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胆管结石切除后胆管下端突然变窄呈残条状改变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有关胆总管,下列哪项是对的()
A.胆囊切除术后不会扩张
B.胆总管内的结石多为胆红素和混合性结石
C.多开口于十二指肠升部
D.正常直径为1.2cm
E.正常压力为3.83kPa(39cmHO)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较大的胆囊结石
B.胆道蛔虫症
C.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急性胆囊炎
D.胆囊积水
E.胆囊积脓
A.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能加重
B.进油腻晚餐之后,容易发病
C.不少病人在半夜发作
D.Murphy征阳性
E.多数病人伴有黄疸
A.0.6~0.8cm
D.男女有显著差别
E.没有一定的范围
A.胆汁成分改变
B.胆道梗阻
C.葡萄糖醛酸酶增加
D.胆道内蛔虫残体存留
E.胆道感染
A.胆囊的排空、收缩主要受缩胆囊素的影响
B.正常人肝细胞每日分泌胆汁500ml以下
C.胆囊切除后若胆管代偿功能失调可出现类似胆绞痛
D.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胆汁中胆盐和磷脂相对减少
E.肝脏分泌出来的胆汁,在胆囊内浓缩5~10倍。&&&&参见附件(618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余病变的超声影像分型及原因,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126例胆囊切除后胆囊区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区影像分为V型:I型类似正常小胆囊的“伪胆囊”,Ⅱ型似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伪胆囊”,Ⅲ型似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的“伪胆囊”,Ⅳ型似较强的实体状回声团块。V型无异常超声影像胆囊区被气体充填。结论 B超可以对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区影像进行分型,为临床提供准确依据,以利术后并发症的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术后胆囊区;超声影像
&&&&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胆囊癌等胆囊疾病常用的外科疗法,超声检查对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床超声影像进行分型,对胆道疾病术后影像进行鉴别,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具有实际临床意义[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1991年6月至2006年12月胆囊切除患者126例,男84例,女42例,平均年龄52岁(16~71岁)。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78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39例,胆囊息肉3例,胆囊腺肌症2例,胆囊结石并化脓性胆管炎4例。胆囊切除后因腹痛不适、发热、黄疸等进行B超或彩超检查。
&&&&1.2 仪器 采用白胜DU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3.5 MHz,受检者空腹8 h以上,平卧位或侧卧位。对胆囊及胆管区域进行常规检查。
&&&&2 结果
&&&&126例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床声像特征分为5型。I型:类似正常小胆囊的“伪胆囊”影像21例,有可能为胆囊床积血、胆汁漏或术后胆管残留过长。超声显示于胆囊床旁见一小无回声区,有或无“囊壁”,个别囊内透声差;Ⅱ型:似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伪胆囊”影像59例,胆囊床处见缩小的“胆囊”,“囊壁”增厚、回声增强,有的“囊内”见强光点或强光斑,似典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影像;Ⅲ型:似急性胆囊炎并结石的“伪胆囊”特征2例,胆囊床附近见似肿大的胆囊无回声区,壁厚呈“双边征”,内见结石多枚堆积;Ⅳ型:超声显示为较强的实体样团块状回声14例,此型胆囊床处见一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整的团块状强回声,部分后方伴声衰减者酷似“充满型胆囊结石”回声;V型:胆囊区被气体充填无特异超声影像30例。
&&&&3 讨论
&&&&3.1 超声影像鉴别
&&&&似正常小胆囊的“伪胆囊”影像 多见于胆囊切除术后数天或数周内,暗区最大5.6 cm×4.7 cm,最小1.6 cm×0.8 cm,可能为胆囊窝渗血或胆汁漏。由于凝血功能差或血管变异止血不彻底,出现渗血现象,胆囊管炎性反应、粘连、形态变异、胆管误伤而形成液暗区,范围小、边缘不规则、无包膜,内有散在点状回声[2]。经抗炎治疗后“伪胆囊”影明显缩小或消失。也有部分病例由于术后残留胆囊管过长,胆道张力增高或感染等因素使胆囊管盲端形成囊性扩张呈短棒状或椭圆形液暗区,有粗糙稍厚囊壁,多伴有胆总管不同程度扩张。
