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文理不分家是增负还是减负一元奖学金引争议作文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 11:23&&
?& 10:52&&
?& 10:36&&
?& 10:12&&
?& 10:03&&
?& 09:59&&
 当前位置:&&&&&&&&&&&&&&&
热议高考改革:一考变多考是减负还是增压?
    新华网-解放日报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高考改革总是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近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教育部将出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近年来,高考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从高校自主招生到鼓励把学业考成绩作为自主招生初试依据,一项项改革如何保证公平公正?一考变多考,是减负还是增压?会场内外,关于高考改革的话题引起热议。
  改变“一考定终身”,才是改革立意
  最近家长们都在议论北京高考英语降分的事,很多家长说如果上海也降分,就不再给孩子额外报外面的补习班,“说明政府的导向作用还是很重要的。”家有考生的一名代表说,他就只给孩子报了一个游泳俱乐部。
  “一考变多考的初衷,是为了允许学生有‘输’的可能,一次不行,还有下一次。这实则是对人才选拔、培养的重大变革。”杨振峰代表说,教育部的系列高考改革,包括最近推出的英语“一考变多考”,体现了人才选拔的正确导向。“一张试卷”不利于选拔各方面的人才。
  丁光宏委员认为,这次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打破了“一考定终身”,其核心是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但是“从目前一些议论看,公众对这次高考改革存在一些误读、误解。”他说,“考试门数减少,不代表其他不考的知识不重要。英语一年可考多次,也不代表英语的地位下降。”丁光宏将“语文学不好,是因为英语学多了”的论调斥为谬论,他说,很多顶尖人才、学术大家都会好几门外语。
  “负担也要两方面看。”杨振峰说,一种是“有效负担”,真正有利于学生提高素养、提升学识、融入社会的,需要学生付出大量的努力与精力,尽管是“负担”,但却是正向的。另一种是“负效应负担”,导致的是学生“固步自封”,就像“卖油翁”,无他,惟手熟。简单归纳,还是“我要学”和“要我学”的区别,高考改革应朝着“我要学”的制度设计靠拢。
  决定命运的考试,需要刚性规则
  “高中三年的素质评价有助于选拔全面发展的学生。”丁光宏认为,“一个学生一门心思读书,每天学习十几小时,就考这么点成绩,另一个学生成绩差不多,还能兼顾体育锻炼、课外活动,大家肯定更青睐后者。”他同时认为,自主招生、个性化的录取方式,是将来大学招生的趋势。
  但是对于“综合素质评价”,也有代表委员持反对意见。安琦委员举了个例子,一个学生高一时学习不怎么样,后来经过努力成绩上去了,高考考得很好。这样的事例在各个高中都会出现。“再去翻他的历史成绩,根据综合情况进行评价,这对他公平吗?”安琦认为,在当前,更应关注公平问题。不管怎样,高考仍是目前社会环境中少有的同等机会。“自主招生之后,寒门子弟进入名校的机会更少了。”他认为,涉及到决定命运的事,容不得猫腻,还是需要刚性的规则。
  “自主招生出来后,马上就有社会办班,教学生怎么应付自主招生考试,学生负担更重。”安琦说,“我不否认一些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更有创新能力,但总体来说与普通考试录取的差别不大。像钱钟书那样的偏才毕竟是极少数,可以通过绿色通道来解决,不需要陪绑所有考生。”同时,自主招生引发的腐败问题,也令人担忧。
  即便认同改革的代表委员,同样关注公平公正问题。杨振峰代表说,无论是一考变多考,学业考成为自主招生初试依据,或是高校自主招生,公平公正是基石。关键是要有社会诚信体系作为支撑,健全完善招生过程中的跟踪、反馈及公示制度。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延伸阅读
 010-603049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c)
版权所有: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切换地区]
专业定制学习规划&&
您当前位置:
新闻浏览排行
咨询电话:400-004-0116
服务邮箱:vixue_[切换地区]
专业定制学习规划&&
您当前位置:
新闻浏览排行
咨询电话:400-004-0116
服务邮箱:vixue_您所在的位置:
今日新闻热词
今日新闻热词
今日新闻热词
