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帮我把翠、妮包含若楠两个字的诗句写成诗句吗

  ★《现代诗歌怎么写》★(转载!)  第一: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一般是整首诗歌的灵魂,需要仔细提炼。也可以是诗歌内在的主线,类似小说的主体思想。当然,诗歌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代号而已,那是对于诗歌内容相对比较丰富的而言,在这里,并不提倡把诗歌的题目代号化。  /  第二:诗歌的长度!  总体说来,诗歌的长度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长,长到几时行乃至几百行;可以短,短到只有几行,甚至几个字。但是,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语言张力在里面,要根据语言的张力而定,不可肆意缩短和延长。要根据诗歌的语言的张力来定,不能过火,也不可不足,这两者都不是好的选择。  /  第三:诗歌的立意!  诗歌本身可以无立意,可以有立意,但是要根据语言和技巧来定是否需要立意。严格的来说,诗歌的立意同小说的立意不同,但,也可以参考小说的立意来给诗歌立意。诗歌的立意不象小说那样要求严格,诗歌的立意仅仅是一条线索而已,如果要具体的说诗歌的立意是没有办法讲清楚的,因为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不可能谈到写成什么理论性教材。具体的说,诗歌的立意是一个瞬间的事情,脑子中形成诗歌的句子的时候,立意已经产生,可能产生的仅仅是几个字或者几个词,但是,立意跟随的就是这几个字或者词产生。  要是非得将立意说明白的话,可以参考小说的立意去定;但是,还要根据诗歌的题目来定,诗歌的题目本身就是诗歌要围绕的中心,所以,一个诗歌的题目可以简单的认为是诗歌的立意所在。  /  第四: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运用相当复杂,在这里仅仅讲几个重点。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炼而且要有张力,就是所谓的短小精悍。 掌握语言的火候。所谓语言的火候就是要掌握好诗歌的本身对于语言的要求,不能过火,不能可意把主旨拔高,不可肆意的宣泄,但是,也不可不足,不可将主旨压缩,不可萎靡的沮丧。 要有内在的音乐感。音乐感,就是写出来的一首诗歌要可以朗朗上口,可以把诗歌用唱的形式唱出来,要语言优美,精炼,不能拖沓,严格的要求不能拖泥带水。一首好诗是可以直接谱曲,可以直接让歌手唱出来的。 要有内在的张力。张力就是诗歌的弹性,象小说的语言的弹性一样,不可太长,也不可太短,至于诗歌的长短,要根据诗歌的立意而定,不能拖沓。  如果讲诗歌比喻成河流的话,这条河流无论怎么流,始终在河岸里面流动,始终不会象两岸泛滥。散文则不然,你可以将两岸完全淹没,也可以只在河岸里流淌,这个就是诗歌和散文的相对的区别。所以,诗歌就是一条河流,一条从不泛滥的河流。  /  第五:诗歌的技巧!  诗歌的技巧是最复杂的事情了,但是,总体上来说,诗歌和其他文体的写作基本都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就是:  1,意识流阶段,也就是纯意识的流动性创作,脑子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种没有章程的写法。  /  2,运用各种技巧,提纲契领阶段,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的意图、构思和立意去选择自己适合的写法去创作,一般搞写作的人可以从当中看出其写作的意图,和明确的主线,以及准确的立意,是一种循规蹈矩的类似在道路上面看着路标前行的创作阶段。  /  3,无我的阶段,也就是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的技巧,可以不用提纲已经可以进行创作,类似技巧跟着你在走的阶段,类似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阶段性创作,已经把各种的技巧融会贯通,不需要再去找什么技巧,技巧自然不自然的就流露出来的阶段。  但是,无论哪个阶段都离不开技巧这两个字。但是,诗歌的技巧比起其他的文体的创作的技巧要相对复杂一点,不过,与其他文体的技巧也有相通之处。  
  ★★★《诗歌的技巧》★★★(转)  诗歌的技巧之一:  丰富的想像力! 想像力在诗歌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句话说:“你没有丰富的想像力可以成为好的小说家,哲理学家,或者政治学家,但是绝不可能成为好的诗人”。这句话很正确,但是,还有一句话说:“诗歌来自胡说”,当然,诗歌不是在胡说,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诗歌的创作的形象性,与诗歌的创作的想像力的体现。  丰富的想像力是诗歌创作者所必须的不能摒弃的技巧之一,是有重要作用的。  /  例如下面一首诗: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的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呵,不要恐惧!  诗歌本身并没有什么,但是,在运用了想像之后,给人的感觉很好,“我的寂寞是一条蛇”,此句巧妙的运用了想像,’寂寞‘和“蛇”是相通的,蛇的习性是喜欢黑暗和潮湿的地方,索群独居,的确很像“寂寞”,这就是想像。想像要合理,你不能这样说“我的寂寞是一头羊“,本身羊的习性不是独居,而是喜欢群居,所以,用在这里很不合理。  /  /  诗歌的技巧之二:  通感,幻觉,蒙太奇!  所谓的通感就是感觉上的挪移和假借,也就是人的感觉的转换,把视觉转换为听觉,把嗅觉转换为触觉,也就是通感。当然,感觉是可以随意转换的,但是,也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合理性。  /  幻觉是直觉的改变和错乱,是有意借助真相的错乱的外在形式以达到其艺术创造的手段。也就是借助直觉的错乱来达到诗歌创作的目的的手段。  /  蒙太奇就是形象上的跳跃和超时空画面的组合,也就是空间和时间,以及感觉和形象上的跳跃。  /  例如下面一首诗,湘客的《小名》  在乡下  随便出去走走  都能遇到一些小名  小名是种很普遍的鸟儿  特别是在黄昏  小名飞的满山遍岭  我的小名与石子有关  石子在乡下躺了千万年  而我却远离了乡村  小名被山弯弯拦过  飞不过山门  在城市  听惯了钢筋和水泥的声音  偶尔回乡  最先迎来总是小名  它从亲人的笑容里飞出  乘着乡音  翅膀上悬着我永远的童年  /  诗歌本身运用的多种技巧,这里主要讲通感·幻觉·蒙太奇,”小名是种很普遍的鸟儿‘这一句就是用了通感,小名是不可见的东西,在这里却成为鸟儿,明显的是把小名视觉化,把听觉转换成了视觉。  /  /  诗歌技巧之三:  我的退出!  所谓我的退出就是作者的退出和主题的退出或者隐蔽。也就是诗歌里面明明有作者在,却不再出现作者的身影,我们看不见作者,却仍旧有作者在。也就是“我思,故我在”的体现。  /  例如下面一首诗匡国泰的《一日》组诗里的《未时:老鹰叼小鸡》  “老鹰叼小鸡罗!”  小树一片惊慌,  许多脚跳起,又落下。  “慌什么?”  村前的古樟树咕哝着脱了袜子,  把世世代代的根,  伸到溪涧里濯洗。  在这首诗里,没有作者出现,但是,我们却明明知道作者就在旁边。  /  /  诗歌技巧之四:  情节的加盟!  所谓情节的加盟就是在诗歌里加入情节,也就是象小说的情节,但是,诗歌的情节不是完整的,诗歌的情节只是一个片断,或者一个场景而已。诗歌最忌讳加入完整的一个故事情节,这样容易造成诗歌的拖沓的感觉,容易造成拖泥带水。  /  例如下面一首诗,西川的《起风》  起风以前树林一片寂静  起风以前阳光和云彩  容易被忽略仿佛他们没有  存在的必要  起风以前穿过森林的人  是没有记忆的人  一个遁世者  起风以前说不准  是冬天的风刮的更凶  还是夏天的风刮的更凶  我有几年未到过那片森林  我走到那里是在起风以后  /  这首诗加入了情节,容易让人在脑子中产生一个人穿过森林的想像,所以,所谓的情节的加盟就是加入情节,但是,情节只是片断性的,场景性的,不是如同小说一样的整个故事或者整个场景。  /  /  诗歌技巧之五:  忘却的技巧!  忘却的技巧是最终要达到的阶段,是熟练运用各种技巧的阶段,是类似在天空飞翔的技巧,这需要时间的磨练和写作技巧的提高。  /  好了,到这里该结束了,已经谈完了,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希望大家能学会写诗歌,诗歌能够越写越好。  最后,要说几句。  /  1,关于写作,当然任何的题材,生活都是最好的宝库,生活是基础。  /  2,对于诗歌的写作,要多去读,多去思考,多练习,多去历练自己的语言。  /  3,诗歌写作是件比起任何题材都要苦的事情,要奈的住寂寞和孤独,要多思考和历练自己的文字。  
  ★★★《如何赏析现代诗歌》★★★  (转载!)  一、关于现代诗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朦胧诗古已有之,并非当代专有。其实,朦胧诗只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朦胧诗的第一特征是“不直白”。“不直白”在诗人而言,是一种创作习惯或思维习惯;对阅读者而言,则增加了解读介入的机会。  /  /  二、鉴赏诗歌应关注的内容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很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诗歌抒发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具体来说,鉴赏现代诗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1. 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诗歌语言形成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而言,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并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  /  2. 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  3. 