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内容传播影响口碑传播的因素了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经济新闻策划及其传播影响力的提升.doc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经济新闻策划及其传播影响力的提升.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经济新闻策划及其传播影响力的提升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经济新闻策划对于提升经济新闻传播影响力的独特作用,并以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围绕获奖数量、刊发单位、报道内容等指标分析经济新闻策划对于获奖经济新闻的重要影响。同时,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为提升经济新闻传播影响力提出新的思考。 【关键词】经济新闻 新闻策划 传播影响力 中国新闻奖 一、 经济新闻策划概述 新闻策划是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的创造性活动。经济新闻策划是财经媒体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对已经或者未来将要发生的经济新闻进行新闻计划,以充分发挥该经济事件的新闻价值,并提升财经媒体媒介形象的过程。因此,财经媒体必须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动态,对经济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着眼现实、发掘已知、预测未来,从新闻策划的角度使经济报道的主题更明确、内容更集中、形式更活泼、角度更新颖,从而增加经济新闻可读性和自身的传播影响力。 随着财经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占有优质经济新闻资源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要确保资源优势,并把这种优势转化为传播的胜势,就要注重经济新闻策划。经济新闻策划的方式日趋灵活和多样化,有阶段性策划和随机性策划、综合性策划和专题性策划、战役性策划和单题性策划。以策划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政策解读的报道策划、特定日的报道策划、重大活动的报道策划以及品牌栏目的报道策划。政策解读的报道策划是指围绕中央和各省的大政方针及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对一段时期的报道要点做认真策划,发挥经济新闻释疑解惑的功能。特定日的报道策划是对节日、假日、纪念日等进行策划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据群众举报,经缜密侦查,共查获嫌疑人数百名。
女子在郑州高速上被踹下车,哭诉一年被打二十次。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如需相关PPT请点击“阅读原文”
  紫数网
  互联网大数据观察平台
  连接你我 & 自由分享
  微信: zishu010
  新浪微博: @紫数网
  头条号:紫数网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青年记者会员登陆
· · · · · · · · · · · ·
如何提升行业类报纸的影响力
  ● 吴兆喆
  在我国传媒领域,行业类报纸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党报工作的延伸,是宣传本行业中心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普及行业知识、塑造行业形象、服务社会大局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行业类报纸逐渐出现了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如资金不足、渠道不畅、影响力小等。这时,行业类报纸就必须冲出一条“血路”,在市场的洪流中生存并壮大。基于行业类报纸的特性,“冲关”之要便是拥有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这不仅是专题报道或深度报道的必要前提,更是媒体的发展之本。
  日至10日,《中国绿色时报》精心策划并完成了“2014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特刊”60个版面的大型宣传,涵盖了国家林业局有关单位上一年度的政策解析和行业大事回顾,展现了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一年来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创新理念和行动,分享了基层政府和林业部门建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精彩实践,并专门介绍了部分林业龙头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从视角、内容到深度,都称得上是业内典型之作。
  厅局长会议选题的价值优势明显
  《中国绿色时报》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报道中下足了工夫。从日刊出第一期“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特刊”,至今“特刊”已经整整运行了4年,报道领域、内容、质量以及传播效果等都取得了显著提升。尤其2014年的“特刊”以60个版面创下了报社重大选题策划的纪录。分析该选题的价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新媒体无法取代的特性。首先,林业有其行业特性,受众多为业内人群,因此,尽管互联网、手机电视、数字广播等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上占了绝对优势,但因其海量、碎片化的传播特征,往往会导致内容显得过于单薄,无法真正起到让受众“解渴”的作用。而传统媒体则可以通过对多层级官员、多领域专家的采访,以及业内大数据的分析,理出受众最关注的信息。
