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桂阳县公安局龙谭中学有初三插班生吗?

微信扫一扫
按条件筛选郴州企业办公室企业名录:已选条件:分类筛选:(10)(2)地区筛选:热门搜索:(1024)(942)(777)(719)(667)(653)(625)(568)(540)(506)(502)(429)(417)(409)(405)(381)(329)(322)(287)(282)(278)(277)(275)(274)(265)(251)(245)(243)(235)(229)
企业名录列表共找到73条郴州企业办公室企业名录信息页次:1/4 主营:负责管理乡办企业的指导个体联办企业,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咨询,地址:龙谭乡政府大院内联 系 人:张业星 在线咨询: 主营:负责管理乡办企业和指导个体联办企业,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咨询,地址:车头镇联 系 人:陈明生 在线咨询:主营:负责管理镇办企业和指导个体联办企业,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咨询,地址:嘉禾县行廊圩联 系 人:雷绳仁 在线咨询:主营:,负责管理镇办企业和指导个体联办企业,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咨询,地址:塘村镇镇政府院内联 系 人:刘从桂 在线咨询:主营:地址:太和镇泡古浪联 系 人:李熙志 在线咨询:主营:地址:浩塘乡政府联 系 人:钟世平 在线咨询:
主营:地址:白水乡白水圩联 系 人:曹柏文 在线咨询:主营:地址:樟市镇樟市墟联 系 人:曹述智 在线咨询:主营:,,地址:樟木乡政府院内联 系 人:李气杰 在线咨询:主营:地址: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油市镇油市联 系 人:雷翔荣 在线咨询:主营:地址: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一六镇北岸村委会联 系 人:李志明 在线咨询:
主营:地址:湖南省桂阳县余田联 系 人:侯识富 在线咨询:主营:地址: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银河乡长江联 系 人:唐和胜 在线咨询:主营:地址: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古楼乡古楼墟联 系 人:柏承洪 在线咨询:主营:地址: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华王乡华王联 系 人:唐丁元 在线咨询:主营:地址: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飞仙镇飞仙联 系 人:金朝龙 在线咨询:
主营:地址: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流峰镇流市联 系 人:陈忠平 在线咨询:主营:地址: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城郊乡火田联 系 人:吴柏京 在线咨询:主营:地址: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四里乡四里联 系 人:梅盛河 在线咨询:主营:地址: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桥头乡桥头圩联 系 人:刘春林 在线咨询:
共4页转到:页&确定
郴州企业办公室相关信息
去百度搜索
第1名,100元/月;第2名,80元/月;第3、4、5名,50元/月。
热门城市:
郴州企业办公室企业名录/郴州企业办公室企业黄页信息由阿土伯交易网的会员提供,您在此可以浏览郴州企业办公室企业有关简介、联系方式、电话等信息,最新的郴州企业办公室企业名录/郴州企业办公室企业黄页尽在阿土伯交易网。
城市频道: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无I开头的城市
无O开头的城市
无U开头的城市无V开头的城市
&&& &&版权所有
& 京公网安备号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个人自行提供或来自互联网,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自行负责。阿土伯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网页内容涉及版权侵权问题以及其他疑问,请点击链接:
友情提示:交易有风险,行事需谨慎。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很多、要求先付款再交易的需要特别注意。桂阳县医疗机构信息汇总
当前位置:
桂阳县医疗机构信息汇总
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服务站
计生服务站
计生服务所
郴州市桂阳县蔡俊智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曹胜军口腔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邓成林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古利雄口腔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何晓岚西医内科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侯付清中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侯富军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侯利娟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侯全桂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胡十花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黄军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黄玉祥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江业浩中医内科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李刚杏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李具欣西医诊所
湖南省桂阳监狱医务所
郴州市桂阳县李灵口腔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李周英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刘土生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刘祥晴中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刘鑫西医内科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罗兵兰中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罗晓燕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骆晖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宁井清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欧阳继勇口腔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欧阳姣玉西医内科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谭宜军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谐和联合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东风中学医务室
郴州市桂阳县唐贵平中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看守所医务室
郴州市桂阳县王立宇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王小生中西医内科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王雪清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王扬华西医内科诊所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卫生所
郴州市桂阳县谢星明口腔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许同翠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袁寿红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张荣峰中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张文平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张志雁中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张祖森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周福开中医内科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周革建口腔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周海斌西医内科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周海英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周建华西医诊所
郴州市桂阳县朱艳华中医内科诊所
计生服务站(所)
湖南黄沙坪铅锌矿医院
郴州市桂阳东南医院
郴州市桂阳龙潭妇产医院
郴州市桂阳蓉城医院
郴州市桂阳双华医院
郴州市桂阳泰康医院有限公司
郴州市桂阳新康富医院
郴州市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郴州市桂阳县中医医院
郴州市桂阳县妇幼保健院
郴州市桂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郴州市桂阳县卫生监督所
郴州市桂阳县宝山医院
郴州市桂阳县鹿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其中:郴州市桂阳县鹿峰街道南塔社区服务站
郴州市桂阳县龙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郴州市桂阳县流峰镇中心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流峰镇中心卫生院樟木分院
郴州市桂阳县流峰镇中心卫生院板桥分院
郴州市桂阳县塘市镇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四里镇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白水乡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华山瑶族乡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杨柳瑶族乡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春陵江镇中心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四里镇卫生院六合分院
郴州市桂阳县春陵江镇中心卫生院古楼分院
郴州市桂阳县春陵江镇中心卫生院十字分院
郴州市桂阳县春陵江镇中心卫生院余田分院
郴州市桂阳县浩塘镇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莲塘镇中心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欧阳海镇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泗洲乡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光明乡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白水乡卫生院华泉分院
郴州市桂阳县和平镇中心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敖泉镇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桥市乡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仁义镇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仁义镇卫生院银河分院
郴州市桂阳县洋市镇中心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洋市镇中心卫生院东城分院
郴州市桂阳县樟市镇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樟市镇卫生院团结圩分院
郴州市桂阳县雷坪镇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雷坪镇卫生院青兰分院
郴州市桂阳县太和镇中心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太和镇中心卫生院清和分院
郴州市桂阳县正和镇卫生院正和分院
郴州市桂阳县方元镇卫生院
郴州市桂阳县方元镇卫生院燕塘分院
郴州市桂阳县黄沙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郴州市桂阳县荷叶镇卫生院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谨以此文怀念我的母校——湖南省桂阳县第一中学!
谨以此文向母校那些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辛勤工作的园丁们致敬!
谨以此文献给1989级的初中校友们及1992级的高中校友们!
谨以此文献给曾经在母校求学过的所有校友们!
编纂/湘南徐公(1989级初144班、1992级高143班学生)
人们常说: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的雨季。走过花季,趟过雨季,我的中学时代就在这里度过,从朦胧走向懵懂,从青涩走向成熟,它起于1989年9月,终于1995年7月。
在中国,命名为“一中”的地名少说也有上百个吧,而简称为“一中”的学校更是不计其数。本文的“一中”便是对“湖南省桂阳县第一中学”的简称,在整个世界,它只有一个,也唯有一个,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抑或将来。
自2012年5月份相继加入“桂阳一中高143班”和“桂阳一中1992级”这两个QQ群之后,时不时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想起母校昔日的一些人和事,仍历历在目,倍感温馨,一切仿佛恍若昨天。
“情之所至,文由心生”,一件事情想多了,自然就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初时想写一篇散文《一中往事》,但鉴于时间跨度太大,所牵涉到的人物、地点及事件太芜杂,而且几无任何关联。鄙人才疏学浅,实难驾驭这个宏大的题材,唯恐写得不伦不类致使母校蒙羞。思来想去,不妨转换思路,仿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之另类先锋小说《马桥词典》,别出心裁将它写成《一中词典》,以词典的形式来梳理往事实在是太恰当不过了。在文中,将分成校园篇、环境篇、学习篇、生活篇、情感篇、事件篇、人物篇和园丁篇等八个部分,并将100个词条进行粗略分类。鉴于词条涵义的多样性,这样分类肯定是不够精准的,但也只能勉力为之,总之,这100个词条就好比100颗玛瑙,每一颗玛瑙都承载了一段往事,凝聚了一份情感,也刻上了岁月沧桑的痕迹,它被“感情”这根丝带连成了一个圈,然后又被“记忆”这根环缀成了一串晶莹剔透的项链。
之所以整理并编辑这100个词条,这是有深意的。自小学一年级起,考试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老师和父母常常劝勉我们考试要争取考个100分哦,当然到了高三便变成了150分。毕业经年,我在为稻粱谋为五斗米折腰的漂泊生涯中,早就不知道正儿八经的考试为何物了?借此机会,我想再做回学生,自己命题拟出一份语文试卷,每个词条计1分,总共100个词条计100分。至于这次考试我能拿多少分?嗬嗬!全凭昔日恩师和目前从事教育工作的各位校友的一双慧眼了。
在条分缕析每一个词条的过程中,我时而会意一笑,时而哽咽抽泣,时而黯然神伤,时而激情澎湃。呜呼!一介离人用情何其之深,盖其于此度过六载青春岁月矣!
一所学校,一处景致,一个老师,一群学生,注定要演绎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相信那份温馨的回忆一定会打烙在我们的脑海里,相信那份美好的情感一定会深藏于我们的心灵中,而且会因时间的更迭愈加历久弥新。
今年8月4日,经同学盛情相邀,我参加了初144班的同学聚会。由于选择拍摄集体合影照的地点就在母校的龙潭书院石碑前,故走马观花闲逛了一番。老实说,我之前也曾从母校的大门前擦肩而过,但出于一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理,终未踏入母校的门槛。这次闲逛,犹沧海桑田震撼心灵,母校旧貌变新颜,焕然一新,又闻诸多老师调至三中,一方面为母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一方面又为昔日情景不复存在而黯然神伤,好一个“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下心头。”我独不知这是政策导向的结果还是物竞天择的结局,难道一中就成不了一棵梧桐树,竟让如此多的优秀教师纷纷转栖他枝?
是写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中还是写现在的一中?花那么多的笔墨去描摹一个于今天看来近似于乌托邦式的校园到底有没有意义?这是两个我备感纠结的问题。昔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虚构了一个大观园,以至于后人在拍摄电视连续剧时不惜重金打造了一个等同于大观园的影视基地。也罢,且不去理会有无意义,我只想反其道而为之,还原一个烙印于我们记忆深处的一中校园及其生活场景。
很惭愧,我不是名人,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我自信我这一生都能做到“今天我以一中为荣”的自我皈依,却实难做到“明天母校将以我为荣”的他人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公民,作为一个往日的学生,我能为母校做的事情也只有这些了。
今编纂《一中词典》,希望开母校之先河,以一种崭新不乏另类的文学形式来记录母校的一段历史。究其实,只为打开尘封的记忆,试图以文字的方式,还原那段青葱岁月,展示那段平凡亦不乏精彩的日子,记念那段青涩的学生时代,仅此而已。
在这里,很有必要感谢湘南学院外语系的尹锦霞老师。她曾是我的初中同桌,彼此失去联系17年后,今年有幸互通音信。在我无意撰写完此文后,想不到如今为人妻为人母的她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为拙著的传播、介绍及推广付出了许多无偿的劳动。在此,身在广东且漂泊不定的我只能深深地鞠躬并抱拳作揖:小生这厢有礼了!
