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大电机技术期刊编委的编委是怎么样一种体验

如何正确发挥科技期刊编委会的作用--《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年
如何正确发挥科技期刊编委会的作用
【摘要】:编委会是科技期刊编辑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科技期刊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作用体现在把握和保证其办刊宗旨,参与组稿、审稿、定稿工作,发掘、培养、推荐人才,加强同各方联系,及时反馈意见。正确定位编委会, 制定灵活、完备的规章制度,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取消终身制,采用有限期聘用制,突出重点,减少编委会工作量,严格坚持三审制,是正确发挥科技期刊编委会作用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231【正文快照】:
编委会全称为“编辑委员会”或“编辑 工作委员会”。作为科技期刊的重要学术组 织机构,编委会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等办 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绝大多数科 技期刊均设有编委会或顾问委员会,它们有 力地保障了期刊的健康发展。但部分编委会 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洁;[J];编辑之友;1997年05期
阎西林;;[J];编辑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爱琴;;[J];编辑学报;2007年04期
陈欣;;[J];理论界;2006年11期
杨世高;[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01期
方琳;[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7年S2期
杨世高,慕容冰;[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7年S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席庆义;[J];编辑学报;1990年02期
李荣青,沈志宏;[J];编辑学报;1992年01期
李立范;[J];编辑学报;1995年01期
杨浅;[J];编辑学报;1995年02期
许文深,姚远;[J];编辑学报;2001年02期
许文深,陈俊;[J];编辑学报;2002年02期
孙二虎,何洪英,刘东渝,舒服,葛亮;[J];编辑学报;2003年06期
游苏宁;[J];编辑学报;2004年05期
阎西林;[J];编辑学报;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生,游苏宁,张大志,任红;[J];编辑学报;2005年04期
柳晓丽;;[J];情报探索;2007年09期
王珞;;[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赫建忠;杨洪泉;;[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年04期
聂兰英;王钢;金丹;李鉴轶;;[J];编辑学报;2011年02期
胡厚芳;[J];特区展望;1996年02期
刘民强;[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02年03期
吴秋玲;[J];编辑之友;2004年02期
姚树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李建新;[J];编辑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萍;;[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C];1993年
汪子和;;[A];四川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论文集[C];1988年
刘振兴;;[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张德衡;薛燕;;[A];21世纪新疆科技期刊编辑学论文专辑[C];2001年
司顺奇;;[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徐培红;;[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万仁玉;;[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
李金媚;;[A];第4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李海燕;穆楠;王玮;韩萍;;[A];机制创新·合作共赢——第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李长涛;;[A];四川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论文集[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苏章银;[N];凉山日报(汉);2008年
赵蔓;[N];天水日报;2007年
孟蔚红;[N];成都日报;2006年
闻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本版编辑?刘志达
单世联;[N];光明日报;2008年
张华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N];成都日报;2006年
郭晓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记者 孙霞云;[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买玉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保见;[D];四川大学;2006年
曾芸;[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李迎春;[D];河南大学;2006年
曾海洋;[D];厦门大学;2007年
艾丽曼;[D];厦门大学;2009年
李相五;[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梁苑;[D];复旦大学;2007年
王震;[D];山东大学;2009年
张启祥;[D];复旦大学;2006年
陈青萍;[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颖斌;[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刘勇;[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吴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邝日红;[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周钰;[D];厦门大学;2008年
肖群英;[D];厦门大学;2009年
胡国胜;[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冷剑波;[D];南昌大学;2007年
徐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高志刚;[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 Copyright& 2002-
粤ICP备号-1过敏意教授担任国际学术期刊《IEEE TPDS》编委
网站快讯啦啦啦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招生电话 021-
教务电话 021-
教学电话 021-3
招生邮件csmoe@cs.
工作邮件moe@cs.