  其次,由于新媒体海量的信息难以甄别,一些违背社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内容更容易流入传播体系,使新媒体的公信力下降。而传统媒体大多经过了几十年的积淀,在公众认可度上明显高于新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在刊出之前还有“把关人”。
  再次,政府和大型企业仍然习惯于和传统媒体打交道,这显然增加了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优势,①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尤为关键。而新媒体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没有政府间的关系、资料的积累,便只能充当传统媒体的“搬运工”。
  2.较强的社会性和专业性。林业发展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它有着较强的社会性,需要全社会凝心聚力才能建设好、发展好。因此,要跳出林业看林业,才会有新的启发。在2014年的“特刊”中,如退耕还林专题、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题、林业科技专题等,所报道的内容远远超越了通常意义上“就林言林”的范畴,更多地指向了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
  同时,与社会媒体的有关报道相比,《中国绿色时报》的一些报道,特别是在重点报道方面更好地体现了林业的专业性,如“特刊”中涉及“森林认证”的报道。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权威专家的解读和翔实的案例分析,阐释了森林认证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中的必要性。这些报道是我国正式发布实施《中国森林认证 森林经营》和《中国森林认证 产销监管链》国家标准以来,最为专业全面的报道,对全社会正确认识森林认证的意义,并将森林认证纳入顶层设计,贯彻在林业发展的全过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鲜明的时局性和大局观。在2014年的“特刊”中,读者不仅可以全面地看到国家林业局为之作出的努力,也能了解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建设美丽中国行动中的具体举措,60个版面体现了鲜明的时局性和大局观。
  如“全国林业科技专题”中报道,在人们谈“霾”色变的当下,国家林业局及时启动了“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研究”。针对北京市不同区域PM2.5浓度,提出了营造健康森林景观生态林的树种选择,课题组成功研发的可测算PM2.5等颗粒物浓度的仪器,填补了国际上该领域研究的空白,②使国家林业局对民生的关切跃然纸上。再如“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专题”所谈,作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我国木材消费总量近一半靠进口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林业局积极推进木材基地建设,广西、福建等7个省、自治区率先开展了示范项目建设。
  4.敏锐的策划力和洞察力。在信息共享的时代,媒体竞争中最主要一方面就是策划能力的较量,只有较强的创意,才能使媒体尤其是行业类报纸开拓出新的生存空间。
  从2011年至今,“特刊”敏锐地把握了我国林业行业最重要的年度盛会——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并以此为契机,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长向国家林业局党组汇报工作提供了新平台,为各地交流、展示林业生态建设方法、成果搭建了大舞台。这一策划能力,不仅体现在对行业重大新闻线索的把握,其整齐划一但各有特色的版式设计、视觉呈现也为“特刊”增色不少。同时,“特刊”策划者的洞察力也值得借鉴,在过往3年中,“特刊”只强调展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生态建设的路径。而2014年,“特刊”把握住了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这一契机,增加了对中国林业产业、防沙治沙、湿地保护、林业改革等各重点领域的热点事件报道。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多维度的梳理,以更大的视角和容量,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林业发展一年来的不平凡历程。
  重大选题策划重“智”更重“谋”
  通过《中国绿色时报》“2014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特刊”可以看出,在重大选题策划上,行业类报纸要重“智”更要重“谋”:既要赢得核心层、紧密层和关联层的密切关注,也要让报纸版面鲜活起来,做到与时俱进,呈现独特的价值,形成明星品牌。因此,行业类媒体在重大选题策划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传统媒体优势所在,做到新媒体无法替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前文已经作过介绍,这里要强调的是,行业类报纸在进行重大选题策划时,一定要以新闻报道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为基点,将既定受众群体从“新闻快餐”的桌前拉到“饕餮盛宴”的桌前。毕竟,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均受过新闻传播工作的专业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传统媒体拥有的专业人才优势是新媒体目前无法企及的。所以,要充分发挥这一大批优秀的、职业化的新闻人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的潜力。
  2.探索更贴近受众的途径,做到常规报道无法比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优秀的新闻质量、贴近受众的实际生活,是任何媒体都必须遵从的原则。这里要强调的是创新,要突破常规报道的模式,占领新的“高地”。因此,在读者未必有很强的整理、归纳和分析能力时,新闻报道就要多做大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尽可能地让数据说话,让读者直观地看到自己所关注的领域的结果。同时,要灵活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等报道方式,尤其在一个版面内推出同一个单位、不同主题的报道时,要把握重点、突出亮点。