最后,文中难免存有纰漏或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校友提出批评并指正之!
校园篇(共收录20个词条)
“美丽的一中,育人的地方。古老龙潭,历史悠长。几经艰难曲折,几经血雨风霜,
我们的学校更加兴旺。啊……我们发扬前辈的荣光,我们勤奋守纪,勤奋守纪团结向上!美丽的一中,育人的地方。郭老提名,闪烁光芒。春天桃李盛开,秋天桂菊飘香。我们的校园胜似天堂,啊……我们珍惜美好的时光,我们拼搏进取,拼搏进取奋发图强!”
以上是湖南省桂阳县第一中学的校歌,当时要求每一个学生务必都会唱。我于1989年9月入一中的时候,在某节音乐课上,音乐老师就特地教我们学唱校歌。之后,在年度重要节日、集体活动或歌咏比赛上,学生们都会唱校歌。有时,校广播站也会播放校歌。&&&&
时隔经年,我仍会歌唱这首校歌。每每唱起来,倍感胸中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英姿勃发,焕发出青春的朝气,恍若穿越时光的隧道,仿佛又看见瘦小的自己正站在队伍里放声歌唱。
读初中时,学校曾为学生订制了两套校服。裤子通体是黑色的,上衣的上半部分呈黄色,
下半部分呈黑色。有趣的是,上衣的黑色部分被勾勒成几个“V”字形,从拉链处断开,上下起伏绕一圈,而且黑黄相间,煞是好看。我当时很喜欢鲜艳的黄色,更喜欢那拉得“哗啦哗啦”响的拉链,所以在一般情况上,我总是“黄袍加身”。
多年以后,我才悟出那个“V”字形的设计也许是代表“Victory”,这与照相时摆的Pose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师也许期望我们永远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自居,但我们中的几人又做到了呢?当我稍有参悟的时候,我那两套可爱的校服也不知被遗弃在哪个历史的旮旯里了。
一中与三中这两个校园真是迥然不同,走进三中先是下坡,而走进一中却是上坡。初入一中的时候,一眼便能看见十个大字:湖南省桂阳县第一中学。据说这十个大字大有来由,它是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文学巨匠先生于1964年亲笔书写的校额。校门是一栋老式建筑,入口处便是一段不长的上坡路。走进校园,迎面而来的便是一块巨大的石碑,正面镌刻着“龙潭书院”四个遒劲的大字,它的历史渊源据说是曾任山东巡抚的桂阳人陈士杰于1884年在此创办的龙潭书院。
石碑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虽然它生硬冰冷,但却富有历史内涵,成其为合影留念的好去处。曾记得,我在这里与同学照过好几张合影照,而且,我那届于1992年初中毕业时,四个班的集体照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走进校园,右边是石碑,中间是通道,左边便是四季常青的翠竹林了。这是一块小土丘,不知何年种了一些竹子,如今长高长大了,直冲云霄,数量虽不是很多,却也蔚然成风,形成了一片翠绿的竹子林,成为校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很多竹子的竿上刻有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拙劣文字,诸如“某某某,我爱你”,诸如“某某某,我想你”,诸如“某某某,我要和你天荒地老”,诸如“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更多的是诸如“某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的文字,不一而足。聊以自慰的是,我虽然没有在竹子上刻过字,但却双手紧握竹子使劲摇摆过,致使它的叶子纷纷坠落。
翠竹林既是那些早恋的学生风花雪月的绝佳场所,也是那些外出晚归的学生翻墙越狱的隐蔽通道。翠竹林的尽头是一堵围墙,围墙的外面是一块茅草丛生的田地。按照学校规定,晚上十一点钟是铁定要关大门的,于是,一些贪玩的学生,一些离经叛道的学生便纷纷从这里翻墙而过,借助翠竹林这道天然屏障偷偷地溜回宿舍。
我也是翻过若干次围墙的,读高中时,偶尔去县城里看录像,因录像精彩致使晚归。校门又进不去,去喊老师开门又要接受惩罚,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做一回现代版时迁。
翠竹林的旁边是素有百斑映月之美称的荷花塘,面积虽然不大,却被石头砌成了一个椭圆形,里面有一方混浊的水,种了星星点点的几朵莲藕。荷花塘应该说是校园最富有诗意的地方,每逢夏天的时候,一片青翠的荷叶,几朵红色的荷花,几束鼓涨涨的莲蓬,加及摇曳多姿的翠竹林,真的是美不胜收。
荷花塘是一个两人呢喃卿卿我我的地方,也是一块休闲散步亦适合清晨朗诵吊嗓子的地方。我就曾在此朗诵过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自是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念得铿锵有力。
读初中时,我记得是没有望龙亭的,当时是一片原生态的荷花塘。读高中时,学校就在荷花塘里建了一个冠之九曲探幽的望龙亭,从塘的一边折向另一边。至于为什么叫望龙亭?想必是因为它与龙潭书院那块石碑互相凝望吧,而在石碑上恰好盘踞了两条石雕的龙,如此,故曰望龙亭。
望龙亭不失为一个用于休憩消磨时光的好去处,傍晚时,很多学生喜欢来这里看夕阳、吹晚风。此外,望龙亭还是一个“影视城”,毕业前夕,很多同学争相来这里照相,或单人照,或双人照,或多人合影,欢快的笑声溢满校园。
走进校门,沿着水泥主干道往前不到一百米,在其左手边便看见偌大的操场了。操场相
当宽敞,拥有四对篮球架、一个主席台,周边还有一些诸如单杠和双杠的体育器械,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石凳。
每当举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或召开重要活动的时候,所有的学生便聚集在这里,黑压压的一片,场面蔚为壮观。至今犹记得,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面飘扬,而雷裕培校长正坐在主席台上给我们讲话。
读初中时,我虽然不喜欢打篮球,却喜欢上体育课。上体育课时,我们经常来这里蹦蹦跳跳,等老师宣布解散自由活动时,便在这里追追打打,撒野狂欢。
读初中时,早操也是安排在这个偌大的操场。每天天刚蒙蒙亮,便响起了《运动员进行曲》。我迅速起床,洗漱完毕,便匆匆忙忙往操场跑,经常是人还未入队,便响起了“第一节:伸展运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声音。
闲暇的时候,我也经常来到操场玩单双杠。那时体重轻,身手倒也敏捷,还能耍几个专业动作,像单杠引体向上、转体、前翻一周、双杠倒立等等。尤让我引以为傲的是,我那时做单杠正握引体向上动作能做五十个回合,记忆中好像没有人超越过我。
在主干道的左边是操场,右边是一个停车场,是一个用来放置自行车或摩托车的地方。当时我既无自行车又无摩托车,当然无需关注停车场,但它却是我练功的一个绝佳场所。
读初中时,我喜欢来到停车场吊单杠。在停车场的上面有一根根铁做的横梁,横梁其实也不是很高,只因当时的我比较矮小,需要从远处紧跑几步再腾空一跃才够得着,我就经常就地取材在这里练习引体向上,借此锻炼身体。此外,我还学会了一项绝活,那就是蝙蝠悬壁。先将双手抓住横梁,再屈体向上,将双脚的脚趾部分慢慢地勾在横梁上,最后松开双手将身体缓缓垂下来。下来的时候,再次屈体向上,用双手取代双脚就是了。
1992年,我在电视里观看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时曾天真地想,我为什么不去练习体操呢?如果那样的话,命运将彻底改变,说不定现在就是李宁第二了呢。
从校门进来,沿着主干道直走,尽头处便是教研楼。在这里,道路呈“T”字形,左边是主干道,通往各个教学教,右边是次干道,通往几栋三四层高通体红色的教师住宅楼。
在教研楼的左右各有一个宣传橱窗,主要用来宣传招生政策和回顾重要活动,但更多的是用来张榜喜讯,经常在上面贴一张红纸,龙飞凤舞地写一些关于某某某在某次竞赛中喜获几等奖的喜讯,偶尔也张贴一些关于对某某某进行全校通告批评的通知。
教研楼共两层,好像是六个年级的教研室都设在这里,也就是说,这里是学校所有老师集中办公的地方。当然,教研楼还有领导办公室及行政、后勤、总务、财务等职能部门。
作为学生,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随便去教研楼瞎逛的,通常只有两类学生会被老师请到教研楼做客。一类是学习尖子或学科尖子,老师会将他请过去,说一些诸如“继续努力,戒骄戒躁,不要躺在成绩上睡大觉”之类的话;一类是犯了错误的学生,老师也会将他请过去,先对他提出严厉的批评,再上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甚至要他通知家长来趟学校,期望家长老师共同教育,以观后效。
读初中时,我可是教研楼的常客,当然是作为正面人物去的。当然,我也曾作为反面人物被老师叫到教研楼严厉地训诫过一次。
在教研楼的后面便是初中楼,一共两层,每层四间教室,共八间教室。一般情况下,初一四个班,占据第一层楼;初二四个班,占据第二层楼。有趣的是,当初一升为初二时,便会从一楼搬到二楼;当初二升为初三时,便会搬到另外一栋楼。
读初中时,我在初144班。从西往东,依次是初141班、初142班、初143班和初144班。我当时认为,我班的地理位置是最好的,有三个理由。其一,离教研楼的权力中心最远,天高皇帝远,少受约束;其二,在学校的最东边,“东”是一个很好的字眼,代表太阳升起的地方;其二,离学校东边的那个厕所最近,可以节约出恭的时间。
在初中楼的后面当然便是高中楼了,一共三层,每层四间教室,共十二间教室。一般情况下,高一六个班占据第一层楼和第二层楼的右半部分,高二六个班占据第二层楼的左半部分和第三层楼。按照常理,高一升高二时,要取代原高二的领地,高二升高三时,则搬迁到另外一栋楼。
读高一时,我在高143班,教室在第二层楼的右边第二间,第一间是高144班,而第一层楼的四间教室从东到西依次是高145班、高146班、高147班和高148班。记忆中,我读高一高二时都没有挪过窝,直到升入高三时才转移阵地。
在操场的前面有一栋楼,它与教研楼并排,这是一栋覆瓦式的老式建筑,只有一层楼,分布着四间相当宽敞的教室。
读初中时,我偶尔从高三楼面前经过,时常看到这样一幕情景:一群学生正专心致志地在教室里埋头看书,而书桌上却堆满了一摞厚厚的书籍或资料,大部分男生的头发比较蓬乱,大部分学生也都戴着厚厚的眼镜。我当时想,原来读高三是这个样子,生活的所有就是看书,也隐隐对高考产生了一丝畏惧心理。
