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第一次带孩子在2017年珠海积分入学入学需要哪方面相关手续

评论Comments
微信公众号您好,分享的企鹅
优惠28000元
优惠60000元
优惠30000元
优惠30000元
优惠16800元
优惠38000元
优惠43500元
优惠21000元
优惠28000元
优惠31000元
优惠38000元
优惠15000元
优惠12000元
金湾将大降“积分入学”门槛
置业金湾要趁早
腾讯房产珠海站
5月10日下午,金湾区将举行听证会,调整修改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办法,珠海积分入学政策实施五年多以来第一次由各区自行制定实施办法。在教育局提前晒出的征求意见稿中,金湾今年将大幅调低外来工随迁子女入学的门槛,入住金湾区满半年可参与积分入学。在《金湾区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准入门槛从原来的居住年限一年以上,降低至满半年。在金湾居住半年以上,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年满6至18周岁的非珠海市户籍随迁儿童少年即可享受积分入学政策,这将增加受益人数。金湾将大降“积分入学”门槛,为了让孩子更快享有积分入学的资格,你会考虑尽早置业金湾吗?小编为您奉上金湾区楼盘价格表。金湾区楼盘推荐:集美雅苑、 (
)、安宇花园、珠海·港海韵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腾讯房产珠海站第一时间为您提供最新楼市热点、最强特惠楼盘、找房买房全搞定....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guifangwang]
均价:暂无价格
特色:打折优惠
均价:均价9500元/平方米
特色:打折优惠
均价:均价28000元/平方米
特色:打折优惠
均价:均价5980元/平方米
特色:打折优惠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1984年小平首次视察特区 激励珠海全面提速(组图)
1984年邓小平同志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邓小平视察珠海市狮山电子厂。1984年动工建设的拱北迎宾大道。1984年,建设中的迎宾南路与粤海东路。1984年建设中的拱北宾馆。上世纪90年代初的珠海白藤湖。1984年吉大景山路与九洲大道开始平整路基。
  在珠海发展史上,1984年绝对是关键之年。
  这一年的1月,在舆论对珠海等特区出现不同声音之时,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珠海,亲自为襁褓中的特区“保驾护航”。
  同年3月,中央召开特区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改革开放的力度还要加大,要求特区干部的思想要解放一些,胆子要大一些,步伐要快一些。
  经过几年的探索,尤其是在小平同志视察的鼓舞之下,珠海特区的发展,在1984出现了历史性转折,步入日新月异、全面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数据显示,珠海在这一年引进外资项目600多个,全年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资金达2.38亿元,相当于前4年投资总和的2.7倍。当年珠海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额等多项经济数据比上一年翻了一倍,实际利用外资和旅游收入增长甚至超过了300%。
  小平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
  特区干部坚定信心决心
  邓小平视察珠海并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是对珠海的肯定和鼓励,更重要的是正面回答了社会上对试办经济特区持反对意见的一些人和一些论调,更加坚定珠海办好经济特区的信心和决心。
  特区发展关键时期 小平来了
