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必散triderm alfa是什么药?用于治疗什么的?

→ 玉容散是什么中药,是中成药吗?
玉容散是什么中药,是中成药吗?
女 | 0个月
健康咨询描述:
患者性别:患者年龄:主要症状:发病时间:化验检查结果: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玉容散是什么中药,是中成药吗?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内科、儿科
帮助网友:70486称赞:2571
&&&&&&你好,你说的情况玉容散是由中药研粉调制的粉末,使用方法为临睡用少许水和,搽面;人乳调搽更妙.主要效果是润颜色.
贾医生诊室会员
擅长: 鱼鳞病
帮助网友:3267称赞:37
&&&&&&为中成药.【来源】《外科大成》卷三.&&&&&&【组成】白芷,白术,白及,白茯苓,白扁豆,白细辛,白僵蚕,白莲蕊,白牵牛,白蔹,白鸽粪,甘松,团粉,白丁香,白附子,鹰条各等分,防风减半,荆芥穗减半,羌活减半,独活减半.&&&&&&【功效】白面嫩肌.&&&&&&【主治】黧黑斑,雀斑,粉刺.&&&&&&【制法】上为末,罐收.&&&&&&【用法】洗面,日3次.&&&&&&【禁忌】戒忧思劳伤,忌动火之物.&&&&&&
帮助网友:436称赞:26
&&&&&&是的,主要是中药研制的粉末,用于美容,可以起到调理的作用 &&&&&&以上是对“玉容散是什么中药,是中成药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帮助网友:65称赞:14
&&&&&&玉容散是由各种中药研粉调制的粉末,配方有多种,据传是宫廷御用美容药物,对美容很有效果.&&&&&&用法是睡前用少许水或者蛋清或者蜂蜜和拌,均匀涂抹在脸上.20-30分钟后用温水清洗.因为个人皮肤有不同,所以三种你都试下,看哪个适合你.玉容散有润肤色,保养的作用,也有去粉刺,黑斑 ,黑头等功效,不过因人而异.
&&&&&&你好,玉容散就是多种中药磨成粉状,据说是具有美白嫩肤的功效,但是我个人觉得效果一般,每天睡前使用,10天是一疗程.祝健康.
医生爱心医生
&&&&&&主要是中药研制的粉末,据说是具有美白嫩肤的功效,保养的作用,也有去粉刺,黑斑 ,黑头等功效,
( 专业名称:嫩肤 )
平均费用:4885元
医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的皮肤从25岁开始走下坡路,逐渐出现衰老的征象,皮肤粗糙、毛孔粗大、细小的皱纹、日晒导致皮肤变黑及色素沉着等一系列问...
手术项目:
嫩肤亲身体验
参考价格:280
参考价格:231
参考价格:399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去痘溶脂、除油去污、焕肤去死皮角质。 适用于重度...
参考价格:¥73
温和去痘、抗敏爽肤、深层修护。适用于敏感性及娇柔...
参考价格:¥72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当前位置: >
&  【名 称】金沸草散  【出 处】《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组 成】前胡90克 荆芥120克 半夏30克(净洗,姜汁浸) 赤芍药60克 细辛30克 甘草(炙)30克 旋复花90克  【主 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头痛,项筋紧急,时发寒热。  【用 法】上药捣罗为末。每服6克,水300毫升,生姜5片,枣子1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热服,未知再服。
感冒引起的干咳不愈,怎么办?针也打了,也吃了好多药,一点也不见好转  其实单纯性的咳嗽,没有明显炎症,不仅西医毫无办法,对中医来讲也有些麻烦,正是所谓“名医不治喘,治喘必丢脸”  可以先用旋复花散合六安煎试试,但要找有经验的好中医试试  下面这篇文章供参考:  80%的神奇治愈率 ——咳嗽3个月  诊断现场