  3.着力提升版面视觉效果,起到赏心悦目的作用。人类获得美感的主要来源便是视觉。而众多的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直接、最敏感的要素,③也是吸引人类阅读乃至购买的主要动机。因此,行业类报纸在重大选题策划时,一定要突破传统版面的排版形式,更多地运用色块与线条,于方寸间营造出不凡的视觉效果。尤其是有主题大图的版面,更要通过巧妙的放置,以彰显视觉中心,吸引读者的视线,并刺激其阅读欲望,进而达到传播目的,提升报纸的影响力。
  注释:
  ①刘扬:《从马航失联报道看媒体清晰“分工”》[N],《中国新闻出版报》,日
  ②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森林成为阻滞PM2.5的精锐奇兵》[N],《中国绿色时报》,日
  ③陈超:《报纸版面设计中的视觉效果分析》[J],《中国报业》,2012年第4期
  (作者单位:中国绿色时报社)
编辑: 解西伟
已有 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我来评两句
后发表评论。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山东新闻大厦 &&&&&& 邮编:250014 &&&&编辑部电话:(97 196286&&&&&& && &&&《青年记者》投稿邮箱:&&& 杂志发行电话:(3&&&&&&&网站电话:(11&&&&&&&&&&&&& &&& &&&&& 《青年记者》邮发代号:24-213 &&& 《今参考·政界》邮发代号:24-216&&& &《今参考·商界》邮发代号:24-61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转载需注明来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何提升内容创新能力和文化影响力
 来源:博览群书 
“万有文库”曾在中国出版史上留下佳话,至今出版人还津津乐道。现在的“文库”也很多,但要经受住读者的审视和时间的检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国文库、世纪文库、湖湘文库、岭南文库均为再版图书,而凤凰出版集团另辟蹊径,推出的大型综合性人文社科文库――“凤凰文库”,新版图书和再版图书为六比四。到2008年9
月止,首批出版的124种,新书占60%。
据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谭跃介绍,凤凰文库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培养内容创新能力和文化影响力的核心产品,旨在提升凤凰版图书在出版界和全社会的形象,形成凤凰版图书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它的出版思路是,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流,立足于中国现代化背景下的文化创新,努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展示当代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发展风貌,使文库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创新精神。“凤凰文库”以若干主题系列的形式呈现,首批推出7个主题系列: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政治学前沿系列;纯粹哲学系列;宗教研究系列;人文与社会系列;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外国现当代文学系列。
谭跃说,他们不图虚名,立足创新;强调品位,品种宁可少,不要滥,多为名家经典;锻造品牌。以高度的使命感,站在文化建设的高度,实现出版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力图在中国出版史上留下一点痕迹!
9月25日,“凤凰文库”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专家学者们对此议论风生。
  乱世盗坟,盛世修典:出版家有引导市场的责任
陈众议(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研究员):众所周知,在全球化和全球市场经济大潮下,文学的边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今天,人们不是因为追求物质生活而对文学不屑甚至嗤之以鼻,便是愈来愈满足于简编、缩写、导读、图像和网络游览,甚至标题式的“浅阅读”、“泛阅读”。于是,那些所谓的新新写作,以空前活跃的姿态进入我们的视阈、我们的生活。游戏化、低俗化、恶俗化趋势正像瘟疫一样在网络和许多平面媒体中蔓延。真正优秀的文学却不断跌入忘川,甚至遭到缺席审判。
用最简单的话说,当今文学一方面因为文化的多元、价值的多元、世界的多变、生活的多变,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使人莫衷一是;另一方面,狂欢式的极端自由又不可避免地引导人们胡思乱想、胡说八道、信马由缰、信手涂鸦,甚至给文学妄下死亡判决。
凤凰出版集团不苟且。他们在彼之岗,高瞻远瞩,为文化传承和积累慷而慨之,而且有志尚,也有实力为时代和世界文化把脉,信守中国特色,在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上坚守龙居凤栖之高地。具体到外国现当代文学,我们都知道出单本易,出系列难;出古典作品易,出现当代作品难。我有幸作为译林出版社的作者,见证了她从筚路蓝缕到辉煌如馨的全过程。此次收入“凤凰文库”外国现当代文学系列的,无疑是精品中的精品。
我想说,市场有选择的自由,但出版家也有选择市场的权利、引导市场的责任。乱世盗坟,盛世修典。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凤凰文库”以提高和净化文化阅读和文化市场为己任。读者幸甚,中国幸甚。
张海鹏(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近代史所原所长、研究员):这样大规模推出国内外学者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著作,是我国出版界和学术界的大事,值得祝贺!
