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焦作同济妇科医院医院妇科顾美皎教授今天下午上班吗?

您还可以用以下方式直接登录: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交通方式:乘火车到武汉:武昌火车站:出站后乘坐60...
联系电话:027-
网站地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学术传统,集医疗、教学和科研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临床学科。学科于20世纪50年代由我国已故的消化病学家过晋源教授创建,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学科已发展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重要学术地位的感染性疾病研究、防治和人才培养中心。学科是国务院首批博士学位点、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传染病学重点(培育)学科、卫生部首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SFDA认证的抗感染药物和肝病药物临床研究基地。科室在编职工76人,其中医生22人(其中正教授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2人)、护士48人、实验技术人员6人。返聘退休教授3人。住院部包括两个肝病病区、一个感染病区,病床数共75张。&&&&近年来,在学科带头人传染病学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宁琴教授的带领下,学科更上新台阶,形成自己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一)建立了现代化的感染性疾病诊治体系学科拥有国内一流的医疗设施、医疗技术和医疗管理水平。门诊面积800m2;住院部设有病毒性肝炎、感染性疾病等3个诊疗病区;拥有国内一流的重型肝炎治疗中心;配有彩色超声诊断仪、肝纤维化诊断仪(fibroscan)和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仪、结肠途径治疗仪等多种大型诊疗设备。学科医疗服务覆盖面大,立足中南地区,辐射全国。每年门诊量超过8万人次、住院病人超过2000人次。临床基地病种丰富,诊疗技术精湛。&&&&(二)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创新求实的学术团队学科带头人是传染病学首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宁琴教授;学科已形成以&危重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研究&为龙头、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各方向均衡发展的格局。各研究方向骨干人员年轻化,学术气氛活跃、学术思想新颖;同时部分老专家老教授仍工作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团队精神。现学科正高职称6人(均为博导),副高职称7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3人。返聘退休教授3人。&&&&(三)建立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科研支撑体系科室建立了功能较齐全的科研支撑体系,包括现代化的病毒学、细菌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形态学等实验研究平台,拥有系列高精尖大型仪器设备,价值2000余万元。针对传染病发病机制、诊断技术和临床救治的具体目标,建有重型肝炎分子免疫学、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等5个研究子平台,面积达800m2以上。近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十一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重点课题20余项,现科研经费达3000余万元。近五年发表高水平的SCI论文70余篇。&&&&(四)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根据我国传染病的现况结合学科自身的优势,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成果。(1)在危重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技术研究的方向上,在重症肝炎的分子免疫机制及诊治策略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动物模型库(获得专利);系统地从微环境(免疫凝血)、肝细胞凋亡与坏死的角度研究重型肝炎发生发展机制,在国际上首次阐明hfg12在重型乙型肝炎早期组织细胞损伤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其中关键致病分子,开展基因治疗研究工作。(2)在病毒性肝炎的分子免疫机制研究方向,在阐明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发病机制,HDV、HCV和HEV感染在我国的流行状况等方面取得了十多项科研成果。建立了旱獭(土拨鼠)和小鼠肝炎病毒感染模型;深入研究了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内病毒抗原及其核酸的分布状况,部分阐明了病毒抗原、效应细胞及组织细胞损伤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HBV&C基因、前C基因以及S基因免疫逃逸变异的生物学与临床意义;成功研制出可以识别多数S基因免疫逃逸变异株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快速检测方法(已获得专利)。(3)在细菌感染的防治和耐药机制研究方面,在中南地区率先开设感染病房。我院细菌耐药监测网是WHO细菌耐药监测网中国监测点之一,依托于医学院微生物室,学科长期坚持细菌耐药发生机制的研究。阐明了绿脓杆菌耐&-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机制,在国内首先进行了EGS(外源指导序列)逆转临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研究;开展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研究,为筛选新的抗细菌生物膜药物提供靶点;在国内率先化学合成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信号分子,首次证明了中药成分穿心莲内酯抗感染机制。作为牵头单位,承担了两项抗生素和一项抗病**物的临床药物试验,促进了抗感染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五)广泛的对外合作与交流:&&&&通过牵头973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和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等科研项目与国内十余所知名的院校、医院进行合作,并建立病毒性肝炎全国协作网(10家大型医院)。