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述材料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郯城一中高二月考;政治试题.;第Ⅰ卷(共50分);说明:本试卷共两张29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1.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完《复兴之路》展览后;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人意共怜花;2.俞敏洪曾说过,成功有两个条件,一是要允许自己;①要注意量的积累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要重视意;A.①②③B.①②④
郯城一中高二月考
第Ⅰ卷(共50分)
说明:本试卷共两张29题。第Ⅰ卷1-25题为选择题,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26-29题为主观题,用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
1.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完《复兴之路》展览后发表讲话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下列与“长风破浪会有时”哲理相同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C.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俞敏洪曾说过,成功有两个条件,一是要允许自己慢慢成长,经历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没有任何人会在一天之内能够取得成功;另一个条件是要始终充满对成功的渴望,永远拥有向上的力量,指引着自己迈向成功。这说明要取得成功:
①要注意量的积累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④必须走曲折的道路
3.北斗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的战略稳步推进:从建成北斗一号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到建设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再到形成全球覆盖能力。这体现了:
①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②系统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 ③任何事物量的变化都会引起质变
④事物结构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A.①②
D.①③ 4.尽管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但如果能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微博可以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这说明: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
B.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
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5.妥协是一条路径,变通是一种境界;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风物长宜放眼量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④
D.①② 6.恩格斯在《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一文中,提出:“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下列古语与所蕴含辩证法哲理相对应的是:
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重视解决事物的质变,实现发展 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7.中国有句古话,叫同行是冤家。从哲学角度理解,为什么同行容易成为冤家呢?因为作为同
行,业务、市场基本相同,但却有各自的具体利益,竞争、冲突在所难免。这说明:
A.事物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B.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前提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8.新年伊始,全国大范围地区遭遇雾霾袭击。雾霾笼罩,是危机,也蕴藏转机,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前所未有地突显出来。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双方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赖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9.郑辛遥的漫画《回避?遇见》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各有其特点 ③矛盾具有客观性,要正视和解决矛盾
④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善于把握重点
在回避问题的路上,常常会遇见自己 C.①④
10.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始终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2009年下半年在全国部分县市启动新农保试点, 2010年扩大试点面, 2011年开展第3批试点,并部署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2012年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的养老保险工作坚持了:
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④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1.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莫言的作品展现了将独特性与世界性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学魅力。莫言的获奖表明,一种文学作品,越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就越是会具有可以拨动世界各国人民心弦的共鸣力。上述认识表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③一事物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
④矛盾的普遍性包含了矛盾特殊性
12.中国在处理钓鱼岛问题上坚持从大局着眼,避免中日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和因钓鱼岛问题牵动中国的整个战略布局,将稳定两国关系作为重要追求。而在日本采取战略试探和政治紧逼姿态的情况下,又适度地通过力量宣示,表达中国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防止其得寸进尺。中国在中日两国关系上的把握上体现出:
①对立之中有统一,统一之中有对立
②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③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1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不得不先解决看起来并不直接相关的问题。如要促进作物的生长,先要铲除作物周围的杂草:在象棋博弈中,为了吃掉对方主帅,先要吃掉对方的卒等。这主要是因为:
①次要矛盾解决好了,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②善于利用事物周围有利条件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④想问题、办事情往往要先解决次要矛盾
1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
①分清了主流和支流
②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强调了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D.②④ 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这是因为:
①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②整体统帅部分,要坚持整体的观点 ③要集中主要力量着重解决主要矛盾
④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④ 16.阅读右图漫画,对锯树人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行为没有抓住事物的主流
②该行为没有抓住事物的中心环节
③该行为表明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