诗歌的情感  诗歌一般都会抒情言志,鉴赏时必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具体地讲,就是要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有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准确把握诗歌形象的内涵,以便加深对感情的理解。  /  诗歌总要反映一定的时代生活,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类别、风格、流派等因素。例如,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常不同。  /  4. 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鉴赏诗歌时要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及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  /  三、鉴赏诗歌的方法  1. 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  /  2. 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  /  3. 明“虚”“实”  社会生活无限广阔,诗人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写到诗作中去。因此,诗人往往用“实”表现“虚”,或用“虚”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诗歌如果只写“虚”,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  /  4. 推敲手法  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  /  5. 知人论世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句话是说,欲解其诗,必知其人,必论作者所处的时代。  
  ★★★《渔洋绝句十二法》★★★  (转载!)  ·  海洋绝句第一法:  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  《七绝 ·庭梅》
  玄冬时节绽朱颜,缀雪婷婷庭院间。  不许清高枝杪减,却期心事与风怜。  ·  ·  渔洋绝句第二法:  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  《七绝 ·望鹤亭偶书》
  日上三竿望鹤亭,兰舟渐渺复空宁。  唯余亭上流连影,久驻不知月满屏。  ·  ·  渔洋绝句第三法:  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  《七绝 · 踏春》
  呼俦啸侣黛山行,小径幽然天籁盈。  欲问歌人何处有,青葱叶底两三声。   ·  ·  渔洋绝句第四法:  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  《七绝 ·红梅》  身于朱阁芸窗外,一萼逢春独自开。  忆得去年飞雪季,寒风癯骨不能摧。  ·  ·  渔洋绝句第五法:  以前二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  ·  《七绝 · 柳桥偶书》  那年艳日薰柳娇,于君连袂踏溪桥。  而今淑景非前日,独驻风中任思撩。  ·  ·  渔洋绝句第六法:  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著以作者的评论。  ·  《 七绝 ·龙山感怀》  初阳几缕碧山中,莺啭花溪淡淡风。  好在韶光仍似旧,牵衣稽足几芳丛。  ·  《 七绝 · 春蝶 》  枝上初簪新碧色,蝶儿翩舞似怜春。  分明心底期芳色,如此情怀婉转陈。  ·  ·  渔洋绝句第七法:  此法为渔洋匠心所在,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  《七绝 ·秋访僧》  穷林轻雾樵无迹,曲径几回迷客踪。  欲问高僧何处在?隔林响起数声钟。  ·  ·  渔洋绝句第八法:  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然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  《七绝 ·夜梦》  身处瑶池斟玉露,紫薇同座举觞频。  几处早莺啼梦散,红蕤倚处一伊人。  (先虚后实)  ·  《七绝 ·有湖见鱼虾有句》  欣然放棹碧波湖,棹畔虾鱼姿态多。  许是龙王逢兴事,方教兵将舞婆娑。  (先实后虚)  ·  ·  渔洋绝句第九法:  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  《七绝·雾里看荷》
  云烟袅娜小池塘,仿佛中央一萼红。  疑是芰荷今放盏,不知猜想可偏方。  ·  ·  渔洋绝句第十法:  前三句皆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这与法五第三句点明今事固不相同。  ·  《七绝·雨巷遗梦》  冷雨西风往复巡,长街寂静思沉沦。  指尖红伞还鲜色,不见当年同伞人。  ·  ·  渔洋绝句第十一法:  前三句皆是烘托,结句归结自身,笔力沉雄清健。  ·  《七绝 ·访友不遇》  风过玳瑁响玄音,静室无人落日呻。  玉案緗笺轻曳舞,斜光映处带浓尘。  ·  ·  渔洋绝句第十二法:  此法诗中必有对偶(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句中对。既有对偶,复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则一气奔腾直下矣。  ·  《七绝 · 花事》  嫣然一笑为君眸,几缕清香枝上流。  莫道此情为瞬息,只知不死俱不休。  
  《农历二十四节气歌》文/灵平生  立春  春迎暖气水升温,湖泊江河暗消冰。  绿酒红灯辞旧岁,开元亦始气象新。  ·  ·  雨水  和风送雨贵如油,冰雪消溶水长流。  日照迎春花正艳,残梅几朵挂枝头。  ·  ·  惊蛰  一声惊雷万物欣,虫蛇出洞报三春。  春风吹绿杨柳梢,田野农夫闹春耕。  ·  ·  春分  麦到春分昼夜忙,蒜苔摆尾晒太阳。  桃红柳绿百花艳,蝶舞蜂飞尝花香。  ·  ·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游子返乡祭祖坟。  挥泪坟前烧钱纸,秉承遗志享余荫。  ·  ·  谷雨  日暖风轻菜花黄,蓝天晴日早抛秧。  麦田千里翻绿浪,棉种花生土中秧。  ·  ·  立夏  立夏农家户户忙,割完油菜栽早秧。  山青水秀艳阳照,麦穗千畴渐渐黄。  ·  ·  小满  小满麦黄一袋烟,收粮打场抢晴天。  栽秧割麦两不误,晚睡早起不得闲。  ·  ·  芒种  时逢芒种两头忙,麦子割完抢插秧。  待到双抢忙过后,恰逢农历过端阳。  ·  ·  夏至  夏至农家得小闲,串亲女子话休闲。  间苗锄草趁早晚,莫待正午汗湿衫。  ·  ·  小暑  六月南洋季风扬,无边稻菽着绿装。  中耕培植勤管理,一滴汗水一升粮。  ·  ·  大暑  大暑伏天热难当,蚊蝇毒虫把人伤。  家有农活早晚做,正午休闲好乘凉。  ·  ·  立秋  立秋早晚天变凉,水稻扬花气透香。  果树落花结青果,丹桂吐芯菊花黄。  ·  ·  处暑  处暑凉风徐徐来,青云紫气袭楼台。  苍山竞秀层林染,稻穗金黄棉花白。  ·  ·  白露  秋风玉露桂花香,硕果满枝橘色黄。  千里丰收粮入库,中秋把酒赏月亮。  ·  ·  秋分  风扫落叶燕南归,雨沛阳和硕果垂。  壮丽山河枫叶美,秋高气爽白云飞。  ·  ·  寒露  月照江天玉露寒,蛇虫入洞备冬眠。  农夫田野忙冬播,细作精耕为来年。  ·  ·  霜降  深秋夜寒降白霜,痛打残花枯叶黄。  路边白杨叶落尽,偏有野菊斗寒霜。  ·  ·  立冬  秋尽冬来霜满天,冷风力扫百花残。  枯枝清瘦草亦乱,独剩梅花斗冬寒。  ·  ·  小雪  茫茫大地朔风吹,败叶芦花伴雪吹。  日短夜长天气冷,群群大雁往南飞。  ·  ·  大雪  隆冬日行近南山,大雪纷飞天地寒。  田地庄稼勤护理,家中炉火话休闲。  ·  ·  东至  冬至晴天寒不退,天飞白雪玉柱垂。  空林叶尽枝清瘦,唯有峭壁傲腊梅。  ·  ·  小寒  北风怒号雪皑皑,三九严寒冻不开。  秀丽山川银装裹,白光玉色映楼台。  ·  ·  大寒  节至大寒岁将满,冰天雪地人亦闲。  杀猪宰羊办腊货,购绿买红贺大年。  
  ★佳作欣赏★(转)  惆怅月  许多心事谁来管,斜上西楼欲抱风。  遥看长安惆怅月,人间造物总关情。  ·  ·  东风上  明水化成多少雨,又乘烟影去天涯。  青山绿在东风上,休把云娘请到家。  ·  ·  不言愁  烟花借月向西楼,把酒雕栏醉里休。  欲问人间多少事,春风寂寞不言愁。  ·  ·  春憔悴  放眼江山万里峰,凭栏再见瘦梧桐。  斜阳又剪春憔悴,莫向人间要雨风。  ·  ·  归来去  独立金园风景老,此生天命到苍茫。  分明旧燕归来去,烟水斜云共断肠。  ·  ·  秦淮水  初来云雨秦淮水,好事东城不可惜。  谁问春风愁几度,此情正在月楼西。  ·  ·  买卖情  最恨相逢买卖情,长愁难倒夜来风。  半生惆怅归何处,落木流花几度红。  ·  ·  十二阑干  十二阑干斜暮里,江南天气惹花愁。  吹来一夜风和雨,不去明朝系马楼。  ·  ·  江南雨  潮涨杭州多几许,春池台下草连峰。  东风吹醒江南雨,手种桃花万水红。  ·  ·  渡江  烟花姿态美人开,最是一年月下摘。  抱影渡江来万里,又翻红瘦绿肥牌。  ·  ·  雨铺寒  桃腮杏眼下江南,过海阴云聚暮盘。  花破风中无态度。任来多少雨铺寒。  ·  ·  万种风情  明月凭栏惆怅水,肝肠已动去江西。  愁烟不解春滋味,万种风情有恨期?  ·  ·  鹧鸪人  浅雨临安古道深,窗前谁种鹧鸪人。  画堂巷里东风过,朱户蔷薇不锁春。  ·  ·  无情  拈花醉里邀愁去,莫问黄鹂柳上莺。  引渡春风无好意,多情总是被无情。  ·  ·  点流苏  枝上寒烟冷鹧鸪,江南草色点流苏。  探春长恨花开早,一夜东风近却无。  ·  ·  西江影  万事东风都作古,凭栏春晚系飞舟。  天门明月西江影,照进秦淮巷里楼。  ·  ·  黄昏  海棠谢了桃花落,来去飞鸿报几春。  最忆江南烟雨瘦,西湖面上欲黄昏。  ·  ·  无春梦  三五佳人碧玉楼,有情汴水枉风流。  可惜枕上无春梦,犹自凭栏放眼愁。  ·  ·  到楚西  浮利功名不可依,海棠花里有传奇。  江南风月来千古,过了临安到楚西。  ·  ·  风云起  海外浪淘来万里,一杆寂寞钓春秋。  苍天自有风云在,连下江南五百愁。  
