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在线阅读哪句能体现阅读使人有涵养?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弟子规》,是清代康熙年间李毓秀根据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诲编著而成,后经清代贾存仁修订改编,是我国历史上教育青少年修身养性、博学明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重要读物。
  对于现代教育,《弟子规》依然非常有价值,可谓青少年真正的精神食粮。
  一、不会与别人积极互动,何谈职场生涯的幸福与成功
  《弟子规& 入则孝》第一句话就是 :“父母呼,应勿缓。”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的家长担心,这种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我,会不会太严厉了?
  其实这是要我们必须和大家一起建立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当你向别人发出请求配合你工作的信息后,别人会前来配合吗?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别人需要你配合工作的时候,你的反应。
  如果平时与同事就有非常好的互动,大家感觉彼此和谐顺畅,很开心,那么,你发出请求信息的时候,别人当然也会欣然而至。
  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对孩子没有培养出“分享、互助”的思维习惯,而是觉得别人都是该来帮助我的。这样,他的良好互动越来越少,何谈职场生涯的幸福与成功?
  二、人生大事,无一不是顺势而为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父母责,须顺承。”
  有人会说,现在我们不是讲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吗?不是讲平等吗?为什么《弟子规》让我们在面对父母的批评时,要无条件地全部接受呢?
  其实这是在培养我们顺势而为的好习惯。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与人沟通是很有讲究的,说话的方式等都很重要。人人都需要尊重,都希望自己被人尊重。
  可是,当你说件事情,对方毫不客气跟你大唱反调的时候,往往同样的事情,沟通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就是逆势说话的结果。
  有的时候,同样的话,如果能先考虑对方的感受,不反驳他,先承认对方的道理,然后再陈述自己的观点,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对父母的批评,就是应该先顺着接受,不要在当时顶撞。 如果你在家里学会了保护别人的情绪,学会了顺势而为,将来在社会上,也会更加从容。
  三、体察温暖传递温暖的能力至关重要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冬则温,夏则酢!
  古人提出“冬则温,夏则酢!保训朗侨眯『⒆尤ヅ晃崖穑康比徊皇恰 这是古人培养孩子“体察温暖”的一种方式。
  是要求孩子体会父母的付出,然后用自己的温暖去与父母互动的一种方式。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能体察到世界的各种温暖,然后与周围的人互动,使自己与周围的关系逐渐变得和善。
  这样的人,生活应该是幸福的。而当孩子觉得这世界的一切就该是为自己准备的,一切都该顺着自己的时候,就容易形成心理定式,将来长大了,受苦的却只能是他自己。
  四、把善的意愿表达给他人,是一种生存的能力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晨则省,昏则定。”
  原意是子女要早晚问候父母,侍奉父母起居。现在,甭说侍奉起居了,单单是早晚问候,可能很多孩子都做不到。所以《弟子规》的这种要求基本是现代人难以做到的。那么,古人这么做,到底有什么道理呢?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需要互相协调;如果缺乏沟通,则会有无限的不快。修行不在高山之巅,它就在你生活和工作中点点滴滴的与人为善中。 在生活中随时发出善的能量,把善的意愿表达给他人,这是一种生存的能力。
  如果你能这样,则生活会幸福很多。对于成年人,我们今天能否做到每天问候年迈的父母?我看未必。很多人常年在外工作,很久都不给父母打一个电话。要知道,父母电话里说自己不想念孩子,其实心里无比思念。那么,我们能否及时打个电话给予父母关爱呢? 你怎么做,你的孩子会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五、事业,是需要坚持的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 居有常,业无变。”
  当下,社会节奏如此之快,怎么可能不换工作或者学业呢?怎么可能在一个地方一直住下去呢?古人为什么要这么要求做儿女的呢?
  首先,这是要让父母能够随时联系到你,随时可以找到你,随时知道你的情况,这样父母才会安心。这是孝顺的一种体现。 实际上,“居有常”培养的是孩子获取空间稳定感的能力。
  其次,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事业,是需要坚持的。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心很容易安定,集中精力从事自己的事业。而有的人心总是游荡不定,这样做事自然不能专心,难以成事。
  而两者的差别,就在这种空间稳定感上。这有先天性情的因素,也有儿童时期培养的因素。如果在儿童时期,家长能给孩子讲这种安定的重要性,讲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心中自然会有这样的观念。当他们长大了,这种能力则非常关键。
  我们今天工作的节奏非常快,大家都在寻找新的机会, 但有时候欲速则不达,反而是静下心来,认真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不断累积,最终比四处奔走的那个收获更大。
  六、做事任意妄为,势必害人害己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我们人生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过分关注“大”,嫌弃“小”,忘记“大”是由“小”构成的。
  生活中,为什么抱孩子的人特别难打车?就是因为很多司机发现现在很多孩子上车根本就没有什么规矩。有穿鞋在座位上乱蹦乱跳蹦的,还有对着座椅撒尿的。这是什么?这就是“擅为”,完全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利益,这是家长纵容的“擅为”。
  这样的纵容,往往会让孩子丧失做事的协调能力,因为他觉得一切都是为我准备的,我不需要考虑别人。那么,当他长大了,做事也会很少考虑他人,这样的人,在单位能受欢迎吗?
