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肾盂肾炎 不能吃什么B 超能确诊吗

我已经阅读了这个提醒
字体大小:小中大
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
  慢性肾盂肾炎是由于细菌感染而导致的肾间质、肾盂、肾盏等受到的损害,若长期得不到治疗炎症会继续发展,导致肾脏形成疤痕,出现肾脏萎缩和功能障碍,在临床上患者患者可能会有腰酸、发热、夜尿增多的现象,若患者长时间病情反复发作在晚期的时候有可能会得尿毒症。那么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
  慢性肾盂肾炎是如何引起的?慢性肾盂肾炎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患者以前就得过尿路感染没有治好发展来的,有的患者由于得过急性肾盂肾炎,治好以后做尿道器械检查又激发了感染造成的。还有的患者是由于膀胱输尿管反流、尿路结石等造成肾功能损害,从而形成慢性肾盂肾炎。
  由于尿路梗阻或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问题,患有急性肾盂肾炎做尿常规细菌培养的时候会有致病菌的出现,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尿培养中却再也没有发现致病菌,这种致病菌和肾组织有着共同的抗原,从而导致了肾脏损害。
  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的医院对于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采用药物治疗,他们会让患者定期做尿培养和菌落计数,然后根据患者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来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对于那些有尿路感染和梗阻的患者应尽快排除然后在有针对性的治疗。
  2、有的患者的致病菌因为较为顽固,一般的药物难以清除,所以患者需要联合用药,如:庆大霉素、呋喃旦啶再加上SMZ+TMP联合使用一直两周,中间可以间隔一周再使用一个疗程,一直到尿常规细菌培养转阴为止。
  3、因为尿路梗阻或结石、膀胱输尿管返流而引起的慢性肾盂肾炎,可以通过做手术来解决问题,这也算是一个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方法。
  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方法就暂时为您说这么多,除了治疗以外患者还得注意护理,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多喝水,多排尿,注意卫生,预防感染。
sysbyy的人气博文
本博文的最近访客
我来评两句
本周推荐博文→ 慢性肾盂肾炎如何确诊,我还该做哪些检查
慢性肾盂肾炎如何确诊,我还该做哪些检查
女 | 0个月
悬赏100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尿频,尿急,体温低热,轻微恶心,身上无力,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彩超,发现前列腺有回声,有炎症,其他全部正常,因为肚脐平行的两腰有放射性疼痛,心理总怀疑是慢性的肾盂肾炎,我还该做什么检查才能彻底排除这个可能?
化验、检查结果:
尿常规正常,肾功能正常,彩超肾,膀胱正常,前列腺回声。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吃了头孢克乌一天尿路不适症状有所缓解,可还是有低热恶心无力症状。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做什么检查才能完全排除慢性肾盂肾炎。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7315次
&&&&&&病情分析:&&&&&&你好,出现了尿频,尿急,低热,乏力的症状,可能患尿路感染,主要是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指导意见:&&&&&&建议做个血常规,尿细菌培养检查可以确诊是否患肾盂肾炎。多喝水,避免受凉,忌吃上火食品,可以口服洛美沙星治疗。
尿细菌培养要多久出结果?大概多少钱?血常规和尿细菌培养要什么指标异常就是肾盂肾炎?希望再次解答疑惑,谢谢!
