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药物成瘾涉及哪些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和受体

相关资源推荐
作者其它资源推荐
胶质细胞与药物成瘾的用户评论多巴胺受体在药物成瘾以及帕金森病中功能的研究
多巴胺神经递质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内最重要的递质之一,属于儿茶酚胺类.通过结合于多巴胺受体不同亚基,多巴胺神经递质在运动行为、认知、情感、奖赏、正性增强,进食以及内分泌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其基因同源性、药理学反应以及偶联G蛋白亚型的不同,多巴胺受体分为D1类受体(D1,D5)和D2类受体(D2,D3,D4),广泛分布于纹状体、伏隔核、黑质、前脑皮层等脑区.目前比较明确的三条通路中,黑质一纹状体通路和皮层中脑边缘叶通路分别调节控制着躯体运动协调和奖赏、加强、药物成瘾等功能.多巴胺神经元状态、突触间隙递质数量和受体功能的变化在神经退行性疾...展开
多巴胺神经递质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内最重要的递质之一,属于儿茶酚胺类.通过结合于多巴胺受体不同亚基,多巴胺神经递质在运动行为、认知、情感、奖赏、正性增强,进食以及内分泌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其基因同源性、药理学反应以及偶联G蛋白亚型的不同,多巴胺受体分为D1类受体(D1,D5)和D2类受体(D2,D3,D4),广泛分布于纹状体、伏隔核、黑质、前脑皮层等脑区.目前比较明确的三条通路中,黑质一纹状体通路和皮层中脑边缘叶通路分别调节控制着躯体运动协调和奖赏、加强、药物成瘾等功能.多巴胺神经元状态、突触间隙递质数量和受体功能的变化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精神抑郁症)以及神经精神性疾病(如药物成瘾)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运动协调功能下降,如静止时震颤、运动缓慢、自主运动减少等.直接的发病原因为黑质致密部大量(50﹪-70﹪)多巴胺神经元的缺失.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了,除了如Parkin,共核蛋白等基因突变导致非正常的蛋白折叠外;来自于细胞内外的氧化压力,如线粒体功能失常,多巴胺代谢产物增加也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变过程中推波助澜.本研究将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氧化损伤,以模拟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并通过多巴胺D1受体基因敲除小鼠和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在用药前后的不同行为学反应来探求多巴胺受体亚基在帕金森病发病及病程进展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多巴胺D1受体在运动调控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多巴胺D3受体则有可能参与了MPP的胞内重摄取过程,介导了对细胞外源性氧化损伤.
药物成瘾是一种顽固的、极易复发的精神疾病,表现为不顾后果的强烈的精神兴奋类药物渴求与摄取.药物成瘾具有长期记忆的特点,相关神经元的连接、交流必然发生相关改变以储存记忆,可体现为神经突触可塑性.已知纹状体、伏隔核等脑区的D1受体可以介导可卡因等药物诱导的基因表达的改变,并引起相关的自主运动超敏以及对药物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等反应.在纹状体和伏隔核中,中等棘突神经元(medirumspiny neuron,MsN) 的棘突是兴奋性神经元突触后连接的靶点,其形态、分布、密度的改变可以间接体现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变化,而多巴胺D1受体也被证明存在于棘突的颈部位置.我们推断多巴胺D1受体介导了可卡因诱导的神经突触可塑性的改变,并且成为药物成瘾的细胞生物学基础.本研究利用多巴胺D1受体基因敲除小鼠以及D1特异性拮抗剂SCH23390;D2特异性拮抗剂Raclopride;ERK特异性阻断剂SL327;以及NMD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CPP来验证D1受体在神经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多巴胺Dl受体介导了可卡因诱导的神经突触可塑性,D2受体在此过程中无明显作用;而谷氨酸NMDA受体与多巴胺D1受体在此过程中协同作用,ERK激酶信号通路介导了上述两神经递质系统的作用.收起
学位授予单位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互动百科相关词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单胺类神经递质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机制,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机制,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抑制性神经递质,脑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检测,脑神经递质检测仪,脑神经递质检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单胺类神经递质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机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脑内LTCCs在药物成瘾形成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中枢神经|离子通道 - 分析行业新闻
脑内LTCCs在药物成瘾形成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药物成瘾伴随系统内钙数目及开放状态的适应性改变. 大量证据表明, 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LTCCs)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兴奋性、基因的转录及突触可塑性等过程调控成瘾行为. 最新的研究还表明, LTCCs的不同亚型Cav1.2和Cav1.3对药物成瘾的调控分别依赖于D1及D2受体, 且具有脑区及分子机制特异性. 并且, Cav1.3的?亚基能够与内质网钙通道蛋白(RyR2)的N末端氨基酸相互结合, 促进胞内钙库Ca2+的释放. 此外, 骨架蛋白激酶A锚定蛋白79/150(AKAP79/150)可将LTCCs锚定在突触膜上, 从而调控成瘾药物诱导的突触可塑性改变. 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近期重点讨论了LTCCs在药物成瘾中发挥的调控作用及其潜在的细胞及分子机制.  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改变是细胞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 如神经递质的释放、荷尔蒙的分泌, 也是多种胞内信号传导以及基因表达过程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 除了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 -D-aspartic acid receptor, NMDAR)这种配体门控的钙离子通道, 电压门控型钙通道(voltage 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s, VDCCs)与药物成瘾间的关系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与NMDAR引起Ca2+内流的机制不同, VDCCs是通过细胞膜的去极化激活从而介导Ca2+的内流.  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发现10种不同的基因能够编码不同的α1亚基, 因此研究者根据α1亚基序列的相似性将VDCCs分为不同的家族——Cav1, Cav2以及Cav3. Cav1亚型相当于L型VDCCs(L-type voltage 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s, LTCCs), Cav2构成R型、N型及P/Q型VDCCs, 而Cav3组成T型通道. 所有类型的VDCC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均有表达, 但是他们在生理过程中的角色却各不相同.  据报道, 在吗啡慢性给药过程中, 伴随LTCCs通道数目和开放状态的改变, 成瘾相关脑区如海马胞内Ca2+的浓度也相应改变, 且Cav1.3的?亚基能够通过与内质网钙通道蛋白(ryanodine receptor 2, RyR2)受体N末端连接促进胞内钙库进一步释放Ca2+, 从而形成对成瘾药物的依赖和耐受. 近期研究还发现, 成瘾药物敏化行为中, Cav1.2和Cav1.3发挥的作用具有脑区及分子机制特异性, 例如, Cav1.3特异性调节可卡因和安非他明诱导行为敏化的获得, 而Cav1.2选择性参与敏化行为的表达; 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内Cav1.2的通道开放依赖于D1受体,开放后的钙通道使Ca2+内流同时激活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MK), 最终磷酸化GluA1的Ser831位点并诱导GluA1的插膜, 而背侧纹状体(dorsal striatum, DS)内Cav1.3通道的开放则依赖于D2受体.  另外,骨架蛋白激酶A锚定蛋白79/150(A-kinase anchor proteins, AKAP79/150)可将LTCCs锚定于突触膜上, 这种LTCCs功能区域的改变直接影响了可卡因觅药行为的重建. 此外, LTCCs依赖的突触可塑性, 即神经元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和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 LTD)的诱导和维持也是成瘾记忆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这篇文章概述了LTCCs在药物成瘾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及其参与调控成瘾记忆的内在分子基础, 为进一步探索成瘾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拓展视角
本文来源:
生物通&&&&
分段浏览:
扫描二维码,在上查看和分享:/news/1338061.html
其他网友还关注过
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Copyright (C)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