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德味”可以简单的英语阅读理解理解成这样吗

POCO摄影手机版
新导航介绍,
当前位置: >
> 喂,德味(1/5)
“人在POCO飘,德味很重要。”一个POCO网友如是说。但是“德味”到底是哪一味呢?这似乎是连维基百科都说不清楚的问题。玩相机的人都喜欢追求一种“味道”,什么味道都可以。但是最受推崇的肯定是“德味”,好吧,今天写一篇作文说说这个很“敏感”的话题。可能会被喷,好吧,淹死我。但是如果摄影你都不追求所谓的“味道”就失去很多趣味。关于摄影我也是个圈外人,略知皮毛,算是和摄影混个脸熟。今天我就来说说“德味”这个似乎非常飘渺的东西。都知道味道是很难表述的,比如你吃的食物,你只能说它是天的或者是咸的,但仅仅只是个大概,还有气味,都很难精确的表示,照片的“德味”也是一样,只有看到了,才知道 “哦 有德味!”就像你闻到花香,哦这个是玫瑰的味道。
很多人很反感说德味。他们总是愿意说。什么德味啊,我不懂,我也不知道,也不要。很反感,为什么呢?因为德味是直接和RMB挂钩的,德味贵。一个镜头如果MADE IN XXX 和MADE IN GERMANY价格可能差很多。但是德味是确实存在的,并且是美丽的,要纯正,不要杂交。我觉得杂交比没有还要令人反感。若有似无的,就更说不清楚了, 要么有,要么没有!很简单。德味是讨喜的,但是也许现在的女生也许更喜欢日系吧,那清清爽爽的感觉。我觉得日系像水彩画,透明,边界分明,颜色干净。而德味似乎更像油画,厚重,耐看,层次丰富,耐人寻味。
你可能感兴趣
关注我们:
帮助 & 服务
内容合作、出版发行合作联系方式:020-  
Copyright&
POCO CO.,LTD.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华东:021-
华南:020-
华北:010-华为的莱卡镜头所谓的德味,其他手机用滤镜软件是不是也能实现?
不懂特来请教,听多了华为的莱卡镜头,好奇一下,其实楼主没用过什么高端相机,德味具体是什么样的也不太了解
完全达到那个水准的滤镜暂时好像没有,我也不信简单的LR能做到
就是拍照有股特殊的味道[s:ac:偷笑]
应该是算法把 或者是镜头调教?
理论上可以,但是别人不会吧算法告诉你。
可能是照片有种德国香肠味吧
苹果有个什么黄模式··开了就是德味了··是这里一个人说的
德味不是调侃性质的吗?哪有人刻意追求德味啊
想起了汽车内饰的德味,有毒[s:ac:擦汗]
应该是稍微偏蓝吧
[b]Reply to [pid=]Reply[/pid] Post by [uid=]FlankerE[/uid] ( 16:48)[/b][s:a2:自戳双目]德国基佬肠的制作方法
应该是莱卡特别调教过的,别人很容易模仿的话,也不会大肆宣传。p9这代华为拍照进步很大,以前都是什么啊。
大神发个图看看呀
[b]Reply to [pid=]Reply[/pid] Post by [uid=]FlankerE[/uid] ( 16:48)[/b]还蛮好吃的[s:a2:病娇]
[s:a2:你看看你]P9出来这么久了 有人做出来吗
[quote][pid=]Reply[/pid] [b]Post by [uid=]喜当爹的高富帅[/uid] ( 17:11):[/b]德味不是调侃性质的吗?哪有人刻意追求德味啊[/quote]讲真的,我觉得至少大法家,蔡司的镜头就是比普通镜头发色舒服。看人家徕卡的直出,颜色感觉就是舒服点。迷之感觉
亮部与暗部的发色倾向并不相同,目前还没有发现,能跟徕卡滤镜相媲美的滤镜。
[img]./mon_/-7Q7qpu-7p0sK1nT1kSdb-no.jpg[/img]
目前软件还达不到哪个水准
手机镜头那尺寸能德啥啊转载:什么是德味儿
【转】什么是德味儿
“德味”是什么意思?
