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中美关系的中欧关系

您的位置:
张林初:2014年欧洲形势和中欧关系的几个特点---国际形势年终稿(六)
字体:[][][]
在动荡不安、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2014年乌克兰危机搅乱了欧洲局势,给欧洲安全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欧债危机虽已渡过最困难时期,但经济仍未摆脱低迷状态;欧盟新一届领导人顺利交班,一体化建设又有新的进展。2014年是中国外交的欧洲年,中欧关系进入快车道,高层互访频繁,共同利益增多,合作领域扩展。
一、欧洲形势的主要特点在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下,经历了5年欧债危机的欧洲,深陷大国博弈,欧俄关系聚然紧张,再次沦为“美主欧从”的局面,经济复苏步履艰难,没有摆脱低迷状态,惟有内部建设按部就班,进行了欧洲议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欧盟领导人,一体化建设又有新的进展。2014年欧洲形势的主要特点是:(一)乌克兰危机牵动欧洲全局2013年11月,乌克兰亲欧势力以亚努科维奇总统拒绝签订乌、欧“联系国协定”为借口,在欧美的支持下,通过“街头政治”,夺取国家政权。与此同时,战略要地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乌东部地区陷入内战。乌克兰危机不仅是一场围绕乌国内走向的斗争,而且是一场欧美与俄罗斯之间争夺乌的正面对抗,地缘政治再次面临严峻考验。乌克兰危机不仅牵动欧洲全局,而且还影响世界格局。欧盟是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特别是在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后,欧盟调整对美关系,与美国一起对俄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欧俄关系聚然紧张,陷入冷战后的低谷。欧盟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一是政治上孤立俄罗斯。欧盟国家不仅抵制索契冬季奥运会,取消原定于6月召开的欧盟—俄罗斯峰会,而且还与美加等一起“暂停”俄八国集团峰会的资格,不让俄参加北约9月威尔士峰会。在11月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欧盟等西方国家除冷落普金外,还严厉批评俄罗斯的政策,在政治上不断孤立俄罗斯。二是经济上制裁俄罗斯。自日以来,欧盟已对俄实行多轮经济制裁,涉及金融、能源、军工等领域,法国至今未向俄交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已给俄带来严重影响。据俄罗斯媒体11月24日报道,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日前表示,俄经济因西方制裁每年将损失400亿美元,而油价下跌将带来900—1000亿美元的损失。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底报道,欧盟委员会估计,欧盟对俄的经济制裁将拉低俄2014年经济增长率0.6个百分点,2015年将拉低1.1个百分点。三是军事上挤压俄罗斯。欧盟国家在北约框架内,向黑海和波罗的海派遣军舰,向中东欧国家派驻部队,与乌克兰以及中东欧国家频繁举行军事演习,向俄罗斯施加压力。在今年9月北约威尔士峰会上,北约甚至不顾1997年签订的《北约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础文件》,决定“建立一支几天之内能投送的快速反应部队,以应对可能的挑战”,“在中东欧盟国建立指挥与控制机构和相应的部队,”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然而,欧盟虽然为解决乌克兰危机做出了努力,但却是这场大国博弈的“输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再次沦为“美主欧从”的局面。争取国际事务中的“独立一极”,是欧盟孜孜以求的战略目标。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一直掌控着局势的发展,并在欧盟的压力下,日达成了“和解”协议。不料,美国从自身战利益出发,不愿听任乌克兰事务由欧盟主导,从后台走到前台,利用乌克兰反对派中极右势力推翻“和平”协议,制造流血事件,实现“暴力夺权”,硬是把乌克兰问题的主导权从欧盟手中夺走,并在与俄罗斯的交量中,频频向欧盟施压,牵着欧盟的鼻子走,欧盟重新陷入“美主欧从”的局面。二是欧盟内部分裂明显。“用一个声音讲话”,是欧盟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因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不同,欧盟内部在乌克兰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特别是在对俄罗斯制裁问题上,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和瑞典等国从维护自身安全利益出发,采取对俄罗斯更为强硬的态度;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与俄罗斯经济关系密切,主张不要把俄逼入墙角;英国希望有力地制裁俄罗斯,但又担心其金融业受到不良影响。乌克兰危机再次撕裂了欧盟。三是经济蒙受损失。经济制裁是把双刃剑,制裁不仅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影响,同时也给欧美自己造成损失,而且给欧盟造成的损失更大。欧盟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欧俄贸易额达3360亿欧元。据欧洲媒体估计,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将给欧盟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给俄罗斯造成的损失大体相当,预计2014年损失400亿欧元,相当于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0.3%,2015年将损失500亿欧元。仅西红柿大战一项就给荷兰造成15亿欧元的损失。对俄制裁已导致德国月对俄出口同比下降16.6%,全年将下降20%。这对本已困难重重的欧洲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二)欧洲经济仍未摆脱低迷状态近年来,尽管欧盟已经采取了诸如欧洲稳定机制、宽松货币政策、加持主权债务以及对银行进行直接监管等举措,经济开始驶入复苏轨道,但仍没有摆脱低迷状态。2014年欧洲经济呈现如下特点:第一,高债务。欧洲统计局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欧盟28国的公共债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5.4%,欧元区18国则高达90.9%,其中希腊174.9%、葡萄牙128.0%、意大利127.9%、爱尔兰123.3%、塞浦路斯102.2%,西班牙和法国也分别高达92.2%和92.1%。2014年第二季度末,欧盟和欧元区主权债务都有所增加,分别增至88%和94%。其中,意大利增至138%,法国增至95%。