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会「又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又抑郁」吗

前沿第三期:焦虑抑郁齐步走 教你如何辨雌雄_医药前沿_百姓健康网
前沿第三期:焦虑抑郁齐步走 教你如何辨雌雄
来源:《前沿》
作者:吴志国 方贻儒
编辑:艳艳
行病学数据显示近 90% 的抑郁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40%-70%
的患者共病至少一种焦虑障碍。而共患焦虑是导致抗抑郁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遗憾的是,从现实观察中看,我国目前临床中对抑郁 /
焦虑障碍共病的识别和诊断远远不足。所谓无风不起浪,小编以为,许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目前的现状:
1. 抑郁 / 焦虑障碍共病的临床表现较单一疾病复杂,导致诊断难度增加;
2. 焦虑障碍本身作为单一疾病的诊断具有不稳定性:国外有随访研究显示,开始诊断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经 3 年随访后发现,约 40% 的患者演变为抑郁障碍;
自上世纪 80 年代始,DSM-III
诊断系统所强调的临床「等级诊断原则」对国内精神科医生的诊断思路产生深远影响:根据等级诊断原则,优先诊断「重性」精神障碍,同时发生的所谓「轻性」精
神障碍则无需诊断;另外,国内适用的诊断系统《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 版)》和现行诊断系统《国际疾病分类(第 10
版)》既缺乏结构式、标准化诊断评估工具,也未鼓励共病诊断;
4. 临床工作繁忙导致医生无暇顾及共病诊断,临床医生通常的「功利性」做法是对抑郁障碍共患焦虑简单冠名以「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或「抑郁症伴焦虑状态」等。
了能够更容易识别共病,有学者提出了折中方案——单纯识别焦虑症状而不是做共病诊断。如「焦虑性抑郁症(anxious
depression)」,是以症状维度(如 HAMD-17 焦虑 / 躯体化因子 ≥ 7
分)来定义,简化了评估过程,因此更具临床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抑郁障碍患者普遍倾向于以丰富的焦虑和躯体化症状来表达或「掩饰、否认」抑郁体
验,提示以此症状维度定义的焦虑性抑郁症概念可能尤为适用于国内临床。
2013 年发布的 DSM-5
在对现行诊断分类进行大刀阔斧修订的同时,也强调了对关键疾病特征进行维度评估的重要性。如在 DSM-5
抑郁障碍及双相谱系障碍的诊断分类中添加了「焦虑特征」(With anxious distress
specifier),为「抑郁障碍伴焦虑特征」,并且根据症状条目数判定其严重程度。该特征的设立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有效地识别抑郁障碍临床特征的严重
程度,以及避免因严格的疾病诊断分类所导致的重要疾病信息的漏判。但以焦虑维度定义的疾病特征,其稳定性由于缺乏长期随访研究尚未可知需要进一步研究。
量研究提示,无论是否接受治疗,抑郁障碍共病任何焦虑障碍的近期和远期结局均较无共病的抑郁障碍患者更差。如起效时间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治愈率更
低,而且其不良预后倾向与抗抑郁剂种类(即无论使用单通道作用药物 SSRIs,或双通道作用药物如 NaSSA、SNRIs 与
NDRI)或治疗模式(如药物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认知治疗)的选择无关。
可见有必要对其临床特征、生物学机制、治疗效应、影响预后的因素
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拓展临床对抑郁障碍共患焦虑现象的理解,为针对性的维度评估方法和成功治疗策略的发展提供实证依据。目前,在抑郁障碍总体治疗结局尚不
理想的大背景下,或许基于评估的治疗(MBC)策略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抗抑郁治疗的结局。
看了还想看
本站图片仅为设计美化,与文章无关。如认为影响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下拉更多精彩易怒、疲惫、尿频……现在每个人都在说「我很焦虑」
现在人人都说「我很焦虑」,但是人们真的了解焦虑症吗?
