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房价暴跌,中国未来房价会暴跌吗经济就完了,对么

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房价暴跌之后&究竟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提供一二线城市房价持续暴涨的支撑点已然不复存在,接下来房价将会迎来一波调整,暴跌在这两年一定会出现!
但是房价暴跌之后,会带来一系列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表面上房价暴跌亏的最多的就是拥有多套房产的投资者,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拥有多套房产的人反而会从中获利。房价开始下降了,有要结婚买婚房这类刚需性买房者,肯定会忍不住买房的,嗅觉敏锐的中介与炒房客就会立马出动,手上房源众多,肯定会有一套能卖出去吧。接下来房价继续下跌,国家肯定会出来救市的,到跌到底部的时候,又能用更低的价格,把同样的房子给买回来,道理就如同股市里做T一样,高抛低吸赚取差价。所以有多套房产的人,就算楼市暴跌他也不怕,价格差价越大,他们获利的空间就越大。
然而房价暴跌之后,损失最惨的,反而是那些最迫切看到房价暴跌之后买房的人。老百姓(48.20
-0.41%,买入)不管买什么东西,肯定是追求便宜越便宜越好,可是房价暴跌之后,对你来说,买房真的就变便宜了吗?错!买房甚至会变得更“贵”,到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买不起房!
一旦房价开始暴跌了,那么毋庸置疑,你的收入肯定也会大打折扣。现如今房地产做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一旦房地产全线崩盘,那么各行各业的经济都会受到波及。企业利润降低,公司开始裁员、减薪都是家常便饭,因此房价暴跌,那么与你息息相关的收入也会跟着下降,更有甚者可能会失去工作或者失去升职加薪的机会。那么,买房是不是变得更难了?变相来说,是不是变得更“贵”了?
二、银行贷款
如果房价暴跌,经济急剧衰退,银行就会是最大的受害者。我们都知道,地产商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可以说银行已经与地产商捆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据数据判断,房价下降30%,银行将会增加至少一万亿以上的坏账,将会给银行带来巨创。房价暴跌,其结果就是金融机构的噩梦,一旦银行被坏账拖死倒闭,国家金融将要面临着崩溃的危机,国家经济将要迅速衰退,中国经济将要重建,那就更别说发展实体经济这些空话了。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贷款买房的审查将会史无前例的严格,在暴跌的行情下,银行将会提高首付与利率。
如若房价发生暴跌,市场上新楼盘将会急剧减少,二手房也会出现活跃度下降,所以在这个萧条的行情下,可供你选择的房子并不多。虽然成本降下来了,或许只需要以往一半的钱就能买到,但在这个萧条的行情下,房子的质量与设计可肯定就没那么高的标准了,或许很多房子买了之后会让你失望。
四、地价之于住房保障
房价急剧下跌,地价必然会随之下跌,目前政府为低收入人群实施建设的保障房、限价房,财政支出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来承担。如若地价下跌,那地方政府就少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财政收入,到时住房保障房等,将再难以进行下去,住房保障体系就会步入僵局,于是乎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局面,就是地方财政与地价有着连带的关系。
如今政府给出的地价这么高,还想让房价大降,那岂不是,想让马儿跑,还想让马儿不吃草,这怎么可能行的通呢。所以一旦房价急剧下跌,导致我国经济大幅度的衰退,那么首先受到迫害的就是那些低收入的老百姓。这些人很有可能面临着失业的困扰。所以,一旦经济萎缩,出现衰退,那么人们的收入也会跟着一起减少,到时,再低的房价对于失业或者低收入人群来说还是高不可攀。
于是奇怪的现象就出现了,最期待房价下跌的人,反而是最受其害的人。所以,就算房价暴跌了,被坑的最惨的不是房奴,反而是最没钱的劳苦大众。所以大家不要再期待房价暴跌了,温和的缓慢的回落,才是对我们平民百姓最好的结果。
“高房价避免恶性通胀”之说可谓本末倒置
核心提示:信贷消费的危害在于使原本毫无购买力的消费者,靠金融机构的信贷似乎有了购买“能力”,带来货币无度增长而抬高物价,令市场失去自动调节的作用。
通过乘数效应,贷款总额大大超过原先央行的货币供给量,加上高房价的心理预期,“狗追尾”现象出现了。&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日持续以超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来降低借贷成本刺激经济增长,使得普通百姓过度滥用借贷消费,令全球资产泡沫快速膨胀,无异于饮鸩止渴,杀鸡取卵,
用一个更大的泡沫去掩盖前一个泡沫,而最集中体现的就是房地产市场。
而近年来,在房价问题上存在着一个大谜思:这些年来,虽然中国发行了天量的货币,而“幸亏”房地产、特别是高房价吸收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才减缓了通胀——即高房价避免了避免恶性通胀的……
这真可谓本末倒置!
