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词

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少隐嵩山。父光嗣坐死,熙载来奔。时烈祖辅吴方修明法令,熙载年少放荡,不守名检,补和常滁三州从事。时人士自中原至者,多已擢用,熙载在京洛,早负才名,乃独落魄不偶,亦不以介意。烈祖受禅,召为秘书郎,使事元宗于东宫,谕之曰:&以卿早奋名场,乃未更事,故使历州县之劳,今用卿矣,宜善自修饬。辅吾儿也。&熙载亦不谢。在东宫,谈燕而已,不谙世务。元宗即位,拜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始数言朝廷事所当施行者,尽无所回隐。宋齐丘、冯延巳等皆侧目,元宗意独嘉之,命权知制诰,书命典雅。契丹入汴,晋少帝北迁,熙载上疏曰:陛下有经营天下之志,今其时矣,若戎主遁归,中原有主,则不可图矣。&不省,陈觉福州丧师,初议置军法。齐丘为之请,止削官,熙载上疏请无赦,又数言齐丘党与,必基祸乱。熙载不能饮酒,齐丘诬以酒狂,贬和州司士参军。 入为虞部郎中,迁中书舍人。周太祖有天下,用事者犹议北伐,熙载曰:&北伐,吾本意也,但今已不可耳。郭氏奸雄,虽有国日浅,守境已固,我兵妄动,岂止无功耶?&言虽切,而朝廷暗于机会,经营中原之意终不已。周人果以籍口,兵入淮南。齐王景达以兵马元帅临边,陈觉为监军使,熙载言:&出师,大事也,当先正名。莫信于亲王,莫重于元帅,安用监军使哉?&亦不从。熙载才气逸发,多艺能,善谈笑,为当时风流之冠,尤长于碑碣。他国人不远数千里,辇金币求之。然性忽细谨,老而益甚。蓄妓四十辈,纵其出,物议哄然。熙载密语所亲曰:&吾为此以自污,避入相尔,老矣,不能为千古笑。&端坐托疾不朝,贬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斥诸妓。后主喜,欲大用之,而去妓悉还。后主叹曰:&孤亦无如之何矣?&宿直宫中,赐对多所弘益,后主手教褒之,进中书侍郎,卒年六十九。后主谓侍臣曰:&吾竟不得相熙载,欲赠平章事,故有是否?&或对曰:&晋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即故事也。&乃赠右仆射同平章事。废朝三日,谥文靖,命葬梅岭冈谢安故墓侧。初熙载尝使周及归元宗历问周之将相熙载曰赵点检顾视非常殆难侧也。及太祖受禅,人服其识。(节选自《南唐世家&韩熙载传》,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谈燕而已,不谙世务 谙:熟习,熟知B.元宗意独嘉之,命权知制诰 嘉:赞美C.他国人不远数千里,辇金币求之 辇:辇车D.宿直宫中,赐对多所弘益 直:值班,值守9. 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理解)。【试题解析】辇:用辇车载运。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乃独落魄不偶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阅读答案__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少隐嵩山阅读答案__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少隐嵩山B.①今其时矣,若戎主遁归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C.①齐丘诬以酒狂,贬和州司士参军 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D.①莫信于亲王,莫重于元帅 ②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10. 【参考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理解)。【试题解析】A.①副词,却。②副词,才。B.①连词,假如; ②副词,似乎,仿佛。C.①介词,拿。②连词,因为。D.①介词,比。②介词,比。11.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熙载尝使周/及归/元宗历问周之将相/熙载曰/赵点检顾视非常/殆难侧也。B. 初熙载尝使周/及归元宗/历问周之将相/熙载曰/赵点检顾视/非常殆难侧也。 阅读答案__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少隐嵩山来自初熙载尝使周/及归/元宗历问周之将相/熙载曰赵点检/顾视非常/殆难侧也。11. 【参考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试题解析】断句首先要理解文段大意,然后根据意思进行判断,注意一些关键词,所选文段是叙事,应该根据事情的内容顺序来断句,根据意思可知选A。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熙载年轻时性格放旷。他曾隐居在嵩山,父亲韩光嗣犯罪被处死,来投奔南唐,不注重守护名声,补任和常滁三州从事。B.韩熙载早有才名。初到南唐先不受重用,他也不介意。