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带来公平能带来幸福吗

菩提眼: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普遍幸福感
编者按:日,中国社科院与首都经贸大学共同发布的《中国30个省会城市生活质量调查报告》给出结论:30个省会城市(拉萨除外)没有一个城市的居民对生活质量感到满意。为什么不?怎样才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纷纷从经济增长模式、社会发展等宏观角度寻找着幸福途径。而以知苦、断苦、从诸苦获得解脱为目的佛法,正是让每一个人获得真正幸福的金钥匙。· 不少现代人认为幸福即是以地位、华宅和名车为代表的,这正是导致影响人们获取幸福的主要障碍,既“迷”“执”“痴”“贪”。· 不要执于“清净”、“无欲”、“无为”与“积极进取”在相上的差别,关键是对其的把握和领悟。· 如果你对工作积极进取,不违佛说,同时又能把在工作事业中取得的成就力所能及地回向众生,这种积极进取的正是当代佛法的幸福实质。· 与西方工业文明中的幸福观相反,把幸福理解不是大量占有,而是合理占有甚至是尽量少地占有资源和财富。新闻视点:GDP增高并未让幸福感增加30个省会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平均值为49.71,排名最高海口得分仅仅为55.08。根据设计,城市居民对于生活质量满意,需要得分在75分及以上。该结论是对全国7万户的居民家庭调查得出的。参与研究的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对此也感到非常震惊:“在经济高速增长30年间,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仍处在一般的水平。”根据上述调查报告,尽管自1978年以来,人均GDP平均每年以9.2%的速度增长,但是居民并不感到幸福。根据主观感受的满意度测算,得分值为50分为“一般”, “满意”是75分。6月份刚完成全国30个省会城市生活质量调查,主观感受的指数平均值为49.71,尚不及格。大城市幸福感更低其中排在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海口、兰州、杭州、济南、银川、合肥、成都、重庆、西宁、长春。排在后五名的是昆明、太原、南昌、呼和浩特、武汉。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分别排名全国20、23、25位,得分都在50以下。上述生活质量满意度测算,涉及生活成本、环境、便捷以及节奏等内容。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认为,北京等大城市主观满意度靠后,可能与生活节奏很快,生活成本高等有关系,像银川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靠前,可能与城市小,生活节奏舒缓有关。“(银川)骑着自行车10分钟可能就能兜一圈。”根据上述报告,就满意度(主观)指标而言,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并没有显着高于西部地区。这可能与西部城市居民生活更加便利,生活、环境改善幅度较大等有关系。对此,多名学者认为应该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张连城指出,目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与期望值存在差距,居民主观满意度偏低与通胀率高、高房价、社保水平低、生活节奏快有关。“这也说明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的提高。”为此,在“十二五”期间,在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经济增长方式、收入分配方式的转变,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则是最重要的任务。“经济高速稳定增长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也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张连城说。注重非经济因素 心态很重要政府有责任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地发展,去解决好经济生活当中的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比如两会上代表委员反映的收入不平等的问题、高房价的问题、就学难的问题等——而这样老百姓就会感觉生活是不断改善,幸福感就会提高吗?近期有报道指出,中产阶级在财富和事业上虽然都比较风光,但幸福感不足,甚至月薪过万却不如拿800元时幸福。拉萨市常务副市长陈文认为,幸福是层面和物质层面追求的有机结合。物质层面上,就是安居乐业,在精神层面,包括了社会的需求,比如情感、友情、亲情、爱情,比如人的尊严的满足,人类价值的自我实现,这都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只有把精神层面的这种追求和物质层面的追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一种不断追求中得到的幸福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因为幸福指数不完全由收入决定,从另一个角度上讲,生活的压力,面临的矛盾,甚至工作顺不顺,两口子和谐不和谐,都可能导致这种幸福指数。他认为,从追求幸福指数角度讲,心态非常重要。(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菩提眼:世人各有所乐,每人乐法不同。不少现代人对幸福有着迷惑,认为幸福即是以地位、华宅和名车为代表的。这一点貌似正确实则是导致影响人们获取幸福的主要障碍,既“迷”“执”“痴”“贪”。“诸法因缘生”,物质资源只是实现幸福的某一种因缘。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只注重从经济学的途径去追求幸福,结果往往收获的还是一场空。“金钱、物质”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为了满足自己的种种欲望,甚至不择一切手段。