叶赌徒,我是一个赌徒,瘦人永不为奴
拖了这么久还是到了专业内容的时间了:)这次我们来了解一下焦虑症是什么,如何治疗。由于是关于心理疾病的内容,所以这篇文章覆盖面很广,因此会很长,而且略枯燥,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另外,还是得提一下:文章只是提供参考之用,不建议根据文章进行自我诊断或者用药,如果要诊断治疗还是要去专业医院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
在现代社会,焦虑在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在人们面对压力时经常会出现焦虑情绪,其表现出的症状有可能是轻微的,暂时的,并不影响日常生活和行为,但是对于那些患有严重或者持续性焦虑症的病人,则会表现出严重的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等情况。另外,焦虑并不是我们大众想像的那样紧紧是焦虑而已,焦虑症属于一个大类,而其中又细分为各种焦虑疾病,比如我们俗知的强迫症就属于焦虑症。通常来说,与我之前写的抑郁症文章相似,焦虑症的诊断要根据由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ICD 的话由于内容过于陈旧,暂不参考。由于我本人在英国读书,也会在学校附属的精神医院实习,所以比较偏重引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指导手册(NHS Guidline),还有英国协会精神药理会指导手册(BAP Guidline),因为 BAP Guideline 内容更新也更细致。文中内容我觉得需要重点了解的我会加粗,不过知乎的字体功能并不是那么明显,所以大家自己注意了:)。
关于大众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在 12 个月的时间范围内,焦虑症的发生率为 14%,而如果是终生时间范围内的话,焦虑症发生率则为 21%。 而属于焦虑症大类里的的细分疾病则没那么广泛,如强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在 12 个月范围内,发生率为 0.7%,终生的话为 0.8%。特殊恐惧症(specific phobia)则为 6.4%,终生为 13.2%。年龄和性别也同样影响疾病发生率,比如特殊恐惧症,在任何年龄段,女性的患病率都比男性高,而在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里,中年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则非常相似。不过就焦虑症这个总的大类别来说,在任何年龄段,女性与男性的患病率比值基本为 2:1。
总结的话,焦虑症的主要症状如下
对于健康,经济,家庭,工作,学业等因素的的过度担忧,即使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些因素有出现问题的征兆
在很多场合中产生最差的不合理的预期
然而焦虑又有具体的细分疾病,
由于没有中文版的 DSM,我就照着 DSM 和 BAP 的内容做了个中文版的表格,如果翻译不太准确的话见谅,见下图:
很多人看到这个表格估计就想要自己检测,那么可以试试下面这个流程(当然,我不建议自我诊断,想要准确有效的诊断治疗还是建议去寻求专业医生帮助,这个表格只是为了帮助理解,另外与其让大家自己对号入座,还不如我自己给一个简洁的流程图)
又上面的流程图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检查是不是伴随抑郁症,因为焦虑与抑郁的相关性实在是太紧密,经常共同出现,以至于焦虑症和抑郁症就像是一对心理孪生兄弟一样。通常来说,广泛性焦虑症经常最先出现,并且一般都在儿童时间就发生。研究证明生物和环境因素都对焦虑症有影响。一些由于基因关系较为容易患上焦虑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拥有相关基因就必定会得焦虑症,环境因素也很重要。比如早期的创伤性时间就能改变人们身体正常对待恐惧的机制,使得其变得对压力和恐慌异常敏感。而由于心理上过度的担忧,患者通常会很多生理上的症状,比如肌肉紧张,头疼,尿频,肠胃不适等等。对于焦虑症的治疗,行为疗法的效果非常好(不管是配合药物还是单独使用),对于儿童来说效果更佳。
造成焦虑的原因
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焦虑症的发生在目前来说还没有定论,通常有几种说法,有家庭因素,儿时经历,基因,成长环境,物质滥用等等。
简单来说,在患有焦虑症的人群中,他们大脑对于恐惧,威胁,压力的应激反应与常人不同,而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则是杏仁核(amygdala),主要控制人们对恐惧信息的反应和应激,杏仁核会将人们接受到的外界信息标记为威胁,担忧等内容,从而与大脑其他区域相联系,再发送信号到身体各个部位,使身体产生应激反应。比如我们看到蛇,那么杏仁核就会将这个蛇的信息标记为恐惧,生命威胁,从而发出信号,我们身体就可能开始出汗,颤抖,呼吸急促等现象。而早期的创伤性时间,或者巨大的压力,可能导致这种大脑功能,使其机制变得过度敏感,从而经常发出&警报&信息。一般来说,这些警报信息能帮助我们人类生存,但是对于焦虑症患者,他们的大脑分析出了过多的&警报&,从而引起很多功能障碍。
特定人群与焦虑症的关系
与抑郁症相似,焦虑在一些特定人群中的发病率更高,与普通人群相比,患有精神 / 心理疾病,有长期慢性病的人群更容易患有焦虑症。而另外一些一直存在经济问题,或是来自特定的种族的人群同样更容易患上焦虑症。一份澳大利亚的研究发现相较于有工作的人,失业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情感障碍症状,并且症状更为严重,并且更少地被转介到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而一份美国的研究则发现相较于白人,黑人和拉丁裔的病人更不易接受到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或是在一级治疗阶段(primary care,以我了解的英国医疗系统为例,心理精神治疗属于第二级,而全科门诊为第一级)接受到抗抑郁处方,另一份美国的研究也发现非白人患者更难接受到合适的治疗。但是,这种情况也并非适用所有国家,一份荷兰的研究就发现对于所有人种族裔,接受治疗的程度都是相似的没有很大差距。
焦虑症的治疗
一个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另外,药物也能帮助患者来应对焦虑症产生的症状,但是通常不会直接治愈焦虑症。最近很多研究也发现对于治疗焦虑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药物治疗(药物副作用方面建议自行搜索或者咨询专业医生,因为我写的很简略)
