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曾垂生

&&&&&&& 摘要: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一起写数学日记,了解学生学情
&&&&&&& 1.兴趣高涨,爱上数学。数学日记作为数学作业的另一种形式,很容易的被学生接受认可。形式单一的训练作业,没有把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因为可怕的不仅仅是学生不喜欢数学作业,更可怕的是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厌恶,逐渐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鼓励学生撰写数学日记,使他们的课外作业更富有个性色彩和人情味,并通过数学日记这个桥梁,沟通教师与学生的联系,通过数学日记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 2.再现生活,体验生活。数学日记就是生活日记,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在教学新课时我们常常会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生写数学日记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
&&&&&&& 3.发现问题,及时反思。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真正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从学生写的数学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看到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帮助,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己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调控能力。
&&&&&&& 4.敞开心扉,亲密朋友。学生能把自己在学习数学历程中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通过数学日记写下来,学生的数学日记里有欢喜、有困惑、有笑声、也有忧愁,无语的宣泄出来、记录下来;让数学日记成为学生敞开心扉的场所,也为师生之间互相了解和交流架起一座固定的桥梁。
四、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热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例如:&比较大小:5a与3a&,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解答出来,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五、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
&&&&&&&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笔者主要在读、议、思等几个方面给以指导:
&&&&&&& 1.教会学生&读&。这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数学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伴有注意的对数学材料的知觉能力。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直观判断力,这种判断包括对数学材料的深层次、隐含的内部关系的实质和重点,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在预习和课外自学中尤为重要。
&&&&&&& 2.鼓励学生&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对于学生在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教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 3.引导学生勤&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六、有效提问并学会倾听
&&&&&&&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只因为没有倾听。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 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接受,更在于创造,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形成又与广博的知识而成正比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连外界新鲜事物都没有接触,就根本谈不上创新。所以数学教学要立足于课堂,走进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学校、在家庭中、在社会上,让数学教育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获得求知的欲望、创造的源泉。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 535000)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当前位置: >>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龙源期刊网 .cn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作者:曹燕 来源:《文理导航》2014 年第 14 期
到我们学校来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成绩不佳、家庭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已无择校机会而 就近入学的学生,这些原因也就构成了学生从小在学习时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学习 时没有得到来自家长的较严格督促和指导,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基本得不到有效帮助,
在面对 挫折时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疏导和鼓励,在我的家访中能发现更有一部分家庭,由于父母工作不 顺利、家庭其他问题等原因,家长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失败简单以责骂甚至拳脚对待,或者 不管不问,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怕数学,甚至讨厌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常常处于“教材是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有时我们把数学与生 活的天然联系割裂开来,鲜活的数学异化成了纯粹的符号系统,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另一抽 象的世界。这也是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的一大原因。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是按我们成人 意志“直接教会学生的”,而是要通过学生的形象思维,借助对客观事物表象的理解后而产生 的。单一的接受式教学让学生感觉数学的学习是那样的单调,呆板,毫无乐趣。对于学生的家 庭现状我无力去改变,唯一我能做的是改变我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的要求。于是结合数学 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去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 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设更多让学生 感受和体验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主要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创设有效情景,引入课题,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我在教数学代数式时采用了如下方法:测量自己未来身高,首先我先问我的学生想知 道自己的未来身高吗?他们听后一起说:“想”。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公式,男孩成人身 高:(X+Y)/2*1.08,女孩成人身高:(0.923X+Y)/2。其中 X 表示父亲的身高,Y 表示母 亲的身高。学生都怀着极高的兴趣,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 了,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有个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五!” 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 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 x、y 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这样的 例子能举很多,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知识, 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 身的体验之中去发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
龙源期刊网 .cn 《整式的乘法》是七年级上的重要内容,它是初中阶段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的 基本运算很多,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在此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 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当然直接告诉学生运算法则,然后死记硬背也能让学生开展计算,这样 的教学也容易简单的多,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暂时的,不持久的。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 观察一系列的式子,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包含怎样的运算法则,然后再验证同学所作的猜测, 整个过程始终让学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把握有实际理解何感受,由于 这样的授课方式,在我讲到《积的乘方》这一节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观察――猜测――验 证”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0|0|暂无简介
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当前位置: >>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数学课堂 活起来” 活起来李家湾小学 李瑞芬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一) 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 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 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 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二)倾听、理解、
赏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一个教书匠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 理解, 和学生共同探究, 共同发展; 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 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爱”充满课堂 没有“爱”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 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 学;课堂上有了“爱”,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 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 上有了“爱”,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 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 可以说“你 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 这不, 说得多好、 先试试, 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 “我就知道你一定行, 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 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 (二)“创”引领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 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 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 的问题。 生活融入 三、 生活融入数学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 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 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 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 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一)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 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 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 银行的利率, 家装材料的 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 都可以成为学习数 学的源素材。这样的学习无疑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 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二)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 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 识的巩固理解。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 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才能达到学习数 学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 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 究, 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 精 彩纷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课堂活起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