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海洋巨兽纪录片》纪录片你有什么收获?

大中学生畅谈观《走向海洋》纪录片感想
您现在的位置:
>>>>>>>>>>
大中学生畅谈观《走向海洋》纪录片感想
来源:中国海洋报&&&&&&更新时间:&&&&
■ 中国海洋报记者 王 晶
&&&&3月15日,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观片座谈会在全国首个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基地——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海大附中)举行。本次座谈会由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主办,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承办。来自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海监总队、北海分局,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和青岛市涉海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及学生代表共80余名参加了座谈会。
&&&&纪录片《走向海洋》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学生认为,这部纪录片使他们增强了海洋意识,重新认识了中华民族的海洋文明历程,并深刻感受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性。
《走向海洋》观片座谈会现场
青岛第七中学初二(一)班学生 张守岳
我们无法忘怀云帆沧海的民族魂
&&&&作为新世纪海洋战略的接班人,我们青少年的海洋主人翁意识不可缺失,应在《走向海洋》的激励下,读一读《海国图志》《海权论》等书籍,为祖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大海、航船,见证了中国5000年来的起起伏伏。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忘不了大海的模样,我们忘不了古老中国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无法忘怀云帆沧海的民族魂。
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海大附中)海洋班学生 高 宸
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我在海边长大,接受过海洋方面的教育,但对海洋的认识却很笼统。这部片子使我与历史又近了一步,对海洋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也激发了我对海洋的兴趣。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一个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已经来临。作为海洋班的第一届学生,我要加强对海洋知识的学习,增强对海洋的认知,多与老师和前辈们探讨海洋话题,提升自己的海洋意识。
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海大附中)海洋班学生 曹国慧
愿我国海洋文明更加灿烂辉煌
&&&&《走向海洋》这部纪录片让我受益匪浅。海洋不是政治的附属品,也不是军事的分水岭,它关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它不断向前,凝聚着华夏的精魂,它的力量推动着时代前进。
&&&&今后,我将努力学习海洋知识,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各项海洋活动,争取将来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愿我国海洋文明更加灿烂辉煌!
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海大附中)海洋班学生 刁靖宇
希望能加入海洋科技人才队伍
&&&&在《走向海洋》第8集经略海洋中,我了解了中国海洋石油产业的发展,这可谓是曲折壮阔的发展史。
&&&&21世纪是国际形势不稳定,环境、资源矛盾尖锐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资源,而要开发更多的海洋资源,就必须拥有更高的海洋科技水平。我将不断丰富自己的海洋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希望能加入海洋科技人才队伍,为我国海洋事业做出贡献。
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海大附中)海洋班学生 郭 杰
人才是海洋事业发展的基础
&&&&《走向海洋》展示了中国在海洋事业发展道路上披荆斩棘的气魄与雄心。看完之后,我心潮澎湃,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海洋事业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目前,匮乏的海洋人才资源已跟不上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高素质的海洋人才是海洋事业发展的基础,创新海洋科技是海洋事业发展的动力。
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海大附中)海洋班学生 张宇丰
我要加强对海洋知识的学习
&&&&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沿海各国寸海必争,甚至不惜侵犯他国主权。我们必须吸取历史教训,壮大我国海军实力,在不侵犯别国权益的同时,保证我国的领海完整。
&&&&中国只有不断增强科技力量,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才能更好地守卫海疆,成为真正的不可侵犯的强国。我要加强对海洋知识的学习,争取日后为国家制造更精锐的海洋装备。
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海大附中)海洋班学生 张碧霞
要多读海洋方面的书籍
&&&&《走向海洋》带给我很大震撼,它涵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海洋文化,让我了解到中国在几千年前曾是一个海洋强国。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探索和创新精神,从小认识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努力把中国由海洋大国变为海洋强国!
&&&&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要多观看类似《走向海洋》这样优秀的纪录片,多读海洋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海洋知识,争取日后从事海洋领域工作,并作出一些成绩。
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海大附中)海洋班学生 辛至然
海洋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1817年,被囚禁在狱中的拿破仑向与中国通商未果的英国使臣说了这样一句话:“在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我们的国家遭遇过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又一次次地爬起。海洋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不管沉睡与否,狮子终究是狮子。一只有力量的狮子,对和谐的世界不可或缺。
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海大附中)海洋班学生 陈洪光
海洋强国不再是梦!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远洋航海,也是古代中国在历史舞台上的昙花一现。历史告诉我们,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但哥伦布之后出现了无数的哥伦布。在近代的前夜,中国与海洋大国失之交臂。
&&&&《走向海洋》告诉我们,挫折是成长的代价,失败是前进的动力,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永远保持一帆风顺。今日的中国正在崛起,海洋强国不再是梦!