今日新闻热词
今日新闻热词  三天的高考学考终于结束了。为了这次考试,今年暑假高三学生和教师只休息了十几天。看着走出考场的学生,一个个满脸茫然,疲惫不堪的学生,我想起来了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不容置疑的,富国强兵,保住大宋王朝的万世江山。然而,结果却发展成为腐败的温床,变成祸国殃民的瞎折腾,结果弄得天怒人怨,导致了宋王朝这个沉疴日重的病夫加速走向死亡。这次变法失败后仅过了41年,北宋王朝便寿终正寝。  自以为是的王安石,真可谓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2015年开始的浙江高考改革,我相信其初衷一定是美好的。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旧有高考模式,为了革除文理分科带来的种种积弊,为了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为了减轻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为了更科学地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  然而,这场改革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  一、给所有高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带来前所未有的沉重负担。  所谓的一年两考其实是一年三考,由原来的一次冲刺,变成了现在的反复冲刺。十月份冲一次,四月份冲一次,六月份还要冲一次。折腾得所有考生、教师和家长疲惫不堪,奄奄一息。  正常的假期没有了,正常的休息没有了,正常的生活没有了,变成没日没夜没完没了的应付考试的机器。  为了赶进度,没有自修课,没有活动课。  铺天盖地的模拟考,周考,综合考,联考,考得昏天黑地,考得日月无光,考得学生快要吐血!  为了在考试中占得先机,寒暑假开始提前上课,星期天加班加点,节假日完全取消,就像一列喘着粗气的老火车,日夜狂奔!  当初的设计者可能会认为,人就像机器一样按照他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出的程序亦步亦趋,可是他完全不知道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复杂性,人性天生是趋利避害的,人性天生是自私的。这种决策者估计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就是外星来客。我不知道他们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参加现在的高考。  二、严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从高二开始,为了应付学考和部分学生的提前选考,非考试科目不得不停课让路。听说个别学校走向极端,把高中三年分成三块:高一专学历史地理生物技术,高二专学物理化学英语,高三专学语文数学。  有些学校都在考试之前一个月左右基本停掉本次考试不考的科目。笔者已经一个多月没上语文课了。这不是学校的安排,是我们自己提出来的,原因很简单,你上了也没人听,语文数学暂时不考,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  本次选考成绩出来之后,所有学生又得来一次重新大洗牌:选考三门和英语都考好的,只剩下语数两门课;选考三门考得好的,只剩下语数英三门课;选考只有一门不满意的,只剩下四门课;选考有两门不满意的,剩下五门课;最惨的是选考都不满意的,剩下六门课。  结果是成绩越好,负担越轻;成绩越差,负担越重。   更扯淡的是,课怎么上?有的学生余下的大半年只需要学习两门课,有的学生要学六门,原来的班级将四分五裂。走班?在中国学校目前的管理制度下,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装。走班管理尚未成熟,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最要命的是,所有课都是固定死的,一旦老师请假,课根本无法调,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你一调课,肯定就有学生听不到你的课。  更可悲的是,许多学生在高中前一年半左右就已经学完了高中所有新课,余下的一年多时间全部拿来复习,这简直就是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更更可悲的是,本次选考考完之后,没考好的人还得重新烫馊饭,抱着厚厚的高考复习资料再来一遍。人世间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吗?这就是变相的把应届学生变成高复生,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扼杀生命的灵性,导致他们上了大学之后,再也不想读书了。  