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世说新语》包括&德行&&言语&&政事&等多个门类,涉及范围极广,是反映魏晋生活的一面镜子。该书为女性单列了《贤媛》一门,较为详细地描写了二十五位女性。我们可从貌、识、才、情、德几方面由浅入深,更加全面地分析《世说新语》中所展现的魏晋女性形象。&
   一、以&貌&引人&
   从古至今,女子之美为人所称颂。汉代李延年一首《佳人曲》成为千古之声。《世说新语》中的女子之美糅合了传统儒道两家所强调的精神气质内容,即内在的人格气质与独立的自由精神。本书对于女性外貌美的直接描绘较少,这一方面表明作者在选材时深受《列女传》的影响,注重传统儒家所强调的女性之&德&;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社会名士风流的&玄心、洞见、妙赏、神情&,影响到了刘义庆辑录女性题材的标准,即注重女性&才&之美。&
   中国传统对于女性外貌美的心理定势还是很强的。如《贤媛》第二则:&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作者寥寥一语&姿容甚丽&,外加一个&惜&字,就活脱脱地表现出了王昭君的倾城之貌,令汉元帝大为后悔。当然其自愿和亲、出使塞外的高风亮节也为人景仰。《贤媛》第二十一则描述李势妹之美:&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桓温平蜀,以李势妹(一说为李势女)为妾。该女子美貌非凡,桓温很是宠爱。桓温之妻南康公主出于嫉妒便带领侍女欲杀之,不想却被李氏惊为天人的美震撼住了,产生了&我见犹怜&之心,就不忍杀害她了。当然李氏的转危为安还依靠她淡然处之的态度与真挚的言语,这是后续了。因对于美的欣赏而放下屠刀,可想而知这份美丽足够精彩绝伦。如果说男性欣赏女性的容颜,尚属于异性相吸的范畴,那么女性为同性的容貌所打动,则是女性唯美意识的苏醒,也是女性生命的觉醒。这里的侧面烘托所产生的&美&的效果,比直笔&发委藉地,肤色玉曜&来得更为深刻、更为震撼。&
   二、以&识&鉴人&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很多胆识过人,识人精准。女性卓越的识人之才,很大程度上受魏晋时期流行的人物品藻和名流月旦的影响。如《贤媛》第七、八则收录了许允的妻子阮氏超人的识鉴之才。《贤媛》第六则写许允之妻虽貌丑而心灵,知书达理,识人鉴事丝毫不逊于许允。《魏氏春秋》结尾曰:&虽会之识鉴,而输贤妇之智也。果庆及后嗣,追封子孙而已。&史书对许允之妻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也足见她的才识受到大家的认可,至于容貌恐也无人在意了。&
   山涛之妻也颇负盛名。《贤媛》第十一则记载山涛留宿嵇康、阮籍二人,山涛之妻&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便&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等到山涛询问妻子对二人的评价之时,妻子答道:&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深夜凿穿墙壁窥伺男子,这在古时已有悖常理,况且在观察完阮籍、嵇康二人之后,她还一语中的地指出了夫君的不足,认为山涛应和二人学习才情。此妇识人之才可见一斑。刘孝标注里引入王隐的《晋书》曰:&韩式有才识,涛未入仕时,戏之曰:&忍寒,我当作三公,不知卿堪为夫人不耳?&&如此性格豪放热情而又内心细腻察人的女子,怎能不教人喜欢佩服呢?&
   三、以&才&服人&
   《世说新语》中也有一些描述女子&才&之美的篇章。重视才之美,尤其是女子的才之美,应该起始于魏晋时期。男性沉迷于玄言、品藻之中,女性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女子之才,可从文采、言谈和行为举止中体现出来。&
   从文采方面来看,纵观全书,最为浓墨重彩的才女当属左将军王凝之妻谢道韫。她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将迷离轻灵的雪花形态淋漓地表现了出来,又有以雪喻春的气息,堪称咏雪一绝。《贤媛》第三十则记载济尼评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足可见其享有盛名。她虽腹有诗书,但却不免成为政治联姻的工具,&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贤媛》第二十六则)可见女子在当时纵使是受到良好教育,地位也还是较低,难以摆脱被操控的婚姻。&
   魏晋女性的言谈之才在诸多方面有所体现。新婚之夜,许允之妻阮氏因奇丑而夫君避之,不想阮氏发问&士有百行,君有几?&(《贤媛》第六则)夫答&皆备&。阮氏便以犀利之辞回之:&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而不好德,何谓皆备?&直教许允面有惭色,之后夫妻相敬如宾。人不可貌相,阮氏的这一语不仅让许允知错,也更让她的言才受人钦佩。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王公渊,新婚之夜,&王谓妇曰:&新妇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妇曰:&大丈夫不能仿佛彦云,而令妇人比踪英杰?&&(《贤媛》第九则)一语既言辞犀利,又不失机智风趣,可谓小女儿家的爽快之言。桓冲不好穿新衣,夫人传语&衣不经新,何由而故?&(《贤媛》第二十四则)寥寥几字,说理透彻,不可不谓妙哉。&
   在行为举止方面堪负&才&名的不可不推许允之妻阮氏。许允被晋景王杀害,妻子闻之,&神色不变,曰:&蚤知尔耳!&&这样豁达的态度和识见在当时不可不说罕见。后景王为免除后患,派钟会来试探许允的两个儿子。&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贤媛》第八则)阮氏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和聪慧之举应对了狼子野心的司马氏,既保全了许家的后嗣,也让她的明智广受后人称颂。&
   四、以&情&动人&