学科定期举办国内各级学术交流活动,发挥学科的辐射作用,达到强强合作、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学科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与国外保持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国外十余所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德国Freiburg大学、德国Heidelberg大学等国际一流的大学。同时学科有计划地派出人员赴外进修学习,每年均有多人被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大会发言,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同济医院妇产科由我国已故妇产科学先驱、国家一级教授金问淇先生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创建,在历届学科带头人蔡桂茹、罗丽兰、顾美皎、漆秀梅、马丁等教授领导下,逐步形成了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综合发展的整体模式。本专科是国家第一批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授予点,同时也是第一批三个国家级妇产科重点学科之一。总之,在近七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在历代同济人的不懈努力下,同济医院妇产科奠定了在全国的学科优势地位。&&&&1975年同济医院在中南地区率先建立妇科肿瘤专科,1977年创建妇科肿瘤实验室。妇科肿瘤专科现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华中学术培训中心,所属实验室为华中科技大学&肿瘤侵袭转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湖北省&肿瘤侵袭转移&重点实验室。现有主要设备仪器有:Thinprep液基薄层制片系统、计算机人工智能化子宫颈癌快速筛查诊断系统(CCT)、阴道镜诊断系统、LEEP治疗仪、血铅检测仪、CO2培养箱、生物显微镜、切片流式细胞仪、PCR仪、酶标仪、激光捕获仪、超高速离心机、电泳凝胶分析系统包括二级电泳仪、倒置显微镜及显微操作系统等多种高精端仪器设备。&&&&切片流式细胞仪本专科拥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主治医师5人、其中10人拥有博士学位。护士23人,技术员4人、工人2人、秘书1人。现任学科带头人马丁教授,是国内卓有成就的著名妇产科临床专家之一,也是我国妇产科界最早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973&首席科学家。现任国家重点学科妇产科学系主任、教育部肿瘤侵袭与转移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妇科肿瘤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在国内外妇产科学界和肿瘤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妇科肿瘤专科是国内最先开展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单位之一,并率先进行肿瘤移植与自控的基础研究。本专科与国外主要科研机构如美国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休斯顿M.D.Anderson肿瘤中心、匹兹堡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有长期合作关系,目前所承担的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肿瘤转移的基因调控等多项研究课题均居于国际前沿领域。&&&&实验室负责人接待外国医学专家在马丁主任的领导下,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近10年来妇科肿瘤专科在临床、科研及教学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临床上,本专科收治了大量危重疑难病例,成功完成了各种妇科肿瘤手术。新增了&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HRT的临床研究&两个临床项目,进展良好。同时开展了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保留女性生育或内分泌功能的多中心研究。科研上,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肿瘤侵袭转移)、&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北省重点科研项目多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6项。所培养博士研究生中多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及面上基金项目,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1946年同济大学医学院迁回上海后将中美医院收回为附属医院。由刚从德国回国的裘法祖教授任骨科主任。1947年裘法祖教授主持外科工作后,聘请屠开元教授担任骨科主任。1955年同济医学院由上海迁汉,1956年8月成立外科学和系统外科学教研组,这两个教研组的骨科分别由王泰仪、徐新六讲师负责,1958年成立统一的骨科专业组。同济医院骨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由王泰仪、罗永湘、夏仁云、陈安民、李锋到现在郭风劲几届主任的辛勤耕耘,现已成为拥有&120&张床位,集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具有较高医疗声誉和学术声誉的医疗教学研究中心和医学学术机构。&&&&我科所属骨科治疗室,担负四肢、脊柱骨折脱位的整复、固定、复查等任务,建院之初即告成立。现在骨科治疗室主要担任急诊、门诊骨折、脱位病人的整复、固定与复查工作,对疑难、复杂以及关节内骨折的整复与固定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50年代骨科首先在国内开展髓内针内固定治疗长管骨骨折,并自制一套髓内针扩大器,为完善髓内针的应用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当时国内应用髓内针经验丰富的医院之一。5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人工关节,在当时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土法上马,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人工关节,首先为一女病人切除肱骨上端肿瘤后置入自制人工肱骨头,是国内独立研制和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最早的医院。此外还开展了四肢各部位瘤段切除术,脊柱及四肢各关节的结核病灶清除术以及为髋部恶性肿瘤患者施行技术难度很大的半骨盆切除术。