在轻度焦虑症的情况下,药物很难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很多随机对照研究都发现有被试很强的安慰剂效应。药物的选择也有很多种,如下。
1. 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与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剂(SNRI)
SSRI 和 SNRI 现在广泛适用于治疗心理 / 精神疾病,为治疗焦虑或者强迫症的一线药物。但是 SSRIs 同样有一些副作用,比如失眠,恶心,性功能障碍等。
&已被证明在广泛性焦虑症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有防复发的功效,另外,其副作用之一(性功能障碍)以及停药产生的副作用的效果也比 SSRI 和 SSNI 小。
一些苯二氮卓类药物在治疗惊恐障碍,广泛焦虑症,社交焦虑症中有良好的疗效。但是这类药物在短期和长期治疗中,都会有令人头疼的镇静作用以及会造成认知障碍,并且长期使用的话可能会产生药物依赖,因此这类药物的优先级通常在 SSRI 和 SNRI 之后。
百度有 2 个相关百科上,一个只写了其治疗神经痛和癫痫的效果,一个则写了治疗带状疱疹的药效,但是其实这个药物在治疗广泛焦虑症以及社交焦虑症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并且能有效防止复发。另外,这个药物还能有效地减轻抑郁症状以及睡眠障碍。通常的副作用为头晕,乏力,但是相较于其他药物,这个药物的耐药性更好。长期使用的话有研究发现在 20%的患者中会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
抗精神病药物经常性地出现在治疗焦虑症的处方中,但是通常是在特定条件下使用,一般为在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中起防止复发的作用,或是与抗抑郁药物相配合治疗强迫症。
大部分焦虑症或者强迫症患者有很强的对心理治疗的倾向,特定的心理治疗,比如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baviour therapy),暴露疗法(exposure therapy),在治疗焦虑症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心理咨询的短期效果比正常的医疗看护(使用或不使用抗抑郁药物)要好一些,尽管其他研究表明相比于其他的心理疗法,咨询的效果稍弱。心理动力疗法(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则对惊恐障碍的患者的放松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在广泛性焦虑症中,效果没有认知行为疗法好。
总的来说,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效果很相似,在一些研究中,接受认知治疗的患者复发几率比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低。大部分情况下,很难确定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是两者结合的效果哪个更为出众。因此,患者的个人倾向很重要。
一般来说治疗焦虑症需要 8-20 个小时的认知行为治疗,对于细分的病症如强迫症,惊恐障碍等,其心理治疗的时间大致也在这个区间。
我特地申请了公众号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整合,有需要的话欢迎关注公众号:mindhack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重庆黄手帕&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邮箱:
电话: 023-×12热线,9:00-21:00)& 微信公众号:hspxl 网址: &&&&&&&&&&& 地址: 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30-1 (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抑郁和焦虑有什么区别?又抑郁、又焦虑该咋办?
更新时间: 10:24:00
如果抑郁的感受是「旷野无人」,那焦虑大概就是「无数份担忧如黄金周滚滚人潮般拥挤在心里」。
有人问,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又「抑郁」又「焦虑」,或者说,又无精打采又烦躁不安?
没错,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常常相伴而来。
当抑郁障碍遭遇焦虑
抑郁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五个方面:
1.& 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和悲观;
2.& 感觉思维能力受到抑制,并且常常考虑消极的事情;
3.& 意志活动减退,并不愿参加各类日常活动;
4.& 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
5.& 出现睡眠障碍、乏力、食欲下降等各类躯体症状。
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不涉及焦虑症状,但有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抑郁症患者感到有一定程度的焦虑。
抑郁状态中,患者常表现出自罪、自责,认为自己不够好、做什么都没有意思、未来一切都没有希望,行为上也会感到做事困难、想要回避过去显得简单或有趣的活动。
对自己的悲观认识和与外界沟通越来越难,都可能令抑郁症患者感到焦虑——害怕事情会变得比此刻更糟糕更加可怕。
抑郁症患者也可能表现出激动不安等焦虑症状,这在老年患者中非常多见;另外,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状态下,很可能出现易激惹的焦虑症状。
当焦虑症遭遇抑郁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1.& 对未来可能的危险或不幸的持续的过度担心;
2.& 坐立不安,并且肌肉紧张;
3.& 出现心慌、气急、胸闷、头痛等由于自主神经功能亢进而导致的躯体不适;
4.& 「警觉性提高」带来的易激惹、入睡难、注意力不集中等。
焦虑症患者也会有时候感到自己被抑郁笼罩。
迁延不散的焦虑,都可以令人感到不愉快、不开心,甚至自责:
·&&&& 难以再像过去一样轻松应对工作、人际和生活;
·&&&& 持续的紧张情绪和各种身体不舒服令人痛苦、难以忍受;
·&&&& 对症状过分关注和担忧,生出「我这么焦虑,不可能做好别的事情」的信念,带来绝望、自责;
·&&&& 对症状的无助感,怕自己没办法再好起来。
是焦虑,还是抑郁?