商家们绞尽脑汁盘算着如何提供更完美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服务,来调动消费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感受,更提倡用未来的收入来圆今天的享受之梦,大众们也非常容易选择这种种诱惑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这种种外求的快乐是短暂而不长久的。《心经》要求我们要做到心无挂碍,只有心无挂碍,才能无有恐怖。什么是“挂碍”?即是挂碍“有”也挂碍“无”,即是挂碍“得到”又是担心“失去”,患得患失,终日惶惶不可终日。如此,心灵高度紧张、精神高度疲惫,日日山珍顿顿海味,又能如何。因为是贪心使心中难以割合,没有给幸福留下一点空间,幸福能存在于何处?所以《圆觉经》中说:“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现代人借鉴的幸福观应当处理好以下三个原则:(摘自《如是我乐:佛教幸福观》)“安住寂静”与“积极进取”有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虑:佛教的幸福观确实有指导意义,其无欲无求等思想对人生有指导作用,但是佛教是诞生于落后的农业社会中的思想,对现代社会并不适应。我们怎样解决佛教的幸福观和现实人生的积极进取的关系呢?首先,不要执于“清净”、“无欲”、“无为”与“积极进取”在相上的差别,关键是对其精神的把握和领悟。安于寂静本身本是对心田的一种滋养,它绝对不是要求你在公司单位中对待工作采取消极无为的态度,反而是要求你在工作之中能够尽职尽责,同时能够把心安于寂静之中。道场并不都在深山,如有寂静之心,机器轰鸣的车间即是道场,拥挤的办公桌也是禅床。其次,修行就在当下的世俗生活之中,佛法无为与积极进取的现实社会并不矛盾,它们其实是互相促进的。佛教强调因果律,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想获得人生的幸福必须通过个人扎实的努力才能达到。践行佛教慈济精神,本身即是对人生和社会采取负责任的态度的表现。从古至今,有许多统治者和成功人士都是佛教居士或者是对佛法心怀欢喜之人。有的企业家因其一心为善,有着良好的社会口碑和形象,形成了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促进了个人事业的发展,也更多地回报了社会。这本身即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事实上,如果你对工作积极进取,不违佛说,同时又能把在工作事业中取得的成就力所能及地回向众生,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正是当代佛法的幸福实质。“乐于助人”与“助人为乐”乐于助人是一心为善、慈悲为怀的表现,如果能成为人生努力的一部分,就会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幸福感。乐于助人是人的一种基本的伦理要求,而助人为乐也反映了现代人把“助人”作为自己获取幸福的手段和幸福的内容。现代社会现代,由于竞争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的恒距离越来越远,对别人的理解、支持和关心就更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对贫人的一点资助,对老者一次搀扶,都是你幸福的因缘。甚至当你感到无可付出时,你可以对他言说佛陀的慈悲,对他说明佛陀的人生幸福理论。即使你不信佛也没关系,我们还有一颗慈悲温暖的心地,我们还有一张纯真至善的笑脸,这正是一切人类的正义和善的力量和思想所具有的共同品质,我们可以用一颗心让一个人感受到慈悲的力量,这不仅成就了别人的幸福,更是自己能够得到善报的因缘。这就是真正的佛法,因为你拯救了一个痛苦的生命;这就是度人,因为你通过自己的善业而得到了善的果报。佛法的大义并不是让你仅仅是通读经典,而是能你体达真心,光泽天下。你这就是菩萨行,就是自度度人。正如经中所说,身安则道隆,饮食知节量,常乐在空闲,心静乐精进,是名诸佛教。努力“作福”与认真“惜福”强调“作”而得“福”是佛教的一贯精神,佛陀反对那种游手好闲之辈。禅宗大师马祖道一提出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口号也成为中国禅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现代意义上的“作为”即是指个人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在现代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生幸福的手段,也是唯一手段。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为自己和家庭创造幸福,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把自己服务大众、回报众生的热情和希望落列实处。个人也正是通过劳动以成就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使人生充满光彩。简言之,智慧人生的目的即是要建设幸福的人生,即是“作福”。但是“作福”之后应当如何享受这种来之不易的“幸福”则更为重要了。善待好我们的“福分”是我们幸福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我们常说的“惜福”。“惜”是爱惜,“福”即不仅是福德、福分,也包含功德,佛教对惜福极为重视。有“作”无“惜”,不仅易把来之不易的福德果报挥霍贻尽,同时,这种挥霍也一种恶业,会影响到自己的人生幸福。因此,众生更要善待自己的福分福业,对一切现实的福报都要以智慧观照,以智慧为人生的灯塔。因为享受“福报”也在时刻地造就着业力。佛陀说“善恶报应福祸相承。”《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佛教相信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所以佛教不相信命运,相信是业力决定着福报。人的福报多少、吉凶祸福不是命定,而是因果律的法则,无人能够抗拒。父母的财富是父母的善业所得,是父母凭其善因缘所享有,这不一定是你的,所以不要对不是自己的财富有任何非分之想,这也是对自己负责。“惜福”不仅是对幸福的享受,是佛教幸福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幸福人生的重要手段,它贯穿于人生幸福建设的全过程。对于人生的幸福而言,“作福”与“惜福”也是一种“开源”和“节流”的关系。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丰富的社会,正因为如此,有的人对物质财富不以为贵,没有想到每一粒谷米之后的汗水和辛劳,更不用说我们的自然资源止在越来越少,地球生态正在遭受破坏。工业文明以占有、享受为代表的幸循观已经不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对而言,佛教的生活观、发展观和幸福观越来越有荇深刻的现实意义。与西方工业文明中的幸福观相反,佛教把幸福理解不是大量占有,而是合理占有甚至是尽量少地占有资源和财富。从环境方面言之,这是珍惜资源,从个人和众生角度言之,这正是现代意义上的“惜福”。
