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健康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为什么要强调创新

健康中国建设
健康中国建设
范文一:禾丰镇小学“建设幸福中国”学生演讲比赛活 动 方 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县教育局下发的《在全县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建设幸福中国”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在日上午举行禾丰镇小学“建设幸福中国”学生演讲比赛。具体要求如下:一、活动宗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生动的事实,介绍“建设幸福中国”既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行动,更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帮助广大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到,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人、为社会幸福作出贡献。帮助青少年认识到,在追求和建设幸福中国的过程中,我们国家需要规划,个人也需要谋划,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财富”和“幸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幸福起来”,从而达到真正的幸福中国的意愿目标。使广大青少年更加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努力成为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领导小组为了使本次比赛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成立禾丰镇小学开展“建设健康中国”演讲比赛领导小组:组
长:谢红星副组长:陈迪生成
员:曾林发
曾宪春曾纪林
段伟文三、报名要求1、本次演讲比赛面向全镇各小学学生。2、参赛名额:中心小学3名,隘下小学、黄田小学、尧口希望小学2名,其余各校1名。3、报名时间:各校要将参赛选手名单及演讲题目在日(星期三)前报至中心小学段伟文处。四、参赛时间日上午8:30在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举行。三、参赛形式演讲比赛采取抽签方式,依号进行。演讲时间限制在5分钟内。四、奖项设置本次大赛分别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8、三等奖15名。五、评比办法根据“思想内容、语言表达、仪态表情、总体印象”等方面的表现,采用十分制进行评分,当场亮分。在评委所评分数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平均分数作为选手最后得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名次。六、相关要求1、各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教育活动,展现新时期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言行,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2、演讲比赛要围绕“建设幸福中国”这一主题,内容健康,观点鲜明,紧密联系实际,有真情实感。3、参赛学生要求着装整洁,形象端正,普通话标准流利,脱稿参赛,时间限定在5分钟内。4、中心小学、各学区指派一名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本次大赛评委。禾丰镇中心小学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建设幸福中国”演讲比赛评分细则(一)演讲内容健康丰富,观点正确,主题鲜明、集中;(2分)(二)选手是否为脱稿演讲(1.5分)(三)语言生动流畅,无语病;(1.5分)(四)普通话标准,声音宏亮;(1分)(五)吐字清晰,语速适当,语调抑扬顿挫;(1分)(六)神态自然大方,精神饱满,动作自然;(1分)(七)内涵与表情相结合,以情感人,以形传神,感染力强;分)(八)参赛选手的着装应适合学生的身份和年龄。(0.5分) 1.5(原文地址:禾丰镇小学“建设幸福中国”学生演讲比赛活 动 方 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县教育局下发的《在全县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建设幸福中国”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在日上午举行禾丰镇小学“建设幸福中国”学生演讲比赛。具体要求如下:一、活动宗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生动的事实,介绍“建设幸福中国”既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行动,更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帮助广大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到,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人、为社会幸福作出贡献。帮助青少年认识到,在追求和建设幸福中国的过程中,我们国家需要规划,个人也需要谋划,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财富”和“幸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幸福起来”,从而达到真正的幸福中国的意愿目标。使广大青少年更加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努力成为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领导小组为了使本次比赛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成立禾丰镇小学开展“建设健康中国”演讲比赛领导小组:组
长:谢红星副组长:陈迪生成
员:曾林发
曾宪春曾纪林
段伟文三、报名要求1、本次演讲比赛面向全镇各小学学生。2、参赛名额:中心小学3名,隘下小学、黄田小学、尧口希望小学2名,其余各校1名。3、报名时间:各校要将参赛选手名单及演讲题目在日(星期三)前报至中心小学段伟文处。四、参赛时间日上午8:30在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举行。三、参赛形式演讲比赛采取抽签方式,依号进行。演讲时间限制在5分钟内。四、奖项设置本次大赛分别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8、三等奖15名。五、评比办法根据“思想内容、语言表达、仪态表情、总体印象”等方面的表现,采用十分制进行评分,当场亮分。在评委所评分数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平均分数作为选手最后得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名次。六、相关要求1、各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教育活动,展现新时期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言行,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2、演讲比赛要围绕“建设幸福中国”这一主题,内容健康,观点鲜明,紧密联系实际,有真情实感。3、参赛学生要求着装整洁,形象端正,普通话标准流利,脱稿参赛,时间限定在5分钟内。4、中心小学、各学区指派一名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本次大赛评委。禾丰镇中心小学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建设幸福中国”演讲比赛评分细则(一)演讲内容健康丰富,观点正确,主题鲜明、集中;(2分)(二)选手是否为脱稿演讲(1.5分)(三)语言生动流畅,无语病;(1.5分)(四)普通话标准,声音宏亮;(1分)(五)吐字清晰,语速适当,语调抑扬顿挫;(1分)(六)神态自然大方,精神饱满,动作自然;(1分)(七)内涵与表情相结合,以情感人,以形传神,感染力强;分)(八)参赛选手的着装应适合学生的身份和年龄。(0.5分) 1.5(
范文二:聚焦健中国康Chiesne eHalhDOtI:0.11973/j.5nck.inc1-6.230.250新常态的健下中国建康设文/鹏骞方 闵锐康健是促进人全类面展的必发然 求要 ,民全康健实是现全建成小面康社 会的心核基和。石推 健进康国建中是设国家发 展进新常入后态稳增、促改 长、调革构、结民生惠必的要求然是纵,深推进 医卫生生体药制革的必然改要 求。在 系统回国顾家健战康发展略和 健中康建设背国的景基上础, 结 合“创新、 协、调绿色、 发 展 共、”享的 发理展念 ,研归究总纳推进结健中国的康内涵 发、展 理念,有利 对健康于中国展方发及向 战略向的导确正握和充分把断判 。的健 , 康获得高质量的健最状康是况全 界世同追共的目标求 ”。19 68 ,世年 界卫组织生在 《渥华宣太》 中完整阐言 述 “健康促了”进 的义、定 动行则原 以及, 来的发展方向未,出指 “康健促进 ” 不将健康升到提略战层理念面早最可以追 溯 到1978 年国际初卫生保健 级会议布的发 阿拉木图宣言》 《 《,宣言》 出 “指康健是人的类本基权, 政府利有责任 提供适宜的技术方与促法居进 民仅是民居康健素的提养,高应更该是“ 国层家面 系统化”健康的进公促共政 策 。进入2 1 世纪, 后国社际会新以思的维方 重新定义了健式, “全方康的健 康位” 为国际社会的成流价值观主, 0213年 八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颁第的布 《赫 尔基辛言》 宣式定义正健康了入融所有政策 ( iHPA) ,建并议国各起在草展发计划 时应重点该虑 Hi考AP 改。开革放 3 0余年人口,红给利中 国来了带所未有前的展发遇。机是 随着但发展不断深的入 社,会发展盾矛的锐化
要,求们我新重定位健康展发略 战和标,目证保健康公的平和可及性。性2 007年中国科 技术学会年会公布了健康协中国战略怎是么提出的201 6年3
期 | 65聚焦健中康国Cinhees Healht健“康小护, 康康看健小” 康的三走步战略, 随后原卫生 部出了提制定“健康中国
2200 战”略发展国家规划。 的着医随改 入深水区,步深 次矛盾层和题集中暴问露, 改 革难明显加大, 推度健进中康 国设是推建深动化改医的必要求。 2然10 2年8 月 ,原卫生部组 数百织名家讨专 最论终成形 健康中国“2020
”略研究战 告。 “健报康中国 0202 ”略战规划一经出提 便被义为定全面以高提众健康民素为质 的目国家中的长的期卫发展生划。规不论 从提时间、 出战规略划标还目是具体 施路实来看径 “康中健 20国20 都存”明显在缺陷的和不足。首, “先健 中国康2020”
略战划对中国改革和规 济经展的发趋存势明在显的判不断足 ,并能考未虑到我国发的展常态。其 次新 ,“健康中 2国20 ” 0战略的提无出法 应适 创“、新 调、协绿色 、开放
共、享 的发展理”念。进推康健国建设中须 与必 十三五“” 划规体总发展框统架一、 协 。调第三 ,
健 “ 康 国 中0202 对”我 国 健产业康发展趋的未势出充分判做 。断 随健着需康求快的速放,释 及以新 轮一改取得医阶段性效,成健康 务服业的 发展为我社会国经发展迎来济了一批新的 长增。点 四第 “健康,国 中202” 的发0展标局目于限卫发生展 与,济经发展机制和社 会理体管联制松系,散 同 性协阐 述
不 够。第五 ,
中国20 0” 2视了人忽口的发这展关一乎国中济 经会发展社的定因素。决同 时,“健 康中国202 0 ”战从的高略度当时的为国中卫 发生提展出了要求 ,并但未形成系统 可、操 的作测量准和实施标径。路一是打造 健康环有效控境影制响健 的危康因素,险善健完支康性持环境, 实现人人有享健的生康生活环 产。 境时同 ,建健康立好型经济社友发会 模展式, 建构和谐的社会系。 二是关提供康健保障强顶加设层,计 突健出的优先发展康地, 完善健位相 关康法体系律 、本基医疗卫生制, 提度 政高在健府领康域的入规模投绩效, 与有效 控制重疾病及突发大疾病 ,建完善构的公共安全 障体保和社系支会系持,统为 现实人人有享健康提供保障和支持 。是三培健育人康群全面化健优康服 ,改善务人老妇、、贫幼困口、人 流进推康中国健建设 “是 创新 协 调、绿、、开色放共享、”的 发展理的 念具体体,现同五大发展时理是念推 动进口等人点人重群健康状况,注关职健康国中要发主目标展业康健, 以民居康健求需为向,导推 广 健理康, 提升念健康养,素 善改健行康为,
到身心达康、健 会社应相协适的 全面调健康 。四发展健康是业转产变发展理念 ,将康需求健作拉为内需的动要重抓, 抓手机住遇展健发服康产务, 业培一育 有竞争力批的盖医覆护理疗康、复保健 健康管理、咨和、 人询培才训、科技创 新等领 域的康健服务产业健。中康的顶国层理念66 |2 160年
3期中卫生国CihenseHeal th性可负担性、、公性,平体现健康务服的 平公和性全民康健盖。覆国 的民健是康有强大拥综合力 和国持续发展能可的前提和力基础, 民全健康覆盖 阈下的健视康中是公国平 公和正直的体接现。回 顾过, 往有于健 利康的经发展济势和社态管理模会式尚 未立, 新建一医改轮进入攻阶坚,段 健 危康险因亟素待制控 ,健康国中体系尚未形成
面,临层顶计危机。设推 健康进中国建设 研究的符建立经济合发展机制 和社会管理制体同协展的发要求,明