在高三楼的后面便是初三楼,一共三层,每层两间教室,一共六间教室。初三楼有点特殊,首先是地理位置,因低势低洼,拥有一段距离的下坡路。其次,它的功能不明确。我读初中时,它是初三年级专用的,我的初三就曾在这里度过一段岁月;后来读高中时,便变成高三年级专用了,我的高三就是在这栋楼度过的。犹记得高143班在第三层楼的左边,右边是高144班,第二层楼的左边是高145班,右边是高147班,第一层楼的左边是高148班,右边是文科复读班。
在初三楼的后面便是实验楼,这栋楼比较崭新,一共三层,拥有英语听力室、化学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据说还有电脑室。我曾在这里上过物理实验课和化学实验课,但却没有进过英语听力室。至于所谓的电脑,根本就没有正眼瞧见过,仿佛是一件子虚乌有的事情。
15.集体宿舍
在高中楼的西边有一条小道,从这里走进去便是男生的集体宿舍了。说起集体宿舍,真是不堪回首,硬件设施之差,生活条件之恶劣,真是不值一提。但尽管这样,我也是没有选择余地地在这里生活了六年。
集体宿舍是一栋头顶覆瓦的老式建筑,因年久失修,墙体显得斑驳陆离。究其实,集体宿舍其实就是原来弃之不用的教室,而现在就地取材改为学生的集体宿舍。每间集体宿舍里摆了十几张上下铺结构的铁架床,靠墙的紧挨着墙,不靠墙的全部拼凑在一起,形成了大通铺,也就是说,睡在上铺或下铺的可以从这头安然无恙地滚到那头。因并不太宽敞的宿舍里摆了太多的铁架床,故通道显得很逼仄。更糟糕的是,地面铺的是原生态被夯实的黑泥巴,而且周边的卫生状况极差,时常可以看到一只硕大的老鼠在宿舍里逡巡。
读初中时,因通学生占绝大多数,故一个年级四个班的所有男生都住在一个集体宿舍里,位置就在过道右拐左边的第一间集体宿舍。而读高中时,我则搬到了过道右拐右边的第一间集体宿舍。稍有区别的是,因读高中的寄宿生占绝大多数,故一个年级的所有男生需占用三间集体宿舍。学生一般遵循班级和文理科的住宿原则,记忆中,高143班和高144班的男生是住在一间集体宿舍的,而文科重点班高147班却是单独的,位置恰好就在过道口的右手边。
住在这种条件恶劣的集体宿舍,也不能不说没有丝毫快乐,只能说是苦中作乐。有了大通铺,一群年幼无知的同龄人便在床上追逐打闹,将草席、枕头和被子视为集体财产,不分彼此。趣味相投的抑或是臭味相投的便嘻嘻哈哈彻夜长谈,置作息时间和室友怨言于不顾。常言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因空间有限,学生众多,而且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个人秉性不尽相同,乱扔垃圾的,随地吐痰的,不爱洗澡的,不勤换衣服的,乃至私放臭屁的,宿舍里总是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浊气味,脏乱差现象司空见惯,但我们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视觉嗅觉系统早已经迟钝退化了。&
至于女生的集体宿舍,她们的待遇就比男同胞好多了。女生宿舍在高中楼的西边,近乎并排。它的右边是甬道,左边则是校园主干道。这栋楼比较特别且古董,一楼是一个小卖部,住了一个老师,二楼才是女生的集体宿舍,屋顶亦覆盖着一层黝黑的瓦片,更怪的是,通往二楼的木制楼梯悬在其屋东边的墙壁上。每当女生上下楼的时候,“咚咚咚”的脚步声不绝于耳,几十米外亦余音袅袅。至于女生集体宿舍的条件究竟如何,我全然不知,在漫长的六年时光里,老实巴交的我没有一次踩进禁区,想必要比男生集体宿舍好多了吧!
在实验楼的后面即校园主干道的左侧便是平房区,这里有好几栋红砖黑瓦的老式建筑,分布相当集中,最前的一栋紧挨实验楼,最末一栋的后面便是学校的围墙,围墙和房屋之间杂草丛生,终年绿草茵茵。这些平房栋栋并排矗立着,住的全是教师及其家属,因地势比较低洼,建筑陈旧,居住条件并不太好。
其实,在男生集体宿舍的后面也有两栋灰砖黑瓦结构的老式教师宿舍,中间的通道就好像一个巨大的十字架,一条主通道贯通南北,一条走廊横亘东西,两侧便是一个个教师的宿舍,因属于典型的筒子楼设计,故采光通风情况并不理想。
当然,在校园的其它地方也零星地分布着一些教师宿舍,譬如位于高中楼后面的第二栋建筑,又如站在校门口所看见的右边那几栋建筑,还有位于学生食堂南面的两栋小平房,以及分布在各个教学楼楼梯侧的一个个小房间,因其亮点不够突出,在此不再赘述。
沿着校园的主干道走到尽头,穿过那扇锈迹斑斑的铁门,便是学校的体育场了。体育场很古老,一片黄土,开辟的是200米椭圆形跑道,没有分隔线。
上体育课时,若是碰上田径项目,便会选择来体育场。在这里,体育老师先引导学生舒展一下筋骨,然后或50米、100米、200米短跑,或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乃至3000米中长跑。有时,也会做些4X100米接力棒、立定跳远、三级跳远、跳高、投标枪、掷铅球之类的运动。
想必体育场最大的用处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晨跑的场所。冬季时,天还漆黑一片,学校的喇叭便响起了《运动员进行曲》,愿意晨跑的便到体育场跑步去了,心性懒惰的仍躺在被窝里睡大觉。有一段时间,我也曾参加了晨跑的行列,体育场本就不够宽敞,竟黑压压的一群人,有点摩肩接踵的意味,大家都是慢悠悠地跟着人群以逆时针方向往前跑,却也不亦乐乎。
体育场除了上课、晨跑和休闲之外,自然便是那些体育特长生的天堂。每天傍晚,那些体育特长生便在这里练习各种项目,或跑步,或跳远,或跳高,或投标枪,或掷铅球,不一而足。男的光着膀子,只穿一条短裤,个个皮肤黝黑,汗流浃背,腹直肌清晰可见,肱二头肌一颤一颤,甚是剽悍。女的则短衣短裤,齐耳短发,汗珠微垂,肤色红润,忽而可可动人,忽而令人怜惜。
桂阳人都知道,一中校园的绿化率是相当高的,相比三中而言,一中确实是美丽多了。一中校园有俯拾皆是的花花草草,也有许多高大蓊郁却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提及这些树木,就不能不言及桂花树。
桂花树可是一中的一大特色,称之为校树绝对实至名归。它可是上了校歌的,在校歌里便有这么一句“秋天桂菊飘香”,这里的“桂”便是桂花树,“菊”当然便是菊花啦。
一中校园到底有多少棵桂花树,我不得而知,但在高中楼前初中楼后便至少有两棵桂花树,皆长得粗壮遒劲,繁荫如伞,其历史的确悠久,而且周边还有水泥砌成的花坛,保护得相当好。
秋天的时候,正是桂花树盛情开放的时候,一串串黄色的花朵、花苞或花骨朵儿密密麻麻星星点点覆盖了整个树枝,将校园打扮得格外美丽,其清香四溢,回味悠长,坐在教室里上课都能闻见那股淡淡的幽幽的清香,至今仍令人咂摸不够。
19.东边厕所
人也是动物,是人就要吃喝拉撒睡,其中拉屎撒尿就是在厕所里完成的。虽然厕所不登大雅之堂,但我还是想说说一中校园那两个富有特色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厕所。
在校园的东边有一个超级厕所,南边是女生厕所,北边是男生厕所,厕所的东边便是一堵围墙,围墙外便是一条通往仁义镇方向的省道,隔路相望便是桂阳县的党校了。
东边厕所是一所新建的公共厕所,其规模当然是最新最大的。第一层是庞大的储粪坑,第二层才是正儿八经的厕所,所以学生或老师如厕需要拾级而上,走若干级阶梯。
厕所的蹲位比较多,分东西两部分,被平空锯开若干个并排的口子。因开口较大,头稍微下垂,储粪坑的一切便看得清清楚楚,秽物、浊物、粪便、积水、蛆虫尽摄入眼中,那场面真是不堪入目,令人呕吐。更搞笑的是,有时因长期不清理粪便,当大便的时候,一坨硬梆梆的屎块垂空掉下去,只听见“叮咚”一声,竟然溅起了一片水花。还好,蹲位与水平面有一定的高度,否则,粪水必溅泼到光溜溜白净净的屁股上不可。
20.西边厕所
在校园的最西边也就是高三楼的旁边也有一栋厕所,这可能是学校最古老最简朴最精小的公用厕所了。
这栋厕所位置很偏,红砖黑瓦,小巧玲珑,周边全是黄泥巴,入厕需要走一段光溜溜的下坡路,后面是一堵围墙,围墙外便是一片开阔的田地。
于男生而言,这栋厕所蹲位不多,只有那么可怜的两三个,属于典型的僧多粥少,内急的人要么无奈地备受煎熬地等待,要么不得不舍近求远转道别的厕所。最怕的是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或是便秘的学生,我就看见有些学生双手提着裤裆在外面踱来踱去,口里嘟囔着,一边跺脚一边骂娘。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是坚持不去西边厕所解决内急的,但并不否认我还是光顾过的。那场面极其糟糕,想来都令人恶心不已。地面尿液横流,臊味熏天,在蹲位上放了两块不高且脏兮兮的青砖,下边的通道呈坡状,粪便借助重力作用直接滑向田地。有时,因长期不用水冲刷,粘乎乎恶臭难闻的粪便便堆积如山,直逼地平面,几与屁股来个零距离亲密接触。更要命的是,有时还能看见黑压压的一群蛆虫在粪便上蠕动,甚至四处漫爬,俨然这里成了它们的乐园。每次遭遇这种场面,我总是捂着鼻子快速解决,然后匆匆忙忙提起裤头迅速逃离这个肮脏污浊之地。
环境篇(共收录5个词条)
在体育场的右边有一条黄泥小径,顺着斜坡走上去立马便看见一条引水渠了。这是一条东西走向呈倒等边梯形的引水渠,引水渠的源头究竟在哪里我也不清楚,只知道从通往浩塘镇那个方向的宝山脚下蜿蜒而来,经过一片田地、一处山丘、桂阳一中、桂阳党校、桂阳职业高中,再一直往东漫延而去,至于引水渠在何处收尾,我仍不知。
在记忆中,引水渠根本就没有发挥过它应有的作用,我始终没有看见过潺潺流水,有的只是积水、淤泥以及一些乱七八糟的石头、树枝等垃圾。尽管这样,引水渠带给我的快乐当然不是一道纯粹的风景,而是成其为我的演技场。
读初中时,刚学会骑自行车,特别迷恋那种驾驶的乐趣。闲暇时,便借同学的自行车四处兜风,先过一把瘾再说。随着欲望的膨胀,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宽敞的大道上四平八稳地骑了,于是将目标锁定了校园后边那条漫长的引水渠。
引水渠的一侧有一条水泥小径,十分狭窄,约二三十厘米宽吧,小径的另一侧便是荆棘丛生的灌木丛了,我就是在这条小径上练习骑自行车的。开始时,难免会中断一下,甚至踉踉跄跄地倒向灌木丛,但随着车技的提高,到了后来,我竟然能够无需下车且安然无恙地从宝山脚下慢慢地骑到桂阳职业中学了。现在想来,那时的我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胆子也真够大的,放到现在,那是断不敢为的,更何况如今的车技也大不如从前了。
从学校后门出来,沿着引水渠往宝山方向约走两百米便有一座水塔,这里也曾是我们的一块游玩之地。水塔不是很高,几个同学从小径的一侧攀爬上去,坐在上面欣赏景致,吹吹晚风,聊天吹牛,之后再顺着水塔另一侧的水管滑下去,倒也十分惬意。
在体育场的后面是一片山丘,穿过引水渠便真正进入山丘了。这座山并不高,山上长满了松树、茶树以及大量的乔木、灌木、苔藓和花花草草之类的植物。
