头、川乌、制川乌、草乌、草乌头、竹节乌头、制草乌、乌喙、天雄、即子、耿子、侧子、漏篮子、奚毒、鸡毒、毒公、五毒根、独白草、土附子、千秋。乌头性辛、温,反白芨、贝母、白蔹、半夏、栝蒌,为散寒止痛要药,既可祛经络之寒,又可散脏腑之寒、强心。然其有大毒,据报道乌头属大多数植物的根或者全草均具有较强的毒性,乌头碱口服0.2毫克即可中毒,3至5毫克可引起死亡,肌注0.2至0.3毫克即可使人致死。用之宜慎,内服应制用,禁生用。乌头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种具有麻醉镇痛、抗炎、强心、抗心律失常、抗肿瘤、调节免疫、降低血压和扩血管等作用的有毒性的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其治疗量和中毒量比较接近。现代研究表明起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去甲二菇生物碱,如乌头总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以及一乙酞乌头碱均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蛋清、组织胺及多种致炎剂引起的大鼠足拓肿胀,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及组织胺、5HT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炎性渗出液中白细胞的渗出,减少受精鸡胚浆膜囊上肉芽组织形成。乌头属药用植物的镇痛作用与局麻作用密切相关,乌头碱能刺激局部皮肤,使皮肤粘膜感觉神经末梢呈兴奋现象,产生痉痒与灼热感,继以麻醉而丧失知觉。据报道,乌头碱对小鼠坐骨神经干的阻滞作用相当于可卡因的31倍,豚鼠皮下注射浸润麻醉作用相当于可卡因的400倍。
乌头属植物历来为治疗痹证之要药,历代医学文献均有记载,如《本草纲目》中就有乌头“主大风顽痹。”的记载。《金匱要略》中记载有关乌头运用就颇有特点:“历节病,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乌头大者五枚,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三升,煎令水气尽……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服如赤丸方)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乌头汤……(乌头煎)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大乌头)煎五枚,煎取二升,强人服七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这些精辟的论述对吾辈恰到好处的应用乌头于临床有着很好的指导价值。其一单用者先以水久煎,再加蜜煎。如乌头煎方,其二,复方使用者,先以蜜另煎乌头,再将蜜煎与它药水煎取汁同煎,如乌头汤,先将川乌“”,再将川乌蜜煎与其他四味药水煎取汁合煎。上述二种煎法,旨在消除乌头之毒性,并充分发挥其药效。因乌头毒性大,尽管与蜜久煎,服用剂量仍应谨慎。乌头类中毒量个体差异很大,有人仅煎服川乌6克,亦有仅服草乌1克即引起中毒。因此应特别注意无论丸剂,还是煎剂,服用剂量均应由小到大,逐渐加量,以防中毒。除此之外掌握好乌头中毒的标志也很重要,在《金匮要略》中有明言“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说的服用乌头后有的患者可出现眩晕、呕吐、肢体麻木等症,但心跳、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此乃药已中病的“瞑眩”反应。否则见到口舌及全身发麻、恶心呕吐、胸闷、痉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心律紊乱、神志不清、昏迷即为乌头中毒反应,当尽快救治,延误救治就会至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中风瘫痪,破伤风,偏正头痛,脘腹冷痛,痃癖气块。煎服用制草乌1.5至6克,宜久煎一小时以上。内服处方上也应写明制乌头或制川乌、制草乌。未经炮制服用,很少量即可引起中毒。治阴疽肿毒,瘰疬初起,生草乌研末调敷,皮肤破损处不宜用。孕妇忌眼。长期服用乌头可蓄积体内引起中毒,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易发生此类中毒。如病情需久服含乌头的制剂可用间断服药法。服用数日或数周后,间断一周。另外,每日服药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将每日总量分几次服用,有利于毒素的排泄。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子根)加工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陶弘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苏颂谓:“五者今并出蜀土,都是一种所产,……其亩高三、四尺,茎作四棱,叶如艾,其花紫碧色作穗,其实细小如桑椹状,黑色,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乃有四物。”全国还有四川、陕西、贵州、湖南、湖北、甘肃、云南、广西、江西、安徽等10个省区的336个县市为附子适宜产区。四川凉山州布拖县由于地处高原,气候较为寒冷,植株生产周期更长,有效成分的含量更高,其附子产量占全国65%以上。