联系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新建楼2029室
过敏意教授担任国际学术期刊《IEEE TPDS》编委
日前,著名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简称IEEE TPDS)给上海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计算机系过敏意教授发来通知,告知他被选为该刊新一届编委会委员。主编Ivan Stojmenovic还特意给过教授发来了贺信。
《IEEE TPDS》创刊于1990年,是公认的并行与分布式计算领域的顶尖刊物,选稿非常严格。专门刊载并行计算、分布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研究领域的高质量论文。该刊长期以来都由美国学者和少量亚欧学者担任编委,从未有中国大陆学者担任过。过敏意教授此次入选TPDS编委会,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地区首次也是唯一一个当选的该刊编委。这也标志着上海交通大学的并行与分布式计算方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过敏意教授长期致力于并行编译,嵌入式系统软件,和普适计算方面的研究,已在这些领域发表200多篇高质量论文并被广泛引用,在相关领域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加盟交大以来,带领团队在并行计算、普适计算、嵌入式系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编委送审制在国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中的应用
  1、选择编委送审制的意义
  1.1现有送审制度的局限性
  编辑送审制的流程为典型的三审制,即编辑内审、专家外审、主编总审。它秉承了严谨的审理流程,充分发挥了编辑的作用,长久以来,为我国学术的审理、学术方向的把关、质量的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这种审理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1)初筛时,一方面,期刊编辑长期与科研一线脱节,学术把关不准确[3],使得一些立意新颖、有科研价值的稿件被退回,另一方面,编辑对投稿作者身份的偏好,如单位的名头以及作者的职称、地位等,使得一些优秀稿件无法进入待审之列[3-4]。2)送审时编辑在审稿专家的选择上存在偏差,尤其是一些新兴领域、交叉学科。3)审稿完成后,选文定稿会涉及到栏目结构要求及人情关系等一系列外在因素[4],有碍学术期刊质量的提高。对此,不少期刊探寻、创新审理制度,希望能有效摒除编辑送审制的弊端,确保期刊质量,推进期刊发展。
  1.2期刊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学术期刊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与过去相比,大多学术期刊遇到大量优秀稿件外流、投稿质量或数量下降、期刊编委会成员不断年轻化、国际化的局面。为了争取更多的优质稿件,编辑部必须在加大组稿、约稿的同时,不断调整审理流程,不放过任何一篇优质稿件,选择编委送审制较原有的审理制度更能保证期刊质量,提升期刊品质。与此同时,编委会成员的年轻化、国际化,带来了新的理念与方法,他们大多熟知网络审稿系统,适应国际化的审稿流程,愿意承担期刊方面更多的工作,这为期刊选择编委送审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3创办国际化刊物的必要条件
  当前不少国内的出版单位瞄准国际化道路,希望创办国际化刊物,加入国际知名的检索系统。对于国际化期刊的遴选标准,无论是入选Ei(美国索引)[5]还是SCI[6],不可或缺的一点就是实行国际化的同行评审制,即编委送审制。
  2、编委送审制的操作流程
  2.1编委送审制的流程
  作者投稿后,由编委负责稿件初筛,可直接退稿或录用,或者核对稿件后,选择一两位审稿人审稿,编委结合审稿意见最终确定稿件是否录用(图1)。审理流程的核心是由编委决定每一篇稿件的去留。实行这种审稿制度,容易做到遴选审稿人准确,对专家给出的审稿意见理解透彻,对作者返回的修改意见能够作出较好的判断,对稿件的质量把关更为严格,在杜绝以次充好的稿件的同时,也不漏掉任何一篇优质稿件。对所有稿件标尺统一,避免并矫正了初审时多位同行评议标尺不一的现象[7]。在有专职编辑的编辑部中,通常编辑完成稿件的初筛后,将稿件转与编委处理,后续流程相同。
  2.2编委的选择
  根据编委送审制的特点,由编委送审稿件并对其学术质量把关。这里说的编委,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编委会中的任意一位,而是编辑部与编委会经协商选出的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选稿标准、有能力决定稿件能否录用的编委,多为主编、副主编以及其他编委中的骨干,为了与普通编委相区分,亦可称为责任编委。有些期刊如《中国科学C辑》,由编辑按稿件所属的学科范围将其分配给相关编委,而有些期刊如《科学通报》,则是所有稿件都通过主编,由主编决定分配给哪位编委,编委完成送审后将审稿结果反馈给主编,最终由主编定稿,决定是否录用。
