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上海有叫天发源地和发祥地的皮革场吗?有关它的资料 谢谢

&&&& ...&&&
已被70人收藏
&上海知识,上海的地名汇总普及
来自:保密
发帖:1+23
一个地方的地名
往往都蕴含着历史、文化等信息
可以说是每个地方的文化的很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的地名自然也一样
尽管上海开埠历史不长,但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使上海的地名往往有着更多、更丰富的含义
今天开始,陆续发一些上海各地的地名,及其来由等给大家看看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楼主...
来自:保密
MARK ... ...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24
十六铺,位于南市区东北部,目前的黄浦区境南部,泛指东门路两侧沿黄浦江地带以及附近地区。据民国《上海县续志》记载:县城内外因“户口繁密,向系分铺办事”。以此书的附图和附文所示,当时上海城内旧有一、二、北三、南三、四、七、八、九、十、十二、十五、十九、二十、廿二等十四个铺,城外则有十六、廿三、廿七三个铺。城内北三、南三实际为一铺,那么城内外总数是十六个铺。另外城外三铺还划“段”,民国《上海县续志》特地指出,廿三、廿七两铺合为一段,故仍得十有六。其意是即使城内北三、南三分作两铺的话,城外两铺并一,总数还是十六个铺。一方面是城厢内外分铺总数为十六个铺,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小东门外的“十六铺”地临黄浦,历来是商业、市容繁荣、繁华之区,名声颇大,故民国以后,体制更变,分铺撤销,其余十五个铺之名烟消云散,但“十六铺”这个地名却被保留了下来。但十六铺区片的范围已不再是当时分铺的界限,而从原先的小东门大街(今方滨东路)和万裕码头街(今万豫码头街)之间,收缩到了商业和交通最为集中的今东门路两侧沿江地带。旧时,沿江地带的商业主要集中在大东门、小南门一带。民国初年逐渐北移至十六铺一带,沿浦码头都是批发商的库房,东门路、方浜东路附近银楼、皮货、海味、地货、棉布、药材等商号集中。今仍保护繁荣景象,各类商店齐全,设有集市贸易市场和副食品交易市场。十六铺地区历史上除商业兴盛之外,最大特色为沿江建立了大型码头,主要有金利源码头、大达码头等。建国后沿江码头扩建为以客运为主、兼营货运的十六铺客运码头,开辟了往浙江、武汉、重庆等地的多条航线,成为上海最重要的水上大门。后因交通工具越来越趋多元化,水运功能渐趋衰退,2003年底十六铺客运码头业务正式结束,客运任务移往吴淞客运站,原地另行开辟为上海最大水上旅游中心。
流传至今的最早一块楼匾,是宋代的“丹凤楼”三字匾。据明代弘治《上海县志》记载:宋咸淳七年(1271年),当时上海不过是一个镇,同时也是一个港口。时任上海市舶司的福建人陈珩,发起筹建上海顺济庙,内有一楼阁名丹凤楼,旧址在今十六铺黄浦滩边。陈珩亲书“丹凤楼”三字匾,并请工匠精雕细刻,制成扁额,悬挂在丹凤楼的大门之上。当时,正值宋末元初兵荒马乱之际,故建庙工程时断时续,前后历时十九年,直至上海建县的前一年才竣工。
旧时,我国沿海的区都把妈祖看作保护神,据说能“时显灵异,护庇海舟”。上海的沙船行业及广大渔民均祭嗣天后女神,每月农历三月廿三的天后诞辰,都要在丹凤楼内烧香膜拜、演戏敬神等。若航海者在途中遇险,船老大会当场向天后许愿,一旦脱险返沪后,必至丹凤楼向天后烧香还愿。因此也可以说,丹凤楼市上海地区妈祖文化的一个见证。
再如上海老字号“德兴馆”,开设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距今已有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这家老字号原开在十六铺真如路2号,厨师是上海人,当初专营咸肉豆腐汤、血汤、红烧肉等大众菜,后来生意兴隆,建了三层楼面,取名“德兴馆”。该店致力于研制正宗上海本帮菜肴,以汁浓、色显、油重、味香而著称。传统上海本帮名菜“虾仔大乌参”就是该店所首创。德兴馆的名菜有几十种之多,如竹笋腌鲜、虾仁鱼唇、鸡骨酱、青鱼秃肺、扣三丝、冰糖甲鱼、下扒甩水、汤卷,以及八宝辣酱、炒肉豆腐、白切肉、大鱼头、肉丝黄豆汤等。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老照片 新地标 ... ...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25
八仙桥,位于黄浦、卢湾两区交界处,以金陵中路、龙门路相交为中心的周围地带。19世纪后期,此处出现一座华洋菜场(后称“八仙桥菜场”、“金陵菜场”),周围相继开设了米店、烟杂店、香烛号等商铺,以菜场为中心遂形成一个区片,因东侧周泾(今西藏南路)与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交汇处向南依次有老八仙桥、中八仙桥、南八仙桥,其名遂习称为“八仙桥”。19世纪末所称“八仙桥”区片范围较广,北至今延安东路,南越今桃源路,东至今云南南路(如西藏南路上的今青年会宾馆旧习称“八仙桥青年会”),西至今普安路(如其西侧今淮海公园前身称为“八仙桥公墓”)。自1917年大世界游乐场建起后,因声誉日高,其周围一带,逐渐被称为“大世界”,即形成“大世界”区片,原“八仙桥”区片范围便渐向西南部缩小,直至现状。20世纪30年代“八仙桥”地带造起成片旧式里弄,居民骤增,之后陆续迁入诸多沪上名店,衣、食、住、行诸商具备,成为市中心内主要闹市之一。建国后,仍保持该地区的商业特色。80年代改革开放后,这一带旧店包括金陵菜场被全部拆除改造,原地陆续建起上海广场、大上海时代广场、金钟广场、兰生大厦等一批现代化新建筑。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89+2006
一个地方的地名 往往都蕴含着历史、文化等信息 可以说是每个地方的文化的很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的地名自然也一样 尽管上海开埠历史不长,但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使上海的地名往往有着更多、更丰富的含义 今天开始,陆续发一些上海各地的地名,及其来由等给大家看看
[向左转] [向右转] [原图]
九曲桥额水噶尼心啊?
