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一年可以做哪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情

出国以后学会了什么?
出国以后学会了什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到国外旅游、度假、留学、投资移民。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让孩子出国留学都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前途,不过也有人觉得出国都是家里有钱的,出国留学其实就是为了混个文凭。网上爆出某留学生成绩单造假被开除,某留学生在国外飙车身亡,这些负面新闻让原本仇富的人更加笃定,出国留学都是成绩不好的,出国留学就是花钱买文凭。可是有些人不知道,还有很多出国、留学的人,他们没有显赫的背景,他们只是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普通通家庭。那么出国、留学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影响?又让我们改变了什么?有人总结了知乎上曾经出国的网友的回答,看完让人心酸又欣慰。知乎网友 @Yuan Gao出国留学可能帮助我达到了我的原生阶层一辈子也无法达成的水平。我是武汉人,然而我的父母是我们城市里收入可以说在底层的那一类人,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过得极其简朴,此处按下不表。我们家到我高考那一年是这样的情况,负债7万,无存款,父母二人收入总和大概3000人民币。我高考考上了武汉大学,当时的学费是4800还是5800一年,住宿费和其他杂费加一起可能2000不到,我妈妈原本想给我800一个月的生活费,但我坚持只要了600,我原本想的是在校内可以勤工俭学做点兼职,这样能减轻点父母负担,要知道200块他们能过一个礼拜了。可能这所有的钱加在一起对于我们城市的寻常家庭并不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尽管如此,我的父母仍然为我的学费发愁,最后是我小姨借了我1万元去注册的。然而改变我命运的事情发生了,我入学后参加了新加坡政府奖学金项目的选拔考试,并且成功被录取。当时全国有13所我985高校有这个项目,全国录取了300来个人,我们学校录取了30个。这个项目基本解决了我们家的所有问题:它包括了4年在新加坡的学费,每个月500新币(大概2500人民币)的生活费,住宿费以及保险。后来的一切也就顺风顺水,大二的时候去了欧洲交换半年,游历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捷克西班牙瑞典和挪威。大三暑假去了美国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亚太总部实习。大四结束以一等荣誉学位毕业并且入职美国另一家500强的fintech公司亚太总部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如今已经是衣食无忧,短假期可以去东南亚著名海岛,长假期可以去欧美澳大利亚。并且我终于在我家乡买了一套小房子给我父母住,签合同的时候我妈妈都快哭了,她说这辈子不是和奶奶住就是和外婆住,从来没有自己住过。如今再回头想,假如我没有新加坡政府奖学金这个项目支持我出国,我在原来的大学,以我父母无权无钱的背景,我大三不太可能找到好的实习,毕业也无法进好的公司,更不提像其余答题的同学一样受家庭资助去留学读硕士。对比我原来大学的同学,我已经非常幸运了。即使也进入500强成为了工程师,以那时的工资水平我也不可能迅速自立并接济父母。而这一切可以说都是由于新加坡奖学金项目,我衷心的感激她。也许对于家庭财力雄厚的同学而言,新加坡只是他们眼中一个鸡肋的跳板,无法与梦想中的英美相比。然而这却是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孩子的一颗救命稻草。知乎网友 @驯龙少女Sakura学会独处,学会放下,甚至学会了思考。爸妈送我上飞机的那天,我第一个冲进候机室,没有回头。不是因为不想再看看他们,而是我知道,总是回头的孩子,走不远。一个人,从中国拎着三个23公斤重的大箱子和一个20斤重的背包,来到异国他乡,我想这是几乎所有留学生都经历过了的。自己烧饭做菜,和室友从超市买好一周的水果蔬菜和奶,拎着24瓶矿泉水走三公里,几周下来感觉胳膊有劲的像个男人。男朋友?好像没有原来那么需要了。也慢慢改变了对恋爱的看法, 不再想去追求外表光鲜却没有实质的感情。可我刚刚十八岁,我还没能学会怎么好好爱别人,我哪里懂得什么是爱情。你要是问我一个人在国外会想家吗寂寞吗,我想没有人不想家吧。可是既然来了,就不能总想着回去的路了。想家的时候去Tim Hortons买一大杯冰咖啡,再要一个汉堡,感觉跟在家里饿急了想出去吃麦当劳没什么两样,填饱了肚子就不会想家啦。