19:04医生回答:
尿细菌培养检查一般一周左右可以出结果。不必太担心。
疾病百科| 肾盂肾炎
挂号科室:泌尿外科
温馨提示:病人要增强体制,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是指肾脏盂的炎症,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一般伴下泌尿道炎症,临床上不易严格区分。根据临床病程及疾病,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期,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好发人群:女性人群
常见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混浊、腰酸痛、夜尿增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75
参考价格:18
参考价格:25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本品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
参考价格:¥18
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
参考价格:¥18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
赞赏:医生
请选择赞赏的金额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1元慢性肾盂肾炎如何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_百度宝宝知道> 问题详情
下列关于肾盂肾炎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见于女性,多由上行性感染引起
B.上行性感染首先累及肾盂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下列关于肾盂肾炎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多见于女性,多由上行性感染引起&&B.上行性感染首先累及肾盂,下行性感染先累及皮质的间质&&C.是由细菌直接感染肾间质引起的炎症&&D.是肾盂黏膜和肾小球的增生性炎症&&E.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多发性脓肿
网友回答(共1条)展开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下列哪项除外?(&)&&A.多见于儿童&&B.明显血尿&&C.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有链球菌菌栓&D.上皮下驼峰状沉积物&&E.肾小球呈缺血状2下述哪一项不是急性弥散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B.系膜细胞增生&&C.球囊内蛋白渗出&&D.上皮下驼峰状沉积物&&E.基膜钉状突起3免疫荧光法显示线型荧光者主要是(&)&&A.脂性肾病&&B.肺出血肾炎综合征&&C.膜性肾小球肾炎&&D.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急性肾盂肾炎4肾母细胞瘤又名为(&)&&A.Ewing瘤&&B.Krukenberg瘤&&C.Wilms瘤&&D.Grawitz瘤&&E.Carcinoma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享三项特权
享三项特权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泌尿.肾炎、肾盂肾炎、水肿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一种常见而难治的慢性肾脏疾患。临床以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为特征,本病以中青年最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近年来发现老人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慢性肾炎的病因和发病原因,目前尚有争论,但大多医家认为,本病是一种与感染,特别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免疫反应性疾病,现代医学对本病尚缺乏较理想的疗法。