-------------------------------------------------------------------------------------------
对不起,上海,我保护不了你。魔都之后,再无上海。。。。。。。。。。。。。
来自:保密
发帖:1+26
大世界,位于黄浦区南部,泛指延安东路与西藏中、南路交口处一带。民国6年(1917年)在此建成当时远东最大的游乐场大世界,故地境习称大世界。此后小型剧场、舞厅、书场、饮食店、粮果店、百货店、绸缎布匹店、酒楼、旅馆竞相开设。民国16年(1927年),英商电车又在大世界附近与法商电车接轨,更促进这一地区的繁荣。抗日战争初期,闸北、虹口及市郊居民纷纷来此避难,使附近人口稠密。现大世界区片商业繁荣,商店毗接,一些著名的商店多冠有大世界之名,更提高大世界的知名度。大世界也是上海市交通繁忙的地段之一,车辆、人流络绎不断,建有人行天桥。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27
三角地,位于虹口区南部。泛指以汉阳洛、峨嵋路和塘沽路之间的三角地菜场为中心,包括附近的南浔路、闵行路和吴淞路一带。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即有肩挑蔬菜的小贩在此设摊,形成菜市。民国4年(1915年)建为室内菜场。嗣后,汉阳路、塘沽路上开设百货、绸布、服装、五金、医药、油粮、南北货、烟糖、食品、水果、日用杂品和饮食等商店,形成商业网点。附近有职工业余大学、中小学及圣心堂。现三角地菜场正在改建为高层建筑。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28
小东门,位于南市区东部的人民路、方浜中路交会处附近一带。因原上海旧城厢城门宝带门,俗称小东门,故名。因与十六铺毗邻,向来是批发行业的集中之地。现为南市区三大商业网点(老西门、豫园商场)之一。东侧沿江有东门路轮渡站。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30+4268
-------------------------------------------------------------------------------------------
专业的茶叶供应商,代理全国各大知名品牌的散装包装送礼茶叶和各类食品
来自:保密
发帖:3+162
-------------------------------------------------------------------------------------------
馊册接情,馊册火花,馊册小宁,对了对了,就似刚侬,看撒看!!!
...10楼...
来自:保密
发帖:155+566
学习学习了,LZ加油
-------------------------------------------------------------------------------------------
滩——就是由江河湖海各种水流冲刷各种砂石和各种东西积聚起来的一个地方。上海就是一个滩
...11楼...
来自:保密
发帖:1+41311
现在都是 人广
-------------------------------------------------------------------------------------------
大兴街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
...12楼...
来自:保密
发帖:1+29
马立斯,位于今黄浦区境内,武胜路、大沽路、重庆北路、黄陂北路所围街坊及周围一带。名称缘自人名。地境于上海开埠前为郊外农村地带。清同治元年(1862)今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位置辟建第三跑马场后,西方冒险家、司职字林西报专事报道跑马消息的跑马总会股东马立斯醉心于跑马赌博,屡屡得手,以致暴发,继而勾结洋行买办、地痞流氓,在地境周围向农民强行低价购买大量土地,建造大批石库门里弄房屋和花园洋房,并都用“马”字命名,有马德里、新马德里、西马德里、马乐里、马安里、马吉里、马立斯新村等,高价出租,牟取暴利。马立斯置办地产之广,所造“马”字头房之多,获利之巨,使其成为沪上闻人,沪人遂称其置地造房地带为“马立斯”,而形成区片地名。因地近第三跑马场和新兴闹市八仙桥、大世界,且有成批住房出租,地境一带人口日增,并迅速形成商市,有马立斯小菜场、杜六房熟食店等。建国后马立斯房地产收归国有,里弄住房亦有较大变化:马德里、新马德里于1981年全部拆除,原址建造24层电信大楼;马立斯新村由4层增高至7层,改称重庆新村;5座大型花园住宅拆除2座,建起18层振兴大楼和23层振华大楼,其余归学校、剧团等单位使用。其间“马立斯”区片地名逐渐湮灭。
马立斯的老照片已经很难找到,从一张现代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大沽路的这家店还以“马立斯”为店名开头以标识所在地点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3楼...