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海大附中)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班老师 白晓歌
我为从事海洋教育工作而自豪
&&&&我认为,《走向海洋》是一部能够全面提高全民海洋意识的力作。
&&&&要实现我国从海洋大国发展成为海洋强国,就必须以提高全民海洋意识为基础,而这个基础要从青少年做起,从小培养他们了解海洋、认识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收获。作为一名老师,我为从事海洋教育工作而自豪。
青岛第三十九中学高中部语文老师 管 霞
深蓝,是中华民族的底色
&&&&《走向海洋》这部纪录片让我特别震撼,这部片子能够唤起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我认为,国家应该把海洋知识编入教材,单独开设一门学科,这样才能真正武装国人思想,形成一种思维强势。比如,改变“中国版图像雄鸡”这一观念。以后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告诉学生,加上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中国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深蓝,是中华民族的底色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专业研究生 崔鹏飞
大学生是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走向海洋》使我深受教育,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也是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非常重视培养海洋权益意识方面的教育。在军事科学概论中,老师着重讲解海洋权益;2011年6月,学校建立了海权馆;学校每年举办的海洋知识竞赛和海洋论坛等大型活动,对增强全校师生海洋权益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 常 蕾
我期待海洋带给人类更多的惊喜
&&&&《走向海洋》给我们上了一堂系统生动的海洋课。我认为,发展海洋首先要树立海洋意识、海洋观念。
&&&&我在藻类学与藻类养殖研究室做助研时,实验室的老师正在探索利用海藻解决粮食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希望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改造出能在盐碱地中生存的植物。如果成功,我国可利用的耕地面积将大大增加。我期待着海洋带给人类更多的惊喜。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海洋经济学专业学生 纪瑞雪
实现海权强化,保卫蓝色疆土
&&&&《走向海洋》很好地融合了海洋文化和中华文明,集科学性、历史性、可视性于一体,激发了观众的民族归属感和历史责任感。
&&&&海洋经济、海洋科技与海洋权益维护的关系是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综观世界海洋强国,无不具有强大的海洋科学技术支撑和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海洋经济。可以说,只有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才能实现海权强化,保卫蓝色疆土。
中国海洋大学行政管理学院海洋行政专业学生 刘建山
提升海洋软实力,实现和平崛起
&&&&我认为,海洋强国之路不是重蹈历史上海洋强国崛起的武力称霸之路,而是通过提升海洋软实力,实现和平崛起,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
&&&&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中国必须重视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重塑国人的海洋意识,大力培育、提高我国海洋软实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之路。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海洋科学专业学生 易李达玲
用科学手段认知海洋、服务社会
&&&&去年,我参加了2011年全国海洋知识竞赛,并获得了全国总冠军,有幸赴南海的西沙永兴岛考察。西沙岛上的“天涯哨兵”让我看到了中国对海权的坚守;南海西沙群岛的湛蓝海水,让我发现南中国海是世界上最美的一片海;西沙人、西沙海、西沙岛,值得我们付出一切去捍卫!
&&&&作为一名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生,我将不断强化海洋意识,提高专业素养,用科学手段认知海洋,服务社会。
版权所有:国家海洋局主办&&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1号&&
邮编:100860
网站维护管理: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
管理信箱:soaweb@
京ICP备号&&
建议使用:,Microsoft IE
6.0以上浏览器
Produced By HZCMS协同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管理专家
publishdate: 20:41:45您好,欢迎访问山东大学新闻网――山大视点网站 今天:
您是本站的第位访客     | |
最新更新:
11:08:11 11:08:19 11:08:49 10:08:08 10:08:03 09:08:35 08:08:16 08:08:58 08:08:30 17:08:08 16:08:30 14:08:59 19:08:00
纪录片《海洋》观后感
发布日期: 11:51:11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次数:0
  每一次见到大海,总会被它所震撼,似乎所有的语言在一瞬间都失去了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万物因水而生。纪录片《海洋》向我展示了熟悉而又陌生的海洋。
  当成群的海鸟冲向海水捕鱼,溅起层层的浪花,那种震撼是我们不曾想象过的真实景象。当军舰鸟冲向白色海滩上蹒跚爬行跌跌撞撞的小海龟时,是多么的扣人心弦。当海象妈妈怀抱着用双臂护佑着小海象游泳时,是多么的温馨感人,是同人类一样的天性流露。当根本叫不上名字的闪着荧光的彩色小鱼探头探脑的东张西望,然后轻轻的吐了一个小泡泡,仿佛完成了多大的一个任务时,是多么的憨态可掬&&人们总是自诩称之为万物之灵,可是谁又肯定,大海和大海生活里的生灵们没有自己的情感?