女患,26岁,日初诊。  患者3个月前淋雨受凉,鼻塞流清涕,恶寒,周身酸痛,咳嗽痰多。服荆防败毒散合杏苏散2剂,诸症显著减轻,惟咳嗽不减。因图速效,改用西药,口服病毒灵、氯化铵合剂、麦迪霉素,肌注青霉素3天,不效;又配合输液7天,亦少效。不得已复用中药,先后换医4人,服药20余剂,大多为止咳化痰之品,并配服中成药如祛痰止咳冲剂、蛇胆川贝液、痰咳净、鲜竹沥等,仍然咳嗽不止。  现症:咽喉发痒,咳嗽频频,早晚尤甚,痰少难咯,稍感气紧,时而呛咳;舌质偏淡,苔白(中根部略厚),脉细带滑。查血、胸透及拍片均未见异常。  辨证论治  [老师]在肺系疾病中,咳嗽最为常见,但棘手者亦不少。俗云“名医不治咳喘”,是怕治不好而有损声誉。此虽有寡过之嫌,却也是阅历之言。因为有的病人总以为咳嗽都是小毛病,你连咳嗽都治不好,还治得好“大病”吗?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而时至今日,犹不敢保其“十全”,此中甘苦事,得失寸心知!  [学生甲]咳嗽若迁延失治,有时就很难理清头绪。如本例外感咳嗽,叠用中西药物乏效,迁延3个月,很容易诊断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老师]从病史看,初为风寒感冒兼咳嗽,服荆防败毒散合杏苏散2剂后,风寒表症显著减轻,惟咳嗽不减。此时若撤去辛温发散,而以宣疏肃降为主,辅以化痰止咳,可能会很快好转。但病人止咳心切,改用西药稀释痰液、抗菌消炎,及复用中药专事止咳化痰等,均失于宣疏肃降以逐邪外出,致令风邪恋肺,而迁延缠绵。  再从现症看,咽痒则咳,气紧呛咳,痰少难咯,苔白,脉细带滑等,亦是“风邪恋肺、肺失宣肃”之象。治之者宜遵“咳无止法”及“不止咳而咳自止”之古训,无论病程久暂,皆宜以宣疏肃降为主。  若但见病程较长便套用“久咳多虚”、“久咳多内伤”,则误诊误治矣。  此虽迁延3个月,仍属风邪恋肺,肺失宣肃之证。子疏散风寒、宣肃肺气之金沸草散加减:旋复花10g(包煎), 白芍12g,生甘草5g,荆芥15g,苏叶10g,前胡10g,法夏10g,杏仁10g,白芥子10g,桔梗10g。2剂。  二诊:咽痒消失,咳嗽大减,咯痰爽利。上方合止嗽散加减:旋复花10g(包煎),白芍12g,生甘草5g,荆芥10g,桔梗10g,炙紫菀15g,炙百部10g,前胡10g,杏仁10g,仙鹤草30g。 3剂。  三诊:白天已不咳嗽,惟夜间偶尔咳几声。转用民间验方“止咳十一味”善后:当归,川芎,法夏,茯苓,陈皮,生甘草,桑皮,青皮,杏仁,五味子(捣碎),川贝母(轧细吞服)。2剂,未服完而咳止。  思辨解惑  [学生乙]据我所知,中医高校内科学教材所载的治疗风寒咳嗽的首选方,二版教材为金沸草散,五版教材则罗列杏苏散、三拗汤、止嗽散等,有点令人无所适从。老师何以独选金沸草散呢?  [老师]一种治法可以统率很多首方剂,这就给初涉临床者带来了困惑:到底哪一首是高效方?有人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并非每一条都是捷径呀!  据我临床验证,以上诸方化裁恰当,虽皆可治疗风寒咳嗽,但是疗效有所差别,而以金沸草散疗效最佳。  [学生乙]为什么呢?  [老师]金沸草散与其余诸方一样,体现了疏风散寒、宣肃肺气的治法,而其特异性在于金沸草(现代多用旋复花)、白芍、甘草3味药的关键性作用。  古今阐释旋复花者,大多以为其只有消痰降气之功,是囿于“诸花皆升,旋复独降”之谚。不可否认,旋复花肃肺降气、豁痰蠲饮之功是颇宏的(病人服后往往有胸膈滞气下降之感)。但其不可埋没的功效还有:其味辛,辛者能散能横行,而能宣散肺气达于皮毛,一降一宣,便可恢复肺主制节之权;其味咸,咸者入肾,而能纳气下行以归根,使胃中的痰涎或水饮息息下行而从浊道出,不复上逆犯肺,便可恢复肺的清虚功能态。  可见旋复花一味药之功,竟可使肺胃肾三脏戴泽,上中下三焦通利。  而白芍配甘草为“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能滋养肺津,舒缓肺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故用本方时,诸药均可损益,惟旋复花、白芍、甘草3味为不可挪移之品。  [学生丙]老师是怎样悟出此中奥妙的呢?  [老师]这全是江尔逊老中医传授的。江老早年体弱,经常咳嗽,每用止嗽散、杏苏散、六安煎等取效。但有一次咳嗽,遍用历验诸方,毫无寸效。咳嗽频频,咽喉发痒,痒心咳嗽,迁延旬余。他查阅方书,见陈修园《医学从众录》中说,“轻则六安煎,重则金沸草散”。