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心渔是什么意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舞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5,824贴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收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携程提供酒店,宾馆,旅社,客栈,经济连锁,酒店公寓,青年旅社等住宿信息!在携程订酒店保证低价,手机预订更便宜!网上订特价酒店,还可体验不可思议低价惊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与其让老司机带带你,不如自己成为老司机。”吧友们端午节快乐
给你个没水的鱼不如给你个有水的鱼。。。嘎嘎。我叫雷锋
给别人一条鱼,不如给别人一塘鱼
普及点知识:到端午节了,有不少朋友又要在互祝"端午节快乐!错了!各位亲: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日子。所以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要扫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给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                                                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美橙互联-十年品质,建站顾问,一对一顾问服务!
普及点知识:到端午节了,有不少朋友又要在互祝"端午节快乐!错了!各位亲: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日子。所以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要扫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给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                                                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顶一下吧,闲着也是闲着 ,还能赚经验,还能混眼熟,两全其美的好事啊! 说实话,光靠签到升级太慢,所以我复制了这一段话遇贴就回,回一次最少也得15个字啊!
给别人吃鱼,不如给别人渔具
给别人鱼 不如教他捕鱼
给别人鱼?不如教会别人钓鱼的技巧
端午节快乐
给我鱼,还不如把打鱼的人也给我留下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已收藏本页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与其让老司机带带你,不如自己成为老司机。”
滴,学生卡
师傅领进门,
老司机,带带我。
后才能发表评论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  说到名字,要伴随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谓不重要,取名不可谓不谨慎,或平凡,或朴素,或高雅,或内涵,等等许多。 取名之道有三:一、切合本人八字;二、寓意好;三、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写出来好看。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切合八字,因为八字是关于阴阳五行的科学,不是迷信。 很多人对八字一知半解,更多的人是一无所知,甚至将缺补看成评判八字的标准,实在是十分荒谬。  八字,对现代人来说似乎有一点神秘,因为它的身上自然而然的有一种远古的感觉,在崇尚科学的今天,我们会下意识的回避它。  但我想说的是,八字是科学,是自然科学,不是迷信。  因此,就让我们大胆的走进它,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八字,顾名思义就是八个字。究竟是哪八个字呢?  八字分为四柱,也就是年、月、日、时四柱。而每一柱又有天干和地支两部分组成,而地支中又暗藏有人元。天干和地支分别是一个字,这样算来正好就是四乘以二等于八个字。  不要小看这八个字,它涵盖了天、地、人的概念,又包含有阴阳五行的元素。  通过上面的简介可知,八字衍生出了四柱、天干、地支、人元、阴阳五行这么丰富的内容。  不着急,我们慢慢来理解和消化上面的内容。