欧盟委员会2014年秋季预测,年欧盟和欧元区的公共债务將分别增加88.1%、88.3%和94.5%、94.8%。第二,低增长。欧洲统计局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欧盟经济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1.3%,欧元区环比增长0.2%,同比增长0.8%。2014年第三季度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环比增长均低于2014年第一季度的0.4%和0.3%。其中,在欧债危机中一直表现良好的德国,2014年第三季度经济环比仅增长0.1%,法国、西班牙和英国分别增长0.3%、0.5%和0.7%,意大利和奥地利则分别为-0.1%和-0.3%,远低于预期。欧盟与欧元区2013年第四季度—2014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减表 环比增减率同比增减率 2013年2014年2013年2014年 第四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欧元区0.3%0.3%0.1%0.2%0.3%1.1%0.6%0.8%欧盟0.4%0.4%0.2%0.3%1.1%1.6%1.2%1.3%资料来源:.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中东局势持续紧张,以及德、法、意等欧盟大国经济增长低于预期,日欧盟委员会下调了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预期。预计2014年欧盟经济增长1.3%,2015年增长1.5%,2016年增长2.0%。预计2014年欧元区经济增长0.8%,2015年增长1.1%,2016年增长1.7%。第四,高失业。多年来欧洲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统计局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盟2014年10月的失业率为10.0%,欧元区为11.5%。其中,西班牙24.0%、克罗地亚16.0%、葡萄牙13.4%、意大利13.2%、斯洛伐克12.9%。欧盟的青年失业率为21.6%,欧元区则高达23.5%。其中,西班牙53.8%、意大利43.3%、葡萄牙33.3%、斯洛伐克29.5%、克罗地亚24.3%,是“重灾区”。第三,低通膨。在经济持续低迷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民众既无意愿也无能力消费,企业为维持生计,只能降价销售产品,导致通膨率持续走低。据欧洲统计局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2014年11月通膨率初值为0.3%,低于10月的0.4%,创5年新低,更是远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值。其中,德国10月的通膨率为0.7%,法国0.5%,意大利0.2%,爱尔兰和塞浦路斯分别0.4%和0.3%,希腊和葡萄牙则分别-1.8%和-0.3%。低通膨严重影响民众的购买力,也影响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弱增长”,一方面增长基础不稳定,尤其缺乏新的增长点,增加了政策制定难度;另一方面复杂性凸显,旧矛盾未完全解决,新改革又缺乏增长作为后盾。在此形势下,欧盟经济不仅难于走出低迷,而且还被2014年20国集团财长行长会议认定为“对世界经济前景构成危险的地区”。(三)欧盟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尽管乌克兰危机搅乱了欧洲全局,但欧盟的内部建设按部就班地稳步推进,一体化建设可圈可点。第一,欧洲议会如期举行。—25日,欧洲议会举行第八届议会选举。这次议会选举是《里斯本条约》生效后的首次选举,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次选举中,奉行“反欧”、“疑欧”立场的极左、极右或反体制的民粹政党异军突起,得票率高达24%,赢得143个议席,约占欧洲议会五分之一的席位,创下1979年欧洲议会实行直选制度以来的最高纪录。特别是在法国和英国,以反欧盟、反欧元、反移民为政治纲领的法国国民阵线和反对欧洲一体化、主张英国退出欧盟的英国独立党,双双获得压倒性胜利。反移民的丹麦人民党击败执政党社会党,跃升为该国第一大党,获得4个欧洲议会席位。反移民、反救助债务危机国的奥地利极右政党自由党成为本次欧洲议会选举的黑马,获得4个议席。这是欧洲部分民众反对欧洲一体化情绪的集中宣泄和爆发。尽管如此,欧洲人民党的得票率达29.43%,在新一届欧洲议会中获得221席,保住了其欧洲议会第一大党团的地位。欧洲社会党得票率为25.30%,获得190席。中右翼的欧洲人民党和中左翼的欧洲社会党合计赢得欧洲议会全部751个议席中的411席,占总议席的54.72%,两大党团占欧洲议会过半议席的基本格局没有太大的变化。随后,欧洲议会于日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人,德国社会民主党候选人舒尔茨再次当选为欧洲议会议长,成为欧洲议会史上首位两次当选的议长。在日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上,欧洲人民党候选人、卢森堡前首相容克被选为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任期5年。这是欧盟历史上第一次由欧洲议会选举产生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已于日就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日,欧盟领导人举行峰会,选举波兰总理图斯克和意大利外长莫盖里尼分别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委员会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图斯克是一名中右翼人士,莫盖里尼系中左翼人士。莫盖里尼已于日就任欧盟委员会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图斯克已于日就任欧洲理事会主席。至此,欧洲议会和欧盟领导人已顺利交接班,为欧盟注入新的活力,这将有力地推动欧盟的建设和发展。第二,欧元区“扩容”。日,欧洲议会以545票赞成、116票反对、34票弃权通过欧盟委员会关于接纳立陶宛加入欧元区的提案。7月23日,欧洲理事会同意立陶宛于日加入欧元区,立便成为欧元区第19个成员国。为达到欧盟规定的加入欧元区的“趋同标准”,从2006年开始,立陶宛在降低通膨率、稳定汇率和减少财政赤字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欧委会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4月,立陶宛的平均通膨率为0.6%,低于1.7%的要求;2013年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1%,低于3%的要求;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9.4%,低于60%的要求,各项指标均已达到《马约》规定的加入欧元区的“趋同标准”。欧债危机以来,欧元的信任度受到质疑,欧洲反对欧盟一体化思潮有所抬头。在此背景下,欧元区的“扩容”,不仅表明欧元自身仍具吸引力,而且也说明欧元还将坚定地前行。第三,建立银行业联盟。