根据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在中医学的“水肿”、“虚劳”、“腰痛”、“眩晕”等病证中有类似记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不少描述‘如《素问?水热穴论》云:“……水病下为附胂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颇与慢性肾炎水肿相似。《金匮要略》云:“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与慢性肾炎腰痛类似。由于慢性肾炎后期全身机能衰退,出现气血阴阳虚衰现象,极似中医学的“虚劳”症状。慢性肾炎的高血压证型有类似中医头痛眩晕等病证。上述表明,古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本病已有较深刻的认识。
(1)脾虚湿因&&
治法: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处方:黄芪30克,党参、白术、茯苓、泽泻、防己各15克,益母草30克,山药、苡仨各20克,大腹皮10克。
加减:尿蛋白多重用黄芪加赤小豆、蝉衣;腰以上胂甚加麻黄、杏仁、紫苏;腰以下肿甚加椒目、车前子;腹胀甚加厚朴、木香;血尿加旱莲草、血余炭。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参苓白术散或黄芪补中汤。
(2)肺肾气虚&&&
治法:补益肺肾,解表祛邪。&
处方:人参10克,黄芪、茯苓、白茅根、山萸肉、玄参各15克,桑叶、泽泻、蝉茯各10克,山药30克,甘草6克。
加减:咽痛加射干、板蓝根;血尿加小蓟;发热咳嗽加麻黄、杏仁、鱼腥草。&&&&&&&&&&
用法: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1剂。&&
常用成方:益气补肾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
(3)阳虚水泛
治法:温肾健脾,行气利水。&&
处方:附片(先煎)、仙灵脾、山药、泽泻各10克,白术、茯苓、车前子各15克,陈葫芦30克,丹参、益母草各20克。&&&
加减:形寒加巴戟天、仙茅;心慌喘促加葶苈子、桑皮、防己、泽兰;血尿加白茅根;水肿已消,蛋白尿不消加金樱子、益智仁;食后腹胀,肠鸣胀气,加槟榔、枳实。
用法: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1剂。&
常用成方:实脾饮、真武汤、济生肾气丸。
(4)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平肝潜阳。
处方:生地、龟版、山萸肉、丹皮、牛膝各15克,白芍、生石决明(先煎)、丹参各30克,益母草20克,女贞子12克,枸杞子、蝉衣各10克。
加减:兼有头晕目眩加天麻、钩藤;咽痛加玄参;水肿加车前子、防己;鼻衄加白茅根。&&
用法: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1剂。
常用成方:杞菊地黄汤或地黄饮子。
(5)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和血。
处方:人参10克,黄芪、山萸肉、熟地、茯苓、旱莲草各15克,山药、丹参各20克,当归、枸杞子各12克。
加减:咽痛加沙参、麦冬;纳呆腹胀加木香、砂仁;大便干结加玄参、柏子仁、生大黄。
用法: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1剂。
常用成方:参芪地黄汤。
(6)脾肾衰败
治法:补益脾肾,降浊祛湿。
处方:附子1O克(先煎),人参10克(另煎冲),生大黄5~10克(后下),茯苓12克,枳壳、半夏、陈皮各10克,竹茹5克,生姜3克。
加减:腹胀加厚朴、砂仁;尿少加猪苓、泽泻。
用法: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1剂。
常用成方:黄连温胆汤或四君子汤合五子衍宗汤。