来自:保密
发帖:2+590
获网友奖分20点 &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4楼...
来自:保密
发帖:270+1249
有谁知道“大洋桥”是哪里?
-------------------------------------------------------------------------------------------
我躺下睡觉。我醒着。耶和华都保佑我。
...15楼...
来自:保密
发帖:4+576
mark,顶!
-=此贴发送自[Android]=-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6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0
东新桥,位于黄浦区南部,泛指浙江中路、延安东路交会处一带。东新桥原是洋泾浜上一座桥名,民国3年(1914年)后填洋泾浜筑今延安东路时桥毁,其时这一带已有饭店、茶楼、剧场、纸轧店、皮革业等店铺和娱乐场,形成区片后,因桥得名。是黄浦区内商业较繁荣和交通繁忙的地段之一。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7楼...
来自:保密
发帖:2+454
-------------------------------------------------------------------------------------------
每秒每晚仿似大盗,
偷走的青春一天天变老,
只可追忆到,
想追追不到。
...18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1
外滩,位于黄浦区东部,东滨黄浦江。原泛指十六铺、中山东二路、外马路交会处至苏州河之间沿黄浦江西岸的狭长地带,现南端约起自新开河。这里原是黄浦江滩地,上海开埠后,殖民主义者在此筑路,西人称之为The Bund,中文写作外滩或黄浦滩,南段称法兰西外滩。筑路后,银行、洋行集中,著名的有汇丰银行大楼、海关大楼、中国银行大楼等,这些大楼建筑风格各异。现外滩是上海市的金融中心之一,设有海关、中外银行等。1989年以来,各幢建筑都安装室外照相设施,增添了外滩瑰丽的夜景。经过拓宽改建的中山东一、二路是上海市南北向的交通干道之一。南端的隧道、轮渡站,北端的外白渡桥、吴淞路闸桥,以及相交会的北京东路、南京东路、九江路、福州路、广东路、延安东路、构成集散游人的交通网。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9楼...
来自:保密
发帖:0+0
赶上直播了赞一个
-------------------------------------------------------------------------------------------
Wissen ist wenig, K
...20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2
老北门,位于南市区北部的人民路、河南南路一带。因原上海旧城厢城门晏海门,俗称老北门,故名。是区内一个主要商业点,有陶瓷、饮食、果品、五金、百货等商店。住宅密集,以石库门房屋为主。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1楼...
来自:保密
发帖:2+162
有谁知道“大洋桥”是哪里?
潘家湾以北 闸北 普陀交界
动迁之前就是毒窝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2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3

老西门,位于南市区西部,大致范围:东至复兴东路、曹家街,南至中华路、梦花街,西至西藏南路,北到中华路、人民路。因原上海旧城厢城门仪凤门,俗称老西门,故名。明清时期已有商肆。民国3~7年(年)间,南半城与北半城先后通行有轨电车,各种行业商店竞相开办,逐渐形成区内重要商业中心之一。现著名的店家有大富贵酒楼、冠生园食品店、上海市第八百货商店、全泰服装店、上海乔家栅等。车辆繁忙,为区境一处交通要道。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3楼...
来自:保密
发帖:485+2987
-------------------------------------------------------------------------------------------
PK十八大后又一个李中堂,本中堂完胜
...24楼...
来自:保密
发帖:732+37535
-=此贴发送自[wap]=-
-------------------------------------------------------------------------------------------
咖啡要嘎糖伐?
...25楼...
来自:保密
发帖:1+163
-------------------------------------------------------------------------------------------
αβγδεζηθικλμνξοπρστυφχψωαβγδεζηθικλμνξοπρστυφχψω
...26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4
九亩地,位于南市区西北部,露香园路、大境路交会处附近一带。原为顾氏露香园的一部分,露香园荒废后,园内的青莲座改为青莲庵。清嘉庆年间,青莲庵左前避为小演武场,占地约九亩,俗称九亩地。历经数度变迁,九亩地范围扩展到东至旧仓街,南至上海市实验小学,西至青莲街,北至高墩街。主要为居民区,旧式住房密集。有著名的上海市实验小学。
老照片已经很难找到,大概在目前的这个位置。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7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5
王家厍(Wangjiashe) 又名王家沙。在静安区东部。大致范围:泰兴路东、北京西路南、大田路西、南京西路北之间地区。清道光年间形成村落,因居民多王姓,故名。20世纪在今石门二路两侧建起10多幢花园住宅和大量里弄房,20年代建卡德大楼、德义大楼。抗日战争时期居民猛增,遂成人口密集的集住地。现为住宅区,多新、旧式里弄房。南京西路、石门二路多商店。
老照片难找,只有拿这1986年的王家厍人行天桥的照片来示意一下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8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6
关桥,位于南市区东部,白渡路、外马路交会处附近一带。清光绪二十三(1897年)马路工程局在肇嘉浜上近黄浦江处修筑一座长达7.8米的木桥,因近南海关而称大关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海关移址老白渡外马路,桥称关桥,江边的码头也称关桥码头。民国4年(1915年)填浜筑白渡路时桥废,因有关桥码头,习称这一带为关桥。现该处为码头区,专运水果、蔬菜。
老照片难找到,就拿这个老码头的照片示意一下,大概就在这里附近,位置估计再朝北面一点。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9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7
麦家圈,在黄浦区中部,泛指今山东中路(福州路至广东路)两侧一带。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人麦都思在此购地开设墨海书馆,并建造住宅,因名。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国传教士雒魏林创办于大东门外大码头的中国医院,从北门外迁至租界内麦家圈(今山东路、福州路口)建造医院,次年建成,俗称麦家圈医院。房屋为3层砖木结构,门诊部与病房有遮廊天桥连接。1930年建造新大楼, 1932年1月落成,命名仁济医院。1952年起隶属上海第二医学院。现名称正在逐渐湮没中。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30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8
斜桥,位于市区南部,跨南市、卢湾两区境。泛指陆家浜路、方斜路、肇周路、徐家汇路、制造局路等5条道路交会处附近一带。因已废的斜桥得名。明弘治《上海志》已有斜桥的记载。民国15年(1926年)填浜筑路桥废。主要为住宅区,多旧式里弄房。道路交会处有各类小商店。东北侧有沪南体育场及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俗称红房子医院)。车辆繁忙,为市区一处交通要道。
老照片难找到,拿现在的代替。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31楼...
