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里教出的一群"好孩子",为什么却会染上惹火甜妻种

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彼此之间很好地协调和衔接。对于家庭来说,要把学校老师的教育经验与家庭教育的方法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教育主要侧重于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而家庭教育主要是对孩子的人格和品质进行塑造。有些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很成功;而有些家长虽然学历很高,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并不成功。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育的方法是否得法,而不是看教会孩子的多少文化知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家长的各种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尤为重要,下面就家长如何配合学校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茁壮成才,提供一些做法,仅供家长参考。
一、家长要经常与学校、老师联系,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有效教育孩子。
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只要提供吃穿,其他事情就是学校的;或者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校学习差或表现不好,自己没有脸面到学校见老师,只有孩子争光了自己才有面子到学校见老师。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孩子有不好的表现或问题,我们理应该与学校加强配合与联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问题的根源所在,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有利于孩子接受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使孩子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如果有意避免这种情况,就会害了孩子,给家庭教育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在孩子教育方面不能采用极端的方法或手段。
有些家长对有问题的孩子采取的教育措施无效时,就放口大骂或暴打,或放任不管,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你的教育方法不起作用时,那你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你是强迫孩子认同你的观点或做法,或是以自己的利益出发点来教育的?对于这些孩子要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分析原因的根基所在,以关心和帮助孩子成长发展方面来着手,采取孩子易改易接受的方法来教育,必要时可以让别人替自己说话,做思想工作,扭转不利局面。
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好,学习好,获奖也多,没必要到学校去,或者认为我的孩子聪明,而不是老师教育的效果,这也是一种错误认识。往往学习好的学生,由于学习好而就把其他方面就忽视了,比如承受挫折能力差,生活自主能力不强,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去做,常依附别人等。这类孩子的家长要与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方方面面,让孩子全面发展,能独立生活,能自主处理日常事务,让他更能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
三、给孩子提供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时,要注意对孩子是否安全和有利。
有些家长害怕辛苦了孩子,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交通工具,比如自行车、摩托等,但你们考虑过没有,你给孩子提供的交通工具是专门为方便到校或回家,还为了显示自己的阔或威风而使用呢?也要考虑你的孩子的骑技如何,能否把车驾驭得住?在往返学校的路途中路况是否好,路上的车辆多否,能否保证安全?有些使用自行车或摩托车的学生,在课余带几个学生在公路上狂飙,把自己的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只图一时之快活。当不好的事发生了时,家长才后悔莫及,因此提供交通工具时,要慎重。在我们学校是坚决反对学生骑摩托车和乘坐农用车的。
你的孩子有了电话可以和家里随时取得联系,但有些孩子把手机不当作和家里沟通的工具,而是一个玩耍的工具,上课给别人发短信、听音乐、玩游戏,甚至上黄色网站浏览黄色视频,或者是课堂上与QQ好友聊天,严重影响了学习,扭曲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畸形发展。手机已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大祸害。建议家长给孩子提供手机时,要弄清学生要手机的目的是为了与家里取得联系,还为了娱乐,要在孩子每月话费上分辨真实情况。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家长要慎重对待孩子在学校使用手机。
四、在家庭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但不要让孩子把自己骗了。&
(四)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但赞美要把握住度,不能过于偏激。&
(五)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五、家长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只要家长对孩子教育充满信心,采用适合自己孩子成长发展的方法,一定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孩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晟睿资本绍峰】真正的聪明人,都在暗下&笨功夫&
点击收藏
导读: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这并不是说天资不重要,而是心态、坚持太重要,踏实、坚持、低调、谦和,才是通用法则。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乎越来越需要我们创新求变、弯道超越,避开一切笨拙的方法。而且很多自媒体不断地宣传一些重大理论和发现,乎可以帮助我们绕开弯路,有捷径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这并不是说天资不重要,而是心态、坚持太重要,踏实、坚持、低调、谦和,才是通用法则。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需要我们创新求变、弯道超越,避开一切笨拙的方法。
而且很多自媒体不断地宣传一些重大理论和发现,似乎可以帮助我们绕开弯路,有捷径可走。
但是一些真正的聪明人,却都在暗暗地下笨功夫!