  很多家长说,等他长大了就明白了。其实,小时候形成的思维惯性,还真就可能改不过来了。
  因此,“事虽小,勿擅为”告诉我们: 教育孩子在做事的时候,要考虑周围的关系,考虑周围人的利益与感受。这是教育孩子如何获取在生活空间中协调做事的能力。
  “苟擅为,子道亏”首先要关注的,应该是家长的教育,让家长自己做到教育孩子关注细节,注意他人,排除自私的想法。
  七、自私的人最终都会失败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这句话在告诉我们:学会分享,你会更幸福。
  人获得幸福的过程,也是不断克服自己私欲的过程,就是学会分享的过程。我们不是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我们与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自己的利益是依赖于他人的,是与他人互相关联的。他人好了,自己才会更好。
  为什么呢?因为品性问题。吃苹果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可以看出这个人不懂与人分享,比较自私。合伙,是需要大家把利益放在一起,一起努力的。如果有一个人自私,就会把整个气氛给破坏了,这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为什么那些很自私的人,总是在社会上难以真正立足?因为, 每天每一刻,你的种种线索,都被别人看在眼里,大家在随时评判,这决定了你未来合作机会的多少。而懂得分享的人往往能够有一番作为,是因为他的品性早已展示给大家了。
  八、《弟子规》在教我们有效沟通的大智慧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怡吾色,柔吾声。”
  为何要训练我们“怡吾色,柔吾声”呢?这是一个“有效沟通”的训练,和颜悦色地与对方沟通,问题会解决得更好。
  在生活中,我们会维护自己的地位,以便在群体中不会被埋没。这种维护自己的地位的行为,我们今天叫作维护自尊。这种本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
  阅读传统经典,是否也曾给予过你生活上的启发?我们也想听听你的故事,欢迎在下方留言。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若有涉及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选留言
  加载中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 >我对弟子规的感受我对弟子规的感受篇一:《学习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让我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一件事。《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弟子规》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通过本学期对《弟子规》的学习,对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本学期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这学期我努力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及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老师经常叫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最初选《弟子规》课,是因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但从第一节课开始鄢老师站在讲台前给同学们鞠躬,我震撼了。这一躬,真诚而充满敬意。也正是鄢老师的这一躬使我对学习弟子规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但也有种羞愧感油然而生,以前见到师长,顶多点点头,打声招呼就不错了,现在老师竟然是给我们鞠躬,羞愧不已。
《弟子规》里入则孝中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这看到这两句话让我无言以对,是自己想起了以前经常不懂事﹑贪玩。甚至和父母顶嘴。现在学《弟子规后》时经常受到鄢老师的教导,我每个星期三都坚持给家人,问问父母、爷爷奶奶身体状况问问父母最近工作是否顺心等等!没学《弟子规》之前我基本上是两三个月才打电话回家,而每次和父母不过是冷冷的寥寥数语便冲忙挂断电话,或者是没有钱了才打电话回家我相信这24个字我要尽量做到,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的。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无见能”这是出自《弟子规》里的出则弟。学到这时,我不禁汗颜。在以前我一直以为父母或爷爷奶奶们都是老古董,都不懂现在的一些流行的元素。犹记得一次妈妈叫我去理发,我则直接顶撞说道:“你懂什么,长头发流行,还像你们这样老土哦”想着自己以前的种种对父母的不尊敬,让我羞愧难当。想着给父母打个抱歉电话,但最终还是没有打出,可能是自己学习《弟子规》还不够,但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我会亲自在父母面前说一声对不起的,并在以后定会痛改前非,好好的孝敬父母尊敬尊长。
只说好话、有益于人的话,修改掉一切不好的口头语,市井秽污之气。在没有见到事实真相之前,不轻易发表言论,不论人是非,一旦承诺,就一定要守信。说话的语气、速度要适中,见到他人的善事、善行要赞叹学习
衣服饮食都是次要的东西,唯有技艺以及德行才是立身之本,要时刻提醒自己,每天修善、积功累德,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以圣贤为榜样,看周围的人优点来学习,时时提醒自己,以别人为镜子,看到别人的过失,要马上反照自己,是非也有类似的习性或其他过错,有则一定要改,时时提醒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和修行。
听闻别人对自己批评指正,要欢喜改正,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叹称誉,要关照自己是否真的如此,要时刻谦卑、如履薄冰,努力修善,不可有丝毫的自高自大。
对于自己的以前坏习惯、不良习气,要发羞耻之心,做错了,不能故意去掩盖,如果故意去掩盖,是增加了一个新的恶行,会污染自己的人格、遮蔽自己的智慧。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
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的话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都会,可学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根本就什么都不懂﹑不会。是《弟子规》像一面镜子似地,让我看清了自己身上的污点。我觉得字典是我们学习中不会说话的老师,而子规》则是我们生活中不会说话的老师。
《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因此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我决定以后会认真学习这本书,并且学会去做到。不再让我的父母为*那么多心。我还要感谢蔡礼旭老师,因为你所讲的《幸福人生讲座》让我学习了这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我对弟子规的感受篇二:《学习弟子规感想1》
学习弟子规感想1
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由于对中国古代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就看了许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所以曾自以为懂得了很多。前段时间,学校组织我们全校学生学习了《弟子规》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使我们对《弟子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之后使我受益匪浅。学了之后才突然发现,其实自己根本就什么都不懂。《弟子规》像一面镜子,让我看清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让自己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开始组织学习《弟子规》时,我认为没有必要如此大费周章,学了也没有什么用,但直到我参与到各个《弟子规》活动,我才深刻感受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准则,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尊老爱幼,有礼貌、守信用。
作为一个人,首先要懂得感恩,而最重要的便是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翻开《弟子规》,第一章便是《入则孝》。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然而,就这简简单单的24个字,我们又做到了多少呢?可能有些人认为我们现在还小,长大后报答父母的机会还很多。不错,我们是在一天天长大,而我们的父母则在一天天衰老。大家可曾听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我们应该抓住眼前的
时光,去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并不需要你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它可以是平日里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会心的笑容,,,,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其实对我们的父母而言已经足够了!
学习《弟子规》后,我对“谨”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指做事的能力,还指独立生活的能力及自制力。自从那天起,我每天都会按照“朝起早,夜眠迟。”来要求自己,而且我更加体会到了“老易至,惜此时。”我觉得一个人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应该努力学习,使自己变为一个有知识的人。趁着我们现在还年轻,赶紧好好奋斗吧!