我大略观察了几个系列的书名和作者,许多作者都是我国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如哲学系列的叶秀山先生,宗教学系列的金宜久、杜继文先生,他们的哲学宗教学著作,都是可以长期占领书架,可以传世的。这些著作对于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对于我国的文化积累,对于我国学者的研究参考,都是极有意义的。
党中央领导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这是体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最为重要的理论和学术工程。“凤凰文库”推出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意义重大。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凤凰文库”的名义,狠抓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著作的出版,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起到了推手的作用,是很了不起的。他们的这种经营方式,在出版事业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值得肯定。
  出版高质量、高品位的书籍,引领文化发展
  楼宇烈(北京大学教授):我国在经济实力方面已经受到了世界的瞩目,整个社会迈向现代化。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感觉到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所有经济实力最后都要落实到文化的层面上来,所以出版高质量、高品位的书籍有引领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
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抉择。我们的社会开始走向现代化以后,文化应该怎么走?是完全接受西方文化呢,还是把它嫁接到传统文化上继续发展呢?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是文化的特色。经济上的共性比较多,而文化上是有差异的。在世界多元文化当中,我们的中国特色是什么样的,而且怎样展示给世界,这就是文化上的建设。
凤凰集团出版的这些书里面,过去我也看过不少,尤其宗教类图书。其他的我关心的有“海外中国研究系列”。这个系列非常重要。百年来,由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不断批判,很多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失去了信心。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国外的一些学者怎么样看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当前的文化,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我希望有更多的关于这个方面的介绍。
西方从文明到野蛮,再走到文明。从文明到野蛮是指中世纪,再到文明,里面很多是东方的文明,其中包括中国的文明。我想这些东西,我们所唾弃的东西,西方恰恰是在东方文明里面吸取了很多的精神,包括人文精神。问题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没有深入的研究,也没有从中得到启示。
最近我常常讲到这样一个问题,向西方学习,这是没有错的。究竟我们学习西方什么东西?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学习西方人对于自己文化传统的尊敬、信心、认同。我们现在在这方面是比较缺乏的。如果“凤凰文库”的书可以让民众通过这些书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所认同和信心,我想它在推进现代化的建设中,就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希望这个文库把我们国内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吸收进去,同时把西方优秀的成果吸收进去。因为现在很多中国人远远赶不上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西方学者站在一个比较客观的立场上,他们有一些研究,不比我们中国的研究浅薄,有的非常深刻,有的甚至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积极地介绍这些方面的作品,对于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钱乘旦(北京大学教授):凤凰集团敢于把钱拿出来推动中国的学术发展,推动中国的出版事业,气派非常大。仅仅有气派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实际的行动。现在,书放在这里,的确使我们感到很震惊,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出这么多的书,而且是高品位的学术著作,在中国的出版界,读书界和学术界打响了一炮。对这样的成就,我个人深表祝贺。
我想讲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第一,这样的一个头已经开出来了,就要一直做下去。我希望文库不仅是600种,以后还要继续往下出。特别是不要受到领导人员变更的影响。这是凤凰集团的百年、千年大计,是我个人的希望,也是全国读书界的一个期待。