  在人来人往的拱北口岸广场,“珠海经济特区好”七个大字仍十分醒目,不时有旅客在此合影留念。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这七个大字,对早期的特区开荒者而言,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1980年—1983年,是珠海经济特区试办、规划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时期。珠海运用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勇于探索、开拓进取,逐渐打开特区建设的局面,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一定成就。
  1984年特区发展进入了第五个年头,一系列改革和建设都在加快推进。但是,由于改革要破除原有的体制机制束缚,在探索过程中也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新”与“旧”的碰撞甚至对立,在当时的社会可谓是“暗流涌动”。
  省委原常委、珠海市委原书记梁广大在书籍《前所未有的道路》中谈到,当时社会上对试办经济特区出现了不同声音,有的认为广东试办经济特区是复辟资本主义,一些与广东交界的省份还安排工作人员日夜把守交通要道,严防广东的资本主义入侵;有的认为特区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其它都变了颜色,把特区和当年的租界等同起来;还有人公开提出特区不能办下去,要收而不能再放了。
  不同声音的出现以及“左”的思想束缚仍在,导致珠海特区的部分干部不敢主动与国外投资者打交道,害怕被说成敌我不分甚至是与资本家勾勾搭搭。当时外国投资者进来,特区没有人主动接待,对接待工作互相推脱,后来梁广大只得硬性派工。
  正当经济特区的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特别是面临许多问题亟须解决和回答之时,日至2月5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领导杨尚昆、王震以及广东省领导的陪同下,先后视察深圳、珠海、中山、顺德等地,听取广东省委和深圳、珠海市领导的工作汇报。
  “思想要解放一些,步伐要快一些”
  《珠海市志》中的《邓小平两次视察珠海纪实》一文描述,1月26日,小平同志一行从深圳蛇口乘船来到珠海唐家湾部队码头登岸,然后乘坐汽车前往中山温泉宾馆休息。在1月29日上午,小平同志从中山温泉宾馆乘坐汽车出发,开始了在珠海的视察。
  车辆在沿海边绕行近1个小时,小平同志沿途观看了拱北海关、珠海度假村、九洲港、直升机场及附近的工业区,接着在香洲毛纺厂以及狮山电子厂进行了仔细的考察。
  香洲毛纺厂是全国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1978年签订合同后,建设一年就投入了生产。“设备从何而来?”“原材料从何而来?”“产品销到哪里去?”小平同志一边看,一边仔细询问相关情况,厂长黄国明一一回答。
  考察完香洲毛纺厂,小平同志又来到位于二楼的狮山电子厂,该厂是珠海市自行设计生产收录机、音响的工厂,属于生产替代加工产品的企业。小平同志看完后称赞:珠海企业是基本从零起步的,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自己设计生产收录机、音响等电子产品,已经很不错了。
  中午时分,车子直奔新落成的珠海宾馆。午宴在翠城餐厅举行。
  考虑小平同志来珠海视察,机会难得,大家都希望他能给珠海题词鼓励,并把提请题词的任务交给宾馆负责人张倩玲。午宴开始之前,张倩玲就准备好笔墨、宣纸和写字台。待小平同志坐定后,时任珠海市委书记吴健民紧挨着坐下。趁还没有上菜的间隙,张倩玲轻轻走过来,低下头轻声地在小平同志的耳边说:“邓老,请您给我们珠海题词留念,好吗?”小平同志抬起头来,思索着,随后,缓缓地说了一句:“哦,你看写什么?”吴健民一听,知道小平同志已答应了题词,马上说:“对珠海经济特区评价之类的话……”
  小平同志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点点头,随即站起来,健步走向旁边一张早已准备好,摆着宣纸、笔墨的写字台。他拿起笔,思考片刻,蘸墨挥笔,“珠海经济特区好”七个大字跃然纸上。在场的同志深受鼓舞,报以热烈的掌声。
  中午,小平同志在宾馆内午休;下午,他与珠海市主要领导合影留念后就离开了珠海。
  “这个题词对我们鼓舞确实很大,我们深深理解到,这不但是对珠海的鼓励,更重要的是正面回答了社会上对试办经济特区持反对意见的一些人和一些论调,因此,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办好珠海经济特区的信心和决心。”梁广大回忆此事时称。