事实上,恰恰首先是高房价推高了通胀:买房是全民杠杆借贷,通过银行乘数效应使得贷款总额大大超过原先央行的货币供给量——货币超发、甚至泛滥。房价越高,M2就越大,通胀也就越严重。而由于这些年来,中国房价一直在上涨,使得大家产生了房价非但不会下跌,还会不断上涨的心理预期。
于是,就在全球央行不断降低利率之时,越来越多的买家不断进入楼市,买了一套买二套、甚至第三第四套……使得房价泡沫越吹越大。于是,
“狗追尾”现象出现,狗越转越快——房价越炒越高,货币越来越泛滥。也就是说,究竟是高房价使得货币泛滥,而货币泛滥再进一步推高房价,陷入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从头谈起吧。
首先,在银行做过的人都知道,银行通过贷款就能“创造”货币。举例来说,假设银行给客户“甲”房贷100万,那么该客户的帐上就被记入100万。因为这100万还是存在银行的帐上;于是,银行就可以把这笔贷款,扣去5%的储备金,做为银行的存款再次贷给客户“乙”,客户“乙”可获得房贷95万;银行再扣5%,又可将近90多万贷给客户“丙”……直到客户“癸”。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每贷一次款,就同时创造了一笔等额的货币。最初央行发出来的100万,通过银行的贷款系统,可产生出1000万“货币”。这就是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的效果。也就是说,就整个银行系统来说,可以在其资本金和存款基础上“无限制”的贷款。
这就是高房价使得货币泛滥的初始原因。
其次,由于放松信贷,鼓励贷款买房,使得原本年收入10万的家庭,最多只能供得起60万的房子,但在低利率房贷的支撑下,“变”得能够支付70~100万,甚至200万以上的房子。于是大家蜂拥进入房市,房价不如同气球一般才怪呢。
这看似是一笔皆大欢喜的买卖,银行赚利息,老百姓则可以“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先享受起来。其实“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正是这些年来大大小小泡沫产生的根源。为什么呢?道理非常简单。大家都知道在市场经济中,物价由供求关系而定。
而一旦人人都可以借贷,当大家手中都有了“明天的钱”,这时人的购买力已经和他的实际收入脱离了,市场的供求关系立刻被扭曲。用尚不存在的明天的钱去购买房子时,那种不实的“求”便无限增大,房价自然急剧上升。如果大家都不靠借贷,那么房价的涨跌就只能随着收入的涨跌上下起伏,反映的是合理的供求关系,就像房租那样支付的现金,并非贷款。
第三,将房地产混同于制造业。事实上,房地产是金融业,建筑业才是制造业。恰恰是房地产多年过热,使得实体制造业成本急速上升。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已经接近美国。预计到2018年,将超过美国2-3%。也就是说,房地产泡沫绑架了制造业。
于是,信贷消费的“甜美果实”,犹如吸食鸦片后的“快感”,其危害在于扭曲了市场真正的供求关系,使原本毫无购买力的消费者,靠金融机构的信贷似乎有了购买“能力”,带来货币无度增长而抬高物价,令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失去自动调节的作用。
最后,更严重的问题是,银行贷款就像铁链一般,环环相扣,一旦借款人丧失还贷能力,铁链的一环便会断裂,银行的帐上就会出现一个窟窿,达到某一个点之后,一旦房价拐点出现,泡沫会突然地被刺破,届时,更像多米尼骨牌那样倒下,将会引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全民押宝&楼市成股市可怕的事将发生