当同时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症状时,依据诊断标准、症状表现和病程发展,医生一般会以更严重、主导的症状做出诊断。
若两种障碍的诊断标准都各自符合,则可以分列诊断,即「共病」。
实际上,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抑郁障碍患者中,有 67% 正同时有焦虑障碍,而焦虑障碍患者中则有 63% 正同时患有抑郁障碍。
还有一种情况,即是两种障碍的诊断标准都不完全符合时,国际诊断标准 ICD- 10 提供了「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的诊断。
又焦虑又抑郁,怎么办?
抑郁和焦虑中有一个已经显得难以应付,同时面对两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如果有人鼓励你找一项运动并且每天去活动一下,还是不要暗自嘲笑他没有给出更新颖的技巧了吧。
当抑郁让我们行动和思维都缓慢下来时,运动能帮助身体和主观感受都慢慢活跃起来;而当焦虑令人觉得百爪挠心、心慌难耐时,运动是释放压力的好办法,它能让人从内心安静下来;运动还能帮助身体调节到更好的状态,从而缓解躯体不适、恢复正常的睡眠节律。
2. 找到第一步,踏出去
尽管抑郁和焦虑合起伙来把脑袋变慢了,没法再像以前那样记住事情,或者很难专心致志了,尽管情形也许令人感到「内心瘫痪」、无力做任何事情,请相信,我们还是可以做成一件事情最开始的第一步。
然后,把一件事分解,直到各个步骤都具体且细致,我们就不会再感到难以执行。
接下来,把注意力放在接下来的那一步上,那又是新的「第一步」。
这个策略能让我们不至于被抑郁带来的「无能感」裹挟,因为,至少眼前这一步还是有能力掌控的;它也避免我们被无边的焦虑绑架,因为当事情一步接着一步进展下去时,我们的注意力便会慢慢从「数不尽的担忧」聚焦到我们想专注的事情上。
而每一次成功在焦虑或抑郁状态中做成事情的经验,会帮助我们找到和这些「难过的低落」或者「紧张的不安」共处的方式。
3. 觉察自己
当脑海里冒出类似「我真是糟糕透了」「这件事多半不会有好结果的」「万一那样、这样怎么办」「如果发生意外的话多可怕」等想法时,也许情绪会纷纷涌现而无法随意控制,但我们可以首先观察一下自己的想法:
·&&&& 现实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 我是不是在夸大问题?
·&&&& 我在无端担忧吗?
·&&&& 我是不是在过分苛责自己?
然后,观察一下想法背后的信念:
·&&&& 我是不是会觉得「一个细节不够完美,就等同于一切都是糟糕的」?
·&&&& 我是不是觉得「事情一定要如期望进行,否则就是无法接受的」?
觉察到情绪来源于这些不合理的想法后,我们可以告诉自己:
·&&&& 我感到抑郁或焦虑,是因为我的认知里有一些不太合理的信念。
·&&&& 虽然它们总是自动跑出来,但是我知道,现实情况不是我想的那样。
这能够帮我们承受和处理这些情绪,而不是被它们带着走。
4. 认同自己和自己的情绪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偶尔的抑郁和适当的焦虑,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接受这个有抑郁和焦虑的自己,而不再是自己和自己作斗争;可以接纳这些坏的感觉,它们总会存在着,并不会、不可能在生活中完全消失。
实际上,抑郁和焦虑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
抑郁让我们避免作出仓促的决定,让我们不去做冒失而危险的事;焦虑则让我们保持客观,而不是「不现实地乐天」。
有坏的感觉,好于「没有感觉」——后者是空虚和麻木,前者意味着我们也还有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愉悦、平静、活力、充实等好的感觉的能力。
毕竟,有好坏起伏,才是鲜活的日子,不是吗?
重庆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医生重庆抑郁咨询& 重庆焦虑咨询& 重庆夫妻咨询&&
重庆家庭咨询& 重庆情感咨询 重庆强迫咨询 重庆黄手帕心理& 重庆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师&
重庆心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微信公众号:hspxl
上一篇:下一篇:
版权所有 重庆心理咨询|重庆黄手帕&心旅心重庆理咨询有限公司 渝ICP备号
电话:023-×24热线)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99号长安锦绣城2-30-1(江北新牌坊转盘附近,加洲花园、电子校旁)
黄手帕网址: 邮箱:备案号:渝ICP备号-1 公安备案编号:49本站由
优化与推广
渝公网安备 7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虑症和抑郁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