④该行为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体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十六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党的思想理论工作创新步伐提速。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些重大战略思想,不断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阔步前进的不竭动力,材料体现了: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④价值观推动了思想理论的不断创新
18.在当前,改革中国社会收人分配体制势在必行。如果改革成功,中国不但会进入更均衡的增长轨道,还能够维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如果不成功,则会面临全面的社会危机。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
①调整了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调整了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是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根本动力
④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
19.“两会”胜利闭幕,人事调整重新布局,现有的人事调整中,50后成中坚,60后崭露头角,很多人拥有法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专业背景,表明中国正在由善抓经济的效率优先型官员向追求公平正义文人治国方向转变。上述转变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A.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上层建筑的调整会对经济基础产生重要影响
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发展
D.要坚持群众观点,维护群众的所有利益
20.“炎黄一创举,中华舰载机。罗阳好男儿,为国添豪气。英雄身先卒,海天闻哭泣。千秋百姓颂,万代芳名遗。”这是网友们对我国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用生命换来歼-15完美升空的深情缅怀。罗阳航空报国的震撼人生启示我们:
①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
②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③价值观对人生有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1.最近,一家以活熊取胆为主业的企业是否应该上市在社会上引发激烈讨论。反对者认为,活熊取胆过程极其残忍,而上市必将导致更多的熊遭受痛苦,这在情感和道德上都是难以接受的;支持者则认为,黑熊养殖将保护与合理利用结合起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上述分歧表明:
①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②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坚持真理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
D.③④ 22.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生?为一次奉献而忍耐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A.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
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3.2013年新年伊始,“史上最严交规”正式实施,“闯黄灯扣6分”的新规是否合法合理,成为舆论争议焦点。不少驾驶者吐槽称,遇黄灯很难掌握刹车时机,容易造成越线或追尾。“黄灯新规”开始实施一周多时间,公众、媒体和执法部门就此反复争论。1月6日,公安部交管局下发通知,违法黄灯信号将“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予以处罚”。从哲学上看,“黄灯新规”面临尴尬被动局面表明:
①制定法律需尊重客观规律
②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2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设立至今已有22位科学家获得此项殊荣。翻阅历届大师的先进事迹,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惊人的一致:坚守理想、钟情事业,耐住寂寞、拒绝浮躁。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追求个性的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 B.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C.追求真理需要远离社会生活、注重自我修养 D.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指引
25.水稻专家马荣荣在20多年间,顶住经费短缺、人才流失、国内顶级水稻专家否定等种种不利因素,经历一次次失败,终于使籼粳水稻亚种间的杂交从设想变成了现实, 2011年取得了亩产943.1公斤的佳绩,被专家组定位为“国际领先水平”。这启示我们:
①只要能够顶住压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人生的理想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强不息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27.(10分)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莫言的作品之所以被世界读者认可,是因为他始终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社会课题,并对各种时代的“关口”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是因为他一直站在人的立场写作,歌颂了生活在故乡土地上那些平凡而又历经灾难的生命;是因为他在立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善于借鉴欧美、拉美等现代文学的养分。
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说明莫言为什么要“歌颂生活在故乡土地上那些平凡而又历经灾难的生命”。(10分)
28.(16分)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改善民生离不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郯城一中高二(1)班同学对此颇感兴趣,搜集以下材料邀你共同探究。 〖美丽中国邂逅十面“霾”伏〗
2013年3月两会刚刚开幕,北京就又笼罩在了新一层雾霾中,一些地方的PM2.5达到了200乃至300以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对于未来如何减少雾霾对生活的影响,专家建议,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倡导全民参与的绿色出行。媒体呼吁: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战胜雾霾,人人有责,我们应从一点一滴做起。
(1)结合材料用发展观的知识分析 “建设美丽中国,人人有责,我们应从一点一滴做起”的哲学依据。(4分)
〖公平:步步“惊”心〗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则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更公平” 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什么道理。(6分)
〖改革方案 凸显民生〗
备受各界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于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翻阅这一方案,其中凸显出让吃得更安心、服务更便利、社会更诚信这“三大民生指向”,举措浓墨重彩,直面民生关切。
(3)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凸显“三大民生指向”的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6分)
29.(16分)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创办11年来,100多位被评选出的“感动”人物和群体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他们传递的社会“正能量&,已经催生了更多共识,凝聚了更多正气,引发了人性光辉的相互温暖与内心情感的共鸣共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感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感觉。但是,感动。一定是属于整个社会群体感同身受的一种心理体会,是能让绝大多数人普遍认可的一种价值判断。《感动中国》节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抓住了当今时代文化需求变化的脉搏,顺应了广大人民崇尚美好构建和谐的心愿,铸造起一个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精神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感动中国》成为当前引领我国主流价值观念“精神品牌”的原因。(4分)