健确中康国内的及涵发展其目标, 有 利对健康中国发展方向于战略及向的导 正把握和充确判断分, 时同是切推实 健康中进国战略的必然求。要导致医改举步艰维关的键题,问 是影 也响医改成效根本的问。题 分部地公立 医区院改仅革消了取药加成,品 他方其 面革推进改慢 缓;各项 医保疗障制尚未度 形成无衔缝接 重,特疾大病障保制机有 进待一建步健立全; 药价 高现象虚不 同仍度地程在存,综 施合策制医控费用药 不合理快过长的增机制尚建立。待三是外 因部素深对医化改来深 刻带响。影随工业化着、镇化、人城老口龄 进程化快加经,发展济进入新常态, 经济下行压加力与大群健康众求需日益 增的长矛盾不断显, 凸疗医源总资量 足不结和性矛盾等问题构更加出突,医
药生卫制的改革与发展时刻受同期 经体济 社、管会理体改制进程等革外因 部的影响素 四。是疗卫生医服体系务完不。善随
着新一医改轮全面铺的,开国 家出台多项 革政策改 ,看病难但、 病看问贵题仍未 到根得本解。决 大医人满为院、 一 患难床求 基层医院,与区社生卫服务机构的门 冷庭的 “倒落角三 ”的就医面局 然仍遍普存 ; 在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现已法满无足居民与日俱的增健康求需 ,急强需分化级疗诊机制 创,建同协的医 卫疗服生务系体。深 化医药生卫体制革作改推进为 健康中国设的核心环建之节一,是 一长项期艰巨 杂复系的统程工 ,取吸期医改前 经验的和教训 ,我国健是中康建国研设 领究的域基问题与本战略思考。健康中建国与医改设密紧连相我健康国中国展发的层顶计设是与,健 康
国 中 的发展
念 和理 战
略 一致 的 创新。发,展激发健康 业创新产活力,
形促进成康健中国的新体创制构,实架施 “ 联网互 ”+的健康 动计行划建,立健康 友好型社 会;协发展,调将康 健融入有所策,推进区政健域资源康合理 配与协置调发展,实分现诊疗级制
;绿度色展,发持人坚环境与的持可续 发,促展进以健康中心为生的态 明建文设推动健,服务康业的产绿色 发 展; 放 开发 展以,开 放 融 、 合 态的度 推进 康健务业多服元发,深展融入 全度球康体健,推系进 一带一路”“ 的 健服康业建务设与国际作 合; 共发享, 改展和发革展果成人民由共享完善, 基本疗医卫制生度提,高医疗务可服 当前及,着随一轮新药医生卫体 改革制纵深向推进 ,涉到牵利的格益越局 ,大体 制、 性结性构深层等次矛集盾 中露暴,改革的障 碍与危日机渐明显 一。体制是机制新有待创进步强一化。 国正我在历经济经与社会管体理制 变, 革但国我医疗卫生务服体改制总革 上体没有还取得突破的进性。展 层深次 制体机改革相制滞后对; 符合行业 特点 人事的酬制薪度尚建未,立 基层卫人生才服 模式务激励机制和改革待拓有 展化, 深才队人伍设滞后等问题建对改 革的约制为突较出; 有 序就医秩尚序建未 立 ,疗资源医费浪与足不存。并二是改 协革调联需进动一增步强。 改革忽了视相关利益方调协系关 这是(,者作位单:华 科技大中学同济 医院医药卫学生理管院学 编) 辑朝王君2016年3 期 |
范文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共享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这标志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维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也体现了发展理念从原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向促进和保障人民健康的全面转变。建设健康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国际上最常用的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等3个衡量指标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但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差异化健康需求,健康中国建设任重而道远。譬如,快速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不但使食品药品安全、饮水安全、职业安全和环境问题成为重大健康威胁因素,而且使城乡居民同时面临重大新发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多重威胁。与此同时,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总体上还不够强,资源配置、居民健康水平在城乡、地区和人群方面还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都迫切需要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角度出发,将健康战略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建立健全“健康中国、多方共建、全民共享”的体制机制,解决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经济和生活环境,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基本条件。深化医改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打造健康中国的重大任务予以部署和推进。当前医改进入深水区,难点问题集中呈现,体制机制矛盾逐步暴露。开弓没有回头箭。要围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一目标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策略和干预措施,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加快构建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医疗卫生运行新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需重点推进两个方面:一方面,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为导向重构医疗服务体系。合理划分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通过政策支撑逐步控制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让医生和患者一起“往下走”,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真正强起来,变“倒三角”为“金字塔”,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另一方面,以提升办医效率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完善科学补偿机制。同时,要按照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落实公立医院自主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推动医务人员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形成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有效率的运行新机制。发展健康经济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健康经济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以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的生命健康为基本目标,以发展健康制造业、健康服务业等健康产业为基本特征,既能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又能满足公众的就业需要和健康需求。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认为,“健康保健时代”已经到来,健康产业也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要把发展健康经济纳入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把健康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产业规划,破除影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体制机制障碍,落实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优惠措施,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推进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建立以医疗服务为基础,健康养老、健康管理、智慧健康等为依托,健康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健身产品为支撑的健康产业新体系。发展健康产业,要围绕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模式、从疾病管理模式转变为健康管理模式、从单纯的疾病诊治模式转变为疾病预防模式,打造更多促进人们健康方式和环境条件的产业群、产品群。□(作者单位: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范文四:专业呵护
健康中国全国性、连锁型、集团化、航母式的全民中医健康管理机构北京国尊堂中医科学研究院
健康管理中心实施方案基本情况北京国尊堂中医科学研究院秉承“传承千年国医精粹,造福当代社会精英”的核心思想,以“尊贵、尊崇、尊享”的高端定位,广泛汇集京城和民间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实践资源,以专职研究员和特约研究员横向联合、优势互补的形式,科学研究和临床基地相统一的实践,深入开展中医科学研究与探索,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致力打造中国中医健康管理行业领军品牌。全国首创国尊堂首创中医全民健康管理概念、首创中医全民健康管理计划、首创中医全民健康管理模式、首创中医全民健康管理项目。中心建设为实现高端服务,就近选择,北京国尊堂以各地中医院为依托,建立国尊堂地区健康管理中心。各管理中心采取会员制管理,会员通过中医介入,从日常生活习惯、饮食结构、食疗药补、生活环境、职业行为等方面着手,对身体状况进行预测跟踪、对疾病进行早期预警,并前瞻性地进行全方位的健康干预,为追求健康生活的人们提供科学、系统、有效及人性化的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会员全国联网,实现资源共享。项目背景社会精英功成名就之后,创造了财富,透支了身体,健康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关切,亚健康正在成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最大困扰,所以,越来越多,每年数以千万的人主动走进医疗机构接受例行体检,然而不幸的是,多数人拿到西医检查报告的同时已经被宣告成为“病人”。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大力倡导中医“治未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了“治未病”健康基石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和“治未病”工程,提出了中医特色的防保服务体系。市场空间统计数据表明,在当今15亿中国人口中,成人占70%,在所有成人中,健康者占15%,疾病患者占15%,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占70%,也就是说这个群体已经占到我国总人口的接近一半。而其中得到科学正规健康管理的几乎是零,这是一个7亿人迫切需求、亟待开发的巨大市场。运作模式由总部统一发行国尊堂健康年卡,全国统一编号,统一管理,根据服务层次和实际情况的需求,年卡分为国尊堂贵宾卡(需预约)、国尊堂尊享卡(不需预约)、国尊堂至尊卡(可直接致电总部寻求帮助)三种,年费分别为880元/年、1280元/年、2580元/年。目标定位目标定为于社会中高收入阶层,包括企业经营者、个体私营工商业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金融、保险等国企白领、其他中高收入群体或自我保健意识较强的其他群体。充分利用市场和行政两个资源,网点直接建到地县级,不设大区和省级中间环节,与当地工商联、商会、工会、卫生、保险、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力量充分整合,多头并进,多措并举,确保第一时间全覆盖。效益分析年卡由总部统一发行,县级健康管理中心直接发售卖,按年发售张计算,预计年发售收入150万元左右,扣除必要的发售经费以外,大部分收入留在县级管理中心用于业务费用。观念引导送长辈、送领导、送亲戚、送朋友、送职工、送客户,送礼送健康,健康就送国尊堂健康卡,时尚、尊贵、大气有档次。合作程序一、了解运作模式与合作政策;二、实地考察;三、深入洽谈交流;四、签订合作协议;五、授予资质证书并挂牌;六、实质性运作。