  在小平同志视察珠海1个多月以后,中央召开特区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特区不是收不收的问题,而是放不够的问题。”小平同志还要求,“特区干部的思想要解放一些,胆子要大一些,步伐要快一些。”这些讲话坚定了改革开放的立场,也极大地鼓舞了珠海经济特区的建设者们。特区从此甩掉思想包袱,全力投入到了改革开放的事业中。
  做改革开放促进派
  开启首个高速发展的五年
  珠海特区经过4年的努力,已经为大规模引进工业项目,加快工业建设步伐准备了条件;小平同志视察则进一步激发了特区建设者干事创业的士气,珠海特区的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年开启。
  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珠海等地,以及中央特区工作会议的召开,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激发了特区人的干事激情。1984年的4月和8月,珠海两次召开市三级干部会议,学习中央关于改革开放和试办经济特区的有关文件、小平同志的讲话,决心做改革开放的促进派,为进一步办好珠海经济特区作出更大贡献。
  1984年2月接替吴健民任珠海市委书记的方苞在《“爬坡”阶段的接力跑》中回忆,4月召开的会议对当时干部存在的“左”的思想进行了查摆,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决定继续抓好七个破除:在经济所有制结构上破除“一大二公”思想,在分配制度上破除平均主义,在行政管理上破除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管卡压”规定,在经济政策上破除闭关自守和小生产者的狭隘观念,在生产经营上破除独家垄断思想和害怕竞争心理,在财税管理上破除不管企业死活只管收钱的思想,在用人制度上破除对知识分子的偏见和歧视。
  这次会议统一了干部的思想,在这之后,珠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放宽引进利用外资和搞活经济的若干规定》、《关于知识分子待遇的若干规定》、《关于放宽自筹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涌现。
  当年6月的《南方日报》曾刊文介绍珠海制定的十项措施,涉及精减审批手续、积极扶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改造老企业、对部分企业实行减免某些税收、减少各种管理费用、打破独家经营、大力发展进料出口加工等。这些在今天看来很普通的政策措施,在当时推出并不容易,犹如一颗炸弹,使特区的活力得以进一步释放。
  除了改革举措的不断推出,特区建设的发展定位,也在这一年发生了重大转折。
  对于珠海的发展定位尤其是产业定位问题,曾有舆论认为是摇摆不定,有时是工业,有时是旅游业,有时是高新技术产业,最尖锐的应该是说珠海当初拒绝发展工业而选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业是脱离实际,导致珠海的经济问题总量一直难以提升,与深圳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事实上,对发展定位的选择或争论,在特区开办初期就有不同声音。在特区建设前几年,珠海引进了一些旅游和住宅项目,但工业项目相对较少,这与深圳不断引进工业项目形成对比。
  梁广大在回忆文章中介绍,当时对特区的发展定位至少有四种不同意见,有的说办成加工区赚取外汇,有的说立足现实办好农业,有的说珠海风景这么好能不能建成旅游特区,有的说能不能办成以工业为主、农渔商旅等产业综合发展。在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并深刻领会中央办特区的要求后,珠海最终确立以工业为主,商业、农渔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综合发展的方针。
  干部积极性提升、发展定位明晰、改革释放生产力的叠加,带动了1984年的珠海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开启了梁广大所称的“第一个高速发展的五年”。
  据统计,珠海全市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4.0879亿元,比1984年增长107%;工业产值3.3579亿元,增长160%;财政收入1.4805亿元,增长135%;旅游业收入2.7474亿元,增长300%;实际利用外资1.2580亿美元,增长达到330%,用一年时间翻了两番!
