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小班化教学中实施体育分层教学学18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小班化体育教学效果提升的策略分析
小班化教学策略 小班化体育教学效果提升的策略分析
摘 要: 小班化教育教学是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也是课改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只有紧扣小班化教育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体育教学的特征从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比赛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强化小班化体育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 体育教学 教学效果   小班化教学最直观的表现是学生人数的减少,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能够更多地关注到学生个体的情况。通过分层教学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因材施教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教学比赛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分层教学提能力   从体育教学实践看,学生的差异性客观存在,但面对差异并没有完全发挥体育的育人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还在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制造“标准件”,这种方式必定会使一部分难以适应的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或阻碍;二是不公平地对待学生的差异,学生已显露的某些优势素质经常得不到关注,更得不到发展,甚至受到压抑;学生已存在的缺陷得不到补偿,甚至受到歧视;三是虽然承认差异,但在体育课上重视不够,大多单纯地把差异看做教学的消极因素,无疑是对学生发展的一种损伤,是对“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面对差异我们采用最常见的方法是分层教学,对每位学生确定层次不同的水平目标,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有效又合理的发展,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小班化情况下,通过“分层教学”可以形成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个别化学习,可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三个基本要求:“面向全体”、“适应差异”和“促进发展”。学生可以得到适合于教学,这样的学习活动就能适合学生的需要,也能促进有差异的学生的发展。对于体育课的分层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还应包括练习分层、指导分层、评价分层。基于这样的认识,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上好体育课,应首先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要,努力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二、因材施教展个性   小班化教学为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提供创新条件,因为小班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人数的减少,那么课前备课可以按照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素养和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分别为他们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人数适度,教学器材齐全,教学场地充足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一系列弹性目标和练习。实践证明,以前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在授课中很难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并且个别指导,所谓体质好的“吃不饱”,体质中等的刚刚好,体质差的“吃不了”,而在小班里,教师完全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因材施教真正得以体现。   小班化使体育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率大大提高。体育设施是影响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21世纪现代化学校,教学设施配置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的。而在以往人数众多的大班教学中,体育教师都深有感触:体育器材缺乏,场地狭小,上课班级多,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师施展创新手段的机会,造成体育教学效果差,学生无兴趣。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今日,过去一切都大为改观。由于学生人数减少,体育器材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实践中,笔者采用艺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完美实现律动替代准备操。例如: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以往教学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教师在准备活动中加入了音乐元素,让每个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进行创编,采用轮流做领操员,轮流做体育锻炼的小组长,轮流做示范员等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适时换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教学比赛促主动   比赛是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形式有:小组间的比赛,小组内部的比赛、班级间的比赛。小班化的人数减少,极大地方便了教师控制和调配课堂,有利于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组织各种活动更是如鱼得水。比赛形式根据需要确定,如果是新授内容,就多采取组间或者班级间的形式,大家一起互相观摩学习,找差距,定目标,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如果是复习内容或者是大家都熟练掌握的项目,就可以采取组内部的比赛,教师巡回指导和参与,和学生接触、交流。由于人数少,比赛不再是少数体育“尖子生”的舞台,而是全体学生的展现平台,在教学比赛中常发现每组学生都会聚集在一起交头接耳探讨技术、战术,气氛热烈,实质是为了在比赛中获胜而努力,他们在比赛前窃窃细语的样子非常可爱,这说明比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进行教学比赛就必须进行评价,较好的评价方式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实践中发现,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群体中交流、学习、比较,学生能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他人、从而不断提高和发展鉴赏力和判断力。其次,教师客观评价教学比赛的过程,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对于优胜者肯定并表扬他们的成绩,和学生一起分析取胜的决定因素。和学生共同评价,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最后,对于没有能在比赛中取得成绩的学生给予及时诱导和帮助,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在以后练习中互帮互助,教师要多关注这些学生,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体育比赛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水平,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运动舞台,激励他们展示自我,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增进和同学之间的友谊,让体育学习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2]朱珊.小班化教学的创新探索.现代中小学教育出版社,2005.   [3]季浏.体育社会心理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摘 要: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过程,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操作性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如何运用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2013年1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过程,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操作性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运用。小班化教育如果不能配以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最多只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这种小班化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此,积极开展小班化教育模式的研究,抓本质,循规律,调结构,优策略,实施整体构建。逐步形成一个高效的教学模式。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国论文网 /9/view-5721088.htm  关键词:学习模式;学习兴趣;教学需求;分层教学   一、宽松融洽,均衡发展学习模式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活动环境是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的一个积极表现。