这片山丘不仅仅只是构建校园的一道风景,更是我们这些寄宿生的一块乐园。春天时,同学们偶尔结伴出去游玩,或欣赏杜鹃花、山茶花、野花,或采摘野草莓、野果,或挖蕨菜、野菜、或摘茶耳、茶苞,或拔竹笋,真是其乐融融,妙趣横生。那份乐趣,那份闲适,至今回味起来倍感甜蜜。
从体育场右侧的小径走上去,穿过引水渠,其右边便是一片桔子林了。这一块几十亩的小山坡不知被谁承包了,被开垦成果场,栽上了几百株桔子树。
一年有四个季节,在夏秋这两个季节,学生们当然是不能随便进去的,有瓜田李下之嫌,否则会被视为贼,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是也。若被抓,要么罚款,要么训斥一顿。但到了春季或冬季,这片桔林就可以随便出入了。
读高中时,犹记得在某个冬日,艳阳高照,我们一边沐浴着冬日暖阳,一边在桔子里四处逡巡。我们当然不是毫无目的地在这里瞎转悠,而是瞪大着眼睛在这里寻找猎物,也就是那些农场主人在收获季节忘记采摘而遗留下来的桔子。运气好且眼睛利索的话,还是能摘到不少桔子的,然而大家掰开来平分,享受那份来之不易的美味。若实在毫无斩获,几个相好的同学便躺在桔林的草地上晒太阳,互相吹牛聊天扯皮,尽情享受这份悠闲。有时,女同学也参与进来,几个男女同学坐在一起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那种异性相吸且若即若离的微妙感觉自是妙不可言。
24.金山池塘
在学校的东边有一条通往仁义镇方向的省道,先是一段不长的上坡路,途中要经过桂阳党校,紧接着便是一段又长又陡的下坡路,下坡路的尽头又是一道不长的上坡路,就在这个波谷地段的右边有一个较大的池塘,它就是金山池塘。
记得读初二时,在某个夏日,酷暑难耐,几个初144班的同学便结伴去金山池塘游泳。后来,不知谁走漏了风声,也不知哪位同学出卖了我们,这件事竟被老师知道了。学校明文规定,学生严禁私自下河游泳。后来,班主任邹慧老师将我们骂了个狗血淋头,她还曾将我叫到教研楼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什么要对我的父母负责,要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别以为你学习顶呱呱,我一样会处罚你,根本没有原则可讲。第二天,一张对私自下河游泳的学生进行全校通报批评的红纸便张贴在宣传橱窗里,我的名字“徐红光”竟然赫列榜首。第二位好像就是徐涛,他是教师子弟,他的母亲当时是一中的一名语文教师。这是我在一中六年来唯一一次所接受的处罚,也是唯一一次走进年级办公室被众多老师当面训导。
在学校的西南方向有一座横亘视线体积相当庞大的高山,它就是矿产资源相当丰富的宝山。宝山因被人工开发过,植被严重受损,外观不甚雅观,而且它没有山峰,因为山顶早已被铲平,并修成了盘山公路,从远处看,感觉就像一个火山爆发过后的死山。
读初中时,一群寄宿生有时心血来潮,便会结伴去爬宝山。我们走出学校大门往右拐,顺着通往浩塘镇的那条公路往前走,走到宝山山脚下便沿着一条小径往上攀登。山并不是很高,也不是很陡峭,不一会儿便爬上去了。山上有一条公路,路旁乱石嶙峋,杂乱无章,但却看不见树木和杂草。顺着公路一直往南走,约莫步行一公里便能看见一个巨大的“陨石坑”,这就是宝山铜矿的开发基地。好端端的一座山被挖成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呈倒梯田形状,直径少说也有500米。放眼望去,大卡车像乌龟一样正缓缓地爬行,房屋显得很渺小,劳碌的工人几乎看不见。天色将晚时,一伙人便继续顺着公路下山,穿过238队,穿过县城,最终回到学校。
姑且不去妄谈宝山铜矿的经济价值及重金属污染等社会问题,作为一座现成的踏青基地,我和同学们是去过几次的,它不仅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也承载了我们的欢乐和同窗情谊,见证了一段无忧无虑的青涩岁月。&
学习篇(共收录28个词条)
自初一第二个学期开始,几乎每个学期都有插班生进入初144班。他们的父母通过学校某位老师的关系,老师碍于人情,与学校领导沟通之后,于是便将时下正在乡下某所中学读书的学生安排了进来,故大凡插班生都是寄宿生。
在农民的眼中,县城中学的教学质量肯定要比乡下中学好,升学率自然也高。为了子女的前途,有条件有关系的父母都会这么做,单从这点看,也是情有可原的。
读高中时,高143班几乎每个学期也有其他的学生进来,但这不是插班生,只能说是人才流动。因为这些学生都是其他兄弟班级的优等生,老师出于资源优化和精英组合的考虑,才导致了这种特别的现象。
每天拂晓时分,校广播站的喇叭便响起了《运动员进行曲》,歌曲结束之后便是早操时分,学校要求所有的学生按年级和班级顺序遵循从矮到高的原则站好队,然后开始做第七套广播体操。体操分十个动作,每个动作八拍,动作依次为伸展运动、四肢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腰部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和整理运动。
作为住在县城里的通学生,因时间关系,他们是无需做早操的,所以做早操只是在校寄宿生的事情。
做完早操,便是早读,一般40分钟。顾名思义,早读就是在清晨时分朗诵课文,或《语文》,或《英语》。对于文科生,当然还可以背诵《政治》或《历史》。在早读期间读什么干什么,纯由个人支配,如果你眼饧,精神不振,甚至还可以在嘈杂的教室里趴在课桌上睡一觉。
早读是学校一天当中最富有文化气息的时分,这时书声朗朗,各种稚嫩的声音杂糅在一起,飘荡在偌大的校园里,俨然成了一片声音的海洋,就只差看到学生们双手后叉摇头晃脑口念“之乎者也”的传统造型了。
吃完早餐,上午要上四节课。吃完中餐,下午要上五节课,其中第一节课为自习课。每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一般是同一科目连上两节课,也就是说,在一天之内,上午安排两科,下午也安排两科,一天授四门课程,每科两个课时。
在上午的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之间,所有学生需要做课间操。做课间操的规模相当庞大,无论是寄宿生还是通学生,都要出列,老师也要出来坐镇监督,无异于倾巢而出。做课间操的方式很灵活,无需去前面的操场,也不必去后面的体育场,只需站在本栋教学楼前面的空地上即可。
课间操的内容和早操一样,队列按照男女单独站队及从矮到高的原则,但也不尽然。有些调皮的男生特意站在女生的后面,为的是趁女生在做跳跃运动的时候将裙裾飘飘的情形看得更清楚。我当时比较矮小,按道理,我应该站在队列的前面,但为了逃避老师的视线,我也曾偷偷地站在队列的最后面,在那里象征性地手舞足蹈一番。
30.眼保健操
在上午第四节课及下午第四节课开始之初,学生们需要做眼保健操。校广播站的喇叭响起,学生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跟随着节奏,用双手按部就班地在眼眶周边刮来刮去。眼保健操有四节,前后需做五分钟。第一节揉,第二节挤按,第四节按、轮刮眼眶。
也不知做眼保健操对预防近视眼到底有多大的功效,我做了六年的眼保健操,到头来,走出校园时,眼睛终还是近视了。除此之外,其他许多同学也都成了近视眼。
吃完晚餐,晚上还要上两节自习课,叫晚自习,每节课5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晚自习主要是用来阅读、温习功课及完成当天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具体该干什么,由学生自己安排,唯独不能吵闹及喧哗,影响他人学习。
读初中时,学校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通学生是无需参加晚自习的,由家长督促在家完成作业,但寄宿生还是要求参加晚自习的,并有年级辅导老师巡回检查。读高中时,所有学生都要求晚自习,尤其是在高三那一年,老师抓得特别严厉。
记忆中,晚自习并不作硬性要求,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是循规蹈矩,老老实实地参加晚自习,毕竟那时候,没什么娱乐文化活动,精神生活相对贫瘠,而且个个囊中羞涩,也不敢去县城里潇洒快活,在没有地方去的情况下,和同学们聚集在教室里,才不会感到那么孤单寂寞。趁老师不在的时候,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甚于聊天吹牛侃大山。再调皮一点的私自外出,很晚才翻墙返回宿舍。
曾有一段时间,县城里的录像厅多如牛毛,且收费低廉,大家都迷上了香港的枪战片、警匪片或赌片,甚至鬼片,晚自习几成摆设,个个结伴外出观影。回到宿舍里,集体对刘德华、郭富城、黎明、张学友这四大天王和周润发、万梓良等明星啧啧称道,亦对关之琳、周慧敏、胡慧中、王祖贤、张曼玉、张敏、林青霞、刘嘉玲、李嘉欣等女明星品头论足。虽然我当时是学习尖子,但亦禁不住同学们的蛊惑,也曾多次涉足录像厅。至今仍记得《太子传说》有这一幕情节:张学友要过18岁生日了,其父送给他一个特别的生日礼物,当一个巨大的纸箱子被揭开的时候,闭月羞花的刘美人(刘嘉玲)竟然从里面走了出来,这就是张学友那既成事实且立马可以洞房花烛夜的伴侣。初见大牌明星,真是屏息凝神,第一次领略漂亮女人那种赏心悦目的魅力,第一次知道在桂阳县之外还有一个精彩斑斓的香港。
读初中时,一个班级被分成8排,一般每排坐8个学生,每2排为一组,共4组,每两组之间留一条过道,共3条过道。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视力,防止斜视,老师拟定了一条规定,每一周调整一次座位。具体操作如下,站在讲台上,所有学生按从左至右的方向平移,即第一组搬到第二组,第二组搬到第三组,第三组搬到第四组,第四组绕道折回第一组。下次调座位时依此类推,一般选择在星期五执行。
调座位这种举措除了有防止斜视的好处之外,至少还有两个好处。因第2组和第3组紧挨讲台,老师擦黑板时,粉笔灰有时漫天飞扬,而调座位可以比较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变换左右邻居,那些相好的玩得来的学生便在心里暗暗窃喜。
说到吃粉笔灰,深受粉笔的污染,我绝对是最深受其害的一个。因我个子瘦小,长年占据某排第一位的宝座,想不吃粉笔灰都难。
一个班级当然少不了班干部,老师精力有限,当然希望部分学生帮他做点事情,以求借助学生的力量来共同管理好这个班级。核心班干部有班长、副班长和团支书,其他的班干部全是委员级别的,有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宣传委员等。当然,下面还有几个芝麻官,那就是各个科目的课代表,专门负责帮老师收发课本或作业,偶尔帮老师打杂跑腿,也不知课代表是否属于班干部的行列?