其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弟子规》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我们不可能每一点都做到,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做,用心去做就行了。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人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我们思想升华的过程。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他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在做到这些后,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做事必须从细小食物入手,才能成就大事。
感谢学校每周一早晨为我们学生准备的《弟子规》课程,也感谢《弟子规》使我明白了这些道理,让我重新对事物有一个新的认知,现在悔改还不算太晚,希望同学们也可以做到。
人生路漫漫,相信有《弟子规》的贴身陪伴,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学习弟子规感想2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我们全校学生学习了《弟子规》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使我们对《弟子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之后使我受益匪浅。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让自己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开始组织学习《弟子规》时,我认为没有必要如此大费周章,学了也没有什么用,但直到我参与到各个《弟子规》活动,我才深刻感受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准则,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尊老爱幼,有礼貌、守信用。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的首页就先谈及则孝,行孝是为人子女的本分,但试问有多少人能真正地做到呢,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地学习如何孝顺父母,感谢《弟子规》使我明白,为人子女,最应感激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因为父母好比我们人生中的太阳,给予我温暖,给予我光明,赋予我生命,为我们辛勤劳作。父母给我们如此大的思德却又不图回报,只希望我们能好好生活,我们更要以实际行动报答他们,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想。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他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在做到这些后,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做事必须从细小食物入手,才能成就大事。
感谢学校每周一早晨为我们学生准备的《弟子规》课程,也感谢《弟子规》使我明白了这些道理,让我重新对事物有一个新的认知,现在悔改还不算太晚,希望同学们也可以做到。
我对弟子规的感受篇三:《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佛法里说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对很多人来说,感触最深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需越早越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供我们读书,教我们做人的道理;长大后,离开了他们,他们在家乡仍然是无尽的惦念。父母已逐渐老去,有一天一定会离我们而去,尽孝的时日无多,作为子女,应该做得越多越好,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因为在这个世上,父母是最无私爱我们的,他们的爱让我们的人生阳光普照。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们应感恩老师,因为老师打开我们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一直伴随左右。
要感恩国家,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北宋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明清思想家顾炎宗也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个
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听过《满江红》的人都能感受到抗金名将岳飞撕杀沙场、气壮山河的英勇气概和精忠报国的崇高责任。所有我们的心灵深处都应充溢着对国家沉甸甸的责任感。
。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才有的结果。所以要感谢所有的人。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感恩医院,我们生存需要工作,生存需要付出,工作丰富了生存的内涵,工作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工作还为我们提供了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医院给了我们稳定生活的保证,给我们提供了工作机会。工作意味着责任,感恩让我们担负起责任。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应感恩患者,患者是医生成长的基石和成才的源泉,患者以生命相托是对医生莫大的信任,作为医生,“对患者要有感恩的心”。 感恩患者是很多医护人员以前从未想到的。因为“患者可以没有医院,医院不能没有患者”,患者是医院存在的惟一理由!患者成就了我们的事业,是我们成为医疗专家成为医学大家的老师。回望一下,任何伟大的医生其身后都有无数个经历过失败治疗的患者。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为患者去着想,去体验他们内心的需求与困苦,把他们当作朋友,关心他们的健康和生命的未来。感恩患者就是要求我们为每一个诊治的患者提供最佳的人性化的医疗方案。医院的工作离不开医护之间的配合,离不开同事们的协调补位。我们从事的工作更是辛苦,没有假日,没有轻闲,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病人是什么样的病
情,也不知道会面临何种风险。我们多年来积累的团结协作、互相补位、人人负责的团队精神可以弥补我们经验的不足,可以减轻我们面对不可知风险的担忧。感恩同事,全体的力量帮助我们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困难;感恩同事,可以让我们共同的事业更加辉煌。“感恩心做人,责任心做事”。怀感恩的心我们常有慈悲,怀感恩的心我们常有善举,怀感恩的心我们常有内省,怀感恩的心我们会更早地“知天命”,我们能更理解人生。
第二 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理想完善的人格。
医德是医之根本,在传统思维方式中,医生的职责是看“病”,医生只需关注患者生的什么病、用什么药、如何治疗,至于治疗态度是否生硬、治疗动作是否粗暴、是否有不尊重病人或是漠视伤者伤痛之嫌,是其次于“病”的问题。如病人在医生面前必恭必敬,医生语气粗暴地命令患者“站着、躺下去、衣服掀起来”等现象早就见怪不怪。在临床医疗中,医者淡漠人性的表现还有诸如只注重躯体症状,忽视患者心理需求;注重生物学手段的治疗,放弃诸如心理治疗等其他手段;拒绝对患者作必要的沟通等。这暴露出医界人文精神非常缺乏!