  ★《诗歌美文集》★(转载!)  《匆匆那年》  文/诗歌先森  还未轻触你的脸  时间却已经走远  没有你的梦里面  空洞地无尽无边  /  匆匆那年 渐行渐远  承诺等不到兑现  也许你也曾抱怨  /  匆匆那年 忽隐忽现  画面有苦也有甜  更多的 是一种亏欠  /  /  《空一场》  文/诗歌先森  扰人月色洒落忧伤  心绪萦绕透过纱窗  回想初见心向神往  清澈目光纯粹模样  /  情系脆弱怎抵寒霜  似风袭来独乐凑响  为谁歌唱旧日时光  秋水望穿怎诉衷肠  /  /  《我看见》  文/诗歌先森  梦里过客匆匆不疲倦  枕边温柔亦渐渐不听劝  失眠的指针拖拽着时间  把忧伤赶到了凌晨三点  /  空房间  寂寞嘲笑空虚在排练  这一场单调的表演  /  窗台前  写词人潜入思绪里  勾勒着画面  /  街道上  依然是路灯  作陪在每个深夜  只是再坚持 也没有人发现  徒留它黑暗中 哭红了双眼  /  那一天  你牵着他的手 走过我身边  我看见 我发现  你笑容里 欢乐多过了从前  我失措的言语 像是触了电  慌乱中 只找到了一句再见  /  那一天  你牵着他的手 走过我身边  我看见 我发现  你眼神里 依稀模糊的从前  我滴落的泪水 害怕被看见  在心上 顺着裂缝正在蔓延  /  /  《随笔》  文/诗歌先森  一年来辛苦挣扎  是应该休息下呐  只是心还在牵挂  你现在过得好吗  /  寒冬的雪花飘下  你感觉到冷了吗  我也想陪你回家  只是春天还未到达  /  /  《自由》  文/诗歌先森  忘了走过了 多少个年头  也忘了还是 独自在梦游  不回首 风沙早已掩埋了来时的路口  要自由 只是理由已不够  /  一个人彷徨 在午夜街头  孤单的背影 被霓虹伤透  不停留 就让夜色掩盖我内心的感受  不哭泣 受伤谁又会没有  /  /  《夜微凉 渐入文章》  文/诗歌先森  星光它将夜照亮  倒影你美丽模样  微风轻抚过脸宠  搅动了谁的梦乡  /  夜未央 昙花已绽放  只是无人去欣赏  走过湖边涟漪荡漾  我心事静静淌  /  /  《茶楼夜话》  文/诗歌先森  寂静的茶楼  你十指紧扣  身影在湖光波影中略显消瘦  你说不甘心只做扯线的人偶  说想要抓住那时间的小偷  让它把不尽都带走  说;也许是因为对自己太过于苛求  才看不透、原来放纵也是一种追求  说;也许是因为杯中的茶已经凉透  才无法下口 才无法?手  /  /  《 蒲公英》  文/孙振起  为何要凭窗伫望?  因为有梦将远航。  我看见会飞的蒲公英,  飘过院墙……  /  心儿也随之飞翔,  把梦的种子带上。  寻找远方理想的沃园,  沐浴芬芳。  /  蒲公英,  花儿不会真正的凋零;  还有未来的希求、  还有辉煌远梦……  /  追风、  为了不曾更改的初衷;  宁化作轻扬飞絮,  天涯有你芳踪……  /  奏一曲激情乐章,  把愿景写向远方。  就象那窗外的蒲公英,  追寻希望……  /  /  《 白雾》  文/孙振起  雾是那么的轻柔  仿佛画卷中行走  如纱还如浪  遠近湮没了楼  /  忘记了来时缘由  似曾相识的桥头  问今是何世  红尘再故重游  /  拨层层烟  恍若云中赴前约  渺渺唤人愁  /  涂白了时间  洇湿的画面  停驻脚步  一片茫然  /  静止了时间  洇湿的画面  我的绘卷  白雾依旧  ————————————  《 听雨》  文/东  街头 车走过  雨落在城市  熙来攘往的人  没有雨伞  /  路边之灯  燃得如此通明  夜空里无数方盒  拼成座座楼宇  /  谁执彩尺一把  丈量着那些距离  又撒烟花万束  温暖这凌乱步伐  /  远处歌声响起  树木在慢慢落花  今夜与谁共对  慰问你宝贝  ————————————  《 拥抱无言》  文/雅风当月  思念  躲在飘落的雪花里  到处找寻  冰冻的荷塘里  满满的都是挣不开的幽怨  /  努力地爬上山巅  踮起脚尖  那匆匆的人世间  瞳孔找不到聚焦的亮点  /  那刻满缠绵的彩笺  飘进预知的每个心点  笛声吹起的呼唤  在烟雨深处哽咽  /  惊艳的相遇  搁浅的船帆  只有孤星残月  独自拥抱无言的剧情  /  眉眼紧锁悲情  一滴风月泪  潮湿了故事  也潮湿了人生  ————————————  
  《 父亲》  (注:选自《北岛纸鸢》)  村口到家  岔口你还是那件灰色马甲  接过行李  说妈妈做饭在家  风儿细数你渐多了白发  /  狗儿摆尾  妈妈笑把油手衣襟两侧拭擦  腊月的猪肉  六月的山花  你多少年的酒壶也斑驳了年华  /  母亲责我嘴角微泛皮花  讲二叔家茶花消火甚佳  一桌乡味飘的狗儿眼巴巴  咂口你的白酒消我一肚子牵挂  /  晚饭后你点燃支烟走出了家  黑狗掀你裤脚像儿时你我玩耍  明月拂照群山  回到西屋  炕上晾了一杯花茶  ————————————  《 江南》  (注:原文取自《夜雨霖》)  三月天莺柳飞  江南一曲泛涟漪  杏花小落眉梢  姑娘绘笔美人娇  /  青石板过小桥  油纸伞听溪水闹  橹桨荡人遇巧  三分神意醉~正好  /  姑娘走过江南烟雨三月天  小舟船边荷叶腆然把情连  等君一曲竹笛声  羞了桃花迷了眼  /  姑娘走过河畔湿了绣花鞋  锈囊里的针线欲要把情牵  君说鸳鸯应成双  伊人只待君上前  /  小轩窗外雨绵绵  绿水梯田绕人间  泼墨执笔的画笺  你渐渐浮现  ————————————  《 邂逅》  (注:原文取自《亡心》)  一片丝绸  两面相扣  坐对铜镜慢刺绣  绣对鸳鸯水上游  /  相思红豆  浊酒封喉  樱花树下巧邂逅  停步对眸语不休  /  池中莲藕  江畔新柳  晓分吹拂再回首  脸颊温柔存依旧  云逐风流  细雨湿袖  长空阴晦旅人抖  伊人相约伴谁愁  /  十字路口  短暂逗留  一个朝左  一个向右  ————————————  《我是那叶浮舟》  我是那叶浮舟  顺水而流  没有舵手  没有回头  /  我是那叶浮舟  黄叶纷飞的秋  将我送走  撞着石头  头破血流  直到海洋急流的尽头  /  我是那叶浮舟  雪花飘落了那么久  冻掩了所有的港口  没有等候  没法逗留  /  我是那叶浮舟  漫远潦寂的游  心忧忧  情愁愁  事事未休  事事未所求  怎又不心忧情愁  /  我是那叶浮舟  浮浮沉沉的小舟  ————————————  《 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  自己走不出来,  别人也闯不进去。  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  每个人都有一道伤口,  或深或浅,盖上布,以为不存在。  我把最殷红的鲜血涂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  每个人都有一场爱恋,  用心、用情、用力,感动也感伤。  我把最炙热的心情藏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  每个人都有一行眼泪,  喝下的冰冷的水,酝酿成的热泪。  我把最心酸的委屈汇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  每个人都有一段告白,  忐忑、不安,却饱含真心和勇气。  我把最抒情的语言用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  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爱你的时候,  因为我只有在看不见你的时候,才最爱你。  同样,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寂寞的时候,  因为我只有在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  也许,我太会隐藏自己的悲伤。  也许,我太会安慰自己的伤痕。  从阴雨走到艳阳,我路过泥泞、路过风。  一路走来,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马蹄韵》★(转载!)  一、什么是马蹄韵  马蹄韵也叫马蹄格。这种律就像马行走一样。后脚总是踏着前脚的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用简单的话来讲,就是“仄顶仄,平顶平”。  ·  马蹄韵的平仄规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  其一是句脚规则,指每边有两句以上的多句对联,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  ·  一、什么是马蹄韵  马蹄韵也叫马蹄格。这种律就像马行走一样。后脚总是踏着前脚的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用简单的话来讲,就是“仄顶仄,平顶平”。  /  马蹄韵的平仄规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句脚规则,指每边有两句以上的多句对联,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  其二是句中规则,指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句中平仄安排要受到句脚安排规则的制约。  马蹄韵的句脚规则,是马蹄韵的最明显特征。它还有正格与变格之分。通常来说,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的,称为正格。而平仄相同的,称为变格。  /  一、马蹄韵句脚规则例说  1.马蹄韵正格 下面以上联为例,看马蹄韵正格的句脚公式: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看看马蹄韵句脚规则的具体运用。  每边一句:  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  每边两句:  一水印天心,指月证三生之果;  六根无我相,饮泉清万劫之尘。  /  每边三句:  未免有情,以酒绿灯红,一别竟惊春去也;  谁能遣此,怅梁空泥落,何时重盼燕归来。  /  每边四句:  东西双塔,金碧两坊,云灿星辉,光于中夏;  烟火万家,湖山千里,忧先乐后,式是南邦。  /  每边五句:  安土愿同净土,但令六尘不染,八垢皆空,此地胜灵山,会看一花一世界;  庆云无异慈云,待将十行胥圆,万善皆足,有缘参福果,共证三藐三菩提。  /  每边六句:  憾江上石头,抵不住迁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踪,转羡他名将美人,燕息能留千古迹。  问湖边月色,照过了多少年华?玉树歌余,金莲舞后,收拾这残山剩水,莺花犹是六朝春。  /  每边七句:  有何妙算各争先。问虎踞龙蟠,衮衮英雄安在?休论他挥戈除暴,窃鼎称尊,到头来一局终场,好梦都成千载恨。  至此愁关真打破。叹梁空燕逝,茫茫世事如斯。