经过近三年的酝酿和谈判,日,欧洲议会通过三项关于建立银行业联盟的法案,搭建起了银行业联盟的框架。欧债危机期间,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塞浦路斯等国相继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原因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因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过于紧密。因此,建立银行业联盟,是从制度上切断银行业负债与主权债务之间的联系和恶性循环。日,欧洲银行业联盟第一支柱、欧元区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正式启动。从当日起,欧洲央行将全面承担欧元区银行业的监管职能,直接监管欧元区最大的约130家银行,并对其他6400多家中小家银行承担最终责任。将来,非欧元区国家也可以申请加入这一机制。欧元区统一银行监管,可以实现超越国家的利益追求,有效预防和监测银行业风险,防范银行业风险的系统性蔓延,从而保证欧元区单一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授权欧洲央行统一监管欧元区银行,即单一监管机制,是欧洲银行业联盟的三大支柱之一。除此之外,银行业联盟的构建还包括:建立一套完善机制保护公民存款,即统一的存款保险机制;建立一支基金对困难银行进行破产清算或资产重组,即单一解决机制。银行业联盟的建立,是欧盟在财政一体化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欧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一步,因为银行业联盟的必然逻辑就是财政联盟。第四,欧盟同时吸收三个联系国。日,欧盟与乌克兰、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等三国签署联系国协定。协定是在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签订的,显示了欧盟扩大联系国的决心。根据欧盟与乌克兰等三国签署的联系国协定,以上三个国家的企业产品和行为只要符合欧盟标准,就可以无限制地在任何一个欧盟成员国自由交易。同样,欧盟的货物和服务也将更优惠、更简便地在这三国销售。日,欧盟和乌克兰同时正式批准了欧、乌联系国协定;日和11月2日摩尔多瓦和欧盟先后正式批准欧、摩托联系国协定;日,格鲁吉亚议会正式批准格、欧联系国协定,预计欧盟将于2014年底批准欧、格联系国协定。从日起,欧、格联系国协定贸易部分《深入全面的自贸协定》已临时性生效。协定仅为临时性生效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欧盟成员国议会和欧洲议会尚未正式批准该协定。从日起,欧、乌联系国协定部分重要内容生效。出于乌克兰和平进程的整体考虑,欧、乌《深入全面的自贸协定》将推迟至2016年生效。为便于乌出口能以优惠条件进入欧盟市场,在欧、乌联系国协定中关于贸易部分的规定生效之前,欧盟将在2015年底以前,继续单方面给予乌克兰贸易优惠待遇。欧盟与乌克兰等三国联系国协定的生效,将进一步增强双方的政治联系和经济融合。更为重要的是,这为欧盟“东扩”打下基础。二、中欧关系的主要特点2014年,中欧关系稳定发展,高层访问频繁,共同利益增多,合作领域扩展,经贸关系持续发展,中欧关系进入快车道。同时,欧盟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和担心增多,贸易摩擦增不断。纵观全年,2013年中欧关系呈现如下主要特点。(一)中欧高层互相访频繁2014年是中国外交的欧洲年。新春伊始,习近平主席出访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这是中欧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欧盟总部,充分显示了新形势下中国对欧盟、对欧洲的高度重视。随后李克强总理三度访问欧洲,先后访问了英国、希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举行了第二次中英总理年度会晤、主持了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和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平均每个季度访欧一次,实属罕见。与此同时,保加利亚、匈牙利、丹麦、葡萄牙、意大利、德国、罗马尼亚、西班牙、捷克和爱尔兰等10多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先后访华。如此频繁的高层互访,显示了中欧关系的高水平和热络程度。通过高层互访,一是宣介了中国。习主席和李总理访欧期间,不仅进行高层会晤,而且还进行公开演讲,在当地报刊上发表文章,从不同层面和角度阐释中国的文明观、世界观以及和平发展的主张,让欧洲人以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感知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二是规划中欧关系的发展蓝图。中国和欧盟首次发表《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本着平等互信、相互尊重的原则,深化中欧关系,全面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共同打造维护世界和平的伙伴、世界经济增长的伙伴、相互改革借鉴的伙伴和世界多样性的文明伙伴关系。与此同时,中法发表《中法关系中长期规划》,中德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英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联合声明》。上述文件全方位体现了中国与欧盟和欧盟成员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新时期中欧关系的发展绘制了蓝图、构建了框架。三是推动了中欧经贸投资的发展。年初,习主席出访欧洲时,中国与荷兰、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等四国签署了180多份合作协议,总金额达780亿美元,其中法国70多份协议,金额约500亿美元。李总理6月访问英国和希腊时,与英、希分别达成325亿美元和46亿美元的协议。李总理9月访欧时,中德共签署了50项左右的商业和政府间协议,达成181亿美元的双边贸易与相互投资和技术合作协定。中意双方企业间签署的10余项合作协议金额超过100亿美元。欧洲国家领导人访华时,也签署了不少合作协议,西班牙首相访华时,中西签署了总值达40亿美元的14项商业协议,德国总理访华时,中德双方签署了10来个合作协议。这不仅体现了中欧合作优势互补的特点,而且还反映了中欧经济合作向更有质量、更加深入的方向迈进。(二)中欧经贸投资持续发展经贸投资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的基石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欧关系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2014年,尽管欧洲经济持续低迷,供需疲软,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欧经贸投资状况持续好转。首先,中欧贸易额创新高。