  一张阴沉巨大的网渐渐地压上了整个屏幕,也压上了我们的心,无数的海洋生物被那张人类布下的网残忍的杀戮,海水一片片的被染红,鲨鱼被砍去了人类认为有价值的鱼翅,又被扔回海里,努力的游动着、挣扎着,直至无声无息的坠落海底。人类仅仅为了自己的口腹之快就剥夺了它生存的权利。一片片的海水被污染,生活垃圾、石油、工业废水肆无忌惮的被排入海洋。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海豹在一片污浊的堆积着各种垃圾的海水中游弋,然后,它在一个人类遗弃的超市购物车面前停住了,看了看,又孤独的游走,不知还能活多久,这是种无言的讽刺。
  《海洋》这部纪录片用镜头诠释出海洋生态环境的奇趣,展示了它撼动人心的力量与难以抗拒的美好,电影是在用美的镜头来拒绝污染、拒绝杀戮。影片最后人鲸共舞的画面如此之美,是因为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生命平等友善的绝美华章。浪花拍岸的声音犹在耳边,我想,这部电影,带给我的除了心灵的震撼以外,更多的是反思。万物都是有灵的,人类和其他生物都是自人界的一部分,都是平等的,只不过,人类的天赋赋予了人类生活得更好的机会,但这不并意味着人类是其他生物的主宰,更不是大自然的主宰。每每想起纪录片里被割掉鱼鳍的鲨鱼,总是充满了愤怒与无奈,为了一己之私,残害其他生物和污染环境。是的,人类真的该反思自己了。否则,总有一天,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作者:于欢 来自:政管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雍珩】
 | 分享 | 收藏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海洋》观后感 作文
蜡笔爱小新18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中午,伴着温和的阳光,我们和老师来到了学校的多媒体教师观看科普电影《海洋》,这部纪录片令我感慨万千,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海洋》画面精美,让人身临其境。它让我感到了海洋的壮阔,更感到了它的美丽。海洋中那些数量庞大的透明水母,从下往上望,简直就像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各种各样的鱼五彩缤纷,沙丁鱼群庞大但却有秩序。还有可爱的海豚、搞笑的螃蟹、凶猛的鲨鱼、美丽的乌贼、在海底吃草的憨憨的海象,还有许多从未见过的海洋动物……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啊!
可是,接下来的画面却让我大吃一惊。人们用渔网捕鱼,经常缠死海豚、海龟、鲨鱼这些海洋动物。然后残忍地割下了鲨鱼的鱼鳍和尾巴后,又把它们扔进大海里,我们知道鲨鱼没有了鱼鳍就游不了了,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去。它们在海水中痛苦地挣扎,最后沉到海底。多么悲惨的一幕啊!姚明做的公益广告说得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拒绝食用海洋生物、野生动物!我在书上看到,鲨鱼鳍和尾巴可以制成人们餐桌上昂贵的“鱼翅”。实际上一碗鱼翅的营养还不及一碗鸡蛋羹,而且鲨鱼一但灭绝,小鱼数量疯狂生长,会吃光浮游生物。地球上,70%的氧气来自浮游生物,没有它们,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从卫星拍摄回来的照片,我们看到了由于人们向海洋排放污水,蔚蓝色的海洋逐渐变得污浊,地球环境已面目全非,动物灭绝速度大于从前的几千倍。
还好,人类已认识到错误,开始保护海洋生物,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强,加上人类的觉悟,对海洋加以保护还不算太晚。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千疮百孔的地球又会恢复到她原有的美貌。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海洋》赢得口碑票房遇冷:纪录片有风险(图)_影音娱乐_新浪网
《海洋》赢得口碑票房遇冷:纪录片有风险(图)
《海洋》展现美妙场景
  8月12日,一部历时7年、&耗资5000万欧元、堪称“史上最烧钱纪录片”《海洋》在国内上映。没有煽情、没有评价,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用真实生动的镜头,呈现给观众一个神秘奇幻又脆弱的生命世界。一个网友在看完影片后写下这样的影评:“看完之后深深希望2012快点来,大家抱团死,剩下的生物就可以好好活了。”
  尽管它在《变形金刚3》《哈利波特7(下)》《蓝精灵》三部进口分账大片的夹击下票房遇冷,却在微博上引来讨论热潮,口碑飙高。这种冷热不一的现象也令发行方和业内人士感叹国内市场对纪录片接受不够。本报记者李芳明 长沙报道
  [背景]