且任俺引水流觞,催诗击钵,放眼去全图入画,青山犹是六朝春。  /  每边八句:  苍梧落魄,碧献幽栖。四十年席棘饴荼,弘扬往哲。乾坤并建,器道相成。芳躅杳难寻,船山烟雨寒无梦。  正学横渠,孤愤越石。三百载风流遗韵,启牖后人。理势兼行,经权互用。草堂依旧在,枫马星霜夜有声。  /  马蹄韵正格中,既有严格运用“仄顶仄,平顶平”规则一贯到底的全合式,也有根据联意层次分段安排的段合式。  /  所谓段合式,是指在长联中,可以按照联意分成若干段,从整联来看,并不完全符合马蹄韵,但是在每一段落中,则都是符合马蹄韵的。  /  2.马蹄韵变格  对联末二句句脚为双平或双仄煞尾的格式,称为变格式。从音韵来说,变格不如正格那样铿锵。同样以上联为例,来看看变格式的句脚公式:  每边两句:仄仄  每边三句:平仄仄  每边四句:平平仄仄  每边五句:仄平平仄仄  每边六句:仄仄平平仄仄  每边七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每边八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下联与上联平仄相反,以此类推。  /  每边两句:  拈花一问,无人会笑;  弄石千般,有字可传。  /  每边三句:  月也寻常,惟忠臣孝子,分甘许身后轮回不坠;  枕何吝惜,怕傻女痴儿,入梦认眼前富贵为真。  /  每边四句:  古阁喜重修,桂殿兰宫,看万千气象,序阁人才写不尽;  新园欣创建,亭台水榭,趁三五良辰,游园雅士兴无穷。  /  每边五句: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盐,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樾,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由来?  /  每边六句:  八百载风流宛在,溯端明草诏,谏院正言,淮海填词,黄楼吹笛,长留芳躅汇青史。  九重天日月光华。看万古江河,千秋才笔,满湖新绿,四壁琳琅,同上高台礼墨仙。  /  每边七句:  南郡遽分飞。最堪悲牛衣昔对,膳帷餐藿,象服近膺,钗未废荆。正赶回苦尽,乃竟匆忙辞我去。  西池何自在。独弗念夫婿佩鱼,萍迹无踪,儿曹守蠹,谷难共式。且食少病多,不如解脱快仙游。  /  每边八句:  仰观天,天已阴霾四维;俯察地,地已荆棘遍野。几千里卧雪餐风,沧海未能填,誓吾壮志,无复香闺萦旅梦。  幼从父,父为王事驰骋;嫁随夫,夫为国变奔波。数十载含辛茹苦,白头应更甚,多卿早知,先离浊世断愁根。  /  变格式的对联,因为句脚平仄缺少交替,所以相对正格也就略显呆板。在句数少时尤其明显,因此除非必要,还是应该尽量多用正格,少用变格。  在长联的实际运用中,也存在着正格和变格交错使用的情况,这通常是出于句意停顿的需要。一幅从总体上看是正格的对联,要尽量避免在一定范围内转为变格。但一幅从总体上看是变格的对联,则不妨在联中扩大转变为正格的范围。  
  二、马蹄韵句中规则例说  除去句脚规则,马蹄韵在句中也有其平仄交替的规则。  马蹄韵在句中运用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每句的字数,  二是句中的节奏。  以上联为例平仄规则如下:  /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以上的平仄变化视句子节奏而定。字数相同,但是节奏不同的联句,平仄运用规则也不同。下面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  /  二言句:  岳峻  湘清  /  三言句:  珍珠酒  琥珀糖  ·  天下乐  殿前欢  /  四言句:  三秦要道  八省通衢  /  五言句:与律诗五言平仄相同。  峭石千重立  藤萝百道开  ·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  六言句:  阳春白雪怡意  蔚秀庭前有约  /  七言句:与七言律诗平仄相同。  千杆凤尾摇龙域  十万龙孙绕风池  ·  万菊充庭秋富贵  双藤蔓地古烟霞  /  以上所举例子是通常情况,前面说过,马蹄韵在句中运用取决于两方面的主要因素,除了每句的字数,还有句中的节奏。  试看下面这个例子:  似——言犹在耳  曾——玉笛鸣悠  上下联平仄分别为: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这样看似不符合马蹄韵的平仄规则,但是按照句意可以断为一四节奏,这样就符合一言和四言的马蹄韵规则了。在对联中,超过七言以上的联长句,尤其需要按照节奏来安排平仄。  对节奏的划分,也要受语法和逻辑的制约,不宜划分割的过于支离破碎。  /  /  三、怎样确定联句在对联中的平仄格式  每边超过一句以上的对联,怎样安排合适的平仄格式?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  1.抓住全联句脚的总体安排  按马蹄韵在对联句脚上的平仄运用规则和格式来安排。这是一个基本前提,每句句脚的平仄都要有通盘的考虑;  2.联句所在位置的句脚平仄;  3.联句字数的多少;  4.联句的节奏。  /  如联句按照句意可以分为几个节奏,每个节奏是几言,就分别按照几言的格式安排。  四、可以不受马蹄韵约束的对联  马蹄韵是对联的基本格律,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对联都必须受到马蹄韵的严格约束,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也不能硬拿马蹄韵的框架去套。比如以下几种对联,就可以不受马蹄韵的制约:  /  1.句脚押韵者  句脚押韵,也就是句脚有规律的使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受到押韵的限制,和马蹄韵全不相关。如:  新相识,旧相识,春晓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日夜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  2.拆词分总者  作为总述部分的词语,直接拆开又作为分述部分的情况,有一部分可以不受马蹄韵的约束。如: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  3.多句连引者  在联句中,有时会引用口语中的某些成句或者书面作品的原文。这样受到原文的限制,不一定会符合马蹄韵的规则。这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不能强求。如:  天下太平,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乾坤正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  /  4.专名嵌入者  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事物名、文章名等等嵌入到联句中,一般只考虑其含义,不考虑平仄。  受知于潘祖荫,见重于张香涛,五十年教馆先生,自古文章憎命达;  问字有曹典求,学士有李澄宇,三千个及门弟子,从来真谛尚心传。  /  5.句脚越递者  句脚越递,是指一个联句的句脚,跨过另一联句,又去作再下一个联句的句脚。如: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愿放弃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  /  6.按序排列者  依据本来的逻辑顺序,比如时间先后,或位置高低远近等等顺序缩写联句,无法颠倒或者替换,平仄也就未必符合马蹄韵了。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可以不受马蹄韵约束的对联,并不止上述几种,这里只是列其大概,在实际运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律诗对仗小知识——  ★《格律诗对仗的几种写作方法》★  1、工对。  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  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旧时把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门类。严格的对仗、词性、词类都要相对,称之工对。  /  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  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  如《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首联“西”对“南”是方位对,“山”对“浦”是地理对,“三”对“万”是数目对,而“白”对“清”,则是借用“清”的同音字“青”,而构成了颜色对。这样的借对,也属工对。  /   2、反对。  意思相反字词的对仗叫反对,如有对无、是对非,多对少、冷对炎、暖对凉等等。  反对也算工对,如李商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下句“有”对上句“无”,是反义词工对。  律诗中的对仗句从效果上看,意思相反胜于意思相近(意思相近容易合掌)。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都是好例子。前后句的时空差距越大,效果越好。  “小巷深幽人已远,大江浩荡水东流。”就是寻求这种时空上的较大差距。  /  3、邻对。  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  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邻对也算工对。 /  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如李贺《七夕》中: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鹊——花,动物对植物。  如李商隐《筹笔驿》: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笔——车,文具对器物。  /   4、流水对。  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古名句如: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c、“却叹凡间子,难持自在身。”  d、“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  e、“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   f、“舍却一身悲与壮,赢得百姓喜和怜。”   /  5、宽对。  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  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  “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明月——轻裘(都是名词),清风——肥马(都是形容词),非俗物——谢儿曹(只是节奏相同),像这组对仗是半对半不对,属于宽对。  如:刘禹锡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下句“青云”对上句的“边草”,是植物类对天文类。不是临近的词性,只是名词对名词,属于宽对。  如:杜甫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  下句的“环佩”对上句的“画图”,是饰物类对文学类。也不是临近的词性,只是名词对名词,属于宽对。  宽对一般用在首联尾联的多,也有用在颔联的,一般不用在颈联,因为颈联对仗的要求要高一些。