便试服1剂,咳嗽、喉痒即止。他感到惊异,便用于别人,亦收捷效。几十年来,江老治疗咳嗽,无论新久,亦无论表里寒热虚实,都喜用本方化裁。有的病人咳嗽缠绵2—3个月,几乎遍用中西药物乏效,服本方数剂而安。以致病人间辗转传抄本方,竟亦屡有霍然而愈者。  [学生丁]但古医书上有两个金沸草散。一见于《南阳活人书》,由金沸草、前胡、荆芥、细辛、茯苓、生姜、大枣、甘草组成;一见于《和剂局方》,方中无茯苓、细辛,而添麻黄、白芍。此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旋复花汤,又在《和剂局方》金沸草散的基础上添加杏仁、茯苓、五味子。不知江老临床用的是哪一个金沸草散?  [老师]江老使用金沸草散,并不拘守某一方,而是综合取舍三方,以及随证合用六安煎(二陈汤加杏仁、白芥子)和桔梗汤(桔梗、甘草)。  而学问之道,贵与年俱进。江老使用本方几十年,积累了——整套行之有效的加减方法,有的加减方法还方中寓方,大大地拓宽了本方的适用范围。如乍寒乍热,加柴胡、黄芩(小柴胡汤意);高热气喘,加麻黄、生石膏(麻杏石甘汤意);发热咽痛,加银花、连翘、射干(银翘散意);痰多稠粘,加浙贝母、瓜蒌仁(贝母瓜蒌散意);哮喘痰鸣,加苏子、葶苈子(葶苈大枣泻肺汤意);发热恶风、自汗,加桂枝、厚朴(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意);久咳不止,加紫菀、百部、枇杷叶(止嗽散意);体虚易感冒,加黄芪、白术、防风(五屏风散意);脾虚食少或便溏,加党参、白术(六君子汤意);痰涎清稀,头眩,心下满,加桂枝、白术(苓桂术甘汤意)。  [学生甲]金沸草散的化裁方法这样多,表里寒热虚实都有,初涉临床者很难全面掌握使用,能否化繁为简,使之简捷实用呢?  [老师]其实江老的化裁方法还不止这些,有的是为失治或误治而设,也有照顾体质的;且均从临床实践中来,又能有效地重复使用。  所以我认为,与其削足适履地“化繁为简”,倒不如扎扎实实地把好风寒咳嗽这一关。大家知道,咳嗽一证,外感居多;外感咳嗽,风寒居多。而治疗风寒咳嗽,倘能恰当地遣选疏散风寒、宣肃肺气的方药,多能迅速获效。今人有谓“截断”者,亦是此意。果真如此,金沸草散的那么多化裁方法还有多少用武之地呢?可惜事实并非如此。  江老曾秉笔直书道:有一见发热(或体温升高)便断为“风热”或“痰热”,而直用桑菊或银翘辈,或径用清热化痰药及抗生素;有因喉痒或痰少难咯便认作“风燥”或“阴伤”而恣用润燥或养阴方药;有因久咳不止便认作虚咳,而屡进补益药物者。凡此皆因失于及时疏散、宣肃,而致咳嗽迁延缠绵,甚则转成劳嗽。张景岳亦曾愤激而言,“俗云伤风不愈变成劳,夫伤风岂能成劳”?  [学生乙]金沸草散化裁治疗外感咳嗽,其治愈率大约有多少?  [老师]80%以上。  [学生乙]治不好的改用什么方药呢?  [老师]据我临床观察,服本方疗效欠佳者,约有三种情形:一是旋复花的药味苦涩难咽,有的病人服后易呕逆,因惧呕而不能竟剂;二是有的病人愈后几天又复咳(症状较轻);三是有的病人总是遗留一个咳嗽“尾巴”偶尔咳嗽几声,如本例便属之。  谚曰,“甘瓜苦蒂,物无全美”,世上岂有“十全”之方药?我的处理方法是:服之易呕逆者,可嘱其少量频服;若仍呕而惧服者,则改用陈士铎的舒肺汤(桂枝、苏叶、桔梗、甘草、茯苓、天花粉)合六安煎。若愈后几天复咳者,可继服柴胡桂枝汤加炙紫菀、蝉衣、木蝴蝶。若遗留咳嗽“尾巴”者,则继服“止咳十—味” (本案三诊方),此方流传在民间,原治肺结核咳嗽。20余年前我偶然移治1例外感咳嗽,外症已解,咳减而旬余不止者,1剂咳止。尔后治验渐多,便作为外感咳嗽的“扫尾方”来使用。本方药味十分平淡,但组合离奇,很难强为之诠解。  还须说明的是,极少数外感咳嗽病人,初服金沸草散化裁,咳嗽虽减,但继服“止咳十一味”后,却不能扫尾,渐渐干咳无痰,夜间加重,舌净无苔。此时可试用我拟的“顽咳方”:玄参15g,麦冬15g,五味子6g,生甘草6g,桔梗10g,仙鹤草30g,炙紫菀30g,桃仁10g,红花6g,藕根30g,生牡蛎30g。若个别病人服本方2剂后,干咳减轻而不止者,可与清燥救肺汤交替服用,以收全功。请详细描述金沸草散的燥湿化痰请详细描述金沸草散的燥湿化痰: 金沸草散成分半夏,其别名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归经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药理作用1.