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习明朝历史有哪些入门必看的书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关于明朝的历史书明朝那些事儿我看完了,最好有意思点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梅毅 《纵欲时代--明朝的另类史》行文还是比较有意思,而且又不是观点很独到,看完你会觉得重新认识了明朝《亡天下--南明痛史》同样是梅毅的,不想多说,只一句:第一次让我为南明痛心与尊敬.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一生必读的100本书之《22本社科类必看好书》
24718 人看过
  之《22本社科类必看好书》,本本都是经典,社科类必看的好的书。好书就是好书,不分先后,不分名次!  1、《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 威廉·曼彻斯特著作  《光荣与梦想》是美国的一部社会纪实作品,作者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美国各大报章赞誉纷纷。1979年,商务印书馆曾出版本书的简体中文版,在中国广大读者群,尤其是在知识分子中影响深远,也极大地影响了一大批国内记者的写作手法。这些影响至今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著作  当代世界史编纂的一个新起点,影响世界历史的10本书之一,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经典著作。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代表作。全球通史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有强烈的现实感。自问世以来,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这部通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  4、《自私的基因》- 理查德·道金斯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贡献在于,把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介绍给大家,这是第一次。他惊世骇俗地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人类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我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的政治见解当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必将对我们受苦受难的许多根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5、《南渡北归》- 岳南  《南渡北归》为作家岳南2011年出版的最新力作,该作品自出版后便不断加印,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南渡北归》三部曲,是首部全景描述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的史诗巨著。  6、《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出版。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响很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此书没有中文版本。  7、《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著作  《万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是三联书店出版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作者是黄仁宇。1587年的历史事件也是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换一个视角来解读历史,世界变得更立体。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明朝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其著作主旨在书中末段看出:“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8、《社会契约论》- 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1762年编著图书  社会契约论(法文:Du Contrat
Social,又译《民约论》,或称政治权利原理)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壬午年)写成的一本书。《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逐步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和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及两国的宪法均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  9、《菊与刀》- 露丝·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是2011年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露丝·本尼迪克特。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 但此书内容存有争议,作者也根本没有到过日本 )
。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文本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启人深思,引人入胜,但不能完全了解日本民族。  10、《失控》-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这是一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这是一本诞生于1994年的关于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它曾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它被《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称作“过去十年,公认最具智慧和价值的一本书”——这部《失控》(Out
Control),在经过一年多的翻译之后,终由新星出版社推出中文版。本月初,该书作者、硅谷思想家、《连线》之父凯文·凯利从美国远道而来,参加了北京的新书发布会。  11、《文化苦旅》- 余秋雨  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为了奠定艺术真实的基础,从多个层面截取了历史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万里河川,无一不可入题。《阳关雪》、《道士塔》两文,描写了漠漠黄沙弥漫下,黄河文明的兴衰,从寂寥旷远中,将积淀千年的历史进行了真实的还原;《白发苏州》和《江南小镇》等,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典雅柔媚的文化底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江南文化的那种婉约和清新,同时将世态人情演绎得形神兼具。  12、《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著心理学作品  《乌合之众》首次出版于1895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大众心理学的开山之作。作者经验性地探讨了大众心理的产生与运行,有力地展示了大众非理性的充满变数的心理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家奥尔波特、社会学家墨顿都曾给予本书高度的评价。如今,因为本书对大众心理细致入微的剖析,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更是成为众多投资理财专业人士的推荐之作。《乌合之众》为社会学经典名著,已被翻译成近几十种语言,在当当的销量榜上也一直名列前茅,可见人们对此书的喜爱程度之高。  13、《孙子兵法》- 中国古典军事文化著作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14、《枪炮、病菌与钢铁》- 贾雷德·戴蒙德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贾德·戴蒙于1997年所著。该书于1998年获得普利策奖以及英国科普书奖。国家地理学会根据本书拍摄的纪录片于2005年7月在美国公共电视网播出。  15、《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2005年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穆。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16、《宽容》- 房龙  《宽容》是荷裔美国作家房龙的一部名著。是一部两千年来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房龙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探寻千百年来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根由。历史上由于信仰、道德、风俗等的不同,人类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集团,每个集团总是居住在壁垒森严的城堡里,用偏见和固执这个坚固的屏障抵御外界和外来的影响。而这种不宽容来自于对人类生存的恐惧。房龙乐观地认为宽容的实现是可能的,在知识和理性统治的时代,人类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宽容便会大行其道了。  17、《传家》- 任祥  《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套装共4册)》结合文字、影像与生活,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册呈现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任祥以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套生活巨著,以创新的手法整理了我们的文化资产,以诚恳的心意宣扬家庭价值与环保养生,她描绘了一张崭新的生活地图送给中华儿女;任祥从女儿、妻子、母亲的三重角度,串连全套书的内容架构;于是让读者明白“我们的精致生活并不只留存於博物馆”,于是“对自己所拥有的珍贵血液感到骄傲、对我们厚实的文化底蕴深深的叹服”。  18、《明朝那些事儿》- 网络连载历史小说,作者是当年明月,本名石悦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19、《历史深处的忧虑》- 林达  美国的面积和中国差不多。和大多数留学生及新移民一样,当我们一脚踏上这块广袤的陌生土地时,最初落脚点的选择是十分偶然的。我们落在了一个普通的地方,居住的环境平常而宁静。周围的美国人老老少少都在辛勤劳作,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要想谋出一番好的光景,对他们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20、《剑桥中国史》  《剑桥中国史》共16
卷,各卷由知名学者主编,卷内各章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反映了国外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第12和13卷论述中华民国的历史。在历史研究的角度、领域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两卷都有所论述时期和课题和详尽书目;并有书目介绍,评述各章有关的资料和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已出的《剑桥中国史》的其他中译本有秦汉卷、隋唐卷、明代卷、晚清两卷,丛书各卷皆由国外知名学者担当主编,卷内各章节亦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并注意吸收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世界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  21、《》  西方哲学史是是欧洲哲学的历史,从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①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②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③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④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2、《:简明哲学导论》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是一本哲学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大学本科哲学导论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它最大的优点是叙述生动,很吸引人,特别是能够吸引那些非专业人士的注意力。作者不是按照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说法,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的。也就是说,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哲学的殿堂。读者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的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到思考的乐趣。  分类推荐:              
猜你还喜欢
昵称(必填)
邮箱(必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都是好书,赞一个!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从“学渣”到美国名校“白富美”,激励了无数同龄人。查看详情
分享:支付宝微信主要是了解一些明朝末年的&span class='hot-word'&历史&/span&,和秦淮流域的历史,还有秦淮八艳的事情, 希望是史书形式的,主要是为了真实性,了解一些扬州的历史》。另外希望和天下了解喜欢明末历史的人交为朋友。
专门介绍秦淮八艳的书籍,往往传奇的成分较多,史料意义不大。建议看一些文艺作品,如前段时间又一部电视剧《梦断秦淮》,可以看看其剧本,大致了解一下即可。
关于明末历史,林洛 的 《明朝灭亡的真相》,顾城 的 《南明史》是比较好的读物,而且在网上可以下载到。明末和清前期的历史相互交织,建议看一些清前期的书,可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那个时代。
另外,推荐两部很严肃的文学作品,郭沫若的《甲申300年祭》,和 姚雪垠 的《李自成》,这两部书虽然是文艺作品,但由于作者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其历史价值也非常高。本人就是先看《李自成》后看的史书史料,发现很多事情的认识和人物的分析,小说比史书透彻。毕竟这是大家研究的心血。
不知道你的历史水平如何,就我个人而言,对历史不太精通,要是看历史方面的书最好就是找通俗易懂又全面的,来普及一下我贫乏的历史知识。最近我在看普及图文版《中国通史》...
吴于廑、齐世荣编的《世界史》(六卷本);
斯塔福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两本配合着看,就可以系统了解世界历史了。
本来想给你上传《全球通史》的电子书,可是太大了,...
春秋时的越国大臣范蠡
西汉的留侯张良
唐朝郭子仪
明朝的姚广孝
明朝的开国将军汤和也算一个,要不老朱杀了那么多功臣,怎么就放过了他。
 于谦(日─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一说桐乡)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苍水并称“...
秦淮八艳不像中国历史上其他的美人那样,是为帝王左右的。她们更多一些平民百姓的人情味,她们不承担亡国祸水的罪名,在爱情方面,她们享有较别人更多的自由。她们有选择的...
答: 历史上有哪些敢作敢为的事件
答: 斯德哥尔摩教育18世纪,斯德哥尔摩开始了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如斯德哥尔摩气象台就是那个时期建立的
答: 当然,把人模式化啊
分析犯罪心理学等
下一个比尔.盖茨或爱因斯坦呗
答: 你是想说什么问题呢?