  /  6、正对。  又称真对,的对。格律诗中上下两句意义相近的对仗。  它是律诗里用得最普遍的对仗形式。它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物及数字都要两两相对,正对力求工整。它也是“合掌对”的别称,刘勰《文心雕龙》中把后代所称的“合掌对”叫做“正对”,是一种拙劣的对仗。写对仗多用反对,流水对,邻对,宽对。反对优,正对劣。  
  ★★★《怎样写新诗》★★★(转)  我国的语言文学很丰富。写诗和写其他文章不同,那么,怎样学会写新诗呢?  我认为,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分行排列→追求建筑美  这一步是写新诗最起码的要求。  1、 将一个句子分行排列,便可成诗。如朱陵《钟与镜》:  钟与镜放在一块  就像  流光与容颜  放在一块  等待  谁  吃  掉  谁  这首诗连起来念,只是一句话;但一分行,便成了一首诗。同理,将一段甚至一篇“散文”分行排列,也可成“诗”,至少是形式上的诗。  /  2、如果在分行排列时追求一种构架的美感,就可让诗富有“建筑美”。如分两段或三段的歌词,就要求其中至少两段构架一样,才能在谱曲时这构架相同的两段或三段歌词共用一段曲调。请看《天堂》(腾格尔词曲):  蓝蓝的天空  青青的湖水,  绿绿的草原,  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  洁白的羊群,  还有你姑娘,  这是我的家。  我爱你,  我的家;  我的家,  我的天堂。  这支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构架一样,曲调也就能共用。  /  还有一种刻意追求排列形式创新的新诗。如周振中《人民英雄纪念碑》:  一  尊  巨  大  的  磨  刀  石  砥砺着  民族的意志  这首诗模拟碑体的形态排列,使诗面与物象更为切合,使物象更直接作用于读者的视觉,从而使形式与艺术形成统一。  不过,这种“形式美”不能过分去追求,因为文字排列的外形,很难与整体内蕴相适应,搞不好就会变成文字游戏,陷入形式主义的迷宫。  /  第二步:运用修辞手法→追求绘画美  新诗如果同一般说话一样,就太淡而无味了。因此,要学会用形象说话,尽量运用修辞手法。  1、 可先学会运用比喻、通感、拟人直至象征。  比喻,可先学用明喻(如宗白华:天边的月,/犹似我昨夜的残梦。),再学用暗喻(如朱自清:星呀星的雨,/是春天的绒毛呢。),后学用借喻(如赵恺:雪人推着雪岭,/在暴风雨中奋力前行。注:雪人,其实是“像雪一般的女工”;雪岭 ,其实是“像雪岭一般的婴儿车”。)。  通感,视、听、嗅、味、触等五种感觉互相沟通。如梁小斌《爷爷的手杖》:  当我闯了祸回头看望,  爷爷天鹅绒般的目光,  深深地埋藏着沉郁的思想。  “爷爷”目光十分柔和,给孙子以触摸天鹅绒般的感觉。这里视觉与触觉相通,有声有色地抒发了闯了祸的孙子对关爱自己的爷爷的目光的感受。  拟人,就是把物想像成人,让物像人一样思考、生活。如美国保罗安格尔《文化大革命》:  我的手拾起了一块石头片。  人听见一个声音在喊:  “不要惹我,  我是到这里来躲一躲。”  诗人把石头拟人化,以小见大,写出了一场动乱了十年的浩劫。  /  至于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如顾城《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运用象征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  2、 再学会运用对比和排比。  对比,就是将两面三刀种人或物对立着来说。如臧克家《有的人》(节选):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  排比,是将三段或三段以上的内容排列出来,句式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也一样,甚至大部分字句皆一样。如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运用排比,写出了诗人由家而国的“乡愁”,最后一节写出了游子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  3、 后学会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柯原《无题》:  一百个聪明人  回答不了  一个傻瓜提出的问题  一根根棍棒  却能够回答  一百个聪明人提出的问题  这首诗运用对比、拟人、反语,对历史上制造劫难的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  
  第三步:讲究节奏→追求音乐美  1、 诗歌适于朗读,就得注意语言的节奏感。如朱陵《生日》:  沉沉的生日  一个叠着一个  压着人下降  到土里去  越来越矮  这首诗的节奏,令人感觉到人体在萎缩,写出了中年后生日的感受。  /  2、节奏感之外,能注意适当押韵——隔句押韵甚至句句押韵,则使新诗更富有音乐美。如汪国真《如果》:  如果你一定要走  我又怎能把你挽留  即使把你留住  你的心 也在远方浮游  如果你注定一去不回头  我为什么还要独自烦忧  即便终日以泪洗面  也洗不尽 心头的清愁  要走 你就潇洒地走  人生本来有春也有秋  不回头 你也无须再反顾  失去了你,我也并非一无所有  这首诗写出了年轻人如火一般的热力和如海一样的胸怀。它几乎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利于谱上曲子。  走好了以上三步,新诗也算会写了。但若要写得更好,我认为,还得注意做到以下四点:  1、要构思新颖,想像奇特。  如:写课堂和老师的诗篇很多,一般就写讲台、黑板;就比春蚕、蜡烛。但王前锋《课堂里的树》一诗,却构思新颖,叫人眼睛为之一亮:  课堂里,有一棵树  有一棵峭拔的树  树一样的老师  讲课总是站着  语言,富有光泽的叶子  拂来绿色的风  年轻而纷乱的思绪  在绿风中轻轻梳理  树荫下  有一个永恒的春季  课堂里的树  是结果子的树  无论什么季节  都有很多手  在树上果子吃  果子摘完了  树就老了  叶子也会凋谢  课堂里的树  轰然倒下的时候  却是静悄悄的  而树的品质  已留给了新生林  这首诗告诉我们:写诗时,构思要有自己的东西,不要与别人雷同。  创作的构思与想像分不开。我们写诗,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像,表现自己真实的感情。如梁哓明《读鲁迅书》一诗中,就有丰富的想像:  鲁迅坐在我面前  鲁迅把手  放在我的手上  鲁迅的手很重  那是一个阴天的下午  鲁迅坐在藤椅里  他依然  抽他的大烟斗  他皱着眉  他总是皱着眉  他很少有笑得轻松的时候  鲁迅坐在我面前  慢慢讲他的话  鲁迅转身掸烟灰的时候  眼睛也从来不忘  看着我的脸  (我是他的下一代)  鲁迅把我的手拉过去  握在他的手里  鲁迅很忧郁  鲁迅很瘦了  好多年来鲁迅一直没有开心过  鲁迅坐在我对面  慢慢抚摸着我的手  慢慢对我讲他的话  我听着  真不敢相信  他已经死了  现在,每天下班  我就坐在桌子前  读读鲁迅  想想鲁迅  有一天  许多朋友到我家来  我说起鲁迅  他们都说  好多年不见他了  诗人在读鲁迅书时,想像着鲁迅就坐在自己面前,诗人看到了鲁迅的高大形象,听到了鲁迅对后辈的谆谆教诲。通过这些想像,诗人写出了鲁迅对民族前途的思索、对青年一代的关切和重托,也表达了后辈对鲁迅的热爱、怀念和对鲁迅精神的呼唤。  /  2、 运用意象要突出,且要表达出情感来。  如顾城《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眼睛被黑色笼罩,也在黑暗中有了适应力,并看出了某种真象,于是“我”背叛了黑暗,去寻找光明。  /  3、语言要凝练、含蓄。  新诗讲究跳跃性:凡读者能想像到的内容,在诗中都予以省略。  如臧克家《三代》: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葬埋。  三个急剧跳跃的诗句特别简洁,没有细节描写,更没有议论阐述,但读完之后,我们似乎能看到那瘦弱的孩子和满脸愁云的爸爸在板结的土地上拉着犁纤,汗流浃背地挣扎着……我们甚至能听到一张破席将爷爷埋葬时凛凛的风声、凄惨的鸦鸣和孩子们的哭泣。  /  4、一定要多读多写。  读:熟读甚至背诵古代诗词不少于300首,熟读中外新诗不下100首,——因为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  写:每天至少写一首新诗,不管长短,——古人云:“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先有意捕捉,日久便频生灵感。  