范文五:人们解决了吃饭问题以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健康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做了一些大胆尝试,进行了多重探索。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2007年4月,和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北京市卫生局推动发动了健康奥运、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动,开展了像妇女健康两癌、给农村的老百姓免费检查高血压等工作,这个活动影响是深远的。2010年和2012年,基金会相继在唐山和北京召开了两次全国性的健康城市研讨会,实际上对健康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的工作,也是我们对城市建设的探索。第二项探索,我们国家这么大,地形这样复杂,医疗资源分配这样不平衡,在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上,最难的是老少边穷地区,怎么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基金会先后在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和内蒙古牧区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多次实地调查,最后我们借鉴了当年周恩来总理骑着马直接到牧区给牧民送精神食粮的经验,决定要用流动医院的办法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个办法一出来就很快得到了青海、西藏、新疆、云南、贵州这些边远地区的响应。到目前为止,流动医院已经在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河北、北京、山西等九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活动,我们已经投资一个多亿。现在受益群众已经达到三千多万人,为地区节约医疗费两亿多元,深受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欢迎。第三项探索,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在什么地方?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既没有大医院,也没有医疗设备,最主要的还是没有看病的医生。大家知道,我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的赤脚医生是用1%的医疗资源解决了80%中国人民的看病问题,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把他归结为初级医疗卫生,同时也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表彰。以后随着我们行政体制的改革和变化,赤脚医生没有了,很多农民看病难,就难在了没有医生。因此,我们从基层推行,把过去的赤脚医生集中起来,到去年为止,基金会培训的再加上当地政府按照基金会的模式培训的大概有八万多人,投资资金将近七千万。此举对解决农民的看病难问题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第四项探索,基金会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了解到要真正解决中国人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个最主要的技术问题,是医疗问题的信息化。从2007年开始,根据原卫生部的相关委托,基金会首先在河南、河北、上海做基层的医疗档案试点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这项工作经专家验收,已经符合要求。第五个探索,很多人到大城市看病,花钱多,看病难。比如乳腺癌,直接进行靶向治疗,可节省几十万元,所以,基金会支持北京市的大医院进行课题研究,这项工作一共投入资金三千多万元,支持了北京20家医院48个医疗卫生组织进行课题创新,一是通过医疗技术减轻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二是减轻了经济负担,三是大多数技术获得了国内奖项,填补了我们国内医疗工作领域的空白。健康中国是一个涉及面很广、对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伴随而行的长期的任务,在现阶段,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把我国建设成一个拥有环境健康、人群健康、医疗和民众服务健康的国家。同时,我们相信将来健康中国这个理念,健康是生产力的理念,健康对我们国家的富强和发展的作用会越来越好。
范文六:日前,“十三五”纲要正式发布,纲要对建设“健康中国”的推进工作提出了八个方面,YJBYS小编盘点了详情,欢迎大家阅读查看![“十三五”纲要关于建设“健康中国”的八个方面]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6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月17日,新华社受权全文发布《纲要》。《纲要》共分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等20篇。《纲要》从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及生育服务,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8个方面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纲要》提出,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将已上市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改革医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平衡;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完善医疗责任险制度;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纲要》要求,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妇幼健康、公共卫生、肿瘤、精神疾病防控、儿科等薄弱环节能力建设;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降低全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肺结核发病率降至58/10万,基本消除血吸虫病危害,消除疟疾、麻风病危害;大力推进公共场所禁烟,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城市建设,加强国民营养计划和心理健康服务。全面推行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为7.5‰、9.5‰、18/10万。《纲要》提出,优化医疗机构布局,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和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培养使用计划;通过改善从业环境和薪酬待遇,促进医疗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基层和农村流动;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全面实施临床路径;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名。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建设;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出去。《纲要》明确,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实行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行动;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按照独立法人治理模式改革审评机构;加快完善食品监管制度,加大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力度,完善对网络销售食品药品的监管。《纲要》在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的相关篇章中提出,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以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健康保障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切实加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权益保护。日前,“十三五”纲要正式发布,纲要对建设“健康中国”的推进工作提出了八个方面,YJBYS小编盘点了详情,欢迎大家阅读查看![“十三五”纲要关于建设“健康中国”的八个方面]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6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月17日,新华社受权全文发布《纲要》。《纲要》共分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等20篇。《纲要》从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及生育服务,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8个方面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纲要》提出,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将已上市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改革医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平衡;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完善医疗责任险制度;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纲要》要求,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妇幼健康、公共卫生、肿瘤、精神疾病防控、儿科等薄弱环节能力建设;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降低全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肺结核发病率降至58/10万,基本消除血吸虫病危害,消除疟疾、麻风病危害;大力推进公共场所禁烟,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城市建设,加强国民营养计划和心理健康服务。全面推行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为7.5‰、9.5‰、18/10万。《纲要》提出,优化医疗机构布局,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和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培养使用计划;通过改善从业环境和薪酬待遇,促进医疗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基层和农村流动;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全面实施临床路径;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名。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建设;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出去。《纲要》明确,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实行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行动;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按照独立法人治理模式改革审评机构;加快完善食品监管制度,加大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力度,完善对网络销售食品药品的监管。《纲要》在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的相关篇章中提出,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以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健康保障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切实加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权益保护。