来自:保密
发帖:1+39
新开河,位于南市区东北部,泛指人民路、新开河南路、新开河北路、中山东二路沿黄浦江一带。该处原为天后宫旧基。清同治年间开凿新河,东通黄浦江,西接城濠,北通洋泾浜,俗称新开河,西人仍称洋泾浜。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填河筑路,名新开河路。宣统三年1911年)在马路中间造房后,分称新开河南路、新开河北路。现该处为工厂、住宅、码头仓库混合区。沿江有粪码头、垃圾码头。
老照片很难找到了,拿新的代替,基本就是这个位置。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32楼...
来自:保密
发帖:1+40
静安寺,位于静安区西南部。大致范围:****北路以东,常德路以西,北京西路以南,延安中路以北的一片地区。南宋嘉定前,这里称西芦浦沸井浜。自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古刹静安寺由沪渎迁此后,渐称今名。清同治元年(1862年)辟建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和同治十一年(1881年)始创静安寺庙会后,逐渐形成人口稠密、商业繁盛地区。主要道路上商店林立,是市区主要商业中心和交通要道之一。有百乐门大酒店、影剧院、工商银行、邮政局、电报局等。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33楼...
来自:保密
发帖:10+673
小学五年住老北门,至今么拆。初中四年住八仙桥。还怀念~
-------------------------------------------------------------------------------------------
...34楼...
来自:保密
发帖:9+599
关桥,位于南市区东部,白渡路、外马路交会处附近一带。清光绪二十三(1897年)马路工程局在肇嘉浜上近黄浦江处修筑一座长达7.8米的木桥,因近南海关而称大关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海关移址老白渡外马路,桥称关桥,江边的码头也称关桥码头。民国4年(1915年)填浜筑白渡路时桥废,因有关桥码头,习称这一带为关桥。现该处为码头区,专运水果、蔬菜。 老照片难找到,就拿这个老码头的照片示意一下,大概就在这里附近,位置估计再朝北面一点。 [向左转] [向右转] [原图]
这张就是老海关的照片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35楼...
来自:保密
发帖:12+318
十六铺,位于南市区东北部,泛指东门路两侧以及附近地区。清末,上海城厢内外共分16个铺,此处为第十六铺,故名。旧时,沿江地带的商业主要集中在大东门、小南门一带。民国初年逐渐北移至十六铺一带,沿浦码头都是批发商的库房,东门路、方浜东路附近银楼、皮货、海味、地货、棉布、药材等商号集中。今仍保护繁荣景象,各类商店齐全,设有集市贸易市场和副食品交易市场。沿江有十六铺客运站、东门路轮渡站、大达码头。 
  
  [向左转] [向右转] [原图]
lz知道为什么分16个铺么?是因为当时为了抵御太平天国的进攻,设立的类似保甲联防措施,共分为16个防区(有的说是23个),每个铺就是一个防区,太平天国最终没有攻进上海,防区名字也只有第16铺保留了下来。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36楼...
来自:保密
发帖:7+829
斜桥,位于市区南部,跨南市、卢湾两区境。泛指陆家浜路、方斜路、肇周路、徐家汇路、制造局路等5条道路交会处附近一带。因已废的斜桥得名。明弘治《上海志》已有斜桥的记载。民国15年(1926年)填浜筑路桥废。主要为住宅区,多旧式里弄房。道路交会处有各类小商店。东北侧有沪南体育场及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俗称红房子医院)。车辆繁忙,为市区一处交通要道。
老照片难找到,拿现在的代替。[向左转] [向右转] [原图]
照片里的上海新加坡位置本来是火葬场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37楼...
来自:保密
发帖:3+15
“ 一个地方的地名 往往都蕴含着历史、文化等信息可以说是每个地方的文化的很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的地名自然也一样尽管上海开埠历史不长,但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上海的地名往往有着更多、更丰富的含义今天开始,陆续发一些上海各地的地名,及其来由等给大家看看[向左转] [向右转] [原图]”九曲桥额水噶尼心啊?