读初中时,因我学习成绩好,曾有一段时间被老师钦定为学习委员,做事情是次要的,主要是树立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和某种典型。除此之外,我还做过某些科目的杂役,比如《数学》。
在班干部里面,班长这个角色值得一提。它是老大,也是班组织的核心和灵魂。相比之下,我倒不知道与班长平起平坐的团支书有何用处?班长虽然是一把手,做的事情尽管最多,人最辛苦,但却捞不到半点实惠和好处。在学生时代,班长的权力纯粹是一种摆设,于己而言,根本产生不了丁点利益,相比某国家机关一把手的权力,那才是人人趋之若鹜的尚方宝剑。
在班干部群里,之所以要说班长,是因为班长每天要做一件不厌其烦的事情,那就是司号。上课的时候,老师甫一站在讲台上,班长便喊:“起立!”全体学生站起来齐喊:“老师好!”老师回答:“同学们好!请坐!”一天要上八节课,对于随和的老师,班长至少要喊四次;对于严谨的老师,班长不得不喊八次。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发现一个规律:大凡班长,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都是居中,但并不代表他们这一辈子不会取得成功,他们优越的心理素质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也许在另一个领域将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不知对班长的任命和选拔,是老师的一种特意安排,还是他们天生喜欢当班长,有一种展现自我或追逐权力的欲望,以至于在琐碎的事务中,学习成绩不知不觉便滑坡了。
读初中时,老师出于管理上的方便,为每个学生安排了一个号码,从“1”一直排到该班拥有多少学生的实际数值,这就是学号。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除了姓名外,还拥有一个特定的数字,这个学生是和某个数字捆绑在一起的。在老师上课点名时,发课本时,派作业本时,搞活动排队时,老师有时会报学号,记得住的学生反应很灵敏,马上回复“到”;记不住的学生反应很迟钝,老师叫了半天他还没回过神来,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在初144班,我记得我的学号是41。我不知道老师是如何分配学号的,是随机分配还是按照个人的喜好去分配,抑或是按照某次考试成绩来分配。若真是这样的话,凭我当时的表现,不是“1”至少也是“2”呀!
每个教室都有两块黑板,前面一块,后面一块,前面那块黑板是属于老师的,用来授课,后面那块黑板是属于学生的,用来办黑板报。
老师每周都会要求学生办一期黑板报,由宣传委员和学习委员负责执行,班长负责监督。黑板报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学习的,各个科目的内容都可以宣传,但更多的还是宣传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有时也会画一些俏皮的图画。
我曾担任过学习委员,粉笔字写得也还不错,自然办过很多期黑板报。其实,学生们都不大喜欢看黑板报,黑板报也许仅仅起一种装饰作用,不至于让后面的黑板英雄无用武之地,也许更重要的是兼负一种政治任务,只为应付学校组织的所谓的黑板报评比活动。
37.《生理卫生》
我们那个年代的学生肯定都知道:初一有《植物学》课程,初二有《动物学》课程,初三有《生理卫生》课程,这就是初中三年所有的生物学科,而《生理卫生》课程便是我们的性启蒙教材。有点讽刺意味的是,读初三的学生大都早已进入青春发育期,对异性身体的了解也许通过其他途径早就知道得一清二楚了,还等到老师亲自讲授《生理卫生》课?
《生理卫生》其中有一章便是生殖系统,就是关于讲述男女生殖器官知识的章节。对于这一章节,生物老师是如何授课的,我依稀还记得吴会鹏老师亲自说到:“同学们,这一章我就不多讲了,讲多了怕你们不好意思,所以请你们自己看书学习。但请记住一点,千要不要打马虎眼哦,将来考试少不了它的。”就这样,《生理卫生》最精彩最出众的部分被老师一句话带过,连敷衍和蜻蜓点水都算不上,所有的悬念、疑惑和纠结全都交给学生自己去澄清这个原始亘古之谜。
到了初三或高三,学校为了迎接中考或高考,会对学生进行每个月一次的练兵,以检测他们的学习成绩及应试能力,这就是月考,就像女人的月经一样,一月必定一次。
对学生来说,月考是一件比较害怕的事情,一方面患上了轻微的考试恐惧症,另一方面,主要是怕老师重新制定英雄座次表,并在班上当众宣布,说某人进步了几名,又说某人倒退了几名,那是一件心悬一线十分揪心的事情。
对老师来说,为了提高升学率,完成领导交待的任务,为学校争光,老师也不厌其烦,每个月必拟定各个科目的考试试卷,然后油印出来,接下来监考、改卷、评分、统计、讲解,对学生的学习面面俱到,但对学生的个人生活及思想教育相对关注得少一些。
中考即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或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初三一毕业,就要参加中考,一个班的学生将从这里分流,读中专(即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读高中的,回农村种田的,回家待业的,甚至还有外出做童工的。一场考试尘埃落定,一个班集体就这样土崩瓦解了,自此,也许同学与同学之间将一辈子不再联系。
在记忆中,中考并不纯粹是针对初三毕业生的,有些自视成绩不如意的高三毕业生也参加中考,于是,本该上大学的他们却去了中专,和小他们至少三岁的学生做回同窗。
对农村的学生来说,目光短浅经济拮据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考上中专。这样一来,早点毕业,早点参加工作,早点拿工资,早点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因为那时考上中专,毕业之后,国家是负责分配工作的,从今以后就是铁饭碗了,一辈子衣食无忧。
我也是参加过中考的,尽管平时成绩拔尖,但竟然没有考上,于是就遂老师的意,直接升本校高143班了。其实,我的考试成绩还是蛮高的,可能是报考的志愿太高,竞争激烈,好像报的是湖南省劳动人事学校,那时自己完全不懂,听凭老师在背后安排,主宰我的个人命运。庆幸的是,我与初144班的十六位同学同上本校高中部,他们是欧阳丽芳、刘宝宝、尹锦霞、龚艳萍、李华、徐涛、曹韶贞、邓小海、雷海红、阳建华、朱城波、尹海平、成卫明、欧阳明、彭溅新、罗恒亮等人,还算有些熟悉的同学。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龚艳萍和罗恒亮先后退学了,我们一直坚持到1995年那个黑色的七月。
高考即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是所有中国父母最为关注也是最能改变学生命运的一场考试。
那时的高考安排在每年7月的7日、8日和9日这三天,需考五科,每科150分,总分750分。理科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文科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和《政治》,虽然文科和理科都要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但其命题不尽相同,对于《数学》,理科偏难,对于《语文》和《英语》,文科偏难。
那时学生视七月为“黑色的七月”是有道理的,考试之前,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月考、会考、摸底考试、单科测试,各种类型的考试层出不穷,学生们不是应付考试就是看书做试题,还有在那后面黑板上所写的“距离考试仅剩X天”,就像一记皮鞭时时刻刻狠狠地抽在你的心上,学生身心连轴转,简直就是呼天黑地,感觉天总是灰蒙蒙阴沉沉的。
待7月9日上午最后一科考试甫一结束,学生心中的天空立马转晴,这一天将成为学生的集体狂欢日。管它考不考得上,不妨“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明日愁与忧”,个个泄愤一般,一古脑儿地将课本、教材、参考资料、试卷撕得粉碎,教室里、教学楼前一片狼藉,白茫茫一片。更有甚者,有人扬言,再也不参加这狗日的高考了。哪知,时运不济,第二年又乖乖地再上一回刑场。
虽然我平时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说实话,从心理上我也很害怕高考,总有一种隐隐的畏惧和胆怯。不管出于什么因素,反正我是阴沟里翻船,让父母老师大跌眼镜。有同学戏谑,说我准是在考试时想女人,所以才会导致在“阴道”里翻船。但究其实,那时的我愣头青一个,不知情为何物也?