这个证是全国通用的,广东只是证明那是证书发放的地方而已,以后的年检需要在广东年检,不过在其它地方找到工作后可以把会计证转过去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想了解明朝历史,有哪些书可以推荐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想了解明朝历史,有哪些书可以推荐
我有更好的答案
想简单了解可以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对于明朝历史还是叙述比较多的;当时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属于网络历史小说,70%的属于历史事实,可以看一下;比较客观记录明朝的史书是《明史》。
工程部项目经理
明朝那些事,还有明史。
如果为了消遣,可以看《明朝那些事儿》,比较有趣,也还算忠于史实。研究历史当然最好看《明史》。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等待您来回答我研究明朝历史得出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启示
我的图书馆
我研究明朝历史得出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启示
几年前写的一篇文章,一直存在电脑里,现在发表到网上,请大家指正。   明朝是中国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君主制政权。人口有五千万,还有些学者认为有一亿人,领土面积为1668万平方公里,在当时居世界第一位。明朝时期的中国,国力强大,文化上更是当之无愧的先进国家。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主要就是在明朝修建的。明成祖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其规模之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朝鲜、缅甸、越南等当时都是明朝属国,使用汉字。在东非、南亚等地,都有明朝开辟的殖民地。继唐宋之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明朝得到发扬光大,产生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金瓶梅》、《二言三拍》等巨著。上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萌芽,李贲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理论。这一切足以让同时代正在受到宗教禁锢的欧洲人羡慕不已。   明朝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中央权威超过唐、宋时代,地方政权在大政方针上都听命于朝廷。自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一直没出现过诸侯拥兵自重的局面,没发生过政变。明朝的科举制度也发展得比较成熟,用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的话来说,政权是开放的。穷人子弟只要能通过科举考试,就能参与国家管理,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民主和平等,有利于政权的稳定。按照美国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的观点:中国是一个由学者统治的国家。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精英政治,比全民普选的政府更能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制定国家战略。虽然皇帝有最高和最后决定权,但统治集团中的大多数人由受过良好教育的读书人组成,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有着重要影响力。明朝后期,随着朱元璋、朱棣等老一辈政治强人退出舞台,皇帝逐渐成为一个礼仪性的职务,政府对知识分子的钳制大为减弱,政治气候变得宽松,再也没有明初“文字狱”的白色恐怖,海瑞上书痛骂嘉靖皇帝不仅没掉脑袋还升了官。专制社会与极权社会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虽无民主却有自由,既可保持社会稳定,又有利于开启民智,发展经济和科技。东南沿海的倭寇被歼灭后,明政府已经开放了海禁,实行改革开放,从国外引进新产品、新科技。从明末的社会情况来看,我们可以肯定它不是一个极权社会,因为当时有劫社自由,出版业繁荣,有报纸,民众的经济和家庭生活也不会受到政府干涉。钱穆甚至说:“若要讲平等,中国人最平等。若要讲自由,中国人也最自由。”他的说法虽然极端,但明末的几个皇帝确实已经开始统而不治,中央政府事实上是一种集体领导,并能利用制度限制皇帝的权力,使其不能为所欲为,类似后来欧洲国家的君主立宪制,万历年间的大学士张居正其实就是一个首相的角色,实现了专家治国而非皇帝治国。当时的欧洲国家,也都未建立共和制度,把持政权的是僧侣或贵族,明朝在政治体制上并不落后于西方。   由于北方有长城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加以国内长期无战乱,明末江南地区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江南地区的纺织业、造纸业,华北地区的矿冶业都非常发达。从宋应星《天工开物》一书可知,当时的采煤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炼铁业不仅规模大,钢铁质量也高,制造出来的炮枪能经受高温高压而不发生膛炸。18世纪的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英国,也是由于英国在采煤业和炼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天工开物》中说:“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说明商业贸易并没受到政府限制,东南西北的资金和产品能互通有无。虽然明末的土地兼并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但也因此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企业家们才能“招集四方无赖之徒,来彼间冶铁,每一炉多至五、七百人。”徐光启还从海外引进了甘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谷物歉收导致的饥荒问题。除了农业发达外,当时中国工商业的发展也已经与欧洲地区并驾齐驱。   明朝无论基础科学还是应用科学都有一定发展,李时珍写出了《本草纲目》、宋应星写出了《天工开物》、徐光启写出了《农政全书》。明朝政府对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也能重用。徐光启就被任命为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是当时科技发展的带头人。“西学”在明朝大受欢迎,共有7000多册典籍被引入中国,除了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出的《几何原本》外,还有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维的《建筑十书》、荷兰数学家和军事工程学家西蒙•史特芬的《数学札记》、德国矿冶学家乔治•鲍尔的《矿冶全书》12卷,意大利工程技术专家拉梅里的《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罗雅各的《测量全义》、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开普勒的《哥白尼天概要》、1601年罗马版的《地中海航海术》、雅克•贝松著的《宇宙仪》等。在欧洲的罗马教廷还在压制日心说、将伽利略投进监狱时,在中国,得到崇祯皇帝大力支持的徐光启领导一批科学家于年间编撰成《崇祯历书》,介绍了开普勒、哥白尼、第谷等人的天说和太阳系的结构系统……   和宋朝一样,明朝也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但相比起宋代,明朝的国防环境要好得多。恩格斯说过,骑兵是中世纪决定性的兵种。宋代因为西北的产马地区被西夏占据,没法发展骑兵,所以不能像汉、唐时期一样实行主动出击开疆拓土,消极防御的战略使宋朝败于辽金并最终亡于元。明朝最初的战略也是防御为主,用长城来防御北方的蒙古人,后来抗倭名将戚继光又被调到北方镇守,使蒙古军队无法南犯。戚继光死后,辽东地区的后金政权崛起,成为明朝劲敌。战争初期,明军屡战屡败,但后金政权人口少,而明朝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拥有雄厚的后备兵源和广阔的战略战术周旋空间,袁崇焕等一批将领还训练出了足以与八旗骑兵抗衡的关宁铁骑。更重要的是,虽然明军将士确实存在精神萎靡、体力不足的缺点,在肉搏战中不占上风,但当时冷兵器的威力已经发展到了极限,而军事上的失利又是发明和生产新式武器的强大动力,袁崇焕还专门上疏指出,“兵不利野战,惟凭坚城用大炮一策”。作为发明火药的国家,我国在明朝时期已经将枪炮投入实战,驻北京的军队编有专门使用火器的神机营,将士达三万。初期的火器射程和射速比不上弓箭,实战中往往抵挡不住大队骑兵的冲击,但当时明朝的国门是开放的,欧洲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能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国,宁远战役中,明军就使用威力巨大的西洋大炮给予后金军队以重大杀伤。按照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经济实力和钢铁产量,完全有能力购买和生产更多更先进的火器,使中国军队实现从冷兵器为主转变为火药武器为主的飞跃,彻底击败和征服以骑兵为主要作战手段的北方游牧民族。   如上所述,无论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科技上来看来,明朝都是非常强大的,并不是一个盲目排外、闭关自守的,综合国力胜于当时正在扩张的俄罗斯。明末蓬勃发展的工商业完全可以促进水运甚至铁路的发展,工商业发展能增加财政收入,矿冶业和运输业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防力量,既然工业革命有助于巩固政权和开疆拓土,即使不进行政治改革,明朝政府也没理由抗拒器物层的变革。如果明朝不灭亡,中国完全有可能和欧洲国家一样,在18世纪坐上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列车。由于中国地大物博,资源自给有余,明朝政府和民间不一定会像英国、荷兰一样发展航海事业,但大陆国家也有优势,正如俄罗斯在军事上强于日本、德国,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强于意大利。只要能在18世纪进行工业革命,中国绝不会在19世纪末沦落到半殖民地的地步。根据当时明清两国的力量对比,如果明朝中央政府不被农民起义军摧毁,满族就不可能入主中原,只能在关外武装割据,当经济更发达的明朝能为军队装备大量火枪和大炮时,就能击败满族政权重新控制东北亚地区,并越过长城向北面进攻,重新夺回汉唐时期就属于中国的广大地区,在北部建立起一条抵御俄罗斯入侵的防线;如果明朝政府认为北方的朔漠之地不利于发展工农业,或是北面的防线稳定了,就会继续郑和下西洋的事业,征服日本和东南亚,在海外维持一批殖民地。如果以汉族为主的中原和江南地区能实现工业革命,也将带动东北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展,使他们早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如果中华民族能在19世纪就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世界的格局就不会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而可能是:俄罗斯不拥有在太平洋的海岸线,势力范围甚至不能超过贝加尔湖以东;日本只能是中国的殖民地或属国。中国具有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无可争议的政治和军事领导地位,经济、科技水平在全球居领先地位,人民生活居于发达国家水平,中华传统文化也能得到发扬光大,汉语将成为全球通用语言。   