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给人智慧是人学吗

为什么说“儒道就是人道,儒学就是人学”?属于传统文化人学的.
一言以蔽之:儒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最终作用对象也是人,所以才有以上说法.从儒家经典来看,其主要内容都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且其做学问的方法,最终也都要回归作用到人身上,这是不容置疑的,没有理解这一点,就不能说已经窥到儒学的堂奥.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是儒学提倡并讨论最多的话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补充楼上的,儒家提倡“仁”,即人对待世界的态度,指向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和”为贵
主张仁政。。。人性本善。。。人道,仁道,不亦多说乎??儒家主张爱民。。研究对象是人,最终作用对象也是人。夫水载舟亦覆舟,君失道兮离庶叛。。。。。。。。。。所以说嘛,儒学讲究爱民,讲究忠君,所以。。。。...
人们在对儒道胡说八道,故以“人道”论之。想重新捡起以被前人破坏殆尽的儒学却不知从何学起,故曰“人学”。
扫描下载二维码帖子主题:伪儒学还折腾得中国人不够么?
共&434&个阅读者&
军号:2326931 工分:6428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伪儒学还折腾得中国人不够么?
文章提交者:代号诡刺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Ewrfujgeu先生最近在解秘秦法,他在这方面有研究,令我等几十年来自命夫子之人而汗颜。其实,我想说的是,中国的博大精深,远非我们读了《》了解过《》就是一个高雅之士,认清中国的行将逝去的各种经典,能得之精髓就利于治国,倡某一域某一派而视其为根本,是矫情是功利也是腐儒,世界,永远是百花齐放方能万紫千红。秦扫六合,天下一统。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中国疆域,规避小国争宠各占一方的分崩离析,秦法功不可没。其意义在中国的上绝无仅有,因为秦法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注重实干并在实践中成长和成熟。世界就是这样,治国若烹小鲜,但油盐酱醋,缺一样也不可,缺了就不是一盘合格的菜。这有一个讲究,就是说得永远比做的容易,烹小鲜,怎么烹?要几道工序?秦法是一个极好的解读。有必要梳理曾经有过的现象。周礼天下八百年,那是王道治世,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当中的出现的时候,他们打着的依然是宣扬礼制的旗帜,却背弃了周礼的核心主张,所以社会的进化并没有给带来多少高官厚禄,反而使其衣襟蓝缕,那种乞讨般的要官日子洋相百出,我们暂且不说其与弟子们遭遇的凶险,以至遇见南子弄得宫中淫荡之声不绝于耳,至今听来会生就“道貌岸然”的成语。儒家的传人极少谈到与南子这回事,那是因为儒家讲修是要人修,岂不知修人当先修己。所以,几千年来,先生老师教授都是要学生好好听话,背地里尽是潜规则搞花花肠子。所以我要说,在中国,儒家的批评是远远不够的,其余毒未消,却还被膜拜为经典,实为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其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压法家主张,甚至不惜以鼓噪法家人士变节的主张来给法家扣上不祥的帽子,让后世贻笑大方。集成已经是很少有人知道孔了在鲁国上任没几天就杀了学生偷偷去听课的法家人士了,但多行不义必自毙,他的官路也才存留了几十天。所以,义是儒之精髓,但义在那儿简直就一文不值。自古以来,崇儒就忘记了法,便变得无法无天。但儒家对这些指责是不服气的,因为至今大多有的人,都将自己奉为儒学先贤,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可以得到的朝拜,得到尊宠的贵荣,说到底是儒家倡导的优仕是为了个人奋斗来过上自己的好日子,这与封建专制的帝位传承是一脉相传,所以为历代帝王阶级所尊崇。他们要别人讲规矩其实是想自己有特权,要自己不受规矩的约束而希望天下人都被规矩约束。有人说,儒家弟子们虚伪,并将其称为“伪儒”,虽有些刻薄,却也不无道理。