  【转】★《写新诗的手法》★  (手法一:意 境)  如何是好呢?  园中失窃的13号楼,  那老人已病入膏肓……  一只年迈的猫,  静卧在窗台的角落里,  肮脏的身体抖落最后的颤栗。  我涕泗滂沱,  坐在湖畔的丑石上,  凝望一扇久未开启的门。  初夏,不知名的小花开了,  簇拥起许多沉积久远的思念。  曲径的悲剧已上演,我只身躺下,  守候曾经的柳絮落脚在泪湿的衣襟。  /  (手法二:抒 情)  从何处跌落下了这片梧桐,  在哪年的秋天,黄昏的时刻?  噢!难道我真的已忘却了,  那嵌入眼底的天蓝与小道林荫。  从何处跌落下了这片梧桐,  在诗本的第几页,当成书签?  噢!我怎么也无法想起,  那披肩的长发和回眸时的笑脸。  我的思念之地,阔别你太久,  垂死坚持的梦已被稀释得惨淡。  回到这棵树下,我真心愿意,  把自己做成标本,将体肤都剔除,  静静地、悄悄地葬在一册书里。  /  (手法三:叙 述)  自从有一天,突然间,  我变成个一塌糊涂的人。  那时,我的理想又获新生,  接着就无知无畏地狂傲起来,  简直象只花俏的公鸡,孰不知,  在今后的战斗中即将要惨败而归。  给自己起个了绰号,叫“诗痴”,  设计个别别扭扭的口头禅“有影无”。  揣着几本哲学书,戴副高度眼镜,  一天到晚装模作样地出入在图书馆里。  为附和自己的名,决定写点的东西,  不管它算不算、叫不叫、成不成“诗”。  我是个会生育的男人,十月怀胎,  尝尽坚苦分娩出了属于自己的孩子。  这些孩子全和我长得很象,一个一个,  都高声疾呼着要有的“自由”和“理想”。  当然,这是比方,“孩子”就是我的诗,  这里没有高超的意象,也没有深远的隐喻。  /  (手法四:意 象)  临行一别,我试问君知否,  那未来之路可会有雄鹰盘踞?  你把沉厚的手掌落在我的肩头,  宛尔一笑,唤起了数年以后的我。  苏醒时,我用双手搭个菱形,  放在胸口匡扶一夜凄清的内心。  黑暗已过去,闯过弥留之际的人,  吮吸着来自远方的绿林制造的氧气。  第26层,每层楼高约是2.5米,  那么我该是在65米的高空眺望了。  我见到身穿蓝色卡其布中山装的老人,  轻而易举地用百年的智慧垒成了高山。  而我,在先知的面前显得如此贫瘠,  甚至不得其门而入,失了皈依的方位。  我那同窗多年的朋友,你们在哪里,  是否有同样的遭遇和渴望自由的心情?  /  (手法五:隐 喻)  我的骨,在停止了生长的时刻,  学会了膜拜一种无限向上的力量。  我曾是湖中的水妖,困在塔的倒影,  春泥的芳香和青鸟的欢唱将我解救,  我将以生命谱成高昂的诗歌以作报还。  犯上失语症的人,多灾多难的生涯,  被侵略的头颅忘却了属于种族的声音。  敬请归于我金色的语调,依我磬声,  在风雨飘摇的甲板上,整装待发,  紧随我的号令驶向自由与理想的国度。  别错失这一场战役,年青的人,  应该手举武器为独立的灵魂斗争。  冷落的秋千,畏葸不前的马儿,  精神的旷野不曾弥散午餐的气味,  十月的收获只为着流血的人而预备。  /  (手法六:象 征)  我在自己身上寻找,  想看一看是哪里制造的,  出厂日期是什么时候,  以及保质期会有多长多久。  我羞于找到这些答案,  甚至害怕见到生产车间,  以及流水线上统一的作业。  我不想认模具作为母亲,  更不愿意被贴上可恶的标签。  我是产品吗?一张证书,  恰恰标明这是件什么东西。  真正的生命惨死在屠夫刀下,  面目相似的傀儡一起手舞足蹈。  莘莘征夫,新时代铸造的铁军,  原来都只是一堆没有灵魂的废品  
  ★《谈谈写新诗》★  文/珂雪石  相对于旧体诗歌而言,新诗句子自由,不讲平仄,甚至可以不押韵,所以大家认为相对容易了些,其实不然。新诗的难点不是外在的格式和韵律,而是语言的跳跃性、思想的哲理性,叙述的构图美、表达的含蓄美等内在的技巧和情感的把握。  作为诗歌,音乐美是必不可少的,有人提出“让诗摆脱音乐,去写纯粹的诗”,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诗歌是语言美、音乐美的结合,如美女之双目,相互顾盼流韵。我们不仅不能偏废,而且还应该用时代的音符去充实她、丰富她,让她呈现这个时代的美。  诗歌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去芜存菁,但决不能舍弃比如语言美、音乐美这样的精华,让本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的诗歌失去其阅读的愉悦感。但我并不否定无韵律的诗歌,因为它可以用内在的节奏弥补无韵律的不足,甚至更有利于感情的自然流淌,只是缺少了一种朗读的美感罢了。  如果简单地按照韵律来划分,新诗可分为韵律诗和无韵律诗。  /  好的韵律诗应该有以下优长:  一是不仅善于吸纳古典诗词语言凝炼厚重的精华,而且善于把时代的音符糅入其中,让作品舒缓结合,充满张力;  /  二是句子虽然不是五言或者七言的定式,但是仍有自我把握的建筑美,是参差美和整齐美的完美结合;  /  三是押韵疏密适度,只要求韵脚押韵,且韵脚平仄相对宽松,让人容易产生阅读的快感;  /  四是可以让作者内心的表达在诗歌里与优美的意象完美结合,让读者如临画中。  /  好的无韵律诗歌应该有以下优长:  一是十分注重诗句内在的节奏和诗歌整体的节奏把握,通过节奏的变化,让读者寻找到内心的感觉;  /  二是意象的挖掘更加深入和新奇,让读者在“新”里受到“冲击”,产生震撼;  三是让人们在参差的句式里找到自然的美和亲切的感受,更容易让读者沉浸其中。  /  无论是有韵律还是无韵律的新诗,其共同点都是更容易情感的表达,更容易把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但务必要注意,新诗如果写成了缺乏意象美的平铺直叙,那就跟白开水差不多了:有热度,没韵味。所以寻找新视角、挖掘新意象、展示新生活,是新诗不可缺少的“新”意,如果去嚼别人嚼过的馍,即使有味道,也不香甜了。  新诗的学习,永远是在借鉴中融入自己的灵魂,而不是去一味的模仿,这是我的观点。  
  ★《现代诗歌的结构》★(转载!)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比,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现代诗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是不受格律约束,自由抒发思想感情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的一种诗歌样式。由于现代诗特殊的气质,它的写作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重视,特别是年轻人,他们表现出了对现代诗的异乎寻常地热情。所以,才有将年轻喻作是诗歌一样的岁月。  
  和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的写作也要定调,取象,抒情,升华,分行,只不过音韵这些形式上因素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写作更注重些实质性的内容。诗歌,都很注重情思的表达,但古典诗歌形式感强,而现代诗则将情思的表达摆在第一位,音律、分行、表达技巧,都围绕情思这两个关键词转动。既然是这样,那么,如何来写作一首地地道道的现代诗呢?  /  首先,便是定调子。  所谓调子,就是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特点。情绪上或悲伤,或热烈,抑或忧郁,风格不同;思想可以是爱国,可以是热念,还可以是某种思考,包罗万象。调子是一首诗歌的关键,可以说是影响着诗歌的整体风貌。比如有这样一首诗:  你是我的心肝  小宝贝,每每想起你  便会痛苦流涕  只因为我想你  读完之后,你觉得,这是诗吗?第一个反应就是,不是诗。文字间寻觅不到一丝的感动,反而是一种厌恶,说不来的肉麻。问题出在哪呢?在调子上。情感显得苍白,更无须谈什么思想性了。很明显,这是诗歌的调子没有定好。从“心肝”到“小宝贝”,读来庸俗无聊,而“痛苦流涕”,看似煽情,实际上却让人反胃,思想浅保这样的“想”,绝不可有,如果你是投稿的话,第一个毙了的,一定是你。为什么  呢?只因为你感情不真,缺乏思想,也就是说,调子没定好。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之所以有人说诗歌是文学的“王冠”,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情感。那么诗歌的写作,首要的便是要有感情,一定要是真感情,这样诗歌才能从心底里去打动人。感情的真,又不是你说真,就一定为真的,是要你以情动人,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产生心灵的回响。且看下面一首诗: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是,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  这是诗人食指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诗中写下的动人的诗句。这让一个初次离开家,离开母亲,涉足远方的人来读,自有一番滋味上心头。对家的不舍,对母亲的爱,对前方的茫然,都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所以著名评论家崔卫平在评价的这一段文字的时候,说“也许对心灵来说,能受伤害,才能表示它是一颗心”。多么深刻的阐述,诗人当时心境的褶皱,仿佛一下子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诗歌还是智慧的结晶,这便体现在思想上,就是耐读,给人思考的空间。诗歌的思想性也就表现在这方面,它是诗歌的生命,让人久读不厌,越读越有味。诗人舒婷的《神女峰》中的诗句至今还回荡在人们的耳畔:“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在这里,女性思想的细腻,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她们“长期受压抑的愤慨和悲哀”得到了释放,诚挚动人。  诗歌调子的拿定,取决于情感和思想。从这两个方面来思考,容易激发读者与作者在理解上的共振,这样的诗歌写作,调子便是拿准了,拿到位了。  /  再次,便是取象。  “象”是什么?这里指没有负载着情感和思想的物质,可具象为物件,动作,细节等等。整个取象的过程是复杂的,它的内容很繁杂,可以是生活,社会,艺术,体育等诸方面,只要是表情达意的需要,皆可以调用。  既然是取象,就必然要搞清楚“象”的来源,这是至关重要的。象的常见类型表现为三大类:  /  第一类为古老文化,这是象的主要来源。文化的象涵盖面广,有意蕴,有深度。这样象的取得是要狠下一番功夫的,长期的阅读积累是必要的手段。勤加阅读,存放在脑海中,运用起来也就会省去不必要的周折。比如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其中对物象“莲花”的运用:“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可以说写尽了时光的流逝,容颜的衰老,既带有点点的感伤,又散逸着古色古香的气味。  /  第二类为现实生活,这是象的重要来源。生活是有质感的,原汁原味,更容易去感染人。从生活中取象,又不可泛泛地取,要注意典型,这样的象才有价值,能较为集中的表达生活。诗人海子在诗歌《女孩子》中写道:她走来/断断续续走来/洁净的脚/沾满清凉的露水。