然而,强大的明朝还是在17世纪中叶灭亡了,亚洲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随即征服了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神州陆沉,山河变色,悠久、文化发达的汉族继元朝后,第二次沦为异族的奴隶。明朝的灭亡,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中华文明的一场浩劫。宋朝亡于元朝,已经使中华文明倒退了一次。马可•波罗记载的元大都的繁荣,与其说是蒙古人的功绩,不如说是汉人社会日益发达的经济和文化的结晶。元朝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统治严重地摧残了中国温柔敦厚的儒家文化传统,日本人将宋朝以后的中国称为“支那”,再也没有唐朝时对中国的崇拜和尊敬。明朝的灭亡,让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又一次沦为奴隶。鲁迅说过,中华文明的真正衰落就是因为这两次野蛮的异族入侵。明朝灭亡的,是一部斑班的血泪史。明亡清兴,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当一个政权在政治、军事或经济方面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时,往往会出现军事政变、诸侯割据,或受到异族入侵、人民起义的冲击,削弱甚至摧毁这个政权。五代十国时期,军事政变是改朝换代的普遍手段。东周、汉朝、唐朝末年,诸侯割据使中央政权形同虚设,最终被某个强大的诸侯取而代之。宋朝是被北方游牧民族征服。秦朝、元朝是在人民起义中灭亡。然而,明朝却有着诸多足以支持政权继续生存下去的要素。历朝历代,明朝的灭亡最让人痛心,也最能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   我们研究,不能仅仅从“必然”上去分析问题,也要考虑到偶然因素的作用。人类社会必然会从茹毛饮血的石器时代发展到电子时代,每个民族都会或迟或早地从蒙昧走向文明,但在这种“必然”的发展过程中,有无数的偶然因素导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或快或慢、或进步或倒退。因此,明朝时期的中国也有像俄罗斯一样发展下去的可能,只是的偶然性使中华民族一失足成千古恨,导致中国从此落后于欧洲国家,惨痛的的教训足以令今人引以为鉴。导致明朝灭亡的偶然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多次重大的政治军事决策失误。当然,必然因素是体制,体制造成的渗入整个政权内部的腐败、以及体制造成的官吏和民众被释放出来的人性“恶”对国家的破坏,没有这个必然因素,仅有偶然因素也不至于让明朝灭亡。   17世纪初,明朝政府的一次重大的施政失误点燃了女真族人反抗的导火索,辽东总兵李成梁杀掉了建州女真的头领塔克世,虽然事后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塔世克的儿子努尔哈赤因此和明朝政府结下了血海深仇。当然,即使不杀塔克世,女真族人迟早也会起兵造反。这从《草原帝国》一书中多次提到的游牧民族入侵可以预见到。当时的明朝政府没能贯彻能人政治路线,又用太监来制衡文武百官,一群不学无术的阉党把持朝政,自然不可能制定出适合国情的民族政策;更重要的是,一个强大起来的游牧民族肯定会发动对外扩张和掠夺的战争,这正如当年契丹、党项、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兴起后就向周边发动进攻一样。后金的崛起,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明朝逐渐削弱直至灭亡。   努尔哈赤称王之后,明政府出兵前往赫图阿拉欲行剿灭。明军的人数多,又有朝鲜和叶赫女真军队支援,号称四十七万大军,还装备有火器,虽然实际人数可能只有十多万,比起来后金军队来还是有数量优势的。但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大多数人的所料。  军事行动,保密最重要,明军却大张旗鼓地宣布出兵时间和路线,三军未动,师期先泄,给了后金军队充分的准备时间。其次,明军在战术上也存在重大失误,由于低估了对手的实力,明军和友军分几路进击,实际上每一路部队人数并不多。后金骑兵却有进行快速战场机动的能力,又是内线作战,能迅速在局部地区形成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再次,明军虽然装备大量火器,但大口径的火炮携带不便,不适宜在山区使用,当时单兵用的滑膛枪射速、射程、精确度等技术指标还不如弓箭,两军对阵,明军的火器往往只来得及发射一次,未及第二次装填,对方的骑兵就已经冲到面前。第四,战役过程中出现一个偶然的气象因素:行军过程中遇上下雨,时值初春,下雨比下雪更冷,明军的火药被雨水打湿无法使用。到达战场时,又遇上大雾,光线昏暗,监军冯铨下令点起火把照明并烘烤火药,立即引来隐蔽在暗处的后金军队万箭齐发,明军在箭雨下死伤惨重,再无还手之力。第五,后金军队有质量优势,女真族人皆善骑射,又在努尔哈赤统一各部的战争中得到锻炼,打起仗来往往以一当十势不可挡。对明军对阵时,先用弓箭从远距离大量杀伤明军,紧接着用密集的骑兵进行冲击,或是边冲击边放箭,明军由于火器杀伤力不足,又不能在运动战中及时设置减低骑兵冲击速度的防马栅,往往无法抵挡这样的猛烈攻势。第六,明军人生地不熟,尤其是来自南方的将士不适应关外的寒冷天气。后金军队是在家乡作战,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加上努尔哈赤高超的指挥艺术,后金军队得以击败联军。经此一役,后金军队气焰更为嚣张,越战越强,短时间内又攻占开原、铁岭,攻灭叶赫,成为明朝政府的头号敌人。   明军在与后金军队的交锋中屡战屡败,关键原因是没有消灭大队骑兵的有效手段。骑兵作为一个重要兵种,直到机关枪发明之前仍然非常活跃。单发的线膛枪尚且难阻挡大队骑兵,在滑膛枪技术尚不成熟的明代,步兵就更难在对骑兵的战斗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辽东战事一起,朝廷内外都认识到刀枪不敌弓箭、步兵不敌骑兵,徐光启、袁崇焕等人都大力主张要发展炮兵以对抗后金军队,但当时明政府在财政上的困难使得军队无法装备更多新式武器,装备的落后使得明军无法在战争中取胜,战事久拖不决,又进一步加剧财政困难。明政府为了作战加派“辽饷”,加重了农民负担,又恰逢天灾,陕西地区大量饥民纷纷造反,外患未息,内乱又起,明政府处于两线作战的艰难境地。财政更加困难,武器装备更难更新换代,战事更难应付,出现恶性循环。   尽管如此,按照当时的形势,明政府仍然有取得战争胜利的极大可能。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农民起义军得不到知识分子和江南地区民众的支持,并多次受到明军毁灭性的打击。后金军队虽然凶悍,但人数有限,经不起长期的消耗战。只要山海关不失,他们就算能从蒙古越过长城进入关内,也会因为补给线太长而无法占领华北。但作为明政府最高决策者的皇帝却做出了一系列自毁长城的错误决策。   在战略层面上,明朝政府一错再错,通常在形势有利时就应积极进攻以免除后患,形势不利时就应积极防御以消耗对方实力,在两线作战时就应暂时与一方讲和以保存实力,这些都是常识,明朝政府却如同白痴般接连犯错误,熊廷弼经略辽东时,了解到后金军队锐气正盛,就采取了一系列积极防御的措施,使努尔哈赤不敢南犯,朝中大臣却诬称熊廷弼畏敌不敢出战,将其撤职查办,袁应泰一上任就着手准备收复失地,以己之短击敌之长,结果被打得大败,丢掉了辽沈地区。皇太极刚接任后金汗位时,主动致信明朝政府要求讲和并称臣,明政府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集中兵力剿灭川陕两地的农民起义军,崇祯皇帝却拒绝接受和议,结果农民起义军未剿灭,后金军队又入塞南犯。过去,我们常常说宋朝政府卖国,其实他们与辽国、金国、西夏讲和也是保存实力的一种方式,因为当时缺乏足够的骑兵力量对抗游牧民族的进攻。退一步讲,两个皇帝暂时放下争端,称兄道弟,两国结为兄弟之邦,实现“三通”,不同民族的人民和睦相处,经商互市,逐渐实现民族融合,总比驱使老百姓互相残杀更符合人道主义精神,更得民心,更有可能“双赢”,也更接近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思路。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崇祯皇帝还不如宋高宗。   相比之下,皇太极就精明得多,后金军队进攻宁远受挫后,努尔哈赤忧愤而死,加以占领区汉人大量逃亡或造反,又逢天灾,后金政权处于成立以来最困难的时候,皇太极一是主动向明政府提出讲和;二是收缩兵力停止向南进攻;三是在占领区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保护汉人利益以收买人心;四是先征服朝鲜和蒙古,扩充版图和实力。到1636年后金政权改名大清帝国时,已经拥有比努尔哈赤时代强大得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有辽沈地区和朝鲜的农业基地支持长期战争,除了原来的满州八旗外,还增加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的汉军旗原来也是明军中的精锐,装备有最新式的西洋大炮,本应成为抗击后金的重要力量,却因为崇祯皇帝滥杀有功将领而被迫投靠满清,他们带去的火炮大大增强了清军的攻坚能力。  为进一步削弱明朝的实力,皇太极在崇祯拒绝和议之后,四次率清兵从蒙古地区越过长城入塞进攻明朝腹地,最远深入到山东,攻破济南生擒德王。清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毁掉城市、村庄,掠走大量牲口和金银,将俘获的人口带到关外当奴隶或拨到汉军旗中当兵,既破坏明朝的生产力,又增强清朝国力,以战养战,一举两得。明朝方面,虽有卢象升等爱国将领抗清,却又受到腐败的高层制约,战则必败。大部分明军既无与清军对阵的能力,又不能防守城池,只能远远地“尾随不敢击”,看着清兵抢掠后从容出塞。与此同时,陕西地区的农民起义军越剿越多,牵制了明政府的大量兵力,使明军无法集中兵力对付清军。可以看出,到了崇祯时期,明政府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可谓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在明清双方的较量中,明朝逐渐处于下风。   崇祯在性格和才能方面的缺陷,也是封建权力世袭导致的结果。作为最高决策人的皇帝在畸型的环境中成长,难免形成多疑、猜忌、急躁的心理。既然他频频更换首辅,用人则疑,杀袁崇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袁崇焕上任后重点发展骑兵和炮兵,两者都在对抗后金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百五十年后横扫欧洲的拿破仑大军,就由步兵、炮兵、骑兵三大兵种组成,袁崇焕对世界军事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让人惊叹!可惜他被杀了,此事足以证明崇祯的昏庸无能。虽说崇祯“勤政”,但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皇帝的首要素质是知人善任,依靠一批有才能的人去治国平天下。因此可以我们认为崇祯不是一个好皇帝,还不如刘禅。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松锦战役,洪承畴曾在潼关取得过大败李自成军队的战迹,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到东北后采取的战术是步步为营缓慢推进,充分发挥西洋大炮优势,“且战且守”,使清军骑兵的优势无法发挥。远在北京的崇祯不增派军队粮饷,却通过兵部严令洪承畴加速进军,导致前线明军兵力粮草皆不足。古人云:猛将必起于卒伍。作为皇帝,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只管玩他的女人就是了,却从深宫里胡乱指挥前方将领,岂有不败之理!如此一个刚愎自用的皇帝,就如同没有医学常识的人代替医生给人看病,没把人治死才是奇迹!相反,作为后金政权最高决策人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三代领导,都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又能任用一批汉人知识分子为他们出谋划策,自然胜多败少。松锦战役时,皇太极知道此战关系清朝存亡,不但“悉索沈中人丁”,动员全国军民上阵,还拖着病体御驾亲征,靠前指挥激励士气,亲自定下挖壕断明军粮道的战术。