  “南山速度”媲美“深圳速度”
  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高潮
  1984年珠海特区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资金高达2.38亿元,相当于之前四年投资总和的2.7倍。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不仅振奋了珠海干部群众的精神,而且增强了港澳地区和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同时促进了经济建设迈开新的步伐。
  对如今的珠海人来说,迎宾大道、九洲大道等主干道几乎是出行的必经之路。这些道路,有相当部分都是在1984年开始建设。这一年,是珠海大规模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年。
  在这之前,珠海财政收入少,干部受“左”的思想影响,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习惯于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敢到市场去筹钱去融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虽然各方面的建设都在加快推进,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由于特区在1983年已经扩大了范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迫切需要加快速度。
  小平视察与题词进一步促进了特区干部思想的解放,从1984年开始,珠海积极利用外资和银行资金推动各项城市建设。1984年到1985年,珠海通过内外共贷款5亿多元,加快九洲港建设,同时兴办电厂、水厂,开发南山、吉大、拱北、夏湾等几个片区。
  “在那段时间里,到处都是建设工地,到处可见空中吊车,马达声日夜轰鸣,广大干部群众和建筑工人日日夜夜奋战在一线,建筑工地一天一个样。珠海经济特区全年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资金高达2.38亿元,相当于之前四年投资总和的2.7倍!”梁广大回忆说。
  就在当年,珠海南山工业区(位于吉大石花路附近)还创造了珠海建筑史上的前所未有的速度。这是珠海第一个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的工业小区,1984年4月征地,5月设计,6月平整土地,7月动工,仅用半年时间,在这块23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就矗立起5座工厂、13栋标准工业厂房、25栋职工住宅楼、11栋仓库以及一批配套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被当时的《人民日报》称赞为足以和深圳“蛇口速度”媲美的“南山速度”。《南方日报》也曾大篇幅报道了南山工业区的建设细节,当时有工程师介绍:“深圳特区建设初期,前期工程和土建工程是截然分开的,我们珠海实行两者交叉进行,这就吸取了深圳的经验,避免了一些弱点。”
  在老珠海人、香洲区政协侨联界别委员杨长征先生的印象中,1984年是大兴土木的一年,除了“南山速度”,另一个为人称道的大事就是吉大“三角圈”的初步形成。吉大“三角圈”是指由海滨南路、景山路和九洲大道三条道路所围成的一片工业和商业区。“这几条道路到1984年时建设速度大幅加快,‘三角圈’初现雏形,吉大热闹非凡。”杨长征说。
  据方苞回忆,1984年秋冬,市政府统征了特区范围内的10平方公里土地,开通了连接穗、深、港、澳的微波通讯线路,直升机场停机位从7个扩建至30个,在九洲大道的带动下,市内另有17条马路先后开工。“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不仅振奋了珠海干部群众的精神,而且增强了港澳地区和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同时促进了经济建设迈开新的步伐。”
  唯有坚定改革
  方能促进发展
  1984年的珠海特区,事实上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用梁广大的话说,这是特区建设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尤其是来自上层建筑的压力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阻力,以及思想上的僵化、困惑、迷惘、混沌和犹疑。
  在这种情况下,特区能不能继续发展,全看改革能不能坚持、开放能不能继续。在重重的思想束缚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难度可想而知。所幸的是,小平同志的视察给了珠海人一个坚定的答案:“珠海经济特区好”,改革开放要继续,不能收,还要放。正是有了这样的改革魄力,珠海才从1984年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改革是特区的魂,是特区的使命。回顾1984年的历史,可以感受改革开放的推进为珠海带来的强劲动力。这种改革的激情,在今天的珠海,仍然十分需要。
