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教学有哪几个单元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 13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全册通研本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鸽巢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经历对“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鸽巢原理”,会用“抽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本册教学时间安排:一、负数(2课时)二、百分数(5课时)1.圆柱………………………………………………………6课时左右2.圆锥………………………………………………………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四、比例(14课时)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五、数学广角(3课时)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4.综合应用…………………………………………………4课
第一单元备课(1)知识结构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应掌握的知识要点 教学难点 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第一单元备课(2)教学措施 优等生 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给学生适量的课外提高题,让优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2-4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请同学来说一下你对正数、负数的理解。
  生:正数负数是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生:温度在零度以下,就可以写成负数。
  生:像-16,-2.5这样的数就叫负数,读作负十六,负二点五。。。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咱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生活中的负数。
  1.教学例1
  (1)多媒体呈现课本情境图。
  (2)说一说: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
  生1:教室内的温度是16 ℃。
  生2:雪地上的温度是零下16 ℃。
  师:&℃&表示什么?&16 ℃&和&-16 ℃&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号是什么符号,表示什么?
  (3)交流、讨论
  1.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与同学分享你的知识,解答你的疑问。
  2展示成果
  生1:&℃&表示摄氏度。
  生2:零下16 ℃用&-16 ℃&表示。&-&是负号,在这里表示比0℃还低的温度。
  生3:&16 ℃&表示零上16摄氏度。
  2.教学例2(多媒体呈现)
  (1)想一想: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生1:&500&表示存入500元,&-500&表示支出500元。
  生2:&2000&表示存入2000元,&-132& 表示支出132元。
  师:一个表示存入,一个表示支出,其意义正好相反,这也是相反意义的量。
  3.认识正、负数
  师:联系例1、例2及前面我们所讲的相反意义的量,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号来表示。
  师:什么是负数?
  (学生尝试概括,并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教师进一步说明)
  师: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16、-500,像-16、-500、-3/8、-0.4&这样的数叫做负数。-16读作负十六,-3/8读作负八分之三,-0.4读作负零点四
  师:什么叫做正数?
  生:像16、、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师:正数前面为什么不写&+&号?
  生:正数前面也可以加&+&号,也可以省略。
  (强调指出:为了区别于正数,负数前的负号&-&不能省略。)
  师:像这样的正、负数我们能写得完吗?(板书:&)
  小结:我们学过的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很显然,正、负数是无限的。
  4.进一步认识&0&
  板书:-11℃~4℃
  师:这是某地区一月份某天的气温,请你把它读出来。
  师:现在老师手上有个温度计(刻度数已用胶布掩盖),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让学生上来观察并指出)
  师:你是怎样找出来的?
  生: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11℃,在它的上面找4℃。
  师:从温度计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温度计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师:&0&是正数,还是负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此,我们对数可以重新分类:
  5.介绍负数产生的历史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负数。在古代商业活动中,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以盈余为正,亏损为负。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三、巩固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 2.5 +4/5 0 -5.2 -1/3 +41
  2.表示海拔高度。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
  3.表示温度。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四、总结延伸
  五、板书设计
  负数 -16 -7 -5.2 -1/3&
  正数 16 +7 +6.3 +3/8&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1/3 +4/7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 )摄氏度。
  二、检查预习,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五、板书设计
  比较负数的大小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正数、负数的含义,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巩固负数的读法和写法,会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回顾所学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小组整理,交流提高。
  小组共同整理,组长记录好所学的重点内容。
  三、巩固练习,反馈矫正。
  (一)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1.如果向南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北走8米应记作___________。
  2.如果温度上升3℃记作+3℃,那么下降5℃记作____________。
  3.海拔高度是+1356m,表示________,海拔高度是-254m,表示______。
  4.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30&0.05(单位:毫米),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30毫米,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______毫米,最小不低于标准尺寸______毫米。
  (二)课本练习一
  第3、5、6题
  自己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摘要: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