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书作蠹残值是什么意思思

查看目录 >>“藕粉”真品推广、交易区
博客搬家:.cn/u/&(字节数: 77) [原创
11:05:54]&&& & 《吴藕汀书法四十二品》释文(四)& & 三十三、匾额:竹桥巷里人家。九二翁吴藕汀。& & 三十四、匾额:溪上草堂。吴藕汀。& & 三十五、印面释文:右上椭圆印两:一、朱文“与高辛氏第六才子同名”;二、白文“又字堪修五凤楼”。吴藕汀释:《谈苑》:韩洎与兄浦皆有文名。洎尝轻浦曰:兄文如绳枢草舍,予文是造五凤楼乎?浦因寄以笺去:百幅蛮笺出益州,近来寄自浣溪头。老兄得此全无用,助尔添修五凤楼。壬申五月廿七,韩韭刊。& & 三十六、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题跋:己巳五月,复得《江湖奇侠传》新印本两册,并阅读一过。重温六十年前旧梦,喜则,垂暮之年尚能重见,庋之插架,朝夕其之;悲则,当年内子意欲读之,兀遭丁丑之役,未果,此书亦已散失不存。旧感新境,怅触于怀,笔墨所及殊凄然也。吴藕汀记。& & 三十七、尺牍,吴藕汀致基础民:“础民我兄台鉴:顷奉大札,欣慰无任。前天晓华来,谈起兄之近况。我与你已有好几十年不见了。我虽然到过嘉兴,但总是匆匆,未得与兄相晤为憾。数十年来,屡遭颠簸,而今总算还依然故我。我与你同年属牛。很不容易了。你子女都好,可喜可贺。我大儿仍在湖州航运公司当船队长,不过身体不大好,近在湖州中医院住院医疗;二儿现在航天部南浔微电机厂当厂长,经常天南地北,忙得不亦乐乎;三儿在南浔电扇厂工作,比较适宜;在南浔有两个女儿,一个在南浔丝厂;一个在南浔旅社工作。如此而已。我自几年前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生活费可拿一百馀元,最主要的是医疗费用可以全报销,而且死後还包办丧葬费,因此个人生活,还能过去。不拿儿女的钱,也能过去了。在绘画上也可以捞一点外快。我虽然在文革中弄到纸也没有一张,现在买书倒买了很多。因为钱除了买书实在是用不掉了。老年人吃也不要,穿也不要。用钱是有限的了。前年你在铁佛寺看我画展,遇到的是汪雨人。他本来也出身在嘉兴,曾经谈起,不过忘了你的大名。你集邮出了名,我的绘画和词学,居然也不胫而走。上月在湖遇见费在山兄,他也是集邮前辈,我们也谈起了你。张苕生兄文革後重又通信了两年。我去湖州看他,不巧,他到安吉去了。从此没有见面,他就去世了。& & 关于西湖博览会。会期半载,我去过两回,明信片那时我都买了,而且请他们盖了纪念戳,我也寄到家里有好几张,几度反复,自然都化为乌有。西湖博览会大约在断桥,进门後分两路,一至白堤,一至北山路,故而大门时三角形。其中有十个馆,白堤有革命纪念馆,孤山有教育、农业、艺术、动物四馆,北山路有丝绸、卫生、工业、商业四馆,岳坟有特种纪念馆。断桥下有铁路陈列馆,不在十馆之列。西泠桥下有音乐亭,制作如螺蛳壳,大概算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吧。丝绸馆附近有跳舞厅。西湖博览桥由北山路通达孤山放鹤亭。北山路桥下有大礼堂,经常开演京剧。大致在松木场方面,还有迷魂阵和跑驴场。会的地位自断桥至岳坟,在会内只能步行,不能通任何车辆。门票那时不知许少钱一张,因为我两元钱买一张长期券,可以用来乘公共汽车不要买票。当时还有一册西湖博览会导游,我在火车中买得。上面还有当时想发行的西湖博览会纪念邮票的图案。交通部批不准没有出。图案我已记不起来了。这些全凭记忆所得。可能有差错我未可知。专此即颂。叨在知己,以後通信不必寄邮票,否则太见外了。近安。弟吴藕汀拜上。5.18灯下。便时晓华之信代转为幸。”&& & 注:此信,写于一九九年。& & 三十八、尺牍,“画牛阁”笺。吴藕汀致顾国华:“国华我兄大鉴:上月奉大札,知我兄即将去西北,故未奉复。兄已从西北归来,不胜欣慰。经商原是好事,取之有道,有何不可。不过近来比较困难,确是实事。衷心祝愿。愿阁下一马成功为颂。今年无夏,一贯不热也,是奇迹。毕竟以免汗雨淋漓之苦,幸哉幸哉。但愿今冬不冷,为我辈老年人所希望也。近来谅忙。匆匆即候。秋安。弟吴藕汀拜上。二十九。小汀附笔问好。”& & 三十九、尺牍,吴伽所制“无量寿佛”笺。吴藕汀致梦白:“梦白我兄大鉴:上月阁下赐函,闻于近日来浔下顾,不胜企望;但久俟未见光临,殊为遗憾;谅事忙,一时未能抽身来浔。倘得暇,来[,望之矣。如晤非石、毅之两公,乞代致意问候。即此并候。文安。吴藕汀上言。十二月五日。”& & 四十、篆书,扇面:藜光空照竹桥居,虚领文澜四库书。