据中国海关总署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头11个月,中欧贸易总额达557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中国出口额为3363.09亿美元,同比增长9.9%,进口额为2211.49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德国是欧盟成员国中与中国贸易关系最密切的国家,双边贸易额约占中欧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2014年头11个月,中德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8%。2014年中英贸易关系发展强劲,头11个月双边贸易额达73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3.3%,进口同比增长25.2%,为中欧贸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14年头11个月,中俄贸易总额同比增长6.9%,中美增长6.4%,中日仅增加0.4%。可见中欧贸易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其次,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增长迅速。据中国商务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月,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资53.8亿美元,同比下降16.2%。同期,中国对欧盟的实际投资同比增长192.6%。需要指出的是,以前是中国渴望欧洲的投资,现在是欧洲渴望中国的投资,中国企业对欧洲的投资一浪高过一浪。截止2013年底。中国在英国的投资存量达323亿美元,超过英国在华投资180亿的水平。仅2014年第一季度,吉利集团并购了英国一家电动汽车公司,江苏三胞集团以4.8亿英镑并购福来莎百货连锁89%股权,上海绿地集团一个月内先后投资伦敦两个房地产项目,共计12亿英镑。据统计,2014年头4个月,中国企业对英投资并购份额逾50亿美元,超过2013年全年水平。在意大利,2014年6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以21亿欧元价格收购了意存贷款公司旗下的能源网公司35%的股权。据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和英国品诚梅森(Pinsent Masons)律师事务所发布的一份报告,到2015年,预计中国投资英国总额将达1050亿英镑。随着2016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过度期过后欧洲相应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以及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加快,相信中欧经贸投资关系将有新的发展。(三)中欧人文交流活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当今世界,人文交流已成为对外关系的重要基础,是国与国关系发展中极为重要的桥梁和渠道,对消除认识差异、增进互信和友谊、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中欧人文交流活跃,进入一个斩新的阶段。首先,9月举行的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二次会议成果丰硕,中欧共同推出了教育、文化、青年等合作的后续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中方为中欧留学生提供3万个奖学金名额,欧方承诺为7000名中欧留学生提供资助;双方加强在新《玛丽·居里行动计划》框架下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文化政策的对话水平,强化文化和创意产业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继续支持中欧各级各地青年组织在“伊拉斯谟+”青年行动和“中欧青年友好伙伴项目”框架下发展友好伙伴关系。第二,中法、中德宣布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9月18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启动仪式暨首次会议已在巴黎举行。双方就人文交往原则和目标达成重要共识,签署了《联合宣言》,并达成众多具体成果。双方同意通过切实努力,将人文交流打造成为中法关系继战略,财金对话之后的第三支柱。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现正在积极望筹备中。英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欧盟成员国,今年4月举行了第二次会议,中英有关部门签署了合拍影片协议、深化教育伙伴关系框架协议、艺术和创意产业职业发展和青年交流谅解备忘录等多项合作文件。第三,妇女交流是中欧人文交流的新亮点。中欧妇女交流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中国和欧盟18亿人口一半的妇女的智慧、才华和贡献,是推动中欧性别平等事业和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将为中欧关系持续、深入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把妇女交流纳入中欧人文交流机制,是2014年中欧人文交流的新亮点,是中欧妇女交流的新起点。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二次会议商定,中欧将加强高层女性领导者对话,定期就包括妇女经济赋权、妇女参政等具体领域开展讨论,共同分享政策经验。纵观2013年,中欧关系高速发展的同时,双边关系仍有一些制约的因素:一是欧洲经常利用“人权”问题对我“敲打”,个别国家还在香港问题上说三道四,对我内政指手划脚。二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强大,欧盟对中国的疑虑和担心增多,时而泛起“中国威胁论”。三是欧洲不太愿意将高新技术转让给我国,对我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贸易纠纷不断。展望2015年,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欧盟将与美国和俄罗斯一起逐步化解乌克兰危机,改善欧洲的地缘政治,将继续推动治理改革,深化欧盟一体化建设,争取早日摆脱经济低迷状态。中欧关系将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发展、合作、共赢将是中欧关系的主旋律。(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宇
邮箱:cfis_
电话(传真):323218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作为一个当代青年如何看待当今国内国际形势
作为一个当代青年如何看待当今国内国际形势
