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给看下这个期刊是不是sci检索期刊目录,土木工程的

我刚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每天在实验台旁干到深夜,以为这就是科研了。两个月过去,突然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踏步。那种感觉,只能用“沮丧”来形容。我开始置疑自己的行为和观念。感觉有种习惯的力量在束缚着我。习惯于人云亦云,习惯于奉命行事,习惯于忙忙碌碌。我根本不是什么研究生,只不过是一个廉价而又勤奋的技术员罢了。后来看到周围的研究生在重复同样的错误,我又惊讶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于是我决定把科研中的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探讨。希望借此逼近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希望这些经验在经历千锤百炼之后成为研究生群体的积累,使后来人可以借鉴,少走弯路,直达问题的实质。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一)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   1.一半时间做实验,一半时间看文献。千万不能把时间全部消耗在实验台上。看文献、看书、看别人的操作、听别人的经验、研   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要学会比较,不要盲从。否则,会被一些小小的问题困扰许久。   2.准备越充分,实验越顺利。   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备可以避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你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头再来”。最不能容忍的是在开始的几步偷懒,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   3.记录真实详尽。   人总是有一点虚荣心的。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到实验记录里,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真实、详尽的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4.不要为老板省钱。   效率为先。整天算计着省钱,一旦用了不可靠的东西,只会浪费时间,遭受打击,到头来一分钱也省不了。   5.把握心理优势。   做过实验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有些失败应当在预实验阶段发生,你这时能坦然接受。假如不做预实验,在正式的实验中遇到,你的挫折感就很明显。假如你因为赶时间而错误操作,你会沮丧。假如你能因为目前心浮气燥而果断地放一放,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假如你早上进入实验室之前还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你最好想好了再去。最大的错误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记住,屡教不改者不适合做实验。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二)   1.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看前者知道大方向(实际上应当在考他的研究生之前看过),看后者知道哪些可以借鉴   3.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4.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其实验记录前人的结果不一定可信!   5.两手准备   设计课题要为了阐明问题,即不论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都能写文章。阳性结果说明什么,阴性结果说明什么。假如课题要求得出阳性结果,你可能要事先设计几部分,万一第一部分得不出预期结果,可以用其它部分弥补损失。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三)   1.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2.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3.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4.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5.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
怎样读文献 ********   1.
目标: 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2.
层次: 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3.
形式: 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4.
程度: 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5.
矛盾: 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四)   1.实验课学不会实验 .实验课之前老师把前面的步骤做完了,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上课的时候让大家见到完美无缺的最后一步的表演。这是真正的实验吗?那时候我们还天真地问老师:我们可以走了吗?什么时候交实验报告?对多数人来说,实验技能只能是在实验室里“泡”出来的。   2.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3.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   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4.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5.SCI 是个陷阱。 运气!有人没费力气发了一篇SCI 文章。你不要羡慕他。因为据我所知课题是别人设计的,实验是别人手把手带他做的,文章是导师帮他找了国外的人改写的,而他并不擅长做科研。但是他因为一篇SCI 文章已经自认为可以在科研的天地里一展身手了。于是要出国   ,要做实验,要继续发SCI,要挣美元。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属于他的道路。(也许有酸葡萄心理的成分)。但是看看周围的人,看看自己,真的适合搞科研吗?真的不适合搞科研吗?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五)   我不知道科研对造假能够容忍到什么程度,科研和造假是不是一对双胞胎。但台上的人都在说-决不造假。   1.适当造假:无关痛痒,偏差不大。   论文中做了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成人DNA 对照,实际用脐血DNA 做对照;论文中正常对照做了200 例,实际做了150 例;论文中有显著性差异,实际也有显著性差异,但均值的差别没有论文中那么大;论文中随机分组,实际上随意分组;论文中给动物行无菌手术操作,实际是只把部分器械在消毒剂里泡了泡。   2.被动造假:忍辱负重,有苦难言。   师兄的论文发表了,导师让伊接着做,伊没有重复出来,但伊不能说师兄的论文有问题,伊在隐瞒事实的基础上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导师想要什么结果,伊就能做出什么结果;毕业前的几个月很多人的实验变得异常顺利,该出来的都出来了。   3.客观造假:无意而为,缺乏常识!!   论文中报道一个新的缺失突变,据说伊只挑了一个克隆测序;一个本该重复数次的实验没有重复就拿去发文章了。   4.主动造假:急功近利,风雨无阻。   论文中的一张电泳照片来不及重做,借别人的一张差不多的照片顶替;酶切的时候,有一条带应当完全切掉,但总切不干净,伊用PHOTOSHOP 把它涂掉了;论文中的PCR 工作量很大,但PCR 仪使用登记本上只有一次记录;论文中p=0.041,实际p=0.055,把对照组中的一例阳性观察去掉就得到0.041 了。   5.积极造假:追逐名利,几近疯狂   伊在一年中发表第一署名的论文50 篇;先有论文后有实验记录。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六)   英文文章写作   1.