材料二:100多位感动中国人物和群体的事迹不同、美德各异,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动;但他们又都拥有“爱国、务实、 守信、崇学、向善”等宝贵的精神和品质,这些精神和品质又都升华为社会共同崇尚的理念和价值。
(2)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观点?请加以简要分析。(4分)
材料三:2012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的是负责一方工作的人民公仆,更多的则是“小人物”。他们中有些人为国家、民族贡献出了全部青春甚至生命,更多的则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赢得了尊重。虽然他们的事迹不一样,但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即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观境界。
(3)请你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实现“感动中国”人物追求的人生观境界。(8分)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30高二月考政治试题等内容。 
 2015 年秋季**高中高二年级十月月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政治试卷命题:*** 考试时间: 10 月 24 日上午 10:10―11:40 试卷满分:100 分 4...  高二政治月考试题及答案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学年度临漳一中高二年级 4 月月考卷考试范围:必修三和必修四一至八课;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 100...  河北文安一中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月考三 政治试题 2015 年 12 月 第Ⅰ卷(共 7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8 分) -4-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答题卷一、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列方框内 1 2 3 4 5 6 7 选择题 姓名 8 9 10 11 班级 12 13 14 15 33、 运用...  高二月考政治试题_高二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静宁华源中学高二级月考试题(政治)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政治试卷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7 届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2015 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试卷 政治试题时量 90 分钟 分值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  高二政治月考试卷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二月考政治试卷命题人:尚成涛 审题人:李斌 一、选择题 25X2=50 分 1.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 1 0 ...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政治(时间 7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2)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哲学道理. (2)关键词: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创新的观点.坚持两点论.——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2)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哲学道理. (2)关键词: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创新的观点.坚持两点论.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讲道:“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
(2)试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道理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道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讲道:“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
(2)试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道理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唯物辩证法专项练习题学生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唯物辩证法专项练习题学生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的位置: &
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哲理 正文
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哲理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哲学主观题练习及答案 哲学主观题练习 1、背景:综观哲学发展的历史,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辨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声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3、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他体现在哪些方面?
4、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 材料二:日,神舟六号安全“回家”。我国有关负责人透露,2007年前后,中国航天员将实现太空行走。除了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以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5、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 (1)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 (2)就“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节约建议。 6、青藏铁路的设计和修筑注重环保,保护植被,为动物让路;修通后采取切实措施限制进藏游客人数,对于引进的矿产企二『眨加强管理,留住拉萨的碧水蓝天,并关注社会效益;同时,修通后很快就显现出对青藏地区经济强劲的拉动势头,还实现了西藏与青海等省区的联动,孕育并催生“青藏高原经济带&。 阅读材料,分析上述事实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7、某班在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而进行的主题班会上,结合学过的哲学知识,就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学生甲:精神是万能的,长征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 学生乙:物质决定意识,时过境迁,长征精神在今天已没有时代价值。 学生丙一一个民族和国家,必有一种精神和信念。它在人们的内心里蕴藏,外化成为一种能量。这就是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薪火不熄,代代相传。在我们的心灵里,长征永远是起点。 请你结合学过的哲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分别进行评析。