镇咳作用:生半夏、姜半夏、姜浸半夏和明矾半夏的煎剂,0.6-1g/kgig或iv,对猫碘液注入胸腔或电刺激喉上神经所致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且可维持5小时以上。0.6g/kg的镇咳作用接近于可待因lmg/kg的作用。2.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半夏制剂ip,对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唾液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亦有报道煎剂po时,唾液分泌先增加,后减少。3.镇吐和催吐作用:半夏加热炮制或加明矾、姜汁炮制的各种制剂,对去水吗啡、洋地黄、硫酸铜引起的呕吐,都有一定的镇吐作用。上述3种催吐剂的作用机制不同,而半夏都可显示镇吐作用,推测其镇吐作用机制是对呕吐中枢的抑制。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1.《御药院方》:法制半夏,清痰化饮,壮脾顺气。用大半夏汤洗七次,焙干再洗,如此七转,以浓米泔浸一日夜。每一两用白矾一两半,温水化浸五日,焙干。以铅白霜一钱,温水化,又浸七日,以浆水慢火内煮沸,焙干收之。每嚼一、二粒,姜汤送化下。红半夏,消风热,清痰涎,降气利咽。大半夏汤浸焙制如上法。每一两入龙脑五分,朱砂为衣染之。先铺灯草一重,约一指厚,排半夏于上,再以灯草盖一指厚,以炒豆焙之,候干取出。每嚼一、二粒,温水送下。2.《本草图经》:由跋绝类半夏,而苗高近一、二尺许,根如鸡卵,大多生林下,或云即虎掌之小者,足以相乱。3.《中国医学大辞典》:姜半夏,有寒痰者宜之。竹沥半夏,痰之偏于黄稠者宜之。宋半夏,其性质与仙半夏相近,而较法半夏为纯,虚体有痰者宜之。法制半夏性质介于姜半夏与竹沥半夏之间,痰之不寒不热者宜之。4.《增订伪药条辨》:苏州戈制半夏,其色黄亮,气香有肉桂气,性温燥,炳章实验,治寒湿痰上壅气喘确效。凡治阴虚热痰气喘,苟误服之,必因燥热而咳血自汗。5.《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半夏,全草有毒。中毒症状:食少量可使口舌麻木,服多量则致喉舌烧痛,肿胀,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最后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服蛋清或面糊,果汁或稀醋。对症治疗:痉挛时给解痉剂,针刺人中、合谷、涌泉;出现麻痹则给兴奋剂。6.民间验方用:一.醋一至二两,加姜汁少许,内服或冷漱;二.生姜一两,防风二两,甘草五饯,用四碗清水煎成二碗,先含漱一半,后内服一半。 各家论述1.《本草衍义》:半夏,今人惟知去痰,不言益脾,盖能分水故也。脾恶湿,湿则濡而困,困则不能制水。《经》曰,湿胜则泻。一男子夜数如厕,或教以生姜一两碎之,半夏汤洗,与大枣各三十枚,水一升,瓷瓶中慢火烧为熟水,时时呷,数日便己。2.成无己:辛者散也,半夏之辛以散逆气,以除烦呕,辛入肺而散气,辛以散结气,辛以发声音。张元素:半夏,热痰佐以黄芩,风痰佐以南星,寒痰佐以干姜,痰痞佐以陈皮、白术。多用则泻脾胃。3.《汤液本草》:半夏,俗用力肺药,非也。止吐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小柴胡中虽为止呕,亦助柴胡能主恶寒,是又为足少阳也,又助黄芩能去热,是又为足阳明也。往来寒热,在表里之中,故用此有各半之意,本以治伤寒之寒热,所以名半夏。《经》云,肾主五液, 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位,入心为汗,入脾为痰,入肺为涕。有涎曰嗽,无涎曰咳,痰者因咳而动,脾之湿也。半夏能泄痰之标,不能泄痰之本,泄本者泄肾也。咳无形,痰有形,无形则润,有形则燥,所以为流湿润燥也。4.《本草会编》:俗以半夏性燥有毒,多以贝母代之,贝母乃太阴肺经之药,半夏乃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之药,何可代也。夫咳嗽吐痰,虚劳吐血,或痰中见血,诸郁咽痛喉痹,肺痈,肺痿,痈疽,妇人乳难,此皆贝母为向导,半夏乃禁用之药。