医术固然重要,然而古往今来,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大医如果缺乏医德的支持是难以成就的。也就是说医术到达一定程度,唯有医德才能使其继续得以提升。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医学道德理念,都把救死扶伤视为医生的修身之术。翻开中华民族的医学史,“医本仁术”的理念世代相传。从古至今,医学对所有从医者都有着严格的医德要求,
“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也”。医学需要医德,有如人需要空气和鱼需要水一样。
医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的优劣。首先医德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必备条件,医务人员要实现自己的神圣责任,必须深知自己对患者、对社会担负的责任;必须在工作中对病人亲切、同情、耐心、和蔼,不论职务高低、贫富、美丑、男女老幼一律同等对待。其次,医德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动力。医生在工作中如主动与病人接触,服务及时,亲切温暖都会增加病人的信心和力量,使病人减少顾虑,减轻烦恼,这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会起到医疗技术和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由此可见,医生的医德是与医疗技术,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的,是医之根本。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医德行为所尊奉的爱人和利他精神强调道德主体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强调要以病家之苦为己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患者设想,对患者要有浓厚的同情及亲情,要挚爱职业,要有敬业精神,以医为荣。
第三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和谐
弟子规中说“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这也是对医生和患者沟通的基本要求。加强医患沟通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即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患关系的形式绝大多数是以“相互参与型”的形式出现,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形式把医者与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要求医方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必须尊重患者,平等相待。
医患沟通是什么?让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医患关系,医患关系就是医生与患者的合作关系,共同面对的是疾病这一敌人。医患沟通就是缓和这一关系的良药,试想一下,如果医患之间不能良好沟通,就无以发现善于伪装的疾病真相。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就无从建立信任。没有信任,一切矛盾由此而产生,病也就无从可治。医患沟通需要多看,多问,多关心,态度和蔼,语气温柔。在医疗服务中,“看一看”确实是重要的,因为当医师注视着病人时,你的眼神就会向病人传递着你的同情、温馨和关爱。医师对病人的同情和关爱,根本不用喋喋不休的唠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爱意就被传递,沟通得以完成。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很轻易的就了解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有无既往史、用药否及用何种药物,检测前患者状态、检验目的等。从而确信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是否吻合,用以了解检测结果的可信度。没有沟通、不会沟通、沟通不恰当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有责任感、具有对病人的关爱之心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人沟通。善待病人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来考虑,那你就会赢得病人的爱戴。 在疾病面前,生命无贵贱之分,更没有身份的区别,神圣而崇高的白衣天使,永远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只有无条件的爱,才是真正的善待。从善待病人中给予医务人员自身心灵的回报。对待病人,不管他是谁,熟悉与不熟悉,是官是民,都要秉持同样的礼节和敬意,就像你期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尊重一样。善意地帮助病人,正确处理医患双方关系,从而分享病人治愈康复后的
快乐,在事业中求得发展,在工作寻找到乐趣,慷慨付出,不求回报,必然会得到病人的爱戴。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类似于“推己及人”、“易地以观”、“莫贵于人”的训示。如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谐医患关系关键是我们医务人员“敬而无失”、“恭而有礼”,对病人服务到位,不出差错,加强沟通,态度和蔼。只要我们医方做好了,患者就会成为我们的“兄弟”。 加强医患沟通是要让患者“看”得见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听”得到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医务人员通过多种形式与患者交流,更加学会尊重病人的权利。在给予他们良好服务的同时,让患者看到、听到、感受到医务人员对他们的帮助与关爱,使患方与社会亦更加尊重、理解、信任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付出爱心的过程中,也将获得体现自身价值的
第四,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比如我上学期间学习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参加工作以后,就想如何把业务提高上来,根本没有多想。在工作的二十几年里,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进了副主任医师,却忽然没有了工作目标,认为一切万事大吉,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不用想了,可以安安稳稳的过好以后的日子。但当看到别人的生活质
量都比自己高时,心里又感觉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觉得很茫然。现在通过学习才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自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不用羡慕别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对弟子规的感受篇四:《弟子规学习心得》
弟子规心得体会!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
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学习《弟子规》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它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弟子规》教悔人们首先要有孝顺长辈的心,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只有一个人的品德上进了,才能做好人,而我们学习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养。
学习《弟子规》使我最难忘的句子是“凡是人,皆友爱。天地覆,地同载”。它传递了孔子的“泛爱众”,朗朗上口,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蓝天之下,大地之上,对所有的人都应该爱,所有的人也都需要爱。在表达上“凡是人,皆友爱。天地覆,地同载”比“四海之内皆兄弟”还有气度,令人感到胸襟博大,时至今日它仍然有现实意义。作家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人只有懂得爱,懂得感激,懂得体贴,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懂得谦让,世界上才不会有空虚和孤独。爱在哪里?爱在一个淡淡的微笑里;爱在一个已经被家人传递了许多次的苹果里;爱在一床暖暖的被子里、、、爱是生活的主旋律。都说父母的爱比山高,似海深。在亲情的世界里,雨滴会变成咖啡,种子会开出玫瑰,清泉会酿成美酒,眼泪会闪出微笑、、、、、、。
《弟子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处事,如何分寸有度的接物,它会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冲向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学会做人的道理吧!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学习《弟子规》, 从理性认识层面上看,我收获到的是一种思路、一种理念、一种方法。思路包括了思维方式和计划(规划)等两个方面的含义,但两者间是统一的,辐射到工作中去,其实是指我们办事应该坚持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在工作中,应该提前根据客观实际制定计划。以理念来说,它是一个企业的意志、价值观和服务宗旨,它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这就是“态度决定一切”的真理体现。以方法来说,就是每一项工作在操作的过程中,选择具体的、最合理可行的办法完成任务。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经营战术的运用,就是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风险为代价,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其实就是企业经营中“三性”平衡原则的运用。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是一本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学规、学则的形式,三言成语的体例,浓缩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知识的教育范本。其通俗易懂“便于诵读讲解而皆切于实际”,不论从工作到生活,还是从做事到做人,廖廖1080个字,就把人类社会所提倡的、反对的,遵道的、违德的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内涵丰富。《弟子规》本身就是“道”是“德”。所以要牢记《弟子规》,并用它来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反省自己,做到敦伦尽分。大量的事实证明,能按《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己言行的人,绝对在家庭中是一个好儿女、好夫妇、好父母、好兄弟姐妹,在单位是一个好员工、好同事、好朋友、好领导,在社会上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圣贤之人。