慢性肾炎病情复杂,有不同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而各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在治疗时宜随证应变,并应充分发挥中西医各种疗法的特长,更好地提高疗效。&&&&&&&&&&
邹云翔医案&&&&&&&&&&&&
男,17岁。日初诊。患慢性肾炎7年,久治未愈。精神萎顿,腰酸怕冷,纳少便溏,浮肿,面黄少华,脉细,苔白。尿检:蛋白(+++),红细胞少数,白细胞(++),透明管型少许,颗粒管型少许。病在脾胃,阳损及阴,气血俱虚。方拟补陴肾,调阴阳,养气血。
处方:黄芪24克,酒炒杜仲12克,酒炒牛膝9克,炒潞党参18克,炒白术12克,炒山药15克,茯苓9克,淡附片5克,枸杞子12克,生地炭5克,炒当归9克,生苡仁12克,炒白芍12克,全鹿丸9克(分吞)。水煎服。&&&
上方服用至7月2日,尿检蛋白(+++),管型已无,红细胞(++),白细胞(+++)。服用33剂后,病情明显好转,胃纳增加,大便正常,浮肿减退,8月13日尿检:蛋白(+),红细胞偶见,白细胞少数,仍以原方调治而巩固。
按:《黄帝内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张景岳注云:“形不足者,阳之衰也,非气不足以达表而温之;精不足者,阴之衰也,非味不足以实中而补之。”邹老根据这一理论,以黄芪、党参、白术以养其形,全鹿丸、杜仲、牛膝、枸杞子、山药、地黄、当归、芍药以补其精,附子暖脾胃之阳,云苓、苡米渗湿下行而从小便排出,制方甚精。邹老强调,此类慢性疾病,调养之剂,必须守服不懈,才能获效.
张沛虬肾炎专辑:
&&&&&&&&&&&&&&&&&&&&&&&&
&&&&肾盂肾炎是指肾实质和肾盂的炎症,大都由细菌直接感染,常伴有下泌尿道炎症,临床分急性和慢性两期。主要症状特征有腰痛、小便淋沥频数、尿急、尿痛等。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以育龄妇女最多见。慢性肾盂肾炎非常顽固,药物一般难以治愈,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肾盂肾炎属于中医的“热淋”、“血淋”、“劳淋”等范畴。&
&&&&【病因病理】
&&&&急性肾盂肾炎或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阶段,以邪实为主,表现一派实热证候,其病因是由过食辛热肥甘之品、嗜酒太过等,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因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而成湿热之证;湿热蕴结下焦,则阻滞气化,下窍不利而引起小便淋沥频数、尿急、尿痛等症。慢性肾盂肾炎,以正虚为主,表现为正伤邪恋的证候,是由于湿热久留,损伤正气,耗伤津液,导致肾气阴不足、脾肾两虚、湿热未尽的正虚邪实之证。&
&&&&【诊断要点】
&&&&1.急性肾盂肾炎发作时,患者常有高热、寒战、腰部疼痛,有时可出现腹部绞痛;泌尿系统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口有灼热感、排尿不畅等;有的病人还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症状。
&&&&2.慢性肾盂肾炎半数以上患者有急性肾盂肾炎既往史,一般症状不明显,常有乏力、低热、腰酸腰痛等症状;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
&&&&3.尿液检查显示可有菌尿。
【辩证分型】
1.急性期(急性肾盂肾炎及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
(1)湿热下注症状:小便淋沥频数,尿急,尿痛,尿道口有灼热感,排尿不畅,或尿少,腰部疼痛拒按苔黄腻,脉儒数或脉滑数。
&&(2)热郁少阳症状:小便热涩混浊,尿急,尿痛,小腹胀痛不适,寒热往来,胁肋胀痛,心烦口音,默默不欲饮食。&苔薄黄,脉弦数。
(3)湿热中阻症状:寒战高热,午后为甚,小溲黄赤,尿时涩疼,口气秽浊,院腹满闷,饥不欲饮,大便或秘或溏,腰腹疼痛。苔黄腻,脉滑数。
&2.慢性期(慢性肾盂肾炎)
&&(1)脾肾两亏症状:小便频数,淋涩不已,反复发作,遇劳尤甚,伴有呕恶纳呆,腹胀便搪,畏寒肢冷,面浮肢肿,腰酸膝软。舌淡苔白或有齿印,脉沉弱。