&&&&3.1.2 似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伪胆囊”影像 此类患者术前病史较长,胆囊炎性反应反复发作,术中胆囊周围粘连,给手术带来困难,有的只能部分切除。胆囊床旁形成的瘢痕组织酷似“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3.1.3 似胆囊炎并结石的“伪胆囊” 常见于胆囊切除后并发胆管局限扩张并结石患者。发热、腹痛、黄疸,B超检查显示胆囊床处探及强实性团状回声。图1是一胆囊切除术后10年的患者图片。肝门部可见5.3 cm×2.5 cm的液性暗区,壁厚0.4 cm,内可见1枚大小约为0.8 cm×0.9 cm强回声光团,其后伴声影。是由于切除胆囊后把胆囊管结扎由于残留的胆囊管过长,肝脏分泌的胆汁随肝内胆管流入到残存的胆囊管内而胆囊管流出不畅使得胆囊管内胆汁存留的越来越多,致使胆囊管扩张成囊状结构,长期的胆汁瘀积又形成胆结石。
&&&&图1 胆囊切除术后10年的肝门超声
&&&&3.1.4 较强实体团块影 因胆囊切除半年以上,胆囊床处创面修复,瘢痕组织形成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整的实性团块影,部分后方伴声衰减。
&&&&3.1.5 胆囊区被气体充填无特异超声影像 此类患者愈后较好,无异常反应。
&&&&由此可见,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床超声影像各异,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术中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对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区影像进行分型,为临床提供准确依据,以利术后并发症早发现、早诊断。
&&&&3.2 原因分析
&&&&3.2.1 胆囊残余病变常见原因有:①胆囊颈、壶腹部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甚至呈“冰冻”样封闭,calot三角解剖困难,为避免损伤胆总管和大血管行胆囊部分切除,而残留胆囊黏膜未彻底刮除、烧灼破坏;②胆囊畸型如葫芦状、哑铃状或双胆囊,即胆囊管走行变异,术者识别能力不足,在“预感”的胆囊管处离断结扎,因而残留胆囊管内结石;③一味追求小切口,致胆囊颈部显露不满意,探查不彻底;④术中胆囊切除后未仔细用手指触扪胆囊管残端和胆总管,导致结石残留;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机械性能的局限性和术前对胆道的检查不够充分所致;⑥手术操作不规范,将胆囊内或胆囊管内小结石挤压入胆总管;⑦病人合并有内科心肺等疾病,手术条件差或术中急性发作,致手术时间仓促,胆囊切除不完全或探查不彻底;⑧术前影像学检查漏诊,超声检查对胆囊结石的诊断是准确的,但对胆总管内结石的判断则尚欠准确。
&&&&3.2.2 胆囊管残端过长与结石残留原因:① 解剖因素:胆道系统变异较大,胆囊管有长短、粗细、走行、弯曲、旋扭、开口位置的变异,甚至先天缺如。当胆囊管呈螺旋形跨肝总管前或后方开口于胆总管左侧时,或与肝总管平行走行一段距离,并同被一结缔组织鞘包裹低于十二指肠上缘后方,经胰头后或胰腺中汇入胆总管或与肝总管共壁时,均致术中胆囊管开口位置难以发现与显露 。此外,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与胆囊动脉间存有丰富小血管和淋巴管,在此处分离易出血而影响术野,因电凝可致胆总管损伤,故控制这里出血较困难;②Calot三角炎性反应因素:急性充血水肿炎性粘连,或慢性纤维瘢痕化“胼胝性”粘连,或术中局部较多渗血积聚掩盖,均致胆囊管、肝总管和胆总管3管关系显示不清,甚至胆囊壶腹与胆囊管界限亦难辨认,不易分离;③ 医源性因素:术者解剖知识不清,经验不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06|回复: 9
请求各位同行帮帮忙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胆总管下段梗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患者x,女,70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3年入院。既往有脑梗塞病史。MRI示胆囊炎并胆总管结石。入院后经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中见右上腹粘连严重,胆囊明显皱缩,发硬,伏于胆囊床。胆总管轻度扩张。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见其壁炎症、水肿、出血,结石一枚。探查肝内胆管及胆总管下段无结石残留,尿管冲洗。置T管引流,术毕。术后胆汁在400ml以下,无黄疸,胆红素正常。术后15天准备拔出T管,但经T管造影示胆总管下段近壶腹部处梗阻,造影剂突然中断呈斩断面改变。彩超未见异常。导管室行经T管造影,梗阻处见大量造影剂,成占位改变〔术前MRI未见胰头及壶腹部占位)。考虑血肿机化所致。置管(8F)至梗阻处通过困难,将导管置入空肠引流胆汁(内外引流管)。并行温盐水冲洗、消炎、利胆、应用6542解禁治疗。  
  请问各位专家临床上遇到这种情况怎样处理,考虑什么原因引起梗阻,还有那些高招? 