&&&&60年代处理四肢血管损伤和神经损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965年断指移位再造拇指获得成功。年断腿移位再植成功,有三例得到长期随访,至今生活能自理并能顺利完成所担负的工作。&&&&70年代开展显微外科的实验及临床工作。770年代后期在临床上开展显微外科手术十余项,如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修复远离部位的软组织缺损;吻合血管的腓骨及髂骨移植治疗长管骨大段缺损;吻合血管神经肌肉移植治疗前臂Volkmann氏缺血性挛缩;周围神经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等。此外还开展了各种带血管或带神经的皮瓣转位术,修复不同部位的组织缺损。在国内率先开展同种异体手指移植及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膝关节移植术。&&&&80年代以来开展脊柱侧弯的手术疗法,使中度甚至重度脊柱侧弯患者得到较满意的矫正。此外还开展骶尾部巨大肿瘤切除术、颈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等大型手术,并成功开展了小儿自体肢体异位再植术,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获得了好评。1987年以来开展了各种缓释体在骨科临床的运用:聚甲基丙烯酸酯-庆大霉素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RFP-陶瓷人工骨核治疗骨与关节结核(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临床应用载抗癌药的骨水泥治疗恶性骨肿瘤获得良好疗效,1989年进一步发展为可吸收缓释体应用于临床。1989年购买德国关节镜,正式开展对膝关节疾患的检查与治疗工作。&&&&90年代以来开展了椎体截骨椎*根固定术治疗脊柱后突(驼背)畸形;应用钉、棒、钩系统治疗脊柱侧弯;颈椎后路&Z&形椎管扩大成形术;颈动脉、股动脉外膜剥离、选择性脊神经后根暨周围神经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神经端侧缝合治疗周围神长段缺损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临床的运用。&&&&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特色技术的成熟发展,同时,为适应学科发展、专业化的需要以及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专业化的服务,我科于2002年成立了人工关节置换中心和脊柱外科中心。2000年以来,我科开展髋、膝、踝、肩、肘、指关节置换术治疗相应关节疾病,率先在省内开展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长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骨盆切除重建术、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短柄全髋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人工桡骨头置换术等新手术及高难度手术。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髋关节周围旋转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此外还自行研制了螺杆式拔钉器并应用于临床(获武汉市科技发明三等奖)。目前脊柱外科中心常规开展的脊柱外科手术有:经前后路脊柱侧弯三维矫形术、经颈前路单/多节段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上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含侧块固定术)各种上颈椎疾患(创伤、失稳、先天性畸形)、后路一期脊柱肿瘤全切除+脊柱椎体重建术、脊柱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后路内固定术、脊柱骨折前后路手术、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失稳、滑脱、椎管狭窄等)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治疗等,同时还开展了一批新技术、新业务,如在全省率先开展的&颈椎间盘置换术&;&重度脊柱侧弯三维矫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短节段的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上颈段肿瘤全切除等高难度手术,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我院小儿外科初建于1950年,由我国著名小儿外科专家童尔昌教授创建,是我国除北京、上海最早在全国性综合性教学医院成立小儿外科专业的第三家医院。现专科有固定床位58张,每年收治病人1800人次左右,床位使用率95~125%,年门诊量达35000人次,手术量人次,手术及诊治疾病覆盖小儿普外、新生儿外科、小儿泌尿外科、小儿骨科等专业,并设有全国唯一的小儿巨结肠与便秘门诊。小儿外科研究室已具备进行各类研究的基本条件,有大型仪器设备多项,如多功能测压仪(适用小儿食道、直肠、泌尿系的各种测压)、手术显微镜、小儿腹腔镜、深低温冰箱、垂直电泳仪、冰冻切片机等。创建至今,我院小儿外科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诊疗和科研水平上不断发展创新,一些领域已与国际接轨,综合实力十分雄厚。&&&&小儿普外及新生儿外科在对小儿慢性顽固性便秘、先天性巨结肠、巨结肠同源性疾病的研究和诊治方面处国内领先水平,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并设有全国唯一的巨结肠门诊。王果教授发明的&巨结肠根治心形吻合术&全国数十家省市医院采用,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并开展了新生儿巨结肠根治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短段型和超短段型的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收治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另外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新生儿消化道畸形、各种肿瘤及小儿外科各种疑难杂症方面均有丰富的经验,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近年来还先后开展小儿腹腔镜辅助下的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梅克尔憩室切除和巨结肠根治手术。&&&&小儿泌尿外科在先天性尿道下裂、先天性肾积水、肾盂输尿管各种畸形及肾母细胞瘤等疾病诊治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和先进水平。