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   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   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   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找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专业的公司()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七)   文献管理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   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 | 以及换行符删掉。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5.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八)   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   1.知而不引 :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断章取义 :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3.引而不确 :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4.来源不实 :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5.盲目自引 :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九)   国内文章水平不高的几个原因:   1.审稿人知识陈旧 :年纪大的审稿人查文献和和上网的能力相当有限,无法核实该研究是否有意义,创新点在那里,方法是否可靠,结果是否可信。但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经常提的审稿意见是“参考文献不够新”。   2.选错审稿人 :虽然一般指定两名审稿人,但编辑部经常让不懂分子生物学的人审分子生物学的文章,让不懂统计的人审统计处理比较复杂的文章。出于爱面子,很少有人提出“我不适合审这篇文章”。   3.关系文章 :有了关系,什么都简单了。   4.不承认阴性结果 :诚实的阴性结果被认为无意义。怪不得有人大声疾呼“我要办一本阴性杂志”。   5.造假 :任何人都不愿意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出不来预期结果就没法交差。为生存计,为按期毕业计,造吧。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十)   动态的科研   1.科研靠积累。 象伦琴发现X 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实至名归。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基金评审也是这样。没有前期积累,获得资助的可能性小。选导师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还是要为人作嫁?   2.文献要追踪。 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写论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献。   3.记录要复习。 前面的实验记录要经常复习。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认识的提高,你会发现最初的判断未必正确。   4.材料要变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试剂会降解,有些设备会老化,这导致你在完全按照以前的方法操作后得不到以前的结果。PCR 是个魔鬼!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种试剂只是有效量的减少,你需要加大用量。如果变质以后产生了有害的物质,恐怕该换试剂了。如果设备读数有漂移,就得校正。总之,出了问题要找原因,每一步都要“确切”!否则就是刻舟求剑。   5.老板要看清。 老板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的想法随时在变。觉得事情不好,他会转向。你要擦亮眼睛,看清苗头,否则会被转晕。可以适当地引导一下。互动嘛。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十一)   我曾经向一些比我有经验的人请教“什么是科研”,他们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给我打了五个比方。   1.科研是流行歌曲 :什么流行用什么,什么流行做什么。张口生物芯片,闭口纳米技术。老板是追星一族,流行的就是最好的。   2.科研是移花接木 :设计课题?课题怎么是设计出来的呢?是拼出来的。A 的材料,B 的方法,C 的指标,   D 的意义。   3.科研是傻瓜相机 :原理搞不懂?恕我老朽,没时间看原理了。我能折腾,多折腾几次就出来了。为什么要做这一步?老板心里明白就行了!他每周安排的活儿我还干不完呢。   4.科研是照葫芦画瓢 :综述不会写?抄啊。论文不会写?套啊。反正不会有人追究。无知者无畏!   5.科研是垃圾 :实验完成了,论文发表了,答辩通过了。老板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走后,这些都是垃圾”。   晕!倒!挣扎!再倒!   他们没有骗我,实用主义自有它的道理。但我从此不再随便批判国内的科研水平了,因为在某些时候我也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十二)   写论文   1.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上来就写,是坏习惯。几百字没问题,几千字勉强,几万字就难了。必须列出写作提纲,再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   2.平时多写 :及时总结阶段性的工作,多写文章多投稿。到最后阶段,把这些文字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   3.不要罗列所有数据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会观测较多的指标。但毕业论文并非数据越多越好。一定要舍弃那些与主旨关系不大的数据。否则,要么显得累赘松散,要么成为破绽。   4.打印修改 :在电脑上直接修改,会遗漏很多错误。要尽可能地减少任何错误,一定要打印出来修改。   5.让别人指出错误 :自己修改,仍然受个人习惯的局限。错误摆在那里,却熟视无睹。让别人给你指出错误吧,不管他与你是不是同一专业。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借此帖打个广告,打扰了:  维尚期刊网,您的论文指导专家,专业论文推荐服务平台!!
  中国医护服务网    论文发表快审绿色通道 .
专家告诉你如何写好论文(一位审稿专家的总结)     
给全国十五、六种学报、杂志审稿占用了我业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每年的审稿量少说有100篇。近年来,觉得稿件质量大不如前。在我前几年开始审稿时,一审的通过率在90%以上;这一年来大概只有20%,有各种问题需要改后再审的约占60%,不能录用的约占20%。我常常想,是不是稿子看多了,眼睛看刁了,什么都看不惯;仔细想想,确实不是,实在是近来稿件质量滑坡太明显。有一次,在某学报编辑部开座谈会,主题是如何提高学报的水平。提高水平的前提是稿件的质量要高,这是大家公认的。大家对近年来稿件质量的下降也是有同感的。至于原因,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同志认为是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有的同志认定为是论文数作为指标被定在某些对个人或单位的评价体系中,造成单纯追求数量而粗制滥造。应该承认,这些都可以是原因,但其中有些问题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看到,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是必然趋势也是好事,尤其是年轻作者正处在创造力旺盛时期,是出好文章的重要保证。我认为,论文质量下降从面上看严重了一些,但究其原因,主要是论文写作的基础训练不够。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因此,我把在审稿中碰到的问题总结了一下,希望对一些作者写作有所帮助。          