范文七:落实“全面二胎”,建设“健康中国”——国家卫计委主要负责人答记者问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进展情况如何?儿科医生紧缺怎么办?分级诊疗怎么推进?,,,,昨日,在梅地亚中心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副主任马晓伟、王培安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多数省份3月底完成条例修订,全面放开生育“没有时间表”“到目前为止,广东、上海、湖北等13个省区市已经完成了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修订,多数省份将于3月底完成地方条例的修订工作。”李斌说。“2015年,全国总人口是13.75亿人,未来峰值人口约为14.5亿人。到2050年,全国总人口预计仍有13.8亿人,相当于今天总人口水平。”谈到全面两孩政策对我国人口形势带来的影响,李斌说。她表示,全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夫妇据测算约有9000多万对。到205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大体将增加3000万左右,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会有所降低,人口结构更趋于均衡。回答记者“何时全面放开生育”的问题时,李斌明确表示:“没有时间表。生育政策会根据每一个阶段人口发展趋势来进行科学研判,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和完善。” 解决“生还是不生”的顾虑李斌表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一些家庭在“生还是不生”问题上存在顾虑,主要集中在妇女就业、孩子照料、入托入学等方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相关部门正在认真研究,要着力解决。”李斌透露,今年将制定和完善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配套措施,保障妇女就业、休假权利,坚决反对在妇女就业问题上的歧视。政府部门将通过增加公立幼儿园、鼓励以社区为依托兴办托儿所,包括鼓励女职工集中的单位恢复托儿所等多举措满足新增入托需求。此外,还将加强月嫂、婴幼儿看护人员的培训,完善家庭支持发展政策,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救治能力,保证母婴的安全。针对孕妇增多的问题,马晓伟表示,“十三五”期间,卫生部门将采取措施扩充产科床位,加强产科医生和助产士的培养。“做好高龄孕妇的风险评估和健康检查工作,2017年后要在省一级建立高危孕妇急救中心,在市县建立高龄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抢救病房。” 四项举措解决儿科医疗资源短缺谈到我国儿科医疗资源,李斌说,我国儿童医疗保健需求巨大,儿科服务资源总量还不够,配置结构也不尽合理。卫计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加强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意见,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儿科资源短缺的问题。“一方面供给侧要加力,要扩大服务的供给。另一方面需求侧要减压,要加强预防,减少疾病。”她表示,一是加强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每个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地级市设置一所儿童医院。每个省市县都要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妇幼保健机构,将儿童家庭作为基层全科医生、家庭医生重点签约的对象。“二是加强儿科人才的培养,到2020年力争招生儿科住院医师三万名以上。三是加强政策保障,合理确定儿科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四是加强儿童疾病的预防,让儿童远离疾病。”她说。六大任务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谈到“健康中国”战略,李斌透露,国家层面正在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规划纲要的编制,也在进行“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深化医改规划的编制。李斌表示,将通过六大任务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是提供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重大疾病的防治。二是健全优质、高效、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三是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四是建设健康的社会环境,共同治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五是发展健康产业。六是培育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分级诊疗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在回答有关分级诊疗的问题时,李斌表示,从数据看,目前各地三级大医院诊疗量增长平缓,人满为患和“虹吸”现象趋于缓解,分级诊疗已经初见端倪。目前全国有21个省份做到90%的大病患者不出省,75%的患者选择在本市的医院住院治疗。“吸收外省患者多的主要是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江苏,这样就给为我们调整医疗资源布局提供了比较直观的参考。”李斌说,下一步要加快建立区域医疗中心,提高地区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布局逐步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分级诊疗是对我国医疗资源格局的重新调整,也是对就医习惯的改变。”马晓伟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分级诊疗实施之日,乃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成功之时。”马晓伟表示,要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也就是基层首诊。首先要通过完善基层医生待遇和职业前途,来解决基层医疗人才问题。同时,在医保报销方面也要有鼓励患者去基层看病的政策。“基层首诊突破,分级诊疗的问题就有望突破。”目前不会取消社会抚养费对于社会关注的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社会抚养费的去留问题,王培安说,落实“全面两孩”政策的前提就是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而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就要继续实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2016年1月1日之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已经依法处理完成的,应当维持处理的决定;尚未处理或处理不到位的,由各省市自治区结合实际依法依规、妥善处理。”他说。王培安表示,国务院法制办曾于2014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将《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改为《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条例》,同时修改其中部分条款。鉴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后情形发生了较大变化,后续情况还需要进行研究评估。他同时透露,已经修订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省份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地的实际,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制度已做出了一些修改完善。
范文八:建设健康中国,医改如何深层次推进?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改发展报告》编写组《光明日报》( 日 10版)新华网发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编者按健康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推进建设健康中国新目标,是对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积极回应,而医改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根本手段。五年来,医改已经从原来针对具体领域、具体问题进行改革的模式,转变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全面系统的改革。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医改将如何向深层次推进?日前面世的《中国医改发展报告》给出了制度化的改革建议。自2009年以来,我国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五年,总体上取得了良好成效,某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公立医院改革明显加快,改革正在从单项试点向综合改革推进;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保险制度,医保体系日益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更加注重居民公平享有公共卫生服务;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加快激发社会办医活力;注重治本的同时加大治标力度,多部门联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人才队伍制度建设、卫生信息化等重点支撑领域改革显著加快。同时,医改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仍然需要继续向纵深发展。深化医改面临“深水区”“硬骨头”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健康需求增加的挑战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阶段。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14.9%,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08亿,占总人口的21.1%,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老年群体是最大的“健康脆弱”群体,老年人的健康和照护问题将是未来数十年中国社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保障水平提高,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于高端多样化医疗服务的需求快速增加,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仍不合理、质量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差距,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在这种形势下,医疗卫生资源将愈加难以应对包括人口老龄化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资源分布和配置不平衡、不合理的状况更加剧了上述矛盾。全面深化改革对医改重点提出新要求在实践中,前期通过加大国家对基本医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等的投入,推动了医改的发展,但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的局面尚未根本打破,甚至在局部地区出现了“虹吸”现象,部分群众对医改效果体会不明显。医改重点需要从增量发展为主转向更加注重存量改革。医药卫生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受到很多制度约束,如财税、编制、人事分配、价格等。凡是医改中取得较好成效的地区,无一例外地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强有力支持。但是有些地方的政府领导难以持续性关注医改这一具体工作,对医改政策的稳定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提出了更高也更为迫切的要求。基本医保制度缺乏筹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的法律保障,不同制度间的公平性需要提高,在引导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规范服务行为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够,管理体制需要理顺,管理能力需要加强;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实现全覆盖,需要从制度上巩固完善并解决该制度因为配套措施不完善而引发的有关激励等问题;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要建立,对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效果需要深入系统评估;公立医院改革需要加快推进,特别是要加速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布局合理、整体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人”的重视不够,影响改革效果的实现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医改的各项政策措施最终都要直接转化为一线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医务人员的行为与受激励程度,关系到医改的成败。