想家的时候,自己煮一个鸡蛋剥几个玉米,假装成是姥姥给我做的带到学校中午啃着吃,好像生活也没太大的不一样。从一个在家父母从没让碰过刀切过菜各种挑食的女生变成一个自己煮碗面下个鸡蛋就能吧唧嘴觉得好吃的瘦子。在一个颇有学术氛围的大学学习让我一改往日的拖延,每天都想做的事情多一点,再多一点,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完再去洗澡睡觉,然后在日记本上写上无憾。“在家事事好,出门事事难。”这是我临走时姥姥嘱咐我的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把自己的所有思念仔细的藏好,不能让他们担心不能说想他们,或许是我能为家人做到的唯一的一件事。我知道以后我的人生会经历很多离别,有的人是一天,一个月,一年,可有的人是一辈子。我还真的很年轻,我很怕它发生,我怕我会措手不及,所以我想,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对爱我的人好一点,再好一点。也许这样做,上帝会对我宽容些,让我少受些生活的磨难。学会独处,学会放下,甚至学会了思考。这些也许,就是离开家的意义吧。知乎网友 @USshare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步举动可以说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步举动。这也是我后来一直在鼓励很多留学生留下来的原因正常来说,如果我不出国,我在国内读的是土木工程,按照同学的评价发展水平,现在估计也是在2-3线城市安家,一份差不多的工作,但是可能也比较辛苦,会常常出差。直接用钱来衡量的话,应该是年薪在20万左右。 主要头疼的还是孩子的教育和医疗问题。 如果没有买房的话(likely),现在应该压力还是很大的。大三的时候选择出国还是很有魄力和勇气的, 06年的时候美国大学的学费和现在差不多,可能还贵一点点(当时的汇率是1:8)。主要是家里穷,父母在我决定出国的时候,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20来万给我,算是我的所有留学的费用。我知道我拿着这钱在美国我不只要赚生活费,第二年的学费也得自己去弄。 当时并没有考虑太多。 我就一个想法,我可以赚到学费,我可以找到工作。后来在美国的前两年应该是我人生当中最辛苦,压力最大的两年,学过修车。在中部读书,坐火车到纽约买出事故的车基本完成自己的维修后开回中部卖给别人,运气好的时候一辆车可以赚4000美元到6000美元。因为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在赚钱上面,而且课程压力又及大,每个学期都是18个学分,第一年结束后我GPA不到3.0。但是我总算是把第二年的学费给赚到了。 还能贷款买个房子出租给学生和自己住。去美国的前两年是最有激情和最能吃苦的。 我清晰的记得我刚到美国的第一周,感觉什么东西都好贵,吃了一周的cup noodle和饼干。后来研究生为了拿全奖,也是一个一个老师的问,而且不止问一次。 整个学院都被我问过好几遍, 最终还是有老师不嫌弃我的低GPA,和没有GRE的情况下给了我全奖(让我帮他做了一个夏天的实验,还给了我一小时15-20美元的工资),这是我非常重要的一步,不然我觉得我很难在美国呆下去。 我至今还是非常感谢那个教授的。2010年毕业的时候,经济危机,但是当时的我居然拿到了纽约一家比较大公司的offer。当时,中国留学生唯一的一个,算是院里面的留学生中不小的震动。后来的路就比较顺了。 包括后来的转行,去咨询公司BCG。 直到从bcg辞职出来之前,工资也拿到了20多万美元。现在拿了绿卡,在美国也有几处物业,国内前两年也买了一套房子, 能开S550,想去哪里度假一般都能去,不太需要担心将来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医疗问题(因为,不出意外,孩子应该会在美国生)。我觉得我是一个资质一般的人,包括现在英语都没有说的特别利索。 大部分的人如果做好奋斗的准备,美国是给你非常大的机会的。部分素材来源网络还有很多的人投资移民、出国留学,在国外经历了孤独和艰难困苦,有些事情不是钱可以解决的,但是经历过这些,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关注华夏移民,了解更多移民资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华夏移民是您贴心的海外移民顾问!
作者最新文章出国的意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出国的意义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出国交换半年,我收获了什么 - 简书
出国交换半年,我收获了什么
虽然刚回国我就感受到了半年gap year所带来的麻烦:暑假实习大规模招聘已过、专业实习延期、大四补专业课,但是依然不后悔的说一句:出去的值!