一、科技论文的内容中学时就学过,文章的体裁最主要的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记叙文说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也可以加点作者的感想。议论文要说的是对某些问题的论点和为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而做的求证工作,即提供论据,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因此,这两种体裁是很不相同的。还有一种接近议论文但严格说来不算议论文的体裁是只对某些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感,虽有观点但并不刻意去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种文章属于散文中的随笔,本文即属于这种文章。科技论文应该是议论文,至少应该有观点。通俗地说,科技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是什么”,而是“怎样做” 和“为什么”,对于“怎样做”的文章,最好要有“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内容。有的作者很容易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特别是在做了某个项目的研究后的总结性文章,只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很少去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可能是这样写很顺,因为工作是他(们)做的,过程很清楚,用不着费劲就可以说明白。这样的文章深度不够。近年来软件受到大家重视,但软件类的文章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加之软件的头绪一般很多,要说明白了,不分粗细,面面俱到,篇幅不短,很有点雾里看花的味道。科技论文不是工作总结,也不是说明书。论文内容的正确性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不同领域的出错情况很不相同,很难概括。然而,有五点是应该注意的:     要有创新,至少要有新意。是否有创新,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像《中国科学》这样的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可以说,创新有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两种。工学类论文中,原始创新比较少,大多是提出一些新方法、新算法,或是以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集成创新。虽然这也是可取的,但论文必须雄辩地说明采用采用新方法所取得的结果。有一篇论文写基于Hermit样条的彩色图象道路提取方法,方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有两个结论有问题。一是说用Hermit样条对提取的间断的道路标志线拟合后可以得到连续的标志线,实际上,一般的三次样条或多项式拟合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二是说Hermit样条更适于表达图象上的弯曲的道路标志线,但是没有数据表明为什么其它的拟合曲线就不适合。这样一来,虽然别人在道路提取中没有用过Hermit样条,这篇论文的新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论文的写法一定要突出重点。有篇文章谈及机器人的灵巧手,这个项目本身做得不错,但这篇文章把灵巧手的结构、手指驱动、抓握控制面面俱到地说了一遍,每一部分都说得不透彻,没有深度。如果这篇文章能集中论述尺寸受限制的灵巧手的驱动,就要好得多。还有一篇谈遥在技术的文章,先泛泛地讲了微型摄像头的结构,再从一些书上摘录了人所共知的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二者之间又没有有机联系,这样的文章根本没有内容。如果集中论述在视觉系统微小型化中所解决的问题,恐怕还能写出点东西。      论文的内容要真实、正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不弄虚作假是良好的科学道德。如果让人看出虚假的东西,这篇文章就肯定不能用。有一篇写控制算法的文章,对算法做了仿真。仿真时用的关节角函数是q=0.1sin(3πt),周期显然是(2/3)s,而做出的仿真曲线的周期却是2.8s,角速度的最大值也小得多,这样的结果至少使人怀疑作者并没有真正做了仿真。      关于综述性文章。综述性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前人对某一专题做过哪些研究、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对这一专题继续研究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综述性文章实际上是比较难的,需要占有大量资料,而且,对资料要分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高屋建瓴。千万不要看了几篇发表过的论文就写综述。      关于论文中的公式。科技论文一般少不了公式。公式推导的正确固然很重要,但也并非一定要把一步一步的推导过程写清楚。有的文章虽然写出了公式,但是,不注意对公式中所用符号的说明,不注意说明公式的适用条件,这样的公式是没什么用的。有一篇文章论述以三条人工肌肉作为作动器的并联机构,作者试图建立它的数学模型,前面写出了人工肌肉输入气压与肌肉长度的关系式,又列出力平衡方程,然后就说把前一式与后一式相结合,得到一个非线性的状态方程,把它作为数学模型。方程中有很多系数,显然是与机构及肌肉参数有关的,作者恰恰没有写出系数与参数的关系,这就使人怀疑这个模型是不是推导出来的。即使是,这样的模型只是通式,没有用处。     
二、    论文的标题论文的标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应该与文章的内容非常贴切。这一点往往不被注意。有的标题过大;有的又过于局限。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服务机器人仿人手臂运动学研究”,内容是作者在研制一种服务机器人时对一种七自由度手臂运动学所做的分析。“仿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这种冗余自由度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这样的解法并不只能用于服务机器人。如果把标题改为“七自由度仿人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则既有学术意义,又兼顾了作者的研究项目。还有一篇论文的题目是“登月机器人关节润滑技术的研究”,内容是一种固体润滑膜的制备和特性。论文的题目太大,而且,如果题目中就明确提出登月机器人,就需要有在模拟月球超低真空、超低温、强粉尘环境中的实验,目前尚无条件。如果将题目改为“MoS2基固体润滑膜制备方法及特性的研究”,既缩小了范围,又避开了尚不能进行的实验。还有些论文题目本身就有问题,例如,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仿人机器人的动态行走控制”,行走有静态的吗?肯定没有,连原地踏步都是动态的。这样的标题岂不让人笑话?    
三、     摘要摘要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摘要应写得简练,只需说明写论文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及取得的结果即可。写得不好的摘要中常常有一些没用的话。例如,“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更加广阔,某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之类的话就没有用。    
    引言论文引言的作用是开宗明义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引言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有的写机器人的文章,一开始写捷克一作家写的戏剧中一个机器奴隶叫Robota,美国1950年制造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这就绕了太大的圈子,有点“言必称希腊”。很多论文在引言中简要叙述前人在这方面所做过的工作,这是必要的。特别是那些对前人的方法提出改进的文章更有必要。应该注意的是,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有意歪曲别人的意思而突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就更不可取了。在一篇论文中,对前人工作的概括应尽可能放在引言中。在正文中,如非很必要,就不要再有这类段落了。文献的引述要正确。你的文章里引用了某些文献,别人的文章也可能引用你的文章。如果引用时不注意正确性,就可能以讹传讹。有一篇谈遥操作的文章引用了美国《自然》杂志的文章,提到在相距7000km的两地进行遥操作,从操作端发出操作命令到执行端反馈回信息只用了150μs。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电波直线传播,至少也需要46.67ms。后来查明是作者引用时单位写错了。如果文章发表了,以《自然》杂志的权威性及这篇文章作者的影响力,这个错误的数据肯定还会接着被引用。一些论文也开始引用互联网上的文献和消息。网上文献的可信度要好一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消息的可靠性不高。我们曾用装甲车为某试验基地研制了一台遥控靶车,在《兵器知识》上曾有过报道。由于某些内容不便公开,对文章做了一些技术处理。这个消息到了网上却变成了“我国研制成功遥控装甲车”,“蚂蚁”成了“大象”。所以,如果要引用网上的消息,一定要通过其它渠道对消息进行核实。不少论文在引言中还说明了文章的结构,虽然话不多,但并非很必要。对于学位论文,因篇幅大,在绪论中交代一下整个论文的结构是应该的。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就没有这个必要。