若涎者脾之液,美味膏粱炙,皆能生脾胃湿热,故涎化为痰,久则痰火上攻,令人昏愦口噤,偏废僵仆,蹇涩不语,生死旦夕,自非半夏、南星曷可治乎?若以贝母代之,则翘首待毙矣。5.《纲目》:脾无留湿不生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也,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所谓辛走气能化痰,辛以润之是矣。洁古张氏云,半夏、南星治其痰,而咳嗽自愈。丹溪朱氏云,二陈汤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聊摄成氏云,半夏辛而散,行水气而润肾燥。又《和剂局方》用半硫丸,治老人虚秘,皆取其滑润也。世俗皆以南星、半夏为性燥,误矣。湿去则土燥,痰涎不生,非二物之性燥也。古方治咽痛喉痹,吐血下血,多用二物,非禁剂也。二物亦能散血,故破伤打扑皆主之。惟阴虚劳损,则非湿热之邪,而用利窍行湿之药,是乃重竭其精液。6.《本草经疏》:半夏,柴胡为之使。辛温善散,故主伤寒邪在表里之间,往来寒热。苦善下泄,邪在胸中,则心中坚,胸胀咳逆;邪在上焦,则头眩;邪在少阴,则咽喉肿痛。《别录》亦谓其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逆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亦皆邪在上焦胸中之所致,故悉主之也。中焦者,足太阴之所治也,有湿有热,清浊不分则肠鸣,湿热胜则自汗,入足太阴故并主之。辛能散结,故消痈肿。脾家湿热,则面色痿黄,实脾、分水、燥湿,则前证俱除,面目因而滑泽矣。辛温有毒,体滑性燥,故堕胎也。半夏,古人立三禁,谓血家、渴家、汗家也。其所最易误而难明者,世医类以其能去痰,凡见痰嗽,莫不先投之,殊不知咳嗽吐痰,寒热骨蒸,类皆阴虚肺热,津液不足之候,误服此药,愈损津液,则肺家愈燥,阴气愈虚,浓痰愈结,必致声哑而死。若合参术,祸不旋踵。盖以其本脾胃家药,而非肺肾药也。寒湿痰饮作嗽,属胃病者固宜,然亦百之一、二,其阴虚火炽,煎熬真阴,津液化为结痰,以致喉痒发咳者,往往而是,故凡痰中带血,口渴、咽干,阴虚咳嗽者,大忌之。又有似中风,痰壅失音,偏枯拘挛,及二便闭涩,血虚腹痛,于法并忌。犯之过多,则非药可救。7.《本经逢原》:半夏,同苍术、茯苓治湿痰;同栝萎、黄芩治热痰;同南星、前胡治风痰;同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栝萎、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8.《药征》:余尝读《本草纲目》半夏条曰,孕妇忌半夏,为其燥津液也。不思之甚矣。古语有之曰,有故无殒,此证而用此药,夫何忌之有。妊娠呕吐不止者,仲景氏用干姜人参半夏丸,余亦尝治孕妇留饮掣痛者,与十枣汤数剂,及期而娩,母子无害也。9.《本经》:生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 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11.《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12.《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13.《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14.《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15.《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16.《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朱震亨:治眉棱骨痛。17.《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相关文章暂无相关文章
声明:小鱼健康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相关频道:→ 沉香安神散的主要功效是什么?
