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高士奇奇是什么国家的?

您的位置:>>>正文
康熙近臣高士奇屡次触犯国法 却从未被处置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康熙年间的高士奇确实是个十分奇特的人物。
  以一个穷秀才的身份,仅仅因为写得一手好字,经人推荐之后,很快就成为康熙的心腹秘书&&这是第一奇。
  康熙每次外出,都不忘带上高士奇,两人几乎形影不离,无话不谈,名为君臣,实同师友&&这是第二奇。
  高士奇用金钱收买康熙身边的服务人员,公开半公开套取他的生活起居和工作信息,然后招摇撞骗,转手倒卖,康熙却任其胡作非为&&这是第三奇。
  高士奇即使违了法,犯了罪,康熙也是着意成全和保护&&这是第四奇。
  遭弹劾解职归里后,康熙对高士奇仍然恩礼有加,充满了真挚的关爱和呵护&&这是第五奇。
  高士奇退休之前,康熙不仅给他官升一级,而且在他退休几年之后,还给他提升实职,真是史所罕见&&这是第六奇。
  高士奇的住所成了政府第二情报站或政府第二办公厅,康熙一不聋二不瞎,却始终不闻不问&&这是第七奇。
  历史上对高士奇的评价,不仅褒贬不一,而且褒则上天,贬则入地&&这又是奇中之奇了。
  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祖居浙江余姚,以钱塘籍补杭州府学生员(秀才)。康熙十年(1671)入国子监,试后留翰林院办事,供奉内廷,为康熙所宠幸。
  高士奇能与康熙搭上关系,《簷曝杂记》卷二、《啸亭杂录》卷八和《清史稿&高士奇传》都说是大学士明珠推荐的。这些书籍记载说:年轻时的高士奇也像如今的打工仔一样,自己挑了一担铺盖,来京城里找机会。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明珠府上一个门卫家里教书。有一次,明珠要写几封要紧的信,并急于发出,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写手。高士奇的东家也就是那个门卫知道后,就把高士奇推荐上去。正是急于用人之时,明珠来不及多问就答应了。明珠只简单交代几句,高士奇就一挥而就。明珠十分满意,就把高士奇留在自己府里工作,担任掌书记,也就是秘书。后来,明珠再把高士奇推荐到康熙那里。从此,高士奇一路顺风顺水,仕途青云。
  汪景祺的《读书堂西征随笔》,对高士奇的发迹史却另有说法。说是有一个叫祖泽深的官员,为人虽然狡恶横暴,却很会看相。有一天他路过报国寺,看到流落京师的高士奇正在寺门前摆摊卖字,就驻足观看起来。他先是看高士奇的字,后来就专注看高士奇这个人了,因为他发现高士奇的相貌很不一般。端详良久之后,祖泽深忍不住对他说:&看你的相貌,应该大富大贵啊,怎么坐在这里卖字糊口呢?&高士奇听了,不禁伤心哭起来:&谢谢您的吉言。我穷困潦倒如此,每天担心会不会饿死,哪敢做大富大贵之梦呢?&祖泽深说:&你可不能这么小看自己。从相法上看,你可以做到宰相。即使没有宰相之位,也有宰相之权。&说完,就把高士奇领回家里好吃好喝养起来。不久祖泽深要去外地当官,大学士索额图有个亲信家奴正想找个能写会算的人料理文字,祖泽深就把高士奇推荐给了他。读书人一般比较清高,很少愿意做奴仆的奴仆,但寄人篱下的高士奇哪里清高得起来?他心想宰相家人七品官,况且索额图是椒房贵戚,声势煊赫,能到他的亲信家奴那里混口饭吃,从此时来运转,攀上高枝,也未可知,因而欣然允诺。
  也合该高士奇的时运到了。那家奴不久受贿事发,紧张得到处找人商量对策。大家都劝他一定要挺住,打死也不要承认。高士奇却对他说:&主人一直把你当心腹,做人应该凭良心、讲忠诚,怎么好意思欺骗他?你只要痛哭流涕,说自己一时鬼迷心窍,辜负了主子的栽培,肯定能得到他的宽恕。你如果不承认,恐怕就要死于严刑拷打之下;如果熬不过严刑而承认,最后还是要活埋。&那家奴听着有道理,就照办了,也果然得到了索额图的宽恕。过了几天,索额图越想此事越觉得蹊跷:人性最根深蒂固的缺点是死不认错,可这小子如此爽快就承认了,其中必有原由。一问,果然是高士奇给他出的主意。索额图就把高士奇叫去,见面谈话后,发现高士奇既善解人意,又写得一手好字,就把他留下来当幕僚。再过一段时间,康熙想找个书生当顾问,索额图想推荐高士奇而犹豫不决,正好祖泽深来见他,便对索额图说:&我看这个人的面相,日后估计会位极人臣呢。&那家奴也赶忙附和说:&这高某人挺诚实,必定不会辜负主子的大恩大德,就上次他教我主动认罪来看,也知道是个好人。&就这样,索额图把高士奇推荐到了康熙身边。不到一年,高士奇就已经权倾天下。