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一期成形术成功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开展了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重复肾切除术及高位隐睾探查术等先进术式,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小儿骨科对先天性发育型髋脱位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针对不同年龄及病情分别采取不同术式,矫正效果好,并发症少;特别是髋脱位的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法,既保证了复位固定的可靠,又减少了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患儿痛苦少,便于生活护理,深受欢迎。对各种瘤样病变采用刮除加同种异体骨植入,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各种骨缺损,运动系统畸形及创伤、肿瘤、感染的治疗也独具特色。手术治疗结合康复锻炼和扶助器具的应用,使得病人术后矫正及恢复快,效果佳,体现了综合医院治疗的优势。&&&&近年来,我科还开展了小儿腹腔镜手术,手术仅需在腹壁作几个0.3-0.5cm的小洞,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钥匙孔&手术。传统的外科手术需要在病人身上作一相当长的切口来显露手术的区域和病变器官,对病人损伤大,切口疤痕影响美观,也可能发生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疝、肠粘连等并发症。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恢复快、伤口感染机会极少、腹部美容及腹腔内粘连少、术后家属陪伴护理的强度小等特点。目前腹腔镜能完成的手术已超过60多种,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腹腔镜手术正逐步取代许多传统手术。&&&&我科是中华小儿外科杂志(本专业最权威的中文学术期刊)的主编单位,现任主编袁继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小儿泌尿外科专家。我科还是我国小儿外科学教材的主编单位之一,并先后主编小儿外科专著10余部。近几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五项,教育部、卫生部课题三项,省科委、省卫生厅课题三项,研究领域遍及小儿外科各个领域,研究成果多次获卫生部、湖北省及武汉市奖励。&&&&我科还是我国最早具有小儿外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目前有博士导师三名,硕士导师六名,先后培养儿外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多人已成为我国小儿外科的骨干。此外,我科年接收小儿外科专业实习的本、硕、博教学200人次,本科生、七年制硕士班大课授课总学时达65学时,年接受省内外专科医师进修学习10余名,德国海德堡大学和乌尔姆大学的医学生也定期来我科实习。&&&&我科有一半的医师从德国、美国、瑞士等国学习回国,他们带回了国外的先进技术,有效提高了我科临床与科研水平。与此同时,我科还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小儿外科同行有密切联系,并多次邀请国外专家来我科讲学、示教,国际交流日趋活跃。
&&&&同济医院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中心由我国已故消化内科的先驱,著名肝脏病学专家过晋源教授创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半个世纪以来,在慢性肝脏疾病、胃肠疾病、胆道和胰腺疾病及治疗内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科先后共主持承担了近30余项国家级、省部委基金课题,共获科研经费近一千多万元。目前我学科师资力量雄厚、设备齐全、经费充足,整体医疗水平先进。&&&&科室组成:消化内科由消化一病区、消化二病区、消化内镜中心、肝脏胃肠病研究所及胃肠道动力检查室五部份组成。消化科病房拥有病床78张,配备有重症监护与抢救设备,专门收治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胰腺等脏器的肿瘤性、炎症性、功能性疾病及其他疾病)患者,成功救治了许多胃肠及肝胆胰疾病的急、危、重症患者。他们中有享誉国内知名的教授,为医学事业作出贡献的老专家,还有一批年富力强,诊疗技术精湛,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中、青年专家。&&&&人员结构:消化内科具备完善的三级医师(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医疗工作管理体系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各级专业人员齐备,目前有教授、主任医师1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13名,其中获博士学位者12&名、硕士学位者7名。出国留学或进修回国人员10名。&&&&内镜中心:本中心是华中地区最大、设备最先进、诊疗例数最多的消化内镜诊断治疗中心之一,我内镜中心技术水平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居全省领先地位。本中心拥有国际先进的电子胃镜、电子十二指肠镜、电子结肠镜、小肠镜、放大胃镜、染色胃镜、放大肠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及一大批附属设备,并广泛开展无痛苦胃、肠镜检查。除可进行常规消化内镜检查外,中心还开展多项内镜下治疗项目,运用内镜进行消化道出血急诊止血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经内镜球囊扩张术、探条扩张术,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治疗、套扎治疗;食管恶性狭窄金属支架治疗,消化道息肉电凝切除术,异物取出术等。且我科在国内较先开展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鼻胆管引流术、胆道塑料及金属支架引流术,胰管括约肌切开取石术,鼻胰管引流术和胰管内置管引流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胆胰联合引流术等多种复杂内镜治疗技术,在胆胰疾病的内镜治疗方面处于中南地区领先、国内先进水平。使许多患者免除手术之苦,深受广大患者欢迎。&&&&肝脏胃肠病研究所:消化内科及其下设的肝病研究所开展肝病研究20多年,对乙肝等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功申报了多项乙肝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项目,如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种干预乙肝相关性肝癌发生的新策略:通过调控两种门控蛋白启动的DNA&DSB修复途径遏制HBV的整合&(No.