  谢谢!谢谢!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Re:请求各位同行帮帮忙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胆总管下段梗阻
应用胆道镜或ERCP是否有帮助
该用户从未签到
Re:请求各位同行帮帮忙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胆总管下段梗阻
本人不是专家,上月也见到类似病例:男,60岁,肝脏结石,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术后半月胆总管下段反复不全堵塞,NS冲洗出泥沙样结石,一月后完全堵塞,造影发现同上例,3天前行胆道镜从窦道进入胆总管套出r约1.3cm结石一枚,现在还在住院观察。
&&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该用户从未签到
Re:请求各位同行帮帮忙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胆总管下段梗阻
该用户从未签到
Re:请求各位同行帮帮忙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胆总管下段梗阻
贵院没有胆道镜吗?下文《胆道镜的应用》希望对你有帮助:
纤维胆道镜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类型之一,它能够直视正常Ⅲ级以下肝内胆管和Oddi括约肌开口,当肝内胆管扩张时,可直视范围更多。胆道镜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
& && &一、 诊断方面:可以明确其病变部位和类型,并可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以获得病理诊断。
& && &二、治疗方面:可以用于胆道取石、取胆道异物、止血、狭窄胆管扩张、胆道支架置放等。
& && &三、应用方面:方法有术中胆道镜、术后胆道镜、经皮胆道镜、经口胆道镜、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等。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它使腹腔镜胆道手术不再是局限于单纯胆囊切除,还可以同时处理肝内外胆道病变,使胆道微创外科有了进一步的进展。
& &&&术后胆道镜,是经手术中所开发的胆道入路途径(最常用的是T管瘘道)对胆道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一种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胆道镜技术,对术后残留结石或复发结石是一个相当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胆道大部分在肝内、管道较细、分支较多、有一定的弯曲度,变异较多,肝内胆管结石可存在于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术中不可能直视检查所有胆道,因此有时难免会有部分结石残留,术后胆道镜检查可以发现有无结石残留,有效减少病人再次手术的可能。
& &&&胆道镜治疗时间是行胆道手术6周以后,单纯检查可提前至术后4周;胆道镜治疗前常规胆道造影,不要求禁食,但不一定饱餐。一周内应无胆道感染所至的发热,如有则需抗感染治疗后在行胆道镜治疗;已夹管的患者术前应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6~8小时,引流蓄积的胆汁,减少术后感染率。
& &&&胆道镜治疗后应保持胆道引流管通畅24小时,此后可以加管,不需再次治疗的患者可于检查后3~5天拔管;需再次治疗的患者应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脱出,一旦脱出需尽快到医院再次置入,一般脱出超过24h就比较难以重新置入,患者将丧失检查入路,部分患者将不得不再次手术治疗。少部分患者治疗后有轻度的畏寒发热,引流管有不少量血性液体流出,只要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多数1`-2后可消失,不需要特殊这治疗,若较严重则需要到医院治疗。
----------------------------------------------------------------------------
河南许昌& &张国恒医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不要呈侥幸心理,首先要考虑残余结识。
该用户从未签到
继续T管引流,待四周以上在行胆道镜,考虑残余结石可能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胆道镜从窦道进入胆总管套出
该用户从未签到
造影前夹管有无黄疸出现,因物理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纤维性狭窄是否要考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学习了、好东西啊
Powered by我得了胆囊结石,医生让必须做手术,请问一定得把胆囊切了吗?听说切了还长结石,是怎么回事啊 ?
11-12-31 &
胆囊结石不一定都要切除胆囊的,手术也有手术的适应症的。&&&&胆石病包括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胆囊切除后胆囊是不可能再生结石了,但胆道的其他部位仍然有生结石的可能,只是此时再生的结石与原来的胆囊结石并不是一回事而已,即胆囊切除后发生的胆石病与胆囊切除前发生的胆石病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囊切除后再发生胆石病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结石形成与所谓的“成石性胆汁”有关。胆囊虽然切除了,但肝脏分泌的成石性胆汁并未停止,胆囊切除仅仅是消除了一个容易形成结石的场所而已,只要有成石性胆汁存在,一旦条件成熟,就有可能在胆道的其他部位长结石。2.胆囊切除后,胆总管代偿性扩张,改变了胆总管内胆汁原来的流动特性,形成涡流,有利于胆管结石的形成。3.胆囊结石的患者常并发胆囊炎等炎症或胆囊手术后容易并发胆管狭窄或胆管梗阻,这就为胆管结石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胆石病患者即使行了胆囊切除术,仍不排除再次发生胆石病的可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也不一定的啊,但是,如果总出现胆囊炎症状,哪最好手术切除,否则黄疸,胆管炎等。胆囊切了,不可能再长胆囊,但还可能会有结石,进入胆总管,结石大多有肝内产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胆结石手术切除后,肯定还会长,我有个亲戚就是胆囊摘除一年以后,肝内胆管里又长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胆囊没有了,还会在肝内胆管里面长,所以建议还是尽量不手术吧。去沈阳中医结石病医院看看吧,中药排石,中西医结合,能保守尽量保守吧。如果结石比较严重的话,手术之后还有防石的中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夏曙祥& 钟文贵& 薛成俊& 周素萍& 夏艳&(建湖县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700)【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1