  从这些记载看来,高士奇出身低微,也没有考取功名,他得以进入仕途,受知于康熙,完全是因缘际会,靠人推荐,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推荐人是明珠还是索额图,这一点并不重要。但从《读书堂西征随笔》成书于雍正二年(1724),大大早于《簷曝杂记》等书来看,它的记载似乎更可信一些,因为它毕竟是当时人记当时事,这种口耳相传的记录,自然要比后人依靠间接资料写出的文字更值得相信。当然,迫于形势压力或其他因素作用而有意作伪的文字,应该另当别论。另外,从明珠和索额图后来对待高士奇的不同态度来看,高士奇是索额图推荐上去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
  说高士奇到康熙身边工作不到一年,就已经权倾天下,这个话可能有些夸张,但说他很快就成为康熙面前的大红人,倒真的一点不假。
  这就不能不提到南书房这个机构。
  南书房最初是康熙本人的书房。康熙十六年(1677)10月,康熙对大学士明珠等人说:朕随时读书写字,身边却没有博学善书之人,有疑问无法讨论。可在现有翰林中选择一二个学问好的人,常侍左右,考究文义。为方便他们工作,就在大内给他们安排住处。另外如高士奇写得一手好字的人,也选一二个进来。不久,康熙即令张英、高士奇到南书房工作。
  从康熙上述讲话可以得知,高士奇受到康熙赏识并亲自点名要他进入南书房,是因为他的字写得漂亮。从表面看,康熙增设南书房官员,主要是为他讲解经史,诗赋唱和,抄写文书典籍等,属于皇帝文学侍从性质,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赵翼说:&时尚未有军机处,凡撰述谕旨,多属南书房诸臣,非特供奉书画、赓和诗句而已,地既亲切,权势日益崇。&也就是说,南书房官员还有一项很重要职责,就是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撰述谕旨,实际上是将内阁的部分权力移植到南书房。
  康熙与南书房官员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他们除工作上的紧密联系外,康熙还常常&与诸文士赏花钓鱼,剖析经义,无异同堂师友&(《啸亭续录》卷一)。有一年五台山向宫中进贡了一种名叫&天花&的菌类植物,康熙认为&鲜馨罕有,可称佳味&,于是特意派人送到南书房,让他们也知道&名山风土也&(《池北偶谈》卷二)。至于赏赐南书房官员御用瓜果茶酒和其他物品,更是寻常之事。
  高士奇曾先后两次进入南书房工作,一是康熙十六年到二十七年,二是康熙三十三年到三十六年,前后加起来,时间长达十四五年之久。这段时间既是高士奇最辛苦的日子,也是他觉得最充实、最荣耀的时光。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高士奇在南书房工作期间,正常情况下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一旦任务在身,或康熙要留他商量事项或讨论问题,深更半夜到家也是常事。有时下班实在太晚,路上早已戒严,康熙就吩咐警卫人员护送他回家。这时期,康熙外巡时,也总要把高士奇带在身边,他与高士奇似乎须臾不可或离。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两人的关系,是多么特殊和亲密无间;在外人眼里,高士奇是何等风光,也就不言自明了。
  康熙离不开高士奇,如果仅仅理解为高士奇的工作有多么重要,别人无法替代,那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其中肯定还有其他原由。我们不妨先看看高士奇数次随驾南巡时留下的几件趣闻逸事。
  有一年,康熙南巡来到杭州灵隐寺,寺院住持见皇帝兴致不错,便率领僧众跪在康熙面前,恳请他给灵隐寺题写一块匾额。康熙向来喜欢舞文弄墨,对僧众的这种&强烈要求&,自然不会拒绝。可他那天真是太兴奋了,手一挥,就将繁体&靈&字上部的&雨&字写得过大,中间并排的三个&口&和下部的&巫&,简直无从下笔。高士奇见状,马上明白康熙遇到了难处,于是赶忙在手掌上写好&雲林&二字,然后假装上去磨墨,悄然摊开手掌,故意露给康熙看。得此巧妙提醒,康熙也就将错就错,写下了&雲林&二字。灵隐寺另有&雲林寺&这一别名,就是这么来的。后来,杭州老百姓虽然并不买账,私下里仍旧称这个寺庙为&灵隐寺&,但康熙题写的这块匾额,如今仍然挂在灵隐寺的大门上方。