读高二第二个学期的时候,老师就将学生分科了,分为文科和理科,以决定学生将来的升学方向。老师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一方面根据学生各个科目的成绩优劣来决定。
文科要攻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和《政治》,其中《语文》是中国语言,《英语》是国际主要的交流语言,《数学》是让他们锻炼一下逻辑思维能力,而《政治》和《历史》这两个科目却是强调死记硬背的,着重硬性记忆和对陈腐观点的理解。很多文科生对《数学》相当反感,考试好比刀架在脖颈上。他宁愿花时间重复记忆一些枯燥无味的政治术语,也不愿意写写算算,演绎推算公式法则。但一旦考上大学,他们就再也不用理会《数学》这门课程了,遂喜笑颜开。
对于《政治》,我是不大喜欢的,总觉得枯燥乏味,教条主义一箩筐;对于《历史》,我还算颇有好感,能够接触鲜活的早已作古的历史人物,有点故事情节,但在考试时又将其观点及主张与政治政权绑在一起,既然都不感冒,相比之下,那就选择它的对立面——理科咯。
从高二第二个学期开始,我就与理科绑在了一起。老师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中“数理化”就是《数学》《物理》《化学》。我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反复说这句话,可能源于两个原因吧。其一,针对理工科招生的高等院校及相关专业特别多,故学理科的学生录取率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二,当时的七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都是学理工科出身的,故给国人造成一种错觉。
平心而论,我是比较擅长《数学》《物理》《化学》这三门课程的。当然,《语文》也不赖,《英语》也不差,我尤其擅长《数学》,从小学一年级的《算术》至大学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皆如此。按理说,我应该攻读数学专业的本科学士学位,乃至硕士、博士、博士后,但事与原违,命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大学时我竟然阴差阳错地就读印刷技术专业。大学毕业之后,先在印刷企业浸淫了十年。之后自觉无趣,便与印刷行业背道而驰,形同陌路,兴趣所至,反其道而行之,从而走上了另外一条编辑文案之路。由于我的不作为,由于我的不坚持,我从《数学》走向《语文》,我从理科回归文科。
人生其实富有戏剧性,昨天不代表今天,今天也不能预测明天。人生之路反反复复,兜兜转转,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奥数即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我在一中曾去郴州参加过两次奥数竞赛,读初中时一次,读高中时一次,结果是无功而返。
并不是说我的数学成绩有多么的优秀,只能说我的数学成绩在同学里面相对拔尖而已。当然,这是有事实依据的。在高二的一次数学竞赛中,我以80分夺得第一名,很多学生竟然不及格,当时任教的廖建中老师曾当众表扬了我。话题扯远了,言归正传,老师为了充数,或者是完成任务,便只有从矮子里面拔将军,不得不将我推介出去。
犹记得,读初中时,我是和同班的邓丽娟同学一起去的,邹慧老师领队。读高中时,我是和同班的骆宗华同学一起去的,吴耀祖老师带队。但令他们乃至学校失望的是,我们无一人帮他们争得荣誉。
44.省三好学生
省三级学生即湖南省“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皆优秀卓越的学生,当时的高考政策规定,对这样的学生,可享受高考加20分的特权。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当时那种考试机制下,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自然会将这个来之不易的指标赐予他们一向看好的学生。
在1995年,省三好学生这个唯一的指标给了高143班的骆宗华同学。在高考中,他虽差强人意,令人扼腕叹息,但还是有一定价值的,至少对他顺利考取湖南农业大学多少有点帮忙吧!
45.市优秀学生干部
市优秀学生干部即湖南省郴州市的优秀学生干部,当时的高考政策规定,对这样的学生,可享受高考加10分的特权。
在1995年,我也忝列市优秀学生干部的指标行列,拿到这个指标的学生不多,就那么几个,我是其中之一。究其实,我们都没有正儿八经当过一天的学生干部,只因为我们学习成绩好,老师觉得我们是潜力股,便将人人艳羡的花冠硬性戴在了我们的头上。
高考之后,因发挥失常,我愧对老师,更愧对这个在背后给予默默支持如影随形的“朋友”。
46.少数民族学生
当时的高考政策规定,对于少数民族考生,可以享受高考加20分的特权。
桂阳县是郴州市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一个县,位于其北面的光明乡、华泉乡、泗洲乡据说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是瑶族和苗族。当时,我们叫北边的乡镇为“妈国”(方言音译),叫来自“妈国”的学生为“妈国崽”。当然,位于南面的清和乡(现并入太和镇)也住着不少少数民族,主要是瑶族。我不知道,我那一级的学生谁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有没有享受到高考加20分的优惠政策。我只知道,我身边的学生除了汉族还是汉族,好像无一人来自印象中那个混沌不开化的偏远地区。
尖子生就是对成绩优异的学生一群的统称,主要是指在每次考试中,位居年级前十名的学生。
幸运的是,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忝列尖子生的行列。不管现在的我是多么的卑微和渺小,但至少那时的我曾一度是辉煌的,是父母眼中的骄子,是老师眼中的潜力股,是学生眼中的榜样。
提到尖子生,不能不言及骆宗华,这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毁誉参半的学生。他是我的小学同学,我们在尖子生行列携手度过了九年的宝贵时光。
读中学时,学校总喜欢搞一些学科知识竞赛活动,邀请全年级的学生一同参加,根据其分数,然后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胜奖若干名,最后给这些获奖的学生颁发红本本,即荣誉证书。
我曾拥有过很多红本本,少说也有二十多本,外面是鲜红色的硬壳,在其里位于四个边角的丝带上夹着一纸荣誉证书。我的红本本源自《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唯独没有其他科目,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但没有优胜奖,而且源自《数学》的红本本居多。遗憾的是,如今那些见证我昔日辉煌的红本本全都失散了。
至今想来,更令人介怀的是,当初获奖,除了一个红本本,别无其他,既无奖品,又无奖金,哪怕是一支廉价的小小的铅笔,学校真的是将精神奖励做到了极致。
也许只有1989级的初中生才会真正明白优化班的内涵,它是学校在1992年所独创的一种产物,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于我今日看来,这是一种饱受诟病颇具争议的举措。
1989级的初中生一共分为四个班,即初141班、初142班、初143班和初144班。在初三的第二个学期,老师为了对四个班的尖子生进行特训,以此提高升学率,便在四个班抽调部分优等生单独编成一个班,并安排老师另外授课,这种临时组织而成的班级美其名曰“优化班”,它以聚集学习精英而凌驾于其他四个班级之上。
犹记得,优化班的教室在初三楼的第一层楼,班里大概有六十个学生,每个班平均抽调十五个学生。我坐在教室第一组的中间,我的同桌是来自初143班的黄机姣,因其“机姣”谐音“鸡叫”,故我们一般都叫她的外号“鸡叫”。时隔这么多年,我为什么对她还记忆犹新,就是因为她拥有一个特别的过目不忘的绰号的缘故。
中考之后,优化班的学生们仍然返回原班级,由原班主任负责管理,处理一些诸如毕业集体照及升学手续方面的事务。至此,优化班便正式解散了,树倒猢狲散,如同一群乌合之众,纷纷作鸟兽散。此时,大家才明白,原班级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家,而优化班只是一个既没有温暖感也没有归宿感的临时客栈而已。
顾名思义,复读班就是由复读生所组织而成的一个班级,只要不是应届生,第一次复读也好,第若干次复读也好,统统编入复读班。复读班的学生并不纯粹是由本校往年的学生所组成,它汇集了来自县城其他学校的学生,比如桂阳二中、宝山铅锌银矿子弟学校(现为桂阳九中)、黄沙坪矿子弟学校(现为桂阳八中),当然还有来自桂阳三中极个别的学生。按照当时的教育政策,学校是允许办复读班的,于是,学校为了抓收益,都会主动向教育局申办复读班。
出于某种心理,或许是自卑,或许是沧桑,或许是没有共同语言,复读生一般是不和应届生来往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只和本班那些并不知根知底的同学进行肤浅的交往,一般都是独来独往。那时大学录取率相当低,好像是12.5%,平均每八个人才有一个人考上大学,不可否认,相比应届生而言,复读生的升学率明显要高于应届生。
51.八年抗战
此八年抗战非彼八年抗战,彼八年抗战是自1937年至1945年所进行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场战争,而此八年抗战是对一个学生连续八年参加高考的戏谑,多少有点讽刺、揶揄及不屑的意味。
我曾认识一个八年抗战的学生,当然,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说他这是第七次复读了,至于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我也不敢肯定,但从他那一张沧桑的脸庞足见端倪。他真的很成熟很稳重,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不用说,至少二十多岁了。
每当看见他时,我总会想起《范进中举》那篇课文,隐隐地为他担忧。若果考不上,担心他受不了打击导致精神失常而疯掉。若果考上了,又担心他喜极而泣,像范进中举一样进入一种癫狂的精神状态。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他最终考上了大学,而且人活得好好的,精神智力也正常。
对于农家子弟,要想改变一生的命运,也许读大学是最好的出处,为了实现“鲤鱼跳龙门”的宏愿,学生必需参加高考,有远见有觉悟的父母不惜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复读的,期求“山沟里飞出一个金凤凰”,这就是八年抗战的根本原因。
会考就是由桂阳县教育局或郴州市教育局乃至湖南省教育厅统一命题,对辖下学校的学生统一进行考试,进行一次大范围的摸底考试,以检测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进行相对的合理意义的教学评估。
会考主要是针对初三和高三年级,偶尔也会针对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年级。在桂阳县城有两个带高中部的学校,一个是一中,一个是三中,它们构成潜在的竞争关系。在我的记忆中,历次会考,一中从来就没有赢过三中。据说三中是省重点中学,聚集了桂阳县所有的优质生源,而一中却是市重点中学,其生源实力略逊一筹。我唯独不明白,一中的建校历史、文化底蕴、校园环境、周边地理都明显优于三中,为什么会渐渐地落伍了呢?导致好老师流向三中,好学生也流向三中,不知是幕后政府那只巨手在遥控,还是原本三中的学校领导管理有方呢?