半年国外经历,不敢说对我产生了从内到外的提高,但是整个人的认识、想法还是大有改变的,开阔视野整个东西很虚,不好去衡量,也不是短期肉眼可见的,到底收获了什么、有没有改变,还是自己知道。
在我心里,自信是那种遇到困难也从容淡定,相信自己可以克服难关的感觉,是对自己全面的了解与接纳,是遭遇失败也敢从头再来的勇气。
作为一个从三线城市,通过高考来到北京上学的学生,我的确是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尽管我觉得自己在自己的圈子里面,学习、社交,不算出类拔萃,也是不输于人后,但是总还是会质疑自己,担忧未来,总有一种我今天不努力,明天就会被这个社会淘汰的无形压力感,我深知自己缺乏那种不断尝试的韧劲与勇气,但是追根究底,还是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
要说我从韩国回来最大的改变,那就是变漂亮了!的确,一个人外形上的提升可以极大的提升一个人自信感,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工科学校的女大学霸,当你不止一次被别人称赞(自然而发)pretty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学渣第一次考了第一名,你发现自己被归到了原本你认为不属于自己的那一类,你开始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
我觉得自信,不是因为我画了好看的妆、穿了漂亮的衣服,而是从变漂亮中延生而出的对自己从内到外的接纳。我觉得,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探索自己,认清自己中度过的。
出国交换的经历不在于去哪个国家,而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结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当原有的文化枷锁被打破,你从小被教育的“标准”不再适用于所有群体,你理所到然的一些事情不再理所到然。我发现我羡慕拥有白皮肤的德国人其实想像我一样晒黑,我发现自然金黄头发的欧洲妹子很喜欢我的黑头发,我羡慕的十分苗条的巴西妹子原来一直想增肥,那些之前我一直懊恼的不喜欢的自己的部分全部被推翻,我第一次彻头彻尾的发现自己原来在乎的纠结的东西其实都源于自己认识上的狭隘,这也正是我之后要讲到的包容。
交换前,我没有出过国,对于国外的认识还停留在影视剧和电影的层面上,语言的不通、文化的磨合、关系的建立都会是很大的挑战。出国后,我也的确经历过这样一段过渡期,但是之后我发现,这些问题都不算是问题。我从来没想过不会韩语,如何在韩国找到一份兼职甚至是大公司的实习?如何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拿到国外的驾照?如何在文化背景不同的情况下交到男女朋友?我的种种担忧源于我“认为自己是外国人,所以与本地人有差异”的认知,然而,这些,其他国家的交换生都用行动证明了it's okay 。知识与见识的局限性让我在试都没有试过的情况下,主观的认为很多事情不可能,在国外经历过的很多amazing的事情让我变得更加相信人的能力,人的潜力远要超过你的想象,不要轻易说“我不行”。
有人一周5天都混迹于bar和club,有人熬夜写marketing plan。有人在韩国过了一年也说不出几句韩语,也有人精通韩、中、英。有人可以通宵喝酒聊天,有人可以滴酒不沾。有人一学期就选了一两门课,然后到处旅游,也有人每天都是课程和实验。
当你走出去,发现生活又无数种可能与选择。有人崇尚知识、刻苦学习与科研,也有人热爱生活,不放过任何旅游与体验新事物的机会。之所以说国外的氛围比较open,是在于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没有人在乎你毕业选择环游世界还是踏实工作,没有人在乎你交的男朋友是比你小还是大你很多,没有人在乎你家里有背景或者没背景,这种不在乎不是“冷漠的不闻不问”,而是“don't
我经常觉得国内有一种氛围是道德价值捆绑,经常打着道德的名义去告诉大众“你应该这样做”,或者打着道德的旗号去攻击一些人“你不该这样做”。当所有的条条框框,所谓的道德准则都没有的时候,我觉得生活变得轻松了。变轻松不是因为课业或者生活的压力减少,而是更少的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干扰,可以更专心与坚定的做自己心里真正想做的事情。
之前我就想过,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要强迫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欢但是明明可以不选择的事情,例如跟风报专业,刷分报竞赛?因为很多学生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没有自己的目标与判断,所以只能随大流。记得一个老师说,只要你做的事情是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又何必在意他人目光的,有时候就是太在意别的评价与目光,才会导致自己也失去判断,盲目从众。
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完全不可能以一种标准或者一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往别人身上套,don't judge !
