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ph值对药物排泄的影响中毒后几天是排泄期

孩子食物中毒后多久可恢复正常饮食_育儿资讯
B - C - D - F - G - H - J - K - L - N - Q - S - T - W - X - Y - Z -
当前位置:
孩子食物中毒后多久可恢复正常饮食
孩子中毒治疗后,只要孩子呕吐和腹泻症状减轻了,那么孩子的食欲也就回来了。医生会建议父母停止给孩子饮用电解质溶液,逐渐增加其他液体的供应量,包括牛奶和健康的食物。不过这一切都要以孩子的胃口为先,孩子想吃的时候他会让你知道的。
美国儿科协会建议,任何遭受肠胃问题的孩子在痊愈后应该尽快恢复正常饮食。这意味着主食应该搬回餐桌,如面包、谷物和米饭、瘦肉、酸奶、水果、蔬菜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暂时避免油腻的食物。
研究表明,尽快恢复孩子的正常饮食将会加快孩子食物中毒后的痊愈进程。这是因为孩子会从饮食中获取到营养物质来对抗细菌与感染。
如何防止孩子再次食物中毒?
事实上,通过食物传播的细菌防不胜防。但是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孩子感染有害细菌的几率。以下这些建议绝对
1.准备食物之前必须使用肥皂清洁双手,用完厕所、换完尿布或训练完孩子上厕所之后也必须洗手。此外,帮助孩子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
2.在烹煮肉食之前一定要用清水过干净,鸡肉和家禽一定要用热水浸泡。
3.煮熟的食物,如牛排,千万不能再次放进盛放生食的碗碟或砧板上。
4.在冰箱冷冻超过2天以上的肉类、家禽和鱼类不要再食用。
5.看起来或闻起来都不好的食物宁可丢弃。
6.过期、胀包的食物不能食用,尤其是包装袋和罐装食物。
7.冰冻食物取出冰箱后,千万不要放置一小时以上不进行处理。
8.确保所有的食物都烹煮熟透,尤其是肉类。如有可能使用肉类温度计:牛排至少要达到160华氏摄氏度,家禽需达到180华氏摄氏度,鱼类需达到140华氏摄氏度。
9.重新加热食物时,一定要确保彻底热透,而不是温了就行。
10.热食热吃,凉食凉吃,这始终是个好习惯。
11.未经消毒的牛奶、果汁、奶酪和肉类不可以交到孩子手上。
12.从信得过的店铺购买肉类和鱼类,切忌购买病肉。
13.出国旅行时,确保进入自己的嘴里的食物都是热的、新鲜的、煮透的食物。即便是生的蔬菜和未剥皮的水果也不要大意。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注公众帐号
育儿网以心交流,用爱育儿
您可能还喜欢:
今日论坛热帖
  苏公网安备号
育儿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药物中毒成儿童中毒首要原因 这些行为你有吗
近日,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 《2015儿童用药安全报告》,显示药物中毒是儿童中毒的首要原因,且呈现上升趋势;连续三年排名进入前三的儿童误服药物为:感冒发烧药、呼吸道疾病类药和心血管类药。记者调查发现,作为照顾孩子的&主力军&,青岛接受采访的50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中,将近一半人存在儿童安全用药误区,其中6%的老人表示,孙辈曾经误服过药物。
报告数据: 仨孩子中毒俩为误服药物
记者了解到,近日,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 《2015儿童用药安全报告》,报告数据显示:药物中毒是儿童中毒的首要原因,且呈现上升趋势;平均每三名因为中毒就诊的孩子中,就有两名是药物中毒。儿童自己误服是儿童药物中毒的首要原因,并呈上升趋势。连续三年排名进入前三的儿童误服药物为:感冒发烧类药、呼吸道疾病类药和心血管类药。该报告中不仅显示了儿童药物中毒的严峻现状,同时,也呼吁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为儿童用药安全筑建起一个安全环境。尤其指出,让祖辈参与儿童用药安全的行动,是预防儿童药物误服必不可少的措施。
岛城案例 女婴吞下10多片抗抑郁药
记者从海慈医院、市第八人民医院、齐鲁医院等岛城多家医院了解到,每个月都有多名孩子因为误服药物被紧急送医。就在10天前,一名只有14个月的女婴,在家中到处爬着玩时,因为家人看护不当,打开了抗抑郁药的药瓶,将其中10多颗抗抑郁药当成糖吃下。家长发现后,只从孩子嘴里抠出其中3颗药片。幸好家长送医及时,医生为孩子紧急洗胃急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120急救医生告诉记者,类似的案例并不罕见,此前曾有3岁的孩子一次性误服60多颗咳嗽胶囊,还有孩子误服奶奶的降糖药,险些出现生命危险。误服药物的孩子中,以4岁以下的孩子居多,被误服的药物大部分都是色彩比较鲜艳,或者味道偏甜,其中以感冒药、咳嗽药和老年人的降压药、降糖药居多。
记者调查 药品多无儿童安全包装