侬看勿出湖中结了薄冰
-------------------------------------------------------------------------------------------
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就是我们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38楼...
来自:保密
发帖:1+41
棋盘街, 在黄浦区东南部,泛指今河南中路(延安东路至福州路)两侧一带。以附近街道纵横方格排列,形似棋盘,故名。
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随着茶叶、丝绸等中国特产的出口,洋布作为进口商品大量涌入。二十世纪初,贩卖洋布成了当时最赚钱的买卖。宁波商船往返上海,人们下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购买大量洋布。“无宁不成市”、“无宁不成商”,悠久的商业传统,绵长的浙东文化,使宁波人拥有难得的商业敏感。一批精明的宁波人捷足先登,纷纷抢滩上海老城厢外“棋盘街”,创设洋布店。日久天长,棋盘街成为现代上海布店的发祥地。
棋盘街缘何成为现代上海布店的发祥地?这和“棋盘街”独特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棋盘街”是上海老城厢以外最早被辟为租界的地方。上海老县城里的道路弯弯曲曲,而租界内的道路排列整齐南北有序,好似棋盘,故城里人把早期租界内的道路统称为“棋盘街”,包括今天的河南路、九江路、汉口路一带。棋盘街是进出租界和老城厢的主要通道,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当时曾有人诗云:“纵横界画似棋盘,世路纷纭一例看。东角秦楼西楚馆,谁从局外作旁观。”后来,租界给道路取名时,把其中最长最宽的河南路命名为“棋盘衔”。1912年,租界在计划营建新的工部局办公楼时,限定河南中路的商店拆除重建,让出适当面积作为拓宽道路和人行道用地。棋盘街上的商店纷纷迁往小东门和福建路、南京路一带,棋盘街也随之冷落——这是后话。
棋盘街上还有茶馆,棋盘街广式茶馆同芳居的粤式点心虾饺、蛋挞和潮汕功夫茶小有名气。这里还有一种叫“摩尔登”的进口糖果形如围棋子,色淡红淡黄,据说西方“茶花女”最爱吃。南社奇才苏曼殊十分景慕“茶花女”,自然也成了这里的熟客,每次回家少不了带上几瓶“摩尔登”糖。苏曼殊的许多诗文是在此品茶时抒发写就的。
20世纪30年代后发展为综合性的商业地段。现名称正在逐渐湮没中。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39楼...
来自:保密
发帖:1+42
太平桥,在卢湾区东北部,泛指济南路、自忠路交口处附近一带。以原打铁浜上太平桥(今废)得名。为区境商业繁荣地段之一,有菜场、农贸市场,顺昌路北段有小吃店,俗称美食街,位置大概在现在的太平桥绿地的湖的那个位置。
据《卢湾区志》记载:太平桥“原为打铁浜与晏公庙浜会合处,因今顺昌路自忠路口北侧,由跨打铁浜的太平桥而得名。当地有一座晏公禅寺。水陆交通便捷,清代成集市。”卢湾区地方志办公室的俞老师介绍,此地在清代属上海县西郊,早先曾经是农田、河流,法租界扩充以后,在此地大兴土木,盖了很多石库门房子,并且填埋了打铁浜。今天的顺昌路,就是打铁浜原址。现在,随着人工湖的建成,顺昌路的一段又“进水”了,真可谓“水缘绵绵”。
自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海构筑城墙后,原太平桥地区倚依城厢之西,打铁浜(今老重庆中路、重庆南路、太仓路、顺昌路北段)连晏公庙浜(今自忠路东段)与南长浜(今复兴中路),一北一南,汇注于横流东侧的周泾(今西藏南路),河浜港汊蛛网密布,加上自西门沿南长浜河岸至法华镇(今法华镇路、新华路一带)的石板大道,太平桥地区渐为上海西乡居民入城水陆要津。筑于周泾之西的晏公庙(原自忠路132号),因晏公救过明太祖朱元璋和水淹倭寇拯救上海城黎民等传说,香火鼎盛,数百年不衰。太平桥东堍的厉坛,为上海官绅士民公祭亡灵之处,称“太平公醮”。每至清明、七月半、十月朝之“三巡会”期与公醮日,与者极众。久之,桥边寺周渐出现茶肆饭摊,供香客及行人歇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打铁浜、晏公庙浜以北划入法租界,光绪二十七至二十八年,峨眉山路(今黄陂南路)、桂林山路(今顺昌路北段)、龙江路(今太仓路东段)、雅砻江路(今自忠路东段)、泰山路(今东台路)、梅林山路(今吉安路)、寒山路(今济南路)、黄河路(今崇德路)、乌江路(今浏河路)等,相继建成。太平桥地区得缝隙效应之利,在太平桥头、南阳桥头和今马当路两侧,居民渐众,形成太平桥、南阳桥、打铁浜3个集市,20世纪初,太平桥环周已有摊店百余个。