对生活的理解
我曾经一度认为人生就是要奋斗的,有时候鸡血打多了觉得睡觉都是浪费时间,恨不得把自己的计划安排的滴水不漏。我想象过那种躺在沙滩上啥也不干就是晒太阳的惬意日子,但是我觉得那至少也要是在我小有成就,工作稳定的时候。
在韩国的半年说直白点就是“玩了半年”,尽管我觉得半年我可能会错失实习机会、修学分这些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依旧不后悔这半年“玩”的时候,我想我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机会享受这一段青春的日子了。
中国人勤奋刻苦、追求上进是我认为好的品质,工作固然重要,但是生活也很重要。在没课的周三,我可以睡到自然醒,楼下健身房跑40分钟,然后冲个澡化妆打扮一下出门,和朋友坐在学校喷泉广场前聊天,仅仅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和朋友的陪伴,都会觉得幸福感爆棚。我十分感谢我有这样一段闲散的时光,可以体验生活中那些简单的小幸福,细心打扫屋子、看足球场的球赛、图书馆阳台看本书、广场前看喷泉、木质台阶和朋友聊天,这些因为在国内生活学习的繁忙没有时间也没有宁静的心去感受的东西终于在gap year中有了机会和时间去体验。我想,等年华逝去,留下的也只有回忆了!
生活的意义大于一切,用心的去经营生活,必然也会得到生活的馈赠。
如果要说,我与普通的交换学生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交换经历,那应该就是社团经历了。
能够加入崇实大学的舞蹈社团“flavor”应该是我觉得最最开心的日子,让我在崇实额生活丰富了不少,而且很多关系很好的韩国朋友也是通过舞团认识的。由于在北邮我也是校舞团的成员,不免会拿两者来比较,心里觉得崇实舞团的发展还是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的。
开学初社团招新时,我并没有看到flavor的招新,加入flavor是在一次散步时路过学生会馆的练舞房,看到一大批学生在跳舞训练,于是就问可不可以加入,队长人很nice,告诉我说“you can join us anytime you want”,于是就这样,我成了flavor新一届的一员。
在组织架构上,flavor和北邮校舞团一样,基本上是一个社团社长,然后是各个舞种的负责人,然后是队员。flavor有固定的集体训练时间,和周末开放的自由训练时间,让真正喜欢跳舞想练习的人可以更自由的使用场地。学校对于学校社团的发展还是很支持的,至少硬件上很不错,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位于学生会馆一楼,完全是自主管理,我们练习时衣服、书包都可以放在办公室。
对于队员的发展,flavor也有自己的培养方法和考核。新团员入团后,需要参加每周两次的集体训练,有老师带着练基本功和小片段,而老师就是相应舞种的负责人或者是前辈(高年级学生被称为前辈),人都是有惰性的,对于舞蹈新人来说往往自己一个人训练会坚持不下去,有老师带的针对性训练会让新人提升很多,找到进步的方向。基础训练会有严格考勤,每个舞种的负责人真的是很负责呢,每次都会记载核对。除了基础训练外,每周五和周末都可以自由训练,前辈不会带,但是不懂的可以找前辈指导。对于新队员,第一年并没有太多的公众的演出机会,但是会有内部的考核,一个是接近学期末的showcase和暑假的freestyle battle。
showcase大概在期中开始后开始分组,准备期有一个月。flavor所有新入团的成员会抽签决定组别,大概8、9个人一个组,各个舞种、男女都有,然后大概一个月的时间自己选曲编舞,最后参加组间比赛,算是一次考核,也算是一次展示。我们组应该是困难最大的组,真个flavor就3个国际交换生参加showcase,而我们组除了我还有一个来自捷克的女生Ella。由于韩国人英语都不太好,沟通成了我们组最大的问题。
showcase是自己最累也是在flavor最难忘的时光。全组一共8个人,最后确定有时间参加展示就6个,能用英语正常沟通的也就两个韩国人,所以整个过程中,所有想法、编舞都是在一遍英语、一遍韩语中磨合的。我还记得有几次就是整个组整天泡在练舞房排练,从下午一点到晚上12点关门,感觉自己都虚脱了,但是尽管很累,大家也是互相打气,每个人都想try our best。最后的showcase,我们组虽然不是最好,当然也不是最差,除了跳舞,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了很多,快乐还有回忆。
要离开韩国的前一天晚上,flavor的队长还有朋友还特地来见我和我告别,走的当天中午还和另外的flavor的小伙伴一起吃饭,他们给我画了详细的去机场的方法,现在想想也觉得感动。
交换生活快乐且短暂,虽然回到北邮后一切照常,但是我知道,那些细小的改变,只有自己知道!
