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生产属于什么行业行业用什么牌子的近红外好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我国饲料领域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进展
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spectroscopy,简称NIRS)是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损检测技术。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实现在线分析和生物体的非介入分析和监测,具有快速、方便、准确、非侵入式分析的优点。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领域遍及农产品、食品、饲料、化工、医药、纺织工业等,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如饲料、面粉、油脂生产厂,近红外分析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我国饲料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光谱技术,该技术在饲料行业中的使用得到逐步推广。现对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定量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成分的定量分析应用是近红外光谱技术使用中人们最为熟知的一面。国外学者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已做了大量的研究。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但在近几年已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主要包括: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矿物元素的检测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等几个方面。 目前国内学者对饲料原料中化学成分的研究比较多,起初以饲料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糖、淀粉、纤维素等测定较多,如丁丽敏等对豆粕、棉籽粕、菜籽粕、麦麸、鱼粉中的粗蛋白质进行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苏彩珠等利用近红外透射技术初步建立了肉骨粉中蛋白质的检测方法;王丹红等运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定量测定进口鱼粉中的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等等。随着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逐渐深入了解,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饲料成分由常规营养成分的定标模型建立,逐渐向无机矿物质元素的检测过度,成功对鱼粉等饲料成分中的常规营养成分及钙、磷、盐分等矿物元素建立了近红外定量测定模型。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领域的使用逐步深入和广泛,2007年刘贤等建立了青贮秸秆饲料pH值、挥发性有机酸及氨态氮的近红外定标模型。近红外光谱技术除了可测定饲料中的常量和微量营养成分外,还能快速测定饲料中的某些有毒有害成分、抗营养因子及药物成分,如棉酚、植酸磷和葡萄苷等,以及氨基酸、可消化氨基酸、消化能、代谢能的测定等,实现对饲料原料和成品营养成分的快速检测。王文杰曾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预混料中VA、喹乙醇、土霉素。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饲料领域,显示了检测速度快,可同时测定多项指标,获取被测物信息全面,可更综合表现被测物特异性等优点。对于所建立的近红外模型准确率高可作为定量测定饲料成分的快速检测手段,弥补传统化学分析耗时长的不足。2 溯源、甄别饲料工业涉及农产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需要完备的技术手段才能更好的保证饲料质量与安全,才能有助于饲料行业的监管以及业的健康发展。而近红外光谱技术不仅在饲料成分上可以与传统化学分析方法相媲美,而且有着快速甄别成分产地以及真假判别的功能,这使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行业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原料是影响饲料质量的最基本因素。原料来源不同的配合饲料不仅直接影响动物机体对饲料吸收利用的效果,而且原料特性对动物生长存在着潜在的、复杂的、难以预测的影响,如动物源性蛋白用于反刍动物饲料中造成“疯牛病”的大范围传播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我国农业部也于2001-03-01发布了《关于禁止在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中添加和使用动物性饲料的通知》。因此,在评价饲料品质时,饲料原料的来源关乎其安全性,对饲料来源的追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肉骨粉检测方面,国外学者Dolores等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饲料中肉骨粉含量的可行性,结果证明该技术可以很好的检测各种饲料中肉骨粉的含量。国内牛智有等学者,建立了鸡饲料、猪饲料和牛饲料中肉骨粉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定量分析模型,可以较好的检测饲料中肉骨粉含量。杨增玲等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分析了精补料中肉骨粉的含量。此项技术的完成,对于丰富我国饲料安全性快速检测手段具有重要意义。饲料掺假是影响饲料质量与安全的另一因素,也是影响饲料行业管理的一个难点。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成功研究开发了“添加剂产品近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技术”,将近红外特征指纹图谱技术创新性地应用到饲料添加剂产品的鉴别中,从而将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直接的检测技术来应用。