记者近日在岛城多家幼儿园门口采访了前来接孩子的50名老人,他们表示,在工作日,孙辈大部分时候都是他们在照顾。所有接受采访的老人都对孩子吃错药表示担忧,但如何预防孩子误服药物,大部分老人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他们只知道将药品藏起来,让孩子找不到,忽视了其他的预防措施。记者进一步采访发现,有24名老人经常在孙辈面前服药,其中21名老人曾经让孙辈帮自己拿药,或者曾让孙辈把药放进老人嘴里。有17名老人表示,自己存放药物的地方孩子能看到但是接触不到,或者需要踩着凳子才能接触到。有11名老人表示,曾经为了哄孩子吃药,告诉孙辈是吃糖。还有3名老人表示,自己的孙辈曾经误服过自己的降压药或者降糖药,其中一名孩子还因此被送去医院治疗。
在世界卫生组织推动的预防儿童中毒各项措施中,药瓶上的儿童安全盖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些发达国家有严格规定,即处方药、非处方药、农药以及家用化工品必须使用安全盖。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药品市场中大多数药品不具备儿童安全包装的功能。记者走访了岛城多家大型药房,发现绝大部分药品没有儿童保护设计,只是在药品说明书的注意事项里,用文字标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只有少数儿童退烧药或者止咳药的瓶口有儿童安全盖,需要用力下压才能打开。记者联系了其中几家药品生产厂商,他们表示新近推出的儿童药品中,已经开始逐渐采用儿童安全设计,但大面积推广儿童用药安全包装,会增加药品成本,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发布强制性规定。
提醒家长 别在儿童面前服药
从事儿童药物中毒急救的孙医生称,小孩的好奇心比较强,尤其是1到4岁的孩子。为了提高孩子的依从性,一些药品被设计得色彩鲜艳、形状可爱,而且大部分都有甜味的糖衣,这对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容易被孩子当作糖豆误食。而且,孩子模仿能力极强,他们可能会偷偷模仿家长吃药,导致误食。
孙医生表示,预防孩子误服药物,需要首先教育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们注意儿童用药安全,放置药物要高且远,对老人每天都要服用的药物也不能掉以轻心;对抗抑郁药、安眠药、碘酒等危险药物要上锁保管;不要在孩子面前服药,也不要让孩子帮忙取药;给孩子服药时,千万不能把药说成糖。
医生提示 误服药物这样急救
如果孩子误服一些毒副作用很小的药物,如维生素、止咳糖浆、钙片等,可以让宝宝多喝水,促进药物稀释和排出;如果孩子误食大量有毒药物,可以先用手指压住孩子的舌后部催吐,然后送往最近的医院。催吐和洗胃后可让孩子喝几杯牛奶或几枚生鸡蛋清护胃解毒;如果孩子误喝了碘酒,发现后要马上给孩子喝米汤、面糊等含淀粉的液体,阻止对碘的吸收;此外,在送往医院急救时,家长应将错吃的药物或药瓶带上,让医生了解情况,采取对应的解毒措施。(记者 黄飞)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2,诚邀合作伙伴。
[责任编辑:杨凡、秦霞]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误服,儿童药物中毒主因
日08:13&&来源:
原标题:误服,儿童药物中毒主因
  受访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临床药学教研室主任 吴玉波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分会发布的《2015儿童用药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儿童药物中毒呈上升趋势,形势严峻,相当于每3个因中毒就诊的孩子中,就有2个孩子药物中毒。为此,《生命时报》特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临床药学教研室主任吴玉波,根据报告内容总结为儿童用药提出建议。
  家长:养成良好用药习惯
  《报告》显示,儿童自己误服占儿童药物中毒就诊的原因之首。对此,吴玉波表示,儿童常难以分辨药片和糖豆,一旦误服十分危险。因此,家长最好养成以下家庭用药的好习惯。
  分门别类防拿错。不要把药品和其他物品(尤其是食品)混放在一起。成人药与儿童药要分开,外用药与口服药要分开,以免错拿造成误服。如果家中有需要长期服用的药品,建议也要与其他药品分开放置。
  避免在孩子面前吃药。年龄小的,尤其是1~4岁的孩子好奇心比较重,一些药品的色彩、形状及甜味糖衣对他们都有极大吸引力,如果储存不当,孩子可以拿到,就很容易把药片当作好吃的糖豆误食。而且,孩子和成人不同,他们喜欢用手、用嘴来感受新奇的东西,加上模仿能力极强,孩子就可能偷偷模仿家长吃药,导致误食。
  告诉吃药原因。《报告》显示,儿童药物中毒的高发年龄段是1~4岁。吴玉波介绍,生活中,有些母亲为了让孩子吃药,通常会哄说药片味道像糖果一样甜甜的,并且有些适于儿童的药,确实会迎合孩子口味,添加甜味。这个善意的谎言很容易会让孩子误以为药和糖是一个概念而乱吃,从而出现药物中毒。因此,家长应该告诉他们药名和为什么要吃药,让孩子知晓没病自己偷吃药是非常危险的。