  金山位于镇江市附近的长江岸边,山势巍峨,水天一色,有&江南诸胜之最&的美誉。有一次,康熙来金山寺游览,登高远眺,大江东去,水天相接,很是高兴。寺僧们早知道皇上有舞文弄墨、到处题词留言的嗜好,于是也像灵隐寺的同行那样,恳切盼望皇上能够留下一块墨宝。这次题词因为是议程之外的请求,随从人员事先未与地方沟通好,所以康熙思索许久,也决定不了写什么为好。见康熙受窘犯难了,高士奇马上递了一张纸条上去,康熙展开一看,原来是&江天一色&四字。一语提醒梦中人,康熙当即挥毫,将此四字题写在宣纸上。据说,康熙得到高士奇及时提醒后,极为高兴,因此书写&江天一色&四字时,精神特别焕发,结果与其他各处题词比起来,这四个字写得&尤为精神饱满&(《啸亭杂录》卷八说康熙的题词是&江天一览&四字)。
  还有一次,康熙登临泰山,与大学士明珠和高士奇一起站在一座偏殿的中央,康熙一时来了兴致,就笑着问身边这两个亲信大臣:&今儿咱们像什么?&明珠回答说:&三官菩萨。&高士奇马上跪在康熙面前,高声回奏说:&高明配天!&明珠听了,既惊且惭,额头上汗都吓出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经高士奇点破后,明珠很快想起来了:&高明配天&一语出自四书之一的《中庸》,上下两句分别是&博厚配地&和&悠久无疆&,组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博大而深厚,可以与承载万物的大地相匹配;高大而光明,可以与覆盖万物的天空相匹配;悠长而久远,可以与生成万物的天地一样无边无际。&恰好高士奇和明珠的名字分别有&高&和&明&两字,皇帝又俗称&天子&,高士奇这么一比,自然一语双关,含义深远。明珠既无知无识又没有自知之明,不仅与皇帝相提并论,而且自称菩萨,他听了高士奇如此巧妙的回答,自然会自愧不如并心惊肉跳了。
  高士奇虽不能说是一流书法家,但他的字写得漂亮,康熙很喜欢他抄写的文书典籍,这是肯定无疑的。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清初,朝廷和官府下发文件,不像现在那样可以印刷和复印,而是靠人工抄写若干份发下去。高士奇入宫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做的主要是抄抄写写工作。他的字既写得好,工作又异常勤奋,皇帝自然会十分喜欢他了。另外高士奇还画得一手好画,尤其是他的山水画,&笔墨隽雅&,堪称精品。
  康熙曾对侍从说:&朕初读书,内监授以四子本经,作时文;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初见士奇得古人诗文,一览即知其时代,心以为异,未几,朕亦能之。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清史稿&高士奇传》)。年长康熙十岁的高士奇,无疑成了康熙跨进学海的引路人。
  另外,高士奇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考证,勤著述。他的著作,收录在《四库全书》的就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三体唐诗补注》等八部;收录在《四库存目》的就有《天禄识余》、《塞北小钞》等五部。其他还有《读书笔记》、《苑西集》、《经进文稿》等十数种著作。
  高士奇的这些著作,大致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诗文集,二是为康熙活动的记述,三是学术著作,可谓品种丰富,琳琅满目。其中学术著作又分为两类,一为治春秋左传之作,二为治唐诗之作。《四库提要》对高士奇的学术著作评价较高。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曾出过《左传纪事本末》点校本,可见它的学术价值得到了当代史家的认可。
  高士奇还是一流的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清初的收藏大家,有&三家村&之说。所谓三家村,就是字号中都有一个&村&字的三位收藏家,梁清标字棠村,安岐号麓村,高士奇号江村。梁棠村和安麓村以藏品宏富精绝著称,高江村尤以鉴赏水平高超而闻名,凡经其法眼鉴赏过的作品,声价顿增十倍。这样的本领,无不令人称奇。