8、有经验的造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知道纸的准确厚度;俗话说:“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老猎手凭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的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汽车修理高手一听声音句知道毛病在哪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问题(1)得出的结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9、某县地处内陆,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为发展本地经济,县政府多次组织大干部和群众学习经济理论,并到周边较为发达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参观考察,逐渐摆脱了“左”思想束搏和传统的“等、靠、要”思想,确立了“主攻业,(来自: 在点网)大力发展农业”的新思路。对发展经济过程中到的新问题,允许看,不争论,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提倡大胆试,要敢为天下先。兴办了全县史上第一个外资企业,对县里唯一的中型国有企实行股份制改造,对一些长期亏损、产品又无市场的小型国有企业或实行停产,或出售。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鼓励不同经济成份之间实行联合、兼并。依据县情,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梢业。目前,该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结合材料,谈一谈该县在发展经济中是如何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10、材料:《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的理论。“五个统筹”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坚持”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请问: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些道理?请简要说明。
11、材料一: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既能解决生活用电问题,又能用来建棚发展畜牧业。为了保护植被,大力发展沼气池。“想要富,先修路”,省委和政府又决定把公路建设作为开发的重点。 材料二:云南省占我国面积的4%,但生物物种却占我国的60%以上。省委和政府决定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除发展旅游业外,要大力发展多种种植业,近期要把植物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措施的合理性。
12、“所谓“仁者爱人”,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主要手段,“仁爱”就蕴含对他人、对自己负责。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就是“仁爱”。把“礼”和“仁”有机统一,达到道德的内外合一,“礼”是内心仁爱的外在表现,有了仁爱之心,“礼”的教育才有意义,规范教育就是“礼”的教育,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把道德规范――“礼”与道德情感――“仁”有机统一起来,实现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转化。“仁爱”将道德情感变为道德行为,将道德情感上升为道德义务,营造一种将心比心,互相宽恕、忍让、谅解的和谐氛围,这也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孝悌”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的根本和核心,“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要实现“仁爱”,“孝悌”就是起点和根本,由爱父母兄弟做起,然后扩而充之,对朋友、身边的人以至整个社会,民族和国家,都以爱父母兄弟为起点。从小培养“孝悌”的品德,长大后,也会以事父母之心事国家,达到国家长治久安,这就是一种对自己、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这是德育的根本。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礼仪”、“仁爱”、“孝悌”思想赋予新时代的含义这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基于以上思想,我省某中学开展“树仪表,讲孝心;善于待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德育周活动。 假如你是该校一名中学生,请你探究以下问题: (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道理,试述学校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 (2)针对本次主题周活动,作为一名宣传员,你设计两个宣传方案,并谈谈对你的探究问题的启示。
13、背景材料:浙江永嘉县山坑乡后九村历任5届村党支部书记的郑九万,10多年来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奔小康,自己的房子却是一幢两层土木瓦房,家徒四壁,最好的电器是一台大儿子几午前结婚时买的步步高VCD和一台破旧不堪的黑白小电视。郑九万终因劳累过度,出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危在旦夕。全村村民自发集资6万多元为家境清贫的村支书垫付手术费用。 辨题: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所以个人不应该考虑自己的利益。
14、湖北省郧西县黄姜连续三年供不应求,商贩们上门抢购,每亩收入3000多元,种姜比种粮效益强10倍。今年伊始,郧西县农民弃粮种姜,租地开荒,扩大种植面积。但2月20日郧西县政府下达紧急指示,要求农民稳定种姜面积,走加工增值之路。其依据是:本省许多县市以及周边河南、陕西等地一些县纷纷前来考察、购种,准备大力发展黄姜。 请用所用哲学道理分析郧西县发展黄姜产业的做法的正确性。
15、材料一:日下午,博螯亚洲论坛2005国际文化产业会议在中山市隆重开幕。中山市委书记崔国潮在会上做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创意中山》的发言。他表示,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意中山,使创新成为中山人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创意变为财富。 材料二:有专家认为,岭南特色是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传统依托,但过于偏爱和依赖“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使广东的某些文化产业难以走出岭南。因此有人认为:提倡创新精神,就要解放思想,敢于否定一切 (1)从哲学上说,为什么要“使创新成为中山人积极的生活态度”? (2)如何理解:“提倡创新精神,就要解放思想,敢于否定一切”
16、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回答上述这段论述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
17、日,吉林石化公司一化工车间连续发生爆炸,爆炸引起事故现场周围一二百米内的窗户玻璃大面积被震碎,部分水电气设施发生故障,一些居民区内的水电气供应暂时中断。下游的哈尔滨市的城市饮用水也因受到严重污染而停止供水,但政府起初以怕引起公众恐慌为由而隐瞒了停水的真正原因,编造了一个检修水管的原因,没想公告发布后更引起市民的种种猜疑,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更大的恐慌。后来,党和国家明确指示,当前一切工作应以控制污染、减少损失为重。同时也要求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做好群众的稳定工作,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实际问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请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18、江苏省某市多年来坚持“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治市方略,以生态建设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该市原有的工业基础薄弱,如果走传统的经济发展道路,不但难以赶上发达地区,而且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市委、市政府经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认为本地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因此,他们因地制宜从发展生态经济入手,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 在建设生态建设离不开环境保护和治理,该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搬迁有色金属企业,治理老企业污染,从而为生态经济的良性发展“铺平道路”。目前,该市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57.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著名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该市是怎样实施“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治市方略的? (2)从辩证的唯物论角度分析,该市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
19、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跟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蔬菜、柑桔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桔的经验。乡政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民对橘园进行“三荒一改”,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 ⑴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 ⑵该乡政府的决定如何体现这一哲理的?