楼主发言:22次 发图: | 更多
  第一节 年、月、日、时  1.1年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其自身也在不停的自转。由于地球在旋转的时候有一个倾角,因此,随着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太阳直射到地球上的区域在不停的变化。众所周知,夏至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是从这个自然现象中我们的古人找到了规律,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地球公转一次是一年”。这个“年”既不是阳历“年”也不是阴历“年”,因为阳历“年”通常是365天,但要需要每四年一次的366天的闰年来平衡;阴历“年”通常是12个月,但要需要大概每19年7次的闰月来平衡。  那么这个“年”究竟如何来定义才最科学的?细心的朋友看到了,刚才已经提及了“夏至”和“冬至”两个概念。没错,这就是节气的概念。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二十四节气歌。  今年的这个节气,太阳直射地球的某个区域,到了明年的这个节气,太阳直射地球的还是这个区域,偏差微乎其微。对于这二十四个节气,我们习惯上把“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这个“年”也可以叫做生肖年,即两个立春之间的时间跨度。  1.2日  地球公转一次是一年。那么,地球自转一次呢?我们将其称为天,地球自转一次是一天。在这里,天和日表示的是相同的概念。  地球自转一次的标志是什么,很简单,日出日落。在同一个地点,今天看到日出到明天看到日出的时间跨度就是一天,也就是地球自转了一圈。  1.3月和时  在一年之中,会经历四个阶段:逐渐变暖的阶段,由暖变热的阶段,由热变凉的阶段,由凉变冷的阶段。这四个阶段,我们现在叫做四季,也就是春、夏、秋、冬。  在一天之中,也会经历类似的四个阶段。只不过我们没有特别合适的四个字来进行概括。  然而,众所周知,一年是由12个月组成的,一天是由12个时辰组成的,那么,为什么是“12”这个数字而不是其他数字呢,我们必须引入另一个概念:阴阳五行。
  第二节 阴阳五行  2.1阴阳  在解释阴阳五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数学术语或者说计算机术语:“二进制”。  众所周知,二进制是计算机技术的根本。令我们惊讶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伏羲早在七千年前就发现了二进制。可以说,没有二进制就没有今天的计算机技术。我们不去深层次的探讨二进制,就说一下它的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0、1的不停变化、叠加。  总计一下二进制的关键词吧,那就是变化。变化过程中产生了阴、阳,我们可以打个比方,二进制中的0就是阴,1就是阳;也可以说0就是阳,1就是阴。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体现了“变化”这个最本质的东西。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看到,可以把天干看做阳,地支看做阴,这是天干和地支之间的变化;而天干和地支内部之间也可以分为阴、阳,因为内部之间也存在变化。总结来说,大凡出现变化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由阴到阳,或者由阳到阴。
  2.2五行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不是五种物质,而是五种属性,或者说五种状态。我们从哪儿作为切入点来了解五行的概念呢?不妨就从一年分为四季开始。  前面说过了,一年包含四季,春、夏、秋、冬。四季有各自不同的标签,春季逐渐变暖,夏季由暖变热,秋季由热变凉,冬季由凉变冷。  春季,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温度上升的非常快,第二个阶段,温度上升的比较慢,第三个阶段,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夏季、秋季、冬季的变化趋势也差不多。在每个季节的最后阶段所共有的特征就是稳定。如果我们将春节定义为木,夏季定义为火,秋季定义为金,冬季定义为水。每个季节的稳定阶段共同定义为土。  此时,我们需要引入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加速度”。对应各个季节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加速度比较大,第二个阶段加速度比较小,第三个阶段加速度趋于零。  加速度比较大的阶段称为“阳”,加速度比较小的阶段称为“阴”,加速度趋于零的阶段称为“土”。基于此,我们就可以将一年划分为12个阶段,分别是:阳木—阴木—木土—阳火—阴火—火土—阳金—阴金—金土—阳水—阴水—水土。