聪明之人,钟爱笨功夫
李嘉诚有个著名的时间表,每晚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12点必须睡觉,早上5:59准时起床,决不拖沓,差不多坚持半个世纪之久。单是这份毅力和自律,如果你也可以做到,不一定能成为第二个李嘉诚,但一定不会太差。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有人问美国“篮球天才”科比为何如此成功,他却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4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钱钟书以博闻强记出名,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这些都源自他长期坚持阅读。他进入清华的目标就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治学心得是:“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村上春树到了28岁,突发奇想要尝试写作,于是辞去了酒吧的工作,每天早起写作4-5小时,然后去锻炼身体,坚持跑步长大八年之久,中午则听听音乐、看看书,晚上推掉应酬,坚持早睡。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她的整个青年时期,几乎都用在写作上。即使是在香港战乱的时期,在不确定明天是否还能活着的情况下,仍在坚持看小说,所以她年少成名,闻名海外。
笨功夫让曾国藩成为极“精明”之人
曾国藩秘书赵烈文的日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
曾国荃攻打南京不下之际,朝廷令李鸿章协助进攻。
李鸿章一方面不想夺了曾家兄弟的首功,向曾家邀功买好;另一方面又想把抗旨之责推给曾氏,因此私下到处解释,做了很多小动作。
而曾国藩的对策则是回复给皇帝一道辞气卑约的奏折,坚决请派李鸿章前来,不望有功,但求无过,言语恳挚,不温不火。
相形之下,李氏的小算盘一目了然。赵烈文评价说,曾国藩的手段,平直无奇,却实高于李数倍。
仅此就可看出,曾氏的“精明”已至最高层次,实非常人可比。正是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而且这种笨功夫在他小时候就养成了。
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
曾国藩小时候读书,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任务,绝不睡觉。
他不懂技巧、捷径,只知道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正是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让他培养出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积苦力学的经历给了曾国藩独特的启示,他发现笨拙有笨拙的好处。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很强。
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不牢固。
所以,“拙”看起来是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不留遗弊。
虽然曾国藩考了九年才考中秀才,但是自此之后,他的发展就很顺利,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
通吃岛证券网是专业从事财经类内容的“互联网+”企业,以提供金融财经的大数据分析为导向,为8亿网民提供最具价值的财经服务。
Copyright (C) 通吃岛证券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健康的生命最美丽"主要展示了来自大自然的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标签TAGS:命图片知识,为学生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生命是可贵的,健康的生命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健康的生命最美丽"主要展示了来自大自然的健康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一位80多岁的老教师总结自己一生的教育经验,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教育好孩子的秘诀,不是成绩、不是早教、也不是名校,而是父母每天对孩子耳濡目染的习惯的影响,由此孩子养成的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东西。
  仅追逐成绩、早教、名校而忽略其他的父母的目光短浅,因为这样的父母把孩子的人生错误地当成了短跑,但其实人生是一场长跑,只有优秀的性格和习惯,才能让孩子走得更好更远。
  这位老教师列举了优秀孩子的5个特征,童年时期的孩子只要拥有这5个习惯,未来就不会差,究竟是哪5个特征?今天的伴读为您揭晓答案。
  录制主播 | 楚小静
  后期制作 | 邵乐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书店 |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吧
  ↓↓↓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是...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名校校长致家长信件引热议 “好孩子”却染“坏毛病”
扫一扫 手机阅读
  近日,朋友圈里一篇&某名校校长致合唱团家长的一封信&火了。这篇文章提到,这所名校合唱团的孩子在国际大赛中夺得银杯,却不懂礼貌、不会主动帮助别人、在文明礼貌和礼仪上缺乏教育。在文章走红的背后,引发了不少老师和家长的共鸣。名校的这样一群孩子,为什么却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吗?
  一封信指出&好孩子&的不足
  这封小学校长的信中提到,合唱团的孩子们在强手如林的团队比赛中获得了斐然的成绩,但是他们在生活细节中的文明礼貌和礼仪上的欠缺,与在比赛中的优异表现形成了鲜明对照。譬如,有些孩子&出门就跑,不抬头看人,冲上公交车大声喧哗,不给年龄较小的弟弟妹妹们让座&。在食堂用餐的时候,&横着插队&。在看专业合唱演出时,不好好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看表演,而是&说话,来回晃悠&,以至于坐在前排的外国观众看不下去,扭头和孩子们两次沟通,对于老师的教育,孩子们却&置若罔闻&。在就餐中,因为是自助餐,有些孩子拿了很多的食物却吃不了,让餐厅的工作人员&直摇头&,而&老师反复提醒,依然我行我素&。
  作者还写到,一些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中不主动帮助&年纪小、行李多、身体不舒服&的同学,有时候,老师虽然指定让帮忙,但是有的孩子依然百般不愿意,没有帮忙。怕孩子想家,老师一路照顾,当时,孩子们玩的很开心,但是在给爸妈打电话时却&脸比书翻的还快&,&第一句,先喊累啊,老师怎么不帮他啊,撒娇,矫情,甚至撒谎现象严重,尤其对老师的辛苦付出只字不提,缺少基本的感恩。&因为是出国参加比赛,文化学习活动也特别丰富,老师还带着孩子们参观了博物馆、大学等,可是一路上,&有的同学不停地玩微信、玩手机游戏、聊天说话,甚至同学之间面对面还用微信聊天。&
  对于孩子们的表现,作者也对自己的教育进行了反思:&现在的学生需要方法和技巧,甚至斗智斗勇,学生不拿老师当回事,也不敬畏,但孩子归根结底是你们家庭的,家庭教育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突击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成的。&
  ■疑惑
  &好孩子&为何也让人头疼?