附子别名白附子、制白附、禹白附、牛奶白附、鸡心白附、黑附子、泥附子、淡附片、炮附片、盐附子、独角莲、黑顺片、白波串。其性辛、甘,大热,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有毒。《本草汇言》称其为“回阳气,三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乃“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研究证明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乌头类生物碱。乌头类生物碱既是附子的有效治疗成分也是诱发中毒的根源,附子毒性主要是对神经与心脏的损害,首先兴奋感觉神经末梢、横纹肌和心肌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继而发生对上述各部分的抑制与麻痹作用。临床症状多为口舌及肢体麻木,胸闷,呼吸困难,咽喉、食管、胃有烧灼感,烦躁不安,心慌,心悸,呆滞,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流涎,脉搏减慢,皮肤苍白,瞳孔略大,对光反射迟钝,膝反射迟钝,呼吸急促,四肢及颈部肌肉痉挛,肢体湿冷,眼睑颤动,心律不齐,有期前收缩,最为突出体征为心律失常,室上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附子具有扩张血管、抗血栓、抗炎、镇静、镇痛、抗菌、利尿、解痉、强心的功效,临床广泛用于心脏病、肾病、关节痛、肿瘤等病的治疗。如何在临床应用中既保证其疗效,又尽可能降低其毒性反应,是附子应用的关键问题。可以采取煨制法:将附子净选、清水浸漂,用食盐将附子浸漂至以微咸为度,捞出晾干表皮,然后进行柳木灰火煨制或谷壳灰火煨制。煨附子经漂、煨制后,毒性小,副作用少,其性温和,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补精髓、温肾阳、补脑化虚痰的作用。加压加热法:将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制食盐的副产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镁)的水溶液中数日捞出漂洗切片,在110℃、0.7公斤/厘米条件下蒸30min干燥即得。此法既可破坏其毒性成分生物碱,保留强心成分,又可简化工艺,节省时间。煎煮减毒: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久煎。有学者提出,附子制剂用于慢性心衰者,需加冷水1500毫升文火煮取500毫升,每天分2至3次服。有实验表明,100克制附子煎煮时间大于30分钟,其煎煮液所含的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低于2毫克/毫升,因而大大降低了附子的毒性,但药效成分也因久煎而有所流失。也有研究表明附子煎煮6小时后乌头碱含量甚微,推测附子久煎后温阳作用非乌头碱引起,可能是由耐热、具有明显强心作用的去甲乌药碱、附子苷、尿嘧啶、多糖等水溶性成分所致配伍减毒。通过合理配伍降低毒性:《神农本草经》提出:“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景岳全书》所云:“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附子之性急,得甘草而后缓;附子之性毒,得甘草而后解。”据此临床上附子常与甘草或干姜配伍,以起减毒增效。附子与甘草的比例为1:2即可有效监制附子毒性。传统中医临床上附子与干姜相须为用,以增强回阳之功。而现代研究表明,干姜与生姜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和姜辣素,姜辣素可能对乌头碱有制约和解作用。故干姜、生姜同为解毒药,干姜与附子配伍可以抑制附子毒性?附子与干姜配伍 干姜辛热无毒,有温中回阳之功。
一旦服食附子发生中毒反应先立即停止服药并禁食。在无惊厥、呼吸困难及严重心律失常情况下,反复催吐、洗胃以清除毒物。以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2%食盐溶液或浓茶反复洗胃。用阿托品0.5至1.0?mg/次,肌注,每隔0.5小时给药1次,一般不超过24小时;静脉推注首次可用2至4毫克,用至出现阿托品毒性反应。出现室性早搏或心动过速可加用利多卡因或电击转复等治疗措施。对呼吸衰竭、昏迷、休克等垂危病人,酌情给予对症治疗。同时酌情用中枢兴奋剂,也可以用地塞米松和能量合剂。绿豆、生姜、红糖等煎服辅助治疗;亦可用生甘草50克、绿豆100克共同煎取200毫升药液,在洗胃后予以口服;白萝卜捣烂取汁一大碗入黄连15克,生甘草15克,犀角10克水煎内服。最后提醒一下:附子有蓄积中毒作用,即便使用常规剂量连续服用时间过长也可导致乌头碱中毒,故应间断使用。