   魏晋之际,人们纷纷追求个性和心灵的解放,对于&情&的追求和表达更为热烈和自由。《惑溺》第六则记述王戎之妻与夫君以&卿&相称,&亲卿是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这种毫不掩饰对夫君热烈喜爱的表达,难能可贵。《惑溺》第二则记述了荀粲&与妇至笃&的事例。&冬月妇热病,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荀粲虽曾说过&妇人德之不足,当以色为主&。但是他最后感念亡妻,甚至随妻而去,不得不让人感慨夫妻间的恩爱,或许之前所语只是年少轻狂,妻亡之后的&佳人难再得!顾逝者不能有倾城之异,然未可易遇也&才更加让人珍惜。荀粲与妻伉俪情深,实在是魏晋以情动人的典范。
   书中还有许多女性大胆追求爱情的事例,正如干宝在《晋纪总论》中所云&先时而婚,任情而动&。《惑溺》记载了&美姿容&的韩寿和贾充之女私通、最后二人终成眷属的动人爱情故事。&寿矫捷绝人,逾墙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说畅有异于常。&韩寿与贾女大胆追求爱情,这在当时世风初开的环境下不可不谓骇人听闻。&
   五、以&德&教人&
   《周礼》将妇德位列首位,足见德之重要。余嘉锡先生说:&有晋一代,唯陶母能教子,为有母仪,余多以才智著,于妇德鲜可称者。&{1}《世说新语》所记女性美德方面,当首推陶侃之母。《贤媛》第十九则写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剪发卖钱、斫柱烧火来招待众人,以盛情打动了所有人,其子最终赢得了范奎的举荐,仕途也从此开阔。刘孝标注:&王隐《晋书》曰:侃母既截发供客,闻者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侃母的良苦用心不可不谓德之榜样。等到陶侃为官&以坩■饷母&时,母亲反而责怪,&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贤媛》第二十则)。侃母严谨的家教成就了陶侃的清廉,更以这种一丝不苟、公私分明的精神受到了后人的称颂,位列四大贤母之一。{2}&
   曹丕的母亲卞太后也可谓母亲之典范。曹丕为继承父业,对亲兄弟赶尽杀绝。卞太后早已看出曹丕的阴谋,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母亲苦苦相求,既是为保全曹植的性命,也有对曹丕名声的考虑。不过最后好在曹植一首《七步诗》化险为夷,也不枉卞太后的一番苦心。《贤媛》第四则记载,曹丕将曹操生前所用的宫人全部纳为己用,卞太后得知,大加斥责,&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及至曹丕的葬礼,卞太后都没有前去哭吊。由此可见,卞太后是一个是非分明、道德观念极强的母亲。刘孝标注&卞太后性约简,不尚华丽,有母仪德行&。《三国志&魏书》本传亦谓&诸子无母者,太祖皆令后养之&,并赞其&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这样一个品德高尚、大义凛然、母仪天下的太后,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世说新语》在文学方面的价值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有开启之功。虽然它还不是很成熟的小说,但也可称是笔记小说、记人记事小品文的经典之作。此外,《世说新语》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其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大不同前。书中的女性摆脱以前三从四德的形象,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参与到生活当中,热烈地追求美,追求文学艺术,展现出一种活泼开朗、灵动不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女性形象,这对后世女性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① 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世说新语笺释》,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63页。&
  ② 刘孝标注,朱碧莲:《世说新语详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作 者:刘 娜,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4|
上传日期: 11:39:2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
官方公共微信本类论文推荐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对女性的影响_国学教育论文_第一论文范文网
第一论文范文网免费提供国学教育论文范文,国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并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论文分类导航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对女性的影响
徐秋雅[普洱学院人文学院,
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魏晋时期社会崇尚才智识鉴。魏晋名士们张扬、率真、自我,这种气度不同以往,在这种气度和情怀中,魏晋日寸期的女性也深受影响,她们姿容曼妙、言辞雅思、品德高洁、情感率真,无处不体现着魏晋风度。
教育期刊网 关键词 :魏晋风度 内外兼修 真率美