明军补给线长,本来后勤就跟不上,粮道一断,人心大乱,清军骑兵一冲击,明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没,连洪承畴也被俘虏了。经此一役,明军人地皆失,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出关作战。   但是,明朝中央政府并非被满清摧毁,而是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的,虽然多数知识分子和乡绅都懂得清军大敌当前,理当以民族大义为重,但明政府在政治上的腐败已经到了“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的地步,农民们不懂得“边关有难、百姓投军”的大道理,不知道抗清关系着民族兴亡,只知道要活命就得先吃饱饭,所以不支持政府抗清,却踊跃参加打出“均田免粮”口号的起义军,李自成的军队得以短时间内就攻占西安直逼北京。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又一次暴露了他的弱智,本来失去了首都,只要政权还在,军队还在,领导核心还在,还有夺回首都的可能。何况,放弃北京甚至整个华北地区,让大顺政权去承受北面清朝军队的压力,使清军和农民军两虎相斗,对明政权更有利。崇祯皇帝不愿迁都南京,却为了保住一座受到两面夹击的危城,把身家性命和整个政权都赔了进去。   英国人说过:“把所有的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危险的”。既然李自成的军队兵临城下,崇祯又不愿从山海关调吴三桂的军队到北京防守,北京已经笈笈可危,就算皇帝自己不撤走,也应将太子朱慈烺送到南京去以防万一,但崇祯却将全家人留在了北京,京城兵力空虚,由太监和市民组成的乌合之众根本无法抵挡来势凶猛的农民起义军,城破之后,崇祯走投无路,先杀家人然后自杀,太子被俘。   明朝中央政府被摧毁后,中国形成了几股独立的政治军事力量。一是占据华北地区的大顺政权,二是占据四川地区的大西政权,三是关外的清政权,四是被知识分子和大部分老百姓视为正统的明朝残余力量。南明政权占据大江南北,幅员最辽阔,财力最雄厚,人口和军队最多,按理说就算不能光复北京直捣黄龙,至少也能保持半壁江山继续发展工商业,但这个政权却有着极大的缺陷。   首先是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国难当头,不可一日无君,太子被崇祯留在北京,没能到南京主持中央工作,却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俘虏。被大臣们推出来当皇帝的福王朱由崧又是个荒淫无耻的家伙,就算他有能力,毕竟也不是崇祯生前指定的继承人,名不正则言不顺,无法号令诸候,百官争权夺利,几十万军队各自为战甚至互相火拼,大敌当前,却先来一场窝里斗,自宫一回,实力大打折扣。   其次是没有制定正确的战略。英国人帕默斯顿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吴三桂向多尔衮借兵打李自成,清兵既然已经入关,显然不会歼灭大顺军就撤回关外,学习雷锋做好事,白白为明朝政府作贡献。南京政府就算暂时不派兵北上抗清,至少也应该先等清军和大顺军杀个两败俱伤再行动。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却派出精锐部队前往潼关攻打大顺军,一厢情愿地去配合清军作战。如此的战略短视,也只有他这种读死书的迂腐文人才想得出来。   在多尔衮率领十万铁骑南下时,关内的数个汉人政权共拥兵百万,就算他们不联合起来抗清,单靠清朝的十万八旗兵,要把人数众多的汉人军队消灭掉也是非常困难的。吴三桂借清兵对付李自成的军队其实也是因为轻信清朝决不可能灭亡中国,甚至当时北京和江南地区的民众也认为吴三桂是忠臣,将剿杀大顺军的清军视为友军。清朝已经迁都北京,并开始命令占领区民众剃发,汉人之间还在自相残杀:南明政权与大顺政权开战,大西政权与南明政权开战,南明政权内部也在火拼。可以说,当时的汉人社会里,自私和短视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这种自私和短视并非我们的文化提倡的,而是我们的文化所反对却不能在实践中贯彻的。   例如,孟子提出过:“民为贵,社稷为重,君为轻。”南明政权却把报君父之仇放在第一位,虽然崇祯因大顺军攻入京城而死,但人死不能复生,如果要保住社稷,就不应该意气用事对大顺军开战。更为符合民众利益的做法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至于大顺与南明谁为正朔,也应该等到驱除鞑虏之后再分高下。当时的南明政权却把这个次序倒了过来,不但战略思想错误,文武百官也各挟私心,醉生梦死,内讧不停,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都被他们抛到爪哇国去了。在农民起义军基础上组成的大顺政权,在建政过程中充分暴露了没文化的人目光短浅、心胸狭窄的弱点,攻入北京后就大失民心,在清军和吴三桂军队的联合进攻下一溃千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则由一群烧杀抢掠的土匪组成,只会杀害老百姓,对抗清大业基本没起作用。几个汉人政权在外敌入侵时互相开战,自伤自残之后被清军各个击破。1645年清军攻陷镇江挥师南京,南明弘光政权投降,标志着大规模、有组织的抗清活动的结束,也意味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血雨腥风的开始。大势已去,明朝的残余力量才与大顺、大西政权的残兵败将合兵抗清,但此时清朝统一全国已成定局,继续抵抗除了造成更多无辜民众死亡外,已无其他意义。   明朝作为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自有其制度上的缺陷,及与制度缺陷相辅相生的文化上的缺陷。从嘉靖、万历年间开始,这两种缺陷就已经在政治生活中显现出来,并在明朝灭亡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些缺陷并非如某些学者认为是不可克服的,可以通过由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和提高民众受教育水平的方式来逐渐克服。何况中央集权的大国虽有缺陷,也有如意大利、荷兰等小国无法比拟的优势,国小则力弱,大国未必是强国,强国必然是大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死谏、武死战”、克己奉公,尽忠报国等观念,更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捍卫民族独立的重要精神资源。故此我们不能认为中央集权和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明朝灭亡的必然因素。相反,如上所述,真正导致明朝灭亡的,不是权力的集中而是权力的分散,汉人社会内部一盘散沙,政府与民众对立、皇帝与大臣对立、大臣争权夺利、部门互相扯皮。后金政权在东北起兵后,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为代表的贫民阶层不是积极参军参战,支持政府收复辽东,而是趁火打劫,拉起队伍来造反。尤其张献忠更是个反复无常的混世魔王,其残忍本性在大西政权建政后更暴露无遗。明政府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也不是反思赋税政策的缺陷,通过经济手段来减轻民怨和通过政治手段招抚,而是出动大量正规军镇压,务求斩尽杀绝,反而迫使参加造反的农民死心塌地跟着首领闹革命。政府与民众的对立无法调和,最终要通过内战的方式来解决矛盾,结果当中央政府被农民起义军摧毁时,全国立即陷于诸侯混战的局面,再也无法集中力量对抗南下的清军。因此,某些学者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归罪于中国传统文化,甚至由此推论出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已经不适应世界潮流,完全是一派胡言。   明朝末年之所以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说到底就是自私、滥权、贪婪、残忍、见利忘义、恃强凌弱等人性中“恶”的一面在天灾人祸造成的恶劣社会环境中不受控制地释放开来,代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提倡的克己奉公、励精图治、忧国忧民、遵纪守法、除暴安良等优良传统。纵观几千年的中国,这种与生俱来的“恶”其实深深植根于每个人的潜意识之中,只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受到强有力的道德力量甚至政治力量束缚才没泛滥成灾。明朝初年,朱元璋以铁腕手段治国,故百官多能廉洁奉公。张居正担任首辅时期,则通过灵活的行政手段来推行其治国理念。人亡政息,明朝末年,大量朱元璋时期的反腐制度无人执行,事实上已经被废止,海瑞作为模范遵守道德规范的官员反而受到排挤打击,更有甚者,皇帝宠信魏忠贤等太监,以生理残缺心理变态之人治国,官场风气自然更加败坏。民众平均受教育水平低,缺乏参与意识,也无相应的有效监督制度,整个社会没有强大的抵制腐败的氛围,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昏庸,官场腐败成风,民众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自然也不会再关心国家是否能兴旺发达。中央政权失去权威,得不到民众拥戴,恰恰又有张献忠之流的土匪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来实现其私心,战乱一起,生灵涂炭。社会不能在和平的环境中健康发展,就谈不上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建立完善的制度,也无法通过发展教育提高民众的守法意识和道德素质,便形成恶性循环。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明朝的灭亡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教训呢?   一、中国乱不得。一乱起来,中国人打中国人,自相残杀,得益的是外人,受害的最终还是我们自己。因此,我一向主张对人民内部矛盾应该坚持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原则。   二、群众利益无小事。对百姓要行仁政,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激化矛盾,制造不稳定因素。兵者,国之大事。对涉及敌我矛盾的军事、外交问题则要理性,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要提拨真正有治国才能的人去治国,不能让庸才误国。我们要让更多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进入干部队伍,提高当官的门槛,在高学历人才中选治国人才!而不是让一大批学历不高但“领导说他们行”的人来误国误民!   四、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电影等教育百姓,让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让他们识大体、顾大局,在个人生活的需求暂时得不到满足时不要去造反,而是通过努力工作来改善生活、通过法律来维护合法权益。   要是我们做不到这几点,那就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而使后人亦复哀后人也”!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本文首发于汉族网  作者:谭定立
时间: 13:16:43
  拜读先生大作!先生的分析有理有据,尤其是对明亡这一段!只是在有些地方想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首先,在皇太极时期出现满八旗和蒙八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先生说出现了汉八旗,这个就有待商榷了!   其次,对明亡的原因分析这里,先生是不是过多的把责任推个了崇祯!先生前面说了,明朝的政治体制其实蛮先进的,“中央政府事实上是一种集体领导”,既然是集团领导,怎么责任全是崇祯的啦。  
时间: 13:28:50
  不敢完全苟同    没办法呀,虽然有资本主义的发展,却没有转化为财政收入,货币紧缩,没有钱打仗    天灾,年年大旱    天意如此,人奈若何!