orientation
8月8日,加入简书,开始文字之旅如果你非要问,留学的意义是什么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下载客户端:
核心提示:我觉得花一番力气总结,好好说清楚,出国的意义到底是啥。总之,从哪里能生存下来,到怎么办户口,怎么办绿卡,到这些统统不重要,事业格局最重要,一路走来视野在不断开阔。
留学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无从回答,那么,留学的意义是什么也很难回答。我碰到过第二难回答的问题就是:诶,你觉得出国的意义是啥?那么我必须要回答此事多么有意义,否则显得我很笨,专门花大力气做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然而倘若我一顿夸出国怎么好,对方立马会问最难的一个问题:诶,那你干嘛还回来?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做一件事有意义并不能推导出一辈子就要做这一件事,但这个“显然”,就好比高中数学的“显而易见”,是最难证明的一句话。所以,我觉得花一番力气总结,好好说清楚,出国的意义到底是啥。仅从结果上看,留学也许具备以下几点功能:1. 给凤凰男一个逆袭美国白领的机会我曾见过不少意志坚决的同学,靠着银行贷款砸锅卖铁读一个MS后拿到年薪10万美金+的工作,从此可以住大房子开小车,再养一条狗,轻轻松松实现美国梦,五六年之后办绿卡,五六年之后入美籍,然后老爹老妈接来养老,生两三个洋气的ABC。为什么说轻轻松松呢?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只需要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事情。2. 让孔雀女吃点苦头懂得生活的不易我曾见过不少校花级别的女同学,在国内学生圈呼风唤雨,来了美国之后,也会熬夜写作业,也会自己装家具,也会拼车去买菜,也会一个人想家想的哭鼻子,也会有点小事到处打电话找人帮忙,当然,也会被拒绝。一年就能变一个人,不仅生活能自理了,思想也独立了。3. 给富二代镀金接手家族企业的契机我曾见过不少富二代同学,来美求学以镀金为主,当然是学校牌子越响越好,专业倒是不太重要,甚至可以得出结论:凡是毕业之后横穿美国完回国的,家境一般都不错,或者直接拿一笔资金在美国开始积累创业经验,至于是否工作,没有生活压力,也是看个人爱好了。而至于说镀金,可能这个说法有贬义词之嫌,客观理解其中性意义就好。4. 被父母放逐自生自灭的解脱与成长我曾见过不少飙车吸大麻打游戏的同学,父母甚至有点放任自流,安排你到美国,好好学习吧!大部分人反而真的在看尽繁华之后浴火重生了,不论学习好坏,起码能从一个纨绔子弟变成一个自力更生的人。当然,也有凤凰男逆袭失败只能回家继续砸锅卖铁,也有孔雀女在美国依然被众男生捧在手心,也有富二代要么低调搬砖要么花天酒地,也有被放逐的孩子没有自生反而自灭了。这么一说也只是随便瞎扯,然而你也看出来了,留学的意义,对不同专业职业、不同出身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人都是不同的,不信我们可以总结出更多的意义:有人想全家移民有人想嫁老外有人想泡白妞有人想携款逃跑有人不想被爸妈管有人就是想见见世面有人想呼吸新鲜空气有人真想好好学习有人想做科研当教授有人为了美国梦有人就想纯镀金有人盲目跟风有人被爸妈逼无奈各自都有各自的意义,所以如果要只问留学的意义,相当在所有人共同的意义中找交集。这是复杂度多么高的一个数学问题?好吧,还真被我找到了一些:1. 更加开阔的格局当我在华科上学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在想,毕业了回家乡呢,留在武汉呢,还是去北上广呢,哎,好焦灼,家乡太落后回去没事干,武汉也是各种吐槽,北上广听说好恐怖啊,天下之大,何处是我家呀。当我从西北毕业之后回国看了一圈,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在想,是在美国工作呢,还是在国内看看机会呢?这个时候,选择悄悄的升级了,是在中国工作,还是美国工作?上一阶段考虑的问题,大城市竞争激烈、能否适应,已经不存在了。主要是考虑到职业发展状况,在国内有哪些工作时候,在美国的待遇、职业发展状况相比又如何。