&&&&&&&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成为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对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病变的诊治凸现出较大优势。本文对我院2000年以来61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病变ERCP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1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32例;年龄30-76岁,平均55.7岁。胆囊切除术前基础疾病为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手术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腹胆囊切除术;部分患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所有患者均有轻重不等的上腹痛、黄疸或发热症状。术后至症状再发时间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28年,平均9.1年。61例均行B超、CT、ERCP检查,12例行MRI检查。主要影像检查结果准确性比较见下表1。4例经以上各种检查未见异常。
&&&&&&& 表1影像检查诊断准确性统计(例)
&&&&&&& 2结果
&&&&&&& 2.1疗效:&&& 本组41例胆总管结石行EST取石,39例获得成功,2例因乳头旁憩室和乳头位于憩室内无法行ERCP和EST。3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行气囊扩张。5例胆管癌、壹腹部癌行胆道塑料支架或金属支架治疗。2例残留胆囊管过长,2例胆囊管低汇流行开腹手术。
  2.2 并发症:  本组患者中2例术中出血,经局部喷洒去肾上腺素、电凝止血、止血钛夹等治疗,止血停止。无大出血发生。3例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予以禁食、抗炎、止酸及生长抑素等综合保守治疗,症状缓解痊愈,无穿孔及死亡并发症发生。
&&&&&&& 3讨论
&&&&&&& 本组资料显示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腹痛、黄疸或发热等症状以胆总管有残余结石或复发结石最为多见,占67.2%,统计表显示ERCP诊断优于B超、CT检查方法。ERCP不仅可清晰显示胆管结石部位、形态、胆管损伤、肿瘤、狭窄等病变,而且可起到治疗作用。ERCP对胰腺疾病如胰腺分裂是唯一的诊断手术,且可以早期发现胰腺导管内肿瘤。ERCP对胆囊管病变如胆囊管结石、胆囊管低汇流、残留胆囊管过长可起到决定性诊断作用,最重要的是可同时行治疗性ERCP[1]。ERCP对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为90%以上。本组为97.7%(40/41),与B超对比,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或复发结合诊断率显著性提高(P&0.001)。造成E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阴性的可能原因为泥沙样结石,结石嵌顿于乳头,造影剂过浓,对ERCP阴性但高度怀疑有结石可能的患者可采用降低造影剂浓度的方法。B超由于容易受到腹部体干扰以及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壁内段解剖结构的影响,对术后胆总管结石诊断准确率为50%左右,本组为51.2%(21/41)。CT对含钙多的阳性结石诊断达88%,但对含钙少的结石如胆色素结石不能显示。B超对胰腺癌的诊断符合率约80%,CT约90%。资料报道MRCP对诊断胰腺疾病与ERCP有相同价值[2],但不能进行治疗。因此,对于胆囊切除术后发作性上腹痛、黄疸、发热患者,为明确病因,B超可作为筛选,同时应选择ERCP检查。治疗性ERP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替代外科手术治疗,明显降低了病死率及并发症,内镜治疗技术的应用从整体上提高了恶性胆道梗阻的治疗水平。本组41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成功行EST取石;2例胆管癌、3例腹部癌行内支架引流治疗,术后黄疸显著减轻,全身情况改善。
&&&&&&& ERCP及EST的常见并发症为感染、出血、穿孔、胰腺炎等,文献报道为2-10%[3],本组术中出血2例,术后高淀粉酶血症3例,发生率为8.2%,与文献相,。经术中止血治疗及术后对症治疗症状消失。胰腺炎的发生与反复胰管显影、胰管内注射造影剂压力过大,胰腺细胞破裂有关。由此可见ERCP不仅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可明显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率,而且EST、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故ERCP是一种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诊断准确率高,治疗效果好的有效诊治方法。参考文献
[1]Mitchell RM , Oconnor F , Dickey W . Endos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graphy is safe and affective in patients 90 years of agee and older . J cliu Gasfroenterol, -74
[2]施建平,胡云彪,戈之铮,等.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与内镜塑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对照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70
[3]Wojtun S .Gil , Gietka W. Endoscopic sphinterotomy for choledochelithiasis a prospective single-center on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reatment resutts in 483 patients . Endoscopy , 8-265作者
简介夏曙祥(1960.10-),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本科毕业,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临床。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囊切除后胆管结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