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酸碱盐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性

“酸碱盐”的分阶段教学模式支持下的有效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年12期
“酸碱盐”的分阶段教学模式支持下的有效教学
【摘要】:从"酸碱盐"知识的教学角度及难易程度将其分为四个层次:个别到一般、一般到个别、宏观到微观、微观到宏观,对其进行分层次教学。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8【正文快照】: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但是由于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中没有将其上升为离子反应,学生不可能形成系统的微观思维模式来解决酸碱盐的问题。但是,目前的中考却开始趋向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朝霞;[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唐照忠;[J];安徽教育;2003年18期
曹亦夫;[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03期
阮华山;;[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8年11期
沈辉;;[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0年09期
李翠芬;;[J];陕西教育(行政);2010年05期
刘振锋;;[J];新课程(教研);2010年11期
臧继宝;;[J];江苏教育;1982年08期
陈达;[J];化学教育;1984年02期
郭传恩;[J];山东教育;1999年Z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盘县柏果镇中学
张彪;[N];六盘水日报;2009年
安塞县楼坪中学 张贵龙;[N];延安日报;2009年
天水长城中学
杨福平;[N];甘肃日报;2009年
郭燕;[N];伊犁日报(汉);2009年
兴平市初级中学
鲁嘉;[N];咸阳日报;2010年
巴塘县中咱中学 童启注;[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新蔡十里铺中学
刘辉;[N];学知报;2010年
安宇 南阳市八中;[N];学知报;2010年
山东省肥城市龙山中学
王传哲;[N];学知报;2011年
樟树市武林中学
杨国文;[N];宜春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康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周晓芸;[D];苏州大学;2010年
卫红霞;[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李春燕;[D];苏州大学;2008年
严西平;[D];苏州大学;2007年
曹亚玲;[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王雪菲;[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姜雪梅;[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李永红;[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李景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提高“酸碱盐”复习有效性--《化学教与学》2011年11期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提高“酸碱盐”复习有效性
【摘要】:正在初中化学学习体系中,酸、碱、盐知识既是常见化合物的核心组成部分,又是全年教学中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许多同学在中考复习中对如何复习好酸、碱、盐知识存在一定的困惑,现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做好此专题复习,结合本人的做法作一探讨。一、复习好酸碱性,首先要掌握好物质的分类本专题涉及物质种类及名称、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较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建立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8【正文快照】:
在初中化学学习体系中,酸、碱、盐知识既是常见化合物的核心组成部分,又是全年教学中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许多同学在中考复习中对如何复习好酸、碱、盐知识存在一定的困惑,现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做好此专题复习,结合本人的做法作一探讨。一、复习好酸碱性,首先要掌握好物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兰建祥;;[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07年14期
祁祝民;[J];青海教育;1997年06期
杨至;[J];教育导刊;1983年05期
陈美英;林海斌;;[J];化学教育;2009年08期
王荣桥;;[J];初中生学习(考试与综合);2005年10期
周李邻;;[J];生物学教学;2006年02期
王洪霞,胡秋虹;[J];黑河教育;1998年06期
赵汝海;[J];广东教育;2005年03期
敖白浪;[J];作文成功之路(高中版);1998年11期
陈祖平;[J];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国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毛蔚英;;[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冯富玉;;[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A];上海市少儿茶艺教学活动十周年文集[C];2002年
黄锋强;;[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廖国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赵晓俊;刘爱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于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田艳丽;;[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李春超;;[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昆二十九教师中学教师
张海英;[N];云南经济日报;2002年
禹州市夏都二中
李新伟;[N];周口日报;2008年
李嘉楠;[N];吉林日报;2008年
陈韶旭;[N];文汇报;2002年
深圳市罗湖区龙园外语实验学校
刘琦;[N];中国体育报;2007年
朱江恒;[N];安康日报;2008年
陈丽;[N];锦州日报;2006年
王秀琴;[N];大同日报;2007年
上蔡县崇礼乡二中
刘电民;[N];驻马店日报;2007年
四川省万源中学