图谱比较法建立的氯化胆碱等25种添加剂产品的比较分析系统,对掺假含量5%以上的假冒产品的鉴别准确率为100%;模型判别法可以对产品进行快速的定性定量分析,准确判定产品的合格性,对掺假含量超过1%的样品的鉴别准确率为100%。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于产品的溯源管理和鉴别的应用,为饲料行业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3 在线检测及质量控制由于近红外光在光纤中有良好的传输特性,通过光纤可以使仪器远离采样现场,实现远距离在线测量,生产中可以在生产流水线上装配近红外装置。对原料和成品及半成品进行连续在线检测,及时监测原料及产品品质的变化,维持产品质量的稳定。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在线检测功能与传统化学分析方法相比有着显著的特点,避免了以往化学分析结果的滞后性,达到了瞬间检测的效果,测试成本低,分析速度快,便于在线实时监测,可满足现场测量的要求。杨海锋等通过选择大豆原料、浸出粕、豆粕成品作为在线监控位点,并针对每一监控位点的监控指标,研究建立相应的定标模型,完成了对豆粕生产过程质量的在线监控。另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还可用于在线监控产品加工中物理参数的变化,如物料的混合均匀度、粉碎粒度、淀粉糊化度、硬度等与加工质量直接相关的指标。LU等建立了淀粉糊化度、黏度等理化特性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可进一步用于监控饲料生产过程中的调质和制粒效果;Fretas等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对照方法,发现可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药片的溶解度和溶解曲线,建立的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达到0.80~0.92,此技术可推广用于测定颗粒饲料崩解速度,从而对生产参数做出相应调整,更有效的监控和保证饲料的质量。4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业应用的展望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质量安全控制领域的应用仅有20多年历史,但与化学分析法、生物试验、饲养试验等传统的饲料质量评价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快速无损、样品前处理简单、无需化学试剂,能同时分析多项指标等传统分析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该技术的准确性能够满足饲料工业的要求;2002年底,国家正式颁布了近红外分析的国家标准(GB/T 18868―2002),这标志着这项检测技术在我国已成为标准的饲料检测方法。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成为饲料质量和安全监控中不可缺少的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最初应用于农副产品中,相对其他领域而言,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农副产品的检测较为成熟,具有更好的研究基础。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发展过程:首先用于饲草原料和谷物类原料中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的检测,随后利用该技术分析鉴定饲草原料的品质,测定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后对饲料的氨基酸成分进行逐项检测,并且发展到从常规成分的测定到维生素、无机物的测定以及青贮饲料中发酵产生的挥发性等物质的测定的发展过程。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领域的发展,要依靠社会的进步、企业的认知来一步一步完成。随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日趋完善,它在饲料领域的应用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地址:,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文章录入:希望的田野&&&&责任编辑:耕农&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字体: 】【】【】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 版权所有 2003- &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为您提供畜牧人才、种植人才、农资人才、食品人才等求职招聘服务1化验成本节约分析
以国内某年产10万吨饲料企业数据为参照进行分析,下表为使用近红外饲料成分快速分析仪与传统的化学检测所需费用比较。
表一&&化学检测成本统计
每日检测数量(份)
试剂费(元/份)
电费(元/份)
水费(元/份)
仪器费(元/份)
人工费(元/份)
每日单项检测成本(元)
每日总计(元)
年度总计(元)
表二&&近红外检测成本统计
每日检测数量
电费(元/份)
人工费(元/份)
仪器费(元/份)
每日检测成本(元/份)
每日总计(元)
年度总计(元)
结论:使用近红外分析仪年度检测成本节省元。
2降低返工费用分析
饲料生产过程中产生返工的主要原因:第一,因为检测时间长,来不及出报告,使原料紧急放行,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第二,制造环节出问题。下表为各等级返工费用成本分析。
月返工减少数(吨)
月返工成本(100元/吨)
年节约返工成本(元)
3装运堆码费用节约分析
通常成品发货流程:成品生产线&堆码&检验& 装运
应用近红外后的流程:成品&& 检验&装运
月装运吨数
装运成本(2元/吨)
年节约装运成本(元)
除安全库存以外的产品,可以通过近红外快速检测后,直接装车发货,一年节约堆码费用48000元。
4原料使用量降低成本分析
利用近红外饲料成分快速分析仪,可快速将每个批次的原料进行常规分析,为配方微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所占成本比例%
所占成本比例%(使用近红外)
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原料成本从80%降低到79%,利润将提高20%!