  2.3五行相互关系  那么,五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我们还是以地支所对应的季节辅助来理解,这样比较直观,不然的话太过抽象。  春生夏,夏生秋,秋生冬,冬生春,对应过来就是木生火,火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考虑到每个季末都属于土的属性,上面的衍生关系实际应该是木—土—火—土—金—土—水—土—木。但是,这个衍生关系又有点复杂,再考虑到土的属性比较一致,将其统一到中间,上面的关系式就变成了木—火—土—金—水。这样就可以变成一个清晰直观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绿色代表木,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白色代表金,黑色代表水。    当然,这个结构图是最简洁的,也是基本客观的,但是与实际情况是存在微小的不同的,这个,我们不再追究,就以此为准。  对于木来说,水生木,木生火,那么木和土、金之间的关系呢?再回到这几个属性的本义来看,土属于发展最稳定的阶段,打破这个平衡阶段最有效的莫过于生发的阶段,也就是木的阶段,因此,可以看作是木克土。而逐渐衰退的阶段即金的属性阶段能够抵消生发的阶段,起到一定的克制作用,因此可以看作是金克木。对应着,每个属性都可以和其他属性产生联系,就不再一一详述,只列出结果如下:    由于土属性的特殊性,土和其他属性的对应关系要比较平和,不会那么激烈。  如果每个属性再考虑阴、阳,关系会变得更复杂些,但宗旨不变,只不过考虑到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克制关系上会更明显些,比如阳水克制阳火的程度要比阳水克制阴火的程度更强一些。这个不再细说。
  第三节 天干地支人元  3.1地支  有人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要将一年划分为12个阶段。实际上,划分为多少个阶段都可以,如前所述,只不过划分为12个阶段最科学,最合理,和大自然的对应最贴切。  12个阶段也就对应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这12地支。  为什么叫做“地”支呢,显然,这是人类生活在地面上所感知到的。与地相对应的就是“天”,何为“天”?我们通常所说的“小鸟在天上飞”,小鸟飞行的空间就是“天”。  那么,“天”是不是我们所说的“宇宙”呢,我想应该不是的。宇宙实在太大了,太大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莫过于太阳,我想,我们所说的“天”就是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区域。
  3.2 天干  通过对上一节的解读,我们了解到了12地支即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以及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之间的转化关系。  但是,我们所直观感受到的地支并非是事物的“本”,而是“本”的一种体现,也可以说,我们看到的是影子,而照射出这个影子的光在哪里,显然,就是太阳。  和地支这个“影子”相对应,我们将“光”称为天干。  “影子”的属性有五种,“光”的属性同样有五种,还是之前提及的五行,加上阴、阳两种状态,天干共有10个,具体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那么,为什么天干不是和地支一样都是12个呢?这就要分析“光”和“影子”之间的关系,“光”比较直接而“影子”富于变化,因此“光”之中土的属性就不会像“影子”中土的属性一样潜藏在四个不同的阶段。而是我们所熟知的“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  打一个也许不是很恰当的比方,天干好比树干,地支好比树枝。  下表是五行在天干、地支中的具体分布。  所谓,五阳皆阳丙为最,五阴皆阴癸为至。