在小班教学中,可充分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均衡发展,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如:在课的准备活动部分,让每个人轮流上前带做韧带操,轮流展示自我,按照老师课前要求,每人事先准备好活动内容,各显其能,带领本组学生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又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创设一种语言情景,今天我们来做击鼓传花游戏,传到谁,谁就要展示个人才艺,看谁做得最棒,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样就满足了每位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同时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   二、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指充分利用小班特有的时空优势,创设形象、典   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方法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低年级课前准备部分我们可以用“动物模仿操”作为热身,在边欣赏音乐、边想象、边玩的过程中学习。音乐中响起了小兔跳、青蛙跳、老虎跳的声音,学生在宽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发挥了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经过讨论―实践―交流―共享,最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师生的关系拉近了;有了一个很愉快和谐的教学开始。   三、人际合作策略,满足教学需求   人际合作是教学互动的又一必要条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个体与群体的合作,是决定教学互动的重要因素。如:在课堂队形变换中可以体现人际合作这一面,以往在大班教学过程中,常用一种组织队形小组合作方法很少,站成几列横队或几路纵队,既不美观又不大气。往往产生教法死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现在小班体育教学中,因为学生人数少,根据课的需要经常变换组织队形。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和满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小班教学组织形式从多样化、随机化的原则出发,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心理与空间距离大大缩小。教师近距离的接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扭转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往的   局面。   四、分层教学设计,有层传授知识   1.分层教学设计   要求面向中等生,发展后进生,提高优等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大面积提高质量,并给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机会。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必须分层设计教学方法,而不是毫无区别地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一年级跳绳教学中,已经会单跳绳的学生可以让其尝试花样跳、摇跳长绳,进一步培养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差的学生采取差生配置补偿,主要解决办法就是多练,生带生,易到难等措施。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通过事先了解,进行诊断练习,对检查出的缺陷进行补偿教学,扫清新授课的障碍。   2.分层传授知识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好尝试点,设计好问题和练习顺序。教学过程中,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初步探讨,使学生形成认知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几项活动:观察教师的示范,分析教材,重温某些技能,练习体会动作,对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类比,在练习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提出的问题,达到掌握新知识、技术、技能的目的。对于一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师可配置一些素质练习;对技术性较强的教材,可配置一些辅助性和诱导性的内容,编制好练习顺序,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有时可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使之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对各层次学生加以区别对待。   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努力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索、求异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特的见解,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色教学模式犹如一个小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满足学生求新、求奇的欲望。针对生生、师生接触机会多,班级学生人数少,活动时间多,活动空间大等特点,对教学进行探究   升华。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后阳小学)   编辑 杨兆东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体育小班化经验谈
小班化体育教学经验谈
一、小班化体育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小班化体育教学有以下优势:①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②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频度和交流的密度;③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并因材施教;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力。
小班体育教学也有其弊端:①人数的减少,在营造课堂气氛上增加了难度,而且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范围变窄;②学生吃苦精神、竞争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孩子们大多自我中心倾向严重,不善于同别人共同合作。下面结合其优势和不足谈谈自己这几年在小班体育教学方面的实践体会。
二、采取多样的集合队形
一年级新生刚进校,还没有形成体育课堂的常规,集合队形以培养常规为主,采取传统的4列横队的排法。从二年级开始,我就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为此我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于是,同学们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提出确定下次课的队形。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
三、丰富的分组教学
小班的人数少,教学分组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分组。
(一)自由组合的分组
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每组的人数没有硬性规定。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完成目标的凝聚力,有利于学习和竞赛的顺利进行。例如,在羽毛球、乒乓球练习中,各组内良好的同学关系可使他们练习更加尽兴,心情更加愉快。
(二)互帮互学的分组
根据小班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动各小组人员,使各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技能好的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三)分层次教学的分组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几个小组。根据区别对待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小组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小班的人数少,教师有精力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可根据身体素质和每项活动运动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成4个层次组:A组(素质好)、B组(素质中上)、C组(素质中)、D组(素质差),对不同层次组的学生制定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层次的不同而调节。这样,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个性化的评价
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教师便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发现学生的运动水平有了提高,教师可以进行表扬或者激励;发现思想品德有进步,教师要进行表扬或者激励;发现违反课堂纪律或不安全的事,教师要进行评价和引导。小组取得比赛的胜利可给予小小的物质奖励,如学生喜欢的卡片、徽章或粘纸;对失败的小组也要进行鼓励。评价要达到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五、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
要提高小班课堂教学效率,小干部的作用不可忽视。小干部不仅仅是教师搬运器材、布置场地的助手,更应该参与管理和评价。例如,在进行小组竞赛时,教师可要求小干部维持好本组的纪律,安排参赛选手的次序;分组训练时,可让小干部带领本组成员到指定地点组织练习,之后报告本组的练习情况;在进行学习评价时,让小干部对本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进行评价。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现在的位置:
> 研修公告()
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的尝试运用
海淀区民族小学&&& 张晓菁