然而,当前的改革尚未能充分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务人员对医改政策措施的知晓度和认可程度仍需提高,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改的效果。医务人员参与医改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务人员通常需要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要承担高风险、高强度的劳动。而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较为迟缓,医务人员薪酬制度简单、机械,工资标准落后于其自身价值和社会贡献。在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没有重大改变,特别是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未能建立的情况下,许多与分配相关的绩效考核管理作用有限,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卫生人力资源的流动与合理配置。医改很大程度上是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压力下推进的,医疗机构内在改革动力不足。由于医务人员的技能培养、职称聘任和其他福利待遇很大程度上仍依赖单位,层级越高的单位获得的各种资源越多,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越大。基层卫生人才的流失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了大城市、大医院对基层人才的“虹吸”现象。医疗卫生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当前,我国的医务人员从业环境不理想,工作责任大、风险大、压力大,收入待遇水平与付出不相称,医患矛盾突出。许多医务人员不愿自己的子女从事医务工作、医学院校毕业生流失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应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人才队伍建设的配套措施不完善,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目前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评价等仍更多重视专科医生,不利于全科医生的培养。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核心,也是整个卫生人力资源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国全科医生等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薪酬待遇缺乏吸引力,发展前景不明朗。护理人才队伍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如何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需要进一步探索医改方案中确立了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原则,然而在现实中,政府和市场的功能边界和作用形式尚不完全清晰,政府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未必都能得到合理发挥。由于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加之结余可用来自由分配的机制未除,造成某种程度的公立医院过度扩张与畸形发展。多数公立医院利用天然形成的市场地位,过度扩大服务进行收费,影响了其公益性。同时,医疗服务体系多元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外部竞争、价格机制、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所必需的因素在目前并不具备。此外,公立医院的行政化管理状况未能根本改变,虽然新医改中要求的公立医院逐步去行政化有一定进展,如规定卫生行政机构负责人不能兼任公立医院负责人,但在整体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上进展不尽如人意。公立医院日常运营多受到行政部门左右,加之社会资本办医尚未对公立医院形成竞争格局,导致其市场行为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深化医改直面重点热点难点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使群众得到更大实惠公立医院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衡量公立医院改革进展如何,以及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改革任务,必须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具体标志。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备的公立医院体制机制,具体包括政府办医责任全面落实;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医保筹资水平相适应的科学补偿机制基本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初步形成;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运行效率稳步提升;医务人员薪酬制度较为合理,符合公益性要求的医务人员积极性得以调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进,医保对医疗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机制比较完善,彻底切断药品(耗材)和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利益联系;与多元办医格局相适应的监管体制较为健全,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已经出台的一系列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内容比较全面,但原则性强、操作性不够,对地方推动改革要求不够明确。完善公立医院改革的顶层设计,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便于地方操作实施,推动地方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使改革政策可监管,可考核。建议对重要任务尽可能设定约束性、量化性的指标和明确推进的时间节点,发挥地方首创精神,督促地方推动改革。健全筹资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巩固基本医保制度加大财政对于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的补贴,并逐渐规范化、制度化;合理确定个人分担比例,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变化相一致的个人筹资增长机制;逐步缩小非正式就业人群与就业人群的医保筹资差距,发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二次分配功能,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医保制度整合和支付方式改革,形成系统合力,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规范和约束,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积极推进医保、医疗和医药协调发展,加强“三医”联动,实现医改目标。统筹医疗保险、医疗服务体系和医药流通领域的改革,理顺医保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不同医保制度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医疗机构与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参保(合)人员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和参保人员的转移接续,实现医保制度的互联互通,提升流动人口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加强以基本药物制度为核心的药物政策建设应当发挥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的重要作用,提高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的科学性,完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替换机制,确保基本药物能够满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对于现行各省增补药品和频数较高的品种,建议进行全面系统的循证评价,为下一步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替换提供科学证据。在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中使用统一的药品质量和限价标准,减少交易成本。积极探索第三方招标采购的做法,将行业协会或者医保机构引入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环节,增强第三方的价格谈判能力,提高招采效率。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公立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基本药物使用的监管,对公立医院采购基本药物的名称、厂家、价格予以公示,在患者的消费明细表中标明基本药物,提高患者知情权。继续完善并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建立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为有序就医的形成提供制度基础。在现有人力资源不足和签约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加强区域协同,以慢性病和重点人群为切入点,以医保支付为杠杆,建立全科医生与居民的稳定服务关系,引导居民良好就医习惯的形成,提高服务的连续性、协同性,改善服务质量。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医务人员的专业价值,采用合理的测算标准和科学的测算方法,合理确定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和价格。打破现有的“定编、定岗、定人”制度,科学设定人员编制数量,创新编制管理方式,落实基层单位用人自主权,由机构负责人根据实际需求自主聘用所需人员,真正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基层竞争性用人新机制,建立基层人才流动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允许将一定比例的机构业务收入用于绩效分配,建立收入增长机制,调动积极性。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以质量和健康结局改善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办法,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理念。继续优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服务均等化强化居民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利,合理核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要的人力、设备等成本,适当提供机构所需的建设、工作和监管经费。根据居民健康需求,充分考虑服务成本及基层服务提供能力,合理设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与之匹配的资金投入机制。以健康改善结果为目标,注重服务质量的考核,科学设立绩效考核办法,将资金补助和考核结果相挂钩,奖优罚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防治结合”理念指导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全面推行全科团队服务,健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基层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提供整合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提高居民知晓度,改善居民感受。建立健全发展健康服务业和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社会办医优惠政策,将社会办医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鼓励其在医疗资源配置相对薄弱的区域和牙科、整形、儿科、产科、康复、精神卫生等专科领域发展。