其实,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行业,一个单位,哪怕是一个家庭,说多少重要的话题都不如去干一两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躬身实践,勤体力行,饭是一口一口吃的,绝不是嘴巴上说重要那么简单。当我们反观今天的教育,本来要培养有知识、有、有素养、有健康的一代鸿儒,却以一个“优则仕”而只重分数不重实践,所以培养出来的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实战能力,只能去拿一份比农民工更低的就业工资,那是对中国崇儒尊孔极大的讽刺。我要说,在中国,难道伪儒学还折腾得我们不够么?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这种优秀并非只是具有孔儒之家,而是我们民族先人创造了惊世的成就和,这种文化和成就是以的风光来影响世界和决定中国的灿烂,至今成为我们能够骄傲的标榜。我们曾经有那么多的辉煌,却也有那么多的没落,难道我们真的不要去仔细想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的,造就了中国文明的辉煌年代。到了秦代汉初,可谓黄道治世篇章的总成,特别是秦法,以其可推行性创新了中国新的治国模式。此前虽有,却也免不了晚年的罪己诏。到了隋代,国家的官制完全成型,那是借助了秦之法所得。到了唐,可谓中国向世界集中展示力量和实力的见证,一次次儒的祸害,致使安史大乱,走向衰败。封建二千年,从隋开始,在官制上几乎端出来的是同一桌子菜谱。但秦汉开篇,隋唐圆满,真正的法之精髓却未见史迹真实地记载,只成为宫庭帝王们独自享用的家宴。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印象?是儒家的卑颜屈膝不断去讨主子的欢心,强占着中国的话语权,变得我泱泱大国无正史无正实,这是中国文真正耻辱与悲哀一页。今天我们提倡以德治国。其实以德治国是行师的著名篇章,当他风雨飘摇之后,被后来在面前自谦为弟子的孔子化为己有,他们善于校枉过正,虽将德汇于仁中,却在不断延伸仁的含义和主张。孔子作为一代大儒,将前人智慧集中起来,本来是一件大功德之事,但却被他的后代传人不断地美化,似乎这个中国的所有智慧只能出自儒家,这是天大的笑话。我们要深刻认识儒家的仁。在儒家提倡的所谓的“仁”中,说到底就是在其思想体系里变幻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稀泥作派,进而演变成“你贪我贪大家贪”的腐朽和没落。当今天我们面壁思考或者回望这些轨迹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的文竟然被我们自家人如此地错误填充,到底是儒家利诱的错误还是的悲哀,有时候想起来都觉得愤世难弃。我们要回归中国自秦时起就有的法治精神,这不是什么倒退,而是苦难经世之后的一种清醒。因为儒家几千年的折腾,我们因此背负了太多的无奈,法治精神遭到了儒毒的践踏,人民饱受着沧桑之苦,虽然冥冥中不知所措,但我们追求公平公正法治精神的美好愿望依然不变。于是,人们都在遍寻着治世的真理,哪怕用鲜血和生命也在所不惜。当我们一朝醒来的时候,竟然发现,秦法的治世思想是那么地彰显而被我们忽略。对于中国的法家,特别是中国的秦法,我们真的需要认真去研究和对待,这是因为我们痛定思痛,需要找出有法不依或者执法不严的罪魁祸首。当我们检讨我们的历史,便发现原来有一只黑手一直在阻碍中国的法治,那就是腐儒。所以,有了这只“黑手”,法家的真正出路已经不在于是立了多少法,而是法在民众和治国过程中得到了多少应用和彰显,这是法治与人治的分界线。但我们失望了,失望的原因是因为每当法治思想萌芽或出现的时候,儒家的卫道夫们总是跳出来喋喋不休,以至一部中国法治史,变成了人治的高头讲章。甚至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也依然。这不是孔子的悲哀,更不是秦法的坠落,而是无数依然想握有话语权的伪儒精英们颠倒黑白的丑恶现实。倡导仁无错,关键是仁已经被腐儒精英们所歪曲和利用。难道,中国还没有被儒道夫们折腾够么?我还想说,仁,见鬼去吧。自己不仁何以仁天下?自己不为何以天下为?我们不需要遭受折腾,因为折腾已经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悲苦。我们需要法治的光辉思想,因为法治的思想能够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公平和公正。虽然我们今天依然在讲以德治国,但以德治国是在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前提下才能拥有的,任何混淆这个逻辑概念的人,都是别有用心的伪君子,都是将被历史所不齿的奸臣走狗。考察秦法,我们有话要说!