汗牛收得欲充栋,晚年结习自难除。甲申秋七月录近作。汗牛收得倒置。九二翁吴藕汀。& & 四十一、便条,书于信封背面:此沈侗I兄于甲子之夏游黄山时寄余之信封。今因修理居舍在废箸中捡出。记而存之。今兄归道山已逾半载,不无人琴之感焉。庚午二月初五,雨窗。吴藕汀挥涕书。& & 四十二、便条,书于信封背面:此为九十老人周子美先生乙丑二月二日寄我之信封,笔墨遒挺,不似高年所写,殊为难得,宜永宝之。吴藕汀记。& & 四十三、题跋:徐桂章先生舍居南林近十馀年,余之挚友也。今年九十,精神矍然健旺,殊为可喜。此札乃丙寅元宵所书也。嘉兴吴藕汀记于画牛阁中。&(字节数: 6363) [原创
22:10:48]&&《吴藕汀书法四十二品》释文(三)&
&(字节数: 4370) [原创
22:02:42]&&《吴藕汀书法四十二品》释文(二)&&& 十二、词稿,《满江红?震泽访明天文学家王晓庵墓不得》:万树枯枝,黄花候、初冬尽秋。虫声里、震川郊外,空仰荒丘。分杪研营交日月,东西畴算转星球。叹此人、新法费心机,微妙术。&&& 寒酸我,愧依刘。维摩病,异乡留。任子规啼破,犹事吟眸。如是平铺青草地,无端少个土馒头。怅後生、未得拜碑前,唯梦游。十三、词稿,庚辰四月未是草《卜算子?和小溟女弟韵》《访一拂兄丈》:背郭子城东,轻拂杨枝细。对面难忘末路时,契语多柔意。  羁旅任蹉跎,空有屠龙艺。老不能闲笔墨疏,莫道流风异。《南堰》:巷口倚桥阑,俯视波纹细。五十年中思念深,了此望乡意。  今日赋归来,谁识雕虫艺。旧地如同陌路人,别久休惊异。
&(字节数: 7583) [原创
21:55:05]&&《吴藕汀书法四十二品》释文(一)&
&& &(字节数: 6706) [原创
14:16:16]&&& & 4月2日。“青石小城的也许”新浪发微博问:“《孤灯夜话》出版了吗?翘首期盼很久了。ps,药窗诗话竟然被人大拿走了版权,你们怎么搞的,人大是彻彻底底毁了那本书。”“中华书局目丁小编”回复:“《孤灯夜话》正在印制中,估计5月可与读者见面。《药窗诗话》此次在中华书局出版,首次得到了著作权继承人的授权,而且增补了许多新内容,订正了之前版本的讹误。该书出版後,无论从质量上还是内容上都会有很大提升。喜欢吴藕汀的筒子们,请耐心等候!”“青石小城的也许”跟帖:“就是喜欢吴老先生的那种淡雅和恬静冲淡。”&(字节数: 739) [原创
17:05:33]&&& & 齐九关于“皆我:山人齐九先生对寐叟的评论与我是及时雨!”微博的跟帖:& & 沈增植的书学观念散见于海日楼札丛和寐叟题跋这两本书中。创作上62岁之前遵循帖学规范,主要受黄庭坚,欧阳询,米芾的影响。王蘧常是他的得意弟子,在忆沈寐叟师一书中认为寐叟师的学黄庭坚阶段不很成功,后来学了钟繇,才渐入佳境。至1910年是他书法创作的第一个成熟期。& & 1912年的吕氏春秋跋明显受到黄道周的影响,1914年的山谷外集跋又融合隶书的意味。这几年受汉碑的影响很大,此外,对沈增植晚年书风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敦煌遗书,我认为是敦煌遗书是他碑帖结和的关健环节,影响了他对笔法的认识,没有敦煌遗书的出土,他在书法上的成就不会如此高。& & 在药石论一书中,有他对用笔的具体描述: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压中间,绰有余裕。指的是:上下左右,四面出锋,线条中段逆笔提按。所以沈在用笔上既重视起收两端,也重视线条中段。是对黄小仲……始艮终乾……说的进一步发挥。沈的字在圆的基础上注意锐角的表现,向外迸发的张力很强。& & 章法上强调横势居多,增强张力。。字法上融合篆隶魏碑流沙坠简等,非常庞杂。总之,“碑帖结合”是他主要的学书观念,“异 体同势,古今杂形”是他作品的主要特征。沈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类似西方绘画史的塞尚。/另:分四段是限于字数原因,实为整篇。以上拙见,请兄台指正。& & 其之“毒”不言而喻乎?杂也。&(字节数: 1845) [原创