时间: 13:56:21
  崇祯杀袁崇焕并不是崇祯的错,而是袁崇焕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1,明朝时期 社会制度是比较完善的 袁崇焕不经请示擅杀朝廷大将  2,袁崇焕对崇祯皇帝的殷殷希望不屑一顾,甚至于欺骗(详见明史)  在当时的情况下,崇祯杀袁崇焕也是无可奈何的,当然自毁栋梁崇祯的错误还是蛮大的!  
时间: 14:22:10
  ls说的有理!  自古以来,大将领兵在外,无不犯帝忌,所以无不小心翼翼!  一来,皇帝希望将军一切顺利,打个打胜仗,但是有怕将军功高震主,不利于国家的统治,这本来就是一个矛盾体。  聪明的将军就是那种能将这种矛盾慢慢化解的人,如大唐名将郭子仪,他们明白“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的真谛。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不受”上而在“有所”上。君命要受,受到什么程度,怎么受都是将军自己的选择。  当然,这些冤死的将军们,或者叫国家栋梁们,是死得其所的,因为他们用他们的死,来加速一个王朝的覆灭,一个盛世的来临。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人们能做的只是让盛世时间长一点,乱世时间短一点而已。  记住他们了,用他们的血来作为抨击一个覆灭王朝最后的尊严,以利后世!    
来自: 时间: 16:56:28
  崇祯是优秀之明君,楼主居然拿软弱无能屈辱之至的宋朝皇帝来对比,搞笑。明朝没有昏君。打不过农民军是因为潼关之战没有斩草除根。还有南方明军没有大力支持朝廷
时间: 17:31:11
  洋洋洒洒,却经不住推敲。谬误颇多  
时间: 17:36:03
  你根本不了解,还写出这么多真佩服你啊,宦官也得分好坏,郑和,蔡伦是谁,哪朝的谁都知道吧,他们也是太监,贡献不言而喻吧。明朝的太监也是皇帝对付文官集团的工具,你以为文官集团都是好人啊,可以说唐宋明的灭亡都与党争有关,而且改革,他们也是最大的阻力,参照王叔文,王安石,张居正。其次明朝末年之诡异,世所罕见,袁崇焕其人,乱杀毛文龙,这一项就够死一百回的了,更不用说他与后金暗中通商,乱用私人。至于当时那么多的降将,唯有解放战争能与之媲美。      一、中国乱不得。乱只有两种:外族入侵,参照宋,还有就是天灾人祸,一般情况封建统治是很稳的,LZ可以去读读,《论封建统治的超稳结构》     二、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句口号而已,何必当真,古代官员就称为父母官。     三、要提拨真正有治国才能的人去治国,不能让庸才误国。关键是你怎么判断好坏,有时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选拔人才,古代就有,科举也是维持封建统治的基础,至于选拔人才进部队,明朝的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等等都是文官。     四、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电影等教育百姓,让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让他们识大体、顾大局,在个人生活的需求暂时得不到满足时不要去造反,而是通过努力工作来改善生活、通过法律来维护合法权益。这个最搞笑了,一个人治的国家,法治只是摆设而已,至于,电影,不看也罢,感谢D,感谢ZF。  PS:一个没有不能独立思考的民族是永远无法屹立于世界的,一个没有反对声的国家只是徒具外壳的国家而已    
时间: 18:15:37
  :一个没有不能独立思考的民族是永远无法屹立于世界的,一个没有反对声的国家只是徒具外壳的国家而已  
时间: 23:04:59
  呵呵,只是写着玩的,没想到今晚回来看到这么多回复。只是一家之言。  但崇祯的生活经历决定他在战争年代不会是个好皇帝。明朝的体制也许只适合和平时期,不适合战争时期。
时间: 00:28:54
  作者:luojguo 回复日期: 13:16:43       拜读先生大作!先生的分析有理有据,尤其是对明亡这一段!只是在有些地方想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首先,在皇太极时期出现满八旗和蒙八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先生说出现了汉八旗,这个就有待商榷了!     其次,对明亡的原因分析这里,先生是不是过多的把责任推个了崇祯!先生前面说了,明朝的政治体制其实蛮先进的,“中央政府事实上是一种集体领导”,既然是集团领导,怎么责任全是崇祯的啦。  =====================    1、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将各旗的汉人拨出,另编一旗,定名汉军。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皇太极就降附的汉人组成汉军左右翼二旗。四年分建黄﹑白﹑红﹑蓝四旗。七年扩编为汉军八旗,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共同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   2、没说过责任全是崇祯的,但他的一些决策失误确实有影响。   实际上皇帝治国、太监治国都不好,毕竟他们不是精英。尤其是在战争时期,对决策者的要求更高。   从心理学上来说,个人决策往往比集体决策更谨慎,所以战争年代的政府决策方式往往会逐渐由集体决策变成个人决策,担子就都压到皇帝身上了。   崇祯虽然想干些事,但毕竟能力有限,用人则疑。这种性格,在战争年代是个致命伤。   战争年代,对最高决策者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深宫中长大而且从小丧母、有童年阴影的崇祯显然缺乏这方面的素质。   如果他是个完全没能力的人,也许会有类似于谦一样的政治强人出来主持大局,但他却又不是那种人,于是免不了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   明朝后期的政治体制是一种适合和平年代的体制,不适合战争。后金和清朝则是全民皆兵的军事体制。这正如二战法国败于德国一样。   但战争体制的政权结构往往难长时间维持,随天下太平和军事强人去世而结束,这也能解释为何元清建政后,接班的皇帝也变得软弱了。   希特勒说“每一代都应该经历一场战争的洗礼”,有时想想也有道理。    
时间: 01:18:18
  在下对明末也有兴趣.经常在席间与朋友们谈起这段往事,提出不少疑问就教于他人,希望能听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满意的答案一个没有,却有一个让我深思的反问.  有人这么问我:你能解释清楚为什么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吗.你现在距离那场战争仅仅50年,还有那么多亲历者尚在人世,你都解释不清楚.500年后的中国人对此事的疑惑肯定大过你对明末的疑惑.  有时候不服不行,但凡是人作为主体参与的事件,任何数学模型都基本失效.  信物质不如信意识,我都快成了唯心主义者了.
时间: 02:15:05
  一个没有不能独立思考的民族是永远无法屹立于世界的,一个没有反对声的国家只是徒具外壳的国家而已         
时间: 09:50:33
  大明这么伟大,为什么却被一群蛮人征服?????    你能想像大英帝国被印第安部落征服吗?    可见,大明的政治体制决不是最好的,很可能是很坏的.人为拨高明朝是不符合实际的.    
来自: 时间: 10:22:50
  强文顶
时间: 10:44:15
  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也不是被一群日耳曼原始人野蛮人征服了。  繁荣的阿拉伯帝国不也被蒙古给洗略了。  先进被落后所征服,那是冷兵器时代的事,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了。  拿因为冷兵器的对等问题来当证明明朝不好的理由,未免太生怕自己智商低下不被人得知了  
时间: 11:01:44
  明朝是中国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君主制政权。人口有五千万,还有些学者认为有一亿人,领土面积为1668万平方公里,在当时居世界第一位。  —————————————————————————————  1668?扯蛋。
时间: 11:09:58
  作者:allen-1982 回复日期: 11:01:44       明朝是中国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君主制政权。人口有五千万,还有些学者认为有一亿人,领土面积为1668万平方公里,在当时居世界第一位。    —————————————————————————————    1668?扯蛋。    ====================     不好意思,忘了洪秀全和袁世凯,但太平天国和中华帝国一直没能成为正朔啊!要是把所有汉人建立的君主制政权都算进去,要统计也很费劲,比如吴三桂反清失败后建立的大周,也是汉人建立的君主制政权。   欢迎大家多指出疏漏之处。        
时间: 14:43:24
  真有一亿人?  清朝呢?  都死了?