《弟子规》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一种道德品质的规范;同时也是一个让大家去身体力行、自我管理的行为规范。它不是拿来要求他人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践行来引导、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社会风气,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家园、和谐社会的目的。
我学习《弟子规》深刻领悟到以下四点:1、做人要懂得感恩;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3、为人要谦虚;4、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长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并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圣贤的教诲吧,从尽人伦之本分做起,做一个好儿女,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妻子,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母亲,一个好员工,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愿与大家共勉,在公司这个温暖家庭中,严格要求自己,怀着感恩与恭敬之心来待人接物,谦卑待人,身体力行,勤奋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对弟子规的感受篇五:《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弟子规》学习体会
暑假期间,我再次认真学习了《弟子规》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我对弟子规中的讲到的六方面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尤其是里边“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这句话,读后我有了深深的体会和思考。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简简单单的两句话,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我们做人做事要时刻谨慎,不要因为一时疏忽犯了错误。道理虽然简单,但在我们身边却有太多的人因为一时疏忽犯下了大错,值得我们思考。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这些都得益于我党的英明领导。然而,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有些党员干部在个人欲望的驱使下逐步淡漠了法制观念,以为有了权力就可以随意“执虚器,入虚室”,在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子女关面前前丧失原则,置党多年的培养教育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做出有悖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原则和宗旨的事情,迈出了罪恶的步子,把自己送入了地狱之门,最终身败名裂,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如果当初“执虚器,入虚室”的时候,能够“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那么必然也会小心谨慎,避免了一系列不该发生的事情。教训是深刻的、令人痛心的,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一定要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育,引以为戒。新形势、新任务向我们提出了新
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我们广大党员同志都应该认真自觉地学习、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政策方针,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因此,我认为广大党员干部应带头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领导方法就无法改进,做出的决策也就不可能正确。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时刻谨记“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许多东西只有静心研读,才能有所思,有所获。活生生的事实还告诉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不静,心不静,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拒绝不了诱惑,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了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要经常认真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学到真本领,努力做一个新时期优秀的党员干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是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两袖清风,清正廉洁,这是每一名干部最基本的行为准绳。党一直教育我们要廉洁奉公、严格自律,经常向大家敲警钟。目的是让大家时刻保持着小心谨慎的工作态度,不要以为手里有了权力就可以为所欲为,权力正如“执虚器,入虚室”,要想把握的好,就必须做到“如执盈,如有人”。有些党员干部并非学识不高,能力不强,就是因为未能廉洁自律,最后走向犯罪。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重、自律、自醒,排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
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三是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近年来,有一部分党员干部,淡忘了艰苦奋斗作风,贪图享受,热衷于追求个人和小家庭的安乐,抛弃党纪法规,贪污腐化,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恪守党的宗旨,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我想起了富兰克林的一篇文章《哨子》,里边反复再说,人们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我想到当今的许多例子,我也想告诉大家,真正的去学习和体会一下《弟子规》吧,真正最有价值的哨子就在我们身边。《弟子规》中浅显的话语,反映出了我们生活中最有意义的道理,而这句“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更是深刻。希望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能够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小心谨慎、勤奋做事、廉洁做人,把奉献在岗位,看作是自己天经地义的事情,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唯有这样,才能利己、利人、利家、利国、利社会!
我对弟子规的感受篇六:《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对心灵的洗礼
心灵读物是我对《弟子规》的评价,近些年,我国掀起学习《弟子规》的热潮。但热闹的背后,对于学习《弟子规》的意义的认识仍存在极大偏颇。我个人认为,读好了,看懂了,使人受益匪浅;如果说误解甚至是曲解了,那将会成为他们犯错误的借口。
一、学习《弟子规》可以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对于学习《弟子规》可以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这一点,可以说,即使没有学过《弟子规》,甚至不熟悉《弟子规》的人都会有这种共识。其核心是孝悌忠信、仁爱和平,这里面教导我们要“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学习和落实《弟子规》,那么他的家庭自然首先会变得和睦、温馨、和谐;这个家庭的人慢慢会影响到他们周围的人,使得他们周围的人知道礼义廉耻,懂得温良恭俭让,进一步影响更多的人。当社会多数人按《弟子规》的要求行事时,自然会实现社会和谐。
二、学习《弟子规》可以促进身心和谐
人由于追求和贪图物质享受,仅以物质财富的多寡作为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必然使得绝大多数人心灵备受煎熬,身心自然不和谐。即使财富比过去有了极大丰富,但相应的欲望膨胀速度却远远超过物质的富足程度。特别是社会财富向少部分人手中高度集中,使得很多人产生极大的心理不平衡。所以,如果以物质财富的多寡,作为对人成功与否的主要,甚至唯一评价标准的价值观得不到修正,人永远也得不到内心的安宁。而真正接受了《弟子规》教育理念的人都知道“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自戚”,同时知道,“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所以他面对他人富足、他人晋升时,他不会嫉妒,更不会仇恨,反而还会由衷地为他人的成功感到高兴,他会从自己身上找出自己不如人之处,所以他总能保 持自己内心的平衡,保持身心的健康,从而达到自己身心的和谐。并不是说,我们都应当无欲无求,当至少在对待追求的时候要保持平衡的心态。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心胸坦荡,问心无愧,才能身心愉悦。
三、学习《弟子规》可以推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
当今社会的人们,普遍存在信任危机,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由于信任危机,造成我们在进行交易时人人对他人设防,所以我们在经济生活中考察对方信用、防范对方违约等费用被大大提高了,加大了我们的交易成本;由于信任危机,我们的社会中一再出现见死不敢救的现象,从而造成伤害不应有的扩大,引起物质损失的增加。可以说,由于信任危机,造成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举不胜举。《弟子规》教导我们,“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如果我们人人都按此要求,出言必信,我们在交易中何至于有那么多不必要的支出?在他人受伤害时第一时间救助,何至于造成损害的扩大。也不至于每个人心理都设有明显另外的界线,你不走出来别人也走不进去。用我个人的话来讲就是:最难走进别人的心,却又最容易走出别人的心。而《弟子规》教导我们“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告诉我们“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要求我们“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如果把这些教育落实到生活中,便自然会守法,当然也就不再需要现在这么多的警察,这么多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同时不再需要现在这样庞大的政府机构,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的社会管理成本自然会大大降低,同时这些人员可以从事其他职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少些防备,人与人之间就不只是那冷冰冰的的关系,社会也不会在人们眼中那么冰冷。有人说:什么样的社会养育了什么样的人,也有人说:什么样的人决定了有什么样的社会。其实,这个问题好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有时候不一定要抱怨,而是应该看看自己做了什么。我们是不是付出了全部的真诚来回报别人的信任?