王清康;[N];中国教师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凤翔;[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刘曼;[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赵群;[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季欣怡;[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王青;[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魏灵;[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王小涛;[D];苏州大学;2008年
王洪霞;[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焦书颖;[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郑雪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酸碱盐中化学用语”教学的案例研究 -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酸碱盐中化学用语”教学的案例研究
13:49:10 | By: 12蔡红 ]
“酸碱盐中化学用语”教学的案例研究
&&&&&&&&&&&&&&&&&&&&&&&徐州市潘塘中学&&&&蔡红&
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第七章内容是《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安排在溶液知识后面。从内容上看,基本概念多,介绍的物质多,反应规律多,必要的记忆和运用多,头绪纷繁,内容复杂。它涉及无机物分类、通性、转换和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内容多,分布广,材料琐碎,如工业上常用的酸有HCl和H2SO4;碱有NaOH、Ca(OH)2和氨水等,它们不仅有通性,还有自己特殊的性质,内容多,反应多,学生常常感到没有头绪,进而产生畏难情绪。可以说第七章是初三所有单质、化合物内容的综合,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因此学生和老师一致认为酸碱盐是初中化学中最难学的内容,更是分化最严重的地方。因此,笔者从开始踏入教育这一行开始,就一直寻求和探讨针对酸碱盐中化学用语的有效教学策略,在遵循一般学习规律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查阅、借鉴多人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归纳了以下对策:
1、学好离子符号,打好铺垫
从微观离子和溶液的导电性入手对酸碱盐内容进行教学可以分化难点。所以从第三章微观离子教学时,就加强离子形成和书写的讲解,讲解离子的形成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得失。失去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得到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然后把这些数字和正负号组合起来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就得到了离子符号(1通常省略不写)。如&N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没有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容易失去&1&个电子,所以就带正电荷1个,离子符号是&Na+;那么&20&号以后的元素的离子符号如何书写呢?根据化合价。例如&Zn&的化合价是+2&价,说明易失2&个电子,带2个正电荷,它的离子符号就是&Zn2+。经常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书写离子符号的熟练度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习溶液导电的原因时,学生知道了溶液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溶液里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有个这个铺垫,到第七章学习时,就可以引出电离方程式,并从中归纳出酸碱盐的具有通性的原因,进而使从微观上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2、从微观上分析酸碱盐间的反应
通过前面的铺垫,就可以从微观角度分析酸碱盐间的反应了。例如HCl和NaOH的反应。HCl溶液中的微粒有&H+、Cl-、H2O,NaOH溶液中的微粒有&Na+、OH-、H2O,混合后,H+和&OH-会形成难电离的水分子,而&Na+和&Cl-本应形成&NaCl,但NaCl属于能电离的物质,所以还以&Na+和&Cl-的形式存在,所以实际发生的反应就是&H++&OH-=&H2O。再如Cu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学生通过多次模仿也可以自己推断出实际的反应是Cu2+-+2OH-=Cu(OH)2↓。当我们在具体学习酸和碱的性质时,就可以总结各自的通性,特别是学习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后,明确溶液里反应的本质一定要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学生只需根据一些特殊离子的判断就可以确定反应是否能够进行或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学习完本章之后,就和学生一起归纳里以下常见的离子组合:H++&OH-=&H2O;2H++&CO32-=&H2O&+&CO2↑;OH-+&NH4+=&NH3↑+&H2O;Cu2++&2OH-=&Cu(OH)2↓;&Fe3++&3OH-=&Fe(OH)3↓;&Cl-+&Ag+=&AgCl↓;&SO42-+&Ba2+=&BaSO4↓;&Ca2++&CO32-=&CaCO3↓;
例题:下列各组中两种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硫酸&&&&&&&B.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D.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学生做该道题目时,只要写出各溶液的溶质化学式,就能发现&A&选项氢氧化钙溶液中有&OH-,稀硫酸中有&H+,能结合生成难电离的水,因此能反应;B&选项是&3OH-+Fe3+=Fe(OH)3↓,能反应;C&选项是&Ca2++&CO3-=&CaCO3↓,也能反应;只有&D&选项,离子交换后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所以不能反应,答案选&D。
3、加强“可视化的教学策略”
所谓可视化策略就是在解决化学题目时,在对问题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运用图示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已知和未知之间有什么联系?把“隐性”变成“显性”,从而形成解题思路和方法[]。这种策略对解决一些综合性酸碱盐题目,特别有效。
例如:&现有4种溶液Na2CO3、、CaCl2、H2SO4、KNO3,&不用其它试剂,&能否鉴别?