  高士奇的学问虽然说不上有多么高深,但确实比较广博;虽然不能称之为大家,但确实够得上杂家的称号。康熙是一个兴趣极为广泛,求知欲特别旺盛的人,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且学习内容包罗万象,十分广泛,天文、地理、经学、诗文、历史、数学以及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他什么都想学,每样也的确都下过一定功夫,最后虽然&贪多嚼不烂&,往往浅尝辄止,但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谈得来的对象,就会感到寂寞甚至索然寡味。
  高士奇不仅上班时间不离康熙半步,而且对康熙下班之后做了什么事,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他也要努力想办法弄清楚。他对康熙八小时之外读了什么书尤其感兴趣。为此每天从家里出门时,高士奇都要装满一口袋金豆子,一到单位上,就找到康熙的贴身小太监,详细询问康熙的生活起居和工作信息,太监每提供一条有价值的信息,高士奇就送上金豆一颗,多讲多送,随讲随送,往往一口袋金豆,到晚上下班时,就一颗不剩了。
  由于高士奇对康熙的喜怒好恶无不了解,对康熙的一言一行无不知晓,包括对康熙所读之书事先都作了认真预习,所以不管康熙问他什么,哪怕是一些比较冷僻书的内容,高士奇都能对答如流,深合朕意,康熙于是既佩服高秘书的学问&博大精深&,也感到他们之间能够谈得来的话题实在太多了。所以《郎潜纪闻二笔》卷十一说:&以廷臣中博雅可与道古,莫士奇若也。&
  据我所知,在中国这块土壤上,至少还有一个著名人物做秘书时,也像高士奇一样,特别用心搜集最高领导人的读书信息,然后精心预备,那就是北宋的卢多逊。
  据《续资治通鉴》卷五记载,卢多逊做知制诰(秘书)时,看到宋太祖求知欲旺盛,经常派人到史馆取书,身兼史馆负责人的卢多逊便叮嘱手下工作人员:太祖皇帝到史馆取了什么书,一定要及时汇报,不得有误。信息报上来之后,卢多逊马上连夜通读这些书,于是每当宋太祖问到书中内容,他都能对答如流。宋太祖越来越喜欢他,先让他做&参知政事&(副宰相),再让他做同平章事(宰相)。
  卢多逊虽然投机成功并权倾一时,但后来却裁了大跟头,高士奇则不然,他不仅生享殊荣,而且死赐祭葬并福及子孙。从这一点看来,高士奇要比他幸运多了。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1919年珂罗版《退庵梁章钜旧藏唐宋元古画录》巨开私印本一册。尺寸:53.5×33.1cm.\n提要:是书铜版纸精印、每页附有衬纸,前有退庵梁章钜所作序言和后任收藏者张謇所作简介,简介落款“张謇于南通州”。全书共收录福州退庵梁章钜所藏唐宋元三朝名画15幅,包括《唐 王维 风雪灞桥图》《唐画地藏菩萨》《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宋徽宗 御鹰》《宋 陈居中 春郊试马图》《宋 赵昌 菡蓞图》《宋 马远 四皓弈棋图》《南宋 张翼临唐太和公主小像》《元 倪云林 墨竹图》《元 张伯雨 风雨归舟图》《元 朱君璧 龙吞日景图》等,每幅画作介绍选自《退庵金石书画跋》中相关描述,对收藏品源流所作的考证详细审慎。\n说明:因所录皆为传世精品,在宋代《宣和画谱》、孙退谷《庚子销夏记》、高士奇《江村销夏录》中均有著录。如《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此乃极早之高手摹本,而画册中收录的明显异于故宫所藏,如今该画亦下落不明,倘若现世,乃国之重宝。\n注:1918年南通实业家张謇获此批画作及《退庵金石书画跋》原本,次年印刷出版该画册,不对外公开发售,只在书画同好中交流,故极具艺术鉴藏价值,坊间少见、保存较好。--2013春季拍卖会-“卢芹斋签赠暨中国重要艺术文献”专场-上海泓盛拍卖
每周五(节假日除外)下午1:00至5:00接待上门送件客户,敬请知晓。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智者、年轻的女孩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罗丽蓉):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智者,年轻的女孩。是什么可以让我用这三个不同的词来形容同一个事物呢?