更可笑的是,假如一个学生第一次全都考好了,只剩下两三门课,每门课一个星期得上多少节?20节语文,20节数学?  更更可笑的是,本来各省的高考改革已经在淡化外语,现在变成一年两考,加之总分150,使外语成为凌驾于所有学科之上的“最重要”的一门课。严重背离国家高考改革的总体思路。可怜的外语教师,别的选考课考完之后教师都可以轻松一下,只有外语不可以,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得靠第二次,哪怕你考了130分,你也不会死心,还有20分的空间,那是绝对不可以放弃的。  三、导致严重的投机行为,助长人性的堕落。  确实,这一届高三的学生,凡是提前在外面补课,提前参加高考的,大部分都考出了不错的成绩。因为浙江全省第一次参加高考选考的人只有1.7万。特别是一些比较薄弱的学校,为了避开更强的竞争对手,就采取这种孙膑赛马的方式,反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还有一些重点中学的学生放言:就是第一次选考考满分,也要参加第二次。目的很阴险,把竞争对手的分数给压下去。说实话,听到这些我毛骨悚然。这是什么心理?太阴暗了吧?  考试变成了赌博,几乎每所高中都要对考试做出策略性安排,选择适合本校的最佳时机。选课变成了碰运气,你的运气好一点,全省选你一样菜单的对手就相对较弱;你的运气差一点,你就很可能撞到强手如林的人堆里。  四、加大了不合理竞争,严重损害高校招生的质量。  就拿这次考试来说,高二高三一起考,学考部分是同一张试卷,用同一标准部分年段划分ABCD。这对高二学生来说,是一次严重的不合理竞争。道理很简单,高二怎么能考得过高三?再说高二学考的学生大部分是这门课比较薄弱的学生,而高三选考得学生大部分是这门课最强的学生,把这两类学生放在一起考评,如果不是胡扯淡,就是脑子被驴给踢了。  重点中学的学生越考越轻松,普通中学的学生越考越沉重,真可谓原来多的,还要给他更多;原来少的,还要剥夺他仅有的。典型的杀贫济富!  2017年大学招生可能面临的尴尬是:如许多学生已经一年多没学物理了,结果他进了物理类专业;文理科比例严重失调,成绩差的学生绝大部分选择了文科。  以我所在学校为例,选择化学选考的只有三分之一,选择物理选考得连三分之一都没有。大学里需要那么多文科生吗?我所在的学校应该在全省属于中上等,尚且如此,那些更差的学校可想而知了。如果高中没有认真学好物理化学,大学的理工农医专业怎么学?  五,盲目决策,标新立异,为了某些人的政绩而不惜损害广大考生的利益。  浙江人向来以敢为天下先而骄傲,这回率先和上海一起进行改革试点。根本没有考虑到浙江与上海之间的差距,竞争力度不可同日而语,两者毫无可比性。  上海的学生根本就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能考个重点大学,升学本来就没有多大压力,浙江行吗?把全省几十万学生当成小白鼠来进行试验?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我不想给改革泼冷水,但是在中国最基本的体制改革都没有健全的大背景下,在整个诚信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的社会里,教育就想率先吃螃蟹,恐怕是天方夜谭。  对于这次改革,似乎几年前也搞过调查座谈之类。但是我估计那些调研基本也就是走过场而已。如果下对上没有任何制约,就不可能有真正科学合理的论证,这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痼疾。  正如老舍在《茶馆》里所写: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学生真累!教师真累!这样搞下去,中国的教育面临崩溃!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韩国的棒子 中国的喷子
  以我所在学校为例,选择化学选考的只有三分之一,选择物理选考得连三分之一都没有。大学里需要那么多文科生吗?我所在的学校应该在全省属于中上等,尚且如此,那些更差的学校可想而知了。如果高中没有认真学好物理化学,大学的理工农医专业怎么学?  -------------------------------------------去看看公务员考试吧,招的专业基本是文科,经济,金融,会计