延伸阅读:
求手狗一支_Q4882330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伪儒学还折腾得中国人不够么?相关文章
自网络关于儒家的评述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50460 工分:154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大脑发育不全,鉴定完毕。批判儒学却不了解儒学,虽然你的题目是批判伪儒学,但是你的内容确是完全批判儒家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25658 工分:548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看了LZ的帖子,不由深叹一口气,说是要批判儒家,没问题。可拿出来批的又是先秦儒家,孔夫子的那套东西,儒家是这么简单和浅薄的吗?中国2000年的历史智慧是只出自儒家吗?虽不中亦不远矣,真实的情况是,后世所有的思想家都是打着儒家的牌子抒发自己的见解和心得(这个说法有些过,把佛老之学屏蔽了,呵呵,不过出家人不算的话,这个话也不算错)。中国所有的智慧都顶着儒家的牌子,或者说思想家都是儒者,以至于儒者成为读书人的别称,这就是历史的真实。现在的问题是,所谓的批判者把自己的火力就集中在先秦,说来说去就是四书五经,这是在拿小学课本批判大学的内容,你说这事情滑稽不滑稽?看了3楼到5楼,总算还有人知道朱熹,呵呵,比LZ是强多了。可问题又来了,理学就只有“存天理灭人欲”吗?理学到底讲的是什么东西?格物致知呢?天地伦常呢?忠君爱国呢?呵呵,更何况儒学就到理学为止了吗?心学怎么就不讲了呢,心理之争贯穿了儒家发展的最后700年,在明朝中后期成为显学的重大理论就没人提了。批驳儒学没什么,很正常,但必须要言之有物,而且最关键的是,先得搞明白儒学到底说了些什么东西,呵呵。本文内容于
16:27:02 被被老婆痛骂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79420 工分:1156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的这一句名言恐怕是被当前一些人士批得最厉害的了。但是你若要问那些狠批这句话的人,朱熹说的天理是指什么?人欲是指什么?恐怕他一时也很难说出清楚……一、“存天理,灭人欲”的几处出处出处一:“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涂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循之则其心私且邪。”(《朱子文集·延和奏札二》)出处二:“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 (《四书集注·孟子》)出处三:“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 朱子语类》卷十三)二、“天理” 指的是什么?“天”指的是什么?“理” 指的是什么?“天理” 指的是什么? 朱熹认为: “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1] “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 [2] “大而天地万物,小而起居食息,皆太极阴阳之理也。” [2] “至于一草一木昆虫之微,亦各各有理。” [3]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者也,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4] “天下万物当然之则便是理。” [5]
“世间之物,无不有理,皆须格过。” [3] “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惟随时变异,乃常道也。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6]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1] “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 [2] “理,只是一个理。理举著,全无欠阙。且如言著仁,则都在仁上;言著诚,则都在诚上;言著忠恕,则都在忠恕上;言著忠信,则都在忠信上。只为只是这个道理,自然血脉贯通。” [2]……“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天理是自然之理,是万物之常理,是事物本来的规律,是社会之秩序,是人的道理、情理。“天地之心,天地之理。理是道理……心固是主宰底意,然所谓主宰者,即是理也,不是心外别有个理,理外别有个心……窃谓天地无心,仁便是天地之心。” [1] “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6]可见朱熹希望留存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者,仁也。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人者,尽也。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7]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仁爱之心。这就是朱熹希望留存的“天理”。“理是人物同得于天者。” [8]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 [6] “存天理”就是追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三、“灭人欲” 指的是什么?“大而天地万物,小而起居食息,皆太极阴阳之理也。” [2] “天理本多,人欲便也是天理里面做出来。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9]既然“天理”包含“人欲”,那么灭人欲不就是灭天理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那么朱熹要灭的人欲指的是什么呢?朱熹“存天理”是希望留存的是人的仁爱之心。那么他“灭人欲”要消灭的是什么呢?宋人袁采说的明白:“饮食,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求之,则为饕为馋;男女,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狎之,则为奸为淫;财物,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得之,则为盗为贼。人惟纵欲,则争端起而狱讼兴……” [10]饮食是人的自然欲望,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合道理地去追求它,就是贪吃;男女之事是人的本能欲求,是不可缺少的,如果采用不合理的手段去满足需要,那就是奸淫;财物,谁都想获得,是不可缺少的,靠非法手段取得财物,就成了盗贼。人如果只求放纵自己的欲望,那就会引起事端触犯法律……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1]朱熹也中说:“鱼与熊掌皆美味,而熊掌尤美也。” [12]鱼,我所欲是合道理的人欲,熊掌,我所欲也是合道理的人欲,舍鱼而取熊掌者还是合道理的人欲,这些都属于天理。“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9] “所欲不必沉溺,只有所向便是欲。” [13]合理的饮食欲望是天理,过分的要求美味就是朱熹要灭的“人欲”。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 [14]“天理人欲,几微之间。” [9] “凡一事便有两端:是底即天理之公,非底乃人欲之私。须事事与剖判极处,即克治扩充功夫随事著见。” [9] “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凡人不进便退也。” [9] “天理人欲常相对。” [9] “天理”与 “人欲”是相对的,正常的合理的“人欲”就是“天理”,过分的多于的甚至是罪恶的“人欲”就是朱熹要灭的“人欲”。