房地产的问题,从来没有人想过要从根本上去解决一下。其实也可以理解,当你患上XX的时候,劝你戒掉XX的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可对你自己来说一旦患上就等于没有了戒掉的可能,为了麻痹自己,为了一时的刺激,也只好如此。可也就因为这样的心态,问题一步步恶化。楼市也是如此,房地产的危险也在一点点暴露出来。
&&1、全民都在赌房价不降。
&&虽然你我都称自己是刚需,可是几乎没有哪个人真正将房价置身于事外,都抱有炒房心态,甚至都想卖掉自己的第一套房继续炒房,这种想法是极其可怕的,但他们都在赌有人不允许房价跌。当房地产到了只涨不能跌的地步,也基本上病入膏肓了。
&&2、7成家庭财富都押在房子上。
&&都说富人有很多投资渠道,其实我们都面临着同样的市场环境,其他投资渠道基本都是堵死的,唯有房地产看起来还是很光明的。所以,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把房子当成保值增值的投资品。可以说都把宝押在了房产上。数据显示,房产净值是家庭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70%左右的家庭财富都放在房地产上面。
&&这也是很危险的,如果房价一旦下跌,全民财富都将打水漂,进入返贫时代。
&&3、“面粉贵过面包”预示着楼市风险。
&&虽然我不承认所谓的“面粉贵过面包”,这只是一个噱头,甚至是无病呻吟,因为根本就不存在地价贵过房价的事实。你拿现在拿地的价格对比过去拿地的现在的房价,完全没有可比性的两个参照,所以这是矫情。因为地价贵,你房价卖得更贵。
&&但我必须承认,地价确实越来越贵。地王一个个地出,这很明显是要整死部分开发商的节奏。
&&4、真正需要房子的却买不起。
&&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三四线城市,都出现这么一种情况,真正想要房子的却没有这个能力。大城市很好理解,就是库存高的城市也一样。像很多小城市面对的客户很大程度上要挖掘农民的购买潜力,但是现阶段他们并不符合买房的条件,差钱。
&&回到二线城市的火爆,也是源于大批投资客甚至投机客的进入。好在现在出来了限贷限购,限购还好点,但是限贷对抑制投资就差了点,除非政策收紧信号改变他们的预期。否则,投资无法杜绝,而这就抢占了真正刚需者的名额。或者拉高了房价而让普通百姓更无法触及。
&&5、房地产被炒成了金融产品。
&&只要房地产具备投资的属性,当这种属性被无限放大时,房子早就不是房子,它成了资本市场的炒作工具。连普通老百姓都懂得了加杠杆,大有不用白不用,不用是傻子的趋势。如此下来,房地产本来就很危险,当被当成股市一样的市场时,其风险更加可怕。
&&6、房价疯涨预示着风险。
&&土地市场疯了,拿地开发商疯了,房价也疯了,更疯的是普通老百姓,他们也被洗脑了,疯狂起来太可怕。上半年甚至包括现在的房价上涨可谓在透支未来的活力。幸好有调控及时出手,否则继续涨下去只能迎合物极必反的道理了。到那时则是被动地接受市场规律的安排。泡沫不挤就得自己破。
&&7、房子无法接受现实的考验。
&&在房价疯涨的年代,萝卜快了不洗泥,开发商房子那么好卖,自然会对产品本身有所疏忽,即使他想做好,也没那个精力,因为没有时间去考虑产品本身,房子很快就会被卖出去。所以过去不是产品的时代,是房价的时代,一场大雨下,有多少新楼盘没有扛住,被暴露出许多问题,将来也一定会有大批房屋质量问题会被曝光。
&&这不能全怪开发商黑心,偷工减料是可恶,但这种问题是制度不完善,是市场造成的,非要说跟良心有关,那就是有关。毕竟,无论何种借口,都不能以房子质量问题为代价。
&&8、高库存城市难有出路。
&&在一些高库存的城市里,无论房价怎么走,房子都卖不出去,因为本身规划可能就有问题。加上过去调控问题,造成现在的库存积压,是没法改变的。对于这样的城市就得付出代价。
来源:新浪房产
=======================
画者一剑总结中国面临的局面:
中国现在面临的局面像极了走在细细钢丝上的大象:一边是遏制资产泡沫不断膨胀,比如房地产,一边是担心陷入资产负债表式衰退,彻底导向任何一边都会出现难以收拾的后果。
房奴们又立新功:7月份新增贷款几乎都来自房贷!?