  选择儿童保护包装。尽量给家里的小孩选择有安全瓶盖等保护包装的药品,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儿童自己开启药瓶取用药品。吴玉波告诉记者,在世界卫生组织推动的预防儿童中毒各项措施中,儿童安全盖等保护措施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欧美国家对此非常重视,1970年美国就实行了中毒预防包装法案(PPPA)。结果显示,当60%~75%的生产者按此执行时,儿童误服阿司匹林率降低了45%以上;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报告也显示,儿童药物中毒降低了45%~60%,因类似伤害急救治疗的孩子减少了60%~90%。
  药品往高放。药品应放置在高处,也就是儿童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地方,上了锁的柜子也是一个选择。切勿将药品随意放在桌柜上、枕边或儿童容易拿到的抽屉里。
  保存完整说明书。保留产品说明书、保质期等标签,可有效防止药品过期变质,提醒家长药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老人:不要让孩子替自己取药
  吴玉波告诉记者,《报告》数据显示,在儿童误服的药品中,心血管类药品连续三年位列前三。同时,63%受访家庭的老人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71%老人参与了孙子辈的服药过程。因此,让家里的老人认识儿童用药安全重要性,是儿童药物误服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
  让孩子拿药是潜在风险。此次《报告》提示,老人看护孩子的情况很常见,60%的家庭中孩子是跟祖辈住在一起的。而老人大多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有时行动不便,会让孩子帮忙拿药服用。这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药品,是药物中毒的潜在风险。因此,长期服药的老人,一定要坚持自己取药,且不要让孩子知道储存药物的地点。如果遇到行动不便的情况,应打电话求助自己的子女或邻居。
  写下服药信息。吴玉波表示,根据《报告》调查结果,孩子生病时,很多家长没特意嘱咐老人应如何给孩子服药,没清楚告诉老人服药剂量、时间和说明书之类的信息,老年人可能将药品搞错,导致儿童药物中毒。吴玉波强调,若需让老人帮助服药,一定要在叮嘱的同时,用较大的字写下服用剂量和时间。并到了给孩子喂药的时间,打电话再次提醒。
  知晓处理措施。家长应告诉老人孩子误服药物的可能表现及应对措施,如误服安眠药,若剂量不大,大多表现为精神疲软或嗜睡。此时,应马上拨打120,同时可将孩子腹部顶在救护者膝盖上,让头部放低。再将手指伸入孩子喉咙口,轻压舌根部,反复进行,直至呕吐为止。若让孩子躺着呕吐,要侧躺防止呕吐物堵塞喉咙,吐后残留在口中的呕吐物也要马上清除。
  还需要提醒的是,每个家庭的情况、孩子性格都不同,甚至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误用药品风险的具体情况也在变化。对抗儿童误服药物,需全家人共同提高警惕,不断努力。▲(生命时报特约记者魏亚丰采写)
(责编:权娟、许心怡)
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
“有人说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这不是危言耸听。我着急的是,再好的大夫,即便是国医大师,你开的方子再好,但抓的药不行,百姓吃了没效果,那就会毁掉中医。”昨天,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昆明举行的“全国中药材资源与生态种植研讨会”上说。
晨起第一次便便竟预示癌症
健康的便便应该是条状的黄棕色的软便,有臭味,但不至于臭不可闻。如果大便很黏腻,有排不尽的感觉,异味大,说明体内湿热重。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关于服用药物后多久能要小孩
32岁 18:06:43
病情描述:
这两天感冒了发烧+来月经,吃了抗病毒的口服液和感冒清热颗粒,还打了退烧针,上个月做着彩超测排卵没有怀上小孩以前去医院检查有点宫寒,想等月经没有了,吃点中药调理一下,像我这种情况这个月能要小孩吗?(上个月您回答过我的问题,我测着卵泡上个月也没怀上,是不是我的身体有什么问题?):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奥,不客气,如果用药应停药三个月后再要孩子,中药也要看是什么药,不是有卵泡就一定怀孕,建议自然同房试试,如果正常,一年内怀上孩子正常,不要太心急了
指导意见:
奥,不客气,如果用药应停药三个月后再要孩子,中药也要看是什么药,不是有卵泡就一定怀孕,建议自然同房试试,如果正常,一年内怀上孩子正常,不要太心急了
有关的更多问题,
关于服用药物后多久能...热词TOP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最近血糖上来了 饭菜不能吃
想买一点能治疗他牙齿的药
白癜风用什么药能好?