秦汉古朴典重,魏晋自在风流。魏晋士人疏狂放诞、通脱佻达,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展现着他们所具的风韵之美。鲁迅先生在《巾国小说史略》中谈道:“汉未士流,已重品目,声明成毁,绝于片言,魏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为吐属则流于玄虚,举止则故为流放,与汉之惟俊伟坚卓为重者,甚不侔矣。盖其时释教广被,颇扬脱俗之风。”魏晋时期的美是一种全方位、开放的美,不仅注重人外在的容止、形态;更注重人内在的品德、情操。魏晋风度所展现的是一次人与自然的交融汇聚,阮籍、嵇康风神高骨,陶潜清淡自然。通脱旷达的魏晋之风在当时女性身上也有体现,《世说新语·贤媛》篇中记载r二十三位女性,她们性情率真、节操可钦、见识超群、气度不凡,以“贤”尊其德,以“媛”彰其雅,从姿容、品德、才情展现出魏晋这个自觉时代下女性的整体风貌。
一、内外兼修之美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人物品评成为风气,人们在不断发现自然美的同时,也寄情自然,以自然之美来比兴自身。在《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姿容秀丽,“濯濯如春月柳”“肃肃如松下风”。这时的女性在某种程度上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男性眼中的女性美已渐趋摆脱视女性为附庸和赏玩对象时所要求的那种外形美。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日:“王夫人神清散郎,故有林下之风;顾家妇清心玉映,白是闺房之秀。”济尼的评论未见高下,但可见王夫人与顾家妇之美各有特色,都不是香粉腻脂的红楼庸俗之美,而是白成风度,独有神韵的优雅气度。
魏晋女性器重“才与性”。《世说新语·贤媛》篇中的妇人聪慧精明,通情达理,洞明世事,富政治智慧。出身于宦官之家但相貌奇丑的阮姓女子与许允成礼交拜之后,许允一不进洞房,二不与妇语,“家人深以为忧”,后逢桓范来访,许允妇知桓范必劝许允与其和合,结果恰如其所料。桓范走后,许允勉强人内,但未久即欲夺门而出。其妻抓住时机,与许允论理。许允问她:“妇有四德,卿有几何?”其妻对日:“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许云:“皆备。”其妻于是质问:“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德,何谓皆备?”许允理亏色惨,遂夫妇和合,相互敬重。许允任职吏部而见凝于魏明帝,明帝欲问其“多用其乡里”之罪,许允妇闻知后告诫其夫:“明主可以理夺,难于情求。”故许允见明帝,征引孔丘“举尔所知”以为论据,据理力争,说:“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明帝派人调查后,发现其所荐乡党“皆官得其人”,于是不加罪,反赐新衣于许允。许允妇料事如神,当许允未归,全家嚎哭之时,她却神色自若,云:“勿忧,寻还”,没过多久,许允果如其言而归。在后来许允犯事晋景王而入狱,鉴于官场人事繁杂,险诈多变,许允妇料其夫难免于死。她正在机中,神色不变,设法保全其二子免遭株连,终使一子“擢为尚书祠部郎”,一子为“幽州刺史”,荣耀继续,光照门户。她深沉多智,识见拔乎常人;气度从容,练达无以复加。
还有一位令人叹为观止的智慧妇人就是陶侃母湛氏。陶侃“少有大智,家酷贫”,适逢同郡孝廉范逵前来投侃宿。“于是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因此以什么来招待客人,对于湛氏母子来说是一个大难题,但湛氏的表现却令人叹赏不已!“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髻,卖的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判诸薦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以此条观之,侃母之豁达气度,叹绝古今,虽男儿也当自惭,岂独有智算而已!也正因为湛氏能克己忍苦资给陶侃,“使交结胜己”,才有陶侃以后的平步青云。陶侃由此大称赏于士族名流,所谓“(范)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在这我们见识了湛氏过人的智慧,也让我们见识到了魏晋时人人仕道路的与众不同。
魏晋时期像这样聪明的女性不仅这两位,王经母也是一位颇有远见的妇女,王经母劝王经致仕:“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魏晋本阀阅当政时代,王经以寒家子而获富贵,正是“高处不胜寒”,既无殷实门户相佐,徒然入诸殿堂高坐,只恐孤身见危,极易卷入朝堂权力政治斗争中。故王经母高识,令其自行免官。从这可以看出王经母高明之处。可惜王经没王经母对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一介妇孺如此明哲,如此旷达,气度高绝,忠义有节,不愧为女中英杰。
清谈在魏晋蔚然成风,成为魏晋士人自我标持、彰显个性风采的一种手段。清谈时的风度仪表、玄妙高远、字字珠玑更彰显了魏晋士人的内在美,这一点同样也影响到了魏晋时代的女性。
汉成帝幸赵飞燕,飞燕馋班婕好诅,于是考问。辞日:“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美尚不蒙福,为邪意欲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③中国历代帝王莫不对诅咒自己政权的人忌讳之至,必欲除之而后快,此时班婕妤的处境可谓是山雨欲来,但面对严责苛问,重压下的她却沉静自若的回答,祈福于自己尚不可得,谋祸于他人又何以致?祈祝鬼神原本就是无用之事,有知无知都是一样无用。所以自己根本就没有动机去“祝诅”。正反而辩,将自己从谗言中解救出来,只言片语足见班婕妤的沉着与智慧。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悦,太傅慰释之日:“王朗,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日:“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谒,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朗!”这些言辞,都显示着说话人的机智与才思,从她们的对话言辞中展现出魏晋女性思维的敏锐迅捷,这种淡定典雅的辞采更彰显其风度与神韵。