甲、丙、戊、庚、壬为阳,独丙火秉阳之精,而为阳中之阳;乙、丁、己、辛、癸为阴,独癸水秉阴之精,而为阴中之阴。丙乃纯阳之火,万物莫不由此而发,得此而敛;癸乃纯阴之水,万物莫不由此而生,得此而茂。阳极则阴生,故丙辛化水;阴极则阳生,故戊癸化火。阴阳相济,万物有生生之妙。  夫十干之气,以先天言之,固一原同出,以后天言之,亦一气相包。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即分别所用,不过阳刚阴柔,阳健阴顺而已。  有些人等竟以甲木为梁栋,乙木为花果;丙作太阳,丁作灯烛;戊作城墙,己作田园;庚为顽铁,辛作珠玉;壬为江河,癸为雨露。此诚大谬也。如谓甲为无根死木,乙为有根活木,同是木而分生死,岂阳木独禀死气,阴木独禀生气乎?又谓活木畏水泛,死木不畏水泛,岂活木遇水且漂,而枯槎遇水反定乎?论断诸干,如此之类,不一而足,当尽避之。  以下是前人对各天干的总结,特摘抄如下,有兴趣的可以去思索其中的内涵。  甲木:甲木参天,脱胎要火。春不容金,秋不容土。火炽乘龙,水宕骑虎。地润天和,植立千古。  乙木:乙木虽柔,刲羊解牛。怀丁抱丙,跨凤乘猴。虚湿之地,骑马亦忧。藤萝系甲,可春可秋。  丙火:丙火猛烈,欺霜侮雪。能煅庚金,逢辛反怯。土众成慈,水猖显节。虎马犬乡,甲来成灭。  丁火:丁火柔中,内性昭融。抱乙而孝,合壬而忠。旺而不烈,衰而不穷,如有嫡母,可秋可冬。  戊土:戊土固重,既中且正。静翕动辟,万物司命。水润物生,火燥物病。若在艮坤,怕冲宜静。  己土:己土卑湿,中正蓄藏。不愁木盛,不畏水狂。火少火晦,金多金光。若要物旺,宜助宜帮。  庚金:庚金带煞,刚健为最。得水而清,得火而锐。土润则生,土干则脆。能赢甲兄,输于乙妹。  辛金:辛金软弱,温润而清。畏土之叠,乐水之盈。能扶社稷,能救生灵。热则喜母,寒则喜丁。  壬水:壬水通河,能泄金气,刚中之德,周流不滞。通根透癸,冲天奔地。化则有情,从则相济。  癸水:癸水至弱,达于天津。得龙而运,功化斯神。不愁火土,不论庚辛。合戊见火,化象斯真。
  3.3人元  通过之前的分析可知,天干的属性是确定的,但地支的属性就没那么单纯。在干生支的过程中,表面上看,木、火、金、水是每个干对应一个支,土则是每个干对应两个支,但实际上,每个支中都会藏有或多或少的天干,这叫做藏干,也就是人元。下表是每一个地支所对应的藏元。    我们来详细解读该表。  如果将十二地支分成三列的话,第一列的亥、寅、己、申属于各自阶段里变化幅度最大也就是加速度较快的一个阶段;第二列的子、卯、午、酉属于各自阶段里变化幅度较小也就是加速度较小的一个阶段;第三列的丑、辰、未、戌属于各自阶段里比较稳定的阶段。第一列和第三列所呈现的属性都会和相邻属性接近,因此,支中所藏也会比较丰富,而第二列不和其他属性相邻,因此,也就比较单纯。那么我们就从第二列开始说起。  第二列的子中藏癸水,卯中藏乙木,午中藏丁火,酉中藏辛金都是顺理成章,无需多说的。  再来说第三列的丑、辰、未、戌,都是土属性,先来说辰,其藏戊土是必然的,因为其为木土,其藏有上一阶段过渡而来的乙木也是必然的,木土蓄水,其还藏有癸水;再来说未,其必藏己土,因其为火土,还会藏有丁火,火木蓄木,还藏有乙木;再来说戌,其必藏戊土,因其为金土,还藏有辛金,金土蓄火,还藏有丁火。关于金土蓄火有点特殊,因为在实际上,夏生秋,即火生金,忽略到土的存在,即为金土蓄火,加上戌本来就是土属性,已经有了戊土,只能增加一个丁火,但稍微有点牵强。最后来说丑,水土蓄金,其藏有己土、癸水、辛金。  再来说第一列的亥、寅、巳、申,考虑到它们都是各自属性中发展较快的阶段,因此有一个速度加成,也就是透了又透,亥中除了藏壬水,一定条件下还会透出甲木来,水生木嘛;寅中除了甲木,还会有丙火,进一步还会有戊土,巳中除了丙火,还会有戊土和庚金,申中除了藏庚金,还会有壬水,但是不会有甲木了,因为金木相克,金中不会透木的,与此相同,亥中也不会透出丙火来,水火相克嘛。但是,寅和巳不一样,因为土的属性比较特殊的缘故,木克土本来就不是那么剧烈,因此寅中透戊土可以理解,而火以戊土为过渡而生金,因此巳中透庚金也可以理解。  通过以上分析来看,除了水火不容的水克火,以及金克木比较直接之外,其他的相克都是相对平和的。  与上表不同的是,各类书中所载,申中还藏戊土、午中还藏己土。但笔者持谨慎的态度,稍稍不敢苟同。  地支中的人元,看起来这么复杂,但关键在于一个“藏”字,之所以藏着,是不轻易展现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透出来。年、月、日、时各支均有所藏,重点在于月支,月支中所藏人元的力量最大的,至于为何,读者稍加思索,便可得知。