落实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在等级评审、技术准入、设备配置、人力资源、医保定点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的政策。建立适度投资回报机制,加快完善卫生投融资平台,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培育一批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的服务机构,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推动转诊合作。合理布局医疗护理服务机构,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护理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健康护理业,大力发展以老年护理、母婴护理、家庭护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服务业。鼓励建设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康复护理机构。对纳入医保定点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按规定签订服务协议,并与公立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降低准入门槛,积极鼓励国内符合资质要求的保险公司加入健康保险的经营和管理。允许个人使用社会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探索建设商业健康保险统一结算平台。继续推进重点支撑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医药卫生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健全保障医药卫生事业有效规范运转的监管制度框架,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服务监管机构、监管程序、监管规则、监管执行、监管内容以及“监督”监管机构等基本问题的制度体系。加强日常监督执法力量,广泛开展医政执法活动,适时建立医疗技术监测、评估和控制体制,建立快速评估和信息发布制度,医政投诉、调解仲裁等多元化的监管制度。增加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制度,进一步明晰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发展前景。尽快建立与基层卫生人员贡献相匹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吸引适宜卫生人才流向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缩小地区、城乡之间卫生人力资源差距。加强对急需紧缺专业卫生人力的开发,大力培养卫生应急、精神卫生、食品安全等急需专业人才。实施高层次卫生人力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在国际医学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医学科学家,加强薄弱学科的建设和关键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完善卫生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分级分类的职称评定管理体系和反映人才能力、素质的客观评价机制。尽快建立健全符合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增强卫生行业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标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提升一般诊疗费、护理费、治疗费、手术费等反映卫生技术人员劳务价值的标准,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的落实。优化国家医学科研体系的顶层设计,建立全链条的医学科研体系。优化集成医学领域的科技资源,打造布局合理并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医学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临床协同研究网络等科技支撑体系,建立完善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全过程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医学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实现我国医学研究资源的大尺度整合集成,推动医学科技快速发展。加大医学科技投入,完善我国医药卫生科技经费保障机制。重视医学科研人才培养,构建积极正向的科研文化氛围,充分尊重、发挥科研人员的研究潜能,建设良性竞争、目标凝聚的团队文化,为医学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强领军人才与人才梯队的建设力度,为医药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健全医学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建立贡献与待遇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助推医药科技进步。鼓励自主创新、促进医药卫生科技的系统协同发展。发展前沿技术,引领医学发展,促使我国从医药科技大国向医药科技强国转变。加强卫生信息利用与决策支持。以服务居民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强调居民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受益方,研究、挖掘尽可能便捷、丰富的功能,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和应用中心,使卫生信息化建设真正服务于民。继续加强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发挥网底基础支撑作用。公共卫生领域应建立以个体全生命周期为单位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加强与辖区内医疗机构、基层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为区域卫生协同、医联体等业务提供基础,加强临床信息的共享和信息分析利用。执笔人:《中国医改发展报告》编写组组长代涛
范文九:摘要:在简要阐述了社区健康促进能力建设的含义之后,表明我国要加强社区健康促进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对我国社区健康促进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国外的优良经验与启示,提出关于我国健康促进能力建设方面的五点建议。关键词:社区;健康促进;能力建设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1社区健康促进能力建设的必要性1.1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要求也日益加大。在我国的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通过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才能解决对于卫生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需求加大的矛盾。全国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从社区健康促进能力的建设入手,才能取得成功。1.2人民对社区健康促进的需求增大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只依靠个人行为的改变方法,很难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在社区水平上实施健康促进,进行行为干预,能够覆盖社区的大部分人群,促使整个社区人群行为的改变,促进大环境中健康态度、信念、行为的形成。人们对社区健康促进的要求也随着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加大而提高,对社区健康促进能力建设的需求也加大。2我国社区健康促进能力建设现状及问题2.1组织机构建设缺乏适应性我国如今的社区健康促进工作主要是以卫生部门为主体,在社区开展某项目规划,其支撑点是项目经费,一旦项目结束,很难继续开展工作;或者是争取社区领导的支持,但具体实施仍以卫生部门为主体,领导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在社区健康促进工作中没有统一而合理的组织机构作为工作依托,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缺乏活力。体制问题、管理问题一直存在争论,缺乏有效管理或多头管理,造成了政令不畅,经费渠道不通,制约了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发展。2.2资金投入不足,常规经费无保障资金投入是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保障。但是我国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投入业务经费和办公经费不足,地域差距明显,独立机构优于非独立机构。2010我国卫生总费用19980.4亿元,仅占的GDP 4.98%。其中政府卫生支出5732.5亿元,占28.7%,卫生投入总费用明显不足,分到社区健康促进工作中的经费更是不够用。例如,2005年对我国省级健康教育机构能力建设现状调查分析数据显示,当年直接下拨到健康教育机构的经费5400.4万元,其中财政拨款4462.8万元;企业赞助816.0万元;支出工资2343.7万元、办公经费832.1万元、业务支出2193.9万元、设备配置费376.4万元。中央转移支付经费中,结核、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经费,绝大多数随项目整体划拨给主管疾控中心所相应的部门或机构,而不是下拨到省卫生厅直属的健康教育机构或省疾控中心主管的健康教育机构。对于社区健康促进建设而言,这些资金的比例与不少于当地当年卫生事业经费的5%的要求相比,有一定差距。2.3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专业化程度低人才队伍建设在社区健康促进能力建设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2011年数据显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学历及技术职务构成中,研究生学历仅占0.6%,大学学历占18.4%,大专学历占39.9%。按技术职务分类,高级职称人员占4.2%,中级占25.7%,初级643%。可见我国如今的社区健康促进人才队伍中,高学历专业人才缺乏,以专、本科学历人员占大多数;以初级、中级职称人员为主,仍有大量无职称人员参与工作。同时,对上岗后人员的再教育和培训多为短期的、项目性的,很少有持续性的培训。培训场地、经费、师资力量等等均十分缺乏,造成人才技能很难提高,人才流失率大。2.4群众参与度低我国现有的社区健康促进主要还处于卫生宣传阶段,或者由政府组织的“自上而下”的健康促进项目为主。强势政府推动,虽然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但是各部门完成任务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3国外的健康促进的经验及对社区健康促进能力建设的启示3.1国外的健康促进3.1.1日本的健康促进日本开展过分别从在1978年、1988年、1996年开始的为期十年的国民健康促进活动,均是经过广泛讨论和反复论证确定下来的日本国家健康政策,是日本的国民健康战略,针对日本目前健康状况和今后的主要健康问题,融入新的理念所形成的健康促进运动。日本的健康促进能力建设表现在全社会对其的重视度上,与其称之为社区健康促进,不如称为社会健康促进,强调的是全社会的参与,注重营养、休息、运动三素并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在能力建设中以社区乃至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为人力资源进行开发,达到良好效果。3.1.2美国的健康促进美国的社区健康促进可以通过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颁布的《健康公民2010》体现。它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美国的国民健康计划。《健康公民2010》整个目标的实现与社区的健康促进能力密不可分。由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门牵头,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医疗工作者、教育者、社区领导人和公众都担当了角色。社区与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个人和各种团体都参与到了整个计划中去。能力建设中的组织机构建设尤其突出,建立了从联邦政府机构到州政府机构,州政府机构和其他社会团体的横向和纵向交织的健康促进网络。3.1.3澳大利亚的健康促进澳大利亚社区健康促进的特点可以用以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大力开展“多层次、多方面、众参与、广覆盖、长时间”的健康促进活动来概括。其社区健康促进能力建设最突出的优点表现在筹资渠道方面。联邦政府用税金对公共卫生方面进行投资,卫生总费用占GDP的8%左右。政府对整个卫生系统的筹资政策与补偿机制的进行宏观调控,直接主管一些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较差的卫生项目的投资,如公共卫生、初级保健、健康促进工作等。为社区健康促进工作奠定了基础。