内容提要:小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它要求“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尝试了分层教学,运用了目标、方法、过程、评价分层,满足了学生个性差异发展中对因材施教的需求。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音乐教学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倾听、歌唱、表演形式来感知和表现音乐的美。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既有先天音乐禀赋的差异,也有发展程度的差异;既有知能方面的差异,也有个性上的差异。从现代教学论的角度看,“差异也是一种资源”。个别化教育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关心每一个学生发展,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差异出发,对教学所设计的各种因素,各种环节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由于小班教学的时空扩容,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关心、交往的密度和融洽度,为教学的个别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师教学时要承认差异,适应差异,有区别地教学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小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反馈信息,并及时有效地调控教学。通过分层操作,频繁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矫正,实现教与学的平衡,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分层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我们设计层次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通过实验证明,儿童至少可以确定其有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是现有水平,表现为学生已经能够独立、熟练地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第二个叫潜在水平,表现为学生尚不能独立、自如地完成任务,在经过帮助启发,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这两个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我们设计的层次目标必须建立在“最近发展区”上。由于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各不相同,划分层次要适当,确定层次目标更要适度。适度的目标是指要适当高于学生已有的水平,又是能让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就像“跳一跳,摘桃子”,桃子的位置(目标)就要让不同个子(层次)的学生跳起来(经过努力)都能摘到。如果桃子的位置不分高低(层次),可能是“高个子”(高层次)伸手可获,而“矮个子”(低层次)却高不可攀。在制订目标时,要充分利用小班的资源优势,根据不同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目标。
案例:在听音训练时,由于学生程度不一,有的学生学过乐器,辨别音高的能力很强,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难辨音高。如果用同一个目标要求学生,就容易造成“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等现象。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听音游戏,把学生分为“听音大师”(即A层),“听音高手”(即B层)、“听音新手”(即C层)三个层次,并把“新手”调到离钢琴最近的位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听音大师”要求老师在钢琴上弹出音后,迅速准确的唱出唱名;对“听音高手”要求能唱出唱名,在反复听辨下能唱准确;对“听音新手”要求模唱出音高,在老师指导下唱出唱名。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之间相互影响,不断努力,大部分“新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分层&
分层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C层学生,在自学时教师的指导有所倾斜,设计问题采取“小步子、慢速度”的教育原则;对第A层次的学生,设计的问题要灵活一些,而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案例:在教学生唱《摇篮曲》时,我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收集多种风格等摇篮曲让学生欣赏,调动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识谱练习中,我的注意力多集中在B、C层学生,随时点拨他们,使他们的注意力得以持续,并让A层学生示范。在学唱歌曲中,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的学习兴致达到高潮,并组织“A扶C、B自扶”的教学活动,让各个层次的学生达到自己所选择的目标,体验音乐的美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过程分层
传统的音乐课教学过程往往趋向单一,缺乏层次,老师们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以学唱新歌为例,先是听几遍,再是反复跟唱直至学会。这样的方法平乏单调,许多同学都难以接受。小班教学如果也如法炮制,则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如果在小班教学中能对教学过程作些“分解”,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环环递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案例:《摇篮曲》是四年级的一首学唱歌曲,这是一首艺术歌曲,是原来旧教材六年的歌曲,四年级学生在掌握歌曲情绪上有一定难度,我根据学生实际,从感受—体验—表现—创作这几层安排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使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母爱,启发学生的情感。
2、通过欣赏不同演唱形式的《摇篮曲》,体会艺术歌曲的艺术性。
3、手划旋律线,用WU模唱。分出乐句。
4、解决附点节奏,通过模仿妈妈摇摇篮解决难点。
5、听《摇篮曲》,做“真情传递”活动。用一条丝巾传递妈妈对孩子爱和孩子对&&&& 妈妈的爱。
6、带感情演唱歌曲。
7、创作歌词,想唱给谁,就换成谁。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
8、通过手中的心愿卡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过程的分解化和梯度性,信息的层次化输入,使学生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学习。在教学《摇篮曲》时,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解,层层递进,降低了学习难度,关注了每位小班学生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分层
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参照物。在大班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评价一般以期末一次性测试为主,加上考试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的僵硬化,课堂常常出现秩序松散、纪律失控的现象,学生对音乐考核课厌倦无味。随之,教师在成绩评定中也多少出现随意性。我认为,小班音乐教学评价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时空的整合为小班的因人而异,分层评定提供了保证。
1、发挥自主评价
教师要发挥每位小班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评分的主人,体现评价的自主化。如唱歌考试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歌曲进行演唱,然后对照评分标准,先学生自我评价,再让大家审评,最后确定分数。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好的评委,因此这种考试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别人演唱,并给每一位同学一个公正的评价。这种考试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经常会为了一个同学的正确评分,进行激烈的争辩。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而且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每一位学生知道了自己优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强化了生生合作。而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评价的因人而宜,给了每位同学属于自己的评价。
2、侧重强项评价
音乐成绩的评定可以包括欣赏、歌唱、律动、器乐、乐理、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班时空优势,根据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的差异、项目的强弱来作出评价。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些;有的则舞蹈好些;有的擅长器乐;有的则偏向于欣赏……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考核时不能就先天五音不全或节奏不稳的一律给予低分,而应根据具体条件,让学生发挥一技之长作强项评价,以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注重纵向评价
评价应着眼于未来,侧重于发展,有利于改进。在现实评价中,教师无形中会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横向比较。其实,评价是对每位学生本身而言,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赛竞争。因此,教师应强调评价的引导作用,淡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注重学生的纵向发展,使学生体验到进步就是成功。
“小班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过程。”小班化教学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学,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的选择,有针对性地设计各个环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各个环节中有所成就,从而真正做到乐学、会学、想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班教学的整体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小班音乐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海淀教育科学研究所
发表于 01:05
其他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层走班教学实施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