行走如同文字“断断续续”,洁静如“清凉的露水”,这些充满生活意味的象,让诗歌更有生活,更有韵味,更显个性的美感。  /  第三类为联想想象,这是象的特别来源。联想和想象是构思写作的关键要素,在潜意识里还能暗示作者的某种情感和思想的倾向,为读者解读作品提供契机。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象常常是扭曲的,变形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等你,在雨中》如是写道:步雨後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从“典故”“ 姜白石的词里”里走来,明显带有想象的色彩。从古至今,时空错叠,致使象很夸张,却很有诗味,彰显了意味诗哲的智慧。  /  取象的过程,是其与心契合的过程,倘若让象远离心灵,即使这个象取得再好,也是失败的,没有意义的。那么,这首诗歌也不会有好的结局。  /  接下来便是寄寓的过程了。所谓寄寓,诗家又云“寄托”,就是将情思附着在象上表达的过程。《古今词话》中称,东坡先生作“卜算子”一词,“拣尽寒枝不肯栖”,“按词为咏雁,当别有寄托,何得以俗情傅会也之句”。可见诗歌写作中“寄寓”之重要,能够将“俗情”深化,拓宽了诗歌的表达空间。  清代文学家郑板桥曾经有过一段关于“寄寓”的高论,就是“胸中之竹”。“眼前之竹”便是象,而到了“胸中之竹”的阶段,便是寄寓的过程。《庄子?齐物论》中写道:“昔者庄周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此便为寄寓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个人的情思与象合二为一,到了“忘我”的地步。  
  寄寓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表现为三种常见的形式,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缘事抒情。其中的“景”“物”“事”都是象,这便让情感和思想有了传达的通道,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含蓄、内敛的美感。  /  所谓借景抒情,就是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借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通常的景色书写都是和情思的表达合拍的。而景色又有乐景和哀景之分,突出的借景抒情的技法无外乎两大类,乐景衬哀情和哀景衬乐情,换句话说,便是以美衬丑,或以丑衬美。  /  诗人闻一多先生的名作《死水》:  也许铜的要绿城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它蒸出些云霞。  一汪没有“半点漪沦”的死水,却被先生赋予了娇艳的色彩之美,使之与我们的情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如此丧失生气的事物,却显现出了让人作呕的美了,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埃死水的污浊,在其美丽的外表的衬托之下,异常醒目,催人深思。  /  /  所谓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描绘,借以表达个人的某种情感和思考。一般的局面是以物衬人,最终二者融为一体。常用的技法便是象征,这是诗歌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作品借某种事物,表达某种情感、理念,思考和意图的一种表现手法。  /  请看诗人牛汉的名篇《半棵树》: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诗中的“半棵树”形象很逼真,读起来意味夺人,象征性更加明显。它象征了面对厄运不屈服的灵魂,这其实就是经受过文-化-大-革-命的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半棵树”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抗争,便是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抗争。诗人借这“半棵树”的形象传达了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和感怀。  /  /  谈到缘事抒情,这是我国诗歌悠久的艺术传统了。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当中都有广泛地运用,也是现代诗写作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表达技法,也可以将之细节化为起兴手法。先叙述,然后引发抒情或思考。如《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思为,打扮多么得体的公子,我的心为你跳动了很久。“子衿”代指打扮得体的公子。先叙述相遇,然后抒发对方的羡慕之情。这在后来的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文字:树梢树枝树根根/青山清水有亲人。叙在前,情在后,层次分明,容易让人把握情脉。  寄寓是现代诗歌写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要达到“立象以尽意”的目的。意是情和思的结合体,寄寓便是让意和象和-谐统一,营造一个完美相融的艺术境界。著名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让真情寓于象中,形成意象,以求境界的相浑与一。  /  诗歌写作进行到这,还并没有结束,要想其更为完美,还需要进行升华。这里升华的含义有三重:意义、结构和技法。很明显,意义是核心,结构和技法是表达的手段,为前者服务。因此意义的升华,就必然是结构和技法的提升,这是一个辨证而又统一的过程。诗歌写作升华的技法有如下几种,可供选择:  /  第一种,点染意境。  这种方法化自绘画,就是在诗歌的关键之处,予以点染、开拓,发掘一种新境界。当然这要靠“灵机”一动,才可能实现。好像有那么一点,着一字,而神韵全出的味道。如诗人顾城的《远和近》一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短短的两个结句,便由云衬托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之大,写尽了人生的况味。  /  第二种,点明情思。  这是现代诗常用的升华法之一,它的好处,在于诗歌不至于太过晦涩难懂,早期的现代诗的写作大多如此,大有写散文的时候,“卒章显志”的感觉,或者说“立片言以居要”的意味。如作家冰心的《纸船》: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如此,将母亲的爱借纸船表达了出来,托物言志,情思绵长。篇末点明主旨,升华了诗歌表达的不尽情思。  /  第三种,强化主题。  这也是现代诗写作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前后呼应或反复吟唱。前者显得结构完整,后者则感情热烈,还让我们看到了情思动态的流动过程。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就是如此。诗中多次的以呼号的方式,高呼“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不但情感真挚,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深化。沉下心来品味一下全诗,你还会发现,该句总是的表达的关键位置,自然而然的呈现。反复吟咏之下,将诗歌的表达渐趋推上高-潮。  诗歌的升华,并不完全等于在完篇结尾之时作一些加工,它还包含更多更为丰富的内容。比如说,寄寓是需要选择象的,而不同的感情表达,所选择的象也不一样。象有亮和暗之分,情思也有亮暗之分,它们是表达上的客观对应,而升华便要让这种对应表达得更完美更有表现力。  升华还包含了境界的提升,诗歌的表达有大小境界之别。一首诗的境界,并非本来就有的,要凭借诗人的生花妙笔去点染。如诗人北岛的《回答》中的那两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通行证”和“墓志铭”,这是两个富有神采的名词。开篇便让全诗的调子变得崇高,境界也顿显得开阔。文末的两句“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则更见深邃,叫人隐隐约约地,体味到了诗人对前方的那份执着和自信。  诗歌的写作是系统工程,从定调,取象,寄寓,到升华,每一个环节都是表达的重要部分。倘若其间一环出现故障,诗歌的写作架构就会遭遇坍塌的危险。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必须做到以一颗真心去对待每一步的落实,这样才能让作品凸显好而新的气象。  当然,写诗还必须怀有真情,真思,这是写作的神,因为诗歌是凭借情思取胜的。如果你想精心编制一个谎言,那么就请你早点走开,别打诗歌的主意,不然你就危险了。  