当今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这一科学论断精辟概括了当前一个时期国际形势演变的基本特征,也反映了2007年国际战略形势的主要特点。目前国际战略形势中出现的深刻变革和复杂调整,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三大趋势深入发展的推动下,各国利益出现新的变化、实力出现新的消长、政策出现新的变动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互动的结果。
就我国而言,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关系,构成了我国外交态势的全局。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重点,周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要点,发展中国家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基点,多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亮点。过去一年,我国的国际战略态势总体上继续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进一步”: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周边关系进一步改善,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多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必须居安思危,妥善应对:一是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世界仍很不安宁;二是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三是我与各大国关系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四是我国周边还存在一些复杂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台独”分裂势力正在加紧进行分裂活动。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展望2008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四个继续”: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大国关系
过去一年,国际力量对比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推动着新一轮大国关系的调整。美国单边主义严重受挫,2007年明显加强对国际上其他力量的协调和借重。欧盟实现第六次扩大,成员增加到27个,欧盟峰会通过《里斯本条约》,一体化建设摆脱停滞状态。俄罗斯复兴势头强劲,2007年经济增速可达7.6%,俄对外政策进取性增强。日本经济保持复苏势头,积极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在此背景下,美俄矛盾有所发展,针对美进一步挤压俄战略空间的做法,俄积极展开战略反制;美欧分歧犹存但关系有所拉近;美日强化同盟关系的同时分歧有所展现,特别是日政府被迫中止海上自卫队在印度洋对美军的支援行动,对美日关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重点。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达到3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过去一年,我国与各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
1、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
胡主席与布什总统两度会晤、多次通话;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成功举行,取得多项成果。月,中美双边贸易额为22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我成功接待美国防部长盖茨访华,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
2、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两国高层互动频繁。胡主席与普京总统五度会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发展确定总体框架。双边经贸合作务实推进,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349.2亿美元,同比增长41.8%,2010年前双边贸易额增至600-800亿美元的目标可望如期实现。
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双方共签署价值约43亿美元的21项合作协议,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
3、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2007年年内,胡主席与时任日首相的安倍两度会晤,温总理成功访日,日现任首相福田成功访华,双方为构筑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而共同努力。月,两国贸易额达17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会议机制正式启动,并举行首次会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曹刚川成功访日,是中国国防部长时隔近10年再度访日;中国海军军舰首次访日,书写了两国军事交流的新篇章。“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活动举行近百次活动,加深了两国民间往来和相互理解。
4、中欧关系保持稳定和发展。
胡主席会晤多位欧洲政要,法总统萨科齐、英首相布朗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访华,中欧举行第十次领导人会晤和第三轮中欧战略对话。月,中欧贸易额达2561.3亿美元,同比增长27.8%。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海域分别与英、法、西班牙等国海军举行海上联合军演,军事交流领域有新的拓展。
二、周边关系
我国周边地域广阔,国家众多,既是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也是诸多矛盾和问题相对集中的热点。过去一年,我国周边地区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朝鲜半岛形势明显趋向缓和,东盟一体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南亚区域合作步伐加快,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成就显著。8月,上合组织峰会通过《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引起广泛关注。