烈祖继位,他被任命为秘书郎,在东宫事奉元宗,韩熙载也不推辞。C.韩熙载多才多能。他才气飘逸勃发,是当时儒雅风流之首,尤其擅长碑碣创作。性格上在细谨事情上疏忽,年老更甚。D.韩熙载很受后主信任。曾当面要任韩熙载为相,但因他托辞有病不去上朝而罢。他去世后,后主废朝三日,追封谥号给他。12. 【参考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 。【试题解析】&曾当面要任韩熙载为相,但因他托辞有病不去上朝而罢&有误。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以卿早奋名场,乃未更事,故使历州县之劳,今用卿矣,宜善自修饬。 (5分)⑵齐丘为之请,止削官,迁外郡,熙载上疏请无赦,又数言齐丘党与,必基祸乱。(5分)阅读答案__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少隐嵩山阅读答案13. 【参考答案】 ⑴因为你很早就在名场奋发有为,却未经历世事,故而让你经历管理州县之辛劳,现在任用你了,应该好自修身整饬。⑵齐丘为他们求情,只是削夺了官职,贬往外郡,韩熙载上疏请求不要赦免,又多次上言说齐丘结党营私,一定会埋下祸乱。【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试题解析】学生翻译时要注重根据语境,调动语言知识积累,推测重要实词的含义,理解语句中的活用与文言句式等现象。得分点:⑴句中的&奋&&更&&历&&用&&修饬&各1分;⑵句中的&请&&止&&无&&党与&&基&各1分。【参考翻译】 韩熙载字叔言,是北海(青州北海)人,年轻时隐居在嵩山。父亲韩光嗣犯(军乱)罪被处死,韩熙载来投奔(南唐)。时烈祖辅助吴地,正修明法令,韩熙载年少 放旷随便,不注重守护名声,补任和常滁三州从事。当时从中原来到南唐的读书人,大多已经被擢升任用,韩熙载在京洛时,早就享有才名,却惟独落魄不得重用, 也不因为这而介意。烈祖受禅继位,召见(韩熙载)任命为秘书郎,使他在东宫事奉元宗,谕令他说:&因为你很早就在名场奋发有为,却未经历世事,故而使你经历管理州县之辛劳,现在任用你了,应该好自修身整饬。辅助我的儿子。&韩熙载也不推辞。在东宫,只是谈笑而已,不去熟知世务。元宗即位,(韩熙载)任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任太常博士,韩熙载开始多次说及所应该施行的朝廷事务,竭尽所知无所回避与隐瞒。宋齐丘、冯延巳等人都很惧怕妒忌,元宗内心惟独赞许他,命令他权且掌管制诰(圣旨文书),拟制的文书命令典雅。契丹侵入汴京,后晋少帝北迁,韩熙载上疏(元宗)说:&陛下有筹划管理天下的志向,当前正是时机,假若戎主逃跑归来,中原有主,就不可图谋了。&元宗不明白,陈觉在福州失去军队,开始朝议按照军法处治,宋齐丘为他们求情,(陈觉)只是被削夺了官职,韩熙载上疏请求不要赦免(陈觉),又多次上言说宋齐丘结党营私,一定会埋下祸乱。韩熙载不能饮酒,宋齐丘诬陷他是酒狂,(韩熙载)被贬为和州司士参军。(韩熙载)又入朝任虞部郎中,升任中书舍人。周太祖有天下,当权者还是商议北伐,韩熙载说:&北伐原本是我所想,只是如今已不可以了。郭氏(郭威家族)奸雄,虽然建国时间短,守境已经坚固,我们军队轻易动兵,岂止是没有功劳啊!&语言虽然恳切,可是朝廷对于时机不明了,经营(图谋)中原的意图始终不能停止。周人(郭威部队)果真拿南唐北伐作为借口,兵入淮南。齐王李景达(李璟四弟)以兵马元帅临边,陈觉任监军使,韩熙载说:&军队出师是大事,应当先匡正名分,没有谁比亲王更令人信服,没有谁比元帅更重要,让监军在军中做什么?&元宗也不听从。韩熙载才气飘逸勃发,多才多能,善于谈笑,是当时儒雅风流之首,尤其擅长碑碣创作。其他国家人不远数千里,用车装着金币来求写碑文。可是他性格在细谨事情上疏忽,年老而更甚。畜养歌妓四十多人,放任她们外出,和门客杂居。社会舆论一片哗然。韩熙载暗中对亲信说:&我这样做来自我污损,逃避入朝为相,我老了,不能(入相无为)被成为千年以后笑柄。&(韩熙载)端坐托辞有病不去上朝,被贬为右庶子,分管南都,韩熙载斥逐那些歌妓。后主李煜喜悦,要重用他,可是那些离开的歌妓悉数回来。后主感叹说:&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处理了。&住宿在宫中值班,赐回答大多有所弘益,后主手书教令褒奖他,进升中书侍郎,去世时年六十九。后主李煜对侍臣说:&我最终也不能够任用韩熙载为相,想追赠他为平章事,过去有先例吗?&有人回答说:&晋代的刘穆获赠开府仪同三司,就是先例。&于是追赠韩熙载为右仆射同平章事。(后主)废朝三日,谥号文靖,命令安葬在梅岭冈谢安的故墓一侧。当先,韩熙载曾经出使后周,等到回来,元宗逐一询问后周的将相情况,韩熙载说:&赵点检(赵匡胤)顾视非同常人,大概很难久居人下。&等到太祖(赵匡胤)受禅登基,人都叹服他的见识。