五、     实验验证论文中的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论文提出的理论或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有一个阶段我不太同意把仿真叫做实验,但随着仿真技术的进步,至少它可以成为一种验证的手段。理论的正确性并非总是要用实验来验证的。那些用公认的定理证明的新定理就不需要验证。方法可行性的验证相对简单一些,实验只要说明所用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即可。方法(特别是算法)有效性的验证在很多论文里做得不好。所谓有效性,应该是比别的方法更快或更简单地解决了问题,或是计算复杂性低,或是计算速度更高,或是占用的内存小。要说明有效性,一是要有比较,不能“老王卖瓜”;二是要有相应的数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论文中的实验往往是一种为说明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实验。实验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说明某一因素的作用,就要设法将它孤立起来。我曾连续审了四篇关于构建机器人仿真球队的论文。这四篇论文除了叙述性的内容偏多以外,写得还是不错的。文章的内容涉及个人技巧、决策机制及整体协调,并不重复。而且,球队两次参加了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仿真组的比赛,都取得亚军的好成绩。这就是说,在构建球队时代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是有成效的。但是,这四篇文章都用参赛对阵的得分来说明技术措施的有效性,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足球赛的成绩只是一种排名,只说明参赛队实力的相对强弱。如果对手的实力太低,即使己方取得冠军,也不能有效地说明自己所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而且,如前所述,一个队能否取得胜利与个人技巧、决策能力、整体协调等多种因素有关,取得较好成绩倒底是哪个因素起了作用往往是说不清楚的。作者在最近的两篇文章中用了相同的比赛结果来说明不相同的技术措施的作用,显然也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对同一对手以采取论文中的措施和不采用这种措施进行两次比赛,则比赛的结果就能较好地说明这种措施的作用。有不少论文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用严格的理论证明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也暂时做不了实验,于是就用仿真的方法来说明。这时应注意的是,尽管文章中只能给出个别的仿真实例,但做仿真时应该尽可能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多做一些实例,因为,用一、两个实例的仿真结果说明的结论很可能被另一个实例推翻。有一篇论文要在相互距离已知的几个点中寻找一条最短的遍历路径,论文的篇幅很长,所用的方法兜了不少圈子,方法倒也对,但没有证明。最后用了一个实例做仿真。我在审稿时写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与论文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这样一来,这篇文章所提出的方法虽然不错,但一点意义也没有了。     
    结论结论中出现的问题不太多,不过精彩的结论也不多。由于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提供的“复制”、“粘贴”的方便,论文正文、引言、摘要中的一些话也就被拷贝到结论中,还没看到结论就知道结论说什么,这样的结论已经没味了。不过偶尔也碰到“过火”的,正文中根本未涉及的问题在结论中突然冒了出来。比较罕见的情况是,有的论文的结论把文章中的论述部分或全部推翻了。     
七、文字以前用笔写字的时候,常听人说“字是人的脸面”,意思是说,一手好字会为你增添光彩,看着也舒服。现在,论文上的字都是打印机打出的印刷体,文章是不是通顺就很突出了,也就成为“人的脸面”了。俗话说“文如其人”,如果一篇文章的文字方面的问题太多,唸不顺口,作者给人的印象也不会好。送审稿中,比较突出的文字、标点方面的问题有; ⑴ 天一句,地一句,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语气、语意不连贯。 ⑵ 语意重复,用词囉嗦,不善运用代词。 ⑶ “而”、“故”、“然”、“其”之类的虚构词用得别扭。 ⑷ 技术术语使用不当或生造术语,这是在论文中最不应出现的文字问题。如果某一领域的名词术语已经有了国家标准,虽然这类标准一般是推荐性标准,但也应首先使用标准核定的术语,为的是与别人有“共同语言”。在论文中不应使用俗名,即使这样的名词已被较多的人使用。术语是有内涵的,在制定术语标准时,对收纳的每条术语都有严格的定义。如果在论文中不得不创造一条新的术语,对它的内涵一定要说清楚,要有严格的定义。我对一篇论文中的“轨迹跟踪控制”提出过质疑。表面看来“跟踪控制”还说得过去,细想想,能与“控制” 相连的无非是两类词,一是对象,如“温度控制”、“压力控制、“位置控制”、“力控制”等等;另一是方法,如“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等。“轨迹跟踪控制”是什么?“轨迹跟踪”既不是控制对象,也不是控制方法。实际轨迹对期望轨迹的跟踪正是对运动轨迹进行控制的效果。所以,“轨迹跟踪”和“轨迹控制”都是可用的术语,而“轨迹跟踪控制”则站不住脚。还有,在学术性文章中不应使用“电脑”、“光碟”这类商业化和港台化的名词。 ⑸ 乱用标点符号。错得最多的是句号,或是长句不断,或是断句不当。最不容易用错的只有问号和感叹号。 ⑹ 近年来有个很时髦也用得很滥的词“基于”。有时侯翻开一本杂志十有二、三的文章标题有“基于”二字。“基于X”的英文是“X-based”或“based on X”。应该说“基于”一词翻译得还是不错的。“基于规则的系统”比早年译的“规则基系统”、“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 听起来要顺耳一些。问题是要把“基于”用得必要、得当。不是非用不可的地方,大可不必用它来追求文皱皱的味道。而且,既然是“在X的基础上”,X就应该是个可以被当做基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一篇文章用了“基于任务级……”,这个“任务级”就不是实在的东西。还有一个用得不当的词就是“智能”,有些根本没有智能的东西也被带上了这个帽子。其实,解决文字方面的问题并不难。作者在写完文章后只要唸一、两遍,大部分文字问题都可以发现。不过,如果作者在口语表达上就有不规范的地方和固癖,这样做的收效不大。     
八、英文稿的特殊问题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用英语写作论文当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多数人还不具有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好的做法是先写中文稿再译成英语,这样至少能避免直接写英文稿时容易出现的语意不连贯的问题。英文稿中最容易出现的用词问题是:     ⑴ 按汉语硬译,形成所谓的“中式英语”。虽然不大会看到“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这类“洋泾浜”,硬译的情况还是常见的。有一篇论文把“车载的”译为“tank-load”,其实,单词“vehicular”的意思就是车载。     ⑵ 介词的使用不当,用“of”、“to”较多,其它介词用得少。     ⑶ 代词“this”、“that”用得多,“it”用得少,而后者恰恰在科技文章中用得多。     ⑷ 句型单调,喜欢(或不得不)用“to be”构成句子。     ⑸ 不注意动词的词性。有些动词既可是及物动词也可是不及物动词,应该优先用不及物动词成句,而不要用及物动词的被动语态成句。     ⑹ 冠词“a”、“the”的使用不当,尤其容易忘记使用定冠词“the”。     ⑺ 不注意名词的单、复数,不注意主、谓语的人称配合。     ⑻ 论文中的用词应该比较正式,尽量少用一词多意的词,例如,口语中“get”有“获得”的意思,但论文中最好用“obtain”。     ⑼ 中西文化的差异常常使英文稿带有“中国特色”。有一篇稿件的作者很谦虚,在文章的结尾分析了所提出的方法的缺点,说在今后的研究中会逐步克服这些缺点。外国人就不会这么说,他们总是向前看,即使看到了缺点,也会说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方法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有些文章的作者介绍中非要在“教授”后面加个“博士导师”,外国人就相象不出不是博士导师的教授是什么样子。   