周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要点。过去一年,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进一步改善。俄罗斯和日本既是大国,也是我周边重要邻国。中俄关系、中日关系继续取得新的进展。除此之外,我与周边各方向上国家的关系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1、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取得新的成果。
尽管解决朝核问题仍然是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但我在朝核问题有关各方之间积极斡旋,推动六方会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07年年内,六方会谈先后于2月和10月通过《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共同文件和《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朝同意完成对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对核计划进行申报;美将根据朝方行动并行启动不再将朝列为“支恐”国家程序,推动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进程;各方重申向朝提供经济、能源与人道主义援助。我在朝核问题解决进程中充分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称赞。中朝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日韩三国交流合作得到加强,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成功举行,“中日韩文化交流年”顺利展开。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深入推进。1月和11月,温总理先后出席第十次和第十一次东盟与中国“10 1”峰会,与东盟达成多项重要共识。7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协议》正式实施,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安全政策会议等对话活动,成功主办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研讨会和中国与东盟维和研讨会,与东盟安全对话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2、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
2007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5周年。15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
8月,胡主席对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11月,温总理对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进行正式访问。高层互访和各层级交流进一步增强了我与中亚国家的政治互信与互利合作。
3、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
2007年年内,中巴双方同意将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7月1日起,中国对巴实施中巴自由贸易协定第一阶段降税,推动中巴自贸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印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胡主席、温总理与辛格总理多次会晤,双方同意不断推进中印合作“十项战略”,深化双边关系发展。两国外长2007年年内共5次会晤,创历年之最。月,中印双边贸易额达272亿美元,超过2006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52%,增幅在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居于首位。11月,中印举行首次防务与安全磋商;12月,举行首次陆军联合反恐训练,两国军事互信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三、发展中国家关系
过去一年,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联合自强趋势明显上升。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金砖四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经济总和已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亚洲、非洲、拉美地区经济都保持较高增速。新兴力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传统大国。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个发展中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都在增加,只有10个国家人均实际收入水平有所减少。
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基点。过去一年,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2007年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各项后续措施的开局之年。1月30日―2月10日,胡主席对非洲8国进行国事访问,有力推动了中非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9月,中国与非洲48国外长在联大举行首次政治磋商,启动了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机制。中国对非援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非发展基金正式启动,免债、免关税等工作有序进行。月,中非双边贸易额达526.1亿美元,同比增长29.7%。
我与拉美国家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拉双方在联合国、里约集团、美洲国家组织成员与常驻观察员对话会等机制内保持密切磋商、不断加强协调。以“G8 5”等机制为平台促进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在全面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同时,我积极主动地推进和引导南北对话与合作。