20、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吕氏春秋?察今》 请分别从唯物论和辩证法角度说明“上胡不法先王之法”。
21、《淮南子》中说:&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林,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淮南子》中的这句话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
22、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育,然而这一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随后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1962年到1972 年的十年间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
哲学主观题练习参考答案 1、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二者的分歧就是围绕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篇二:2014年高考文综(安徽卷)政治主观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文综(安徽卷)政治主观试题及答案解析 38.(28分)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一 读书开启民智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部署要求,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系列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12分) 解析:首先明确这个考查知识的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第四单元的相关知识。第二这个题意义类型的题,从文化的作用和在做法前加上有利于就行了。第三在组织答案时要有效利用材料上的语言和观点。 我的参考答案:一是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作用。二是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情操。三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文明风尚。 官方参考答案: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开展全民阅读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激励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是现代化建设中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全民阅读,让全民参与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来。④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开展全民阅读,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全民族素质。 反思:文化生活的第四单元重点强调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是分析现状,提出发展方向即弘扬主旋律,发展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增加民族自觉和自信。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四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加上第七课的话主要强调民族精神的凝聚作用。但设问说是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因而把知识限定在第四单元。从官方的参考答案来看加上了文化的凝聚作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等观点。同时把每种做法的作用写上,再在做法前加个有利于。看似很全面,但太繁琐。 材料二 书法陶冶情操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提高青少年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对于此项举措,少数同学认为随着电脑和手机的广泛使用,人们习惯了用键盘敲字,而且“键盘”拥有“毛笔”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现在学习书法没有必要。(2)假如你是学校书法宣传大使,请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服少数同学。(8分) 解析: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应该是矛盾分析法的相关观点。其次是分析少数学生所范的是什么错误:一是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看到健盘的优点快却忽视其缺点无法体现传统优秀文化。而书法虽然在书写时慢但能体现传统优秀文化和提高文化修养和培养审美情趣。二是在这解决如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方面 分不清主次,在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方面,书法比键盘有明显的优势。 我的参考答案:矛盾就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因此我们看问题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少数学生只看到键盘的优点而忽视其缺点,和只看到书法的缺点慢但忽视在传承中华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重点,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方面,我们就应该开设快步法课,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官方参考答案: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键盘输入与毛笔书写都是书写工具,键盘输入速度快,但毛笔书写传承了中华文化。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起主导作用,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抓主要矛盾,抓重点。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角度而言,毛笔书写具有键盘书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反思:第一点观点新课本没有明确提出,但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在复习时要把其拓展出来,让学生明确把握。第二点学生存在的问题是看不出是复杂事物,看不出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因而就找不到相应的观点。本题难度较大。 材料三
财政助力文化 为了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顺利开展,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3)结合材料三,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8分) 解析 :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中的财政的作用相关知识。观点比较明确,难度不大。观点加材料即可。 我的参考答案:一是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政府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有利于扩大文化消费群体,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对于提高精神生活消费水平起到促进作用。二是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政府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和加大政府采购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资源向文化消费领域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官方参考答案: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保障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 识针对性不强,因而对学生运用知识是个考验。政治生活答题时一般要看行为主体是谁,然后再对应相应的知识进行分析。一个公民,另一个是政府。另一个是从哲学的角度。这个知识范围比较明确主要用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政治生活道理:①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政府听取民意,科学决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政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实地考察,这体现了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村民向政府提出建议,并参与政府决策,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④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同历决策过程。 哲学道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学科网实事求是。村民向政府提出发展竹纤维产业的建议是在外出旅游时根据自身的亲眼所见提出的,政府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后出台相关政策,这都遵循了从实际出发。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正确的指引指引。当地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出台正确政策,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③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当地政府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验证了村民的意见是正确的,并出台扶持政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反思:在回答政治生活问题时,觉得有个知识点在教学中必须明确提出来:政府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主要是在制定方针政策方面。还有发挥主人翁精神能否成为一个观点,但能说明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还有一个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特别是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在明确提出来,教材不明确,需要拓展篇三: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非选择题练习(含详细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非选择题专项练习 导师:陆智乐
【1】.材料一
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断奋斗的历史。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材料二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应该怎么做呢?国家主席习近平从三个方面做出了总结:实现中国梦,需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需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6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中国梦?(6分)
【参考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断奋斗的历史体现了这一原理(3分)。 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中国梦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基本国情,是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引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国梦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体现了这一原理(3分)。
(2)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实现中国梦既要坚定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又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我们必须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我们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我们要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或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迎接挑战,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国梦必将能实现,但其间必须经历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我们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心,也要做好不断面对挑战,不断奋斗的准备。