央行昨日(8月13日)公布的7月份金融数据彻底刷屏了!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63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
显而易见,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依旧发挥了新增贷款“主力军”作用。更夸张的是,当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甚至超过了总的人民币新增信贷规模。可以说,当月居民新增房贷代替了企业部门的新增贷款需求,成为拉动新增贷款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看完这组数据,有网友给出以下神评论:
7月的金融数据恐怖啊!新增贷款,几乎全部都是房贷。企业已经不贷款了。最搞笑的是,老板们不敢贷款了,他们的员工们却在拼命贷款,难道,员工们认为企业前景好,不失业,还能涨工资,他们比老板还有信心啊……
7月新增贷款全是房贷
央行发布了7月份的金融数据,让人担心。
1、7月份,广义货币(M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2%,极大地低于预期;
2、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
3、狭义货币(M1)与去年同期相比,却增长率25.4%,M1与M2增速这个差距,进一步拉大。
数据显示,中国7月新增贷款4636亿元,创2014年7月以来新低。看下图更为直接: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减少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01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1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7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55亿元。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799亿美元,同比下降16.8%,当月外币贷款减少52亿美元。
以上数据说明:贷款还得靠房贷,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了4773亿,也就是7月的总量!可见企业需求是没有新增了。
百废房兴?房地产包场了!?
与居民房贷“挑大梁”形成显明对比的,是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依旧惨淡,7月企业部门贷款竟减少26亿元。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企业部门贷款减少,一是因为当月M1(狭义货币)同比增长25.4%,为连续5个月保持快速增长,从总体看企业资金比较充裕;二是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影响,企业部门融资需求也在下降。
此外,企业贷款总量没有增长,票据逆市增长,侧面说明了银行通过票据来增加信贷规模,也就说明了7月票据利率连连下降!
从7月的金融数据可以得出,除了房地产外的实体经济都没有从金融体系获得资金。下面这张图说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滑坡似下降。干啥都不挣钱,企业不想投资!
前几天新闻里报道《中国企业坐拥一万亿美元现金,却找不到花钱的理由》,也说明了,企业根本就没有资金需求,就算银行愿意贷,企业也不要。
文章里说:“在历史上,中国企业手头从来没有过如此多的现金,却又有如此少的投资目标。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陷入25年以来最疲软的状态,以及投资机会稀缺,中国公司公布的上个季度现金持有量大增18%,达到1.2万亿美元,创出6年来最大增幅。”
当整个市场只剩下房地产还在不断地拉升,只有房地产在扩张,一业兴而百业衰的时候,天知道,它能维持多久。
现在的地方政策,依靠的基本是涨价的恐惧,驱逐买房人进场。房地产是吗啡,给中国经济问题做手术的时候扎一针,缓解一下疼痛是可以的。但是,若因此而上瘾,一发而不可收,彻底了依赖上了这个毒品,那么,我们将会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境地。这样的局面,不适可而止的话,房地产恐怕最终成为毁掉中国经济的洪荒之力。
居民加杠杆危险否?