A:德味就是当你花20000买了一个镜头,拍出来的照片,和4000的对比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很大的区别。那么2总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里呢?就在“德味”。譬如说,Nikon的28/1.4,10000多的时候,很少有人说它有德味的,涨到18000以后,德味就越来越浓了。
B:最大特征——浓烈泛黄,但不是亮黄,颇似陈黄,很有中世纪的色彩!仔细瞅瞅之下,却不似黄,而是由一层层绵延不绝的中间色彩集合而成,层次的过渡致密无间,远看泛黄,近看或者放大就不觉得了。
  再就是浓郁之中的通透,所谓黑中有黑、白中有白,绝非那种死黑死白。
C:焦内锐但不是太锐,焦外柔但不是太柔。
  亮部泛黄介乎明黄与土黄之间,暗部泛紫比酱紫轻点的紫。由于亮部和暗部存在对比色的偏色情况,所以有一种像油画绘画技法的感觉,现场感强。
D:拍彩色时:色彩有种克制的感觉。不过火、不张扬,成像细致、反差适中。
  说到油润,我想是成像细腻和明暗中的对比造成的。是对比度,不是反差。
  成像耐看,厚重。
E:色彩和层次过镀自然,锐中有柔、柔中带锐,平衡感好,绝对不是傻锐和夸张的色彩表现。
  其中的A项是开玩笑,但也反映着很多人的心理,色彩有时具有主观性,有时价格却又在左右人的心理,所以会出现A的现象,我只是想图示B以后的各项。
先说“浓烈泛黄”,下面的这张照片用的就是Carl Zeiss 1.4/85
ZF镜头拍的牵牛花,乍看确实里面有黄色的东西,但细看似乎又无。色彩层次过度相当细密。
  其实上面的这张照片在蓝天网上我发过,但似乎没有怎么引起过别人的注意,实则色彩锐度与背景的虚化这张照片都是一流的,估计也只有蔡司的85/1.4能出现这样的效果。下面再说一下“黑中有黑,白中有白”吧。
  下面这张照片是我于今年4月中旬摄于老家建昌的水上公园——河岸的铁索,层次之清晰每个人心里都会有数吧?此片是用潘太康2.8/135MC镜头所摄。
  关于C项中的“焦内锐但不是太锐,焦外柔但不是太柔”又如何来理解?看看下边的照片来试着体会一下。
  这张照片是用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1.8/50红字MC版镜头拍摄的,是原图的截图,只是一部分,草毛毛的尖是可以分辨的,但真的不是很锐,而焦外当然也不是虚化得一塌糊涂那种的,当然用的只是1.8的光圈,比照1.4的光圈当然不可能再虚化了,然而这样的虚化一般人是肯定接受的。
  下面我们再来理解一下“亮部泛黄介乎明黄与土黄之间,暗部泛紫比酱紫轻点的紫,由于亮部和暗部存在对比色的偏色情况,所以有一种像油画绘画技法的感觉,现场感强”。
图1 Cral Zeiss Jena Flektogon
2.8/35银白头所摄(F2.8)
  这本来是一种微红色的丝菊,但拍出来后确实带上了一种黄,但又不是相机设置白平衡所能出现的效果,整个的照片中的景物给人一种全涂了一层油的感觉,这可能就是油润感吧。这就是亮黄与土黄之间的那种黄吗?凭个人感觉吧。
图2 潘太康3.5/30镜头所摄(F3.5)
  使用过东蔡头的人全知道,潘太康的色彩是最有特色的,甚至有人嫌其过于夸张这种亮暖暗冷的效果,当然色彩比起纯东蔡的Pancolar或Flektogon结构来显得有些干涩。但阴影处的紫大家还是看得很清楚的。
图3 Meyer2.8/100镜头所摄(F4)
  想来这张照片很多朋友都已经见过了,夕阳下的这种色调真的同油画一样的美,连垃圾筒都显出美丽的色彩来了。