篇八:《“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而萧至忠数责论次①无功,又仕偃蹇②,乃奏记求罢去。因为萧至忠上书,言著史之&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萧至忠得书,怅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切,谓诸史官曰:&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会其子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取材于《新唐书》)注释:①论次:编写。②偃蹇:困顿艰难。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宜课功殿,明赏罚&&&& 课:考核B.擢太子率更令&&&&&&&& 擢:提拔C.楚客等恶其言切&&&&&& 切:恳切D.朝有论著辄豫&&&&&&&& 豫:通&与&,参与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B.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C.乃奏记求罢去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D.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子玄请于执政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 (臣子)随便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授予官职不是恩惠。B.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朝廷虽然重用他的才能,但却鄙薄他的为人。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刘知几少年时对《左传》颇感兴趣,听讲后还能辨析疑难。父亲了解了他的想法之后就答应教授他《左传》。B.刘知几因为萧至忠多次指责他编史无成效,加上仕途不顺等原因曾自请离职,萧至忠最终并未答应刘知几的请求。C.刘知几在编写《武后实录》时,因为意愿不能实现,于是就写了《史通》来讥评今古,引来徐坚等人的不满。D.刘知几自视极高,在史学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后因替犯罪的儿子求情而遭贬。去世后,皇帝还是肯定了他的史学贡献。参考答案6.C(切:严厉)7.B& 两个&相&都是&互相&的意思。(A项第一个&为&,介词,给;第二个&为&,动词,写。C项第一个&乃&,副词,于是,就;第二个&乃&,副词,仅仅,只。D项第一个&于&,介词,与&见&组合,表被动;第二个&于&,介词,向。)8.D(&薄其礼&理解错误,应该是&在礼节待遇上却欠缺优厚&)9.C(徐坚并没有不满,而是高度评价了《史通》的价值)“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附:文言译文刘子玄,名知几,因为避玄宗的名讳,所以就用他的字来代替。十二岁时,父亲给他讲授《古文尚书》,学业不见长进,父亲恼怒,用小杖责打来督促他。后来听说父亲要给兄长们讲授《春秋左氏传》,刘子玄混在里面去听,回来后就剖析疑难的问题,感叹说:&《古文尚书》要是像这样,我怎么会懈怠呢!&父亲对他的想法感到很惊异,答应给他讲授《春秋左氏传》。过了一年,刘子玄就通览了各种史书。他以擅长文词知名。后来考中进士。武后证圣初年,下诏令让九品以上的官员陈述朝廷政事得失。刘子玄上书说:&君主不应轻易地授予官职,大臣不应轻易地接受官职。臣子随便地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地授予官职不是施恩。如今群臣没有功劳,碰到机遇就能升迁,以致京城中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形容数量多)的谚语。&又说:&刺史任职不是三年以上的不可以转任,应当考核政绩的优劣,明确奖惩。&武后称赞他的直率,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当时,酷吏横行,祸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诛杀的接连不断。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写了《思慎赋》来讽议时事。几度升迁做到了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提拔为太子率更令,以耿介正直要求自己,多年没有升迁。适逢天子西回长安,刘子玄自己请求留在东都。三年,有人上书说刘子玄身为国家的史臣却私自著述,朝廷派人从驿路征召他到京师,担任写史的事务,迁任秘书少监。当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都兼任监修,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统一,而萧至忠又多次指责他编写无成效,加之仕途不顺利,于是奏记请求离职,并借机向萧至忠上书,对他讲了著史的&五不可&。又说:&朝廷虽重用史官的才能,却没有给予史官相应优厚的礼遇。萧至忠看过之后,感叹爱惜他的才华,没有准许他离职。宗楚客等人憎恶刘子玄的批评直率严厉,对史官们说:&这个人作书,想把我们置于何地?&当初,刘子玄编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人不采纳。刘子玄以为自己虽被朝廷任用,但自己的意愿却不能实现,于是著《史通》,来讥刺品评古今的史书。徐坚读《史通》后,感叹道:&写史的人应当把这本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开元初年,刘子玄调任左散骑常侍。正赶上他的儿子任太乐令,犯事被治罪,刘子玄向宰相求情,玄宗发怒,把刘子玄贬到安州作别驾。在安州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刘子玄善于提出新的见解,论辩考据清晰敏锐,认为当时的那些文士们都不如自己,朝廷有所论著他总要参与修撰。在他去世后,玄宗阅读《史通》,称赞写得好。追赠他为工部尚书,谥号为文。