四、学习《弟子规》可以促进人的事业成功
学习《弟子规》可以培养一个人好的德行,而一个德行好的人,自然能够赢得他人的信赖。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便是包括同事、领导、生意伙伴等周围人的信赖,领导的
信赖可以使人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生意伙伴的信赖可以换来具体任务的顺利完成。,一个学习和落实《弟子规》的人,他知道“凡是人,皆须爱”,他知道“兄道友,弟道恭”“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孟子》讲“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学习和落实《弟子规》的人自然会得到他人的爱护和尊敬,而一个被人爱戴和尊重的人的成功机会显然要多于一个普通的人。一个人如果把《弟子规》的教育落实到生活中,他处处为他人着想,时时谦恭礼让,那么他自然可以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而我们都知道“,多个朋友多条路”,,,,所以说,一个学习和落实《弟子规》的人,在生活中吃些小亏的确不可避免,但他一定是得大利益之人。傻人有傻福,正所谓吃亏是福嘛,人不应该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应把眼光放远些。都说了聪明的人会装傻,偶尔装傻,也是一种包容,于人个来讲那是一种肚量。人们肯定乐意和那些有肚量的交往,而不是那些斤斤计较的人。受人欣赏,乃被用。
五、学习《弟子规》可以使人懂得学以致用
《弟子规》教导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也就是告诉我们,学习绝对不能离开“力行”。而且,学习本身不是目的,“力行”才是学习的目的,只有力行——实践,所学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只有力行,才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学习了其他知识也好,学习了《弟子规》也好,如果不力行,那么除了长浮华没有任何意义。反之,如果不学习,便一味的蛮干,则会陷入经验主义、主观主义,背离真理,所以在实践中我们还必须不断的学习,用学来的真理和知识指导实践和接受实践的检验,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这样在学习、实践、实践、学习中反复磨砺,使我们的德行得以完善,使我们办事的能力得以提高。学以致用,学了就要会用,用在生活也好,用在学习也好。
以下是我个人读完《弟子规》后的倡议:
第一,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诚信品质。处处守信用、时时重承诺,为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氛围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第二,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践行诚信。诚实守信,贵在养成,重在实践。诚信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靠长期的教育培养形成的。我们一定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人对事要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使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体会诚信,主动把诚信理念变为诚信行为。
第三,必须营造良好的诚信之风。诚信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通过舆论和管理等实现他律与自律相互促进,从而形成诚信受尊重、失信遭鄙视的良好风气。因此我们要注意和老师、学校的沟通,以促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大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的氛围。
最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但应该树立和形成自身的诚信,还应该成为诚实守信最有力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使诚实守信引领社会风尚。让我们每一大学生都拥有一张“诚信”的二代身份证,并在新世纪都能成为合格、合法的诚实公民。
总之,“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诚信教育关系着每一位学生的前途、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一定要积极投身于诚信建设,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学好《弟子规》不仅可以教我们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而且能够教我们成为一个有才能、有品格、有思想的人。
我对弟子规的感受篇七:《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
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我对弟子规的感受篇八:《我的论文《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古代的文明博大精深,浩海如烟。其中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弟子规》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较好的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
《弟子规》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小时候,我也经常惹父母生气,很小的时候经常挨打的。但时光匆匆,当我现在回首去记起那些羞涩的童年的时候,我是很感恩的。
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没有能在实现梦想的跑道上奔跑的我。
在这个“孝”的精神日益淡薄的今天,说起自己的母亲,我们总是下意识地认为:母亲对我的好是理所当然的。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好与外人的好比起来,不需要我们付出任何代价。换句话说,母亲对我们的好太廉价了,廉价得像白开水一样,想喝就喝想倒就倒,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尤其是步入社会后,我们对母亲的好更是熟视无睹,很多人情愿花大把的精力和金钱以换取领导或对自己发展有用之人的好,也不愿花其中的丁点儿回报操劳一生的母亲。
直到学习弟子规,蓦然回首才发现,昔日那个任劳任怨的母亲老了,于是乎,一阵鼻子酸溜。说到底,没有及时地回报母亲。没能在家里多多陪伴母亲,这都是我的不对。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父母在我们的成长中都付出了无比的辛勤和汗水,扮演着弥足重要的角色,甚至他们甘愿自己吃苦也要节俭下来为的是给予我们他们所能给予的最好的物质与生活。他们所做的是别无所求的去给予、付出。作为子女,我们对父母尽一份孝心自然也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而一个人如何尽孝道,最重要的离不开两个字“礼”和“行”。对长辈尤其是生育我们的父母,一定要尊敬,凡事要保持和颜悦色。即使我们在外受了天大的委屈,积了无限的怒气,又或者父母的思想比起我们有多么的out,面对父母依然要敬重。要知道,他们的一生都是在为我们操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再就是“行”,如果小时候懂得不惹父母生气,体谅父母的含辛茹苦,算是孝,那么长大后,则是要赡养,而且不让父母为在外奔波的儿女担心。牢牢地记住父母的生日,从我们成人能够独立的那天起就要将父母的每个生日认真对待,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只有懂得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二老。回到家中要尽可能的帮助父母做家务,毕竟我们年轻,年轻人总有用不完的力气,这是对父母的最好的体恤!
一个人一时的成功也许靠的是聪明才智、天时良机,但是一个人一生的成功一定是做人的成功,而这其中尽孝是最重要的!