时间: 23:30:41
  答楼上的:   明朝人口到底有多少,学界尚无定论。很多悬案,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   但我们要承认,明朝虽然亡了国,但汉族没有灭种,给了汉人复国的机会。这就得益于明朝人口众多。   所以我坚持认为,人口多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减少本民族人口是自寻死路。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汉族网上另有专文论述:     宁做亡国奴,不当灭绝户——我对清史的理解    明朝灭亡是悲剧,清朝垮台却是喜剧。  清兵入关时,汉族人口为一亿,经过屠杀剩下1400万,仍然拼死反抗。满人经过长期战争也只剩下30万。两败俱伤。怎么办?大汉奸张存仁等人说:带头造反的都是读书人,办科举,让他们当官吃皇粮就不闹事了。皇帝准奏。大批领导百姓反清的文人摇身一变成了知县、知府,用和平的方式夺回了基层政权。  这些文人做了官就开始贪,皇帝怕他们搜刮得太厉害会激起民变,就“代表”了一回老百姓,下旨“永不加赋”。大势已去,汉人都剃了发、易了服,不服也得服,否则就要杀头。经过一两代,也麻木了,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剃了发,却可以少交点税,这买卖也不算太亏,“被代表”的百姓也不反了,于是皇帝坐稳了江山。  轻赋税加上太平盛世,人口激增,满人增加到一千万,但汉人也增加到四亿,仍然远远压倒满人,因此满人没法消灭汉人的文化,却逐渐被汉人同化了,17世纪时很多满人已经不会说满语。当然,在百姓心里,满汉的界限还是存在的。我的观点,到清朝中期,除了兵权和中上层政权还在满人手里外,基层政权基本上已经被汉人控制,文化上汉人已经基本征服了满人。这也符合政治和文化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清朝时汉人虽然亡了国,但民族没亡、文化也没亡。  当时的社会可以分为四个阶层:满人上层、汉人上层、普通八旗兵、汉族百姓。其中满人上层和满族百姓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实际上是满人、汉人上层、汉族百姓,三国志。满人拉拢汉人上层治百姓,汉人上层又挟百姓威慑满人以自保。正因为有四亿汉族百姓,汉人尽管没有兵权,仍然能在中下层保有一定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清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还是有限的,没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除“剃发易服”外,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基本无法触动。清朝只能说是一个专制社会,而非一个极权社会。  尽管汉人上层和普通百姓在经济利益上有冲突,仍然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就是血缘和文化,为了防止汉人团结起来,满人上层注意不去触动汉族人的共同利益,一是不敢破坏汉族的传统文化,甚至皇帝自己也祭孔。在某些方面还对汉人作一些妥协甚至让步,比如有“满不点元、汉不选妃”之说,发型、服装也被汉人逐渐改造成更实用的样式,可以看出清末的发型和服装与后金国时期相比差距很大。二是满汉不通婚,因为处于强势的满人一旦和汉人通婚,实际上就是掠夺汉族的女性,会引起汉人不满。至于说不通婚为了维护满人血统纯正的说法没有道理,游牧民族没有农耕民族维护血统纯正的强烈意识,满人和蒙古族人一直都在通婚。有“南不封王,北不断亲”之说。实际上从不通婚这一点,也能看出汉人对满人深深的仇视和戒心,以及清政府对人口众多的汉人的恐惧。  清朝时反抗意识最强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没出仕的文人,这些人的民族意识最强烈,有一部分在文字狱时被杀了,有些通过入仕的方式潜伏了下来,一些则与民间力量结合,组织起天地会等“反清复明”的会党。正因为这些人没被杀绝,加上农民起义往往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不断地刺激普通百姓和汉族官员的民族意识,所以汉人的民族意识一直保留下来,一直维持到鸦片战争时。  鸦片战争时,英国军舰驶入珠江,拼死抵挡的都是满人的军队,汉人却事不关己,来个非暴力不合作,蹲在江边看热闹:洋人打满人,关我们卵事?清政府只好割地赔款,赋税一重,百姓又反了,洪秀全打出了“杀清妖”的大旗,太平军每下一城就把满人杀光,汉人则被吸收到太平军。单靠八旗兵肯定无法镇压凶悍的太平军和遥相呼应的捻军,由满人指挥的绿营兵又不想为满人卖命,清军节节败退。皇帝一看不得了,急忙号召办团练,想用汉人打汉人,汉人就有了兵权。  看电影《投名状》就知道,太平天国战争后期其实是汉人在自相残杀争地盘争女人,就像几帮黑社会在火拼。人丁单薄的满人只有看的份。打到最后,大批太平军的俘虏壮大了湘军、淮军的实力。太平军出身的丁汝昌投降李鸿章的淮军后还成了快速提升的火箭式干部,当上了北洋舰队司令。有了地盘、军队、枪炮、舰队还有兵工厂,夺回了各地军政大权的汉人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朝廷的汉官也都敢批评朝政,慈禧太后只能扣他们的工资(罚俸),连撤职都不敢。朝廷弱势到了如此地步,康有为和梁启超就提出搞立宪,想让满人让出实权,当个挂名的皇帝,还得寸进尺地提出要剪辫子,光绪皇帝自己也想剪。可惜老佛爷是妇道人家,不是俊杰,不识时务,不吃敬酒吃罚酒,把六君子的头砍了,把光绪毒死了,也把变法的路堵死了。于是,孙中山横空出世。  武昌一乱,早已掌握地方政权的各省汉人纷纷响应,溥仪只能下课,挂名的皇帝也当不成了。汉人的“曲线救国”经过三百年的和平演变大获全胜。如今,满人和汉人已经融合在一起,比如中国女排教练郎平、国学大师启功、音乐家王立平,还有许多官员、学者、文人,如果我们不点破,也没人知道他们是当年的满人的后代。  “和平演变”为什么能成功?孙中山先生一语道破天机:因为我们人口多!   正因为我们人口众多,即使当了亡国奴,仍然能保留我们的种族与文化,再用一步步蚕食的方式从异族统治者手里夺回权力。汉人因为人口众多,最终推翻了蒙古人和满人的统治,印度人也因为人口众多,最终推翻了英国人的统治。至今,这两个民族仍然顽强地生存在东方。相反,强悍却人口少的契丹人、西夏人,还有许多曾经威震四方的游牧民族,已经消失在的长河里。   因此,宁做亡国奴,不当灭绝户,只要后继有人、人丁兴旺,那怕这一代人失败了,后代仍然有翻身的机会。但如果当了灭绝户,即使国家还在,这一户人的血脉就永远消失了。要是大多数家庭后继无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也不战而亡了。一个国家是可以战胜的,但一个民族只要人口众多,就是一个不可征服的民族。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出处:汉族网,汉族人的精神家园!/bbs/  作者:谭定立,汉族作家,博客:/bbs/space-uid-109341.html        
时间: 10:56:52
  宋时,被元灭而使中华文明倒退了一大步    明时,被清灭而使中华文明第二次倒退了    民时,被...........    原来,,中华文明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
时间: 11:23:42
  恢复Chung华!
来自: 时间: 11:34:32
  嗟尔明朝,气数已尽!
来自: 时间: 11:43:47
  嗟尔宋朝,气数已尽!
时间: 11:48:30
来自: 时间: 11:57:25
来自: 时间: 13:26:52
  嗟尔民国,气数已尽!
来自: 时间: 13:48:05
  是非成败转头空。就是,没有那个朝代能活一千年,明朝十六个皇帝,260多年,够意思了。不枉老朱白手起家
时间: 14:25:09
  全是些正确的废话,无可操作性。
来自: 时间: 06:05:41
  呵呵,前面写得洋洋洒洒,后面的结论好搞笑:尤其是让北大清华人参政,看到这句俺寒毛倒竖.
时间: 08:42:18
  dddddddddd
时间: 09:02:01
      大明这么伟大,为什么却被一群蛮人征服?????        你能想像大英帝国被印第安部落征服吗?        可见,大明的政治体制决不是最好的,很可能是很坏的.人为拨高明朝是不符合实际的.       十字军还攻占过耶路撒冷,蒙古还灭亡过宋朝……野蛮毁掉文明多的是。明朝目前是被严重抹黑的。
时间: 09:13:54
  跟这种无脑明粉还有什么可说的?  昏君怠工,太监当权,厂狱大兴,都能被说成是政治气氛宽松,真是无语。海瑞骂皇帝是没杀?丁宝祯杀了慈禧最宠爱的太监,不仅没被杀,甚至还升官荣休,富贵善终,比起海瑞来说,待遇何止千差万别?  科举跟明朝有何关系?早在宋代平民就可以通过科举做官,就已经是文人政治了,倒是朱元璋搞的八股取士,生生扼杀了所有想做官的人的思想自由,这是大大的倒退。  早在明朝末期,中国就已经在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  明朝若不是自我封闭,怎么至于连西方发现了新大陆都惘然不知?
时间: 11:26:00
  贬低明朝的人都别有用心。  不过说下去就不是学术问题了。
来自: 时间: 14:48:00
  明朝有一位皇帝十几年不上朝议政,居然没有被改朝换代,不知道谭先生作何评价.  还有,不论是民主政治,还是精英政治,选拨人才都不能照凤姐择婿的标准来吧?呵呵.