【解析】 试题分析:(1)该题的原理指向性明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从两个方面回答,一物质决定意识,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根据对材料内容的准确解读,从以上两个方面对应回答。 (2)该题要对材料内容准确、全面解读,对应材料内容回答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实现中国梦,需走中国道路”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弘扬中国精神”,坚持联系的观点;“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实现中国梦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我国国情,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系列新部署。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掌握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才能不断推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9分)
【参考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会立足于国情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的新部署。(3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作为行动指南。(3分) 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3分) (若考生从“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角度答题,也可酌情给分。但本问最高得分不超过9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分析材料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学生解答本题必须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语句,来确定答题所用的具体知识点。题中材料“ 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我国国情,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系列新部署”,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题中材料“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体现了意识的指导作用;题中材料“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掌握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体现了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
【3】.(28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三中全会一览表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中指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继续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统筹兼顾。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16分) (2)试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哲理,分析材料二。(12分)
【参考答案】 (1)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党的政策也在不断发展。(4分)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党的政策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科学理论对实践起推动作用。党的政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思想。(4分)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党的政策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4分)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党和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不懈追求和永恒使命。(4分)
(2)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要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体现了这一哲理。 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体现了这一哲理,(或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③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深化改革,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体现了这一哲理。 ④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兼顾到次要矛盾。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统筹兼顾,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了这一哲理。(或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解析】 试题分析:(1)该题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学生可以从实践
的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等角度,结合党的三中全会政策的演变具体分析。 (2)该题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政府》的相关内容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对材料内容要准确、全面解读和分析,根据关键字眼对应分析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改革是首要任务”说明要抓重点,要统筹兼顾,说明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要树立创新意识,坚持革命的批判精神;“扩大营改增试点”,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统筹兼顾”,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求索真理的历程、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开展,将是深入影响21世纪人类开展的两大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带有客观规律性。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史表明,一国要成功实现现代化,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城镇化发展。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要素的优化配置,三次产业的联动,直接带来社会需求的扩大,不仅推动经济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需不振,内需不旺,经济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无疑是中央高层一个重要选择。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正确性。(12分) 材料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进程中,既要注重城镇化的表面特征,又要着力提升城镇发展的内在气质;既要看到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巨大效益,又要面对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系列问题;既要与城镇自身区域内经济发展相衔接,又要与外部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2)根据联系多样性的原理及其要求,分析为什么在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进程中必须坚持“三个既要”?(12分) 【参考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央高层之所以做出推出城镇化,是与城镇化的作用以及与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有关系。(4分) 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它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当前,我们之所以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是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客观规律性。(4分) ③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它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实践,又要重视正确认识的指导作用。我国积极稳妥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在总结西方工业革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实行的。(4分) (若考生答到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围绕实践的特点进行说明,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高于12分)
(2)①事物的联系有多样性,不能只看到非本质联系,而忽视本质联系,这对于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城镇化建设中既要注重其的表面特征,又要提升其内在气质(4分)。 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认识到事物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所以走城镇化道路看到城镇化带来的效益是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面对城镇化带来的问题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4分)。 ③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所以走城镇化道路既要与城镇自身区域内经济发展紧密衔接是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与外部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是把握事物的外部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以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材料,综合考查对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推进城镇化要从我国当前面临的实际出发,要发挥客观规律,这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认识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该题首先要准确回答联系多样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在结合材料中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进程中必须坚持“三个既要”的要求进行分析阐释,对学生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有一定要求。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联系的多样性。
【5】.( 28 分)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中国梦,创新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揭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已经具备很强的制造能力,但仍然不是制造业强国,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健的中低端,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1)科技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在鼓励科技创新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 8 分) 【中国梦,环保梦】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等语句成为 2013 年“雾霾”现象频繁出现而且危害加重的调侃,“雾霾”已成为 2013 年度的关键词,也是人们的“心肺之患”。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于 2014 年初再出治理大气污染的三项举措,全国各地政府加大力度,加快制定、修订相关法规,推动形成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齐心协力防治大气污染的治理格局,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让全体人民拥有“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中提出的“让全体人民拥有‘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所体现的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8 分) 【中国梦,民族梦】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交流的千古佳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持之以礼,睦近交远。 (3)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应如何处理中外文化的关系。(12分)
【参考答案】 (1) ①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
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哲理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现文化生活什么道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