综上所述:在采用近红外饲料成分快速分析仪后,为企业节约的资金可累计为:
检测费+返工费+装运堆码费=约49.3万元!
友情链接: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应用对饲料企业的意义 - 沈阳正成牧业有限公司
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应用对饲料企业的意义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5次
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应用对饲料企业的意义&
沈阳正成牧业有限公司 化验室主任:佟磊 邓小闻 裴玉国&
摘 要 &本文介绍了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原理、分析步骤、特点,通过传统分析方法和近红外分析方法的对比结果,综述了近红外分析技术在饲料工业过程中的应用及起到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近红外分析技术 饲料企业 应用&
正成牧业化验室主任:佟磊(左起二)
饲料质量直接影响饲料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饲料品质控制是饲料工业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包括饲料原料、饲料成品及加工工艺的控制。用传统的化学方法检测, 存在着时间滞后、污染环境、需配备良好的实验室和专业操作人员、检测费用高等一系列的缺点,且不能及时为原料及产品制程提供所需的分析数据,对于生产过程的实时在线品质控制就需要一种简单、快速的分析方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恰恰迎合了饲料行业的这种要求。本文对饲料原料和产品分别用传统检测方法和近红外分析技术进行常规成分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是否有差异,以更进一步证明近红外分析技术在饲料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1 近红外光谱技术概述&
1.1近红外光谱原理&
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指波长介于可见光与中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美国试验与材料学会(ASTM)将近红外光谱区定义为 780-2526nm[1]。近红外光谱源于有机物中含氢基团,如 OH、CH、NH、SH等振动光谱的倍频及合频吸收,不同基团产生的光谱在吸收峰位置和强度都有明显差异,并随样品组成的变化其光谱特征也发生变化[2]。不同物质在近红外区域有丰富的吸收光谱 , 每种成分都有特定的吸收特征 , 这就为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提供了基础 。近红外分析技术是通过多元线性回归(MLR)、逐步回归(SMR)、主成分分析(PCA)、主成份回归(PCR)与偏最小二乘法(PLS)、人工神经网络(ANN)等化学计量学的手段,建立物质光谱与待测成分含量间的线性或非线性模型,从而实现用物质近红外光谱信息对待测成分含量的快速计算[3]。&
1.2近红外分析步骤&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是利用化学分析数据和近红外光谱数据来建立模型,确定模型参数,然后以这个模型去定量预测某些信息(如浓度)的方法[4]。建立校正模型,即收集一定数量的建模样品,采用标准或参考方法测定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和化学分析值,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称为模型);得到模型后必须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一定数量的同类样品(化学分析值已知),扫描近红外光谱,然后调用模型对这些样品进行预测,并和已知的化学分析值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估;模型通过验证后就可用于未知样品的测定。为保证分析模型在不同的条件下都能广泛运用,需要对分析模型进行不断的修正和维护[5]。&
1.3近红外分析特点&
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以下独特的优越性:&
1.3.1分析速度快,测量过程在1min内完成,可同时获得多种化学成分定性或定量结果;&
1.3.2样品预处理简单或无需预处理,不破坏样品、不用试剂、不污染环境;&
1.3.3适用的样品范围广,可用于测量液体、固体等不同物态的样品;&
1.3.4投资及操作费用低,操作简单;&
1.3.5采用化学计量学的多元校正算法,分析结果的统计准确度逼近标准方法;&
1.3.6完全自动化操作,可减少人工测试等随机误差,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重现性。&
2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本文选取10 种不同品种的饲料原料和成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国标法和近红外分析技术检测常规成分。&
2.1 样品采集与处理&
采集玉米、豆粕、玉米胚芽粕、米糠四种原料(原料来源于沈阳正成牧业有限公司原料库),乳猪配合、仔猪配合、仔猪浓缩、生长育肥猪浓缩、妊娠母猪、泌乳母猪六种产品(来源于沈阳正成牧业有限公司成品库)作为试验研究样品,原料编号分别为1-4号,产品编号分别为5-10号,粉碎粒度维持在1mm左右,备用。&