  面我想通过两张照片的对比来说明这种色彩是什么样的。一张是用MEYER2.8/138镜头所摄,一张就是新款腾龙AF17-50/2.8所摄,两张照片全是摄于宏运奥园,时间没差几分钟,景物也大致相同,但色彩完全的不一样了。
图1 梅耶镜头的表现
图2 腾龙镜头的表现
  一比较我们就什么都看清了,想来不用我多说,当然色彩这东西各有所爱,如果就喜欢腾龙的色彩那也无可非议——因为色彩本来就是主观的东西啊。
  最后我们理解一下E项,“色彩和层次过镀自然,锐中有柔,柔中带锐,平衡感好,绝对不是傻锐和夸张的色彩表现”。
  下面的图片全是用Cral Zeiss Jena Flektogon
2.8/35那只镜头拍的,大家体会一下吧,也希望提出批评,欢迎提问与反对意见。
  这时我们可能要问了,说了这么多,那么德头都有哪些呢?UU 当然也说不全了,只能大致分类吧。
  大体上分为西德东德与日本的三类——什么日本?对了,日本也有德头的一个派系呢,除此之外还有新加坡,台湾零星的生产。主要是东西德国。
  西德的镜头最正宗了,当然也是目前售价最高的,我所知道的有卡尔蔡司,施耐德,莱卡三大品牌,这些之外还有如enna,福伦达,禄莱,斯坦海尔等。
  东德的呢,最主要的当然也是卡尔蔡司(标志时带有Jena),潘太康,梅耶(后来变成了潘太康了), 传统东蔡一般指的就是Carl
Jena,当然也包括Meyer与Pentacon在内了,这其中的Pentacon(潘太康)是最为物美价廉的,是玩家不错的选择。
  康泰时是西德蔡司的产品,但后来在日本也设了厂,专门生产C/Y卡口的镜头,是高品质的象征。而现在的很多蔡司镜头都由日本的确善能来代工,所以血统也并不正宗了。
  如果从卡口上讲,德头最多的就是M42与EXA卡口,多之又多的是M42螺口镜头,尤其以东德的镜头最多。而这种头几乎可以支持现在的一切卡口数码相机,尤其EOS通用性很好,加用一个转接环就可以正常使用。
  C/Y口如果想用到尼康相机上就得改卡口,加用转接环无限远不会合焦,尼康是很让人失望的卡口,没有哪个德国镜头可以通过转接环来使用,无限远全不可以合焦。此外还有些PB(德国百佳),QBM(禄莱)卡口,这两种口不看好,相面距太短,就是改口都很难改成功了。
  可是,可是,我们就是弄来了M42的镜头了,可怎么能用呢?这事儿其实很好办,如果你使用的是EOS系列的机身,那么这事儿很好办,只要弄一个M42-EOS接环就可以了,如果你使用宾德相机,也可以用一个小小的接环就能正常使用。OM当然也可以通过接环来使用了。可是尼康AI就不好办了,原因很简单,相面距太长,只能改镜头了,不然无限远不合焦,只能当微距来使用。
  但是,我还有话要说,我所说的就是西德与东德的镜头的色彩与锐度其实是不太一样的。一般说来西德的更锐一些,同时在色调上只偏于更浓郁而并不是过多追求那种暗冷亮暖的感觉,如果是焦内就相当锐,而焦外则又虚化得如同奶油一般。
  01下面这张图片就是用西蔡1.4/85人像王所摄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用最大光圈F1.4所摄,但焦内还是相当锐,但是它的焦外则更干净,虚化的效果当然更好,东蔡的那种偏于红或淡紫却不突出。
  02下面的照片也是同样条件所摄。
  看过照片之后你一定会觉得,这样的焦点差几毫米都会失败,确实,它的景深实在是太浅了,也正是因为有如此的景深,所以它的焦外很丽,尤其光斑的形成,是一种漂亮的图案而绝不杂乱啊。而色彩绝对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了。
  但东德的典型风格是什么样的呢?