随着上海与租界人口日增,一批批旧式里弄住宅纷建于此,人气渐旺。光绪三十二年苏州集议公所构建于晏公庙西,至民国初,已为一重要公共活动场所,1917年国葬陈其美典礼即于此举行。1914年法租界第三次扩张,太平桥地块全部划入,旧里民居兴建加速。据《1917年法租界西区图》,太平桥地区市廛云集,鳞次栉比,罕有隙地。伴随人气,商业日兴,1917年法租界公董局建菜市路(今顺昌路)室内菜场,占地1100平方米。年,菜市路上开设了万康号等一批南北货、土产杂货店。1933年,邬达克设计的辣斐大戏院(今长城电影院)开张,1935年,月光大戏院(后更名大同、大庆、亚蒙剧场,今拆)创设。到30年代中叶,以今顺昌路自忠路口为中心,环周有各种商店及各种服务业网点130多家,所营有百货、棉布、中药、烟糖、南北货、餐饮、食品、油酱、副食品、五金、橡胶、木材、纸张、银楼、戏院、茶水、沐浴等业。平济利路(今济南路)、茄勒路(今吉安路)、奥利和路(今浏河路)和菜市路北段还出现了各类专业市场,平济利路为旧铜锡器和红白木器市场,有店肆摊位300多家。茄勒路为旧电器与有色金属市场,菜市路北段月光大戏院两侧数十米满布各种饮食店摊,形成小吃街;奥利和路连南阳桥及近八仙桥的皮少耐路(今寿宁路),是棉布与零布市场,仅南阳桥就有棉布等商店50多家。
建国后,经公私合营、网点调整,济南路和吉安路上的专业旧货市场并移他处,南阳桥并扩为10家商店,而太平桥片区则渐发展为卢湾区一街三市(一街指淮海路商业街,三市指打浦桥、太平桥、鲁班路斜土路口)之一,成为地区性商业中心,各种商店齐全。1983年太平桥室内菜场又扩建为6层,1992年组建太平桥副食品总汇。同时,餐饮点心特色更加突出,1956年顺昌路北段饮食摊店达71家,1959年3月组建为顺昌合作食堂,1990年8月改建并名为上海集美食街,一式16开间,24档,安装燃气设备和空调,长达70米,24小时服务,所营以甜羹、糖糕、八宝饭、酸辣汤等风味小吃及“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为环周居民服务。日国家商业部副部长胡平与“全国饮食服务工作会议”代表300多人曾视察参观,予以高度赞赏,视察后胡平题词“开发海派风味小吃,丰富人民物质生活”。90年代中叶,太平桥商业中心,有12种行业,58家商店。其中,1938年开设坐落于顺昌路340号的大同南货店,被国家商业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其自制生产的甬式面席、高包、福包、油包、龙凤金团及糕、桃、枣等茶食盆景,达数十种之多,所营干果干菜、山珍海味专为宴席配菜,素享盛名。1985年创设的东台路古玩工艺品市场,现已为上海最重要的工艺收藏品专业市场之一。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40楼...
来自:保密
发帖:1+43
卢家湾,在卢湾区中部。大致范围:东至淡水路、鲁班路,西至泰康路,南至斜徐路,北至建国中路。原肇嘉浜在此折向北,西会罗家湾,昔有罗姓居此,故名。后以谐音称今名。多小型工厂。泰康路口建有新式里弄住房。重庆南路有电车三场、汽车修理厂。
图是卢家湾的回力球馆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41楼...
来自:保密
发帖:17+273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42楼...
来自:保密
发帖:1+44
乔家栅,乔家栅东端在阜民路(光启南路)上,西通凝和路,很短。而且离乔家浜(乔家路)很近。
阜民路向北是光启路,这段光启路原来是县衙里,这里有县署、县丞署、内监,县衙的机构都在这里,向东又是书院、学宫,也就是早期文庙所在地,不用怀疑,这里是老上海的精华所在。这些建筑都是坐北朝南,前面这条路就是光启路——阜民桥——阜民路,一直到乔家浜,就在这个口子里下一个栅,这就什么都想通了——衙门前二座牌楼加一个栅栏,那才有气派,像一个衙门的样子,所以,这个柱子就是乔家栅的栅栏柱,这里就是“乔家栅”,明朝就立在这里了。
就在上世纪初,安徽人李一高在这条路上的42号至44号开设了一家汤团店,取名“永茂昌”,意为永远茂盛。这家店的汤团很有特色;糯米用青浦朱家角的,豆沙是崇明大红袍赤豆,还加了玫瑰;这玫瑰是在浦东专门包了几亩地种的。你可以想想;现在的东西以次充好比比皆是,粗制滥造已经成为了风气,就靠广告乱吹,管也管不过来。想起最近过的中秋节,高价的月饼,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光蛋黄就放了二个,这东西胆固醇不要太高!倒是这次去安吉农家乐的小山村里买来的月饼,都说味道好;好就好在这就是原来的味道。咸的汤团,肉用黑毛细皮肉猪,还得挑好的,新鲜的,从不马虎。汤团下锅,一旦竖的浮上来,就说明皮子不均匀,不管是伙计还是“皇亲国戚”,一律从严处罚。生意这么做,怎么会不红火呢?汤团出了名,人们习惯说:“到乔家栅去吃点心!”,店主就把店名改为“乔家栅”。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43楼...