  对于这封信,诺诺(化名)的妈妈很有感触,她告诉记者,女儿诺诺六岁了,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大多数时间是以老人为主。而老人的教育方式就是着重于学习,在孩子5岁的时候,诺诺的爸妈给她报了名去了一个学前班。&老人看重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仅老师留的作业要完成,还要额外给孩子留作业。&诺诺妈妈并不反对让孩子做一些额外的功课,但是对于老人的教育方法却提出了质疑。
  在学校里,诺诺的表现是老师眼里的乖孩子。而在诺诺的爸妈看来,孩子的学习态度极不认真。&老师让做作业,磨磨唧唧地拖拉不写。&诺诺妈妈告诉记者,她发现诺诺在写作业的时候总喜欢手里拿着玩具,一边玩一边心不在焉地写,原本只需要半个小时,诺诺一拖就是两个钟头。有一次,孩子竟然一边写作业一边让爷爷给讲故事。而父母要是稍微严厉地批评一两句,爷爷和奶奶便会出来阻拦。
  &老人总是觉得孩子学习好了,其他的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人这一生除了学习,其他的教育也得跟上。&诺诺妈妈说,可能是老人太宠溺地缘故,诺诺在家里表现的脾气很差劲,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喊大叫,甚至还会动手打大人。这让她十分担心:&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拿捏,如果批评得严厉了,老人会护着孩子,有时候甚至会大人之间发生冲突,而这样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更加有恃无恐,真令人头疼。&
  好孩子在博物馆让人大跌眼镜
  今年5月,朝阳区某小学组织学生参观国家动物博物馆,结果孩子们离开博物馆,却留下了满地的垃圾。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尽管进馆前他们说明了注意事项,但学校老师、家长并不教育孩子如何参观博物馆。他还提到:&每次博物馆里只要来了孩子,就好不了,破坏力很强&&&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殿堂,在这里应该有相应的礼仪。安静参观、不打扰别人、不破坏展品,这是最基本的素质。&这位博物馆工作人员说,现在能带孩子走出校园来参观博物馆的学校还是少数的,能走出来的,一般也都是比较好的学校。&正因为是好学校,才应该做出示范,更好地参与到博物馆教育中。&
  此事被媒体报道后,这所小学的负责人向公众道了歉。&教育应该无为而治,有人、没人的时候应当一样,所以,学校会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还有不专业、缺失的地方。&而在网传的这封信中,这位校长也提到了学校组织孩子参观了各种艺术殿堂,但一路上有的孩子还在不停地玩游戏、玩微信,聊天说话&&让人咂舌。
  &我们的博物馆教育做得还差得很远。&这是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观点。但在网上,不少网友也纷纷提出自己的疑惑。一位网友说,他前几天带着四岁的儿子去了博物馆,结果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群大孩子跟他抢。&儿子吃完东西就会自己找垃圾箱,问我说为什么别的小哥哥把垃圾扔在地上,爸爸不是说不可以这样吗?问得我哑口无言,要我一个做父亲的怎么回答?&
  ■专家
  教育不反思 会害了孩子
  &校长的这封信其实说得已经很克制了。这不是教育的瑕疵,而是硬伤。&青少年教育专家宗春山直言,教育的本质是学会做人,知识也是为了学会做人这个目的服务的。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大家都忽略了生活本身也是一种教育,也就是所谓的&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无处不在地教育我们,但是我们却把生活和教育割裂了,只认为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才是教育。但是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知识,生活才是直接知识。
  宗春山举例说,北京有一所学校实行&走班制&,孩子们没有了班级的概念,每当上完课教室里便一片狼藉,没人打扫卫生。&孩子们的知识、见识、头脑都没的说,但就是没有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没有文明礼貌。&宗春山严肃地说,这样的环境下,将会教育出来一堆头脑发达,但是社会学问极其短缺的&原始人&。
  &学习成绩好就一好百好,这样的教育理念掩盖了很多的问题。&宗春山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厌学失学儿童的研究,通过上百个案例他发现,很多孩子并不是学习不好而厌学,而是&失友&。&有的孩子非常自私,不懂得感恩,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但这种自私不是刻意的,而是无意的,因为这些孩子没有公共意识。&不知道如何考虑别人的感受,慢慢就会失去朋友,这些孩子中有很多学习非常好,但因为没有朋友,在学校中往往&四面楚歌&。然而,家庭教育乃至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这个问题。
  另外,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更需要的是朋辈的关系进行参照,来知道自己是谁。但是,现在的孩子缺少丰富的社会关系的锻炼,孩子的世界中往往只有父母,这种社会关系的单一化,导致了社会功能的单一化,导致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社会关系。
  很多孩子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就更不需要礼仪礼貌了,这就导致了社交功能的退化。虽然在网络世界里,孩子们也在用微信、QQ和别人交流,但这种交流和见面打招呼,问一句&你吃了吗&是无法比拟的。是不需要情感的。
  &人的命,家注定。&宗春山对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观点非常认同,但他同时认为,学校在评优、选拔人才上是可以有导向性的,可以作为一种考核。他认为,如果学校可以不只看成绩,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自然会引起家长的共鸣,倒逼家长重视起这方面的教育。&相对于学校,家长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而且现在这批家长也是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教育本就有所缺失。&他认为,目前家庭参与到学校教育的角色还是比较弱的,而学校在一个社区,是知识的制高点,应该发挥这个制高点的作用,干预到家庭中去。
  本报记者 李环宇 王琪鹏
编辑:钱景童
责任编辑:王敬东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婚 染上惹火甜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