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63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可以说,当月居民新增房贷代替了企业部门的新增贷款需求,成为拉动新增贷款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业内普遍分析认为,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与房地产销售增速相对较高有关,也反映了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不得不加大对居民住房按揭贷款的投入。但以新增房贷大规模增长为代表的居民加杠杆实则隐患不小。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居民房贷收入比可以更准确地刻画居民偿付房贷的能力,美国、日本房贷收入比的起伏与地产泡沫的生灭同步进行。目前中国居民房贷收入比0.46,已超过日本房产泡沫时期的水平,若按现有速度扩张,则将在5年内达到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历史高点。此外,上半年中国新增房贷/GDP高达6.4%,不仅远超日本历史高点(3.0%),也接近美国历史峰值(8.0%)。这都意味着居民购房边际杠杆率或已接近极限。
“居民加杠杆是危险的
游戏。中国居民负债率或被低估,中国房贷高增长不可持续,边际杠杆已接近极限,地产泡沫值得警惕。”。
但对于居民加杠杆的水平,业内也有持不同意见。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房贷的快速增长可能主要由购房需求增加推动,而非单一杠杆撬动。相对国际可比指标,中国目前的房贷杠杆和房贷负担能力还未超出合理范围,但目前房贷存量年同比31%的增长的确高出长期可持续的水平,其中不无隐忧,并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因此,不排除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对房产和房贷政策进行调整的可能性。
不愿具名的经济学家表示,明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面临更大挑战。从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情况看,6.7%的经济增速主要依靠房地产和基建拉动,但资金都涌向居民住房贷款并进一步推升房价是危险且不长久的,目前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也都开始出现下滑,今年四季度以后的经济走势不容乐观。
7月新增贷款仅为6月的三分之一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636亿元,同比少增1.01万亿元。6月份这个数字是13800亿元。市场之萧条,活跃度和积极性之低,让人寒心。
还有M2增速,大家自己看下表吧:
M1增速的继续增长与M2增速的下滑,使得M1与M2增速“剪刀差”继续扩大,表明企业资金“淤积”银行账户、持币待投资的现象依旧严重。其中7月M2
同比增长10.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6个和3.1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25.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8个和18.8
个百分点。
央行方面此前曾表示,由于应对去年年中股市波动使当时M2基数大幅抬高,因此未来几个月M2同比增速可能还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当然,这主要也是基数效应在干扰同比数据,并不代表真实的增速,随着基数效应逐步消失,M2增速将回归正常。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下一阶段,稳定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对下半年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莫尼塔宏观研究主管钟正生称,稳增长重任依然需要基建投资来担当,7月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仅为0.3%,直接导致了基建投资的大幅下滑;当月货币金融数据萎缩,亦说明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效应不足。
后期,财政政策还需进一步发力,货币政策也需进一步配合,以避免基建滑坡现象的再度重演。
============================
画者一剑:货币一旦贬值幅度加大,国内所有资本都会外逃(已经在这样做了),其所有民币计价的资产都会贬值(包括房产),国内就不可能有什么资金蓄水池,谁若把身价全部押注到这里后果可想而知,资产是按民币计价的会随着民币一起贬值!
中国楼市似日本90年代&房价暴跌会发生什么?
尽管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奇怪的现象房贷增速却持续上行。据统计,中国的房贷余额/GDP,15年底达到20.7%,16年底将超过25%,达到日本地产泡沫顶峰时的水平。其实,中国房贷高增不可持续,边际杠杆已近极限!