23:44:18]&&& & 从徐而已先生的回复来看,好像徐先生认为我说的是“书画”三杰,其实我说的不是“书画”三杰,而是综合学术的,因为我首先就说明了“三位学者”,是“嘉兴三杰”没加“书画”二字框定,不仅学问杰出且书画杰出,说的比较笼统。至于藕老单凭绘画在嘉兴能不能达到“三杰”的地位,我们且等50年,让历史稍加沉淀,自然分晓。(当然,我个人认为是没异议的,只是我的观点现在是毫无价值的。)& & 关于寐叟的字,我认识尚不深,在他在世的时期,显然是特出的,觉得很有可取的成分,但这种认识也不十分确凿。饶宗颐先生说他的字很厉害,藕老说他用侧峰,笔画飘。饶宗颐先生,我最近两年极其看重,但我看不出,他的“问题”在哪。不知藕老是怎样评论饶宗颐先生的,我非常想知道,如果没评论过,那就太遗憾了。对于饶宗颐先生,我心里是没底的。请山人齐九先生帮我长长眼。也许先生不会推辞吧。& & 山人齐九先生对寐叟的评论与我是及时雨!后学愚钝,如果山人齐九先生能对这“毒”略加解释,后学定受益匪浅。&(字节数: 1346) [原创
23:35:18]&&& & 关于《皆我答徐而已先生》的两条评论。& & 徐而已:“关于藕老在学术造诣上实在让人敬佩,当然以后的书画史的地位可能需要再后来去发掘认识。所以我也仅仅是谈现在书画史地位的问题。现在我还是觉得藕老的学问大于书画。就如朱彝尊,写一手好隶书,但我们记得的还是其学问。向邵先生讨教了。”& & 山人齐九:“寐叟的路子有些类似康南海,想把碑与帖合一,也的确造诣深厚成就非凡,然总未能完成最后统一,因此有"毒",后学若不明其因,恐不利。”&(字节数: 687) [原创
11:38:57]&&& & 徐而已先生对我将藕老与沈曾植、王蘧常二位学者相提并论提出了异议,这是非常好的意见。感谢徐先生的关注,这可以造成一个交流切磋的机缘,也给我带来一个学习的机会。其实我认为这提法恰当不恰当倒无所谓,重要的是交流可以加深对藕老的认识。我重新汇报一下我这样提法的理由:& & 相对于前两者 ,藕老有藕老独到的地方。我从藕老的绘画里捻出“火候”二字,对火候的把握使藕老的绘画一如他的文章一样鲜活,对火候的精准把握也完美的成就了他的绘画词境表达。藕老绘画的鲜活性是独有的;藕老文章的切身感是独有的;藕老的书法功力可以说不及前二者,然而那份蕴藉,那份蕴藉里的生动是前二者所不具备的;藕老的眼光是犀利的,他能及时看穿问题所在(如对黄宾虹山水的评论)。& &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体会,是值得商磋的。我也希望得到更多前辈、朋友的异议和指点。&(字节数: 1159)1 |
已成功添加“”到 个分组
请不要超过6个字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图书馆工作要从小事着手
记得四年前孙家正部长到国家图书馆来的时候,任继愈老先生谈了自己这么多年当馆长的经历。他说,我其实也没有做什么事情,记得最清楚的是,1987年新馆开馆,用的都是玻璃门。许多员工不习惯,以为没有门,一个员工一头撞了上去,玻璃碎了,头也破了;我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就马上要求有关人员在门上贴标记,以免发生类似事情。乍一听,似乎任馆长多年来就干了这一件事情,可是孙部长却对任馆长的发言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实,任馆长做的事情很多,大家都数不清楚,但是他还是关注特别细小的事情,这反映了老一辈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我刚担任采编部主任的时候,有一次任先生召见我。我本以为是有要事与我商量,进他办公室,才知道与我谈的是一本残书如何处理的问题。出版社印刷有残缺,采访人员在记到的时候,有责任发现问题,及时退换。这个问题看来很小,但的确是图书馆采访人员经常忽视的问题。任老平时心中装着大事,还经常关注小事,其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前几天《文汇报》介绍了李致忠对古籍保护工作的看法,他也感叹现在博士多了,愿意扎实工作的人却少了;许多人都喜欢在网上查一些资料,拼凑成自己的文章,但很少有人愿意去古籍和档案堆里去考证的。这与社会风气有关,也与各个层面上的机制有关。
图书馆工作是高不成,低不就。也就是说,水平再高的人在图书馆都有用武之地,但是他们往往不愿意做具体工作;许多日常工作很烦琐、枯燥,看上去是简单劳动,但是水平低的人却干不了。
这些年,图书馆进了不少高学历的人才,但是似乎还没有培养起一支热爱图书馆工作、踏实肯干、从小事做起的业务骨干队伍。我们要经常想起任馆长的话和李先生的希望,图书馆事业一定会后继有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残值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