查看: 294|
佛缘网站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以下法宝流通的收益将用于佛缘网站的建设。感恩您的支持!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经济增长能够带来幸福吗?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作者:李文钊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在物质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改善,每个人的选择范围扩大了,选择权利增加了,可支配的收入也增多了。不过,收入的增加和物质的富裕似乎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幸福感大幅度增加,相反烦恼却增多了。
甚至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自己的收入增多了,但是快乐和幸福感却减少了。
  其实,并非中国人有这样的感觉,日本人在战后收入增长了三倍,但是幸福感却下降了。正是这些困惑和悖论,使得一向关注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的经济学也开始研究幸福问题,探讨经济学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有关幸福的研究,成为经济学的研究前沿。
  那么收入增加了,为什么幸福感反而下降呢?首先,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收入增加是一种客观现象,在收入增加转化成为幸福感时存在中间环节。也就是说,幸福感意味人类自身欲望和福利的满足,收入增加是实现欲望和福利满足的手段。在人类的欲望和福利期望比较低的情况之下,很少的收入增加都能够带来较大的幸福感。与此相反,如果人类的欲望和福利期望比较高,则需要很多的收入增加才能够带来较大的幸福感。这说明,如果收入的增长速度没有人们对于欲望和福利期望的增长速度快,那么人们的幸福感就会下降。
  其次,幸福感只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幸福是在过程中产生的,只存在较为短暂的瞬间。这说明,幸福需要不断地维持和保持,幸福具有自我的扩张性和边际递减性。一方面,人们在获得一种幸福感之后,需要获得新的幸福感来保持幸福状态。另一方面,人们在获得新的幸福感时,需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和代价。这样的两种特性,使得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对于幸福的贡献逐渐减少,相反使人们产生了负面的错觉。
  最后,人们获得幸福感有多个来源,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仅仅是增加人们幸福感的一种手段。除了收入之外,一个人的幸福感至少还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个人的自身禀赋和修养,包括个人的身体、智力和气质等,二是个人的朋友、家庭和信仰,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等,三是公共参与感和责任感,包括社区参与感,公共事务的参与感等。如果我们只注重收入方面的增加来提高个人的幸福感,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努力,很显然会出现收入的继续增加导致人们幸福感受的下降。
  由此可见,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它是人类超越对自身生命保存和基本需要之后的感觉。很显然,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条件作为基础,幸福感会缺乏物理和生理基础。与此同时,从本质上来说,幸福感是人类自身欲望的满足感,而与人类的无限欲望相比,任何收入增加都是渺小的,更何况人类的很多欲望并非是收入增加能够实现的。
  经济增长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政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为个人不应该迷信收入增加会改善自己的幸福感,而是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积极客观地面对生活。作为政府,在将经济增长作为管理目标时,也应该考虑一下民众幸福感的提高和改善,不应该过度追求GDP的发展,而忘记了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
(责任编辑:李清)
07-09-17 14:14·
07-09-13 10:12·
07-08-28 03:47·
07-08-24 17:52·
07-08-24 12:03·
07-03-14 04:16·
07-01-04 14:05·
06-10-13 14:20·
06-05-09 05:59·
06-04-03 11:20·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增长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