(2)肾虚湿热留滞症状:小便频急,涩痛不已,时好时发,遇劳尤甚,伴乏力多汗,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唇干燥。舌红少苦或无苔,脉细带数或沉细。
【分型治疗】
&&&&1.急性期(1)湿热下注治则: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
&&&&锐蓄9克瞿麦9克车前子30克(包煎)木通6克滑石30克栀子9克大黄9克灯心草3克甘草梢3克随症加减:热甚者,加金银花9克、连翘9克、蒲公英30克,以加强清热之功;少腹坠胀痛者,加川??子9克、乌药9克,以理气;尿血者,加生地炭12克、茅根30克,以止血尿;尿少者,加泽泻15克,猪苓、茯苓各12克,以利水渗湿。
&&&&(2)热郁少阳治则:清肝利胆通淋。
&&&&方药:小柴胡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柴胡9克龙胆草6克黄芩9克栀子9克车前子30克(包煎)泽泻12克木通3克滑石30克生地15克当归9克甘草梢3克。
&&&&随症加减:胁痛甚,加延胡索9克、川??子9克,以疏肝理气;口苦便秘者,加生大黄9克,以清热通便;尿痛较剧者,加黄柏9克、鸭跖草15克、蒲公英30克,以清利下焦湿热。
&&&&(3)湿热中阻治则:清热化湿通淋。
&&&&方药:三仁汤合导赤承气汤加减。
&&&&杏仁9克竹叶6克白蔻仁6克半夏9克厚朴9克薏苡仁15克滑石30克木通3克白通草6克车前子15克(包煎)生地15克黄芩9克黄连3克黄柏9克甘草梢3克随症加减:便秘者,加生大黄9克,以泻火通便;便溏者,加山药15克、茯苓15克,以健脾止泻;
&&&&院腹满问者,加枳实12克、陈皮6克,以理气。
&&&&2.慢性期(1)脾肾两虚治则:健脾益肾,清热利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党参12克白术12克白扁豆15克薏苡仁15克淮山药15克知母9克黄柏9克生地9克泽泻15克茯苓12克滑石30克砂仁3克陈皮6克随症加减:呕恶纳呆者,紫苏9克、半夏9克、鸡内金6克,以化浊降逆开胃;畏寒肢冷者,加仙灵脾12克、仙茅12克,以温肾祛寒;面浮肢肿者,加车前子15克(包煎)、大腹皮12克,以利水退肿;尿有余沥者,加益智仁9克、菟丝子9克,以补肾固涩。
&&&&(2)肾虚湿热留滞治则:滋阴补肾利湿方药:左归丸加味。
&&&&生地15克龟版9克知母9克黄柏9克山茱萸9克黄芪30克党参12克山药12克枸杞子9克牛膝9克菟丝子12克鹿角胶12克泽泻9克茯苓12克甘草梢6克随症加减:眩晕耳鸣者,加天麻、菊花各9克,钩藤12克,石决明30克,以平肝;小便涩痛明显者,加锐蓄、瞿麦各9克,车前子15克,以清利下焦湿热。&
&&&&【中成药】
&&&&1.穿琥宁注射液&&每次20毫升,每日1次,静脉滴注。
&&&&2.左归丸&&每次4.5克,每日2次,口服。
&&&&3.至灵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
自拟清泄通淋方,选生地榆、生槐角为对.又选白槿花、白花蛇舌草为对.以上两对药有类似广谱抗生素之作用,通淋化瘀,能清泄下焦气分和血分之热毒。朱师治肾盂肾炎急性期或慢性期急性发作,自拟清泄化瘀通淋方,以此4味为主辅药,佐以瞿麦、白茅根为对,土茯苓、甘草梢为对。如有血尿较甚或茎中刺痛,加苧麻根60克,琥珀末2克(分吞)。如寒战,高热,必加柴胡,黄芩各15克,每收佳效。
蒿芩清胆汤”加减:淋症缠绵难愈,尤其是久服苦寒清利之品或类似苦寒清利之西药抗生素之类。至寒热虚实夹杂,不从伏邪论治,尿菌实难转阴。朱师常用青蒿,黄芩为对.辅以茯苓、滑石为对,合甘草为“六一散”,对肾盂肾炎之尿菌转阴颇有速效。用甘草、茯苓为对。半夏陈皮为对。佐以竹茹、枳壳为对。又加用白茅根、芦根为对.以上六对药乃“蒿芩清胆汤”去“碧玉散”中之青黛加茅芦二根组成,看似平淡,乃移治肾盂肾炎迁绵不愈者,屡屡效出意外。历年来治疗肾盂肾炎迁绵不愈者甚众,一般只增减蒿芩之用量,对症状较典型者;或无证可辨;尿菌久不转阴者;或夹轻度血尿者等病例,均有稳定的疗效,一般多能旬日治愈,少数顽固者2旬亦愈,有不尊医嘱,不守饮食,生活宜忌,常有复发者,复投此方,亦立即效验。
“清心莲子饮”加减:拟生黄芪、太子参为对,石莲子、麦门冬为对,地骨皮、土茯苓为对,葎草、车前草为对,柴胡、黄芩为对,女贞子、大生地为对,朱师拟此方五对药重在益气养阴,清心利水以治劳淋.用此法治疗老弱久病正虚见症较著者,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甚众,均收理想效果,尿菌多在2周内转阴,临床症状的好转和消失更见神速.