  【第二章 姓名杂谈】  第一节 简单说一说姓、氏、名、字  现如今,我们习惯上说的名字(也就是姓名)一般由至少两个字组成,其中一个是姓(至少一个字),一个是名(至少一个字),比如张三,比如王老五。  追本溯源,我们可以把姓名进一步拆分,姓包含姓和氏,名包含名和字。借这个机会,我们简单来说一说姓、氏、名、字的由来。  先说姓和氏。现在我们总是把二者混为一谈,而实际上,在以前的时候二者的含义是不同的,确切说姓和氏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先有的姓,而后有的氏。不妨来看“姓”这个字,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生”,显而易见,“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在母系社会,同“姓”者,说明是同一个女性祖先的后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母系社会逐渐过渡到了父系社会。在父系社会,出现了“氏”,“氏”由“姓”分化而来,最初的时候“氏”用于区别贵贱,贵族有氏,贱民无氏。随后,“氏”就变得普遍了,通过封地,封爵,职业,居住地等都可以获得“氏”,于是氏越来越多,逐渐取代了姓,今天我们所说的“姓”,实际上就是原来的“氏”。确切的说,现在的百家姓是百家氏。不过大家已经习惯上按照百家姓来叫,也就算是约定俗成了。  据称,姓最早只有22个,分别是:姬,姜,嬴,芈,子,姒,妫等。简单觉一个例子,孔子并不姓孔而姓子,孔子的氏才是孔。  到了太史公司马迁作《史记》的西汉时代,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变得模糊起来,二者往往混为一谈,逐渐的,姓和氏就变成了同一个称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姓,延续至今。  关于名字,之前也不是混为一谈的,名是名,字是字。夏、商时代只有名,而没有字,到了周代之后,既有名又有字,《礼记》中说,幼儿三月由父母取名,待到二十岁的时候再由长辈给取字。二十岁之前,互相之间可以直接喊名字,待到二十岁之后,再喊名字就不礼貌了,就要喊别人的字表示尊敬,而名字则可以由自己说,表示自谦。  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大部分人都是有名有字,像曹操曹孟德,刘备刘玄德,诸葛亮诸葛孔明,他们在自称的时候都是,“操如何如何,备如何如何,亮如何如何”,喊别人的时候都是称呼字,表示尊敬,比如云长,子龙,仲谋……,将名和字加以区分的习俗一致延续到近代,像大家所熟知的陈独秀字仲甫,毛泽东字润之等等。不过到了现代,名和字已经融为一体,统称为名字。
  第二节 关于行辈取名  这一章,我定义为姓名杂谈,就是想到哪说到哪了。这一节就说一说关于行辈的取名。  按照中国人的取名习惯,绝大部分是随父姓。这个传统不是没有道理的,众所周知,每个人的性染色体都是由X染色体或Y染色体构成的,女孩的性染色体为XX,男孩的性染色体为XY,性染色体有一条来自父亲,为X或Y,一条来自母亲,只有X。  这样来看,Y染色体和姓氏一样,为每个男孩或者男人打上了烙印。因此随父姓比随母姓更加合理,举个反例。如果男孩随母姓,那么这个男孩就是带着父亲的Y染色体和母亲的姓氏,就越来越乱了。  对于取名来说,行辈取名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按照行辈取名的风气兴于北宋之后,行辈中易出现的字有“文武富贵昭德庆祥”,虽然近些年,随着独生子女的普遍性,很少出现亲兄弟的情况,那么辈份也就变得越模糊。  但是,很多人都知晓的一个情况。孔家,也就是孔子的后代,行辈依旧是很严的。  据说,这是乾隆老儿赐予孔府作为行辈的,共有三十个字,依次是:  【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饮绍念显扬】  貌似也没有规律。对于孔家人来说,如果不按照行辈取名,是不准入家谱的。  后来,民国时候,孔家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在这三十个字之后续了二十个字,依次是:【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貌似还是没有什么规律。顺便说一句,“衍圣公”是宋代就世袭的爵位,孔子的历代嫡长孙才可以世袭的爵位。  像孔庆东、孔繁森、孔祥熙、孔令辉都是如此,除了孔子后人外,颜子后人,曾子后人,孟子后人也是按照这个行辈进行取名。  这样取名的好处就是行辈永远不会乱,不足之处就是取名受到的限制太大。像孔孟颜曾还好,张王李赵这样的姓由于人口基数太大,按照全姓统一的行辈取名,重名就太多了。  对于行辈来说,以三字名为例,行辈多出现在三个字的中间,很多时候行辈代表着在家庭中的出生顺序,比如,兄弟四个分别以伯、仲、叔、季作为第二个字。简单举例,三国时期的孙策、孙权的大名就是孙伯符,孙仲谋,他们还有两个弟弟,也是按照这个模式取名的。此外,代表着长子的常用字有:长,伯,孟;代表次子的有仲,次,代表三子的有:叔,代表四子的有:季,代表幼子的有:幼,少,曼,孺,穉(该字基本上不用了)。