  03看看下边用Meyer2.8/135镜头所摄的照片吧
  晨光之中明显带有一种紫色调,当然是很淡的那种,暗冷的效果有所体现了。如果是潘太康则表现比这一点会更充分。
  04潘太康3.5/30镜头所拍秋天的树芽。
  从上面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梅耶与潘太康系列的色彩表现确实存在着着一种偏色,喜欢与不喜欢就是个人的感觉问题了,有人喜欢,说它是一种舒服的偏色,而有人则说有些假的感觉,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了,但无疑这种镜头的色彩有点给人干涩的感觉,不如西蔡那样润。
  但是东蔡并非全是这种色彩,一种大家都看好的色彩就是Carl Zeiss
Jena镜头,注意“Jena”,就是东德的标志了,因为蔡司当年就分成了东西德两大派系,不过既然是蔡司嫡传,色彩锐度差不到哪里去,比较结果呢,东蔡在色彩表现上恰好处于潘太康与西蔡之间,锐度也是相当不错的。
  05 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1.8/50 MC所摄照片。
  如果把这张照片单独拿出来,我们当然很难区别这到底是西蔡还是东蔡,当然如果你长期观察两种镜头所拍照片才会感受到其中的不同。
  06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2.8/35所拍照片。
  当然这只镜头也是东蔡中难得的好头了,至少我见过的东蔡头色彩与锐度目前它是第一。
摄影是费钱的,情趣是高雅的,发烧要适度的,败家是无谓的。
尼康称老大的,价格是不菲的,成像是很好的,手动也兼容的。
佳能是后起的,技术是领先的,对焦是快速的,防抖是实用的。
美能达老三的,追赶是急迫的,机身是挺好的,生产在中国的。
宾得是老牌的,据说有德味的,风格是独特的,兼容是最好的。
Oly够悠久的,还造内窥镜的,现停产单反了,专开发数码了。
理光是普及的,质量是不错的,镜头是一般的,操作是简易的。
来卡是极贵的,成像是优异的,电子是薄弱的,对焦是手动的。
哈苏是瑞典的,镜头是蔡司的,六六称冠军的,专业是推崇的。
ALPA是极品的,机身是瑞士的,镜头是德国的,现在已停产了。
禄来是经典的,双反是驰名的,电路是娇气的,价格是高昂的。
蔡司是老牌的,现只有镜头的,德味是浓厚的,画质是很好的。
玛米亚日本的,中幅是拿手的,品种是齐全的,质量是不错的。
康泰时德日的,牌子是德国的,生产是日本的,旁轴是畅销的。
副厂头廉价的,性价比是好的,抗眩光较差的,主要有三家的:
适马是进取的, HSM学佳能的,对焦也挺快的,机械是较弱的。
图丽有尼味的,金环是较好的,镜筒是金属的,成像稍偏黄的。
腾龙是多产的,胶味是较重的,微距是有名的,变焦比挺大的。
文革是极左的,讲自力更生的,江青下命令了:相机要自造的。
东风仿哈苏的,珠江仿禄来的,红旗仿莱卡的,全都是照抄的。
性能不过关的,产量是稀少的,现都成古董了,升值是必然的。
双鸟是国产的,价格是便宜的,技术是落伍的,初哥是可用的。
4A是大量的,是廉价双反的,要求若不高的,拍照还凑合的。
俄机是粗糙的,特征是傻黑的,玩玩是可以的,讲究是不行的。
大幅是专业的,机身是笨重的,胶片是昂贵的,业余是别碰的。
数码是新潮的,趋势是明显的,画质逊胶片的,方便是肯定的。
APS是短命的,对象是业余的,冲晒是昂贵的,淘汰是迟早的。
富士造胶卷的,但也产相机的,颜色是鲜艳的,翻转受欢迎的。
柯达是老美的,颜色是偏暖的,价格是稍低的,销量是较大的。
要靓拍翻转的,扫描用底扫的,观片放幻灯的,也可用LOUPE的。
滤镜挺重要的,玻璃要光学的,镀膜要多层的,便宜就没好的。
脚架别马虎的,稳定是必要的,捷信是首选的,曼副图也行的。
包要乐摄宝的,名牌是心理的,赛富图国产的,价格是实惠的。
器材要配套的,投资是长期的,如果想省钱的,二手可考虑的。
摄影讲技巧的,头脑是关键的,器材虽重要的,攀比是不必的。
模特要漂亮的,穿着要性感的,最好是光光的,人体是最好的。
专业必金属的,塑料为菜鸟的,负片是哄MM的,反转是绝对的。
135是傻傻的, 120是呆呆的,4乘5是允许的, 8乘10是NB的。