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人性,人性就是仁爱之心,但人也是动物,所以人也有动物性,就是说人有时候也有兽性。这兽性就是邪恶之心。这也是朱熹要灭的“人欲”。朱熹并不是什么欲都要灭……“灭人欲”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克己省身,“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人有常言曰:心印若此印,刊刻得端正,看印在何处莫不端正;若刊刻得欹邪,看印在何处无不欹邪。故治心之学,不可不谨也。” [15] “凡徇人欲,自是危险。庄子所谓其热集火,其寒凝冰,是也。” [15] “学者须常收敛,不可恁地放荡。” [16] “人而无克伐怨欲,惟仁者能之。” [13] “不为物欲所昏,则浑然天理矣。” [9] “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 [9]义理与客气常相胜,只看消长分数多少,为君子小人之别。义理所得渐多,则自然知得客气消散得渐少。消尽者是大贤。” [13] “人能克己,则心广体胖。仰不愧,俯不怍,其乐可知。” [13]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能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 “灭人欲”不是要扼杀人性,灭性欲、食欲、爱欲……更没有一点要消灭人的进取心与上进心的意思。朱熹的学说思想就是劝勉士人有进取心与上进心,劝士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进取心与上进心怎么可能治国、平天下?这人欲是指人的私欲、杂念、恶念,人类本性中带有天生的不好的地方,如贪婪、自私、虚伪、淫荡……这些都是要随时提醒自己应该消灭的。朱熹希望学者士人有自律自制力,时常格物省身,克制自己过分的私欲,成为一个不是只顾自己而是为更多人着想杰出的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7]这就是灭人欲的结果,人欲的天性是富贵容易淫,贫贱容易移,威武容易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这也是灭人欲的结果,人欲都是“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四、“存天理,灭人欲”指的是什么?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11]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19]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 [6]朱熹说的“存天理” 存的是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朱熹说的“灭人欲”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 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 就是去恶。通俗的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存天理,灭人欲”是对谁说的?出处一是对皇上说的,出处二、出处三都是对学者士人说的。“存天理,灭人欲”不是对平民大众说的,不属于平民、世俗文化。朱熹说的“存天理,灭人欲”是针对上层统治阶级及立志成为杰出的知经识理的男人提出的,这些人都有条件有可能沉迷于自己的欲,而忘了天理……儒家理学就是一门教导人做人的哲学,“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希望学者能格物穷理,正心修身,可成为一个内外兼修,才德具备杰出的人。“存天理,灭人欲”就是修身养性,是劝导人做杰出的人高尚的人了不起的人伟大的人。“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 [16]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16] “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思想宋明理学做人哲学的经典总结,也是符合诸子百家学说放之四海不变的真理。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与儒家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0]孟子说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心,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21]及荀子说的“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22]还有法家的管子说的“行天道,出公理,则远者自亲;废天道,行私为,则子母相怨。” [23]及墨家的墨子说的“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24]等等内涵是一致的……道家的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5]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 [26]墨子说“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 [27]朱熹对皇帝说“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希望皇帝对百姓仁爱,不以百姓为刍狗。“存天理、灭人欲”是中华文明思想精髓的经典总结……注[1]:《朱子语类》卷一注[2]:《朱子语类》卷六注[3]:《朱子语类》卷十五注[4]:《朱文公文集》答黄道夫注[5]:《朱子语类》卷一一七注[6]:《近思录》卷一注[7]:《印光大师文选》第二章注[8]:《朱子语类》卷四注[9]:《朱子语类》卷十三注[10]:《世范》卷中注[11]:《孟子》告子上注[12]:《孟子集注》注[13]:《近思录》卷五注[14]:《吕氏春秋》注[15]:《言行龟鉴 》卷二
德行门注[16]:《朱子语类》卷十二注[17]:《孟子》滕文公下注[18]:《岳阳楼记》注[19]:《荀子》性恶注[20]:《论语》颜渊注[21]:《孟子》尽心下注[22]:《荀子》修身篇注[23]:《管子》形势解注[24]:《墨子》天志上篇注[25]:《老子》第五章注[26]:《老子》第四十四章注[27]:《墨子》天志中篇转帖:飞龙马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4101 工分:3633
左箭头-小图标
朱某人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什么存天理,灭人欲,虚伪到极点,赤裸裸的反人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57968 头衔:共和国卫队突击队长 工分:473714
/ 排名:98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我是昆仑
在第2楼的发言:伪儒学就是朱熹所倡导的理学吧.伪儒连理学都不如。它们只有儒学的壳子,就像热狗不是狗一样。只要伪儒存在一天,“不折腾”的想法就只能是想法罢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19347 工分:599
左箭头-小图标
伪儒学就是朱熹所倡导的理学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7条记录]&分页:
&对伪儒学还折腾得中国人不够么?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刘鎏有哲)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儒学的创始人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