沉香安神散的主要功效是什么?
健康咨询描述:
由于身体方面有些不舒服,我常常觉得心烦,晚上还有失眠的状况。平时要是稍微的体力活动就会导致心慌胸闷,我感到很担心,一个朋友说这是心肺旺盛等状况,需要药物清热解毒治疗,还给我推荐了沉香安神丸。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沉香安神丸的主要功效是什么呢?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帮助网友:28333称赞:62
&&&&&&你好,沉香安神丸的主要成分是沉香、檀香、红花和天竺黄等,在中医上有清热解毒、安神去火的作用。能够治疗失眠、胸闷等状况。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状况或者医嘱进行服用。
参考价格:22.5
参考价格:10
参考价格:11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清心安神,化痰醒脑,活血通络。本品主要用于神经衰...
参考价格:¥39
补气,养血,安神。本品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
参考价格:¥8.8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您的位置: →
→ 治疗湿热的中成药
治疗湿热的中成药
我小便热,不解大便,舌苔白厚,口渴,失眠(彻夜不眠),在天津中医一附属被诊断为湿热,可在那里治疗了半年也不见好,在贵网站咨询让我吃六一散,我现在吃了七天,小便热减轻,每天解一到两次大便,前三天没睡着觉,最近几天每天能睡4、5个小时听说只吃六一散治疗不好湿热,请问还吃什么中成药?
病情分析:您现在舌苔还厚吗,口渴症状还有吗?指导意见:六一散包含滑石甘草两味药,用来清暑利湿,服用之后出现的以上症状,说明您体内的湿邪有化热的倾向,您小便频吗量多吗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
想化验、检查结果: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在足三里(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天枢(肚脐左右两侧各向两旁大约2寸处),神阙(肚脐部位),气海(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下大约1.5寸处),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中脘(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等穴位用艾条熏灸直至皮肤发红且微微发烫为止,此法最具成效,已有多人验证,每日需时不长,最多30分钟,不过一般人难以持之以恒,因为至少要三个月才小有成效。吃药可吃参苓白术散(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炒扁豆12克、山药12克、薏苡仁12克、莲肉9克、陈皮6克、砂仁3克、桔梗3克、大枣5枚),此方专治脾胃虚弱之证,每日一
你好,你说的情况是脾胃湿热所致,一般药物很难根治,所以一定要正确治疗才能药到病除.祖国医学用传统中药有非常独到的地方,建议你用传统中药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砂仁,厚朴,三棱,穿山甲,寸曲,麦芽,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治疗,可以快速治愈.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彻底清除脾胃湿热,调理脾胃功能,消除发病根源,从而彻底根治不复发.希望你正确的治疗,早日康复。
反酸严重,烧心,胸骨痛半年多服用多种抑酸西药推荐中成药或中医院专科
病情分析:中成药效果较慢还是吃点汤药吧意见建议:病情分析:中成药效果较慢还是吃点汤药吧意见建议:病情分析:中成药效果较慢还是吃点汤药吧意见建议:病情分析:中成药效果较慢还是吃点汤药吧意见建议:病情分析:中成药效果较慢还是吃点汤药吧意见建议:病情分析:中成药效果较慢还是吃点汤药吧意见建议:病情分析:中成药效果较慢还是吃点汤药吧意见建议:推荐你去山东中医药大学门诊部找赵永山看效果很好
病情分析:中医名词. 指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征候. 主要表现为: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嘈杂吞酸,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肝胃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脏腑功能不协调所致的病证.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影响胃的功能;或寒邪侵袭肝胃,导致肝胃功能异常等引起.意见建议:(1)肝胃不和:治法:疏肝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舒肝,香附,枳壳,陈皮调理脾胃气机,川芎调和气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如泛酸甚者,可加乌贼骨,浙贝,瓦楞子以敛酸,止酸和胃;或加左金丸,黄芪,竹茹以清泄肝热,和胃止痛.如疼痛较甚者,可加元胡,川楝子加强理气止痛之功;如嗳气较频者加代储石,旋覆花以顺气
你好!胃溃疡属于老胃病范畴,一般药物很难根治。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你用传统中药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砂仁,厚朴,三棱,穿山甲,寸曲,麦芽,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等配合治疗,可以快速治愈不反弹.这些传统中药配合使用可以彻底清除脾胃湿热,荡涤胃肠浊气,快速修复胃粘膜,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希望你正确的治疗,早日康复!