跟暴涨一样,房价暴跌同样触目惊心。
最近,央行发布了《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中显示,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增加2.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6月末增速达32.2%,月度增量也屡创新高。央行称,这主要是因为上半年商品房销售增速较高,带动个人住房贷款较快增长。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居民房贷月均新增额从11年的693亿元飙升至16年上半年的月均3933亿元,迭创新高。从房贷余额看,金融危机后美、日均开始回落,只有中国持续上升,并于14年超过日本,可谓“超日赶美”;从房贷余额/GDP看,美国和日本在各自地产泡沫破灭后均见顶回落,而中国则持续上升,目前约25%,已达到日本90年地产泡沫顶峰时的水平。若按现有速度扩张,则3年内将接近美国当前水平。
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但居民房贷却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居民房贷从11年月均693亿元,飙升至15年月均2217亿元,而16年上半年月均更是激增至3933亿元,占上半年月均新增贷款总额比重超过30%。
中国居民房贷缘何激增?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货币信贷扩张,信贷结构倾斜。过去几年信贷增速高企,超发的货币为居民大规模购房提供了支撑;而15年以来,企业中长贷增速下行而居民中长贷增速上行,使得居民中长贷/企业中长贷加速上行,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信贷资源被分配到房地产市场中。
第二,低利率促销量,宽货币推房价。住房贷款平均利率从14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行,导致地产销量增速在15年见底回升。16年初地产刺激政策再度出台,再次刺激了居民购房需求;而货币增速高企,则导致房价暴涨,并从一线向二三线传导,16年上半年地产销售额同比增速42.1%,超出销售面积增速14.2个百分点。
第三,居民购房杠杆率骤升。居民购房贷款新增额/新增商品房销售额从11年的17.3%,一路上行至15年的36.7%,今年上半年再次创新高至56.5%,居民购房杠杆率呈加速上升。
房贷高增长能否持续?
从居民负债率来看,对应住房贷款的中长期消费贷款是居民债务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房贷的大幅上升,直接推升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急速上行。虽然横向比较看,中国居民负债率仍低于英美日等国,但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口红利消退、人口抚养比见底后,将迎来居民杠杆率见顶。而中国人口抚养比已在11年见底,这意味着中国居民杠杆率将在未来几年见顶,目前我们已离顶部不远。
居民房贷收入比超日赶美,值得警惕。居民房贷收入比可以更准确的刻画居民偿付房贷的能力。美国、日本房贷收入比的起伏与地产泡沫的生灭同步进行。目前中国居民房贷收入比0.46,已超过日本房产泡沫时期的水平,若按现有速度扩张,则将在5年内达到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历史高点。
房贷/GDP加速上升。在房贷增速持续上行、经济增速缓慢下行的背景下,中国的房贷/GDP在过去几年呈加速上升态势。12年以前尚不到15%,15年底达到20.7%,16年底将超过25%,达到日本地产泡沫顶峰时的水平。15年房贷余额增速为23%,16年上半年则高达30%,若未来几年以25%的速度扩张,则房贷/GDP在3年内将接近美国现有水平!
新增房贷销售比历史新高,岌岌可危!从新增房贷/新增地产销售看,美国07年时的峰值为52.6%。而中国15年新增房贷销售比升至35%,16年上半年更是创历史新高至42%,已接近美国金融危机期间峰值水平。上半年新增房贷/GDP高达6.4%,不仅远超日本历史高点(3.0%),也接近美国历史峰值(8.0%)。这都意味着居民购房边际杠杆率或已接近极限!
综合来看,中国房贷高增不可持续,边际杠杆已近极限,地产泡沫值得警惕!
房贷将达日本泡沫顶峰时水平 房价真暴跌了会是什么样?