  九、论文的署名毫无疑问,论文的第一作者应该是执笔者。这不仅体现了对他劳动的尊重,而且有对文章的责任。不少文章是在读的研究生写的,导师的名字署在后面,这无可非议。但是,从有些文章可以明显看出,在投稿前导师并没有看过。甚至有的文章已经发表,导师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不好。导师即使在成文前参加过意见但成文后不看,这是导师没有负起责任;如果学生在导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署上导师的名字投稿,从好的方面理解是对导师的尊重,从不好的方面理解则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近来论文署名还有人数增多的趋势,甚至一篇不长的文章署了五、六个人的名字。这种情况在某个项目的总结性文章中比较多见。诚然,项目参与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意是很难分清楚的,但是,论文不是工作总结,在写论文时不太可能集中很多人的想法。至于在署名时多写几个人送人情或者写上根本没有参加工作的领导的名字的做法,更是不应提倡的风气。     
十、如何面对审稿意见一般来说,投送的稿件至少要经过一次技术性审查,英文稿还有一次文字性审查。这种审查通常是学报或杂志的编辑部聘请同领域的专家进行的。编辑部的责任是统一论文的格式、审查文字、处理审稿意见。审稿人的责任是对论文的创新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查,审稿意见一般应包括为提高稿件质量而应做的修改的建议。作者对审稿人提出的审查意见首先应很重视,考虑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审稿人的意见毕竟是来自一个旁观者的意见,俗话说“旁观者清”,他的意见总有一定道理。有的作者觉得审稿人没有读懂自己的文章(我并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对他的意见也就不认真考虑,这是不对的。审稿人是论文的第一读者,如果他都没有读懂,作者也得考虑自己的文章有什么问题让人家不懂,否则发表后如何面对更多的读者?当然,对审稿意见也要分析。虽然编辑部聘请的审稿人是同领域的专家,但是,隔行如隔山,领域很宽,审稿人可能并不熟悉文章作者所研究的某个具体专题,提出一些并不十分中肯的意见也不奇怪。所以,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去做。审稿后,如果要对稿件做修改,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应付审稿人。我给某学报审过一篇关于类刚毛表面减阻效应的论文,一审时我提出了一些问题要求改后再审,作者的态度倒也是谦虚的,承认所提出的问题都有道理,作了一些修改。但是我提出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对实验的疑问,作者就有点敷衍,将实验结果用与第一稿不同的另一种曲线形式表现出来,而这种曲线明显地是不能由以前的实验结果得出的。我就有了更大的疑问,提出修改后再审。第三稿中,作者又换了一种方式,有了更多的漏洞,后来,这篇稿件再也没有出现过。不少编辑部对审稿采取了双盲制,即审稿人不知道论文的作者是谁;作者也不知道审稿人是谁。不管这种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我认为它把作者和审稿人的交流限制在文字上,有的编辑部甚至只将审稿人的部分意见转述给作者,这样的交流往往是不充分的,很可能成为提高稿件质量的障碍。既然是做学问,就不应该有所顾忌。有的杂志的编辑部似乎不审稿。你刚把稿件发过去,它就来函说拟在某期发表,要寄版面费。这是不负责任的编辑部,应该离远点。说到标题,本文的标题也太大了,不过,本文只是随笔,用这样题目是追求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并不是说,注意了本文所提到的这些事就能写出好论文。打个不十分准确的比方,论文好比一棵树,内容是它的主杆和分支,本文所述的标题、引言、实验、文字等等,或许可以算是一部分叶片,这棵树植根于真才实学的沃土上。要想写好论文,刻苦钻研,增长学识才是关键,论文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发表论文被SCI、EI索引究竟是怎么一个过程?        发表论文和SCI,EI索引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前者是论文作者投稿到期刊编辑部或会议的组织者,如果通过评审,则该论文在期刊或会议论文集中发表。        而SCI EI索引是与期刊编辑部或学术会会议组委会不同的,是两类非常重要的论文索引类别,。        SCI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综合性科技引文检索刊物。该刊于1963年创        刊,原为年刊,1966年改为季刊,1979年改为双月刊。多年来,SCI数据库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最重要的大型        数据库,被列在国际著名检索系统之首。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评价的重要工        具。一个国家、一个科研机构、一所高校、一种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出这个国        家、机构、高校、期刊及个人的研究水平与学术水平,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         EI 是:《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        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        )、电子版(磁带)及缩微胶片。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        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        、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        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EI把它收录的论文分为两个档次     1 、EI Compendex 标引文摘         它收录论文的题录、摘要,并以主题词、分类号进行标引深加工。有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是判断论文,是否被EI正式        收录的唯一标志。2 、EI Page One题录         主要以题录形式报到。有的也带有摘要,但未进行深加工,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所以Page One 带有文摘不一定算做        正式进入EI。     EI 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         1、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工程论文, 包括的学科有:         —— 机械工程、机电工程、船舶工程、制造技术等;     ——矿业、冶金、材料工程、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陶瓷、塑料及聚合物工程等;     ——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结构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     ——电气工程、电厂、电子工程、通讯、自动控制、计算机、计算技术、软件、航空航天技术等;     ——化学工程、石油化工、燃烧技术、生物技术、轻工纺织、食品工业;     ——工程管理。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         3、 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有创新。   
借此帖打个广告,打扰了:  维尚期刊网 您最贴心的论文辅导专家  论文发表|期刊征稿 最权威的中文期刊在线投稿平台
中国医护服务网部门合作期刊目录.            