早在高二第二个学期,年级就进行了文理科分班,读完一个学期后,便进入了暑假。这个暑假介于高二和高三之间,但于学生而言,这个暑假彻底被取消了,因为学校要对所有的准高三学生进行补课。
补课维持一个多月时间,而且不是无偿的,要交一定金额的学杂费及伙食费。尽管这样,家长坚决支持,学生无条件服从。因为老师要在补课期间将高三的所有课程全部讲授完毕,等学生真正进入高三的时候,面对你的不是针对各科知识点的授课,而是无休无止的各种类型的模拟考试、查漏补缺工作、对高考的战略认识以及针对心理素质炼狱般的反复锤炼。
于我而言,我也喜欢补课,倒不是因为自己酷爱学习,而是为了逃避农村的体力劳动。因为那时正是“双抢”时节,是农村一年当中最炎热最繁忙的时候,而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参加由学校所组织的补课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逃过这一劫。
不知现在的学校还有没有类似的补课举措,那些即将升入高三年级的学生还要不要参加这样的补课?对于补课行为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无意妄加评论。但直觉告诉我,应该是弊大于利,这种赶鸭子上阵、“填鸭式”的教育多少有点揠苗助长的意味。
生活篇(共收录10个词条)
读初中时,来自乡镇的学生需住校,在学校里生活、学习,也就是吃喝拉撒睡全在学校里解决。学校有一个食堂,它位于操场的西南方向。寄宿生需定期去食堂购买饭票,作为打饭的凭证。饭票有三两一张的,也有四两一张的,是用劣质塑料做的,因长期反复使用及回收,不仅油腻且显得脏兮兮的。记忆中,饭票可以用现金购买,也可以用大米兑换。学校考虑到某些学生家庭的实际困难,允许学生从家里携带自家种植的大米,然后拿到食堂过称,换取等重量值的饭票。
我也用大米兑换过饭票,都是父亲从家里帮我扛过来,无需我操心。因我食量小,从来都是使用三两一张的饭票,有时还吃不完,便把白花花的米饭倒入潲水桶。
吃饭,从字面上理解只是纯粹地吃蒸熟的大米,但为了使营养结构平衡,当然还得吃菜,只不过米饭是主食,非吃不可,不吃就容易感到饥饿,而菜是辅食,不吃也没关系,吃了会对身体更好,也能增加食欲。
有了饭票得有菜票,记得菜票有五分钱一张的,一角钱一张的,两角钱一张的,还有五角钱一张的。它们和饭票一样,也是用劣质塑料制成,因长期反复使用及回收,同样油腻且脏兮兮。
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为了节约钱,便从自家带一些不容易变质的菜,通常有诸如大头萝卜、咸萝卜之类的腌菜,或是放了若干猪肉块的辣椒酱,或是剁辣椒。他们通常打了饭之后,便回到集体宿舍,启开玻璃罐或塑料瓶,将菜拌入饭中,一餐就这样解决了。更有甚者,既没菜又没钱的时候,有些学生便偷偷地吃白饭,即光吃饭不吃菜。
读初中时,我也是带过菜的。后来,父亲为了我正成长中的身体着想,便不再带菜了,而是在学校食堂里购买刚出炉的新鲜菜肴。
毛片即A片,是英语单词“adult”首字母的缩写,它又叫成人片。为什么叫毛片?我猜想是因为片中的成年男女都有阴毛,而且影片内容主要是两撮阴毛在互相摩擦,故不懂英文的本地人从香港引起A片时便自命名为毛片。
名称虽有点下流和淫秽,但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时下,淫秽视频充斥网络,黄色盗版光碟在街头小巷随处可买,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看毛片也不是什么丢人现眼伤风败俗的事情。
言归正传,想必那时高中部所有的男生都看过毛片吧,这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至于女生,我就不清楚了,估计寥寥无几。
在桂阳新华书店的对面有一个桂阳大市场,在那条东西走向的主街道上有几个录像厅,其中有些录像厅就专门播放毛片。看毛片很廉价,只需一元钱,而且不限时间,只要你不反胃,不干呕,不恶心,你可以从日出看到打烊,老板绝不清场,但真正能做到这样的人估计凤毛麟角,要么觉得恶心至极,要么因生理原因早跑出去解决问题去了。老板很机巧,有时和警察玩起“躲猫猫”的游戏,将黄色光碟来个“狸猫换太子”,前后部门是有情节的警匪片,中间才是淫秽不堪的毛片。当看一场故事正入神的时候,突然就被切换成龌龊不堪的裸体画面。老板尽管这样,我仍觉得他有背景,要么在派出所有人,要么有通风报信的眼线,或者派出所干脆对此默认。
读高二时,毛片风靡桂阳县城。受同学们的蛊惑和引诱,当然主要是一种对异性身体的探秘驱使着我,以借此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性教育课,弥补之前对性知识的一无所知。起初看毛片,恐惧、惊悚、猎奇、犯罪感萦绕心头,进入状态也很快,不到三分钟,下体便万马奔腾,湿漉漉一片。后来再看毛片,新鲜感全无,直视毫无故事情节机械性动作重复不止的赤裸画面,直感到一阵阵恶心。
学校的水龙头可真多,分布于食堂、教研楼、教学楼、教师宿舍及学生宿舍,几乎遍布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食堂前有一个水槽,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水龙头,是让学生用来洗碗的。在每个学生集体宿舍的旁边也会有一两个水龙头,是让学生用来刷牙、洗脸、洗澡的。
为什么要说一说自来水,是因为我不知道水龙头里面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感觉很冰凉很甘甜,好比农村里的井水,都可以取代饮用水了。读初中时,当我觉得口渴的时候,就经常把嘴巴凑到水龙头下面,咕噜咕噜地喝上几口。也不知喝这种自来水会不会引起中毒,或者是重金属超标,但我现在仍苟活于世,想必没多大问题,从而说明当时的自来水是多么的优质。另外一个,当时使用自来水是无需花钱的,水龙头没装锁,学生们想用就用,想喝就喝,想浪费就浪费,任凭水“哗啦哗啦”地流向沟渠,形成小溪流,好像这水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或是从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库里输送过来的。
对于学生洗澡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女生是如何解决的?但我知道男生是如何解决的,就冬天而言,部分男生坚持洗冷水澡,部分男生花钱去学校外面的澡堂洗热水澡,部分男生在学校从不洗澡,而是利用周末回家去洗,而我便属于长年坚持洗冷水澡的一员。
读初中时,主要是学校配套措施差,既没有澡堂,也不会为学生提供热水服务。夏天还好办,个个都愿意洗冷水,除此之外,并不满足,还偷偷地背着老师去学校外面的池塘里游泳,到了冬天就没有办法了,总不可能长期不洗澡吧。没办法,顶着头皮霸王硬上弓,哪怕被冻得浑身起鸡皮疙瘩,直打哆嗦,脸色发青,也还是要洗的。长期以往,久而久之,洗冷水澡就不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了。
到了高中,受毛泽东部分诗句的影响,什么“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什么“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我和部分狐朋狗友很乐意洗冷水澡。寒冬腊月天,上完晚自习后,回到宿舍,脱掉衣服,只穿一条裤衩,在床板上先做二十个俯卧撑,再做二十个自创的跳高运动,即先蹲下,双手相扣,再奋力往上一跳,与此同时,双手使劲往开摊开,算是热身运动。做完运动之后,然后快速跑到水龙头下蹲下来,咬紧牙根,让冰凉透骨的冻水淋遍全身,抹肥皂,双手揉搓,再第二次蹲下去,用水将肥皂泡冲刷干净。回到宿舍,换内裤,钻进被窝热身子。此时,浑身哆嗦,身体发颤,需要十多分钟才能恢复正常状态。
这个长年洗冷水澡的习惯一直保持到大学毕业,尽管大学条件稍为改善,但我仍自愿选择洗冷水澡。优越条件自有幸福的回忆,但恶劣环境也自有苦难的好处。记忆中,中学六年我是没有感过冒发过烧的,也算为家里节约了一大笔医药费。&
59.毕业集体照
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学校会安排学生和老师照一张全家福,也就是毕业集体照,算是给大家留个纪念,让学生记住母校,记住苦读三载的同窗,记住曾经的点点滴滴,在今后的日子里拥有一份美好温馨的回忆。现在数码科技高速发展,只要将照片或扫描或用单反相机再次摄影,将其转换成电子文档,毕业集体照就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了。
初三毕业时,初144班在龙潭书院前照了一张毕业集体照。高三毕业时,高143班在初三楼前也照了一张毕业集体照。如今,昔日的同学们天南海北,只与小部分同学仍有联系,大部分同学杳无音信。遗憾的是,原始相片不慎丢失。所幸的是,当年做了一件明智的事情,心血来潮时买了一台集打印、复印及扫描三种功能于一体的惠普牌机器,并将学生时代所有原始的照片全部扫描转换成电子文档储存在电脑硬盘里。
60.毕业纪念册
在学生毕业的时候,老师会给每个学生发一本毕业纪念册。我不确定到底是老师免费派发的还是由学生自愿购买的,总之,毕业纪念册装祯很精美,五颜六色的,在上面不仅可以贴相片,还可以写一段长长的知心话,或祝福,或展望,或歉意,最后,留下你的通信联络方式。
有的学生人缘好,除了找本班的同学写,还去兄弟班级找别的校友写,整整一本毕业纪念册,从头写到尾,通篇不乏溢美之辞,真真叫人羡慕不已。有些学生不善交往,或有着一定的自卑情结,他只将毕业纪念册交给寥寥可数的几个密友去写,然后就将它珍藏起来。
初三毕业时,我的毕业纪念册基本上被填满了。高三毕业时,因我认识很多人,人际交往还行,我的毕业纪念册那是超级饱满,每个角落都被填得满满的,不仅有本往的同学,还有文科重点班高147班许多校友的留言。遗憾的是,时到如今,两本毕业纪念册都不慎丢失了。
一个班级就好像一个大家庭,老师是长辈,负责颁布命令,学生是晚辈,负责实施命令。教室脏了,当然需要有人搞清洁。中国有名古话: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为了公平起见,于是每天需安排两个学生负责搞教室卫生,值日生制度就此诞生了。
一般是一个班的学生轮流来,从第一组第一排的两个学生开始,接下来是第二排,直到第四组的最后一排,周而复始。值日生需将凳子倒放在相应的课桌上,然后喷点水,再用笤帚将整个教室扫一遍,最后用金属畚箕将垃圾撮起来,倒在外面的垃圾池里。
读初中时,学校每周要搞一次大扫除。老师会巧妙地充分地调用学生的力量,将一个偌大的校园划分成若干个区域,由班级包干到户,班主任负责督促及实施,这种做法相当于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所在的初144班就曾负责过对实验楼和平房区周边卫生的打扫工作,有人负责扫地,有人负责倒垃圾,有人负责提水,有人负责冲水,有人负责赶水,也就是在冲水的同时,借着水势拿着扫把将沟渠里的垃圾拼命往前扫。大家分工合作,用不了多久便将所属区域打扫得一干二净。
63.电子挂钟
读初中时,校园里流行一种很时尚很时髦的电子挂钟,钟呈圆形,外面用塑胶做成,或黄色,或白色,或蓝色,或红色,两边拴着一根长长的尼龙绳,可以将电子挂钟挂在脖子上,非常方便。更有趣的是,电子挂钟很好玩,拥有很多功能,可以看时间,有时分秒,有星期几,有年月日,有闹钟,有夜光灯,还有运动计时功能,数字显示到百分之一秒,感觉非常精准。
为了赶时髦,主要是出于好奇,我也曾多次买过这种电子挂钟。钟和挂绳通体都是黄色的,挂绳的三股丝线绞结得非常好看,就好像小女孩绑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马尾辫,我非常喜欢,视如拱璧。
情感篇(共收录7个词条)
小学升初中时,绝大部分学生是从处在县城的城南完小、蓉峰完小、人民完小、北关完小等几所小学升上来的,因他们的父母一般都居住在县城里,故上学期间无需住校。&&&&&
往返学校时,或父母接送,或骑自行车,或步行,像候鸟一样,来去非常有规律。他们无需参加早操、早读和晚自习,一般是吃完早餐后来学校,中午回次家,为的是吃中饭,下午放学之后返回家中,一天的学校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通学生是构成学生生源的主要部分,在上学或放学时,个个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校园,场面蔚为大观,构成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学升初中时,部分学生是从乡镇中心完小考上来的尖子生,当然,也有个别关系户及后来的插班生。因他们的家在乡下农村,所以必须住校,吃喝拉撒睡全都在学校里解决,过着一种简单的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往返于宿舍、教室和食堂之间,将生活、学习融入学校之中。
