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解答题求解答 用加法!!!

第六章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要求: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共振线、特征谱线、锐;重点:有关方法和仪器的基本术语;难点:AAS的定量原理,火焰法的条件选择;部分习题解答;1、何谓原子吸收光谱法?它有什么特点?;答: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共;2、何谓共振发射线?何谓共振吸收线?在原子吸收分;分产生共振吸收线?;答:电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
原子吸收光谱法
基本要求: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共振线、特征谱线、锐线光源、吸收线轮廓、通带、积分吸收、峰值吸收、灵敏度和检出限,掌握原子吸收的测量、AAS的定量关系及定量方法,了解AAS中的干扰及火焰法的条件选择,通过和火焰法比较,了解石墨炉法的特点。 重点:有关方法和仪器的基本术语。 难点:AAS的定量原理,火焰法的条件选择。 参考学时:4学时
部分习题解答 1、 何谓原子吸收光谱法?它有什么特点? 答: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共振辐射光(共振线)的吸收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特点是:(1)准确度高;(2)灵敏度高;(3)测定元素范围广;(4)可对微量试样进行测定;(5)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 2、 何谓共振发射线?何谓共振吸收线?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哪一部分产生共振发射线?哪一部分产生共振吸收线? 答:电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为共振激发,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当电子从共振激发态跃迁回基态,称为共振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光源产生共振发射线、原子化器产生共振吸收线。 3、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为什么常常选择共振线作分析线? 答:(1)共振线是元素的特征谱线。(2)共振线是元素所有谱线中最灵敏的谱线。 4、 何谓积分吸收?何谓峰值吸收系数?为什么原子吸收光谱法常采用峰值吸收而不应用积分吸收? 答: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将光源发射的电磁辐射通过原子蒸汽时,被吸收的能量称为积分吸收,即吸收线下面所包围的整个面积。中心频率处的吸收系数称为峰值吸收系数。 原子吸收谱线很窄,要准确测定积分吸收值需要用高分辨率的分光仪器,目前还难以达到。而,峰值吸收系数的测定只要使用锐线光源而不必使用高分辨率的分光仪器就可办到。 5、 原子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原子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
光源:发出待测元素特征谱线,为锐线光源。
原子化系统: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变成原子蒸汽。
分光系统: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谱线分开。 检测系统: 6、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为什么要采用锐线光源?为什么常用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答:P143原子吸收谱线很窄,半宽度仅为千分之几纳米,要准确地测定积分吸收值需要高分辨率的分光仪器,目前还难以实现。。。。。。。。。。 7、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光系统在吸收池前面,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分光系统在原子化系统(也是吸收系统)的后面,为什么? 答: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待测谱线与邻近谱线分开。在分光光度计中,光源非单色光源,在光通过吸收池之前需要从光源发出的一系列光中将测试所需的特定波长的光线分离出来,因此分光系统在吸收池前面。而在原子吸收中,光源是单色锐线光源,当光源发出的单色光经过原子化系统后,到达检测器之前,需要将测定的特征线从原子化系统发射出的各中光线之中分离出来,因此分光系统在原子化系统后面。 8、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干扰有哪些?简述抑制各种干扰的方法? 答:(1)化学干扰包括离解化学干扰、氧化-还原化学干扰及电离化学干扰。通过在标液和试液中加入某种光谱化学缓冲剂可抑制或减小化学干扰。(2)物理干扰指试样的一种或多种物理性质改变所引起的干扰,主要来源于雾化过程、去溶剂过程及伴随固体转化为蒸汽过程中物理化学现象的干扰。该种干扰可用控制试液与标液的组成尽量一致来消除,也可采用标加法或稀释法来减小或消除。(3)光谱干扰是由待测元素发射或吸收的辐射光谱与干扰元素的辐射光谱不能完全分离所引起的。避免或抑制干扰的方法有,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减小狭缝、另选分析线等。 9、 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为什么要调节灯电流、燃气与助燃气的比例、燃烧器高度、测试波长、通带等仪器工作条件? 答:调节灯电流是为了保证有稳定和足够的辐射光;调节燃气与助燃气的比例是为了改变火焰状态,进而改善原子化效率;调节燃烧器高度是为了确定观察高度,进而确定合适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调节测试波长是为了选择不同的分析线来适应不同的情况的需要;调节通带时为了获得合适的光强并抑制干扰。 10、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某一试样溶液中镉的浓度。各试液在加入镉标准溶液后,用水稀释至50mL,测得其吸光度如下表所示。求镉的浓度。
试液的体积/mL 20 加入镉标准溶液(10μg mL-1)的体积/mL 0 2 吸光度 0.042 2 3 4
20 20 20 1 2 4 0.080 0.116 0.190 解:设直接测定的镉浓度为cx