来自:保密
发帖:1+45
小木桥,在杨浦区西南部,泛指杨树浦港以东的沈阳路两侧。因清光绪年间建有小木桥,因名。民国13年(1924年)在桥东堍建戏院“中华舞台”,居民喜称“到小木桥看戏”,渐成区片名。1949年前已成为人口密集的棚户区,多简屋。沈阳路侧有商店。
这个杨浦的小木桥照片非常难找,只能拿现在沈阳路的来代替了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44楼...
来自:保密
发帖:1+46
叉袋角,位于静安区北部,海防路、淮安路、西苏州路交会处一带。位于普陀、静安两区境内,吴淞江与昌化路之间地带,原范围包括普陀区莫干山路附近。地境北部为吴淞江90°河曲,明中叶时为低洼河滩,旧称东滩。清中叶上海沙船兴旺之时,当地人以其状如沙袋角喻而称之(沙袋即装沙的麻袋,时海船常将沙装于麻袋用来载压船舱,因此习称)。因苏州河在此呈凸出角状得名;或说上海开埠后,沿苏州河岸工厂、煤号、堆栈、木行等纷纷开设,谋生者就近搭建“滚地龙”、草棚栖身,里人见其聚居处地形似麻袋,故名叉袋角。后莫干山路以东河曲一带尽为工厂所占,叉袋角地名逐渐消失,而安远路以南仍有沿用此地名。自光绪二十五年(1899)地境划入公共租界后,中外厂商在沿河滩地上兴建工厂,厂内工人则就近搭起大批工房。据传最初搭棚居住者多阜丰、福新面粉厂(建国后属上海面粉公司)工人,他们皆以装面粉的麻袋称“叉袋”,“沙”“叉”音近,原“沙袋角”区片地名因而转成“叉袋角”,沿用至今。地境范围初为莫干山路东段沿吴淞江地带,后随建厂搭棚范围逐渐向南扩展,建国后南至西苏州路海防路淮安路口一带,而北部则因工厂占地而少有人称。地境始终为厂区和劳动人民居住区,住房多简陋棚屋,1978年起拆除大片棚屋,建起成批新工房。1978年后逐渐形成以新工房为主的住宅区。有无线电、棉纺、文教用品、制药等厂。
这里还要提一下一个重要的人物,上世纪20年代,很多老上海人都知道叉袋角朱家,富甲一方。叉袋角朱家曾是显赫一时的面粉生产商,即上海裕通路上的裕通面粉厂,以及居住在裕通路900号旧居的朱氏家族。
  朱鸿度曾任户部郎中、刑部郎中、浙江候补道、浙江铜元局总办。晚清攻打太平天国后,朱家经商,创办中国第一家私营棉纺厂—裕源纱厂,并由李鸿章为其奏奉慈禧御批准予。其二子朱幼鸿于1918年在叉袋角创办裕通面粉厂、裕通面粉公司,又将裕通面粉厂北面一条路冠名裕通路。朱氏旧居坐落北岸,南朝苏州河,正门开在裕通路。如今,这幢大红色的建筑前,已是满地碎砖和杂草,原先建筑已被夷为平地。
  朱家的裕通路900号住宅,有三幢建筑组成,建筑面积5298平方米。另有1座花园。最新发现史料,真实还原了建筑内部:主楼为砖木结构,墙壁用青砖夹红砖叠砌而成,部分运用钢筋混凝等建筑材料,天花板有西式线条等西方元素,呈现出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其中两幢建筑吸收北方四合院、江南走马楼建筑风格,二层呈回字型走马楼型制,走马楼通道连接各面。
  另一个新发现是,朱鸿度的第四个儿子朱容初(朱镜),生有儿子朱践耳。朱践耳后成为当代著名作曲家,先后创作《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朱践耳是叉袋角朱家后代,裕通路900号是他的祖居。 ”
老照片难找到,找了现代的,看照片很像新客站附近的长安路上,靠近良安大酒店附近的这几幢红砖建筑,其实貌似也有联系,面粉厂和良安大酒店,要知道良安大酒店所在地就是上海粮食部门的老早的厂房仓库所在地,以前粮食从江苏运来上海基本都是走船运,顺苏州河来到这里上岸卸货入仓不是很方便嘛。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45楼...
来自:保密
发帖:95+1985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46楼...
来自:保密
发帖:1+47
小莘庄, 在静安区西北部,泛指长寿路南,万航渡路与康定路交口处东北一带。约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苏北人来此搭建草棚、“滚地龙”栖身,逐渐形成集住地,因居民多从事辛苦劳作,取辛、莘谐音,故名小莘庄。为居民区。有织布、工业玻璃等厂。
照片是老早的45路电车,从江边码头到万航渡路的。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47楼...