大口径是美的,定焦是不错的,标头是很好的,变焦是起哄的。
说得是中听的,想做是不易的,养家是主要的,拍片是玩玩的。
电脑是上网的,上网就上火烈鸟,上班是在线的,下班是无奈的。
摄影是火烈鸟的,中毒是肯定的,根源是西老的,而且是没治的。
俺是个打工的,忙里可偷闲的,兴趣是多多的,才能是没有的。
单位是国家的,时间是空闲的,叙述得贴切的,小弟更佩服的。
佳人是靓丽的,生活是美好的,记忆是难忘的,瞬间是永恒的;
拉登是狡猾的,美国是发愁的,世界是复杂的,保存是珍贵的;
中东是危险的,敬业是记者的,艺术是凄惨的,图象是逼真的;
普京是俄国的,特务是干过的,心眼是多多的,照片是无能的;
布什是美国的,说话是瞎侃的,笑容是少少的,暴光是过度的;
春天是明媚的,沙尘是恐怖的,镜头是无情的,生态是残酷的;
夏天是灿烂的,暴雨是倾盆的,相机是娇嫩的,拍摄是坚决的;
秋天是丰富的,色彩是斑斓的,冲洗是偏色的,效果是别样的;
冬天是寒冷的,白雪是漫天的,暴光是加量的,光线是纯洁的;
早晨是太阳的,旭日是云彩的,镜头是相机的,相机是为我的;
中午是大地的,万物是明亮的,胶片是怕光的,没光是不行的;
傍晚是落日是,霞光是情人的,色温是麻烦的,因为是斑斓的;
夜晚是睡梦的,星光是游子的,长歌是快门的,惆怅是光圈的;
儿童是单纯的,淘气是可爱的,抓拍是必须的,瞬间是陶醉的;
少年是积极的,早恋是麻烦的,树下是读书的,偶尔是窥视的;
青年是忧愁的,潇洒是装扮的,吸引是渴望的,摄影是必然的;
中年是劳累的,儿女是幸福的,工作是讨厌的,发财是可能的;
老年是金黄的,情趣是要有的,追求是虚幻的,爱好是纯粹的;
晚年是高贵的,命运是回忆的,爱物是仅有的,为此是怀念的;
阿帕是极品的,机身是瑞士的。镜头是德国的,手柄是榉木的。
饭可以不吃的,镜头是不缺的,觉可以不睡的,无忌网是必去的
老婆可不要的,抱相机睡觉的, P P是不拍的,要拍就砖头的
狗头是不买的,要买就带圈的,凡有此症状的,赶快送医院的
摄影是有趣的,发烧是必然的, 要谈器材的,好东西多多的;
有钱是重要的,花钱是不吝的,谁不听老婆的,统统死啦死啦的!
红旗是昂贵的,生产是不多的,要是能搞到的,别让人知道的。
4 A 是多多的,是便宜双反的,不能高要求的,出影就可以的。
二手是不错的,学问也大大的,别买到翻新的,小心有擦过的。
禄莱是昂贵的,附件是齐全的,电路是娇气的,使用是方便的。
风景是美丽的,一定要拍拍的;微距是好玩的,所以要细玩的;
上网是应该的,过度是不好的;无忌网是不错的,待久会中毒的;
生活是平淡的,爱好是必须的;工作是枯燥的,摄影是解闷的。
无忌网是很好的,中毒是没跑的;编的很好的, 要继续努力的。
说得是中听的,想做是不易的;养家是主要的,拍片是玩玩的。
变焦基本靠走
对焦基本靠手
测光基本靠瞅
虚化基本靠抖
除尘基本靠口
防抖基本靠肘
镜头基本很狗
好片基本没有
不可不知的单反三大定律
单反定律第1条:
1分钱1分货
1万块钱2分货
10万块钱算好货
花完5万块钱才基本识货
单反定律第2条;
牛人头+牛镜头=牛片
牛人头+狗镜头=好片
次人头+牛镜头=次片
次人头+狗镜头=烂片
单反定律第3条:
牛人片子越拍越牛,镜头越用越少;
次人片子越拍越烂,镜头越买越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深毒好文|华为P9真的能拍出徕卡德味?有图有真相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华为,P9,徕卡,能有如此表现力,着实叫人惊喜!,相信华为与徕卡的合作不只是一款镜头而已,其整个成像效果和质量也应当是双方进行了深入调校的,不然,很难让P9自带徕卡的“德味”毒。">
深毒好文|华为P9真的能拍出徕卡德味?有图有真相
徕卡相机,一个近乎神的存在,在它身上,蕴藏着太多故事太多传奇,以至于有时候竟失了一些真实感。昂贵的价格是徕卡的品牌标志,绝不妥协的精湛工艺是其深厚底蕴的基础。一个世纪不变的经典,令无数摄影师为之痴迷,为之疯狂,为之神往。无论在哪儿,只要一说起徕卡,便会引起摄影爱好者的热烈讨论。它已不仅是一种摄影工具,更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