μg/ml 加入镉标的浓度c0分别为:c0 = 0,
Ax = 0.042 1?10?0.2μg/ml
A1 = 0.080 502?10?0.4μg/ml
A2 = 0.116
c2?504?10?0.8μg/ml
A3 = 0.190
c1?将吸光度(A)―镉标准浓度C(μg/ml)的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得: A = 0.1846C + 0.0424
(r = 0.99995)
(*注:可用Excel做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 该线性方程在x轴交点处的值即为测得镉的浓度:cx = 0.23 μg/ml ∴ 试样中镉的含量为:0.23*50/20=0.57 mg/L 11、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镁的含量(用mg L-1表示)。取一系列镁标准液(1μg mL-1)及自来水水样于5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锶盐溶液2mL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然后与蒸馏水交替进样,测定其吸光度,其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自来水中镁的含量。
号 镁标准溶的体积/mL 吸光度 1 0.00 0.043 2 1.00 0.092 3 2.00 0.140 4 3.00 0.187 5 4.00 0.234 6 5.00 0.286 7 自来水水样20mL 0.135 解:设自来水稀释后直接测定的镁浓度为cx
μg/ml 1~6号中镁标的浓度分别为:c1 = 0,
c2=1*1/50=0.02
A2 = 0.092
c3=1*2/50=0.04
A3 = 0.140
c4=1*3/50=0.06
A4 = 0.187 c5=1*4/50=0.08
A5 = 0.234
c6=1*5/50=0.1
A6 = 0.286 将吸光度(A)―标准溶液含镁量(m, μg)的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得: A = 2.4114C + 0.0431
(r = 0.9999)
3 将A = 0.135代入得自来水样中直接测得的镁含量为: cx=0.038 μg/ml(mg/L)。
∴ 自来水中镁的含量为:0.038*50/20=0.095 mg/L 12、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倒线色散率为1nm/mm,狭缝宽度分别为0.1mm、0.2mm、1.0mm,问对应的通带宽度分别是多少? 解:W = D?S 已知:D = 1nm/mm,
S1 = 0.1mm;S2 = 0.2mm;S3 = 1.0mm
通带宽度: W1 = D?S1 = 1×0.1 = 0.1 nm W2 = D?S2 = 1×0.2 = 0.2 nm W3 = D?S3 = 1×1.0 = 1.0 nm 4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行业资料、分析化学 习题答案 原子吸收光谱法26等内容。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参考答案-1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分析化学(第六版)...101 原子吸收光谱法 思考题………习题………...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仪器分析大致可以分为:电化学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气相色谱...  常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所利用 三、原子吸收线的形状 原子吸收光谱:当辐射投射...分析化学 习题答案 原子... 4页 1下载券
分析化学--第15章 原子吸... ...  分析化学 习题答案 原子... 4页 1下载券 原子吸收练习题.doc含答... 3页...7、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符合___, 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  《分析化学》计算题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称取 0.2562g Na2CO...5.00 1.10 1.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矿石中的钼。称取试样 4.23g,经...  分析化学练习题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分析化学练习题 一、简述仪器分析法的...(1)原子光谱 (2)分子光谱 (3)可见分子光谱 (4)红外光谱 2.可见光的能量应...  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章 绪论 1. 解释...1 。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1. 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 隐藏&& 2012《综合化学》考试大纲 考试性质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第十一章 原子光谱分析 了解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法的仪器原理、特点; 掌握定性和...初三化学!求解答啊~~~~_百度知道
初三化学!求解答啊~~~~
S为+6价;Fe2O3:S为+4价:【4.】SO2解析;SO3;O3:O为0价:C为-4价;CH4;HNO3:N为+5价;NaNO2:N为+3价;FeO:Fe为+2价;O2:O为0价:Fe为+3价;H3PO4:P为+5价;KClO3:Cl为+5价
采纳率:82%
来自团队:
没下划线的元素都是用它固定的常用化合价如O-2 H+1 正负号代进去所有化合价相加等于0
氧是 -2,氢是1,加减法,氯化钠写错了NaCl
+4.+6.+4.0.0.+5.+3.+2.+3.+5.+7.+5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初三化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416 Requested Range Not Satisfiable
416 Requested Range Not Satisfiable化学求解答 请问怎么算??_百度知道
化学求解答 请问怎么算??