  实施编委送审制中的责任编委都是业内的学术权威,不但热忱关注期刊的发展,能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理稿件,而且对稿件审理流程和审稿系统十分熟悉,对相关领域的专家十分了解,在学术把关的同时,为期刊组稿和约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他们有时也承担着期刊的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工作[8],在实施编委送审制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编委送审制的几种实施模式
  《数学学报》《遗传》等期刊纷纷选择了编委送审制,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与各自编辑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出适合期刊发展的审稿流程。
  3.1新创办的国际化刊物的审稿流程&&以《Mycolog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ngal Biology》为例
  该刊是于2009年由中国菌物学会和Taylor&Francis Group出版集团联合出版发行的菌物学方面的国际性刊物,它完全采用国际化的同行评审制&&&编委送审制,由主编初筛后,将稿件交执行副主编处理,执行副主编送审稿件并给出终审意见,这些意见反馈给主编,由主编参考执行副主编的意见,给出最终结论。由于是新刊,自由投稿较少,来稿多为编委约稿,每期刊出8篇左右,主编及执行副主编处理稿件的任务不繁重。该刊无专职编辑。
  3.2老刊转变审稿流程&&以《菌物学报》为例
  《菌物学报》从2008年底起启用新的审稿流程,即编委送审制,这是该刊编委会协商一致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尝试。它将国际上通用的编委送审制中国化,保留并弱化了编辑初筛,强调了主编送审。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编委大多身兼数职,十分繁忙,很难及时处理每一篇稿件;因此,由期刊编辑完成稿件初筛,编辑只对不符合期刊报道范围及内容过于简单的稿件退回作者,同时对不符合期刊格式要求的稿件进行退修,强调了初筛中对期刊格式的要求,弱化了初筛时对文章质量的掌控,保证大多数格式合格、符合期刊报道范围的稿件能直接送到编委手中。《菌物学报》从众多编委中选择了6位专业涵盖该刊各个报道领域的专家作为责任编委,负责稿件的送审及最终的定稿工作。
  《菌物学报》实施编委送审制以来,在审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稿件平均刊出时间[9]由原来的1.0~1.5年,缩短为目前的6个月。一些由责任编委直接定稿刊用的稿件,从收稿到刊出最短的只需10余天。同时,编委送审准确,意见中肯,作者对审稿意见不认可的情况大大减少,提高了审稿质量和效率。这一举措使得期刊的影响因子逐年提高,从2005年的0.342上升到2009年的0.721,期刊排名也从42位上升至16位[10]。
  3.3专刊的审稿流程
  专刊是整期集中发表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突出,内容鲜明,影响力大,对期刊的发展有诸多益处。近年来很多期刊都尝试出版专刊来提高期刊的影响力[11],如《微生物学通报》的环境微生物专刊,《生物工程学报》的生物炼制细胞工程专刊、工业生物技术专刊、生物能源专刊,《菌物学报》的来源于真菌代谢产物的药物发现专刊等。针对专刊稿件研究方向统一的特点,选择编委送审制,方便其独立操作与。通常,编辑部选择1位适宜的编委全权负责整期稿件,根据稿件的质量可直接录用或退稿,亦可请一两位专家审稿后再决定稿件是否录用。1位编委对整期稿件把关,标准统一[12]。在专刊的审稿过程中,编辑的角色更多的是为编委提供服务,亦可参与专刊的组稿。
  3.4编委推荐制
  在期刊创新审稿流程的过程中,一些期刊并未完全将编辑送审制改为编委送审制,而是通过审稿流程中一些小的改变,更好地利用编委的学术优势为期刊服务。编委推荐制保留了编委送审制的精华,即责任编委决定稿件是否录用及推荐审稿人,其不同之处在于责任编委并不直接参与投稿平台的操作,这项工作由编辑来完成,减轻了编委的负担,更方便、快捷地完成了稿件的审理。在审稿过程中,通过编辑初筛的稿件根据研究方向转交给相关领域的编委,编委决定是否受理,同时可推荐一两位审稿人,方便编辑送审。这种流程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编委没有大量时间处理稿件、跟踪稿件进程的问题。编辑直接通过E-mail与编委联系,方便编委实时查阅、给出建议,一方面能确保稿件的快速审理,另一方面保证稿件送审的准确性。此审稿流程尤其适用于一些编辑不擅长的研究领域,增强了期刊审稿的科学性。《生物工程学报》在酶工程等研究方向上就采用了这样的审稿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关于选择编委送审制的建议