“德味”,一个被徕卡摄影爱好者提及最多的词。究竟什么是“德味”呢?这要从徕卡镜头说起,从徕卡相机发明至今,追求锐利和暗部细节间的平衡一直是其镜头设计的指导思想,这也造就了摄影爱好者口中的“德国镜头的味道”。后来胶卷从黑白演变到了彩色,继而出现了数码相机,徕卡德味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一直拓展,数码时代的徕卡“德味”更是继承了其胶片时代的优势和特点。如果必须用一句话描述徕卡德味的话,那就是:锐利且兼顾暗部细节,油润通透又富有空气感,红蓝表现浓郁,色彩过渡自然,再添一抹淡淡的暗角,确实,难以抗拒这种毒。
(照片来源于色影无忌)
色彩倾向,是徕卡最显著的特征。亮部微微偏红,例如拍摄黄色不是亮黄而是橙黄;暗部则增添了一抹淡淡的蓝紫调。整体上色彩饱和度高,但过渡自然,不溢出。这总色调会让照片拥有一种油画般的效果。
(照片来源于色影无忌)
(照片来源于色影无忌)
(照片来源于色影无忌)
无与伦比的空气感,也是“德味”的一种。它是指镜头具备非常好的解析还原能力,画面通透且暗部细节丰富,颜色富有层次感同时过渡又十分细腻,仿佛把透明的空气都能拍下来,表现出极强的立体感,身临其境。
(照片来源于色影无忌)
(照片来源于色影无忌)
熟悉摄影的朋友都知道,自相机进入数码时代后,日系品牌异军突起,形成了百家争鸣之势,但也同质化严重。然而,作为德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相机/光学制造商之一,徕卡依靠强大的光学能力将其油画般和富有空气感的胶片风格继承了下来,独步天下。徕卡“德味”就像一瓶陈酿,浓郁芳香,经久不衰。选择徕卡,是爱好,是需要,是品位,是文化。
近日华为推出了P9手机,其相机系统是由华为和徕卡联合设计的。那么这台P9究竟有何能耐呢?我们看到官方的解读是: P9采用了徕卡Summarit H 1:2.2/27 ASPH双镜头,同时使用了1200万彩色+黑白双摄像头技术,其中彩色摄像头用于记录色彩,黑白摄像头用于捕捉细节,再通过 RGB+Monochrome的传感器组合来为最终成像照片的质量进行把控。
我们来看一下官方po出的样张:
从官方流出的样张可以看出,其色彩倾向和普通手机不同,亮部偏红,暗部确实有着一丝淡淡的蓝调,照片的解析度也较好,确实有所谓的徕卡“德味”。难怪《国家地理》御用摄影师David Gutenfelder、滑雪摄影师 Reuben Krabbe、中国摄影师朱英豪和著名徕卡摄影师Mary McCartney会为其站台。
photo by朱英豪:你可以看到波浪中金黄的日落和湛蓝的云朵形成强烈对比,这对我来说这就是经典的徕卡味。
photo by Mary McCartney:窗上的雨珠创造出奇特的质感,瞬间给画面一种抽象而有创意的感觉,这正是我在自己徕卡相机照出的风格。
为了让大家看到更真实的效果,我们拿来P9和Leica M,SUMMICRON-M 1:2/35 ASPH在相同场景下拍摄,进行样张对比。
Leica M实拍
Leica M实拍
P9 Plus实拍
Leica M实拍
从上面对比样张可以看出,P9的色彩表现和Leica M极为接近,若不是告诉你哪张是Leica拍摄的,可能还真不太好分辨。虽然不是100%和leica M相机一致,但这毕竟是一款手机!
能有如此表现力,着实叫人惊喜! 相信华为与徕卡的合作不只是一款镜头而已,其整个成像效果和质量也应当是双方进行了深入调校的,不然,很难让P9自带徕卡的“德味”毒。
P9 继承了徕卡相机特有的色彩风格,并且拥有和徕卡 M系列数码旁轴相机一样的色彩模式,包括:普通、鲜艳、柔和。标准模式,作为默认设置,色彩还原偏向真实。鲜艳模式,色彩艳丽,“德味”浓郁,具有一定艺术效果。柔和模式,锐中带柔,介于两者之间。这三个模式各具特色,在不同场景下又能呈现出不同的感染力,相信通过大家摸索,能拍出不一样的“德味”照片。
编 辑:王鹏
余承东: 华为超越苹果三星 需四到五年时间
CCTIME推荐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简单阅读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