我有更好的答案
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左右颠倒,正负号相反,再与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叠加即可,系数不变,△H数值不变
采纳率:75%
1mol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时只转移1mol电子,过氧化max自身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浙江省温州市楠江中学学年高一返校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楠江中学学年高一返校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10次
资料类型:月考/阶段
文档大小:251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2.6 有理数的加法
【名师说课】
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让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能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通过以上来加强学生对数感的培养,感受数的意义,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既会独立思考,又能勇于创新.
1.地位与作用:本节是在学生在小学学过两个正数的加法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加法的运算定律也比较熟悉,现在只是把以前学习过的知识通过验证,推广到在有理数范围内使用,学生一般容易接受,关键是让学生熟练合理地应用,所以说本节是前面知识学习的延续,同时它又为下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准备.
2.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及其灵活使用;难点是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的符号问题.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重点是符号的确定,教材引入的例题开始未明确指出行走方向,旨在引起学生在有理数运算中对符号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注意,在几种情形的教学中,要始终紧扣和的符号与绝对值的符号分别确定.异号两数相加是教学中的难点,要多举例,让学生参观与发现和归纳的过程,得到较深刻的印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将有理数的加法转换为已经熟悉的非负数的加减运算,这一实质要让学生有所认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都是以数学语言叙述的,简洁明确及其所体现的分类思想,也应通过教学让学生有所体会.对加法的运算律,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教材在例题讲解后要求学生自行归纳.总结运用运算律的原则,而没有明确列出,以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并让学生有较深的印象和应用的自觉性,教师要注意引导.有理数运算在初中阶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要有一定量的练习.但须注意:(1)注意计算过程的完整,要对应于运算法则的计算过程,养成良好的习惯.对运算中的错误,应要求学生对照法则找出原因,并要有计划地纠正和检查;(2)练习量不一定要多,但要有计划地隔一段时期重复训练,巩固基础知识的掌握.
学习中应注意与情境结合,体会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意义.通过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运算要遵循“一定、二求、三和差”的步骤,即第一步先确定和的符号;第二步再求加数的绝对值;第三步要分析确定是绝对值相加还是相减.另外在学习中应加强与同伴的合作,在运算中注意运算律常用方法的使用.
2.6.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体验数学学习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入有理数的加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师:我们已经学过正数的加法,但是在实际问题中还会遇到超出正数范围的加法情况,此时应怎样进行计算呢?
学生自学教材第28页问题!
活动2:自主学习探究加法法则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法则.
师:针对以上问题的自学,试尝试用数轴表示以上问题,注意分类讨论.
学生针对自学和课前的预习,讨论交流,画出图形.
师:巡视,指导学生的画图情况,然后师生共同得出四种情况的图形.结合图形,师生共同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学生识记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师巡视,要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加法法则的内容.
试一试身手: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
(1)(+4)+(+3);   (2)(-4)+(-3);
(3)(+4)+(-3); (4)(+3)+(-4);
(5)(+4)+(-4); (6)(-3)+0;
(7)0+(+2); (8)0+0.
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定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活动3:应用法则,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规范解题的格式与步骤;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悉法则的应用,深刻理解法则的内容和含义.
老师出示教材例1,师生共同完成,教师规范书写解答,注意解答过程中讲解对法则的应用.
解:(3)(-)+(-)=-(+)=-1.
(4)(-3.4)+4.3=+(4.3-3.4)=0.9.
教师点评法则运用过程中的注意点:先定符号,再定绝对值.
师: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
(1)(-0.9)+(+1.5);
(2)(+2.7)+(-3);
(3)(-1.1)+(-2.9);
(4)(-4.7)+3.9.
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本节教师可根据时间的情况,多安排一些练习,以求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掌握的目的.
活动4: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和认识,加深对加法法则的理解与掌握.
小结:谈一谈你对加法法则的认识,在加法计算中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5:课后作业
1.计算下列各题:
(1)(-7)+(-7); (2)(-)+(+);
(3)(-7)+(+2); (4)(-3)+(+3.5).
【答案】(1)(-7)+(-7)=-(7+7)=-14;
(2)(-)+(+)=-(-)=-;
(3)(-7)+(+2)=-(7-2)=-5;
(4)(-3)+(+3.5)=(-3.5)+(+3.5)=0.
2.甲、乙、丙三名同学,计算(-3)+(+3)时,过程如下:
甲:(-3)+(+3)=-(3+3)=-6;
乙:(-3)+(+3)=-(3-3)=-;
丙:(-3)+(+3)=+(3-3)=-;
问:甲、乙、丙三人谁做对了?
【答案】三名同学都做错了.