&&&&&&&&&&&&&&&&&&&&&&&&&&&&&&
肾阴虚证:由于久病伤肾、热病伤及其阴,或先天不足、房事不节、斫丧太过,或失血脱液,或药食过度而温燥劫阴,或因惊恐伤肾、暗耗肾阴等均可造成肾阴虚证。肾阴虚可由诸邪直接损伤所致,也可由全身或其他脏腑阴液耗损,渐及于肾。肾阴虚不仅可致肾本身诸功能减退和失调,而且因形体脏腑均失其濡润滋养而导致精血、脑髓、津液不足,造成全身或其他脏腑的机能失常,肾阴虚证很少以单纯阴虚之象出现,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阳亢一面,以其不能制阳而虚火内动具有阴虚火旺之象。
主症;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五心烦热。
&& 辨证要点:肾脏功能减弱同时有阴虚内热是本证的审证基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为本证:1.具备本证之主症,2.具有二个主症兼有二个一般见症者,3.有肾亏见症和阴虚内热之见症者。
阳虚水泛证:阳虚水泛证或因外邪深入,损伤肾阳,或因久病内伤,肾阳惫弱;或因水湿痰饮伤及肾脏,皆可造成阳虚水泛之证。阳虚水泛不仅说明肾脏温煦失职,而且衰明主水无力,不仅主要反映肾脏气化无权,也意味全身气机和水液代谢紊乱。阳虚水泛证有肾阳虚的一面,也有水邪盛的一面,一般为虚中夹实之证
 主症:尿少、身肿,腰酸、肢冷、形寒。
&&& 辨证要点:肾脏主水功能低下和寒象衷现为本证审证基础。只要掌握:1.有浮肿症状,2.有肾虚表现,3.有阳气虚衰表现,即可断定为本证。辨证中应密切注意转变为肾虚毒泛、水气凌心。
肾虚毒泛证:外邪深入损伤肾脏阳气,水邪久留,肾脏功能障碍,妊娠子肿,胎毒夹水邪上泛等均可导致肾虚毒泛证。肾虚毒泛证表示肾阳、肾气亏虚,阳虚阴盛,机体严重失调,气机逆乱,脾胃和心肺等脏腑受严重影响。本证属阳虚而毒盛,多为虚中夹实证。
主症:尿少或多尿、腰酸肢冷、恶心呕吐、嗜睡。
&& 辨证要点:肾脏功能减退、气机逆乱和心神不宁为本证审证基础。只要掌握:1.有肾虚而气化失常的症状,2.有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的症状,3.有心神不宁的症状,一般可诊断为本证。在辨证中须密切拄视病证进展,神志改变及脾胃功能的状况。
&& 本证的发展及影响:本证为危重之象,可致闭厥或亡阳虚脱而死亡。若转危为安可转化为一般肾阳虚或肾气虚证或气血两虚等证。&&&
本证与相关证候的鉴别:本证与一般肾阳虚证不同,肾阳虚证证较单纯,无水毒之症。本证与水气凌心证亦不同,水气凌心表现为水肿日久而突见心悸、气短、甚则喘满等症;本证为毒邪上泛而有头痛、呕恶、便秘等症,若失水过多则反见消瘦。本证虽亦有心肾阳虚,但更有毒气上干之象,为一般阳虚诸证所无。
脾肾阳虚证:外邪入里、劳倦内伤,久病虚损均可导致脾肾两脏阳气虚衰。久泻久利、水邪久踞,致脾肾两脏阳衰,或他脏虚损渐及于脾肾,均可造成两脏同时虚衰而为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
提示脾肾两脏机能减退、运化失职,水湿停滞、阴寒内盛、全身脏腑功能失调。脾肾阳虚是以虚为主夹有实证之证候。&&&
主症:下利清谷、腰膝酸软、肢体浮肿、形寒肢冷。
&& 辨证要点,脾肾二脏机能减弱和阳虚水泛是本证的审证基础。只要掌握;1.有脾虚见症,2.有肾虚见症,3.有阳虚寒象和水气泛滥见症,即可断为本证。本证轻重悬殊,当注意区别。轻者寒象轻微,一般泄泻,水肿不甚、重则腹大如鼓,寒象显著或滑脱不禁。
&& 本证的发展及影响,本证发展可致水湿泛滥、阳气衰竭,或全身脏腑功能严重紊乱、气机停滞而死亡。也可造成水气凌心等危象。本证如阳气渐复,则可转变为单纯的脾阳虚、肾阳虚等证:也可转变为一般阳虚证。