&),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抗乙型肝炎病**物的作用机理研究&(&No.),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子课题&乙型肝炎重症化临床监测及防治的基础研究:乙型肝炎重症化的宿主分子遗传特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从新角度研究HSC的功能:TLR介导下的抗病毒效应&(No.09.1-2011.12)。&&&&还成功申报了肝癌课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etrin-1对肝癌细胞EMT的调控及其侵袭表型逆转的实验研究&(&No.);&遗传印记基因PEG10,一个潜在的肝癌基因治疗的新的分子靶&(&No.);&HBx基因对DNA修复酶表达的调控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No.)。并发表多篇SCI论文。&&&&在多项基金资助下,实验室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免疫室、生化室和细胞培养室,实验室设备齐全,并配有相应的实验技术人员。&&&&胃肠动力实验室:可进行24小时食道pH测定、食管测压、食管酸反流检测,胃肠起搏治疗,肛门直肠测压、肛门直肠生物反馈、动态胃电图、食物不耐搜检测等技术。&&&&同济医院消化内科的医务人员将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欢迎广大病友来我科就医,您的信任是我们最大的满足,您的健康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心血管内科
&&&&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从1959年开始组建,1970年开展冠心病监护,&1979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1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6年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1998年建立高血压病研究所,2001年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学科,2006年复评连续获得教育部重点学科称号。本学科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委员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和武汉市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在教学、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我科具有全面的诊疗手段和丰富的诊疗经验,负责湖北省及周边省市心血管疾病疑难危重患者的诊治,同时为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普通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每年门诊量60000人次,收治3000人次,并不断增加,外地患者占总患者比率将近达到50%。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达到国内大型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前列,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全国最早开展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单位,同时也是最早开展冠脉造影及冠脉成形、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主动脉疾病支架植入治疗的单位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辐射湖北及周边省份乃至全国的心血管学科。总之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均处于国内先进或领先行列。&&&&1、冠心病的防治及介入治疗学。在国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PTCA支架植入术及二尖瓣球囊血管成形术等介入心脏手术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率先开辟了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绿色通道,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救治赢得了时间。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防治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和心肌力学的研究及交感神经递质与心肌缺血关系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面,我科形成了可以在发病的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等任何时候进行介入治疗,从而形成全国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心单位,同时辐射到全国大部分省市。&&&&2、心脏电生理学。包括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研究,射频消融治疗室上速、室速、房扑。房颤等心律失常成功率及安全性居国内先进行列。建立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的心电图数据库和心电图标准化的研究为国内开创性的工作,填补了国内空白;心率变异分析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3、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在全国最早开展了疾病的基因诊断和以基因表型特征指导临床个体化医疗的工作,如CYP2C9/VKORC1基因变异指导华法令的临床应用、FV因子突变的诊断、肥厚型基因诊断和心肌病恶性表型识别、氯吡咯雷抵抗(2C19状态)、SLCO1B1&基因型与肌溶解、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LIDDLE综合征、脂蛋白肾病等的诊断等,为临床疾病的病因诊断和个体化医疗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4、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开展了高血压社区防治;在难治性高血压病因诊断方面取得了卓越的工作成绩,尤其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新诊断方法并将经验向全国推广(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5、心血管分子生物学及内源性保护机制研究。