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字游戏名是什么字?

Owl, 积分 132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97 积分
妞妞16岁4个月
打小老师就教我们读“阿房宫”为“e1pang2”宫,可今天在看中央九台时,竟然发现这两字读成了“e1fang2&宫。
不可能是俺记忆有错,也不可能央视主持人有错,那么到底谁对呢???
Elephant, 积分 4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2 积分
圆圆10岁3个月
汗,我一直是读e/fang/gong。。
Kangaroo, 积分 35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4 积分
一一9岁4个月
我也一直是读e/fang/gong。
Newt, 积分 95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78 积分
小宝11岁3个月
小时候不都是按第一种方法念的吗,课本还有一篇赋的
Newt, 积分 100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39 积分
我记得是读 e1pang2 ,但是刚刚百度了下:
------------------------
阿房宫的读音
  阿房宫的读法,传统上认为是[ē páng gōng],但有争议。人教版七年级历史课本《中国历史》中注音ē páng gōng
1、一种观点认为读[ē páng gōng]
  阿房宫遗址(10张)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认为该读“ē páng gōng”。郝铭鉴认为“阿”(ē)在古代指的是山脚下那些弯弯曲曲的地方,“阿”读ē是毫无异议的。而“房”通的是“旁”,所以该读páng。四川师范大学移民文化研究所所长、训诂学教授宋子然认为:“阿房宫这三个字中的‘房’是个通假字,是旁边的‘旁’,应该读‘páng’。”四川师范大学王教授表示:“阿房宫是指山旁边的宫殿,阿读ē音,房字古音读páng,这种特有用法不能用普通字的音来读。”
2、第二种观点认为应读[ē fáng gōng]
  辽宁大学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长张杰,语文出版社副编审杜永道认为应该读作“ē fáng gōng”。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1月版)也持此观点。
3、第三种观点认为应读[ā fáng gōng]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教授认为,在陕西话发音中“阿”(ā)字释义为“那个”,“房”(fáng)为陕西的一个地名,据《史记》记载,当年阿房宫开始修建时并没有起名字,所谓“阿房宫”只是一个指代,指的是“在房那个地方的宫殿”,所以其发音应该为(ā fáng gōng)。
&到底哪个对呀???&
Owl, 积分 132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97 积分
妞妞16岁4个月
goubao1107 发表于
小时候不都是按第一种方法念的吗,课本还有一篇赋的
4242,俺也是这么教孩子的。
可今天电视里出来的真不是这两儿音,糗大了。
Jellyfish, 积分 26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3 积分
豆豆9岁ALEX7岁6个月
上次广播电台听主持人太调侃这个类似“阿房宫”的读法 在新华字典也是一改再改 最苦的是他们这些靠嘴皮子吃饭的人 不知道到底怎么读好 说是有些部门是吃饱了没事干了 改来改去的 弄的我们到时候都不知道怎么教小朋友了
Newt, 积分 100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39 积分
“阿房宫”的“房”字正音考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的一大伟人,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罪人,他死了之后居然没告诉中国的文化界的大师们那个阿房的“房”字究竟应该念什么音。致使中国的大师们在这上面做了上千年的文章而没有定论。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各学科的书本上还给阿房宫的“房”字注上páng的音。现在,因为学界大师们的争执,这个音便从课本上消失了,除北京几个“世界级的大学的教授”争吵不休之外,连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也堂而皇之地念成fáng了。多少回的专家论战,一致认为古代的páng音是错误的,是少数人别有用心的结果,fáng就是fáng,哪里来的páng音。
支持páng音的大师们认为,阿房宫在秦都城咸阳的旁边,“房”是“旁”的通假字。这种观点很是流行,因为这里边涉及到的通假字等等问题,给这个“房”字加进去了太多的文化气息,是一般没有文化的人所听不懂的。
另一派读成fáng的大师则认为,很多韵书上的注音表明这个字就是念fáng。比如《康熙字典》上注成“符方切”,这种反切注意法是语文业界公认的大学问。“符方切”的意思是说“房”的读音取“符”字的声旁F,然后取“方”字的韵母ang,拼音当然就读成fáng,这没有什么可争执的。于是,双方大师各执数词,都认为自己的论据充分有力,无可辩驳。
查阅现在网上关于“阿房宫”读音的论文,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有的还注上自己是某某名牌大学教授,自己的观点是天之公理,让人一看,中国还真有不少研究学术的大师,学术氛围还真是很浓。
实际上,古代的读音肯定和现在的读音是不一样的。用现在的读音去推测古代的读音,这本身就是方法的错误,大学教授们不可不知。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放下争执,去研究一点学问!