山涛妻韩氏评鉴嵇、阮二人也十分精典。山涛妻韩氏觉山涛与嵇康、阮籍二人异于常交,想一睹嵇、阮风采。一日嵇康、阮籍二人造访,“妻劝公止之宿……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返。”山涛问其妻对二人的评价。其妻坦然以告:“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山涛也自以为是:“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这里且不论他俩的言论是否存有偏颇,但却可以看到,在魏晋相对自由开放的清议和品评人物盛行之下,这些才识之女热衷于人物品评,也敢于品评。这种不惜“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返”的高亢明爽,已达人性的另一个境界,直有名士之风。
受魏晋时代整体精神风貌的影响,魏晋女性更倾向于言辞上的机智和品德上的高洁,她们充分展现出一种自由的风范,用自己的才思来赢得男性的尊重。
二、真率美
鲁迅先生指出:“儒学以礼教为本,主张克己复礼,反对怪力乱神,提倡中庸,反对极端;儒学的式微,往往意味着人性摆脱束缚和自由发展。”魏晋时期,儒学对人的束缚渐弱,玄学逐渐兴盛,士人在清谈之外,注重自然、注重自我的个性展现,他们肯定自我的人格、自我的价值、自我的意识和情感,精神人格得到极大的解放和自由。受玄学的影响魏晋成为崇尚自由、个性的时代,士人更注重与自然的契合,追求物我的合一,这种遵从自然,彰显个性的风范表现在性格上,即形成一种真率的品格。
魏晋妇女才高雅识、坦诚真率的当属谢道韫。在谢安雪日论文中,谢安问子侄辈“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答之“未若柳絮因风起”。她的回答形意俱全,不落俗套,大受谢安称道。借济尼之口,直指谢道韫有“林下风气”。
魏晋时期女性冲出了礼教的束缚,对于自己所敬爱之人,她们敢于无视礼教的存在,敢于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她们不忸怩做作,一片真情纯然流露。
苟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庭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意卒,于是获讥以世。奉倩日:“妇人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裴令闻之,日:“此乃是兴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后人未昧此语。”⑥当时人们多认为荀奉倩是为色而亡,然而无论苟奉倩妻是以色得爱,或是因德获宠,荀奉倩此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无疑是最真诚的,而且其表达的方式也是直率的,毫不做作的,为了自己的妻子,荀奉倩不惜以身相熨。还有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日:“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日:“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从这些真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男女之间真挚的夫妻之爱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批判,但这种批判也正体现了魏晋时期女性真挚的情感和直率的品格,也是对儒家家庭主义的最大颠覆和挑战。这无疑也是魏晋时期整体精神风貌的表现。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感情的一个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士人形成恣情任性、不拘礼俗的士风,核心就是自我价值的发现。自由、洒脱、任性、超然物外的时代精神,是当时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生活于同时代的妇女也深受这种士风的影响,使她们有着更为深刻的思想和更为自然的风韵,成为汉魏时代独具的一道风景。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②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③④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篇》,王根林等校点:《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⑤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而已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⑥⑦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⑧许辉、邱敏:《六朝文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徐秋雅,普洱学院人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
编辑:康慧
E-mail:有听从母亲的意见,后遭高贵乡公之难,罹祸被诛,殃及慈母。临刑,王经涕泣向母亲谢罪,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 09:07:21
网友评论《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对女性的影响》
本类论文总排行版
本类论文本月排行
本类论文本周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