中国医护服务网12月会议精选      更多会议:/
您还在为【毕业论文】难写发愁吗?  您还在为【职称论文】难发苦闷吗?  您还在为【期刊发表】难找烦恼吗?  不用忧!您可以联系我们!  8年品质-实力浑厚-信誉保证!  专业论文写作文章发表 国内权威文稿服务平台 !  联系扣扣:①③〇⑤②②④⑦①〇  您的满意是我们的追求,竭尽为您提供最优的品质与服务!      文章写作发表,工作总结-毕业软文-职称软文-期刊发表-外语软文-课题作业等  咨询请Q:130.522.4710
中国医护服务网官方微博地址  /bj  
@中国医护服务
13:14:13  我刚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每天在实验台旁干到深夜,以为这就是科研了。两个月过去,突然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踏步。那种感觉,只能用“沮丧”来形容。我开始置疑自己的行为和观念。感觉有种习惯的力量在束缚着我。习惯于人云亦云,习惯于奉命行事,习惯于忙忙碌碌。我根本不是什么研究生,只不过是一个廉价而又勤奋的技术员罢了。后来看到周围的研究生在重复同样的错误,我又惊讶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于是我决定...........  -----------------------------  马克
论文技巧      首先在上一年里,做好充分的准备(当然是不可缺少的) 在你所研究的范围内,   同时进行几个方向的思考和研究 并与在你的领域内的大牛们(或者其中一个)进   行讨论,听听他们的意见大多的时候,他们的意见就是你的文章的主体结构,而且   大牛们不会和你争文章的署名次序的问题,而一般的小小牛们就差得太多了。   在上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内,将你的最新的想法写成论文投稿到一个审稿相对较慢   的刊物,然后在今年的开始的时候,将你的完整结果写好投稿到审稿较快的刊物,   这样,你将在年底的时候,见到你的成果。     另外,关于论文的新颖性,研究的内容一定要新,提出的想法也要新这样文章被接   收的可能性最大     在我开始做研究的时候,其实也不知道哪个方向好做,当时也很茫然的导师给我的   题目,很快作完了。回头想想那时候的研究,无非就是在重复别人的研究工作,自   己就看不上自己做的东东。幸好导师不在乎我做什么,他告诉我:“一篇文章的接   收与否,关键是审稿人看到你的文章是否会surprising一下,如果是,你的文章就   会被接收”。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接收的---我自己认为。     在我也不知道怎样做研究的时候,我就在图书馆里泡着,把所有关于我的研究方向   的书,主要还是期刊上的文章差不多都看了一遍,很累人的,因为当时还不知道怎   么从网上搜索资料,现在就轻松多了。当时是PRE上的文章看得最多,大家都知道   ,在那上面发表文章的牛牛们的文章大都是理论方面的,能看懂就不错了,更不要   说在沿着人家的方向去做,所以那时候是最苦恼的。因为既看不懂,也不知如何从   新的角度去做。这种情形过了有半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我的老婆给了我很大的支   持和鼓励--关键是精神上的支持,再次谢谢她!时间过了半年,情形的转机出现在   我去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     当时,无意间看到一篇极不困难,又很有新意的文章,感觉自己能在这个方面 做   下去,并有很多想法(在这个方向的研究上),因此,复印了该文章和相关的 一   篇文章,完成导师给的活,就潜心将自己的想法进行重新思考和验证。     终于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当时就写了一篇文章,将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作为能   够surprising一下审稿人的一篇论文投稿到Liquid Crystals 上,很快就收到了能   够接受的消息,因为第一次写英文文章,所以被修改的面目全非以前的版本,所以   重新按照审稿人意见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最后还是在编辑的帮助再修改的版本作为   发表的最终版本。那个编辑的态度好的惊人----一个美国的教授,Thanks he very   much! 至此,第一篇SCI论文大功告成。     在此,大家可能看不出我的什么技巧,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将自己的想法 建   立在你认为你能胜任的工作上,(记住是自己的想法---不同常人的),并坚持自   己的想法。在我的第一篇SCI论文的出版前,我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进行各方面的   阅读,不管看不看的懂,所谓“天道酬勤”,每个人的努力都会得到他们应得到的   报酬。     第一点:文章的内容要让审稿人surprising一下。   说着说着,技巧便不像技巧,而成了个人经验谈了。   在我的第一篇文章完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在忙着J-1的事情,虽然其间 也   写了两篇文章,但一直没有投稿出去,因为不知最终他们将如何算在自己头上。   如果是这边学校的,SCI论文的奖励是拿不到的(在我成功签证后),而且也不算   是 到了那边的科研成果,岂不是两头都吃亏!那是在01年的暑假期间完成的,直   到 我完全放弃了出国的念头,才在02年的开始将他们投稿出去。其中一篇在稍加   修改后 很快就被接收了(JAP),另一篇直到现在才被接收(JAP),期中改了三稿   ,快烦死我了。 这两篇文章的想法完全不同于别人的思路,我从液晶显示器的响   应时间方面寻找响应速度 更快的显示模式,别人是从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改造显示   模式来达到快速响应的。因此,此两篇文章的被接收应该是意料之中的,只不过第   二篇的修改要累死人的,增加了很多 内容,才使得审稿人的审稿。   当这两篇论文投出之后,在与导师的谈话中,他提到了一种新型要求的显示模式。   至今没有人能提出过,而这个消息是从生产厂家得到的,因此,该模式的研究必   然是 全新的,也将是首创的。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思考这个问题。终于得到能实   现这种要求的 一种模式,但是很初步,于是进行了简单的模拟,便将此结果投稿   的JJAP的short note 上去了,很快就被接收了。还是很简单的,关键是你的想法   是否新颖!     第二点,你的想法的新颖性也是文章被接收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你的文章如何   从 众多的投稿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一个法宝。也可以说成是想问题的角度不要墨   守陈规!   本来想换一个题目的,一是因为不再是写作的技巧了,而是因为很多人 比较反感   写SCI的东东了。但是,因为与前面几篇是相互照应的,所以请原谅 我在写着一篇   经验谈——the end     前面写了我的三篇文章的出炉过程,下面是我的另外两篇文章的过程,也将引出我   的 最后一个所谓的“技巧”。     当我得知,我的第一篇SCI文章被接收的时候,我正在忙着和日本的一位学者讨论   他 的一篇发表在APL上的文章,并共同写了comment and response等待APL 的最终   接受, 然而不幸的是,APL没有接受我们的comment and response,因为那个问题   比较过时了。 但是,我认为我的结果是对日本朋友的结果的补充和修正,得到的   全新的结果,应该 能够在较高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正值Liq. Cryst.接受了我的文   章,于是写了一篇正式的 文章又投到该刊物上去了,因为那位编辑的好心肠和关   爱,我的这篇文章很快也被 接受了。 在2002年的9月,我将我的新的结果与美国   的朋友讨论,美国的朋友和老板给了许多 建议,因此,这篇文章的档次在不断的   讨论中也在不断的提高。最终定稿的时候, 那边建议投稿到JJAP上,我坚持要投   稿到APL上,最后,我们将这篇文章投到APL上, 结果该文章很快被接收,并在   Dec. 23的APL上出现了,这也就是我的第五篇SCI文章 的结果。前后用的时间不过   三个月多一点,够快吧!     总结:在这两篇文章的投稿前,我都和国外的朋友讨论和共同研究,尽量将文章的   水平 提高的多一点,同时也尽量往水平高一点的刊物上投稿,即可节省时间,又   可以得到 高水平的刊物的文章,好处自然不必说。即使不能被接收,也能很快得   到回应,以便于 向其它的刊物投稿,也不会耽误太长的时间。   最后一条:与国外的朋友讨论提高你的论文质量,并向高水平的刊物投稿。       
英文科研文章常见语言技巧(zz)     发信人: Sabalo (千般苦守,万般无奈), 信区: Chemistry   发信站: 珞珈山水 ( 日22:57:36 星期一), 站内信件       a)如何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有目的地引导出自己的研究的重要性   通常在叙述了前人成果之后,用However来引导不足,比如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little attention...   little work...   little data   little research   or few studies   few investigations...   few researchers...   few attempts...   or no   none of these studies   has (have) been less   done on ...   focused on   attempted to   conducted   investigated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Previous research (studies, records) has (have)   failed to consider   ignored   misinterpreted   neglected to   overestimated, underestimated   misleaded   thus, these previus results are   inconclisive, misleading, unsatisfactory, questionable, controversial..   