当我从HP辞职之后,在硅谷创业,也回国全国各城市走了一圈,我在想,是在硅谷发展好呢,还是在北京、上海?这个时候上一阶段考虑的问题,工作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而是考虑整个行业的格局,在哪当“老板”可以更好的发展事业,而天下之大,何处都是我家,今天觉得上海好,我就来上海,明天需要需旧金山一趟,我就买张机票,甚至南美、中东,觉得是未来,都可以去,基本生活、工作层面纠结的点,不需要再纠结了。总之,从哪里能生存下来,到怎么办户口,怎么办绿卡,到这些统统不重要,事业格局最重要,一路走来视野在不断开阔。2. 更加独立的人格众所周知,美国人是孤单寂寞的,每天喊好无聊啊好无聊的留学生活仅仅是表象。美国人具体可以孤单到什么程度?可以孤单到,只有外界觉得他孤单,而他早已习惯了这种独立。比如说:有一次我去租车(我的车被撞残了这是一个好故事以后有机会讲),进来一个老奶奶,七八十岁,颤颤巍巍,说话word by word,然后,她选好了一辆车,把自己放进车里分三步:打开车门,做进去,关上车门。然后慢慢悠悠的离开了。我不止一次在高速上看到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开车,一开始觉得会不会社会对他们不负责啊?后来才发现他们有这个能力,并且就这么独立,完全不会出现被放到养老院哭闹的情况。老年人的独立经常超出我的想象,再比如说当时我的邻居是一个伯克利退休的教授,八十多岁,有一天我看到他爬到了房顶,不知道在修啥,我说你需要我帮你弄吗?他说不需要啊,很简单,然后像个孩子一样眨了下眼。儿童、孕妇、残疾人基本都是自己搞定自己的所有事情,他们不是带着怨气来搞定,而是觉得,这本来就是一件很简单而且正常的事情。更不要说正常的成年人,每一个美国人也许都会修暖气、空调、烤箱、汽车,自己的问题也都可以自己解决。每个人高度独立的情况就是,他们不会闲的蛋疼来Judge其他人,父母不会说你怎么还不嫁人,同学不会问你考了多少分,无论你做了多么愚蠢的事情都不担心别人嘲笑你,街上也是形形色色的人都有。3. 更强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美国高校的教学是比国内高校强不少的,在灵活度很高的情况下,居然可以神奇的保证学习强度,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中国学生背负父母期望变被动为主动。课程设置也都是偏实践,我读书一年,写了比本科四年还要多的东西,比如一个安卓APP,一个移动端网站,一个编译器...自我感觉还是进步很多的,至少所学的东西都是业界最新的东西,不会出现国内的教材已有十年悠久历史或者一些所学技术已被社会淘汰的现象。当然并不是国内教育一无是处,大量的考前突击还是对提高智商有所助益的。然而,出国的意义并不等于出国的动机。譬如说当我回头看时,出国是有这样的意义,这是一个年近三旬的人的回头感悟(说的好像我很沧桑一样=。=),决不是当年刚刚弱冠的我选择出国的理由。在我总结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才发现,好奇怪,如果我当年不知道出国的这些意义,我为什么还要出国呢?好像只是因为看到学长学姐都在出国,所以意义并不是动机,而提前明确其意义,可以更明确动机。文末随便再说点,为什么这篇文章都是写出国的好呢?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留学的意义”啊!这绝对不是说,留学全是好处,也并不是说,留学一定比不留学好,任何一件事,都有机会成本。然而留学这件事,是年轻时候唯一的经历,即便在国内创业、工作、读研比留学好,那么,你留学完依然可以做这些事情,但你埋头做几年这样的事情,也许就错过了唯一一次留学的机会,这也许是留学最大的意义。作者简介:华科08级老学长,美国西北大学硕士,硅谷HP总部软件工程师;留学求职辅导老师,为学生提供美国名校科研,暑期实习,编程辅导,DIY集训营,长期辅导等VIP项目,成功帮助数百位学生拿到美国名校Offer并高薪留在硅谷FLAG级别公司;在有道学堂、SVC等多个渠道开办的线上公开课广受学生好评,总结自己北美留学、硅谷从业经历,吐槽戏谑,鸡汤干货,倾情奉献。
来源:搜狐教育编辑:郑心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意义的事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