我对弟子规的感受篇九:《弟子规学习心得》
弟子规学习心得
首先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选这门课,虽然是选修,但对我来讲,它就是必修,它比我在其它课程中学到的东西还多。其实很巧,在前段时间我们电子工程学院邀请了弟子规现代修订者-----李耀君先生,我们有幸能从李先生那里学到一些关于弟子规的一些知识。他讲到这本书对于小学生来讲是门必修课,但对于我们还未曾接触过弟子规东西的大学生来讲,就是来给我们补补课。经过本次弟子规的学习,我的确触动了很多,思考了很多。
我相信对于现在的好多大学生有可能还有从未碰过弟子规的人,这就证明了现在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物质关系,也反映出了对父母不孝顺,对手足没亲情的一些例子,导致“社会”一词给人的印象是残酷的、现实的、丑陋的。社会各处都有不好的现象,每天都有令人发指的新闻,我在网上竟然有看到一个儿子杀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原因竟是为了金钱。看到之后真的是令人心痛,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试问,我们的社会怎么每天都有不好的事情在发生吗?是人们的素质低下、还是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这样的风气,我想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那次听了李耀君先生的讲座之后,我对弟子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听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在那次讲座之前我对弟子规的了解甚少,真的是枉做一名大学生,在那次听完讲座之后,我回去就买了弟子规来学习,也不能说那次讲座对我来说收获很大,但却是唤起了我对这方面道德学习的意识。恰巧,学校刚好开设了这门课程作为选修
课,我很高兴,义不容辞的选报了它,我想这就是缘分吧,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次讲座李耀君先生在讲授过程中提了一个问题,问现代人为什么管自己的妻子称呼为“太太”,在座的所有人都哑口无言,这时一名很优雅的女老师举手示意,李耀君先生将她请上台,她只说了一句话,但令我至今不能忘记,她说“其实这是出自周朝的一个故事,接下来我想就由李耀君先生为我们来讲述这个故事,谢谢。”她讲的话不多就仅此一句,甚至在我们看来都没讲出答案,却迎来了李耀君先生的连连点头赞许,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李耀君先生感到惊讶,想不到我们石油大学竟有钻研弟子规的老师,还和她谈了几句,对她是连连赞许,像是找到了知音,而这位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确实永远也抹不掉的,她的点到为止足以证明她是位很智慧的好老师,当时我还不知道她贵姓,这次上第一节选修课弟子规,看到的讲课老师竟然就是那位我很崇敬的老师,原来她是李真老师。李真老师就是那位很智慧的且对中国传统文化钻研的女老师,我很有幸,能再次听她讲弟子规,而这次确实完完整整的听她讲整本弟子规,第一节她就代表给我们赠献弟子规课本,很荣幸的事我得到了老师的亲笔签名,在这里,感谢李真老师和出版社赠书的老师,谢谢你们对社会的奉献。
接下来就是在学习弟子规过程中的一些所感所悟,开篇先是总叙,讲到了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做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
不可的事,就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人生的意义,就像李真老师给我们讲的没有弟子规以外的生活,也没有生活以外的弟子规。孝顺父母是我们做儿女的报答养育之恩的一种最基本要求,友爱兄弟使我们感知到人间的真情,感知到手足情深,行为要谨慎,讲信用,和大众平等相处,道出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唯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安定。李老师第一节上课就说了,这本书希望大家随身携带,它随时都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我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机会闲下来学习学习弟子规,它其中的意义真的太大了,对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成长影响太大了,你可以因此变成人人尊敬的人,否则你有可能变成人人唾弃的人,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被人尊敬吧。
关于第一篇“入则孝”,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自己为父母亲做的太少了,自己好多事都做的太不到位了,只能用“惭愧”两字来形容,记得小时候在家的时候,正在看电视,妈妈就叫我吃饭,我就一直在盯着电视看,迟迟不去吃,妈妈都不知道喊了多少声,我才不情愿的离开电视机去吃饭,现在想来自己对父母是多么的不孝,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一定会“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当学习到“晨则省,昏则定”时,越加惭愧,在我印象中,我们好多人都是晚上睡觉的时候父母为我们铺好床的,从今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昏则定”的。当我读到“身有伤,贻亲忧”时,感触到我们子女的身体健康对父母来说是多么重要,当我们身体受伤或是生病时,父母有多担心,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当然也使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是父母给与的,正所谓“身体发肤,受
之父母”。
关于第二篇“出则弟”,这篇的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都非常重要,因为这对于我们如何在外面立足,如何建立好的人际关系,怎么样来尊敬长辈,讲的很详细,真的是获益匪浅,“言语忍、忿自泯”,这句话道出了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总存在却克服不了的问题,我们每个人可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第三篇“谨”,第一句就使我开始反省,“朝起早、夜眠迟”,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爱睡懒觉的人,不知把多少黄金时间都让我睡了,真的很惭愧,感觉真的是蹉跎了岁月啊。
我对弟子规的感受篇十:《弟子规感悟》
学习《弟子规》心得、感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说起弟子规,我们首先要感恩我们明总,因为是明总引领我们学习践行弟子规,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让我们做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在这里我们要感恩于他。我们大家都知道,弟子规这本小册子,它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制而成的生活规范。里面总共360行、1080个字、113个行为规范,主要是教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一些做人做事的标准和道理。去年十一月份,我们集团全员,在党校宾馆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弟子规与企业管理》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我们大家感受都非常深刻,对传统文化对《弟子规》也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古圣先贤讲传统文化圣贤教育。讲三钢、五伦、八德。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来平天下。恪守本分,天下太平。但是我们现代人不怎么讲传统文化教育了。什么原因呢?听老师讲,传统文化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已经断了好几代了,古语讲,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我们这么久不接触传统文化教育,可想而知我们现代人有多么可怕。特别是我们年轻人,受西方肤浅价值观的影响。一切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一切追求金钱物质的享受,一切追求人人面前自由平等。不讲君为臣刚、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三钢)、不讲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更不讲悌、