  第三节 十大元帅曾用命  先来看这十个名字:朱代珍、彭得华、林育蓉、刘明昭、贺平轩、陈世俊、罗慎镇、徐象谦、聂荣臻、叶宜伟,除了聂帅之鼎鼎大名外,其余九个听起来都很陌生,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为什么聂帅和另外这九个人的名字放在了一起呢,想必大家都猜到了,这十个人就是共和国鼎鼎大名的十大元帅。十大元帅之后再无元帅。  关于元帅的其他事迹我们一概不论,就简单说一说他们的名字。  就从朱老总说起吧,他最早的名字叫“狗儿”,当然了,这是他的乳名,我特意查了一下他的出生年,1886年,恰是生肖狗年。这样来看,这个乳名的意义也就明确了。“狗儿”长到4岁的时候才有了自己正式的名字,按照朱家的祖传行辈“代”,父亲为他取名“朱代珍”,珍字有两义,或为珍宝,或为珍惜,总之,体现了父母对他的珍爱之意吧。朱代珍9岁的时候上了私塾,私塾先生为其改名“朱玉阶”,字义很明显,私塾先生定是期望他有温润如玉的品格,在玉石做成的阶梯上努力高登。23岁那年,朱玉阶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但是讲武堂只招收云南人。作为四川人的他不符合报名条件,于是他自称云南蒙自人,并改名“朱德”。从此这个名字便深深烙印在了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除了上述名字外,朱德还曾用笔名“玉垓”,垓字通陔,阶梯的意思,我想玉垓也就是玉阶的意思吧,此外还曾化名王楷。  彭德怀彭老总的名字演变就简单的多了。他乳名“真伢子”,原名“彭得华”,还曾自己取了一个号,叫“石穿”,意义很明显,就是“水滴石穿”之意。在他考取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后,为自己改名“彭德怀”,含义同样很明显,“君子怀德”之意。  林彪,原名林育蓉,一个邻家女孩的名字。也正是觉得这个名字过于女性化,林彪在18岁那年考取黄埔军校之前毅然为自己改名林彪,一个极具阳刚之气的名字。  刘伯承,乳名“孝生”。这个乳名是有深意的,“孝生者”,戴孝而生。他出生之时恰逢其祖父母离世,这就是乳名之故也。刘帅之父是当地的秀才,他引用了《荀子》中的一句话,“是故无冥冥之志着,无昭昭之明”,加之行辈为“明”,因此取名“刘昭明”。后来其父又为他改名“刘伯承”,“伯”为长之意,“承”大概是子承父业的意思吧。大概刘父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秀才的儿子最终竟成长为一代名帅。  贺龙,小名“长长”,又叫“常常”、“常伢”,据说该小名的来源是贺龙元帅小时候曾经大难不死。5岁上学时有了第一个名字,“贺平轩”,谁能想到这个“轩”字在21世纪变成了一个最通俗的男子名字。待他长到11岁的时候,父母期望他振家兴业,于是为他改名“贺振家”,按照贺家的家谱,行辈为“文”,他还有个名字叫“贺文常”。贺龙18岁参见革命又取名“云卿”,名字来源于《尚书》中的《卿云歌》。后来,贺龙感觉自己的名字没有什么特点,化繁为简,改名“贺龙”。除了这些名字之外,他年轻时经常留大胡子,因此还有个外号就是“贺胡子”。  陈毅,原名陈世俊,字仲弘,可谓有名有字,可见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小时候,陈毅爱好读书,最崇拜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苏允明,一度取名陈明允。后来,又借用曾子的一句名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改名陈弘毅,又叫陈毅。这个名字也就是他当年赴法勤工俭学时所用的名字。看得出来,陈老总不仅仅是个元帅,还是一个文人,因此他还有一个笔名叫“曲秋”,至于含义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罗荣桓,原名罗慎镇,字雅怀,号宗人,可谓名、字、号齐全。上小学的时候,校长为其改名罗荣桓,取自《诗经》中的“桓桓于征”,这个名字与他后来的军人的身份可以完美对应。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名字源自《易经》,后来他投身革命,觉得这个名字过于古板,因此借用谐音自己改名“徐向前”,显示了自己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除了名字之外,还有乳名“银存”。  聂荣臻,字福骈。名字源自一句话“百福骈臻得双全”。聂帅终其一生也没有用过其他名字。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一个八零后少年的名字。与朱老总一样,也报考了云南讲武堂,为了彰显革命的决心,欲为“国之利剑”,于是取名“叶剑英”。