时间: 15:09:30
  仇英的春宫,我喜欢!    哪像现在只准官府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了。
时间: 16:32:03
  土面积为1668万平方公里,在当时居世界第一位。    愿闻其详。小弟愚钝,窃以为今日我国领土为960万平方公里,明朝比今日,实际控制的地方应该比不上今天吧。新疆,西藏,黑龙江等地都不在当时明朝政治实际控制之内吧。小弟指的是实际领土,不是名义上的领土。
时间: 16:34:58
  虽然皇帝有最高和最后决定权,但统治集团中的大多数人由受过良好教育的读书人组成,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有着重要影响力。  =============================    这个也不能认同,小弟并不认为那是“良好的教育”。    “儒教”自从确立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权威教学考试书后,其本质就由比较保守变成极其保守了。
时间: 16:42:12
  但明末的几个皇帝确实已经开始统而不治,中央政府事实上是一种集体领导,并能利用制度限制皇帝的权力,使其不能为所欲为,类似后来欧洲国家的君主立宪制,万历年间的大学士张居正其实就是一个首相的角色,实现了专家治国而非皇帝治国。    =============================    张居正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而已。明朝就是一中央集权的皇权制王朝,何来君主立宪?如楼主所说,皇帝“统而不治”就是“集团领导”,就是“君主立宪”,那么东汉自章帝后岂不也成为了“集团领导”,由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轮流执政?东晋岂不“集团领导”的更彻底?皇帝没一个有实权的。    小弟认为,明朝与后来的清朝在意识形态与行政体系上,是中央集权到达顶峰的两个王朝。
时间: 16:49:03
  明朝后期,随着朱元璋、朱棣等老一辈政治强人退出舞台,皇帝逐渐成为一个礼仪性的职务,政府对知识分子的钳制大为减弱,政治气候变得宽松    =============================    政府对知识分子的钳制大为减弱?    考试只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权威,且必须体裁为八股,这就从意识形态上对其思想进行禁锢。    且明朝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三个特务机构,且东厂西厂均几乎由宦官掌权,直接对皇帝负责,文官系统要想正常运转,须由与厂卫集团,也可以说是宦官集团“精诚合作”,这叫政府对知识分子的钳制大为减弱?
时间: 17:10:13
  在东非、南亚等地,都有明朝开辟的殖民地。    ===========================================================    无语,殖民地???晕。OMG,开了个航队去逛了一圈就叫“开辟殖民地?    照此逻辑。明朝的地域东达日本(日本的足利义满曾向建文称  臣),北至外蒙(曾经称臣于朱棣),南至印尼,新加波一线,西于东非(舰队去进行过友好访问,当地土著王国向我国上贡,并回朝见明皇帝),那这样的话,干脆称印度洋是我国内海算了。    真没这么算的啊,楼主。
时间: 17:26:02
  没看见lz是怎么算的吗?  人说,不吹明朝的都是别有用心的  说下去不是学术问题  人讲究的是个政治正确,学术是为政治服务的  不可说,不可说
来自: 时间: 17:40:40
时间: 17:50:56
  都是从宏观的方向讨论问题,  如果能从微观的视角探讨这段,将是别开生面
时间: 17:51:54
     月赚六千!诚招共同创业人才!   在此先声明,本公司绝不是什么骗子之类的公司。如果你在看完公司的简介以后还抱有这种想法,那么不好意思,这时就算你想进来,我们也会拒绝。本公司招的只要想一心共同创业的人才,而不是找人来侮辱自己的。   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我们将会为每一位新加入的成员提供为期一个星期的网上免费培训!在免费培训完之后,如果你觉得不满意,你可以自己退出。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上当受骗之类的。   碍于篇幅有限,我就不在此罗嗦了,如果哪位对创业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我们公司的网站:   http://1.TKER.CC/?zhouquan1228,   发半分钟注册一个账号,即可获得一个免费培训的名额。   提醒一下:公司的培训老师不多,名额有限,想要的朋友就请速度。      顶下楼主,三分走人。  
来自: 时间: 23:11:48
  楼上的,锦衣卫等同于特务组织吗?麻烦看看明朝的卫所军事建制。另外,请问文官由谁来监督?御史又由谁来监督?明朝的文武制度都是封建社会的高峰。
时间: 23:31:25
  前几年对明朝的军事问题我研究得较多,所以可以从微观角度去分析。但是经济、政治制度等方面研究得不多,所以主要还是从宏观角度分析。  《全球通史》一书也主要是从宏观角度来分析的。  我国史学研究过去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回避某些史实,二是没能从全球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果不看《草原帝国》,我还不知道帖木儿与明朝的斗争。    
来自: 时间: 23:33:28
  楼上的,黑龙江不在明朝实际控制之内?那在谁实际控制之内呢?这样有3个问题:1,永乐帝五征漠北,扫荡蒙古草原及东北一带,请问黑龙江在地图上什么位置?2,万历帝援朝灭倭,明军为何没有收到黑龙江方面的骚扰?3,奴尔干都司/卫,所辖几何,夫复何存?
来自: 时间: 23:35:36
  楼上的,锦衣卫等同于特务组织吗?麻烦看看明朝的卫所军事建制。另外,请问文官由谁来监督?御史又由谁来监督?明朝的文武制度都是封建社会的高峰。
时间: 00:51:57
  锦衣卫对内侦察百官行为,可以自行逮捕官员,审问,对外则刺探敌情,且不归军队系统的最高机构“五军都督府”管辖,而是直接听命于皇上,这实质上难道不是特务机构是什么?    明朝的文武制是封建社会的高峰?小弟不敢苟同。    先说武的。卫所军事建制,这就是封建社会军事制度的最高峰?军人世袭,地位低下,逃兵不断,军官贪污空饷,军队一片暮气,且各省卫所(国防军队)与都司(地方部队,兼警察功能)统归五军都都督府管辖,而五军都督府的五个都督又互不统属且无调兵权,而调兵权归属兵部,但是兵部与五军都督都直接听命于皇帝,日子一长,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前期土木堡之变可以暂且不论,可以说是王振指挥失当。中期倭寇来袭,其实就是几股无组织无纪律的浪人,但卫所官军的表现有目共睹,故戚继光组建新军,才将倭寇击败,朝廷又为什么调戚部驻防京津?万历三大征,靠的是卫所军队还是李成梁和刘綎的私家部队?袁崇焕为什么要制定“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军事政策。个人认为这个卫所军事制度弊远远大于利。事实上,自北宋以降,抑武崇文,军事制度就朝着对皇帝有利,对军队战斗力不利的方向发展。    再说文的。从皇权制的角度来讲,中央文官司系统真是集大成者,科道言官(给事中与监察御史)对朝廷的作用在封建社会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结党而骂,为骂而骂,互相对骂,不骂上对不起皇上,下对不起人民。地方上也乱的可以,一省至少有三个常设平级的长官:布政使(行政,财政),按察使(司法),都指挥使(军事),互不统属。两个非常设长官:总督,巡抚,皆属于钦差。试问这样做除了能最大程度的限制地方长官的权力,最大程度的保障皇帝的权力外,还有什么别的用处?中央废除相权,君主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地方上三司并为封疆大吏,互相轧制。这真是前所未有的皇帝集权,如果以这个逻辑论高峰,那的确文官系统方面,明朝达到了高峰。
时间: 01:13:04
  楼上的,黑龙江不在明朝实际控制之内?那在谁实际控制之内呢?这样有3个问题:1,永乐帝五征漠北,扫荡蒙古草原及东北一带,请问黑龙江在地图上什么位置?2,万历帝援朝灭倭,明军为何没有收到黑龙江方面的骚扰?3,奴尔干都司/卫,所辖几何,夫复何存?  ===========================================================    第一个问题:我说的是实际控制,成祖五征漠北,战胜等同于实际控制?明朝政府向其地区委派过一个汉人官员否?明长城为什么不修到黑龙江边上去?    第二个问题:的确,当时没骚扰,后来骚扰了,而且万历帝也没灭倭,是败倭。    第三个问题:奴尔干都司自从建立起来后,就由当地部族首领担任,自治,且世袭。宣宗时,撤司留卫,英宗时正式废除努尔干都司。
时间: 01:39:15
  楼主精神可嘉,赞。。。。
时间: 08:51:34
  楼上的,锦衣卫等同于特务组织吗?麻烦看看明朝的卫所军事建制。另外,请问文官由谁来监督?御史又由谁来监督?明朝的文武制度都是封建社会的高峰。  ==================================  锦衣卫是秘密监狱、特殊法庭加特务组织!本来正常的国家司法系统根据律条执行,皇帝偏偏要绕过正常的司法程序直接抓人审问拷打,这不是赤果果的专制恐怖主义是什么?更别说东西厂和内厂了。
时间: 14:29:30
  作者:身黑心白 回复日期: 08:51:34        楼上的,锦衣卫等同于特务组织吗?麻烦看看明朝的卫所军事建制。另外,请问文官由谁来监督?御史又由谁来监督?明朝的文武制度都是封建社会的高峰。    ==================================    锦衣卫是秘密监狱、特殊法庭加特务组织!本来正常的国家司法系统根据律条执行,皇帝偏偏要绕过正常的司法程序直接抓人审问拷打,这不是赤果果的专制恐怖主义是什么?更别说东西厂和内厂了。  =====  不知道CIA是干什么的?解释一下了。    自由不是无限的,但我所知四大名著三部是在明朝写的,举例下来有很多。
时间: 15:23:15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金瓶梅》,没有《金瓶梅》,也不会有清朝的《红楼梦》。  还是黄仁宇说得好:叙事不妨细致,但结论却要看远不看近。
时间: 15:39:37
  作者:风清扬1999 回复日期: 17:10:13      在东非、南亚等地,都有明朝开辟的殖民地。        ===========================================================        无语,殖民地???晕。OMG,开了个航队去逛了一圈就叫“开辟殖民地?        照此逻辑。明朝的地域东达日本(日本的足利义满曾向建文称    臣),北至外蒙(曾经称臣于朱棣),南至印尼,新加波一线,西于东非(舰队去进行过友好访问,当地土著王国向我国上贡,并回朝见明皇帝),那这样的话,干脆称印度洋是我国内海算了。        真没这么算的啊,楼主。  ------------------------------------------------------  兄弟,说你什么好呢,楼主说1668万km2,我们就得举手,一定是1668。楼主说在东非、南亚等地,都有明朝开辟的殖民地,我们就得说,连美洲都是我们的殖民者,因为楼主写的不是,楼主在自淫,楼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时间: 16:17:15
  明朝万岁,我最喜欢大明朝啦。反对明朝的都有问题。
时间: 16:26:02
  不知道CIA是干什么的?解释一下了。        自由不是无限的,但我所知四大名著三部是在明朝写的,举例下来有很多。  ==================================  CIA干什么的我确实不太清楚,你跟他们打过交道?说说看。  四大名著?知道四大名著中最高成就的那一本是什么时代写的吗?数量还是质量,这是个问题。  再说了,四大名著也就像四大美人一样,没啥根据,难道说唐朝以后的女人都比以前丑了?