  ★《百年诗存(绝句精选)》★  (转载!)  张维屏  新雷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  ·  夜行  风里村舂未肯停,隔林灯火远逾青。  野田月落路能辨,荞麦一畦花似星。  ·  林则徐  塞外杂咏选一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睛雪共难消。  ·  陶一鸣  晚过清凉山  斜阳远照石城西,一带青山鸟乱啼。  零落古坟无客过,晚鸦飞上野棠梨。  ·  林旭  暑夜泛姜诗溪选一  清溪十里几多盘,收束将穷却放宽。  山要拦人拦不住,侧身让过乞人看。  ·  康有为  过虎门  粤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斗事何存。  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  ·  王闿运  晓上空泠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  陈宝琛  沧趣楼杂诗选一  老翁兴发作儿嬉,闲倚梅根下钓丝。  自笑六鳌五十犗,却糜春蚓饵蟛蜞。  ·  归乘英邮船戏作  半年出入浪花中,炼就心情似海童。  百万斛舟新赁得,舵楼卧吃打头风。  ·  文廷式  过洞庭湖  舟人祷福祀灵君,我有狂言愿彻闻:  借取重湖八百里,肄吾十万水犀军。  ·  张佩纶  昌隆寺孤松  残经卧佛隐孤峰,谁咒飞泉养伏龙。  手抚苍官宜作弟,道光二十八年松。  ·  丘逢甲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山村即目  一角西峰夕照中,断云东岭雨蒙蒙。  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  ·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选一  韭菜花开心一枝,花正黄时叶正肥。  愿郎摘花连叶摘,到死心头不肯离。  ·  翁同龢  江行  风帆一片傍山行,滚滚长江泻不平。  传语蛟龙莫作怪,老夫惯听怒涛声 。  ·  易顺定  绝句五十五首选一  人间不过隔关山,天上楼台远莫攀。  今夜举头唯见月,才知最远是人间。  ·  山塘冶春词选一  珠帘不卷烛迟销,醉泥春寒话昨宵。  何处笛声吹酒醒,万花如海月如潮。  ·  石湾临水小楼  玉笛飞声不可闻,踟蹰江上望夫君。  栏杆惯是愁人倚,看尽苍梧日暮云。  ·  雪中游邓尉选一  湖天光景入空蒙,海立云垂暝望中。  记取僧楼听雪夜,万山如墨一灯红。  ·  买醉津门雪中  焉知饿死但高歌,行乐天其奈我何。  名士一文值钱少,古人五十盖棺多。  ·  三峡竹枝词选一  山远水长思若何?竹枝声里断魂多。  千重巫峡连巴峡,一片渝歌接楚歌。  ·  郑孝胥  吴氏草堂(选一)  水痕渐落露渔汀,秃柳枝疏也自青。  唤起吴兴张子野,共看山影压浮萍。  ·  七夕选一  萧鼓门前动四邻,空阶独坐数星辰。  世间无限闲思想,不着龙州月下人。  ·  残菊  秋来举盏尚能空,日日东篱绕晚丛。  老去诗人似残菊,经霜被酒不成红。  ·  居金陵  江上飞花萦燕翦,门前细草断羊肠。  数声鶗鴂春归尽,一院风香白日长。  ·  沈曾植  乙卯五月重至西湖口号选一  来趁西湖五月凉,凭阑尽日醉湖光。  圣因寺古佛无语,一杵残钟摇夕阳。  ·  林纾  题画选一  蓦然失却碧芙蓉,云出山来白万重。  不管人间方待雨,只从天半作奇峰。  ·  王国维  嘲杜鹃  去国千年万事非,蜀山回首梦依稀。  自家惯作他乡客,犹自朝朝劝客归。  ·  干卿何事苦依依,尘世犹来爱别离。  岁岁天涯啼血尽,不知催得几人归?  ·  夏敬观  春江  奔江无束为春狂,万里烟花入渺茫。  岸草亦随波路远,不知到海几多长?  ·  急雨  天上明河不得悬,阵头急雨澡林蝉。  隔窗酷似多荷叶,梦里移床睡水边。  ·  秋瑾  赤壁怀古  潼潼水势响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  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  ·  鲁迅  赠人二首  明眸越女罢晨妆,荇水荷风是旧乡。  唱尽新词欢不见,早云如火扑晴江。  ·  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  郁达夫  自述诗(选一)  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山川。  碧桃三月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  ·  赵熙  峨眉山纪游选一  药池仙渌草萋萋,浣罢香痕翠鸟啼。  一去藐姑人不见,海裳红遍寺门西。  ·  歌乐山  黑处遥知青木关,颇疑前代是乌蛮。  老云一朵风吹硬,堕作人间歌乐山。  ·  山行杂诗(选二)  芳洲一水净无尘,何处桃花不是春。  满地夕阳归路尽,此中宜有避秦人。  ·  火车选一  时穿菀柳浓花外,想见垂天凿地功。  夜半黄河桥上过,一条含火大蜈蚣。  ·  马一浮  立夏日寄子恺  红是樱桃绿是蕉,画中景物未全凋。  清和四月巴山路,定有行人忆六桥。  ·  瞿秋白  雪意  雪意凄其心惘然,江南旧梦已如烟。  天寒沽酒长安市,犹折梅花伴醉眠。  ·  陈懋鼎  自昂昂溪至齐齐哈尔道中选一  黄尘滚滚淡斜曛,乱辙枯槎浅不分。  天影四低平野尽,一行黑点是牛群。  ·  张恨水  游北京西山八大处  白果年高可拂檐,铺门小竹晚寒添。  徘徊人静三更后,一寺花香月满帘。  ·  汪精卫  秋夜  澹月疏星夜气清,遥闻砧杵动层城。  微虫不与无衣事,也作人间促织声。  ·  何振岱  游长庆寺  细竹长松梵宇宽,七年人日两凭栏。  山僧自是吟边物,只好遮林傍水看。  ·  登铁塔  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草荒。  立马城阴高处望,塔尖留得古斜阳。  ·  陈书  西軒杂诗选三  缺月疏桐夜已秋,分明是梦在杭州。  凉风也虑愁人觉,纸帐微微一动钩。  ·  牵牛泣露花花绽,皂荚临风叶叶齐。  红蓼一枝非水国,撩人午梦夕阳西。  ·  听鼓梦回残月上,吹灯人卧绿阴中。  幽虫不识悲秋苦,一味凄清唱晓风。  ·  徐树铮  秋海棠  依稀昔梦小娉婷,消受词人供养瓶。  顽艳一痕难再惹,余花谁与问飘零?  ·  陈曾寿  龙井寺中坐雨  坐对寒湫一镜开,凡鳞么幺未相猜。  不知有意还无意,忽送飞云片雨来。  ·  陈小翠  春闺  满天风雪落珠玑,邻院箫声隔紫薇。  十二楼台春似海,红灯簇处美人归。  ·  江楼  危崖万丈响松湍,小阁扃灯觉梦单。  夜起开帘放山色,一天星斗大江寒。  ·  湖上闲居选一  细雨无声三月暮,小楼重到一年余。  卷帘十日清闲甚,坐看云山卧看书。  ·  
  过岳阳  吴佩孚  黄州早春选一  烟雨连江春水来,扁舟无事只衔杯。  吴头楚尾三千里,卷上珠帘看一回。  ·  过岳阳  青草山前芦蕨肥,洞庭湖里鹧鸪飞。  春风春雨无穷尽,帝女仙人归不归?  ·  杨圻  路径广交南渡岛国居山泽间杂诗选四  何人酌酒倚山楼,看尽沧州云水秋。  海上青峰千万点,夕阳红尽是崖州。  ·  山高月小海冥冥,一鹤归来宇宙青。  有客乘槎七千里,袖携风雨下南溟。  ·  峡口潮凉云乱飞,风飘江雨点蓑衣。  贪看海上千山绿,吹笛骑牛缓缓归。  ·  行尽花源烟霭生,翠微苍莽水纵横。  桑田万顷山深处,日落仙人叱石声。  ·  夜泊  荆门西去皆秦岭,万壑猿声夜雨愁。  几片江云如惜别,晚来相送过均州。  ·  襄阳  襄阳信宿登临兴,为感前贤万古劳。  汉上名山天下胜,龙岗怎及鹿门高?  ·  吊方孝孺墓选一  江山虽自归同姓,心迹何由异贰臣?  千古艰难盖棺日,十分容易读书人。  ·  城固县江上怀亲  山深滩急夜猿鸣,汉上风波不可行。  此是从头第一夜,遥知开眼到天明。  ·  顾印愚  过景桓楼故址感赋  景桓楼角织乌寒,钟漏音沉壁画残。  宁省独来迷处所,记从高处凭栏干。  ·  叶大庄  桐江舟中漫成  水远山平去路长,梦残拥被晓天凉。  平生听遍江南橹,第一关心是富阳。  ·  蟂矶夫人祠  兵火归魂附所天,神风梦雨苦难全。  刘郎浦口秋潮满,目断江东下水船。  ·  苏曼殊  本事诗(选一)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  吴门十一首(选一)  江南花草尽愁根,惹得吴娃笑语频。  独有伤心驴背客,暮烟疏雨过阊门。  ·  钱钟书  赴鄂道中(选二)  弈棋转烛事多端,饮水差知等暖寒。  如膜妄心应褪净,夜来无梦过邯郸。  ·  驻车清旷小徘徊,隐隐遥空碾闷雷。  脱叶犹飞风不定,啼鸠忽噤雨将来。  ·  王揖唐  津桥感事  波痕如练雨如丝,向夕鹃声过耳悲。  满地落花谁是主,天津桥畔立多时。  ·  陈公博  次乐昌  猎猎悲风掠莽原,疏星连树认前村。  当年单骑穷投止,月黑冲寒渡峡门。  ·  毛澄  古从军行  阴山吹笛大军行,铁甲冰霜落有声。  西上胡沙天渐近,可怜月比故乡明。  ·  东坡楼醉歌  狂歌醉倒楼头眠,江风吹醒骨欲仙。  坡翁去后涪翁去,冷落江山八百年。  ·  舒云逵  晚景  隔江楼堞隐烟霏,澄碧江天葭菼围。  一角夕阳红闪处,昏鸦盘作阵云飞。  ·  黄骥  清明后三日作  已过清明细雨斜,神仙楼畔试新茶。  天寒五日无春气,冻醒一山桐子花。  ·  林思进  虎丘杂诗十六首(选一)  寂寞邻航吹洞箫,碧波芳草路迢迢。  一声柔橹摇烟去,愁绝红栏第几桥?  ·  徐礼铭  答问晴雨  今朝早起本开明,渐看浮云缓缓生。  更有鹧鸪啼不住,量来远不是真晴。  ·  廖国华  珍珠泉  潺滠一眼冷侵肤,泉畔留题有大苏。  寻迹我来轻击掌,不知唤得老龙无。  ·  竹花选一  不堕清流不碾尘,此春放后更无春。  冶容甘抱高枝死,那似梅花肯嫁人。  ·  独孤食肉兽  湖上泛雪  时空无迹鸟无音,客子拏舟载酒吟。  借问坐标谁画出,堤痕一笔到湖心。  ·  格那丁  大佛寺望大渡河  乱山高下任行游,怒水西来不可收。  岂向摩崖抱佛脚,滩声日夜过嘉州。  ·  西藏行选一  千山雪后起寒云,猎猎经幡奉玉宸。  已置玛尼堆上石,齐抛稞麦拜山神。  ·  下秭归  兰陵西望尽嵯峨,一片孤城在绿波。  江畔不曾逢楚客,满山红叶白云多。  
  【转!】何谓诗人?  诗人,不是仅仅指会写诗的人。  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当我选择了成为诗人,并不是因为我有了多好多令人称颂的作品。  最主要的,是我选择了如何去面对生活:  生活并不总是令人如意,我们必须承认,不管你见或不见,意或不意,  上帝是公平的,隐而不言的诗人更是知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会痊愈的创伤。  如何面对我们所受的伤,如何去处理那些无关我心的批评和建议,又如何去面对这尘世万千。  跳出尘世,陶渊明也终究为其所困三十年。  在尘世中,正所谓,大隐隐于朝。  学诗先做人。  诗歌是一道复杂的工艺。  从选材,到处理,到加工,到成品。  完全靠诗人的慧眼与心。  诗人的心,正是诗词的灵魂所在。  诗人如何看待世间万物,决定了诗词的美感与取向。  如果一位诗人不能正确的理解他身旁所发生的一切,他的诗就会扭曲变态,读来令人生恨。  如果一位诗人能够很好的理解周遭所发生的一切,那么他的诗就会被赋予性灵,给予读者启迪。  欲评其诗,先遇其人。  
  ★★★《怎么检验你写的诗歌》★★★  文/刀锋(本文摘自中诗网)  (1):  诗歌不论如何“跳跃”,但绝对不能没有逻辑!  /  (2):  每一个语言都指向同一义,诗歌就会缺乏张力。  /  (3):  很多诗,你的诗歌语言表诉的是真的,缺点就在于你的语言有种流行歌词的韵律,得现成的。而不是你自己精心锤炼得来的,这就是你的要害,它导致的结果就是,会使你的诗歌看起来很面熟,语言很旧,感情不能在诗歌中“沉”住,从而也不饱满!  /  (4):  直白,并不在于语言是否“浅显”或“深奥”(涩口),而是看——你的情感是否“藏”得住,是否不单薄。如果你的诗歌写得很“跳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妮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