Uncertainties (discrepancies) still exist ...   这种引导一般提出一种新方法,或者一种新方向。如果研究的方法   以及方向和前人一样,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强调自己工作的作用:   However, data is still scarce   rare   less accurate   there is still dearth of   We need to   aim to   have to   provide more documents   data   records   studies   increase the dataset   Further studies are still necessary...   essential...   为了强调自己研究的重要性,一般还要在However之前介绍自己研究   问题的反方面,另一方面等等   比如:   1)时间问题   如果你研究的问题时间上比较新,你就可以大量提及对时间较老的问题   的研究及重要性,然后说(However),对时间尺度比较新的问题研究不足   2)物性及研究手段问题   如果你要应用一种新手段或者研究方向,你可以提出当前比较流行的方法   以及物质性质,然后说对你所研究的方向和方法,研究甚少。   3)研究区域问题   首先总结相邻区域或者其它区域的研究,然后强调这一区域研究不足   4)不确定性   虽然前人对这一问题研究很多,但是目前有两种或者更多种的观点,   这种uncertanties, ambiguities,值得进一步澄清   5)提出自己的假设来验证   如果自己的研究完全是新的,没有前人的工作进行对比,在这种情况下,   你可以自信地说,根据提出的过程,存在这种可能的结果,本文就是要   证实这种结果。   We aim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reliability) of the ...   It is hoped that the qutestion will be resolved (fall away) with our proposed   method (approach).   b) 提出自己的观点   We aim to   This paper reports on   provides results   extends the method..   focus 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urthermore, Moreover, In addition,, we will also discuss...   c) 圈定自己的研究范围   前言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告诉读者包括(reviewer)你的文章主要研究   内容。如果处理不好,reviewer会提出严厉的建议,比如你没有考虑   某种可能性,某种研究手段等等。   为了减少这种争论,在前言的结尾你就要明确提出本文研究的范围:   1)时间尺度问题   如果你的问题涉及比较长的时序,你可以明确地提出本文只关心这   一时间范围的问题。   We preliminarily focus on the older (younger)...   或者有两种时间尺度的问题 (long-term and short term),你可以说   两者都重要,但是本文只涉及其中一种   2) 研究区域的问题   和时间问题一样,明确提出你只关心这一地区   d) 最后的原场   在前言的最后,还可以总结性地提出,这一研究对其它研究的帮助。   或者说,further studies on ... will be summarized in our next   study (or elsewhere)   总之,其目的就是让读者把思路集中到你要讨论的问题上来。减少   争论(arguments).   关于词汇以及常用结构,要经常总结,多读多模仿才能融会贯通。   -------------------------------------------------------------   怎样提出观点   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很重要。   不合适的句子通常会遭到reviewer的置疑。   1)如果观点不是这篇文章最新提出的,通常要用   We confirm that...   2)对于自己很自信的观点,可用   We believe that...   3)在更通常的情况下,由数据推断出一定的结论,   用, Results indicate, infer, suggest, imply that...   4) 在及其特别的情况才可以用We put forward   (discover, observe..) .. "for the first time".   来强调自己的创新。   5) 如果自己对所提出的观点不完全肯定,可用   We tentatively put forward (interrprete this to..)   Or The results may be due to (caused by) attributed to   rsulted from..   Or This is probably a consequence of   It seems that .. can account for (interpret) this..   Or It is pisible that it stem from...   ---------------------------------------------------------   连接词与逻辑   写英文论文最常见的一个毛病就是文章的逻辑不清楚。解决   的方法有:   1)句子上下要有连贯,不能让句子之间独立   常见的连接词语有, However, also, in addition,   consequently, afterwards, moreover, Furthermore,   further, although, unlike, in contrast, Similarly,   Unfortunately, alternatively, parallel results,   In order to, despite, For example, Compared with   other results, thus, therefore...   用好这些连接词,能够使观点表达得有层次,更加明确。   比如,如果叙述有时间顺序的事件或者文献,   最早的文献可用AA advocated it for the first time.   接下来,可用Then BB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再接下来,可用Afterwards, CC..   如果还有,可用More recent studies by DD..   如果叙述两种观点,要把它们截然分开   AA pput forward that...   In contrast, BB believe   or Unlike AA, BB suggest   or On the contrary (表明前面的观点错误,如果只是表明   两种对立的观点,用in contrast), BB..   如果两种观点相近,可用   AA suggest   Similarily, alternatively, BB..   Or Also, BB   or BB allso does ..   表示因果或者前后关系,可用   Consequently, therefore, as a result,   表明递进关系,可用furthermore, further, moreover, in addition,   当写完一段英文,最好首先检查一下是否较好地应用   了这些连接词。   2) 段落的整体逻辑   经常我们要叙述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   逻辑结构。   首先第一段要明确告诉读者你要讨论几个部份   ...Therefore,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of this problen have to   be addressed.   The first questuon involves...   The second problem relates to   The thrid aspect deals with...   上面的例子可以清晰地把观点逐层叙述。   Or, 可以直接用First, Second, Third...Finally,..   当然,Furthermore, in addition等可以用来补充说明。   3) 讨论部份的整体结构   小标题是比较好的方法把要讨论的问题分为几个片段。   一般第一个片段指出文章最为重要的数据与结论。补充说明   的部份可以放在最后一个片段。   一定要明白文章的读者会分为多个档次。文章除了本专业   的专业人士读懂以外,一定要想办法能让更多的外专业人读懂。   所以可以把讨论部份分为两部份,一部份提出观点,另一部份   详细介绍过程以及论述的依据。这样专业外的人士可以了解   文章的主要观点,比较专业的讨论他可以把它当成黑箱子,而这一   部份本专业人士可以进一步研究。   为了使文章清楚,第一次提出概念时,最好加以个括弧,给出   较为详细的解释。   如果文章用了很多的Abbreviation, 两种方法加以解决   1) 在文章最好加上个Appendix,把所有Abreviation列表   2) 在不同的页面上,不时地给出Abbreciation的含义,用来   提醒读者。   总之,写文章的目的是要让读者读懂,读得清晰,并且采取各种   措施方便于读者。   ---------------------------------------------------------   