《宋本广韵》是在音韵方面影响较大的一部韵书。它形成于北宋年间,所以,我们可以先从这上边找找答案。
在《广韵》中,“房”字位于“并”部,也就是说,直到宋代,“房”字的读音,其声母仍然和“并”一样,应该是双唇音B或者是P。虽然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后来的唇齿音F,但是,《广韵》仍然把“房”收录在“并”部,充分说明那时读成páng音是有其存在基础的。
而有的大师却拿很多韵书里的反切注意“符方切”来说事,认为“符方切”可以证明“房”字读成fáng没问题。
那就让我们继续:
继续查找《广韵》中的“符”字,我们发现,“符”字也同样位于“并”部当中。也就是说,这个“符”字,在宋代以前,应该念成BU音或者是PU音,声母应该是B或者P这个双唇音而不是F这个唇齿音。前秦王“符坚”应该念成“pú坚”而不应该念成“fú坚”。安徽的“符离集”到现在仍然念成“pú离集”而不是“fú离集”。所以,那个“符方切”更应该理解成是取“符”的声母“P”而不是取其声母“F”。
到这里,我们基本可以明白,“阿房宫”的“房”应该读成páng!
我们可以继续探究上古音韵的问题。
在上古音韵中,汉语实际上只有双唇音B或者P,没有唇齿音F。当年北京大学王力教授在他的上古韵中很好地阐明了这个问题,只不过,真正明白的人太少而已。
同样,韩国语和日本语受汉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从这两种语言里继续探讨一二。
韩语当中就不存在唇齿音F,汉语词“访问”的韩国语发音近似于“旁门”。也就是说,汉语中的双唇音B、P和唇齿音F,在韩国语中只有一个双唇音B或者P。韩国朋友读英语first的时候,读音读成“婆死特”。而韩国语的“房”,发音恰恰就是“帮”,语气强烈时就是“旁”。了解韩国语言和汉语渊源的人们都知道,这两种语言有着很多亲密的关系。所以,韩国人把“阿房宫”当然读成“阿páng宫”,这个音应该引起某些国内所谓语言学教授的思考。
日本语也是这样,日本语当中也没有唇齿音F,也只有双唇音B或者P。而日本语的发音,和中国上古时代的“吴音”非常接近。所以,日本人也会把“阿房宫”的“房”读成近似的páng而不是fáng。
其实,我们还能找出很多证据来证明“阿房宫”的“房”字读成páng。不过,我们的教授们老爱争执了,其实,就是支持读成páng音的教授们,说不定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吧!
