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恋童犯罪癖?

解析恋童癖对儿童不为人知的危害
微信号:ewsos1手机扫一扫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来源:飞华两性
医网摘要:恋童癖是指成年人的性要求和性反应部分或全部有意识地指向那些通常是13岁以下的儿童。恋童癖对儿童的伤害主要是心理上伤害,这种伤害比肉体伤害还要严重。
他们很可能会因此失去对社会、对人的信任感,心灵的创伤很难抚平,很容易诱导儿童出现性心理发育异常,甚至导致反社会的违法行为。
 恋童癖的形成因素
恋童癖是一种心理、行为疾病或变态,与生理残疾、心理或性心理疾病、智商低下、衰老或大脑损伤等有关。有关方面的学者发现恋童癖患者多性格怯弱、自卑、被动,几乎所有的患者的幼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家教经历。他们在幼年或青少年时代的性创伤会使性心理发育受阻,或是被恋人抛弃,再无勇气追求成年异性间的性欢愉,只得通过侵犯弱势人群&-小孩来满足自己的性欲需要。部分患者在性心理发育早期曾经被同性的大人性骚扰过,这种强烈的刺激在大脑留下印痕,对日后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然,也有一些患者对儿童示爱可能是出于对童年时代的留恋,对儿童时代的性游戏表示关注和一种回顾;或者是由于受到人际关系的挫折,特别是与亲人和自己的家庭相处不善,感到与成人社会的交往十分费力,而与儿童打交道则不需要动更多的脑筋,可以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以致毫不费劲地得到性方面的快感。由于小孩缺乏反抗能力,又不敢张扬出去,恋童癖患者一次得手,恋童行为立即得到强化,使其越陷越深。
性骚扰、性侵犯本身就危害社会秩序,有违道德伦理,为社会规范所不容,应得到法律的严惩。当然,惩罚和道德谴责的作用是单方面强制性的,也是有限的。他们的心理不正常,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心理疾病患者,及时用医学手段予以治疗。患者本人也要克服有违伦理道德的恋童情结,积极投入正常的同(异)性间的交往,建立理性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工作和社交活动,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争取自我实现,体现自我的价值,寻找更高层次的心理满足。亲朋好友和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患者尽快走出心理泥潭,另外,广大家长和学校老师要教育孩子们正确的性知识,不要将&性&神秘化,并教会安全防范意识,一旦遭遇不测要及时报告家长和老师。(文/顺溜)
本文来源: /a/9864.html
责任编辑:陈燕玲
推荐阅读:
比较多人提问的还有:感冒、、、、、减肥、
最新保健资讯
疾病相关资讯
大家都在看
两性情感故事今天是4月是本周是本周是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liàn tóng pǐ2 英文参考Paedophilia
3 注解恋童癖是指与未成年女孩反复多次性(或这种行为)并以此作为偏爱的或唯一的一种性方式。一般说在我国作为违法行为,需予法律制裁。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恋童癖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一 22:27:46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关于恋童癖的一点新发现
[本图版权存疑,不予展示]
很多人会用直的、弯的和双性恋来判断人们的性取向,他们的判断依据是人们的性吸引对象。但人们很少谈到性取向的另一面,即性吸引对象——是别人?自己?还是两者兼有?当人们被自己吸引时,这种现象被称为“性吸引对象倒转”(erotic-target identity inversion/ETII)。西北大学Kevin Hsu和J. Michael Bailey研究了这种现象。
Hsu和Bailey称,科学界对“性吸引对象倒转”现象了解不多,最出名的有性别幻想控(Autogynephilia,通常指生理上的男性通过幻想自己是女性来获得性兴奋)和残疾扮演控(apotemnophiles,通常指通过幻想自己是残疾人来获得性兴奋)。研究者称,不少残疾扮演控既能通过幻想残疾人以及幻想自己是残疾人而获得性兴奋。
Hsu和Bailey称,除了这两种之外,科学界对其他“性吸引对象倒转”现象没有太多了解。但他们发现了一位有此现象的恋童癖者,也就是说,他们会通过想象自己是儿童从而获得性兴奋。有些案例也略微说明了这种现象。