  学术期刊在坚持严格的审稿制度的基础上,具体选择何种审稿流程是每个编辑部都面临的问题。在选择审稿流程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各刊的实际情况,因刊制宜是基本原则。编委送审制受到编委人选等因素的限制,只有适当选择,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4.1编委的选择是期刊选择编委送审制的关键
  无论是哪种模式的编委送审制,制度实施的关键在于编委的选择。编委为期刊提供了直接的优质稿件,编委审稿也是审稿过程的关键环节,确保了审稿的科学性,同时更保证了期刊的出版质量[13]。有了积极为期刊发展尽职尽责的编委,即使来稿量大,工作内容繁多,也可通过编辑与编委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来高质量完成审稿工作。
  4.2坚持才能看到编委送审制的效果
  在编委送审制实施的初期,无论是新创期刊,还是从编辑送审制过渡,难免会出现审稿过程不顺畅、不完善,稿件不能及时审回等问题;但只要坚持,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就能最终看到编委送审制的效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编辑们要在其中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
  4.3不断创新,选择适宜各刊的编委送审模式
  审稿流程要与时俱进,根据编辑部的人员配比及每届编委会的不同组成做好工作,不断尝试并创新,在确保并不断提升期刊质量的同时,促进办刊队伍的发展,将更多、更优秀的审稿人发展成为期刊编委,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期刊的运作,与编辑共同办刊。
  4.4编辑要适应角色的转变
  在选择编委送审制的同时,编辑的角色也在不断转变,从最初的参与稿件审理,到最终的辅助编委审稿。除完成期刊编辑出版的日常工作外,编辑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组稿及期刊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编辑自身的各种优势,做好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
  5、结束语
  综合考虑,编辑部最需要的审稿制度是,既发挥编委送审制的优点,又能兼有专职编辑处理稿件的长处,在缩短审稿流程、完善审稿制度的同时,加快稿件审理速度。编辑应在工作中灵活应用合适的审稿模式,及时与编委、审稿专家和作者进行沟通与联系,促成稿件的顺利、快速刊发。期刊审稿制的选择,应因刊制宜。各编辑部应当根据自己刊物的宗旨和编辑方针,不断调整审稿流程,在创新模式的同时,严把稿件质量关,提升期刊品质,为期刊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论文参考文献
  [1]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实践的样本探析:以CellRe-search(《细胞研究》)为例[J].中国出版,-11
  [2]蓝华,杨钰红,黄海宁.科技学术期刊3维度过程质量控制分析[J].编辑学报,):382-383
  [3]李洁.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质谈[J].编辑之友,(增刊):52-53
  [4]廖才高.对改革当代中国学术期刊的思考[J].云梦学刊,):27-31
  [5]张月红,袁亚春.科技论文国际化同行评审的尝试[J].编辑学报,):294-295
  [6]张丽颖,王萍,张瑞亭.刍议科技期刊的作者及审稿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23-124
  [7]史朋亮,吴晨.科技期刊典型的同行评议流程的比较[J].编辑学报,2011,23(增刊1):143-146
  [8]林松清,张海峰.发挥科技期刊编委的作用与相应对策[J].编辑学报,):424-425
  [9]唐耀.对科技期刊审稿周期的思考[J].编辑与出版,-57
  [10]王敏,韩丽,武文.注意菌物分类学论文中学名的规范使用[J].编辑学报,):316-317
  [11]黄娟,刘谦,吴民淑.《中国药理学报》出版学术专刊的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504-506
  [12]吴锦雅.同行评议面临的问题与可行性措施[J].编辑学报,):238-240
  [13]李卫红,寿彩华.分子细胞生物学报(英文版)国际化办刊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407-409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老师)
相关论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申请期刊编委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