2.2 试验方法 &
&分别利用传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和近红外分析技术测定饲料原料中粗蛋白、水分的含量,测定成品中粗蛋白、粗灰分、钙、总磷、氯化钠、水分的含量,所有检测需进行4平行样品检测。&
2.2.1 粗蛋白的测定&
采用国标GB/T6432&1994 方法&
2.2.2 粗灰分的测定&
采用国标GB/T6438&2007 方法&
2.2.3 钙的测定&
采用国标GB/T6436&2002 方法
2.2.4 总磷的测定
采用国标GB/T6437&2002 方法
2.2.5 氯化钠的测定
采用国标GB/T6439&2007方法
2.2.6 水分的测定
采用国标GB/T6435&2006方法
2.3 近红外分析方法
开机预热30min,仪器自检通过后,将样品装入固体样品杯约2/3处,按种类选择相对应的模型重复扫描2次。采用OPUS LAB 软件对应用两种方法测定的相关指标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2.4 结果与分析
2.4.1国标法与NIR法检测方法对原料常规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利用传统检测法与近红外检测法分析饲料样品中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见表1
表1可见,国标法与近红外法检测四种原料的粗蛋白值和水分值,两种方法对同一样品最终检测得出的结果均在误差范围内,且两种方法的结果值趋于一致。说明通过国标法检测对需要检测的原料不同营养成分进行建模,并进行校正后,表1表明应用近红外检测原料粗蛋白质值和水分值与国标法检测的结果趋于无限接近,无明显差异。&
表2,是近红外分析仪建模过程中的预测值与真值的线性关系,对于玉米水分的建模过程中,相对人为操作及机器操作的干扰因素较少,积累到一定数量后玉米水分模型线性关系通常较好,但是,建立模型过程中会出现异常点(红色点),不能盲目删除,应确认原因后再进行取舍,否则容易影响结果。在建立粗蛋白质的模型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步骤较为繁琐,仪器的操作过程相对时间较长,因此建立粗蛋白质模型时所需要的样本数会高于建立水分模型时的样本数,以来提高粗蛋白质模型的线性关系,扩大模型的范围,提高模型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
原料模型的应用,便于饲料原料采购时准确快速得知其常规成分含量,以获取优劣原料信息,同时可以杜绝错买劣质原料的机会。
通过使用国标法和近红外分析仪对不同产品的部分常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产品的粗蛋白质检测结果趋于一致,差异不显著(表3)。表4-表8,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对产品中氯化钠、粗灰分、钙、总磷含量结果显示,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结果的差异程度也与样本数及样本重复率有关。&
同时还发现,用国标法对混合时粒度较大的饲料(例如浓缩饲料粉状料)测定常规指标值建立模型时,调整预测值与真值的线性关系需要大量数据,且数据需要多平行样本检测后得出,反复验证后可得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图。在用国标法对混合粒度较小的饲料且制粒的饲料(例如配合颗粒饲料)测定常规指标建立模型时,预测值与真值的线性关系较易调整,且在国标方法进行多平行湿化学实验时,数值较易平行。这可能与制作工艺与原料形态有一定的关系。说明在测定这些营养成分含量时,预测模型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测定结果会受原料品种、仪器型号及饲料配方等因素的影响[6]。饲料中的矿物质,如钙、磷等,从理论上讲在近红外区无吸收,因此应用该技术测定矿物元素似乎不可能,但国外学者在这一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起初预测结果都不十分理想,随着近红外光谱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7]。Atanassova(1997) 对78个猪饲料和122个鸡饲料中的钙、磷含量进行近红外分析,结果证明,利用近红外技术可以较准确的预测饲料中的钙、磷含量[8]。国内外很多学者专家也对近红外检测其他指标做了大量研究,王旭峰等研究了近红外光纤技术在饲料粗纤维检测中的作用[9]。近红外测定成分由最初的水分、粗蛋白、脂肪、糖、淀粉、纤维素等的测定发展到饲料中有毒有害成分,如棉酚、总葡萄糖昔等,以及氨基酸、可消化氨基酸、消化能、代谢能及粗饲料如青贮饲料、干草、半干青贮等营养成分的测定等[10]。&
在饲料企业应用近红外分析仪,通过自建模型能够高效保证所测定原料及成品的常规营养值,提高原料接收效率,降低原料检测风险,能够真正做到成品检测合格后出厂,为企业、为客户把控质量。&饲料哪个牌子好 什么牌子饲料好【好牌子推荐】_买购网
按模块条件查看
摘要:中国的消费者对动物食品的需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全、从全到鲜的几个阶段。目前,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更进一步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和健康更为关注,绿色和有机食品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农牧企业抓住了这一机会,在养殖饲养方面花了不少心血,什么牌子的饲料好,什么饲料好,中国饲料行业将呈现怎么样的一个发展趋势呢?