篇九:《殷侑,陈郡人。侑为儿童时....阅读附答案》
殷侑,陈郡人。侑为儿童时,励志力学。及长,通经。贞元末,以《五经》登第,精于历代沿革礼。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时回纥请和亲,朝廷乃命宗正少卿李孝诚奉使宣谕,以侑为副。既至虏庭,可汗初待汉使,盛陈兵甲,欲臣汉使而不答拜。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行者皆惧,侑谓虏使曰:“可汗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礼,非使臣之倨也。”可汗惮其言,卒不敢逼。迁侑谏议大夫。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入为卫尉卿。文宗初即位,沧州李同捷叛,而王廷凑助逆,欲加兵镇州,诏五品已上都省集议。时上锐于破贼,宰臣莫敢异议。独侑以廷凑再乱河朔,虽附凶徒,未甚彰露,宜且含容,专讨同捷。文宗虽不纳,深所嘉之。大和四年,加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时大兵之後,遗骸蔽野,寂无人烟。始至,空城而已。侑攻苦食淡,与士卒同劳苦。周岁之後,流民襁负而归。侑上表请借耕牛三万,以给流民,乃诏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富的统计与支调。赐绫绢五万匹,买牛以给之。数年之後,户口滋饶,仓廪储藏谷米的仓库盈积,人皆忘亡。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以功加检校吏部尚书。六年,入为刑部尚书,充郓曹濮观察等使。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朝廷务安反侧,征赋所入,尽留赡军,贯缗尺帛,不入王府。侑以军赋有余,赋不上供,非法也,乃上表起大和七年,请岁供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石。开成三年卒,赠司空。(节选自《旧唐书·殷侑传》)[注]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三镇:此处指郓、曹、濮三州。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B.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D.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文中的贞元、元和、太和、开成都是皇帝年号。B.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中的“朔”都是指北方,另外,“朔”还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殷侑,陈郡人。侑为儿童时....阅读附答案殷侑,陈郡人。侑为儿童时....阅读附答案C.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D.榷的意思是专营、专卖,榷酒是我国封建证券实行的酒类专卖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制度。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殷侑少年立志,学有所成。他儿时即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以后通晓经学,精通历代礼制沿革,贞元末年科举登第,后多次升职,任太常博士。B.殷侑坚守气节,不惧威吓。在奉命出使回纥时,面对回纥可汗的盛兵以待和无理要求,他毫不畏惧,直言可汗的失礼之处,最终使可汗不敢威胁。C.殷侑性格耿直,敢于进谏。文宗即位不久就有地方反叛,当时皇上一心想打败叛贼,丞相也不敢有异议,唯独殷侑直言进谏,认为应对叛贼宽大为怀。殷侑,陈郡人。侑为儿童时....阅读附答案文章殷侑,陈郡人。侑为儿童时....阅读附答案出自http://
言虽切,而朝廷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
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114网址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