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白术散适用人群哪能买,怎样服用

许华运用七味白术散临床经验--《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年04期
许华运用七味白术散临床经验
【摘要】:七味白术散起源于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组方精妙,补益脾胃,善健运脾胃,调节中焦气机,与儿童生理特点相适应,常用于小儿泄泻。许华教授善用七味白术散,治疗紫癜、急性白血病、肾病综合征等病症。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272;R249【正文快照】:
许华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2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诊学习,受益颇多。现将许华教授运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各种病症经验介绍如下。1积滞,厌食,疳证疳证、厌食之患儿,可见纳差,倦怠乏力,精神不振,面色少华,唇甲淡白等脾胃气血虚弱之证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10期
陈雪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郭杨志;杨惠民;杜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孙非;张其成;;[J];北京中医;2006年10期
郭华,烟建华;[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6期
毕国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廖芳仪;陈建霖;张瑛玲;杨淑龄;高铭侦;周彦均;江宛蓉;;[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徐中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陈石军;;[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张玉岭;;[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腾云;刘中勇;;[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次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活血化瘀临床应用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吴晓燕;;[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路聚更;李保印;王红全;李彦熙;胡志敏;路宽;;[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莹莹;杨金生;;[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田思胜;;[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刘玉玮;;[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吕光耀;周铭心;;[A];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姜玉宝;鞠宝兆;;[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孙理军;;[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李惠朋;曾琴;;[A];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学术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涛;[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潘新丽;[D];南开大学;2010年
周扬;[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小刚;[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金秀年;[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白俊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闫雪;[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袁卓珺;[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臻华;[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徐姗姗;[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琪;[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金明;[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谭惠珊;[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杜全宇;[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梁亚丽;[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段晓先;[D];西南大学;2011年
金夽宙;[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巩美鱼;[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耿慧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东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磊;郭明好;刘云;;[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9年05期
何旭;刘光陵;夏正坤;任献国;付元凤;樊忠民;高远赋;伏洁;高春林;茅松;陈蓉;;[J];河北中医;2008年12期
李玮,陈疏敏,薛莉,河南省中医院;[J];河南中医;1996年05期
程科;姜杰;唐勇;夏清华;;[J];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09期
郑爱国;;[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郁晓维;;[J];农村百事通;2008年13期
徐俊;[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05期
李晖;[J];中医药导报;2005年05期
朱锦善;;[J];河南中医;1982年04期
胡翘武;汪玉兰;马继松;;[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承芝;;[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程志新;侯玉芬;;[A];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范兴忠;王凤娟;李宏;赵建强;;[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蒋春波;;[A];200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南京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杨宏山;;[A];新世纪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贾生财;贾国林;;[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李波;;[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李力;罗卫东;;[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刘洪陆;霍长亮;;[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冯晓鹰;;[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吉大中日联谊医院肾病科主任、副教授
刘锋;[N];长春日报;2009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
周福德;[N];人民日报;2011年
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邓颖红;[N];大众卫生报;2001年
中山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胡旭鹏;[N];健康报;2000年
王俊;[N];民族医药报;2005年
李典云;[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蓝天;[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叶锦先;[N];大众卫生报;2004年