答案就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距离市中心大约6公里的西溪公园。其实,对外国人而言,杭州以西湖而扬名天下,西溪湿地可能对我们而言还有点陌生。但它确实存在着,历史上的西溪占地约60平方公里,而现实施保护的西溪湿地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
或许我们可以称它为中国的威尼斯,因为它与威尼斯一样,有着蜿蜒的河道,原始自然的风景,一个个的小岛以及岸上古老的建筑。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景点:高庄,又名西溪山庄,俗称西庄。始建于顺治十四年1657至康熙三年1664,是清代高士奇在西溪的别墅。高士奇,杭州人,其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曾经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历史上,康熙皇帝有10次巡视江南地区,有一次康熙专程为了他来到了此地---西溪。在这个景点中,就有一个情景是对此的描绘:康熙皇帝坐在高士奇的右边,高士奇站在左边。在中国,中国人习惯将最尊贵的位置---左边,留给上宾,而在这里,康熙坐的却是右边,足以证明康熙皇帝对高士奇的尊敬,同时也表明康熙皇帝是一位尊师重教的贤德皇帝。
事实上,高庄也是此处我认为最美的景色之一,精致的亭台楼阁,使我几乎一直在按照相机的快门,只因我已被镜头里这些美轮美奂的美景深深吸引。
西溪湿地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得益于一部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单身男人遇到一位美丽的女人梁晓晓,他帮助梁晓晓走出情感的阴影,却不自觉的渐渐爱上了她。《非诚勿扰》曾经在此地取景,而如今有很多看过此部电影的影迷慕名而来。
水秀天下---千岛湖
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杭州西郊的淳安县境内,东距杭州129公里。这里堪称人间仙境,一年四季长青,绿色的岛,绿色的树,绿色的湖,就像一枚没有杂质的玉,镶嵌于此。
千岛湖上大大小小的岛屿都被绿色植物覆盖,这些岛屿一个个都如晶莹的珍珠一般,点缀在这碧绿的湖面上。或许这也正是千岛湖让游客流连忘返的原因吧。
“我觉得千岛湖就像法国的安纳西湖”.这是一个曾经生活在法国的中国女孩对我讲的。事实上,千岛湖是中国水质最好的大型湖泊之一。另外,中国知名的饮用水品牌农夫山泉的水,就是取自于此。
千岛湖有1078个翠岛,5,73万公顷的湖面,大约是西湖的108倍。而事实上,千岛湖水下躺着的两座古城,以前住在这两个古城的居民大部分搬迁到了淳安县,还有一些则搬迁到了浙江省的其他地区。
另外,还有一些别的美景我们也不能错过,比如,“梅峰揽胜”,我们是乘坐缆车上前往梅峰观景台。面对着这如画一样的美景,我突然想到,乘坐缆车的我,是不是就像这幅画上的画笔,徜徉于如此美景之中?
西湖,西溪湿地公园,千岛湖,已成为可以代表杭州的重要景点。杭州美景的维护,与当地政府及时有效的采取治理措施密不可分。(作者 罗丽蓉 翻译 丛微微)
(本文来源: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31790条
评论95112条
评论92985条
评论77288条
评论69683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左传》非礼现象的研究(可编辑),非礼勿视,非礼勿视2,军少非礼勿近,春秋左传,好无聊好想被非礼,来而不往非礼也,蔡慧敏非礼禁锢照片,左传全文,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左传》非礼现象的研究(可编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国家领导人荐了那么多书,你看了几本?
来源:金羊网综合 作者: 编辑: 杨日 
据《山西日报》报道,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考察陈廷敬故里时,称该家族38人做官无一贪腐。报道称,王儒林来到陈廷敬的故里——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重点了解陈廷敬的生平事迹、为官为政、家训家风。
他说,陈廷敬的德才勤廉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清、慎、勤”是康熙对他一生的高度评价,也是陈廷敬做人做事做官的真实写照。不仅陈廷敬为官清廉,陈氏家族在明清两朝先后有38人做官,遍及全国14个省,历时260多年,没有一个贪官。直到今天老百姓仍然念念不忘、口口相传。这不是偶然的,这是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的结果。王岐山书记推荐《大清相国》一书是有深刻含义的,我们山西的各级干部都要认真读一读。山西历史上廉政名人层出不穷,出了“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著名清官陈廷敬。为什么现在却发生了系统性、塌方式的腐败问题?
那么,《大清相国》是一本怎样的书?王岐山书记推荐《大清相国》一书又有何深刻含义?王岐山还推荐过哪些书呢?且随小编一起梳理一下国家领导人荐书。
王歧山(资料照片)
《大清相国》简介
作者:王跃文
据媒体报道,《大清相国》是王岐山调任前的“馈赠”。2007年年底,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即将上调中央,在向同事告别之时,推荐了两本书,其中就包括《大清相国》。
官场小说《大清相国》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了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康熙王朝名臣辈出,千古传诵。然而宦海风高,沉浮难料。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倍享尊荣却被斥退回藉。满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终,陈廷敬却驰骋官场五十多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之后仍被召回,最后老死相位。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该书作者王跃文曾这样评价陈廷敬。
王岐山书记推荐《大清相国》一书是有深刻含义的,我们山西的各级干部都要认真读一读。山西历史上廉政名人层出不穷,出了“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著名清官陈廷敬。为什么现在却发生了系统性、塌方式的腐败问题? 那么,《大清相国》是一本怎样的书?王岐山书记推荐《大清相国》一书又有何深刻含义?王岐山又推荐过哪些书呢?且随小编一起梳理一下国家领导人荐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士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