  当前,港珠澳大桥加快建设、横琴自贸区建设不断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珠海带来了重大机遇。珠海能不能抓住机遇,实现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目标,关键还是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加快改革。
  客观地说,虽然珠海在过去30多年中取得快速的发展,但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创新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干部也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
  实际上,珠海近年来以横琴为突破口,再燃改革激情,相继推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改革举措,多次引领全省乃至全国风气之先。这些突破所营造的宜居环境、创业环境、创新环境、营商环境,也正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就在今年上半年,珠海GDP增长位居全省首位,财税收入等指标也名列前茅。可见,唯有坚定改革,方能促进发展,这既是特区的使命,也是特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当年背景
  1984年
  珠海啤酒厂从比利时引进具有20世纪80年代先进技术水平的啤酒生产成套设备,成为全国第一家全面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和技术的啤酒厂。
  2月9日
  方苞任中共珠海市委书记。
  3月12日
  珠海市代市长梁广大和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王光英签订合作开发珠海北岭工业区协议。工业区面积4平方公里。合作期限50年。
  3月26日
  珠海经济特区九洲港综合性深水码头、东部配套综合生活区、银坑渡假村三项工程对外合作兴建的经营协议书,在石景山旅游中心举行签字仪式。
  6月16日
  珠海市设立香洲区,为县级行政区。
  6月21日
  国务院批准湾仔为向澳门开放以客运为主的轮渡客运口岸。
  9月18日
  治理开发磨刀门的重要工程三灶湾围垦工程正式动工。
  11月6日
  中国开放城市投资洽谈会在香港开幕,以梁广大市长为团长、孙仁副市长为副团长的珠海市代表团出席了投资洽谈会,签订协议35项、意向书10项,总投资2.5亿美元,其中外资1.6亿美元。
  高速客轮公司成立
  开拓“黄金水道”
  1984年,珠海高速客轮有限公司成立,与珠海经济特区一同成长。
  30多年过去了,该公司已成为珠海九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水上客运核心企业,也是香港上市公司珠海控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企业,是内地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水上高速客运及旅游观光企业。目前,公司除主要经营珠海至香港港澳码头、香港中港城码头、香港国际机场航线,珠海至深圳、万山群岛,深圳蛇口至东澳岛及深圳机场至香港国际机场水上客运业务外,还涵盖旅游景点、船舶燃料供应等业务领域,成为珠海“黄金水道”的开拓者、维护者。
  白藤湖为何由盛而衰?
  长远规划、配套设施、市场定位是关键
  “我所无法企及的远方/是你/是雪幕后一点火光/被落日缓缓推近,成为/暖色的眼睛/满湖水波因此/笑意盈盈。”
  1988年,著名诗人舒婷慕名来到珠海白藤湖农民度假村,黄昏下湖光山色令她诗兴大发,随即创作了这首《日落白藤湖》。实际上,在度假村建成初期,有过一大批文人墨客来到这里游玩。歌咏白藤湖的作品层出不穷,花城出版社曾在1986年和1988年先后出版了两版《白藤湖之路》,用以汇集这些作品。
  这是白藤湖农民度假村往日辉煌的一个缩影。
  这座中国第一个农民度假村,正是于1984年开业的。然而,在10年左右的辉煌后,白藤湖开始走下坡路,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出,令人扼腕。
  从不毛之地到声名鹊起
  1984年,珠海白藤湖农民度假村开业。开业当天,白藤湖盛况空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县三级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港澳同胞共500多人应邀参加落成典礼。在村民吴先生的记忆里,那是白藤湖最喜庆的一天。
  白藤湖取什么名字,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创始人钟华生琢磨,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不是贫穷的代名词,不能低人一等,要让农民富裕起来,让农民吐气扬眉,让农民都可以度假。既然地是农民自己开垦的,房屋是农民自己建的,产品是农民自己产的,服务员是农民自己担当的,一气呵成,那就叫“白藤湖农民度假村”。