细辛是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细辛和汉城细辛的带根全草,生于林下坡地或山沟阴湿而肥沃处。全世界约70种。我国约有35种,4变种,1个变型,绝大多数供药用。我国南起云南,北至黑龙江,西至xizang的辽宁、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广泛生长。别名华细辛、北细辛、小辛、少辛、细草、细参、烟袋锅花、独叶草、金盆草、山人参。因其地上部分马兜铃酸含量过高,而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故2005版《中国药典》改为用其根及根茎入药。细辛性温,味辛,全草含2.65%的挥发油,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酚、黄樟脑油、优香芹酮、冰片等,所含铁、铬、锂元素很高,另外还含有铜、锌等元素。血清铁对发热敏感,铬与脂肪及胆固醇的代谢密切相关,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负相关,铜、锌等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机能和抗感染的作用。根中的挥发油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抑菌、抗惊厥、温经、散寒、利尿、化饮、祛风止痛、提高机体新陈代谢、抗组胺及抗炎态反应、协同中枢抑制药、麻醉作用,影响呼吸系统、微循环、平滑肌等作用。主要用于风寒头痛、痰饮咳喘、风湿痹痛、牙痛、鼻渊等症治疗,由于细辛辛烈窜透,通阳气,散寒结,对肝肾阳虚,寒湿凝结或虚寒较重者有较好疗效,历来视为治寒痹之上品。细辛挥发油中所含有毒成分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致其先兴奋后抑制,对呼吸系统的抑制,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反射消失,最后呼吸完全被麻痹,先于心跳而停止。其主要为中毒反应:头痛、呕吐、胸闷、呼吸急促、躁动不安、颈项强直、毛发竖立、口渴、脉速、体温及血压升高、瞳孔散大、面色潮红、肌肉震颤、全身紧张,如治疗不及时可迅速转入痉挛状态,意识不清、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眼球突出、神志昏迷,最后死于呼吸麻痹。故在《本草纲目》中有“若单用药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塞,不通者死”的记载。这一用量不过一钱(3克)为极限,导致医生在临床运用时心怀恐惧不敢愈越。但对于顽痹痼疾用常规剂量固然安全,但却难以奏效。在查阅一些文献时发现如张仲景的小青龙汤中就“用细辛三钱”;清代《石室秘录•完治法》治头痛二方曾用“细辛五钱和一两。”的记载。虽属凤毛麟角的用量破格的记载,还是说明细辛用量是可以突破传统禁锢的。近年来,有人用细辛60至200克治疗晚期重症见关节肿胀变形,其痛彻骨,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其疗效较常规用量明显为优,经治3个月,血沉降至正常,RF(类风湿因子)阴转,肿痛消失,生活自理,恢复工作,且无见有明显不良反应亦证明只要方法得当,大剂量使用细心是不会出现毒副反应的。有学者研究表明,细辛的功效与毒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含的挥发油有关。细辛全草经不同时间煎煮后,其煎液中挥发油及黄樟醚含量随煎煮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还有实验证明,细辛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的甲基丁香酚,随着煎煮时间的增加,煎剂中甲基丁香酚含量下降的速度较黄樟醚慢,可以认为黄樟醚的挥发性胜于甲基丁香酚,因而下降较快。所以经煎煮30分钟后,煎汁中还保留着一定量的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而有毒成分黄樟醚的含量则大为下降,不足以引起毒害。煎剂中细辛的用量,即便是散剂的4倍至12倍也不致引起不良反应。可见细辛用量“不过钱”之说,恐指散剂而言,并非包括煎剂。而且煎剂可按细辛用量多少,适当延长煎煮时间,以避免或减少其毒副作用。
一旦计量掌握不当出现意识不清、昏迷时应中毒后立即催吐,用1:4000高锰酸钾洗胃,服用蛋清、乳汁或通用解毒剂,静脉输液内加维生素C,同时用安宫牛黄丸1粒,加水50毫升烊化鼻饲;有惊厥、痉挛等症状时可给安定或安宫牛黄丸;尿闭时进行导尿或口服双克,或用绿豆汤(煮烂至皮开),生甘草30克至50克水煎内服。   马钱子属马钱科马钱子属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印度、越南、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及我国云南。别名马钱子、马前子、生马钱、制马钱、马前、炙马钱子、制马钱子、砂炙马钱子、油炙马钱子、水炙马钱子、番木鳖、苦实把豆儿、火失刻把都、苦实、牛银大、方八。《本草纲目》中言:“(马钱子)苦,寒,有毒。”《本草原始》亦言:“味苦,寒,大毒。若误服之,令人四肢拘挛。”毒烈窜散。马钱子含有番木鳖碱,成人用5至10毫升即可发生中毒现象,30毫升就可致人死亡。中毒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躁、胸部胀闷、呼吸增强(不畅)、全身肌肉抽筋(发紧)感、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咽下困难,瞳孔缩小、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士的宁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研究证明马钱子所含的番木鳖碱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都有兴奋作用,首先兴奋脊髓的反射机能,其次兴奋延髓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并能提高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机能。小剂量的番木鳖碱能加强皮质的兴奋过程,促使处于抑制状态的病人苏醒。