  《海洋》的拍摄制作过程历时7年,耗资5000万欧元,剧组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世界50个拍摄点进行蹲点拍摄。这部电影里的动物总共有100种,选自长达480小时的拍摄素材,400多人先后参加了摄制工作,远征70多次。除了使用了最先进的拍摄手法以向观众展示最真实最美丽的海洋之外,创作团队还改制了很多器材,“用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眼光去看待海洋生物,并和它们一起看这个世界。”
  截至记者发稿时止,有关《海洋》微博讨论有4510953条,时光网和豆瓣网分别给出9.1和9.2的高分。一名来自广州的网友“心静而非语”赞叹道:“《海洋》是部很美的科教、环保纪录片。那些海洋生物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如此美丽、多情,令人从心底深处生出深深的喜爱。”
  [票房现状]
  上映一周,长沙票房不到3万
  与微博受热捧截然相反的是,《海洋》在本土影市却遭冷遇。
  记者了解到,从8月12日上映到昨日截稿,《海洋》的长沙票房不到3万人民币,甚至有些影城没有排片,“这种纪录片票房不好,我们就不会排了。”某影城工作人员这样说。
  即便是有排片,《海洋》的场次也很少。从长沙几家主要影城来看,以昨日为例,横店潇湘王府井影城4场;万达国际影城2场;沃美影城4场。沃美影城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海洋》在上映前两天情况很不好,当影城在微博上推荐了片子之后,就有单位买了《海洋》的团体票,后面也有观众陆陆续续过来咨询这部片子的情况。等《变形金刚3》和《哈利波特7(下)》热潮退了之后,影城根据需求会考虑为《海洋》加场次。”
  [发行方感叹]
  纪录片在国内市场很有风险
  《海洋》是作为“批片”被引进到国内的,其国内发行方之一北京香榭荔舍电影文化交流有限公司8年前发行过雅克?贝汉《迁徙的鸟》,但票房成绩不尽如人意。一名《海洋》国内推广合作相关人士对记者说:“当时我们公司在发行《迁徙的鸟》就折戟了,原因是当时正好遇上数字电影升级,所以影院根本没法放这部纪录片。我们其实很想知道8年之后(国内纪录片市场)是什么样子的,直到4年前,雅克?贝汉给我展示了一段《海洋》的片段,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要把这部纪录片拿到国内来上映。”
  从2009年《海洋》制作完成到最终在国内上映这两年时间里,其国内推广合作方做了一些试水工作,包括在今年的法国电影展映、北京国际电影季展映上放映该片,收到的业内反馈普遍称好,“即便是这样,《海洋》能不能被市场接受?这其实是很有风险的事情。”该片国内推广合作相关人士如此说道。据她了解,《海洋》去年年初在日本上映时,最后票房与《阿凡达》不相上下,而如今在国内却表现乏力,“其原因还是它的投入和(观众)认识度不成正比,国内纪录片市场比起其他国家还是有距离。”
  宣传有点遗憾,原没打算走商业路线
  发行这样一部纪录片既然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那为何《海洋》在宣传方面会如此“低调”?
  《海洋》发行方杨小姐说:“在片子宣传方面我们遇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因为当时《海洋》定下导演雅克?贝汉来华行程以及上映档期时间非常紧张,只花了一个月都不到的时间,当时我们带着导演走了包括北京、成都、重庆、广州、深圳、上海和杭州在内7个城市,但是在宣传方面还是有点遗憾,因为我们原计划的宣传就是打算跟商业片不一样,再加上我们没有精力和资金进行全面铺开,因为《海洋》的口碑不错,所以我们对自己的片子很有信心。”
  杨小姐也希望影院和观众能坚持一下,将放映档期拉长一些,在宣传后期也会考虑做一些工作,比如:公开观众希望了解的有关《海洋》背后的故事,甚至在纪录片中出现过的物种一些小知识等等。
  [业内声音]
  国内观众对纪录片接受不够
  “《海洋》比导演前作《迁徙的鸟》在国内应该更受欢迎,因为视觉奇观和心灵的冲撞,前者胜出太多……至于《海豚湾》《海底探奇》(IMAX3D)等我在影院看过的几部关于海洋的纪录片,在情感共鸣上,都远不如《海洋》。”影评人关雅荻在微博如此写道。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关雅荻说:“一部纪录片能拍到这份上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是只有顶尖的设备和团队才能做到的事情。据我个人估计,《海洋》首周末全国票房差不多200多万人民币,而它更适合长线放映,哪怕平均一天只有1、2场的排片。至于为何这部纪录片在国内票房不高而在国外却成绩突出,这是因为纪录片在国外有稳定的市场,整个社会的人文体系也不同。”
  其实国产纪录片也曾经走进过电影院,但是最终没有收获好成绩,如《姚明年》最终票房才几十万人民币,《圆明园》也是折戟沙场。关雅荻认为国内观众对纪录片的艺术形态还是接受得不够,国内电影院没有细分市场,民营企业做纪录片是通过海外卖片来盈利,从平台到资金来看,央视(做纪录片)是比较适合的。
(责编: sisi)
& 播放大片: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洋纪录片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