中国的动物饲养和饲料加工工业在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后,正在迈入成熟的阶段。企业经营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既要扩大规模,又要实现盈利,其压力是非常大的。饲料行业面临着一个大发展、大竞争、大淘汰的格局。据了解,今后5年内,饲料行业将呈现以下十大发展趋势:
一、30%以上的饲料企业将退出市场
2009年全国饲料加工企业12291家,同比减少1321家,下降幅度为9.7%。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程度的大幅提升,随着饲料品牌企业利润率的进一步降低,这一趋势将延续甚至深化,今后5年内,30%以上的饲料企业将主动或被动的退出市场。
二、饲料行业进入高成本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国家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随着原料市场与国际接轨,今后5年内,虽然饲料企业不情愿,饲料行业也将迎来高成本时代。
三、饲料行业将全面迎来信息革命
时代在发展,生意可以传统,但工具必须更新。今后5年内,饲料行业将更多的IT化和网络化。有别于最初的办公自动化和网站的建设,这一轮信息革命,将以电子商务、网络技术服务平台、高效网络管理平台为特点。我们的社会正在全面信息化,饲料行业也必然会全面信息化,所以尤其是对于所统计以下这企业来说,加强品牌的建设、实现全面信息化是促进企业发展、保障企业自身在行业领先地位的有力途径。
四、饲料行业将进入“混业经营”时代
如今,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在扩大自己的产业链,如东方希望,恒兴饲料,正虹,粤海,天邦TECHBANK,安佑,泰高,中慧,铁骑力士TQLS,普瑞纳,中粮COFCO,岳泰,华罗,健马牌,邦格BankGreen,石羊,欣欣,伟嘉,康达尔kondarl等这些饲料知名品牌企业,近年大举进入养猪领域,建设猪产业链。更多的企业,或是涉足养殖,或是涉足兽药、疫苗领域。今后5年内,饲料行业的“混业经营”现象将更为突出,因为只有延伸产业链才能更好的提高抗风险的能力,预计产业链将成为一线饲料企业的主流选择。
五、饲料行业的“第三产业”将成为掘金的蓝海
饲料行业作为一个产值4000多亿元的制造业,理应有强大的第三产业支撑。今后5年内,预计饲料行业的“第三产业”将会得到迅猛发展。这一是产业发展的自然要求,二是六和等先行者成立“担保公司”、“专业化养殖服务公司”等举措带来的示范效应。
六、养殖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将有明显改善
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低、专业化水平不高,一直是影响产业链发展的一大问题,随着国家对规模化养殖业的扶持,今后5年内,预计养殖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将有大的改善,而且将超出不少人的预期。
七、玉米-豆粕日粮的主流地位下降
中国的国情,本来不适合玉米-豆粕型的日粮结构,目前国内玉米-豆粕型为主的日粮结构,可以说是国际粮商经典的市场推广案例。然而,随着玉米、豆粕价格的高企,随着饲料产品利润率的下降,该日粮结构将会受到市场的冲击,今后5年内,杂粮、杂粕型日粮将会更多的出现在市场上,玉米-豆粕型为主的日粮结构将会明显削弱。
八、饲料原料价格的明显波动将成常态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就开始快速融入全经济,下一个5年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和深化。由于资本的趋利性,国际上大宗农产品价格的明显波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常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明天,中国企业要有大宗原料价格明显波动常态化的预期,过去的那种稳定的大宗原料价格状态将被打破。
九、健康将成为生产力
中国的消费者对动物食品的需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全、从全到鲜的几个阶段。目前,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更进一步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和健康更为关注,绿色和有机食品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就给企业创造了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机会。今后5年内,健康将成为一些产业链企业的竞争力之源,并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十、饲料企业社会责任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迅速扩大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少本土农牧企业已经认识到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意义,并积极地去实践。但大部分尚在起步或摸索阶段,有些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5年内,将有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将社会责任与经营目标和企业使命相结合,并从中获益。