还能提高味觉、触觉、听觉和视觉等感觉器官的功能。临床上有报道硝酸番木鳖碱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番本鳖碱具有强烈苦味,可刺激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增加胃液分泌,促进消化机能和食欲,对人体胃肠平滑肌无兴奋作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物药理协作组报道,以二氧化硫或氨雾引咳法试验证明,马钱子碱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其作用强度超过可待因,亦有明显的祛痰作用,强度与氯化氨无显著差别。平喘作用弱。马钱子的水煎剂(1:2)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表明,0.1%马钱子碱能完全抑制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和卡他球菌的生长。马钱子味苦,性寒;有大毒;归肝、脾二经,有通络散结、消肿定痛之功。用以治疗咽喉痹痛首载于《本草纲目》中。后世医家多有发挥,逐渐用于痈疽肿毒,骨折,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重症肌无力,风湿顽痹及拘挛麻木,外伤瘀肿疼痛,多种癌肿,小儿麻痹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近代医家张锡纯认为“其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实远胜于他药也”。国医大师颜德馨临床应用马钱子为主药的“龙马定痛丹”40余年治疗痹症2000余例,总有效率达90%。老中医娄多峰先生尤喜用马钱子,有“用之治顽痹数十年,用量逾万斤”疗效卓著,未见中毒反应之心得。这些经验都证明马钱子对于各种顽痹皆有显著的止痛、缓解症状、改善病情的作用。《中国药典》规定马钱子用量为0.3至0.6克,不宜生用、多服、久服;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中毒原因的出现主要与炮制不当和一次性用量过大,对用药后出现的中毒预防方法不到位有关。马钱子经砂烫、油炸、甘草水煮等加热方法炮制后,均能明显降低其番木鳖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是其毒性降低。建议马钱子内服时使用经炮制过的马钱子,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患者感觉肌肉有一过性轻微颤动这一重要的最佳也是最大有效量时不可再加量反而应立即减量或停服或改为间断使用。顽麻疼痛者可与苍术、川乌、乳蚝、没药等配伍。麝香、延胡索可增强马钱子的毒性,注意不宜同用。
如果服用马钱子不慎过量出现轻度中毒,无明显抽搐者可以取绿豆100克,生甘草 100克水煎内服;或蜂蜜6克,绿豆120克,生甘草30克,水煎频服。如中度中毒,有明显抽搐者可用防风6克,生甘草10克,勾藤12克,生姜5克,青熏2克,冲服或水煎内服。若出现严重中毒症状抽搐者取蜈蚣3条,全蝎6克共研为细面一次灌服(小儿减量)。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春末至秋初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主要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湖北等十几个省份。别名春蝎(清明至谷雨前后捕捉者)、伏蝎(夏季捕捉者)、钳蝎、全虫、蝎子。性辛,平,有毒。归肝经。据《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载:全蝎具有“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乙肝、肿瘤、心脑血管病、皮肤病及各种炎症等病证。研究证明全蝎的药用精华主要在于蝎毒素,蝎毒素系一种类似蛇毒神经毒的蛋白质,粗毒中含多种蝎毒素,包括昆虫类神经毒素,甲壳类神经毒素,哺乳动物神经毒素,抗癫痫活性的多肽,镇痛活性多肽,透明质酸酶。并含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棕榈酸、软硬脂酸、胆甾醇、卵磷脂及铵盐等。尚含钠、钾、钙、镁、铁、铜、锌、锰等微量元素。现研究发现全蝎对士的宁、烟碱、戊四氮等引起的惊厥有对抗作用;全蝎提取液有抑制动物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蝎身及蝎尾制剂对动物躯体痛或内脏痛均有明显镇痛作用;蝎尾镇痛作用比蝎身强约5倍;全蝎水、醇提取物分别对人体肝癌和结肠癌细胞有抑制作用。本品主入肝经,性善走窜,既平息肝风,又搜风通络,有良好的息风止痉之效,为治痉挛抽搐之要药。善于通络止痛,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筋脉拘挛,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作用颇佳。
