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溶液导电性的实验装置里注入浓醋酸溶液时灯光很暗如改用浓氨水与醋酸反应结果

在溶液导电性的实验装置里注入醋酸,灯光很暗,用氨水也相同,把两种情况混合起来,灯光会怎么样?为什么
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灯亮度明显提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在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
在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里,分别注入20mL4mol·L的醋酸和20mL4mol·L的氨水,灯光明暗程度相似,如果把这两种溶液混合后再试验,则
A.灯光明暗程度不变   B.灯光变暗  C.灯光变亮  D.灯光明暗程度变化不明显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题号:4585248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引用次数:63更新时间:16/11/09
在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里,分别注入20mL 6mol·L-1醋酸和20mL 6mol·L-1氨水,灯光明暗程度相似,如果把这两种溶液混和后再试验则(&&& )A.灯光明暗程度不变B.灯光变暗C.灯光明暗程度变化不明显D.灯光变亮
【知识点】
相关试题推荐
现有:①0.1 mol·L-1醋酸溶液,②0.1 mol·L-1盐酸,③pH=1的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使体积变为原来的10倍。对于稀释前后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说明:pH=-lgc(H+)] (&&&&& )A.稀释前,溶液pH:①>②=③B.稀释后,溶液pH:①>②=③C.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③>①=②D.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③>①=②
已知25 ℃时,几种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弱酸的化学式CH3COOHHCNH2S电离常数1.8×10-54.9×10-10K1=9.1×10-8K2=1.1×10-1225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Na2S)&pH(NaCN) &pH(NaHS)&pH(CH3COONa)B.用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pH值相等的CH3COOH和HCN溶液,CH3COOH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更大C.NaHS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H+)=c(OH-)+c(HS-)+2c(S2-)+c(H2S)D.某浓度的NaCN溶液的pH=d,则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d mol/L
室温下向10 mL c(H+)=10-3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变大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OH-)亦增大 D.再加入10 mL c(OH-)=10-3 mol·L-1的NaOH溶液,醋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暂时无评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溶于水的盐(CaCO3、BaSO4等)都是弱电解质②盐都是强电解质③弱酸、弱碱和水都是弱电解质④强酸溶液的导电性一定强于弱酸溶液的导电性⑤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⑥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③⑤D.③⑥
热门知识点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编辑:gdyjs
&&&&&&&&叶圣陶先生说过:“老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将“全息”传递给学生,而应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精心设疑,让学生充当一个发现者、探究者,然后通过师生双方共同质疑释疑来填补所制造的空白。 &&&&&&&&创设教学情境是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   一、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创设教学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趣味性强的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过氧化钠的教学中,教师告诉学生,平时我们用水和CO2来灭火,今天老师却要用水和CO2来“点火”。用棉花包住适量淡黄色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棉花燃烧起来了。在一个盛有少量Na2CO3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淡黄色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上部,脱脂棉剧烈燃烧。这些引人入胜的化学实验,起到了拨动学生心弦的作用,唤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黄色物质是什么?与水和CO2反应生成什么物质?为什么不需点燃棉花就可以燃烧起来?……学生能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并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习更为有效。& &&&&&&&&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教学中,联系当前的能源危机,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一些举措,如英国农村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国一些科学家开发利用人体能,一些超级市场将顾客开关门消耗的能量储存起来,转化为电能用于超级市场的电能消耗。这些生动的实例,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二、从引起学习疑问入手,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善于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疑启思,而且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借助实验来激疑。在讲授《盐类的水解》时先提出问题:盐的水溶液是否都呈中性?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pH试纸测量同浓度的NaCl、CH3COONa、Na2CO3、NH4Cl、Na2SO4&、NaHCO3、(NH4)2SO4溶液的pH值。实验结果表明&NaCl、Na2SO4溶液溶液呈中性;CH3COONa、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NH4)2SO4、NH4Cl溶液呈酸性。& 学生由实验结果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不同的盐溶液酸碱性不同呢?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有关系吗?盐溶液中最初由水电离出来的c(H+)和c(OH-)浓度是相等的,是谁打破了这一等量关系?它是怎样改变c(H+)和c(OH-)的这就为学生有兴趣进一步学习盐类水解反应的实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有意地模仿学生的错误思维方式,进行推理、论证或演示实验,以致产生不合理的结论,借此引发学生的疑问,激励学生努力探究错误之源,深刻地认识问题。讲氮气分子结构时,指出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VA族,是一种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因此氮气性质活泼。学生听后意识到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因为它与学过的知识不符。通过思考后得知,原来是教师将“氮元素”变成“氮气”了,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元素性质和单质性质两个概念的区别,而且想到为什么较活泼的氮元素形成的氮气的性质很稳定?使得学生主动地探究氮分子的结构。   三、从改善情感环境入手,创设教学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一方面接受教师对他的感染,同时也在彼此之间形成相互感染。良好的群体风气、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求知,勤思、民主的氛围,会诱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对认知起到积极良好的作用。因而,在教学中改善师生之间的情感环境,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有效方法。 &&&&&&&&讨论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改善情感环境的教学形式,和谐的讨论气氛,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讲授弱电解质的电离时,提出这样一道问题:在溶液导电性的实验装置里注入浓醋酸溶液灯光较暗,如果改用浓氨水,结果也一样。把上述两种溶液混合起来后实验,灯光却十分明亮。这是为什么?学生分组,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选派代表阐述最后的结论。通过分析他们不仅抓住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本质,同时对电离平衡也是动态平衡,条件改变可以促使平衡发生移动的理解和应用,有了深刻的认识,留下难忘的印象。 &&&&&&&&在教学中借助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创设教学情感的常用方法。例如学习Na2CO3时,教师可以介绍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先生的故事: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生产纯碱的氨碱法这种技术被几大公司控制着,垄断纯碱市场,任意抬高价格,我国很多民族工业因为缺碱而倒闭。留美化学博士侯德榜得知情况后,毅然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摸索到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生产出中国自己的纯碱。后又进行多次试验,改进制碱技术,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联合制碱法”,&它的优越性大大超过了苏尔维制碱法,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在讲述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激励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把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己任,学习热情立即被调动了起来,课堂上形成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机械的,老师应在教学过程当中坚持触景生情,因材设境,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创设不同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相关推荐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36252" data-title="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data-imag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醋酸与氨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