我也是一个寄宿生,犹记得那时实行五天半课时制度,故每到星期六下午的时候,大家便纷纷忙着回家,待到第二天即星期日下午再返回学校。
据我所知,并不是每个寄宿生都愿意回家,因为回家要帮父母干体力繁重的农活,与其这样,还不如和伙伴们呆在学校里逃避体力劳动,落得个清静优闲。但事实并非这样,寄宿生几乎都回家了,宿舍里空荡荡的,作为一个小小年纪的学生,想必谁也守不住这份孤独和寂寞。
城乡学生总是有差别的,从言谈、行为、服装、发型及对社会的认知度都可看出。大凡通学生,男生头发油亮,衣服光鲜,皮鞋锃亮,说话张狂,举止优雅,而来自农村的男生则头发蓬乱,衣服黯淡,脚下穿的多是布鞋或解放鞋,至于城里的女生仅凭一袭漂亮的碎花连衣裙搭一双精致的小皮鞋就将土得掉碴的农村姑娘比下去了。
初入学时,部分通学生瞧不起寄宿生,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句带讽刺意味的话,就足以说明一切。更有甚者,他们私下里辱骂寄宿生为乡巴佬。后来,随着个人观念的进步和同学感情的融洽,寄宿生慢慢地融入了通学生的生活,进而成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因家庭、籍贯、脾气、秉性、性别和经历等因素,总有一些学生极为投缘,一起上学,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游玩,俨然两人合二为一。若是志趣相投,谓之挚友,若是臭味相投,谓之狐朋狗友。但作为一个单纯天真的学生,只要愿意厮守在一起,做到无话可说,秘密共享,统统称之死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校就好比一个小社会,什么样的学生就和什么样的人聚在一起,或哥们,或兄弟,或好朋友,或姐妹,真的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两人相见,真的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管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总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方有难,此方支援,除了没有断袖之癖。
中学六年,我也是有过死党的,不同的阶段换成不同的死党,而如今,一个个都杳无音信,不知这算不算得上是死党呢?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写道: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正值豆莞年华的少男少女,早已经进入青春发育期,内分泌激素旺盛,对异性开始产生一种天生的渴望和追求。胆子小的,不善于表达的,有严重自卑心理的,便对自己钟情的异性萌发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也许他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感觉,后来才知道这是暗恋。
不妨以我的角色回味一下吧,暗恋是一种美好的妙不可言的情愫,为她喜,为她悲。她的翩翩而至令你心潮澎湃,血压升高,却又不敢靠近,只能站在远处偷偷地张望,或用余光扫视着她。期待两人面面相对,一旦靠近,却面红耳赤,瞠目结舌,语无伦次,不知所云。她的悄然而去令你的内心空荡荡的,感觉世界黯淡,日子了无生趣。适逢寒暑假,大有度日如年之感。苦熬至开学,忽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叹。如此反复,虽谈不上辗转反侧,寤寐思服,却也备受幸福的煎熬。直至某一日,待成熟稳重之时,才幡然醒悟,一切皆不现实,纯系个人一厢情愿,自作多情,遂回归自然。
中学六年,我是知道若干学生有暗恋情结的,至于后来发展到什么关系,我就不得而知了。
对于那些胆子大的,脸皮厚的,思想开放的,自我感觉良好的,有自负心理的,先是暗恋,继而发展到早恋。“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纸”,限于女生天然的羞涩心理,对于学校里的早恋,几乎都是男追女,哪怕是前面隔着一座喜马拉雅山,誓要将她追到手。
我是没有早恋过的,但校园里还是有若干对早恋搭挡的,当然,主要是针对高中生。想必早恋的人一定很甜蜜很幸福吧,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学习,一起游玩,俨然前世的红颜知己或蓝颜知己,天造地设的一对,竟惹来旁人的艳羡。老师虽明文规定学生不允许早恋,但也只是口头警示一下,并没有真的运用手段或权力棒打鸳鸯。
至于早恋的人有没有越雷池半步,有没有学亚当夏娃私闯伊甸园偷吃禁果,我全然不知。我只知道,最终修成正果的毕竟还是少数。据我所知,有五对校友结为百年之好,执子之手,与子携老,他们是同来自高147班的周虎和雷飞云两口子、同来自高147班的刘典胜和黄华英两口子、同来自高144班的吴海军和曾燕两口子、同来自高144班的石祥军和邓琼英两口子、同来自高144班的朱运来和邓元翠两口子、。
想必少男都喜欢看少女穿连衣裙吧,我也不例外。那时的我们,体内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对异性的一切都感到神秘和好奇,作为女人服装的连衣裙自然也纳入了我们的视线。
穿连衣裙的主要是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通学生,她们通常爱美,喜欢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上学时喜欢穿连衣裙。那时还算保守,不像现在,露背装、露脐装、露乳装、透视装、露股装、超短裙、吊带裙、长筒丝袜、蕾丝豹纹等性感装居出不穷,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血脉贲张。那时普遍穿连衣裙,或白色,或红色,或碎花,或条纹,其裙裾长得要命,纷纷越过膝盖,直抵脚踝,将一双玉腿包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看上去,个个都是数一数二的纯情玉女。
每当上学或放学时,女学生便纷纷骑着自行车返校或离校,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有时,真希然突然刮起一阵旋风,将她们的裙摆吹高一点,再吹高一点,哪怕只看见一点点也行,只瞥一秒钟也行,悲哀的是,这个有点阴暗却情有可原的心理一直没有实现。那时,还不知道美国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后来才知她有一帧经典照片,也就是她站在风栅上被风吹起白色长裙的瞬间,拍摄这张照片的人叫乔治·辛波,他给世间男人留下了一副藉以意淫的永恒图片。
读高中时,某些女生思想比较开放,连衣裙与内衣内裤的搭配越来越奔放前卫。白色连衣裙配红色或黑色胸罩,颜色反衬太大,将内衣的轮廓勾勒得一清二楚,其胸罩的系扣、肩带、调节环扣和罩杯直视无碍,直叫坐在后面的男生联想翩翩,神思恍惚。更有甚者,若搭配不当,连裙摆下那鲜艳的内裤也呈现出来了。不过,那时的男生似乎对坚挺饱满的乳房更感兴趣一些。
事件篇(共收录4个词条)
说起来真是惭愧,直到初中我才学会骑自行车。
在初144班读书时,大凡通学生都有一辆自行车,或精致小巧的女式自行车,或高大笨拙的老式自行车,或折中的男女通用自行车。我生于农村,受条件所限,之前只看过自行车,但从未正儿八经地骑过自行车。
每当上学或放学时,那些通学生便潇洒地骑着自行车翩翩而去或款款而来,作为一个寄宿生,看多了心里直痒痒,羡慕之余,竟产生一种强烈地想骑自行车的欲望。
和同学熟络之后,便开始借别人的自行车试驾了。也许天赋使然,无需多大功夫便学会了骑自行车,接下来便是不断地锻炼、兜风,久而久之,车技不断提高,在学校周边乃至桂阳县城这个弹丸之地驰骋飞扬。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女性不可回避绕不开的生理现象,更是一个成年男性必须了解的生活常识,因为你的妻子和女儿就是一个鲜活的女人。
在初144班读书时,女生居多,也许出于男女授受不亲的考虑,老师总是安排男女生坐在一起,因为这样,学生们才会自觉一点,最大限度地避免讲小话、动手动脚、私下里唧唧喳喳的不良现象。我也算是有艳福,三年六个学期至少和三位女生同桌过,只是那时懵懂无知,除了保持单纯天真的本色,丁点风流韵事也没滋生过。
记得读初二时,坐在我右边的一位女生突然向老师举手示意,一脸窘态,支支吾吾,却说不出口。幸好当时授课的数学老师是一位中年女性,她是过来人,须臾便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便示意另一位女生马上陪她去女厕所。
等同桌的女生仓促地离开座位后,我无意中向右扭头,猛然发现她的椅子上有一丝淡淡的殷红的血迹。
出于好奇,事后我问他人,方知那是女孩子渗出的经血,说明她已正式进入青春期,来月经了。且不说那时的我有多单纯和幼稚,也从另一方面凸显学校早期性教育的一个盲区,我是通过一个亲眼目睹的事情才正式知道女人还有月经这种生理现象。
多年之后,我还知道它派生出许多衍生词:老朋友、例假、大姨妈,说的都是一回事。
73.少年犯管教所
读初中时,曾发生一件惊天动地骇人听闻不可思议的大事件,初141班两位男生先是因一件小事情而争辩,后动手打架,互不相让。其中一人不甘示弱,竟用随身携带的弹簧刀捅了对方一下,因捅到要害部位,受伤的男生终因流血过多而身亡,行凶的男生后来进了少年犯管教所。
大事件的前因后果我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一个大概结果,总之,这件事轰动了全校,校领导高度重视,责成保卫科收缴学生手中所有的刀具,并明文规定严禁带刀具来上学。
不知道这种治标不知本的措施在我离校之后有没有收到良好的成效,总之,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这才是最好的良药,只有从源头上找出病灶,才能真正地防患于未然。
读高二时,高143班在高中楼二楼靠东边的第二间教室,而在一楼的第二间教室和第三间教室之间有一个打通的过道,这种地形就为某些调皮捣蛋但头脑却相当活泛的男生制造恶作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读高中的学生,早已经进入青春期,体内激素分泌旺盛,对异性有一种天然的神秘和渴望,总想找个机会以一种冠冕堂皇的方式捅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于是,部分男生心生馊主意,肆意制造恶作剧,找个机会不妨偷窥一下女生那两只可爱的晃悠悠的小白兔。
夏季时,当一个熟悉的女生将走进一楼的过道时,站在二楼垂直于过道位置的男生猛一吆喝,向她打一个甜甜的招呼,女生为此抬头仰望,趁这空隙,女生那白白的脖颈及那若隐若现的乳沟乃至胸罩裹不住的半个乳房便清晰可见,从而达到偷窥的目的,而某些女生还不明就里,仍旧仰着脖子站在那里傻傻地问:“喊我有什么事啊?”
老实说,我是没有做过这种事的,有贼心无贼胆的我也从未偷窥过女生的胴体。当然,看见别人这样做,我也觉得挺好玩够刺激,却并无胆识上前阻止。
时隔多年再忆及此事,反倒觉得,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不管是偷窥者还是被偷窥者,权当是一场风花雪月的陈年旧事。&
人物篇(共收录26个词条,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与我同级的校友少说也有上千人,而且个个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在人物篇中,只是站在本人的视角,让时光倒退若干年,让当时的我刻划那时的你,且人物形象止于1995年。限于篇幅,文中只撷取了部分与我有过交往且富有特色的人物。同时,为了精炼起见,遂用文言文以素描方式略为勾勒一下。对此,我绝无厚此薄彼之意,你不一定流于我的笔端,但你一定活在我的心房里。
&大不点者,初144班学生欧阳丽芳也,其人高大强壮,类巾帼英雄穆桂英,故得此绰号。其人承袭满族血统,潜伏蛮女孔武有力之基因,其手臂强悍粗壮,置身铅球比赛,免训练,免热身,免准备,但凡轻轻一吼,冠军宝座非她莫属。
76.男小不点&红崽&法器
此三者皆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桂阳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