李水银;[N];大众卫生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颖;[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王家辉;[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毛建华;[D];浙江大学;2005年
刘岩;[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张林挺;[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傅睿;[D];复旦大学;2005年
胡鹏;[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武建文;[D];复旦大学;2005年
金劲松;[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姜海斌;[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蒲涛;[D];遵义医学院;2010年
林剑珊;[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王芳;[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雪;[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余应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建军;[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孟小芹;[D];武汉大学;2005年
刘琼;[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郑志方;[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阮维遵;[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七味白术散
  七味白术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人参(6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甘草(3克),藿香叶(12克),木香(6克),葛根(15克)。
  用法: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或水煎服。
  七味白术散的功效主治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消渴中气亏虚证。(责任编辑:吴紫蝶)
1完带汤是什么呢?很多朋友对完带汤并不了解,下面不如就让小编带你来了解下什么是完带汤吧。...说明书/七味白术散
【功效】补气升陷【药物组成】四君子汤加木香4.5克、藿香9克、葛根9克【药方用法】水煎 (成人常用剂量: 10剂)【方名】七味白术散【出处】《小儿药证直诀》【分类】补益剂-补气【组成】人参(6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甘草(3克)藿香叶(12克)木香(6克)葛根(15克)【功效】健脾益气,和胃生津。【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消渴中气亏虚证。【用法】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或水煎服。【禁忌】斟酌。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方剂有很多,其中七味白术散疗效较好。
起源/七味白术散
“治泄作渴”,传世妙方七味白术散全方融补、运、升、降为一体,补而不滞,并且针对婴幼儿腹泻的脾运不足,容易耗伤阴液的特点,起到标本兼顾的治疗效果。由于引起腹泻的病因不同,孩子腹泻按中医辨证有不同的证型,用药也各有差异。小儿若出现面色萎黄,腹泻稀水,夹不消化食物,烦躁不安,口渴不止,小便短少,食欲不振等证,用七味白术散获效颇佳。如果孩子腹泻时大便夹有红白冻及黏液,或大便气味酸臭、夹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苔厚腻,则不宜服用七味白术散;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加减运用。自钱乙之后,历代医家亦多用此方。明代儿科世家万全提出,“白术散乃治泄作渴之神方”,就是说腹泻并见口渴的孩子服用七味白术散有神奇的效果。近代儿科医家王伯岳认为本方擅长治疗长期腹泻,损伤脾胃,虚实夹杂之证。无论是古代、近代医家的临床实践,还是现代药理研究,都足以说明七味白术散立方严谨,配伍精当,是治疗儿科腹泻的验方、良方。加减运用,兼治其他目前,七味白术散的加减运用不但有效地治愈了非感染性腹泻,对感染性腹泻也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并能缩短疗程,使许多患儿避免了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影响。历代医家还曾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其他疾病,如消渴(即糖尿病,不食而渴,胃虚无热,兼之泄泻)、小儿营养不良、小儿厌食、小儿夏季热,也获良效。
辩证施治/七味白术散
加减运用,兼治其他目前,七味白术散的加减运用不但有效地治愈了非感染性腹泻,对感染性腹泻也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并能缩短疗程,使许多患儿避免了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影响。历代医家还曾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其他疾病,如消渴(即糖尿病,不食而渴,胃虚无热,兼之泄泻)、小儿营养不良、小儿厌食、小儿夏季热,也获良效。中药方剂1【处方与加减】福参12克,白术9克,茯苓9克,凤尾草12克,木香3克(后入),藿香4.5克,煨葛根9克,淮山药12克。里急后重明显者,加薤白6克,枳壳4.5克;黏液、脓血重者,加马齿苋10克;大便次数频多者,加煨诃子4.5克;便秘者,加生大黄10克;苔黄腻者,加川连4.5克。【功效与用法】水煎服。主治溃疡性结肠炎。症见腹痛,腹泻,大便脓血、黏液,反复发作,体瘦,纳差。舌质淡,苔白,脉濡。本方健脾益气,升清化浊。方中福参、白术、茯苓、淮山药健脾和中运湿,藿香、木香理气燥湿,葛根、凤尾草升清祛湿清热。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湿,理气止痢之效。
服用方法/七味白术散
七味白术散的常用剂量为:人参(或党参10克,或太子参10克)、木香各6克,白茯苓、炒白术各10克,藿香叶、葛根各10~15克,甘草3克。以上为1剂汤药量,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半小时后,煎煮2次,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煎煮,每次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后,分2~3次口服。1岁以内的孩子每日服1剂汤药量的1/3,1~3岁每日服1/2,超过3岁的孩子可以每日服1剂汤药量。如果服汤药有困难,还可按人参:白茯苓:炒白术:藿香叶:葛根:木香:甘草为0.6:1:1:1.5:1:0.6:0.3的比例研为粗末,以温开水送服或加蜂蜜制成丸服用。2岁以下每次1克,2岁以上每次2克,每日3次。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7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23:36:01
贡献光荣榜【加减七味白术散】_功效与作用_药用价值_用法用量 - 大众养生网
当前位置: >>
加减七味白术散的功效与作用
您听说过中药方剂加减七味散吗?中药方剂是一种中医的治疗方法,对很多症状有着非常好的改善效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黄耆、、白术、、、木香、、、。
【功能主治】
虚泄口干。
【用法用量】
《医钞类编》卷八
通过上文对加减七味白术散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养生方剂有许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都是拥有着自己独有的营养还有对食用者的功效与作用。不过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这样的养生方剂,只有学会这样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4073阅读3810阅读4036阅读3520阅读4638阅读3359阅读3818阅读
4920阅读3948阅读3472阅读3331阅读4855阅读3962阅读4855阅读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 您当前的位置:&>&
七味白术散
七味白术散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分类】补益剂-补气  【组成】人参(6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甘草(3克)藿香叶(12克)木香(6克)葛根(15克)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用法】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或水煎服。
Copyright&200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医养生民间偏方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苓白术散服用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