关于服用药物...文章警惕儿童药物中毒
“儿科合理用药的问题更加复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王丽教授表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生理、病理情况与成人不同,有其独特的特点。儿童对药物的剂量需求也因为年龄、体重、发育状况的不同而有差异。此外,儿童比成人更易罹患疾病,又不能及时表达感受,其不良反应较成人复杂,危险性也更大。
据《2012年儿童伤害预防倡导》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药物中毒、化学品中毒、食品中毒、燃气中毒等。其中,药物中毒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占54.7%。随着近些年用药安全问题的凸显,儿童用药安全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分剂量用药或藏隐患
目前,医院里存在一个令不少患儿家长被迫接受的事实—把成人用药酌情减量给儿童吃,这是很多儿科医生给患儿家长提过的用药建议。
由于适宜儿童的剂型,例如粉末吸入剂、栓剂、糖浆剂、滴剂、气雾剂等,所占的药品品种数都是有限的。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申昆玲坦言,“由于缺乏适宜儿童用药的剂型与规格,临床不得不分剂量给低龄儿童服用。”据介绍,北京儿童医院住院药房片剂剂量分割现象普遍,剂量规格多。
记者采访获知,大部分受访家长认同成人用药与小儿用药的剂量大小应有所区别。其中不少家长持有此种观点:成人药用于小儿治病是可以的,只要注意减量就行。
此前也有媒体发布调查结果称,大部分患儿家长表示,自己曾给孩子服用过减少分量的成人药;也有不少家长反映,不是每种药都能买到儿童剂型,医生也经常给孩子开成人药让家长减量后给孩子服用。
然而专业人士指出,这种做法可能对儿童健康存在潜在风险。申昆玲教授指出,分剂量使用成人药物会给患儿服药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
首先,分剂量用药可能造成药品用量准确性下降。有人曾对手工分劈药品的准确性进行检测,结果有半数以上偏离目标用量的10%;其次,如果不按规格用药,药物因拆分会使其稳定性下降;分剂量用药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此外,儿科病人个体之间的给药剂量差异也很大,有的甚至高达50倍。
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卫生和营养处处长Robert Scherpbier指出,全球有不少儿科药物都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也就是缺乏药物对儿童使用的效果研究,药品并没有获得在儿童身上使用的批准。
“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普遍,且涉及药品类别较多。我国目前还缺乏相应立法及操作规范。”据申昆玲介绍,北京儿童医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期间,对门诊患儿进行了超说明书用药调查。该调查结果显示,“无儿童用法用量”这一类型的用药占比率最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王丽提供的数据显示,67%的儿科医师有开具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的经历,技术职称越高开具超说明书处方的可能性越大;83%的医师认为超说明书用药不可避免;29%的医师所在医院对开具超说明书用药相关制度有统一的规定。
“要实现儿童安全用药,就要提高儿科医师的处方合格率和合理用药水平。”王丽教授指出,处方是医师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给患者开写的取药凭证,是药师为患者调配和发药的依据,也是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药品流向的原始记录,其质量直接关系患者健康。
“儿科医师是儿童用药的主角,对儿童合理用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丽教授呼吁,要重视儿科药师的重要作用,儿科药师应具备儿科学的知识和药理学的知识。
儿童用药安全教育不足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崔民彦表示,很多幼儿家长对儿童用药安全的认知不足。首先,家长缺乏对药品的安全储存意识。有调查显示,有70%的家长想起来才检查,甚至从不检查家里的药品;18%的家长把儿童药和成人药放置在一起;11%的家长选择把药品放在成人易取的地方即可。
其次,有些家长把成人药给小孩用或者擅自加剂量。有31%的家长曾把成人药品减量给孩子吃,42%的家长在给孩子吃两种以上药时,不太关注药物的有效成分。2012年4月,某儿童医院收治了一名严重药物中毒的6岁小女孩,因其妈妈给她吃成人的止咳药,发生呼吸停止,最终死亡。
“药品包装不当,家长对如何预防儿童伤害、中毒的方法缺乏足够认识,也是造成儿童意外中毒的重要原因。”Robert Scherpbier表示,由于药品外包装和某些食品包装相似,若家长不谨慎存放,小孩可能把药当糖果或酸奶等食品误食。需要注意的是,未经消毒处理的口服粉简单冲服,也可能让药物产生稳定性或安全性风险。
对此崔民彦建议,要加强对家长的用药安全教育,注意安全剂量,如用药前认真阅读说明书;其次要注重安全储存,如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此外,家长还可做用药记录等。
王丽呼吁,“保障儿童安全合理用药的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药企、科研、医药、学术团体、社会、媒体、家庭、学校等都要勇于担当,团结合作,才能实现。”
本报记者 阳叶萍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h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