【思路】基础较好的同学会直接目测,发现两两混合后产生的不同的现象:有的产生沉淀,有的产生气体,有的无明显现象,根据差异,进而解决问题,速度也很快;&但是那些基础薄弱或初学者就难以适应这种解题方式,太抽象,短时记忆的容量太大,会丢三落四,感觉没思路。这时如果采用列表法就可以把反应现象一览无余,直观可见(&见表1)&
(&注:“↑”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不反应或者没有明显变化。)&,&然后学生很容易就看出表格里物质相互反应时的现象差异:相互滴加后没有现象的是KNO3;有沉淀生成的是CaCl2;有气体生成的是H2SO4;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是Na2CO3。
表1&试剂两两反应的现象分析
通过这样的图示,把复杂问题直观化、简单化,“一网打尽”的方法更易于各种程度的学生的理解。
4、尝试实行探究性实验教学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根据已有知识,设计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从而解决问题。&主要流程是:发现问题一设计实验一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面对全体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创新能力。笔者分4个阶段进行酸碱盐的教学:
第一阶段:接触性入门阶段
在前几章的教学中,就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见的酸碱盐,如HCl、H2SO4、NaOH、Ca(OH)2、CuSO4、NaCl、Na2CO3等物质的化学式、性质,了解它们的色、态、溶解性等。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化学药品,不生疏、不畏俱,为下面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打好心理和知识的基础。
第二阶段:直观感知阶段
“酸碱盐”一章的知识结构是:,根据盐酸和硫酸的学习总结酸的通性;根据NaOH、Ca(OH)2总结出碱的通性;又根据三种重要盐的学习推导出盐的通性。而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多为试管实验,操作不复杂。所以尽可能在实验室里组织学习这部分知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讨物质的性质,进而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有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实验能力。
第三阶段:理论感知阶段
经过第二阶段的实验探究学习,学生对单一的酸、碱、盐的性质获得了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酸、碱、盐的通性等知识。例如,当探讨酸的通性时,可以进行如下归纳设计:化学式;通性;特性;鉴定等。通过这种知识的归纳,学生更容易理解了酸的性质、反应规律&,也为学习碱、盐打好了铺垫。
第四阶段:应用和创造阶段
完成前三个阶段后,&,就可以提高学习的难度,训练一些物质的鉴别和除杂题目等。通过训练,挖掘潜能,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当鉴别HCl和Ca(OH)2时,让学生充分思考,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利用提供的药品设计方案,并检证可行性。这种实验探究训练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挖掘了潜能,培养了操作能力和探究意识,更有利于他们轻松地掌握酸、碱、盐的性质。
5、采用练习-反馈策略
化学用语也是一种技能性知识,只理解意义,不会应用是不行。例如书写化学式,知道其含义,知道可以用化合价来写出化学式时不够的,就像学习驾驶,只知道理论,没有实际驾驶还是很难得心应手。所以还需要一定的练习才能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而且不要进行“题海战术”,不要只看重次数的多少,而是要根据反馈的信息,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哪部分已经掌握好,哪部分还比较薄弱,然后再对这部分进行针对性练习,一定避免大量的重复练习。所以练习和反馈一定要紧密地结合起来,没有反馈的练习往往是徒劳无益的,这也是学习技能性知识的基本方式。
阅读全文(208)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7 电话: 1 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