  3.2对我国社区健康促进能力建设的启示从这几个国家的社区健康促进过程来看,我国可以从中获得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社区的健康促进能力建设范围包括社区居民和社区外的其他组织,能力建设应动员全社区人人参与,并与社会各界各部门各行各业都建立联系。二是对于社区健康促进的资金投入必须由政府牵头做好保障,又可以结合商业模式引入多渠道的筹资方式。三是社区健康促进的能力建设必须是长期性、连续性的,无论是日本、美国、还是澳大利亚,都有长期而连续性的国民健康促进运动,他们对社区健康促进能力的建设和发展也是持续性的。4推进我国社区健康促进能力建设的建议4.1改进组织机构建设组织建设是社区健康促进能力建设一大方面。政府部门必须先从多头管理、管制不严,组织不规范,缺乏活力的现有问题入手,精简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为组织的组成和运转提供政策支持。根据组织机构改变理论,必须使组织机构的结构和运作过程适应环境的发展。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要求涉及到工作的卫生部门和社区组织转变文化价值观,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为主题,健康促进人员起带头作用,以社区群众为基本,形成社区健康促进的纵向网络;以社区为单位,形成社区主管领导牵头,社区内各单位协同参加,由街道、文化、教育、卫生、财政、环保、群众团体等组成健康促进横向网络。以街道办事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居委会社区保健工作站作为条块的交汇点。4.2注重领导力的开发在社区健康促进能力建设的全过程中,应该认识到领导力也是社区健康促进能力的一种,将领导看做资源,积极开发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领导层,争取领导层的支持,使他们担负起对社区群众的健康责任,做出推进健康促进工作的决策。领导力的开发范围包括政府的主管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和各级主管人员、社区示范点领导和主管人员、健康项目管理人员、街道领导专干和居委会负责人等管理人员的能力。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使他们树立大卫生观念,力求他们在健康促进工作中起指导作用;同时,要注重对他们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4.3社区健康促进人力资源开发4.3.1社区健康促进工作者的人力资源建设社区健康促进工作者的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包括有学科建设为主的职前人才培养和岗位培训为主的在职人员培训。高校应当开设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相关专业,每年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培养专业人才。岗后培训应该结合社区健康促进的实际需要和人员需求,使用多种活动形式,开展长期性、专业化、分层次的健康促进工作者培训。包括将专业技术能力和知识不断更新,对个体和小群体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进行需求评估,培养专业知识通俗化,操作化的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等。4.3.2社区群众的人力资源建设社区群众是社区工作的最重要资源,以他们为主的人力资源建设可以通过社区教育实现。可以开展专题讲座、学习小组、参观学习、门诊咨询、同伴教育和行为改变交流等多种方式,根据不同的人群与环境,结合不同健康项目的开展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必须注重社区群众的接受性和活动开展的持续性。4.4加大投入,注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4.4.1加大资金投入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和国外其他国家的健康促进经验都表明,健康促进工作的前提是国家政府对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视和投入。所以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健康促进的资金投入,赋予社区更大的支配权,社区才有能力完成各项健康促进工作。在政府投入主导的同时,应该吸取西方国家的筹资经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拓宽筹资渠道。如争取各类团体的赞助与捐助,与医疗机构合作的便民门诊,合法利用商业赞助开展健康宣传等。4.4.2资源分配注重公平健康促进的很大作用在于促进健康的公平性,在社区健康促进能力建设的资源分配上,更应该注重公平性。在我国资源分配存在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异的情况下,政府在进行卫生资源的调配时,应当用不同的措施来保证公平性,向弱势群体和偏远贫困地区倾斜,这也是符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4.5伙伴关系建设4.5.1多部门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公共卫生所涉及的问题牵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各方面,不可能单靠单一部门解决。因此社区应该与交通、教育、企业等各个部门共同完成健康促进工作。一是能够依托其他部门的资源优势深化各个层面的社会推进活动;二是能够使公众无论在不同的场合都受到健康促进活动的影响;三是有利于对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除了政府间多部门的伙伴关系建立,与社会团体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也必不可少。尤其是在特定健康项目的开展中,与学校、NGO、商业团体等组织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以美国加州1990年的控烟运动为例,在控烟过程中,烟草公司,广告公司以及其他媒体,非营利性组织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没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不可能达到如此效果。与这类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应当着重利用市场规律,在政府的协调和引导下,就共同利益开展合作,谋求健康促进目标的达成。4.5.2社区健康促进工作者与社区内部成员之间的伙伴关系建设健康促进的实践证明,如果从社区以及社区成员的自身的需求出发,对健康促进的能动性大,取得的效果就会远远比从外部强加给社区工作好。让社区的人们当家做主,主动参与健康促进活动,也是社区增权的核心问题。社区健康促进工作者应当将社区成员看成社区健康促进能力的最主要部分,重视与社区成员的伙伴关系建设,倾听他们的需求,发动和引导他们参与到社区的健康促进工作中。参考文献[1]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在第五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的发言[C].见:李新华主译:第五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技术报告集,2002.[2]陈怡.健康促进的能力建设[J].Chin J Health Education,March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年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4]林琳.李英华.我国省级健康教育机构能力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5]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年)》的通知[R].北京:卫生部办公厅,2005:16.[6]郭志伟.能力与能力建设释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年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8]赵芳.上海健康城市建设及其健康促进能力研究[D].复旦大学,2010,(4).[9]张宗豪,王文军,陈根福.日本的健康促进运动对我们的启示[J].体育学刊,(6).[10]刘朝杰,李伟,姚岚.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疗对中国的影响和蕴[J].中国全科医学,):.[11]郑频频,史慧静.健康促进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范文十:2010年9月第27卷第5期September2010,Vol.27,No.5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ofGuangzho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517·医学论坛·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构想孙晓生,邢岩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摘要:在了解国内外健康管理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医药在健康管理中的特色和优势,提出了构建以“治未病”工程为框架、以信息资源管理及共享平台为依托、以多种预防保健工程为补充的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体系的构想。关键词:健康管理体系;中图分类号:R197.32治未病;中医药特色文章编号:(17-03[1]文献标志码:A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健康管理(healthmanagement)理念亦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理念之中,已成为备受关注的保健新课题。健康管理主要包含健康调查、健康评估、健康干预3个方面。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实践中以其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今,“治未病”工程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治未病”工程属公共卫生范畴,与国外健康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国外健康管理体系更具中国特色。中医“治未病”在健康干预方面充分发挥了中医健康保健及诊疗技术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在饮食保健、运动、针灸推拿、心理等非药物自然疗法上有着多种简便廉验的干预措施。从我国国情、医疗模式、饮食健康文化的角度来看,“治未病”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理念。笔者认为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可以“治未病”工程为框架、以信息资源管理及共享平台为依托,以多种中医药预防保健工程为补充,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各种健康管理资源,在借鉴国外健康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工程,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符合我国实际、顺应健康理念发展趋势的健康管理体系。美国健康管理模式:虽然美国有记录的健康管理理论研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健康管理思路的实践却可追溯到70多年前。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医疗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病的发生率大幅度增长,美国医疗费用随之迅速上涨。健康管理理念应需而生,健康管理策略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以及综合人群健康管理6种[2]。在美国,健康管理服务是区别于保险和医[3]疗之外的一项服务,由拥有网络专业人才的专业服务公司提供。芬兰健康管理模式:芬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探索并形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为重点而开展和实施健康管理的健康管理模式,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赏,并建议向世界各国推广。