来自:保密
上海的道路命名有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邱轶信 的回答大致准确,我再来补充一些。以下资料来自于《上海地名志》与《上海地名小志》
首先,上海市的道路命名主要包括三大类,其中省地类占主要部分:
政区类命名:
以政区名命名的道路,大都以“路”为通名,有1452条。以路为通名的道路,辐射长度不一,最长11130米(共和新路),最短35米(九狮路)。以“街”为通名的道路,有234条,其中有140多条分布在南市区境内,其余90多条零星地分布在城市化之前的集镇地区。
以政区名为专名的道路有840条,占总数43%。这些路名,大部分采用全国各省的政区名,尤以沿海及长江流域的山东、浙江、江苏、四川等省的地名居多,如不计山东中路、山东北路等重复使用的地名,山东57条,浙江49条,江苏45条,四川39条,等等。这些路名的分布以原租界的黄浦、静安等区境较多,约占本区路名的90%左右。从总体上说,这类路名分布的地理区域性不明显,局部地区也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如黄浦区境的主要道路中,南北向道路大都选用省名、东西向道路选用市名为名;建成区四周地区以位于全国方位相同的省内地名为专名。如普陀区在市区的西部,则以陕西、甘肃省地名作路名,如宜川路、武威路等;杨浦区在市区的东北部,选用辽宁、吉林的地名较多,如凤城路、鞍山路等;浦东新区在市区的东部,山东地名相对集中,如潍坊路、崂山东路等,徐汇区西部及闵行区闵行为市区的西南部,则选用广西、云南地名,如桂林路、剑川路等。
地理实体命名:
地理实体名包括山川类(山、关隘、河流、湖泊、水库等)和人文景观类(码头、渡口、寺庙、名园、牌坊、会馆、书院、桥梁等)。以山川类名命名的道路,其通名都为“路”.以人文景观类名为专名的道路,其通名为“街、弄”,且绝大多数分布在南市区人民路、中华路的内侧和十六铺一带,即原上海县城厢和大、小东门外。
词组类命名:
词组包括纪念型词组、祈愿型词组和起讫地名首字所组合的词组等。以词组为名的道路,绝大多数都以“路”为通名,极少数为“街”、。弄”。闸北区南部有60多条与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所提出的“振兴中华”、”五族共和”有关的路名,如中华新路、中兴路、华昌路、华兴路、汉中路、满洲路、蒙古路、**路等,强烈地反映出入民希冀中华民族昌盛吉祥、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意愿。民国20年(1931年)《大上海都市计划》,杨浦区五角场周围,有60条以“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9字为首字,结合能够表达人们的爱国热忱,希望国泰民安的“康、立、光、庆、壮”等所组合的路名,带有浓郁的纪念意味。普陀区曹杨新村地区和徐汇区田林新村地区,有数十条与花卉、树木有关的路名,如兰溪路、杏山路、柳州路等。长宁区虹桥地区和漕河泾地区,也分布有数十条以“虹、漕”为首字的路名,如虹桥路、虹梅路、漕宝路等路名,是以两个起讫地名首字组成的词组。由于社会原因,祈愿型路名也有一定比例,在130多条祈愿型的路名中,有五分之一分布在南市区境,如大兴街、永宁路等,这是人们渴望安定、富裕在路名上的一种表现方式。
上海的道路以省市和地理实体来命名的起源,来自英租界的历史。
为了称呼、记忆的方便和显得整齐,自1862年开始,英租界的路名开始趋向于以中国其他省份的省名和城市之名来加以命名。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1865年,英美租界当局通过严格照行的议案,决定在原英租界内实行南北向的道路以中国的省名来命名,东西向的道路以中国的主要城市之名来命名。为此,将旧有的一些道路名称作了调整和更改,将已经符合这一规定的一些路名作了正式肯定,此外对未加命名的道潞按此规定作了新的命名。英租界的主要道路经、调整、命名后的情况如下两表。
-------------------------------------------------------------------------------------------
能有一个晒台和阁楼是这辈子的梦想
...48楼...
来自:保密
但是,1865年英美租界当局提出的以外地省名和城市之名来命名道路的原则,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它实际上只是停留在公共租界的中区,即原黄浦江、苏州河、泥城浜和洋泾浜四条河流的范围之内。在整个上海来说,大量的是以外国人名命名的情况以及其他各种杂乱的命名情况。以省市命名规则的进一步扩大,是在日本占领期间,通过汪精卫政府施行的。
1943年10月,汪伪上海市政府公布了原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以及两租界越界筑路区域的更名。共计公布的路名为399条,更名者245条。原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区域更名120条,占公布数265条的45%;法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区域更名129条,占公布数134条的96%。更名的路名约有七种情况,其中前五种情况是为了“肃清”英、美、法势力残余的:
-------------------------------------------------------------------------------------------
能有一个晒台和阁楼是这辈子的梦想
...49楼...
&&&& ...&&&
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
上海知识,上海的地名汇总普及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下载客户端
你可以发私信给一个或多个听众。默认不能发给非听众,除非对方设置了允许。
奖励分值:您今日还有 3 点分值可以奖励 [ 20 点奖分可自动换取 1 点PP]
请输入4位有相同表情的数字
&违反国家法律&&&&&&&&&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恶意刷屏&&&&&&&&&&&&&&&内容重复&&&&&&&&&&&&&&&攻击管理员
&本人要求删除&&&&&&&&当事人要求删除
&与主题无关&&&&&&&&&&&水贴软文&&&&&&&&&&&涉及敏感政治内容
&被要求删除,你懂的&&&&&&&&&&&盗号并发布违规或广告内容
扣除hp值:
宽带山警务室
&恶意刷屏&&&&&&&&&水贴软文
&违反国家法律
&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网页不能打开
&图片不能显示
已报名参加的人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俞发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