  针对新高考改革一点想法 (转)  一、沉重的负担  我想问问看以前的高三难道就过的有多少轻松了么?负担的本质是竞争引起的而不是制度。其次,你说每年要冲刺好几次,那我问问一次冲刺需要考几门科目?像以前老高考一样把所有的所有全放在一次考完就一定是好的了么?你说考的多了是负担,我说考的多了是机会多了,至少你还有的重来。高考的目的是选拔人才而不是任务,你把它当成任务去看待就是负担,而把它当成目的去看待那就是又一次重来的机会。  二、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影响是有的,但应该谈不上严重,原文自己在说的时候也只是用了有些,听说,个别之类的词语,那这种个例来说事,例子应该不是这么举的吧。至于成绩越好负担越轻;成绩越差负担越重,在我看来才本是合理的现象。凭什么那些成绩好的明明都已经学会了懂了还一定要学下去?杀贫济富是错的,杀富济贫就对了么?说着抱着厚厚的复习资料复习时折磨,新高考不就是给了你解脱的机会?耿耿可笑的是,我真看不懂为什么要给外语老师前面加个可怜,真应该心疼的难道不是数学和语文?而且一门科目的重要与否用这一个标准来判断未免太果断了吧?就从这次英语的难度来说,我没体会到你所说的凌驾于所有科目之上的重要性。  三、投机  这点我没什么想说的,因为真心没必要。有不少现象只是我们这一届是第一届所引起的,之后基数大了,一切都不是问题。而且看到毛骨悚然这个词我真的是有点想笑,别人考一下你就怕了?还考试变成了赌博,照你的观点看这世上应该也没什么不是赌博的了。  四、不合理竞争  高二是和高三一起考了,但是高二的分数和高三比了吗?比来比去不还是高二他们自己在那里比么?这充其量只是算试卷难度加大的影响,我真没看出来。至于负担轻重的问题上面已经论述过了,不想再讲一遍。  五、  这点我只有一句话:被迫害妄想症。改革只是制度的改革,该上大学的人还是能上大学的,别一副不改革你就能上清华北大的语气,我看不惯。  全篇看下来,我唯一能同意的一点只有,就是文理科比例的失调。但我觉得,真正有实力的人,真正想上大学的人,是不会因为这个而动摇的。而且我觉得大多数人可以选择自己更喜欢或更擅长的科目,这应该也是一件好事。  最后的最后,我还想说一句,高考考得是实力,无论制度怎么变,你有实力,就会得益。
  @稻壳121 :本土豪赏(5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稻壳121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也相信他能写出社会主义是一场闹剧这样标题的文章,并且内容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在刚开始他就偷换了概念,站错了立场。后面列出的事例,把真真假假的事混淆在一起,迷惑读者。  改革的过程中肯定会影响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反对声音会有,但是最终的目的是服务大多数人。所以我们首先能确定的是此次改革的目的是好的。接下来谈结果,若成功,就如同“改革初期安徽省小岗村开展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一样,浙江也将作为中华大地教育改革成功之标榜,教育的改革将从这里开始铺满神州大地!若失败,势必会危害到部分甚至多数浙江学子,但是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再来!无论领导人如何努力和决策,都不可能百分之百保证改革的成功!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放弃!中国教育系统不完善,是,但试问这世间哪个系统是无瑕疵的?美国的司法系统?英国的医疗系统?还是我们用到win7操作系统?没有,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完美的。重要的是,我们勇于改变,革新。我们明白不足,就善于改正!之所以从浙江上海始,正是因为党和领导人对此地人民和学子予以重视和信任!所以就算结果不甚理想,我们也应该和政府和领导共同努力,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来!而不能像他这样,遇见问题把自己置身事外,不提具体建议和实施办法,而是在这里夸大事实危言耸听煽动情绪!若是把自己当做了集体、国家的一份子,绝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此等“文人墨客”多了,何止教育系统崩溃,国家都会崩溃!
  @稻壳121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只要流氓阶层仍然寄生于教育,任何改革都是空谈
  不知所云,强词夺理,偷换概念
  只能说你是一个连跨出第一步去尝试的勇气都没有的人。至少王安石具备改革的力量,你只配在这里做喷子。我只想说“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不管形式怎么改,关键还是实力说话!楼主搞错方向了!改的目的是让一次发挥失常的同学有机会重来而不是让脑残上北青!  
  @稻壳121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狗屁高考,支持你的观点【】  
  高考狗屁改革,害死学生,苦死一线教师
  @稻壳121 :本土豪赏(500赏金)聊表敬意,讲得好!支持!【】  
  你错了!崩溃的不仅仅是教育!那些所谓的改革者就是想让中国崩溃,以浑水摸鱼,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他们的财产,妻儿老小都在国外!