  第四节 红楼梦人名趣谈  《红楼梦》这部奇书的博大精深早已无须言表,放下其他不论,就简单说一说其中人物的取名,起取名的艺术性之高超也令人叹为观止。据不完全统计,全书中有名有姓的竟有七百多个,而每一个名字都不是随意取之,处处体现了曹雪芹老先生的呕心沥血。  曹老先生的取名大体有如下特点:  一、 名字谐音中深藏含义  贾雨村和甄士隐是本书中引子般的人物,二人的谐音恰是假语存和真事隐,  这也是本书的主旨,把真事隐去,用假语来说。四大家族的贾家作为全书的主线,那一群贵族公子的名字也大多体现的是反语。此外以秦代情,秦可卿和秦钟的谐音就是情可轻和情种;其他诸如卜世仁谐音不是人,詹光谐音沾光等等不胜枚举,大家可以去推敲每个人名字谐音的含义,肯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或许还能有意料不到的发现呢。  二、行辈取名  行辈取名是中国人最为普遍的一种取名方式,特别适用于同姓的家族之中,  本书中也有体现,就以贾家为例论之。贾家第一代两兄弟,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二人的名字也就是行辈,以三点水为偏旁。历朝历代,但凡能成为国公的可是不得了的人物,这也显示了贾家在当时不俗的地位,曹雪芹用了演和源两个字,也暗指了贾家的不俗的开源,源头,根基的含义。贾家第二代以“代”行辈,如贾代化,代善,代儒,代修,行辈居中,这也是中国人最为普遍的取名方式,这一代所起到的作用大概齐就是传承吧。贾家第三代的取名和第一代很像,名字即为行辈,且以偏旁的形式存在,这一代所用的行辈为攵,如贾敷,贾敬,贾政,贾赦,说明贾家这一代以文为治,贾家尚在鼎盛时期。贾家第四代延续了这种方式,以王为偏旁,也就是“玉”的含义,如贾珍,贾琏,这一代已经是像珍珠玉器般中看不中用的一代了,他们这一代有一个特殊的人,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贾宝玉,他的取名没有遵照这种规则,因此贾宝玉的存在是独一无二的。贾宝玉和他的姐妹们是本书重点描写的人物,因此,作为女性也给予了行辈,即春字辈,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除了行辈上的统一,还有着“原应叹息”的谐音,除了上述两点,元迎探惜还能体现出年龄的顺序,元为首,代表着老大,迎春、探春、惜春有着递进的意味,不品不知道,仔细一推敲,方发现曹老先生的用心良苦,所以说,一部好书值得人仔细阅读,甚至是一辈子读不透。贾家第五代是艹字辈,如贾蔷,贾蓉,贾芸,这一代也就彻底变成了草根,预示着贾家的没落。  三、从诗词中找灵感  作为本书的主要人物也就是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几乎全部能够找到对应的  诗词,试看:“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连光林黛结深翠”,“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展礼肆乐,协比元春”,“迎春且薄妆”,“一枝两枝梅探春”,“长安豪华惜春残”,“湘云妆起江沉沉”,还有许许多多的诗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琢磨。  而从诗词中找取名的灵感,在现代取名中也是广泛应用。  四、名字的寓意  在名字中体现寓意,大多是在丫鬟仆人身上。比如贾府的丫鬟抱琴、司棋、  侍书、入画,很明显就是伺候主子们玩弄琴棋书画的;再比如宝玉的几个仆人,茗烟,引泉,锄药,墨雨,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些人就是点烟,端茶,种药,研磨的。黛玉的两个贴身丫鬟紫鹃和雪雁听起来就十分悲切,这和她们的主子体弱多病息息相关。  以上四点仅仅是对曹老先生取名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总结,且很大成分上参考了别人的作品,并非自己独创。我想这还远远没有领会到曹雪芹的真正意境,其用心之良苦,用心之独到,每一位喜欢文学,喜欢红楼梦的朋友都应该花大精力去品味。  而上述的几种取名方式,至今也很有参考价值。