自2002年起,八国集团在峰会期间与部分发展中国家举行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2007年6月,八国集团启动“G8 5”常规对话机制,今后将定期召开会议,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能源、社会等领域加强对话与沟通。“G8 5”机制正成为推进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2007年年内,胡主席出席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的“G8 5”对话会,就世界经济问题阐述中方立场,主张促进在国际发展领域的南北合作;就气候变化问题发表中方政策主张,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减排义务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措施;在出席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集体会晤时就加强南南协调提出倡议,得到与会领导人的积极响应。这是胡主席继2003年法国埃维昂会议、2005年英国鹰谷会议、2006年俄罗斯圣彼得堡会议之后,第四次出席南北领导人对话会,对加强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巩固我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多边关系
过去一年,全球和地区多边关系发展更趋活跃。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贸组织、上合组织、欧盟、东盟、非盟、阿盟、亚欧峰会等全球和地区性多边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影响不断增强。在解决朝核问题、伊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等方面,联合国安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12月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厘岛路线图”这一新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协议,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和广泛赞誉。亚太经合组织经过18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拥有21个成员,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1%、世界经济总量的53%和世界贸易的46%,成为当今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地区性国际组织。9月,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悉尼宣言》,就气候变化、多哈回合谈判、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问题达成重要共识。
多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亮点。过去一年,我国多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上合组织、东盟与中国“10 1”和东盟与中日韩“10 3”、东亚峰会以及“G8 5”等多边机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全球和地区性组织的活动。以联合国为重要舞台,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高度重视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一贯坚持在联合国框架内、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国际问题,在朝核、伊核、苏丹达区等问题上既注意照顾有关国家的合理关切,又重视维护各方的共同利益,既有效维护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权威,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建设性作用,全面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中国积极加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力度,截至2007年11月底,我军共参与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9040人次,是安理会五常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2007年,我应联合国请求,又向黎巴嫩派遣1支60人的维和医疗分队,将赴黎巴嫩维和工兵分队由182人扩编至275人,承诺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1支315人的多功能维和工兵分队,其中140人的先遣队已于11月24日部署到任务区,获得良好的国际反响。中国积极履行对联合国应尽的财政义务,会费比额由2.05%上升至2.667%,增幅居各国之首。中国还从2007年起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恢复参加《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为推动联合国裁军和军事信任制度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重视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支持该组织在亚太地区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2007年9月,胡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针对气候变化这一会议主要议题,胡主席明确提出坚持合作应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主张,提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介绍了中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措施、成就和目标。这是继“G8 5”会议后,胡主席再次在多边场合深入、系统地阐述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也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国际会议中就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具体、务实的合作建议,受到各方积极评价和支持。会议通过的《悉尼宣言》采纳了中国提出的主张。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日益增强。
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战略态势,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看待当前医患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