  用词只是一点点的过激,但是都是实情。其中一点好学生那怕考了100,第二次还要继续考,初看可怕,细想就理解了:如果一等生因为考了100不考了,那么二等生即使没有考100,因为前面没有更高的分数,仍然可以通过赋分的方式得到100,无形中,一等生的优势也被威胁了。所以,优等生想处再考,是人性的黑暗吗?他们只是在无奈地捍卫,我是真心替这些孩子难过,太可怜了。改革无疑是对的,是对前面无以为继的一种应对。但这次高考改革漏洞实在太大了。高考作为民生一环,最不能失的应该是公平。最可笑的是,绿色学校和高考改革同时进行中,一方让你减压,一方逼得你作息全乱,督导来检查只看校方准备的材料,走场了事,笑话一场,不知道欺负的是谁的智商?学生看在眼里,起了什么的教育作用?一学生私底下说:老师,我们从小学开始学会撒谎,高中怎么还要???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人生来就是不同:出身不同,能力不同,容貌不同......。即使阶级固化,但总有变数,这种变数就是奋斗和堕落,也算是物竞天择。就让高考实打实地来,给发狠读书的平民酣畅淋漓地发挥,不要有什么加分。特长生以特长生的方式来录取,也是凭本事吃饭。考试有两次机会真的是能体现公平吗?这值得深思。实验失败,企业破产,都是从头再来,高考失利你可以高复,但不应是现在以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竞争,然后成长为专业选手后干掉业余选手,胜之不武。希望这只是改革过程中的阵痛,随着时间流逝能沉淀出精髓实在。
  @稻壳121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稻壳121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不要高考也可以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优劣。这样的高考招生制度应该可以休矣。
  一年多考,绝对是增加学生与家长的负担。
  @稻壳121 :本土豪赏(5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女儿高三,浙江考生,我痛恨这种高考
  @稻壳121 :本土豪赏(313赏金)聊表敬意,赏一赏【】  
  @稻壳121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稻壳121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改革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情况确如楼主所言。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家长,所谓多了考试机会,只不过徒增学生家长学校负担而已。第一次不管你考了多少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人都想再考,哪怕是是每门能增加一、二分,在全省排名要靠前多少,竞争太惨烈啊。再者将造成社会上补习班培训班的火爆,形成无序竞争,教育将更显不公平,家庭条件差的明显又落后了,这又将是一场富人的游戏(培训班普通家庭真负担不起)。  
  @ty_盛s
08:35:00  我女儿高三,浙江考生,我痛恨这种高考  —————————————————  我也痛恨!  
  本土豪赏100!一年多考,对学生,对老师,对家长,都是加重了负担!  
  作为一线高中教师,我觉得改革实在混乱,造成的负担很重!1,学校教学组织艰难,走班制让课表变得混乱,排课表是最大麻烦;教师定岗定位难,有的科目老师奇缺,有的科目老师今年多了,明年可能又少了;学校管理难,走班学生上课很难保证质量;组织考试难,一次考试耗费三天时间2.学生负担加重,暑假要提前开学,春秋假名存实亡;课外补课更加多;学习规律打乱,有的科目本来需要三年现在两年甚至一年都要学完;考试次数增多,心理负担加重;3.家长负担加重,考试费用,补课费用增多,心理负担加重。
  作为高一的学生家长,我们压力也非常大,本来以为刚初中毕业可以松一口气了,可是想着高二就要参加学考,我们今年暑假都不敢懈怠,原计划着出游的时间用来上培训班了
  @稻壳121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稻壳121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稻壳121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有道理
  敬请参考2015年股市“熔断”的“磁吸”效应。本来想把英语重要性放一放,结果是学生不得不年年面对英语考试的轰炸,其他科的时间就这样被现实无情侵占了。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的决策。当我提前两年知道某一科高考成绩,并且还有无数次机会去弥补,那我的心理倾向是什么?优秀生,你会放弃么?中等生,你会放弃么?差生,不说了。在这其中一定存在某种心理效应!
  @稻壳121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写出了我们的心声【】  
  非当事人,非亲历者,根本无法明白楼主的意思。  这样的所谓改革,完全就是滥用权力拿无数人的前途开玩笑。
  新高考比较受学生欢迎的,首先学生可以回避自己讨厌的学科以及自己不擅长的学科,而不是被逼着要么选文科要么选理科,学生有选择权不是好事吗? 其次除了语文和数学 别的都有两次机会,而过去是一考定江山,有很多平时成绩相当不错的考生,由于临场发挥失常而抱憾终生,而现在有两次机会,压力就少多了。有人说高考失利可以高复呀,说得好轻松啊,高复就意味着得浪费一年的时间、各科成绩全部清零重新考过、随之压力也更大,选择高复也是需要勇气的。另外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过去学校为了拼高考,通常高一下就开始文理分科了,导致高中生文理偏科非常严重,非常不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看待新高考改革不应该仅仅从学校老师家长的角度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毕竟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其次是从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最后才是老师学校家长的角度。如果真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我想老师家长多付出点也是值得的。
  如果赋分100分,基本没有学生会选择下次再考的,因为意味着可以少学一门课,负担比别的学生少多了,学习会更加游刃有余。而继续第二次考试的高三学生要取得好成绩还得考自身的实力,因为高二年级的学霸也会参加考试的。据我所知,赋分97 甚至91分的学生有不少都放弃了第二次选考的机会,从而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别的科目。显然新高考对学霸来说也是起到减负的作用的。
  总是觉得,现在好多都是猪在制定规定政策,出来的也都是猪政策。  
  @稻壳121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高速度蜜月
22:43:00  总是觉得,现在好多都是猪在制定规定政策,出来的也都是猪政策。  -----------------------------   就好像昆明砸锅卖铁修地铁一样。  
  这是我在天涯看到的最好的帖子了。
  江苏的默默不说话  
  @稻壳121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反正身为高一的我有点快活不下去了。高考改革后,初中和高中完全就没有衔接,高中的语文题型初中基本没有接触过,高一连有机化学都没上就开生物课。作业多成狗 学校不断加订课外学习资料。本来国庆七天长假缩短到了五天,而且这五天并不是放假,而是让学生换个地方不停地写作业。本来放秋假是件开心的事,然而玩的时候还要想着堆起来的作业。我很害怕明年突然听到下届学生不用新高考仍是旧高考。不知道学长学姐是怎么活过来的??  