一、青绿、多汁饲料
所谓青绿、多汁饲料,是指在植物生长繁茂季节收割,在新鲜状态下饲喂牲畜。这类饲料一般鲜嫩适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各种畜禽常年不可缺少的辅助饲料。根据不同性质、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青割(刈)饲料
(二)青贮饲料
(三)块根、块茎饲料
(四)瓜类饲料
(五)野草、野菜及枝叶饲料
(六)水生饲料
二、粗饲料
粗饲料是各种家畜不可缺少的饲料,对促进肠胃蠕动和增强消化力有重要作用;它还是草食家畜冬春季节的主要饲料。粗饲料的特点是纤维素含量高(25%-45%),营养成分含量较低,有机物消化率在70%以下,质地较粗硬(秸秆饲料)和适口性差(栽培牧草例外)。粗饲料种类很多,其品质和特点差异也很大。主要有以下3类:
(一)野干草
(二)栽培牧草干草
(三)秸秆饲料
三、精饲料
精饲料又称"精料"或"浓厚饲料"。一般体积小,粗纤维含量低,是消化能、代谢能或净能含量高的饲料。精饲料是各种畜禽生长、繁殖和生产畜产品必不可缺少的饲料。根据其性能与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禾谷类饲料
(二)豆类与饼粕饲料
(三)糠麸类饲料
(四)糟渣类饲料
四、矿物质饲料
矿物质饲料,主要是钙、磷、钠、氯和铁等无机元素的补充饲料。经高压蒸煮过的骨粉,其主要成分为磷酸钙,其中钙38.7%,磷20%。贝壳粉及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植物性饲料,大多缺少钠和氯,所以在畜禽日粮中要添加食盐。
五、维生素饲料
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已知的有20余种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能溶于脂肪,包括维生素A、D、E、K等;水溶性维生素能溶于水,主要有B族(B1、B2、B6、B12)维生素和维生素C。当动物缺乏维生素时,就不能正常生长,并可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当畜禽饲料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时,可以用人工制造的维生素朴充。
六、添加剂
添加剂指添加到饲料中的微量物质。大致可分为5类:(1)营养物质添加剂,如各种维生素、氨基酸与微量元素,以补充饲料中这类营养物质的不足。(2)生长促进剂,如某种抗生素、激素、砷制剂和喹多星等。 (3)驱虫保健添加剂,如呋喃唑酮可防止鸡的球虫病。(4)抗氧化剂,可防止饲料中维生素A、E、D及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因氧化而破坏,也可阻止动物脂肪因氧化而酸败。(5)其他添加剂,如促产乳、提高适口性、防霉、去臭、镇定等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一般用量微小,仅占日粮的百万分之几,在使用时必须用性能良好的混合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才能保证饲用安全。
七、其他特殊饲料
除上述这些常规饲料之外,还有某些特殊饲料,如饲料酵母,是造纸工业和制糖工业的副产品。它是经过酵母培养大量繁殖的,所以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为45%-65%,无氮浸出物25%以上,粗脂肪20%以上。特别是含维生素B族丰富,是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饲料。
您可能关心的:
文章来源: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XXX"的知识/资讯/名人/访谈等文章,均由企业/经销商/用户自行通过本网站系统平台投稿编辑整理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仅供学习与参考等非商业用途性质使用,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提交说明:
注册登录发布:
行业精彩推荐
月关注排行榜
最新加入文章
历史关注排行
13476人关注
1981人关注
1228人关注
1981人关注
1228人关注
13476人关注
13476人关注
1981人关注
1228人关注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饲料属于什么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