=[(-3)+(-)]+[(+3)+(+)]
=(-3)+(-)+(+3)+(+)
=[(-3)+(+3)]+[(-)+(+)]
【板书设计】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2:自主学习探究加法法则
活动3:应用法则,巩固新知
活动4:课堂小结
活动5: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蜘蛛的启示
爸爸出差前,留给小华一道题:
如图是某地区的交通网,其中小圈代表
城镇,小圈间的连线代表道路,连线旁的ak表示该线段的千米数,请你选择一条从A到B的最短线路.
爸爸还特意交给小华一个“锦囊”,嘱咐她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拆开.小华是个要强的孩子,题目未解出来,她才不会去看什么“锦囊妙计”呢!
可说说容易,做起来还真难.小华绞尽脑汁,想了一天还是没有眉目.吃过晚饭,她信步走进小树林,树林里比家里可有趣多了!她东瞅瞅、西瞧瞧,一眼落到一张硕大的蜘蛛网上.这张蜘蛛网,多像那张交通地图呀!突然,一只小虫撞到网上,蜘蛛像触电一样,迅速出击,抓住了小虫.蜘蛛那美滋滋的样子,似乎在嘲笑小华.对了,蜘蛛一定是凭着它的本能沿着最短线路抓住小虫的,可蜘蛛是怎样选择最短线路的呢?正巧,又一只小虫撞到了网上.小华睁大了眼睛,这一下她看清楚了:原来,当小虫被网缠住后,奋力挣扎,于是便不断地拉紧连到网中心的蜘蛛的最短的那根丝,把被俘获的信息传给了蜘蛛,蜘蛛便立即沿着不断被拉紧的那根丝扑向小虫.小华不断地捶着自己的脑袋,口里直嚷嚷:“有了!有了!”她想,只要用一种伸缩性很小的细线按交通网状和各条道路的长短比例,编织一副真正的“交通网”,要求A、B两地的最短线路,只须把网上相当于A、B两地的网结点各自向外拉,则由A到B的最短路线所通过的道路一定位于被拉紧的细线上.
小华高兴地打开锦囊,妙极了,她和爸爸的解法完全一样.爸爸的解法后面还有几行字:
“这种解法叫做模拟法,它是研究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自然界中简单的现象往往孕育着深刻的道理,放开你的眼界打破学科的界限,努力去探索吧!”
2.6.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
2.能运用运算律较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2.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思考、观察、比较等体验数学等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内容,运用运算律进行加法运算.
2.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难点: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师: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2.在小学里学过哪些加法运算律?
提问学生,作出回答.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生印象深刻.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学会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的运算律.
师:在小学里,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例如:5+3.5=3.5+5,(5+3.5)+2.5=5+(3.5+2.5).
引进负数后,这些运算律还适用吗?
探索:(多媒体显示)
1.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这两个运算结果;
□+○和○+□
2.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且比较两个运算的结果:
(□+○)+△和□+(○+△)
通过比较两个运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探索、概括,然后多媒体显示.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学生理解识记.
三、新知应用
计算:(1)(+26)+(-18)+5+(-16);
(2)(-1)+1+(+7)+(-2)+(-8).
教师分析题目中数据特点,根据运算律,选择合理途径.
设计意图:应用加法运算律,体会运算律的作用.
让学生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让学生谈谈这里的交换律、结合律给计算带来了什么方便?
教师出示例3.
分析:怎样求10筐苹果的总重量呢?这是有理数加法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先相互交流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后作出点评.
(通过实际应用题体现新知识的价值,运用合作,交流寻找最佳的问题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巩固加法运算律,同时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和掌握.
1.教材课后练习1、2题.
2.补充练习:(多媒体显示)
出租车司机小李某天下午沿东西走向的人民大街行进,若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如下:(单位:千米)+15,-3,+14,-11,+10,-12,+4,-15,+16,18.
(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李距下午出发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若汽车耗油量为a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让学生完成后组内讨论,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进行适当点拨.
五、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总结出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的简便方法,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谈谈你的收获是什么?(让学生总结,师作必要的补充)
六、课后作业
1+(-6.5)+3+(-1.75)+2.
【答案】1+(-6.5)+3+(-1.75)+2.
=[1+(-1.75)]+(3+2)+(-6.5)
=0+6+(-6.5)
2.(拔高题)已知=(-),=(-),=(-),…,则++…+=    .?
【板书设计】
一、旧知回顾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三、新知应用
四、巩固新知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教案点评】
教案的设计根据课程改革的新概念,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填数验证逐步自主发现加法运算律,在应用加法运算律时让学生体会它的好处,寻找最佳最简便的运算途径,并且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www.czxxw.com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解答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