  @稻壳121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那些拍手叫好的人,有没有想过,从结束考试到知道分数的20多天时间,选考科目要不要开课?不开,每天就数学和语文?开的话,上什么内容,又重来一遍?知道成绩后,肯定有部分学生不再考了,然后又报名重新编班,没有几天时间,课是排不出来。这几天排课时间?学生放假?理想是丰满的,具体操作起来,就知道问题所在了。
  @稻壳121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事与愿违?
  @马甲当礼服
22:05:00  针对新高考改革一点想法 (转)   一、沉重的负担   我想问问看以前的高三难道就过的有多少轻松了么?负担的本质是竞争引起的而不是制度。其次,你说每年要冲刺好几次,那我问问一次冲刺需要考几门科目?像以前老高考一样把所有的所有全放在一次考完就一定是好的了么?你说考的多了是负担,我说考的多了是机会多了,至少你还有的重来。高考的目的是选拔人才而不是任务,你把它当成任务去看待就是负担,而把它当成目的去看待...  —————————————————  改革是找死,不改是等死,从清未的君主立宪制至今,中国都在改革,但就是改本  
  @马甲当礼服
22:05:00  针对新高考改革一点想法 (转)   一、沉重的负担   我想问问看以前的高三难道就过的有多少轻松了么?负担的本质是竞争引起的而不是制度。其次,你说每年要冲刺好几次,那我问问一次冲刺需要考几门科目?像以前老高考一样把所有的所有全放在一次考完就一定是好的了么?你说考的多了是负担,我说考的多了是机会多了,至少你还有的重来。高考的目的是选拔人才而不是任务,你把它当成任务去看待就是负担,而把它当成目的去看待...  —————————————————  改不掉官本位,改不掉公平和正义,改不掉还政于民,改不掉党团乱国,改不掉国贼和汉奸,改不掉科教立国的本义,改不掉人心的向背,改不掉中国自立自强的国格。  
  我女儿高三,浙江考生,我不痛恨这种高考。  就是上了好大学又能如何?好像上了大学铁饭碗一样。我家还是最后一批上普高线的。  做平常人。干平常事。从没给压力。
  谁告诉你91以上不考第2次?