孝、忠、信、礼、仪、廉、耻(八德)。善恶、美丑、是非颠倒,黑白不分。正如老师所讲的那样,现在的社会是男人不会做男人,女人也不会做女人,孩子更不会做孩子啦,上行下效嘛,你自身都没有做好,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对不对。
我们国家提倡科学发展、提倡和谐社会。以前总认为是一种口号,和我也没有多大关系,但学了传统文化以后,才知道这里面有很深的内涵。听老师讲,科学发展就是要遵循天道适度发展,那什么是天道呢?天道就是自然规律,日出日落,风雨雷电、春夏秋冬、草长瓜熟这些都是自然规律。我们古人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让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你一旦要违背它,不按时作息天天熬夜的话,时间一长你的身体就会生病。一个国家如果为了快速发展,过度的开发浪费地球资源,破坏污染地球环境,时间一长那个天灾就来的频繁了。有这么一句老俗语,叫天灾人祸,说的一点也不错。人要是祸害厉害了,灾难也跟着来了,这个我认为是真的。听老师讲人活在世上要遵循三道,那就是上讲天道、下讲地道、中间要讲人道。天道是自然规律、人道是讲三钢、五伦、八德这些我们都知道了,那什么是地道呢?古语说的好,做人要厚道、要地道。其实就是讲我们的德行,讲我们的根扎的深不深。你看大地广阔无边,包容万象。主要是它有深度和厚度。对不对厚德才能载物吗,如果我们的德行不够,你又索取的太多,那就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和祸害。这就好比一颗大树,如果枝叶茂盛、果实累累,它的根扎的不深的话,那很快就会自己倒下去。这就叫德不配位、必有灾祸,伦理乖舛、立见消亡。也就是说
你的行为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违背天理那你就不会长久。
和谐社会我们人人都想拥有,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首先我们家庭要和谐。家庭怎样和谐,就是教我们在家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团结四邻。在单位要尊重领导,听从从分配,团结同事。这些都做好了还不够,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身心也要和谐,要做到身心和谐那就要:一、践行《弟子规》,按《弟子规》里面讲的去做。因为《弟子规》是传统文化之根,做人之本。二、我们要力行八大爱,明总以前教导我们要力行八大爱,1、爱自己2、爱家人3、爱四邻4、爱团队5、爱企业6、爱社会7、爱国家8、爱世上的一切万物。我们人人都做到了,那身心就和谐了、家庭也和谐了、社会也随之和谐了。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人人有责。 我们不仅自己要学习践行《弟子规》,我们还要带领周围的人一起学一起做。这样和谐社会才能实现。
老师讲:《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是叫你如何去做的。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力行《弟子规》的理解和尝试的一些改变。
第一、百善孝为先,首先我讲一下尽孝。以前总认为,逢年过节给父母买些东西,給一些钱花这就算尽孝了。学了传统文化才知道,尽孝分四个层次,咱们尽的那点孝最多只能算是小孝。养父母之身、供父母所需。中孝就是养父母之心,比如陪父母聊聊天,出外散散步,定期陪父母出外旅旅游,知道父母心里想的是什么。大孝就是养父母之志,父母对你的期望你做到了,得到了一定的地位和名望,并德行
深厚,常能造福于民,那你算是尽到大孝了。至孝就是养父母之慧。这一孝很难做到,只有古往圣贤,大德之人他们才能做到,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就知道以后该怎样去尽孝。有不少年轻的同事,就不知道怎样去孝敬父母长辈。其实尽孝很简单,如果你以前不听父母的话,经常让父母生气。现在你听父母的话,让父母省心,这就算是尽孝了。如果你在家从来都没有刷过碗、擦过地帮父母做过家务,那你以后要能经常坚持做到,并让父母知道我们在单位学《弟子规》了,这些是我们应该做的,是天经地义的事,父母听了自然心生欢喜,那你就做到中孝了,尽孝论心不论行,论行世上无完人。只要你心中有孝心,并且常辅助行动就算尽孝道了。
第二、我讲一下说话,因为祸从口出嘛,我在这方面做得就不是多好,有时就心生报怨,怨天尤人,也有时议论他人是非。平时也没有做到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不知悔过。学了《弟子规》才知道,人要经常发三种心,畏心、耻心、勇心。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有过错力求改正。要向羊皮卷说的那样,赞美人时高声表达,批评人时咬住舌头。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你如果想得到爱和福报,那你首先要付出爱和福报。
第三、讲一讲饮食,俗话说病从口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营养过剩,吃出不少富贵病,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饮食,多吃素食,少吃肉食。长存感恩之心并且要学会惜衣、惜食,惜福。因为我们吃的用的这一切的确来之不易。我们要力行节俭杜绝浪费。《弟子规》里面讲,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就是教我们凡事不要攀比。
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别人,不要放在心上,更不要忧虑自卑。
第四、讲一下作息,没学《弟子规》之前,我的作息时间很不正常,没有规律可言,每天都很晚才睡。自从学习了《弟子规》,才明白这样做对身体是有伤害的是不对的,因为你一旦违背了自然规律,时间一长你的身体就会有损伤。所以我们今后一定要遵循自然地去工作去生活。我现在就給自己定了作息时间,晚上最晚十点休息、早晨六点起床保证八小时睡眠。
第五、向大家推荐五部影片/视频:大家有时间看一下,对我们会很有帮助。
一、《和谐拯救危机》系列一、二。主要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二、《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由陈大惠老师带领四十多位义工
团队,为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弟子规》,以身示范、现身说教。在全国进行义演汇报。以警示天下人,不要走他们所走过的路,犯他们所犯下的错。多做善事,积德造福。说好话、办好事、存好心、做好人。不断修心、修身。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三、《学习女德的心得报告》陈静瑜。主要讲作为女子要谦卑、柔顺、包容、体谅。相夫教子、夫唱妇随。
四、《了凡四训》一部改变命运方法的电影,主要是讲:福自我
求、命由心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五、电影《地球公民》荣获五项国际大奖,主要倡导:保护地
球环境,珍爱生命万物。
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学习《弟子规》宣誓时说的话,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弟子规》、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我们要从现在做起、自我做起、点滴做起。先正确做人、后正确做事,不断提高我们的德行,使我们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幸福,让我们真正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我的宣讲到此结束,希望我讲的能给大家带来帮助。非常感恩你们!谢谢!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我对弟子规的感受”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更多相关文章注:我对弟子规的感受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最近更新热点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弟子规阅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