心肾阳虚证:外感诸邪、内伤劳倦等因均可直接或间接造成心肾阳虚证。心肾阳虚可由各种病邪同时损伤心肾而致,也可先由心阳虚而渐及肾阳,或先由肾阳虚而兼及心阳,一般阳虚证也可转变为以心肾阳虚为主之证,他脏阳虚也可伤及心肾而造成心肾阳虚证。心肾阳虚不独心阳不运、血行瘀滞,心脏功能障碍,而且同时肾阻衰虚、水气停滞、肾脏功能减弱,全身机能亦明显减退、阴寒内盛、气化无权。心肾阳虚证是以虚为主而兼夹实证的证候。
主症: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形寒肢冷。
&& 辨证要点:心肾二脏机能减弱和阳虚寒象是本证审证基础。只要掌握:1.有心病共有见症,2.有肾虚水泛见症,3.有阳虚寒象见症,即可确定为本证。辨证中尚须注意心肾两脏虚损何者为主及水邪泛溢之轻重。
&& 本证发展可致全身机能衰竭或阳气虚脱而死亡。可致心脉痹阻、水气凌心等而出现危象。本证如发展缓慢可成为一般阳虚证。也可转变为心阳虚或肾阳虚证。也有转变为脾阳虚或脾肾阳虚证者。本证如阳损及阴还可成为阴阳两虚证。
肾着证:身劳汗出复感外寒,或涉水冒雨、衣着冷湿,成坐卧湿地、水湿内侵,或肾经虚冷、更遇风湿,均可导致肾着证。寒湿停滞腰府则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兼有气滞血阻。本证初起多为实证,迁延时日则可成虚实夹杂之证。
主症:腰中冷痛沉重、身重。本证如留恋日久,则寒湿损伤肾阳而成肾阳虚证。寒湿侵入关节则可转变为痹证,或更由湿郁化热而成湿热痹证。本证也可因气血久滞而兼血瘀等证。本证颇似痹证,但与一般痹证不同,本证因寒湿留滞于腰府故症见于腰脊两旁固着冷痛、身重,症在于重着,一般痹证多游走或固定于关节,症在于疼痛。
&& 辨证要点:寒湿留滞腰府,经脉不利为主要审证基础。掌握主症和舌象,脉象、即可确定本证。尚需注意血瘀,肾阳虚等兼证。
膀胱湿热证:膀胱湿热证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胃内伤,湿热内蕴,下注膀胱而成。本证为里证,属实热。
主症:小便短赤、排尿灼热涩痛。
&&&辨证要点:湿热蕴结膀胱、膀胱功能失调为本证审证基础。具备下列之一者:1,尿频、尿急、尿痛,2,尿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3.尿有砂石、舌红苔黄腻,4,尿浊如膏、舌红苔黄腻,即可认为属本证.本证及时治疗可以痊愈,如迁延时日则可致湿热留恋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以致气阴日衰。也有湿热深结小便点滴不通而成癃闭重证。
膀胱蓄水证:膀胱蓄水证多由外邪入里,三焦水道失调、膀胱气化不行、水蓄膀胱而成。本证多为表里同病,属实证。
主症:小便不利、口渴。临床表现;小便不利、小腹胀满急迫;微发热、口渴,或水入则吐。苔薄,脉浮数。本证如能及时治疗多可治愈,如失治则可致癃闭、而水毒泛滥而成危重之证。也可由严重呕吐、气机逆乱而致脏腑功能紊乱。
&& 辨证要点:水停膀胱、排尿功能障碍为本证审证基础。只要掌握:1.具有主症,2.有表证或水入即吐之水逆症,即可诊为本证。
水火两通丹∶小便溺血者,其症痛涩马口,如刀割刺触而难忍。
车前子(三钱) 茯苓(五钱) 木通(一钱) 栀子(三钱)
黄柏(一钱) 当归(五钱)白芍(一两) 蓄(一钱) 生地(一两)
水煎服。一剂而涩痛除,二剂而溺血止,三剂全愈,不必用四剂也。
方中通利水火,而又加平肝补血之药者,盖血症最惧肝木克脾胃,则脾胃之气不能升腾,而气乃下陷,气陷而血又何从而升散乎。今平其肝则肝气舒,而脾胃之气亦舒,小肠之水火两通,败精有不速去者乎。
此症用通溺饮亦神。
黄柏 车前(各三钱) 茯苓 白术(各五钱) 王不留行(二钱)
肉桂(三分) 黄连(一钱)水煎服。二剂即止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肾盂肾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