  这是我看过天涯最好的一篇帖子了  
  改革者不食人间烟火,也看不到民国的真实,因为他们处于高层的仙境,同时又有类似于本贴马屁的围绕。当年从理论上钱学森论证了精确亩产5.85万斤,满眼都是粮食亩产上万斤的报道。这样的“结果”改革者当然喜不自禁。
  好,很好  
  @君临天下阁
10:47:00  改革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情况确如楼主所言。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家长,所谓多了考试机会,只不过徒增学生家长学校负担而已。第一次不管你考了多少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人都想再考,哪怕是是每门能增加一、二分,在全省排名要靠前多少,竞争太惨烈啊。再者将造成社会上补习班培训班的火爆,形成无序竞争,教育将更显不公平,家庭条件差的明显又落后了,这又将是一场富人的游戏(培训班普通家庭真负担不起)。  —————————————————  说的是实情,一年多考看似增加了考生机会,其实是增加了家长和考生的负担,把上不起补习班的贫困学子更边缘化了  
  说那么多废话和解释干嘛,理由很简单,上面想当然减轻负担,优化教学,向大学课程和考核靠拢,可以大学是达标性考核为主,你考过了你就能毕业,你年级第一不一定比第一百毕业工作找的更好,可惜高中考试是淘汰性,是按成绩排名从上到下录取的,这么改坑死学生了,初高中衔接也有问题,学了一年的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和学了三年的高中理化生学生分数一样,素质一样?大学课程大家回过头来想想考过就忘的占大多,高中毕竟原来三年反复长期练习,老师慢慢细讲,学生慢慢吸收,基本功也扎实多了吧。你提前考学生老师都提前冲刺,不累死人?考满分都会为了压死别人继续考第二次,保证自己和学校的地位,所以你成绩不好再多机会都是没用,反而增加你的压力。考试内容难读不改,录取方式不改,改考试科目选择和增加次数来表现改革,岂不笑哉
  说白了,教育改革目的可以是社会功能,可以是提高学生素质,可以是衔接初高等教育的连续性,就不能是降低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因为这个理由是耍流氓。没听说过美国和西方国家为了降低学生负担和压力降低考题难度,学生只要目标是常青藤学校,注定你需要很残酷的竞争和压力。你一个实力中等的学生想进普通学校,你怎么改他都压力小,想进名牌大学,你怎么改都压力大。
  减负?减什么负?为什么要减负?国家选拨的是人才,人才是怎么来的?当然是勒奋刻苦,学业扎实突出,性格人品优秀的学生中产生的。多次参考才拿到跟别人一次参考就取得的成绩,二者相比,哪个更优秀一目了然。(不排除个例,那绝对是少数)。所以,本人不赞成一年多考这种瞎改革。之前国家允许复读就是给落榜生机会。没必要让全体学生、老师和家长们跟着所谓的改革遭罪。纯粹是瞎折腾。  
  这样的改革就是个笑话,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浙江高考改革有利有弊,多次考试确实能增加学生的机会,但是带来的负担也是很大的,对落后地区的学生不公
  高考所有的副作用,都不是因为高考本身!!!  大清国100多年前就已经取消了一考定终身的科举考试!那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算什么???  不从根源上找原因,最后注定是缘木求鱼!!!
  非常在理,顶你  
  瞎改,为了个人利益出风头。我是老师,同意楼主观点
  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不容置疑的,富国强兵,保住大宋王朝的万世江山。然而,结果却发展成为腐败的温床,变成祸国殃民的瞎折腾,结果弄得天怒人怨,导致了宋王朝这个沉疴日重的病夫加速走向死亡。这次变法失败后仅过了41年,北宋王朝便寿终正寝。  自以为是的王安石,真可谓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  对王安石变法的总结不知道是谁教你,北宋灭亡是王安石变法造成的?  北宋当时有两个外敌西夏和辽国,王安石的初衷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以便扩充军事力量对付西夏和辽国。改革不可避免会损害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所以被保守派抵制。因为皇帝的支持,改革得以推行,也因为皇帝去世,改革又被推翻,等小皇帝亲政,改革又重新推行,接着年轻皇帝又驾崩,改革又被推翻,等到了宋徽宗亲政,改革又重新实行。王安石变法失败在于政策没有延续下去,北宋灭亡主要在于宋徽宗的对辽战略失误。而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因为即使支持变法的秦王去世,商鞅被车裂了,商鞅变法也没有被废除。如果当年秦国也这样几经反复折腾,估计秦国也不会成为强国。
  @benzy267
15:58:22  瞎改,为了个人利益出风头。我是老师,同意楼主观点  -----------------------------  出发点是好的,要不忘初心
  @非鱼非蝶非子