用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人激肽释放酶基因等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和糖尿病研究居国际领先地位;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CYP)表氧化酶代谢途径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处于国际研究前沿。&&&&6、心脑血管新危险因素的研究。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和进行中风、冠心病危险评估及预测,这一研究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并为国际认可。&&&&7、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的研究。本学科从器官、细胞及分子水平对心力衰竭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重点研究心肌收缩蛋白的基因和心脏组织的自分泌、旁分泌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的决策的选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我科陆再英教授主持编写了五年制《内科学》教材第六、第七版,为国家医学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陆再英教授还编写《英汉医学词汇》第二版,马业新教授也编写了《心血管病诊疗指南》第二版,指导医生临床工作。&&&&心血管内科包括心内科两个病区及重症监护病房(CCU)、心脏导管室、心功能检查室(含心脏超声检查)及高血压研究所(含基因治疗中心及实验室、遗传学平台)五个部分组成,正式开放床位70张(实际开放床位90张),床位利用率近几年始终超过103%-108%。拥有大型医疗设备价值达4,000余万元,先进的心血管数字减影系统、血管内超声系统,Ensite3000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64导联心电监护记录分析仪,血流动力学和介入心电监护系统、数字化中央监护系统。拥有先进的CCU病房。&&&&实验室占地680平方米,分为临床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包括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基因诊断及遗传学研究技术平台、临床分子检验室和细胞电生理研究室。装备了相应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总价值达2,000余万元,&先进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设备为各类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完善的平台。实验室满负荷工作,平均每年发表SCI论文15-20篇。心功能室占地800平方米,含心电图、长程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心脏超声、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倾斜试验、体外反搏等诊断,有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2人)。&&&&心血管专业人才是科室发展的基础,现有工作人员98名,其中心血管专科医师33名,包括教授/主任医师1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名、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3名,主治医师13名,住院医师3名,每位副教授以上级别的人均曾在国外著名心血管研究机构深造,33名医师中23名具有博士学位,5名硕士学位,5名学士学位。其余为护理人员46名,护工8名,技术人员10名,秘书1名。&&&&为了科室长远发展和个人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心血管内科每年派1-2名医生到国内著名医学机构进修半年以上,每星期一下午1次由陆再英教授主持的疑难病例讨论,每月组织1次科内业务知识学习,学习文献与指南;每年组织3-4次心血管进展方面的研讨会,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并派科内中青年医生积极参加国内外著名心血管学术会议,为全省、全国乃至国际同行提供了交流平台。日我科正式聘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为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兼职客座教授,指导我们科研工作。每年下乡进行继续教育和义诊4-6次,同时到地市和全国会诊每年200人次以上。&&&&自2000年以来心血管内科先后获得国家级项目46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项(含2项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8项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为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为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项目、1项为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为自然科学基金探索项目)、科技部863项目3项、科技部973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1项;省市级项目27项,包括湖北省科委项目8项、省自然基金项目9项等项目,总经费超过1700万。据不完全统计,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将近700篇,其中大部分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及源期刊杂志上,包括在Circulation&Res,&Hypertension,&Cancer&Res,&J&Pharmacol&Exper&Ther,&Mol&Cancer&Ther,&Am&J&Physiol&Heart&Circ&Physiol,&Circulation&Cardiovasc&Genetics,&Gene&Ther,&Hum&Gene&Ther&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共8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为9.7。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共8项,其中获得批准5项,其余3项正在公开实审中。
免费电话问病
请选择省份或直辖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介入医学科
康复医学科
运动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医学影像学
中西医结合科
耳鼻咽喉头颈科
皮肤性病科
精神心理科
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作同济妇科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