Newt, 积分 100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39 积分
现在很多多音字读音混乱不稀奇 。。。
比如“角色”,应该读 jué sè& &但电视上都是读 jiǎo sè
Lion, 积分 40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62 积分
小刀11岁2个月
印象中也是 e pang
芊儿16岁1个月
CCTV 如是说:
关于“阿房宫”读音的说明
央视国际   日 12:13 来源:
  在《百科探密—阿房宫消失之谜》中,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和李毓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队的队长)把“阿房宫”念作“阿(a)房(fang)宫,说明如下: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在中国语言学界被尊为“汉语言学之父”。)曾经对于我国古代的方言做过调查,得出结论,现代汉语读音与汉唐以前的读音不一样,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复原汉唐以前汉语的读音。依次我们推论,我们“阿房宫”在秦朝的读音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复原。现代陕西人的土音中,把“阿”念作“e”,但是根据赵元任的调查结果推论,这个土音不一定是秦朝的古音。
  关于“阿”的读音,根据《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辞典》,阿有两种读音,一读“a”,意思为词语前缀或者表示“那个”,如“阿姨”、“阿公”、“阿宝”,另一读音为“e”,意思为“迎合,偏袒”。“阿房宫”的“阿”字显然不能理解为“迎合,偏袒”的意思,所以在现代汉语中,不能念作“e”。
  关于“房”的读音,清代学者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曾写道,阿房宫在咸阳的旁边,故人称“阿房(pang)宫”。但是根据考古发现,阿房宫在渭河以南上林苑中,不在咸阳旁边,另外即使在咸阳旁边也不能就推论念作“pang”,《说》文中提到“故人称阿房(pang)宫”,却没说“人”指的是谁,所以不能根据朱骏声的推论得出“房”念(pang)。
  根据周代出土的青铜器的铭文,我们得知,“房”指“房京”,是地名,在“镐京”边上,和考古发现的阿房宫台基遗址吻合,所以阿房宫的“房”应指的是地名。所以《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应理解为,在那个叫做“房”的地方建造宫殿,所以天下人称它为阿房宫。
  既然已经无法确切地恢复“阿房宫”在秦朝古音中的确切读音,那么根据它的意思“那个叫作房的地方”,再比对《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辞典》,“阿房”这两个字可以按照现代汉语读音,读作“a fang”。
  相关链接:
  人们对“天下第一宫”——阿房宫的发音一直是(e’pang’gong),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教授解释说,在陕西话发音中“阿”(a)字释义为“那个”,“房”(fang)为陕西的一个地名,据《史记》记载,当年阿房宫开始修建时并没有起名字,所谓“阿房宫”只是一个指代,指的是“在房那个地方的宫殿”,所以其发音应该为(a’fang’gong)。
责编:李红立
原文链接:
芊儿16岁1个月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说:
央视“阿房宫”读音惹争议 《咬文嚼字》判出错日10:00 [(4)]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上海《青年报》
  秦朝著名的宫殿阿房宫究竟应该怎么读,这个老问题最近又因央视的一档节目而被议论纷纷。在央视十套《百科探秘》栏目为近期播出的《阿房宫消失之谜》做预告时,通篇将阿房宫读成“āfánggōng”,这立即引起了网友的争议,因为不少人在上学时就看见课本里说应该读“ēpánggōng”。
而《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昨天评判,央视读错了
  阿房宫究竟该怎么读呢?郝铭鉴昨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毫不犹豫地表示该读“ēpánggōng”。郝铭鉴告诉记者,“阿”(ē)在古代指的是山脚下那些弯弯曲曲的地方,陶渊明有名句“托体同山阿”,此中的“阿”正是这个意思,而如果不读ē,也就无法押韵了。阿房宫建在山脚之下,郝铭鉴认为“阿”读ē是毫无异议的。而“房”通的是“旁”,所以该读páng。郝铭鉴断定,央视“阿”“房”二字均读错了。
  然而央视的态度却显得异常强硬。在央视国际的网站上发布了一份《关于“阿房宫”读音的说明》。说明中称,“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曾经对于我国古代的方言做过调查,得出结论,现代汉语读音与汉唐以前的读音不一样。现代陕西人的土音中,把‘阿’念作‘ē’,但是根据赵元任的调查结果推论,这个土音不一定是秦朝的古音。“关于‘阿’的读音,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阿有两种读音,一读‘ā’,意思为词语前缀或者表示‘那个’;另一读音为‘ē’,意思为‘迎合,偏袒’。‘阿房宫’的‘阿’字显然不能理解为‘迎合,偏袒’的意思。既然已经无法确切地恢复‘阿房宫’在秦朝古音中的确切读音,那么对比《现代汉语词典》,‘阿房’这两个字可以按照现代汉语读音,读作‘āfáng’。”
  郝铭鉴昨天听闻此事感到很遗憾:“央视确实错了,错了还发声明就不应该了。”一些学生家长则表示,他们担心这样给正在识字的学生造成思想混乱。
此文链接:
(责任编辑:小锘
&原来俺是对的,哈哈&
芊儿16岁1个月
CCTV真不要脸
Monkey, 积分 73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613 积分
我小时候也是念e&&pang
爸妈网(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鲜馔这两字怎么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