全蝎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用量过大,二是过敏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用量过大可致头痛、头昏、血压升高、心慌、心悸、烦躁不安;严重者血压突然下降、呼吸困难、发绀、昏迷,最后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若过敏者可出现全身性红色皮疹及风团,可伴发热等;此外,还可引起蛋白尿、神经中毒,表现为面部咬肌强直性痉挛,以及全身剥脱性皮炎等。所以要严格掌握用量,水煎内服用量以3至6克为宜。研末吞服,每次0.6至1克。外用适量。孕妇和过敏体质者应忌用。全蝎中毒出现全身症状者,应静脉点滴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肌注阿托品1至2毫克;静滴可的松100毫升,同时注入抗组织胺药物,防治低血压,肺水肿;亦可注入抗蝎毒血清,可迅速缓解中毒症状。金银花30克,半边莲9克,土茯苓15克,绿豆15克,生甘草9克,水煎内服。
蜈蚣为唇足纲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全虫的干燥体,与蛇、蝎、壁虎、蟾蜍并称“五毒”,并位居五毒首位。春夏捕捉,用两头尖的竹片插入头尾两部,绷紧,晒干,亦可用沸水烫过,晒干,生用。主产于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别名吴公、金头蜈蚣、吴公、金头蜈蚣、红龙、天龙、天虫、百足、百足虫、百脚、百脚虫、蝍蛆、千足虫、雷公虫等。具有祛风镇惊、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性味咸、辛、温,有毒。归肝、脾、肺经。蜈蚣全虫含类蜂毒样及类组胺样物质、溶血蛋白、脂肪、蚁酸、脂肪油、胆甾醇、蚁酸及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多氨基酸。另外还含有氨及28种无机元素如磷、钾、钠、钙、镁、锌、铁等。蜈蚣对戊四氮、纯烟碱和士的宁等引起的小鼠惊厥均有对抗作。蜈蚣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结核杆菌及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蜈蚣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一定作用。促进免疫功能,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服药前血清IgG和E玫瑰瑰花环形成率分别为0.034±0.025毫克/升和0.213±0.022毫克/升。服蜈蚣后,血清IgG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明显升高,早晚唾液中IgG、IgA均高于正常人P&0.05、0.01。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水煎内服以3至5克;研面吞服1至3克为宜。孕妇忌服。用于风湿顽痹可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共用。多量及长期使用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还可出现皮肤过敏、心悸、胸闷、气短、心电图ST-T改变、胃痛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不良反应。内服一次在10条以上时,易引起周身性红斑,压之褪色,以膝关节部多见,停药2至3天后可自行消退。
& && &有毒中药的安全应用应在《黄帝内经》“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取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视过之,伤其正也。”中病即止,嘱患者调情志,节饮食,慎起居,扶正以祛邪,防止病情反复。& && && && && && && && && && && && && &(作者地址: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
& & 谢谢,学习了。
痹有痹阻不通之意。痹证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淫邪致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包括西医学的风湿热()、类风湿性、骨性关节炎、等的一种常见的病证。早在《素问•痹论》中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精辟论述。虽然中西医在诊治痹症方面有着好多方法和药物,但由于痹症本身的病因复杂、患者个体差异、生活环境、经济承受能力、医疗资源享受不同等原因,仍有好多患者采用各种常规治疗和药物效果不理想,是病痛久治不愈,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精神。有毒的中药是一把“双刃剑”,大多具有药性峻猛,功效强劲的特性,在《内经•汤液醪醴论》有:“当今之世,比齐毒药攻其种……药弗眩瞑,厥疾未廖。”可见在《内经》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探索用毒药治疗某些疾病了。如果能像用卤水点豆腐那样巧妙的运用毒药就能够是包括顽痹在内的好多痼疾得愈。下面分别对具有治疗顽痹的雷公藤、乌头、附子、细辛、马钱子、全蝎、蜈蚣等中药分别叙述之。
雷公藤为植物卫矛科雷公藤的根,去皮后即可入药。主产于浙 ...
砭艾 发表于
详细,敢用主要是能处理发生的并发症
阅读权限200
恭喜您的文章入选爱爱医杂志2016第四期,烦请前往杂志版领取稿酬福利金!~
/thread-.html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腐化的夜龙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