一定要注意绝对不能全面否定前人的成果,即使在你看来   前人的结论完全不对。这是前人工作最起码的尊重,英文   叫做给别人的工作credits.   所以文章不要出现非常negative的评价,比如Their results   are wrong, very questionable, have no commensence, etc.   遇到这类情况,可以婉转地提出:   Their studies may be more reasonable if they had   considered this situation.   Their results could be better convinced if they ...   Or Their conclusion may remain some uncertanties.   讨论部份还包括什么内容?   1. 主要数据特征的总结   2. 主要结论以及与前人观点的对比   3. 本文的不足   第三点,在一般作者看来不可取。事实上给出文章的不足恰恰   是保护自己文章的重要手段。如果刻意隐藏文章的漏洞,觉得   别人看不出来,是非常不明智的。   所谓不足,包括以下内容:   1. 研究的问题有点片面   讨论时一定要说,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is study has examined only..   We concentrate (focus) on only...   We have to point out that we do not..   Some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2. 结论有些不足   The results do not imply,   The results can not be used to determine   be taken as evidence of   Unfortunately, we can not determien this from this data   Our results are lack of ...   但是,在指出这些不足之后,随后一定要再一次加强本文的重要性   以及可能采取的手段来解决这些不足,为别人或者自己的下一步   研究打下浮笔。   Notwithstading its limitation, this tudy does suggest..   However, these problems culd be solved if we consdier   Despite its preliminary character, this study can clearly indicate..   用中文来说,这一部份是左右逢源。把审稿人想到的问题提前   给一个交代,同时表明你已经在思考这些问题,但是由于文章   长度,试验进度或者试验手段的制约,暂时不能回答这些问题。   但是,这些通过你的一些建议,这些问题在将来的研究中游可能   实现。
主题:总结:论文接受后的几条教训     近百号人辛苦工作近三年,某项研究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虽然此前因为各种   原   因被某Top journal毙了,但修改后还是有个不算差的期刊接受(还要做小的修改,所以   抱   歉我还不能对论文内容或哪个刊物说点什么)。今天终于有空停下来想想这件事,我总   结   了几条教训。   A:在科学发现上,第一个做出来的是冠军,第二个做出来的什么都不是;   B: 合作研究当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合作;   C: 当你追赶人们常说的海潮时,其实海潮已经过了。所以不如追求你的梦想;   D: 多学科研究的意思是指你会结交很多有意义的朋友;   E: 研究工具会不会无所谓,学就会了;   F: 头脑没有思想不无所谓,因为这就是科学本身;   G: 研究的组织工作,价值远高于研究的具体过程(公式表达为,严格意义上的Correspo   d   ence author &&& 严格意义上的First author);   H: 好的实验设计不一定会成功,但失败了也有意义;   I: 臭的实验设计不一定会失败,可是成功了也没有意义;   J: 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困难;   K: 相信你的研究伙伴,怀疑那些不干活的人;   L: 以前成功的实验,不一定到处都能用;   M: 学习管理,至少学习管理你冰箱里保存的克隆;   N: 学会备份,别等到大火把一切烧光以后才开始啼哭;   O: 多看原始文献,少读研究综述;   P: 研究方向在实验结果里,不在研究综述的“展望”里;   Q: 结果中的原始数据也有不可信的可能,更何况是讨论;   P: 能发一流专业期刊的论文不一定能发Top Journal,反之亦然;   Q:实验交给一个可靠的人做,比交给100个不可靠的人做强胜一万倍;   R: 对会做的人,监督,对不会做的人,训练;   S: 和会想的人,讨论,和会吹的人,Byebye;   T: 相信一个人的未来要根据他的能力,相信一个人的能力要根据他的历史;   U: 做臭的研究花的精力远远超过做好的研究,做好的研究花的脑力远远超过做臭的研究   ;   V: 英语不行是因为问题没想清楚,语言太差没有关系总有人会帮你改;   W: 靠项目培养自已,靠合作提高自已;   X: 易者易为,难者可为(common things should be easy, advanced things should   at   least be possible);   Y: 怀疑一切;   Z: 坚持到底。   
一、题目、摘要、关键词    1.论文题目,按常规学术论文标题作出。   2.论文摘要,要求摘出(或者说“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者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具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不以介绍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文章讲了哪些内容。摘要篇幅100-300字。   3.关键词:3至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概念等。   以上三项置于论文之首。  二、论文中“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    1.“注”指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文中标码①,注释内容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2.“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文末,文中设序号[1] ,文献说明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1](P12)。   3. “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1] ,并在文末注明。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   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  三、文末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    [序号] 作者.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6 .   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选、邓选以及《鲁迅全集》、《朱光潜全集》等每一卷设一个序号。  2.译著    [序号] 国名或地区(用圆括号) 原作者.书名[标识码].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英)霭理士. 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 北京: 商务印务馆,1997 .  3.古典文献    文史古籍类引文后加序号,再加圆括号,内加注书名、篇名或页码。例如:   文中“……孔子独立郭东门。”[1] (《史记·孔子世家》)  4.论文集    [序号]编者. 书名[标识码].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1] 伍蠡甫.西方论文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论文集中特别标出其中某一文献   [序号]其中某一文献的著者.某一文献题名[A]. 论文集编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 出版单位,出版年.   [1]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A].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5.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篇名[标识码].刊名,年,(期).   [1] 叶朗.《红楼梦》的意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2).  6.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 篇名[标识码].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0).  7.外文文献    要求外文文献所表达的信息和中文文献一样多,但文献类型标识码可以不标出。   [1] Mansfeld,R.S.&Busse. T.V.The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nd discovery,   Chinago: NelsonHall, 1981.   [2] Setrnberg,R.T.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3]Yong,L.S. Managing creative people . Journal of Create Behavior,   ).   说明:1.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切忌用中文叙述外文,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多少页”等等。   2.英文书名、杂志名用斜体,或画线标出。  四、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词典资料   文献类型标识 M
    五、作者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工作单位(包括邮政编码、所在城市)、职称、学位(何种学科的学位)等。
  前辈您好,看到您这篇帖子,很有收获。我是即将要读研的,在此谢谢喽~
  天涯新手,请问怎样收藏帖子?
  真心感谢,收藏了!!
  鼠标一抖,三分到手。怀揣酱油,低头猛走。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ci检索的中文期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