本博认为,泡沫破灭只需要出现黑天鹅事件:
1、房价暴涨至风险累计到一定量,金融机构主动收缩房贷,使资金流入减少;
2、央行停止放水、收缩信贷量,致使市场上的M2减速加大(减少基础货币投放及提高存准率来降低货币乘数);
3、房价过高致使首付提高和月按揭款增加,“新韭菜”的收入增幅跟不上房价涨幅,再无“接盘侠”;
4、出台房产税,增加购房者的持有成本;
5、国家出于经济调整需要(如抑通胀等)连续加息……
一旦触发黑天鹅事件,将如图所示:房价下跌会引发房价进一步的暴跌!
也就是说,跟暴涨一样,暴跌同样触目惊心。尤其是购房者当中投资占比过大时,循环会加速,因为今日投资购房形成的巨大需求就是明日房产市场的巨量供给——现在的买是为了以后的卖。
如果说房价暴跌的后果是触目惊心的,那中国一直上涨的楼市又是怎样一条不归路呢?
一个人不能左右的是自己的命运,所有人不能左右的是趋势。
过去的十余年,房子是增值最快的资产,如果你买了房,就相当于登上了一趟开往财富彼岸的高速列车,这是大趋势。趋势面前,所有人概莫能助,无法改变。
什么促使了房价上涨?
跟任何消费品一样,房价的初始上涨还是由需求决定的,需求的快速增加而供给速度跟不上,“奇货可居”,价格自然上涨。
房价上涨,越涨越猛,仅仅靠老百姓(603883,股吧)的积蓄是买不起房的,于是贷款买房应允而生,提前消费,既能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也能促进房地产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何让大家愿意买房、并接受按揭贷款的形式的呢?2000年前后,一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故事》被中国的媒体大肆宣传,如同传销般的洗脑,改变了中国人的买房观念。
故事大意是,中国老太太年轻时没钱买房子,于是拼命攒钱买房子,终于到垂垂老矣才挣够买房子的钱,全款买下房子,可这个时候中国老太太已没有多少时光去享受花了一辈子心血买下的房子了,只能留给子孙后代了。
而美国老太太正好相反,年轻时用贷款的方式买下了房子,很早就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吃吃喝喝,然后每月按时还房贷,到了垂垂老矣,她还完了房子的全部贷款,房子最后也属于自己的了。
受这个故事的启发,贷款买房走入了中国的寻常百姓家,也激起了老百姓对住房的需求,买房热潮逐年上涨。
城里人自身的改善住房需求、农村人流入城市的刚性住房需求,让房价一个劲的往上窜,中国所有的城市——大城市、中型城市、甚至小县城,房价普涨,并演绎了房地产的黄金十年,房地产也一跃成为最火的行业。
这种普涨局面,延续到2013年前后。那时候,房子还是消费品,人们买房的目的主要为了居住。
2013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城市房价分化后,三四五线城市盖了太多的房子,而人口却不断流失,购房需求下降,海量的房屋无人购买,变成了空城,房价反而有所下跌,以致不少项目烂尾,政府开始呼吁要去库存。
例外是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人口不断涌入,多年来一直涨,让人遥不可及。甚至在一线城市,房子变成了一种投资品,买不起房子的人越来越多,而房价却越来越高。
房价为什么忽悠涨价?
房价的初步上涨是由供需决定的,而房价的暴涨却是由货币引起的——持续不断的货币流入推高了房价。
2008年次贷危机后,4万亿刺激及附带的12万亿天量信贷大量的流入了房地产,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火热,也带动了房价的上涨。
2015年后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暴涨,则纯粹的是货币现象——过量信用货币的流入推高了房价,房子已基本脱离居住的属性,而变成了金融投资品。
慢慢的,房价由温和上涨变成恶性暴涨、由居住商品变成投资金融产品,投资必然有泡沫,房价涨幅一波更比一波高。
无数的资金争先恐后涌入楼市,促进了房价的快速上涨,反过来又吸引来更多资金的进入,更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的上涨,如此往复循环,房价很容易走上一条上涨的不归路,最后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死循环,击鼓传花,无从求解,最后只能鱼死网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房价暴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