研究者雇了一些恋童癖者和恋少年癖者,对他们做了调查。Hsu和Bailey写道:“参与者需要回答他们是否曾经将自己想象成小孩子;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他们如此想象所获得的性兴奋程度是多少。”研究者还问了他们想象中的性别和年龄、打扮成小孩的频率、是否认为自己如果是小孩会更好以及是否曾考虑用激素或手术让自己看起来更像小孩。另外,参与者还需要回答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他们的幻想和经历是怎样的”等。
[本图版权存疑,不予展示]
这是主要的研究成果:
恋童癖者和恋少年癖者有“性吸引对象倒转”现象很普遍:有233人(49.1%)称将自己想象成小孩至少会有些许的性兴奋。平均性兴奋程度是4.40(标准偏差=4.05),实验模型呈双峰分布,有一半以上的人的得分是0分(33.6%)或10分(21.0%)。因此,样本中少数恋童癖者有强烈的“性吸引对象倒转”现象。
至少在这个研究中,恋童癖者将自己想象成小孩的想象是很常见的。他们的内外部性别倾向也很一致:在将自己想象成女孩的恋童癖者中,有100%会被女孩或两种性别的儿童吸引;在将自己想象成男孩的恋童癖者中,只有15.5%只会被女孩吸引,剩下的则都会被女孩或两种性别的儿童吸引。另外,研究者发现,参与者中只有13.2%会真的将自己打扮成小孩。
Hsu和Bailey的研究是了解恋童癖者的重要一步。随着社会逐渐不再惩罚或放逐恋童癖者,而是帮助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知识。
给这篇稿打赏,让译者更有动力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18:34:45 :
18:33:46 :
19:27:04 :
19:09:26 :
18:18:59 :
19:40:32 :
19:01:16 :
19:15:28 :
18:24:15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究竟恋童癖指的是什么?
来源:两性健康网
栏目关注:
恋童癖是指通过与儿童进行性接触获得性感满足的一种性偏离。恋童癖行为涉及性犯罪,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受到法律惩处。在受到惩处或揭发出来的恋童癖者中几乎为男性,他们的性对象为未成熟男童或女童,很少有对两性儿童均感
恋童癖是指通过与儿童进行性接触获得性感满足的一种性偏离。恋童癖行为涉及,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受到法律惩处。在受到惩处或揭发出来的恋童癖者中几乎为,他们的性对象为未成熟男童或女童,很少有对儿童均感兴趣者,故又有同性恋童癖和异性恋童癖者之分。
恋童癖是指通过与儿童进行性接触获得性感满足的一种性偏离。恋童癖行为涉及性犯罪,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受到法律惩处。在受到惩处或揭发出来的恋童癖者中几乎为男性,他们的性对象为未成熟男童或女童,很少有对两性儿童均感兴趣者,故又有同性恋童癖和异性恋童癖者之分。
恋童行为在不同社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差异。一般是指成年人对青春期前的儿童或青春期的青少年有性兴趣或发生性行为,多属法律性行为异常或犯罪,但并不定是恋童癖。恋童癖都存在着性对象的选择异基础,其年龄一般均为30岁以上,且对成年缺乏性兴趣,不会选择貌似成人的低龄者。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恋童癖的行为可对孩子的心理和带来不利的影响,故一般认为应进行法律惩处。对儿童的性行为为公众所鄙视,常会激起社会的强烈反感和愤怒,甚至在监狱中,他们也常受到其他犯人的鄙视和攻击。恋童癖者的性对象多为较熟悉的儿童。有资料显示对完全陌生的儿童施行性行为者仅占10%,乱伦性恋童癖者占15%。有人受害儿童中3岁以下者占4%,4-7岁者,18%,8-17岁者为40%。因此,应当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免受恋童癖者之害。(责任编辑:郭涛).pagesa{display:inline-margin:02border:1pxsolid#padding:010background:#f6f6f6;line-height:26color:#969696;background-color:#text-decoration:}(责任编辑:zxwq)
减肥两性偏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恋童漫画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