病情分析:胃溃疡是和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有关指导意见:建议注意避免精神紧张,三餐规律,药物方面可以给予奥美拉唑胶囊口服治疗
最近头晕目眩的 看中医说是湿热重 吃了几天中药有所缓解 但是想吃中成药方便些 不知道什么样的中成药效果好点? 另外最近耳鸣在吃六味地黄丸 服用后耳鸣现象没有什么好转 但是头晕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医生说我湿热重吃了几天中药有所缓解 但是想吃中成药方便些不知道什么样的中成药效果好点? 我买了点栀子金花丸 不知道能不能和六味地黄丸一起吃
病情分析:最近耳鸣在吃六味地黄丸,你肾虚吗??既然是湿热,就不要吃那个药了,那个药会碍湿的.意见建议:湿热也有好多种啊,有肝胆湿热,脾经湿热,肾经湿热.你先找医生问清楚了在说下.肝胆湿热 可用龙胆泻肝丸脾经湿热 可用藿香 荷叶 等芳香化湿药泡水当茶饮肾经湿热 可用四妙散
病情分析: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意见建议: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此外,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建议你用中药治疗.用老董家膏药董氏膏药就可以,不要用西药,副作用太大,不要用冷水,注意防寒保暖,不要生气.
医生,我30岁,女,是偏热性体质的人,经常口腔溃疡,脸上长痘,乏力,失眠,经常头痛,我想吃些中成药,麻烦大夫给我开上些适合我的药,谢谢.
春季气候多变而且湿气重.注重汤水的广东人,这时多会做些“去湿汤”调理身体.这次我们请了食养坊的行政总厨梁顺照师傅,按一个人的分量开了四张春天“去湿”的“汤方子”,让不时不食的饮食精神,于中有所体现  板蓝根炖猪腱 材料:板蓝根8克,猪腱60克,姜1片,蜜枣半粒. 做法:清洗猪腱(即猪前小腿的肉),切成大片.用水冲洗一下板蓝根片,然后把所有 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时,保温至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提点:猪腱肉质嫩滑,经过炖煮以后稍带肉质纤维,颇有咬头,蘸点豉油来吃是不少男士的至爱. 评点:汤色深沉,中药味道也比较浓,怕喝中药的人可能相当抗拒,但喝了以后喉咙很舒服. 土茯苓炖水蛇 材料:土茯苓
你好;湿热体质要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可以用药膳进行治疗效果比较好;板蓝根炖猪腱 材料:板蓝根8克,猪腱60克,姜1片,蜜枣半粒. 做法:清洗猪腱(即猪前小腿的肉),切成大片.用水冲洗一下板蓝根片,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时,保温至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土茯苓炖水蛇 ;材料:土茯苓10克,水蛇仔50克,红枣两粒,姜1片. 做法:水蛇当刂好切段,洗干净,飞水(用热水稍微煮一下)待用.然后把土茯苓刮皮,切片.再把红枣,姜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炖盅,猛火炖3小时,饮
指导意见:你好,最好是中药调理,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医生询问:
你好!你的情况属于胃肠湿热所致,一般药物很难根治.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你用传统中药虫草,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厚朴,三棱,穿山甲,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等治疗,可以快速治愈.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彻底清除胃肠湿热,荡涤胃肠浊气,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肠道紊乱的功能,从而彻底根治不复发。希望你正确的治疗,早日康复!
脾虚湿热,舌边有齿痕,舌苔厚腻,大便不陈型,口干喜饮水,请问这是阴虚还是阳需以前小便频短赤,以治好想请问吃什么药好
病情分析:齿痕说明脾虚,建议你多喝粥,实物细嚼慢咽,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指导意见:也可以找中医调理,不要暴饮暴食,面色黄也是应为脾虚,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不好所有的营养都吸收不了,我原来也这样,后来经过几个月的中药、食物调理,现在渐渐恢复了,不要着急,如果难受去看看,不难受就注意饮食,祝你早日康复
病情分析:你好,你这是脾虚湿盛的表现。指导意见:建议你服用中成药参苓白术散调理,可以健脾化湿。饮食上多喝点山药粥,薏米粥等健脾化湿的食物,扁豆,冬瓜,赤小豆,绿豆芽要经常吃。
治疗湿热的中成药相关文章推荐
治疗湿热的中成药相关热门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entriderm cream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