时间: 16:42:26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金瓶梅》,没有《金瓶梅》,也不会有清朝的《红楼梦》。    还是黄仁宇说得好:叙事不妨细致,但结论却要看远不看近。  ==========================  知道啥叫文无第一么?
时间: 16:46:54
  三、要提拨真正有治国才能的人去治国,不能让庸才误国。我们要让更多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进入干部队伍,提高当官的门槛,在高学历人才中选治国人才!而不是让一大批学历不高但“领导说他们行”的人来误国误民!  ---------------------------------------------------------  不行,不行,除非是在从小中国“草根”中长大的高学历的人,否则是无法管理中国的“草根”的。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差异很大,如果让上海出身的,学者性的市长到河南当省长是肯定不行的。  为什么有的地方出“恶官”,因为那个地方出“刁民”。
时间: 17:16:51
  作者:古运河水 回复日期: 16:46:54      三、要提拨真正有治国才能的人去治国,不能让庸才误国。我们要让更多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进入干部队伍,提高当官的门槛,在高学历人才中选治国人才!而不是让一大批学历不高但“领导说他们行”的人来误国误民!    ---------------------------------------------------------    不行,不行,除非是在从小中国“草根”中长大的高学历的人,否则是无法管理中国的“草根”的。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差异很大,如果让上海出身的,学者性的市长到河南当省长是肯定不行的。    为什么有的地方出“恶官”,因为那个地方出“刁民”。    ======================================================  我记得一个美国人说过,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善良的。  
时间: 09:12:01
  大笑三声,拿分走人.此文尚未看,没时间看,哪天闲着无聊再来看看
时间: 17:13:09
  崇祯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但人死光就什么都没了。  赵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人还在,就有希望!
时间: 23:00:25
  你在另一个贴子里说你精通经济。姐我先作个记号,有时间过来好好看看。我倒是要看看精通经济写出来的东西是不是与你在天涯杂涯发表那些个什么是同一水平
时间: 23:06:51
  领土面积为1668万平方公里,在当时居世界第一位。    不知道楼主是怎么计算的?
时间: 23:10:06
  错误很多
时间: 23:22:24
  作者:allen-1982 回复日期: 11:01:44         明朝是中国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君主制政权。人口有五千万,还有些学者认为有一亿人,领土面积为1668万平方公里,在当时居世界第一位。    —————————————————————————————    1668?扯蛋。  --------------------------------  在永乐的时候这个恐怕还不止
时间: 23:25:18
  三、要提拨真正有治国才能的人去治国,不能让庸才误国。我们要让更多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进入干部队伍,提高当官的门槛,在高学历人才中选治国人才!而不是让一大批学历不高但“领导说他们行”的人来误国误民!  -------------------------------------------------  那样的话就又回到了明末,LZ和崇祯没两样
时间: 23:32:40
  作者:连汤肉片 回复日期: 23:25:18      三、要提拨真正有治国才能的人去治国,不能让庸才误国。我们要让更多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进入干部队伍,提高当官的门槛,在高学历人才中选治国人才!而不是让一大批学历不高但“领导说他们行”的人来误国误民!    -------------------------------------------------    那样的话就又回到了明末,LZ和崇祯没两样    ============================    也许北大清华的学生不是最好的,但至少比那些没文化的人要理性,也更有民族责任感。
时间: 23:57:38
  作者:谭定立 回复日期: 23:32:40        作者:连汤肉片 回复日期: 23:25:18       三、要提拨真正有治国才能的人去治国,不能让庸才误国。我们要让更多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进入干部队伍,提高当官的门槛,在高学历人才中选治国人才!而不是让一大批学历不高但“领导说他们行”的人来误国误民!      -------------------------------------------------      那样的话就又回到了明末,LZ和崇祯没两样        ============================        也许北大清华的学生不是最好的,但至少比那些没文化的人要理性,也更有民族责任感。  -------------------------------------------------  崇祯也是这么想的,最后呢?“读书人个个该杀!”  读书人大多是清流,做实事不行,过于理想化,办事效果不行。读书人缺乏的是实战锻炼,照你这么一说直接进干部队伍,靠这些人充实干部队伍,又一次“民族融合”即将到来
时间: 10:10:34
  自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没发生过政变。      --------------------------------------    看到这句,姐我笑抽了。  楼主这位在天涯杂谈号称自己精通经济军事的人写出来的学术论文就是这样啊。  哦,这就完全可以解释你发表在天涯杂淡那些攻击女性的贴子是多么的搞笑了。  你说女性不能工作,要十四五六岁就嫁人生孩子,女性从智力体力上面都不如男性。  而你精通的经济军事也就如此啊,小女子我还识得两个字,原来你说的如此优秀就是这个水平啊。  楼主,人家说满瓶醋不晃,半瓶醋乱晃,果然不假。  楼主,回去把明史好好读读再来吧。  
时间: 12:02:35
  作者:fumengyuan 回复日期: 10:10:34      自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没发生过政变。            --------------------------------------        看到这句,姐我笑抽了。    楼主这位在天涯杂谈号称自己精通经济军事的人写出来的学术论文就是这样啊。    哦,这就完全可以解释你发表在天涯杂淡那些攻击女性的贴子是多么的搞笑了。    你说女性不能工作,要十四五六岁就嫁人生孩子,女性从智力体力上面都不如男性。    而你精通的经济军事也就如此啊,小女子我还识得两个字,原来你说的如此优秀就是这个水平啊。    楼主,人家说满瓶醋不晃,半瓶醋乱晃,果然不假。    楼主,回去把明史好好读读再来吧。  =============================================    夺门之变不能说是政变。  英宗是正统。      
时间: 12:08:09
  作者:谭定立 回复日期: 12:02:35      作者:fumengyuan 回复日期: 10:10:34        自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没发生过政变。                  --------------------------------------            看到这句,姐我笑抽了。      楼主这位在天涯杂谈号称自己精通经济军事的人写出来的学术论文就是这样啊。      哦,这就完全可以解释你发表在天涯杂淡那些攻击女性的贴子是多么的搞笑了。      你说女性不能工作,要十四五六岁就嫁人生孩子,女性从智力体力上面都不如男性。      而你精通的经济军事也就如此啊,小女子我还识得两个字,原来你说的如此优秀就是这个水平啊。      楼主,人家说满瓶醋不晃,半瓶醋乱晃,果然不假。      楼主,回去把明史好好读读再来吧。    =============================================        夺门之变不能说是政变。    英宗是正统。  -----------------------------------------    哈哈哈,谭先生,你好可怜,你就知道一个夺门之变吗??  叫你回去好好读,你还偏不听。
时间: 12:24:17
  明史不可尽信。  楼主不知么?
来自: 时间: 12:25:26
  永乐之后,兵变政变还真的没有。或者说几乎没有。英宗复位也不能算是政变,那时朱祺钰重病卧床不起不能视事,快不行了。
时间: 12:25:40
  被谭先生的高超思维打败。    按谭先生的正统论逻辑推理:    A:英宗是正统,所以景帝不是正统。    B:按英宗是正统,溯前,故二代皇帝建文也是正统。    C:建文是正统,所以成祖不是正统。    D;OMG,无语了。    自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没发生过政变。  ===========================================================    人家女孩子都笑话你了,让我说你什么好呢。
时间: 13:02:14
  自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没发生过政变。    ===========================================================        人家女孩子都笑话你了,让我说你什么好呢。    ---------------------------------------------------    楼主,你知道汉王朱高煦谋反吗,你知道武宗时安化王谋反吗?你该不会告诉我,只有成功的才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