  作为中国第一个农民度假村,白藤湖首创了农业观光游、农业休闲游。风格迥异的度假酒店,吃、玩、住一体化的旅游服务,令这个人凋马稀的偏僻之地一时间成为了全国有名的旅游胜地。钟华生挂在嘴边的话“住水边,玩水面,吃海鲜”成为白藤湖最好的广告词。许多中央领导和省市领导都纷纷到访参观。旅游农业的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实际上,在1984年白藤湖农民度假村落成之前,这里曾是一块名叫“鬼仔角”的不毛之地。上世纪70年代,钟华生向全省全市的农民发出邀请,通过不断地围垦,把荒滩改造成了良田。拥有了良田以后,钟华生又提出发展旅游农业,“要改变过去以粮为纲这种常规的耕种农业,进行改革,以水为主,发挥自然的优势。”1982年,钟华生为白藤湖农村度假村的建设成立了八大公司,分别是白藤湖总公司、群聚公司、农业公司、建筑公司、工业公司、疏浚公司、园林公司、旅游公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建设。到1984年落成之时,度假村已经拥有6座别墅。
  建设工程并未止步。1986年以后,钟华生又提出把“一个村变成一座旅游城”。当时,度假村拿不出那么多建设经费,只能靠招商,于是钟华生想出一个办法——谁来投资,土地不要钱。一下子,全国来了30个投资方,度假村规模迅速扩大,大量别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钟华生认为,地不要钱,但搞基建要钱,消费要钱,将来资产升值也可以给农民分钱,这些将来都是白藤湖的,谁也带不走,“眼前让利,长远得利。”但此举也给钟华生带来了很大争议,当时,中山大学有个教授严厉批评他的做法。教授认为,土地不要钱,违反了经济学。
  到1987年,度假村单年旅游人数已经达到50万人。1988年,作为白藤湖联合开发公司总经理的钟华生荣获全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奖”,成为了全国闻名的风云人物,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有白藤湖村民告诉记者,他家里还保存着两张全国旅游地图,白藤湖农民度假村赫然在列。当年盛况,可见一斑。
  长远规划与市场定位的重要性
  “耕耘十八载,难得半朝闲。喜见民间乐,再踏万重山。”1989年,钟华生调任三灶管理区区长,离别前,他写了这几句话。
  作为继任者的黄长喜,同为白藤湖首批开拓者之一。据《奋进不止的开拓者——记黄长喜和白藤湖联合发展总公司》记载,当时的白藤湖虽然声名远播,但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为了最初的基建,白藤湖向银行贷款1亿多元。于是,从1990年开始,黄长喜把白藤湖的重心放在了地产业上,引进大笔资金,很快还清了旧债。1992年,白藤湖联合发展总公司的总经营额达到1.7亿元,旅游、农、工、贸及房地产业全面发展。
  然而,好景不长,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白藤湖开始走下坡路。白藤湖的旅游资源不再新鲜,对游客变得没有吸引力了。游客越来越少,度假村各大景点纷纷关闭,如今的度假村仅剩鳄鱼岛一个娱乐项目。在鳄鱼岛周边,随处可见的别墅里长满了杂草,其中有不少被当地农民变成了养鸡场。而当初大力发展的房地产业,也在土地方面留下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从盛极一时到迅速衰弱,白藤湖农民度假村令人扼腕。究其原因,一言难尽。《新快报》曾有评论:白藤湖农民度假村的消亡是一面镜子,客观原因当然有,那就是白藤湖地处珠海一隅,交通不怎么方便,与此同时,各地的旅游农业景点风起云涌,适者生存,大浪淘沙是必然的规律;从主观原因看,再好的理念如果不坚持和创新,单靠吃老本是难以为继的;还有,度假村的领导是由政府任命的,政企不分的体制弊病妨碍企业发展,继任者各走各路,没有统一的规划和长远的目光以及不断的投入,游客谁愿意谈你的“老三篇”呢。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旅游系主任、教授刘云德认为,白藤湖农民度假村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一个有着超前意识的项目,反映了特区人敢闯敢干的精神,但它是没有长远规划的,发展到后来,配套设施跟不上,与珠海发展的大环境脱节;再加上市场定位不清晰,白藤湖农民度假村成了一个半旅游半房地产的项目,到最后旅游没搞好,房地产也没搞好。
  “长远规划、配套设施、市场定位,这是任何旅游项目都要考虑清楚的问题,放在今天也一样适用。”刘云德认为,珠海西区如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白藤湖的地理位置堪称西区的黄金宝地,应该重新规划,让这片土地再次焕发生机。
  策划:陈邦明 胡良光 统筹:胡良光
  撰文:潘晓晨 沈文金
  供图:珠海市档案馆 鸣谢:珠海市委老干局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南方网()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36318条
评论220174条
评论199092条
评论184574条
评论184199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珠海公立小学入学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