第二,一定要牢牢抓住质量。中国现在的问题不是生产不出东西,而是要生产好东西,不能生产坏东西。从内容和选题到版式等等,要抓紧抓好。
第三,翻译著作每一本书前面有条件的情况之下,给一个导读。举例来说,《大分流》这本书,在国内外影响很大。但是《大分流》的观点仅仅是一个人学术方面的想法,在西方有一个学者提出别人没有提出的观点,说圆了,就行了,但并非一定正确。导读对我们的读者有帮助,他们可以更好地读懂这本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社会效益的问题。比如说大家非常熟悉的后现代,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需要做一些梳理,这样对于读者比较有帮助。
设立翻译奖,建立中国学者的学术评价体系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我跟凤凰集团的关系不算短了,合作起来特别愉快,和他们合作,感觉是和我们学术的同行在合作,而不是和做生意的出版商合作,这个感觉是特别强烈的。
我提一些建议,供参考。第一,这套文库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翻译,对西方经典的翻译。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时候,世界刚刚向中国开放,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经典,拿来就是好的。经过20年的积累之后,我们知道什么是西方的经典,什么是一般的东西。现在要找到一些西方经典的著作,不算困难。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找到好的翻译者。翻译是一个跨文化的理解,有时候它比创作更难,它涉及到两种文化。但是,在目前的学术体系里面,翻译不能算成果,所以变成现在找好的翻译非常难。也许,像凤凰集团出来做这样一些推动是有意义的。比如说,凤凰集团是不是可以召集那些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翻译的工作者,开一些研讨会,研讨翻译方面的成果,甚至可以设一个奖,每两年评一次,慢慢在这个行业里面形成一个行规,形成翻译的学术评价的标准。
第二,加强学术著作的原创。现在所谓的补助出版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了。大学出版方面,公认比较有影响的所谓原创性的丛书是很少的。像北京三联的“哈佛燕京”这套书是比较好的,但类似丛书太少了。我觉得凤凰文库是否也可以推出一套,乃至几套这类原创性的书,以比较严格的学术标准进行控制。就是哪些著作可以入选?建立一套学术标准,由专家来对著作稿,进行一个比较规范的审查。这样慢慢地通过像三联“哈佛燕京”、“凤凰文库”等出版品种的带头,推出大家公认的一流的学术丛书的话,慢慢地就可以建立一套我们中国学者自身的评价的体系,以及它的一套价值的标准。
我觉得凤凰集团现在是中国出版界的老大,更应有一种责任担当起来,使我们学术界和出版界共同联手,共同推进。
设立科学文化系列
楼宇烈:我建议,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个系列,就是人文与科学系列。人们往往把他们二者分开,甚至是比例失调。在西方,科学与人文是不能分开的,而且人文有相当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很多近代的科学家,像1977年德国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讲到,中国科学方面有很多实际的经验,可以启发出我们现代很多新的科学方法和思维。他举出很多例子,比如说李约瑟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东西介绍给大家的话,我想不至于现在很多人还觉得中医这个东西对现代是毫无意义的、要彻底取消掉。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据我所知,凤凰文库原来设想中还有一个系列是科学文化。关于科学文化,我说一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怎么界定这四个字呢?一般来说有三种。一种把科学看作文化中的一部分。第二种把科学自己看成一个独立的文化。第三种认为科学文化是指科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人们在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这三种都有。我个人经常在第三种意义上使用。
在这样高品位的文库当中如果出现科学文化系列的话,我觉得它不是简单普及的,也不是简单的历史的陈述,应该是有一个反思的纲领作指导。这样的纲领在国际上已经流行数年。
关于对科学技术反思的著作,在此之前国内有一些出版社也做过,但是没有用很大的阵容。这些东西有什么样的价值呢?我举一两个例子。
比如,当年美国研究强子对撞在花掉20亿美元的情况下被下马了。因为公众提出了批评:为什么要我们纳税人拿出那么多钱?一些物理学家也说了不应该让他们拿,所以下马了。一些人认为这是对科学的侮辱,另外一些人认为表明公众对科学有了发言权,这是一个进步。后面有人研究,比如说国内有一些人详细进行研究,根据听证会的各种材料考察。但为什么这样一个科学前沿的项目在美国下马?下马反映了什么思想?我没有看到这样的书,这是我心目中非常理想的书。