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成功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构建一个适当的流行病学和行为研究框架;(1)(2)与社区紧密合作,强调改变环境和生活习惯;(3)项目干预采取多种战略,如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和交流活动的作用,发动基本医疗服务人员系统性参与,开展与国家健康政策相呼应的健康活动;(4)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等。1.2[4]国内健康管理概况我国的医疗实践自古以来就蕴含着积极的健康管理思想。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11.1国内外健康管理概况国外健康管理模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难经》拓展了治未病的概念:“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当传之于脾,故先实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孙晓生(1956-),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其脾气,无令所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唐代孙思邈亦提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理论。随着医学沟通平台的多元化发展,2001年健康管理作为专有名词引入我国,并成立了首家健康管理公司。2003年8月,华南地区首家健康管理中心———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开始营业。2005年,国家正式公布健康管理师这个职业。截止2007年底,已有1000多人获得国家健康管理师证书。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健康管理机构达到5744家[5]。自2008年1月,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成功举办3届,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9年7月,全国“中医健康管理工程”作为“中医中药中国行”的配套工程正式启动。本次工程通过整合我国高端中医资源,聘请国内中医名家组成专家团队,发掘专家智慧和最新研究成果,借助独具特色的“名医名方”,让百姓真切感受中医就在身边,并开展网络中医培训,建设覆盖全国的中医健康管理网络[6]。2010年3月,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医药文化中国行,‘家庭过期药品回收’进社区———白云山和黄中药‘六位一体’首次为社区提供立体式升级服务”活动正式启动,将“健康管理”理念引入并服务于社区居民。在近10年的发展中,健康管理已在我国形成一定规模,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科理论、实践技术研究和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专业人才,健康信息系统仍处于区域范围内运作,且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健康管理市场缺乏规划管理等[7]。2中医药在健康管理中的特色和优势2.1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特色2.1.1中医健康管理理念特色中医药素来注重养生保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体现了人与疾病的辩证关系和“预防为主”的重要思想。中医在健康管理、保健养生等方面,在重视中药治疗的同时,更加重视防微杜渐,调整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简单来说,中医健康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1)顺应自然,天人合一;(2)形神合一,心神双修;(3)调和阴阳,以平为期;(4)药食并用,扶正纠偏;(5)动静结合,持之以恒[8]。2.1.2中医药健康管理实践服务特色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惠及了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健康管理、预防保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一,中医药具有形式多样、无创伤的多种保健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按摩、食疗、药浴体疗、中药精油芳香疗法等;第二,给药途径多样化,口服有煎剂、片剂、丸剂、散剂等,穴位熨帖有膏剂等,孔窍给药有洗剂、冲剂、栓剂等;第三,中医根据“人法于天地”的基本原理,按季节、产地、类别等选用药物,药材源于自然,副作用相对较小。第四,养生文化蕴含于治疗保健服务之中,在服务的同时传播健康生活的理念和知识。第五,疗效得到患者的认可。在历来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药发挥了突出的作用。2.2“治未病”工程的健康管理功能目前,较多学者结合我国《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关于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9]。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10]。这与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理念是一致的。2007年,国务院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并就建立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做出了重要指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并在全国展开治未病工作,在运行机制、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服务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和方法、技术方案及流程、评价体系等5个方面制定了工程目标,明确了组织主体和实施载体,对组织管理作了进一步说明,并积极倡导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3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3.1以“治未病”工程为框架,构建健康管理体系规划健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是促进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管理大致包括收集个人健康信息、评估健康状况、制定健康促进计划,其基本模式为“个人健康信息管理—个人健““康与慢性病危险性评价—个人健康计划及改善的指导”[11]院和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白云山和黄中药启动的全国首个“个人健康服务工程”等,有效地促进了具有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健康管理的综合能力。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体现了在依据我国国情、文化和社会发展趋势基础上所构建的中国特色健康管理体系的理念。我们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健康管理特色资源和优势,不断完善以“治未病”工程为框架、以信息资源管理及共享平台为依托、以多种预防保健工程为补充的中国特色健康管理体系,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参考文献:[1]黄建始.美国的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J].中华医学杂志,11.[2]张瑞利.健康管理产业的供给现状及趋势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7(4):50.[3]马丽斌.借鉴美国经验发展我国的健康管理事业[J].中国药业,):15.[4]金彩红.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经验[J].中国卫生资源,):312.[5]赵红征.“健康管理”必要性和可行性[J].卫生经济研究,2009(8):52.[6]新华网.全国“中医健康管理工程”正式启动[EB/OL].http:///5525195.shtml..[7]宋艳丽,解颖.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4):43.[8]彭锦.中医健康管理的五项原则[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48.[9]黄建始,陈君石.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挑战[J].中国全科医师杂志,):45.[10]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概论(卫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1]马丽斌,马爱霞.对发展我国健康管理产业的探讨[J].上海医药,):12.[12]黄喜顺,邱耀辉,苏洪,等.对当前健康管理产业的现状分析和发展方向的探索[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6.[M].北京:中国协。中医药在多年的实践积累中已经完善了该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疾病预防及养生保健的经验,这是我国在健康管理方面有着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优势。我国在结合时代转变带来新的健康管理理念、知识及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开展的“治未病”工程已充分将健康管理的各个要素融入到整个工程建设之中,且具有中国特色,更容易被国民接受,更容易服务于大众。因此,我国的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及战略规划可以“治未病”工程为框架,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3.2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推进健康管理2009年4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医疗信息化的改革方向。当前我国卫生系统卫生信息化存在着系统分割、相互独立、业务流程不统一、信息标准研究起步晚等诸多问题。健康管理服务与其他服务最明显的区别是,它对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依赖度极高,甚至可以说若无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作为其基本的运行支持平台,就无法实现市场化、规模化的健康管理[12]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健康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可以采取多种渠道,充分调动市场优势技术资源,采取广泛合作共建的形式,由政府部门进行统筹监管。因此,建立起运行有效的健康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搭建起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健康管理公司、个人等可相互查阅联系的桥梁是十分必要的。3.3以多种形式的预防保健工程为补充,巩固和“治未病”工程的开展给中医药健康管理带来了新局面,对实践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家和各省市地区均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了一些中西医结合、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预防保健活动,有力地巩固和扩大了健康管理的工作成效。如2008年实施的“三名三进”中医工程(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扩大健康管理工作成效?????????????????????????????????????????????????名词解释:CODEN(CodeNumber)为国际代码号,系美国ASTM(AmericanSocietyforTestingandMaterials,美国试验材料学会)制定的科技期刊代码系统。它是国际公认代码,已经被美国CA、IPA、Compendes、乌利希期刊指南、国际药学文摘等国际检索系统采用,Compendex在审查新的来源期刊时,还包括CODEN。CODEN由6位组成:前4位为基本码,一般为期刊的英文名称每个实词(中文期刊则采用汉语拼音)词头,不足4个实词时,用其他词补充。第5位一般为期刊类别等代码,第6位为校验码。CODEN应当印在期刊封面右上角,ISSN之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