07:57:34  用词只是一点点的过激,但是都是实情。其中一点好学生那怕考了100,第二次还要继续考,初看可怕,细想就理解了:如果一等生因为考了100不考了,那么二等生即使没有考100,因为前面没有更高的分数,仍然可以通过赋分的方式得到100,无形中,一等生的优势也被威胁了。所以,优等生想处再考,是人性的黑暗吗?他们只是在无奈地捍卫,我是真心替这些孩子难过,太可怜了。改革无疑是对的,是对前面无以为继的一种应对。但这次高考......  -----------------------------  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那就去刷分吧,没人不准你这么做
  严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从高二开始,为了应付学考和部分学生的提前选考,非考试科目不得不停课让路。听说个别学校走向极端,把高中三年分成三块:高一专学历史地理生物技术,高二专学物理化学英语,高三专学语文数学。  有些学校都在考试之前一个月左右基本停掉本次考试不考的科目。笔者已经一个多月没上语文课了。这不是学校的安排,是我们自己提出来的,原因很简单,你上了也没人听,语文数学暂时不考,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  ======================================  如果这是实情,只能说中国人真的是太聪明了,什么政策都能想出对策,只可惜学生成了牺牲品
  2017年大学招生可能面临的尴尬是:如许多学生已经一年多没学物理了,结果他进了物理类专业;文理科比例严重失调,成绩差的学生绝大部分选择了文科。  =======================  如果真的把高中三年分成几段,每段专攻一两门课,想出这种招数应对新高考的人就是中国教育的罪人
  建议今后提出高考新方案的同时,应该公布设计者的姓名,以便今后做出历史评价,减少心术不良者的乱政冲动
  @ty_名字无所谓
09:40:16  说白了,教育改革目的可以是社会功能,可以是提高学生素质,可以是衔接初高等教育的连续性,就不能是降低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因为这个理由是耍流氓。没听说过美国和西方国家为了降低学生负担和压力降低考题难度,学生只要目标是常青藤学校,注定你需要很残酷的竞争和压力。你一个实力中等的学生想进普通学校,你怎么改他都压力小,想进名牌大学,你怎么改都压力大。  -----------------------------  客观来说,新方案的出发点还是不错的,借鉴了国外的一些方法。无奈中国高考与国外升学的最大不同是比例问题,加上中国人这方面鬼点子特多,老外想都想不到的应对措施,结果把好好的高中教育,搞成了一锅乱粥。不过反正不是自己的孩子,只要能升官,管球你们死活,呵呵。新方案只适合老外那种傻了吧唧,只知道按照规定线路,循规蹈矩做事的人种,遇到像中国人这么聪明的种群,立马崩盘。今年年初的股市熔断机制也是这样,老外用了一百多年也没事,中国用4天,搞得天翻地复。中国人啊,真是太聪明了
  我预测这场改革还是要继续下去,为了面子也要咬牙顶下去。但可能会想一些补救措施,结果弄出一个更加繁杂的怪物
  可以预见的是在二三十年内,中国的基础教育愈加简单化、幼稚化,步欧美的后尘。本来在基础教育还有一些优势也将丧失
  高考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改来改去无所适从大家皮于奔命
  三年高中知识一年学,还基本都是为了考试,可想而知将来的孩子们,可能基本的物理常识都不知道了,高中知识纯粹变成应试知识学过就忘了,这个明显是打算把中国的高中基础教育毁掉,再加上文科简单理科难,大部分人选择文科,长此以往除了研究者,大部分人连理科常识都没有了,从根上打断中国崛起的基础,一个国家崛起不是靠研究者,靠的是国民素质,
  那些大力鼓吹高考新政的,不要一听说改革了,就像吃了壮阳丸了。中国足球就是越改革越差,挺不动了。改革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和建议,对改革不适应发发牢骚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要一说改革不好,你们就死去活来。高考新政了,学生减负了,终于要象老美一样搞素质教育了,你们这么想太幼稚了。美国搞素质教育没错,他们有资本,高等教育90%的毛升学率,中国连他们一半都不到,就这么点优质的高校资源(因为大部分大学就是混日子的地方),那么多人争夺,能改出素质教育吗?  再告诉你们闭门臆想者,多去国外看看,美国还有2到3成小孩在接受精英教育,那是非常刻苦的应试教育,每天回家作业5,6小时是家常便饭。真的搞不懂你们这些盲目崇洋者,一天到晚看着媒体无聊的新闻,自己没有任何逻辑能力。再说这次改革也是小范围试点,为什么?说白了,高层自己也没底,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下面有不同声音,有牢骚,上面也会重视的。我们支持大胆改革,小心求证。就因为你们这群弱智者不顾实际,自吹自擂。仔细想想,你们才是改革的最大绊脚石。
  看看,确实如此
  高考改革 到时候浙江的高中生志愿填报都不知道怎么去弄了
当时湖北的改革了一点
好多就滑档了  志愿填报:雏鹰升学eyassx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元奖学金引争议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