其实国外有很多这种专题研究的著作,我觉得可以考虑引进。国内学者也有做这样研究的,他们的著作也是可以考虑出版的。作为补充,我可以举另外一个例子。前不久上海的一家出版社出的《没有我们的世界》,作者假想如果地球上的人类一瞬间消失,那么若干年之后地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本书纯粹是从科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他不是纯粹想像的,他是有一定依据的。他考察朝鲜南北分界线的无人区,那里几十年没有人生存和活动,生态发生了奇怪的变化。他是根据这一类局部的考察推测的。这样一本书,也是典型的科学文化的书。
我举这几个例子是想说,科学文化这样一个系列,是大有可为的。不一定要做得规模非常大,在整个文库里面,系列小一些,但是思想价值是很大的。
  选题视野要开阔,要培养新人
赵敦华(北京大学教授):我认为凤凰集团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建造了一座航母。
买书人到书店选书的时候,他们主要是看书的内容和作者,并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文库,就整套整套地买。作为文库来讲,它的影响也是一本一本单独的图书形成的。出文库,我想它是要建立一个品牌。这个品牌一旦建立起来之后,就会引起学术界、社会的关注。我想,“凤凰文库”是靠规模,当然品牌和规模也有关系,但是我觉得可能更重要的是内容。
我对选题提几点建议吧。从时间跨度看,无非是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的要选经典,什么是过去的书?我想可能是50年以前,甚至是100年以前的书。当然,中国的经典也要出版,包括民国时期的。
我举个例子。19世纪末有一个法国人写了本书,叫《中国文明西源论》,说中国的文明是从巴比伦传过来的,非常荒谬。当时出来的时候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国学大师对此深信不疑,它对中国的历史界、考古学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中国的考古界为什么总是要强调中国东部考古的遗迹比西部更加古老,就是觉得中国的文明不是起源于西部,而是从我们中国的本土,从东部或者是北部传播开来的。所以说,我们不要认为荒谬就不出版了,西源论起到一个刺激性的作用,也起到反面的作用,这样的书也要选择出版。
涉及到现在学术热门问题的选题,当然靠主编,靠学术委员。我有一个建议,不要根据主编或者专家的好恶,在热门问题的争论当中选取一方,而不采取另外一方观点。比如说罗尔斯很热,他是怎么出名的?是靠别人批判出名的,如果没有批判的话,绝对不会这么出名。我们可以组织有不同观点的作者撰写具有争论的专著,同时出版。我觉得这样更有刺激性,现在我们的学术界实在太沉闷了。我希望通过这种热门问题的争论,高水平的学术的争论,促进学术和文化的发展。
我认为,还应该培养一批新人。不仅向名人约稿,还应通过文库培养一些学术新人,当然这种学术新人入选文库要有好的机制,使新人的新作出版之后为文库增光,也为学术界培养一些新秀。
汪晖(清华大学教授):去年,我曾跟北京的一位出版家说起凤凰文库的事,他说这么大规模非常非常困难。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出这样的书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日本也是很困难的。出版过度的市场化之后,反而有一些出版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做不起来这样的事了。出版不仅是一个产业,而且也是一个事业。从这一点来看,“凤凰文库”的出版给了我们一些信心。
关于导读的问题。现在学术性的书评水平很低,缺少引导。这个工作确实需要大家通力来做。像凤凰集团,以后有没有这个可能性:跟学术界建立联系,再联系一些书评期刊,做这方面的工作。它对文库的理解和吸收,肯定是有帮助的。
我觉得出版这一类文库的时候,可以出版一些文集。针对一些问题,把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的争论汇成一本文集单独出版。国外学术界有这样的情况:把一个公众性的话题搜集起来,带动一个学术领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另外,现在文库某一个系列规模很大,还可以由一个编者围绕一个话题编小一点的一套书,放在某一个大的序列里面,这必须找学者有目的地进行组稿。这种编法,至少在一段时间,主题很鲜明,累积起来就能对学术界形成一定刺激和冲击。
最后一点,装帧和版式方面应有一些变化。有的文艺作品,拿到手里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本小说,翻的时候才知道是本文学书。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阅)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林德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敬琏
  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中仍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的繁荣同样离不开中国。  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明年要深入实施化肥农业使用零增长行动,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切实抓好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机制。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