  第五节 粗谈一下文化人的名字  文化人对于名字是最讲究的,今天就简单说说当代文化人的名字。  1、齐白石(日─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从其改的这些名来看,他是有多么喜爱石头啊!  2、章太炎(日—日),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通过炳麟和太炎来看,五行喜火,确实是个奔放的人物。  3、梁启超(日—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卓如日月”,形容像太阳月亮那般高,取自《后汉书o祭遵传》,而“甫”字指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因此,这个字在之前的人名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又号任公、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从其号来看,他是个多么崇尚自由的人啊!年轻人不妨读一读他的《少年中国说》,必当受益。  4、王国维(日—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通过其字来看,他在家应该是长子,其余的含义我们猜测不出来,据说他是跳颐和园自尽而死,清废帝溥仪在其死后赐给他谥号忠悫,悫是诚实的意思,因此他也被称为忠悫公。  5、陈独秀(日-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独秀显然是“一枝独秀”之意,乾生大概是指他出生于乾日或乾时,仲甫大概知晓其在家中的排行为二。“庵”字特指书斋名,看来也是一位书痴。  6、李叔同(日—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他是一名佛教徒,号弘一,也被人称为弘一法师。幼名成蹊,取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取叔同的谐音漱筒看起来很是诙谐。  7、鲁迅(日-日)。如大家所熟知,鲁迅是个笔名,他真名叫周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实际上,周树人也是后来才改的名字,他的原名叫周樟寿,他还有两个字,分别是豫山,豫才。鲁迅这个名是他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名字,据他本人所述,鲁迅的意思为愚鲁而迅速,至于他其他的名和字,其真实含义我们是无法探知了。  顺便提一下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日~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兄弟二人结合来看,哥哥名樟寿,弟弟名櫆寿,可见行辈应该是寿字,樟和櫆都是木字偏旁,樟是一种树,櫆是北斗星的意思。二人的笔名应该是各自发挥了,弟弟的别名很多都是围绕櫆字来的,星杓就不用说了,杓就是北斗七星中柄部的三颗星,启明即启明星,启孟、起孟,岂明都是其谐音,而仲密有说明了他在家行二。  8、胡适(日——日),原名嗣穈(通糜),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结合洪骍(一种马)和希疆来看,应是奔驰在广阔田地里的烈马的意思,后改名的胡适字适之应该是随波逐流之意吧。  9.叶圣陶(日出生),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叶圣陶入小学时,章伯寅先生结合其绍均之名和“秉国之钧”为其取名秉臣,是时尚在清朝。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廷覆没,叶圣陶不想再做臣子,章先生又结合“圣人陶钧万物”为其改名圣陶。以钧之字向外延伸,从而取出如此棒的名字,这也是笔者我最喜欢的取名方式。  10、张恨水(日-日),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心远和恨水结合在一起看给人一种很大的冲击,志向很远,但现实很残酷。  11、林语堂(日-日),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作为一名南方人,怕是不知道“和乐”在北方的含义,开个玩笑。后来改成的“玉堂”,或者是“金玉满堂”之意,或者是借用了“锦毛鼠白玉堂”的名号,也许觉得这个名字太俗气,最终改成了大气的“语堂”。  12、茅盾(日—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据说,他的笔名有98个之多,最有名的笔名莫过于茅盾,其他还有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可谓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13、郁达夫(日-日)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别名荫生。仅从名字上,看不出具体的含义,关键是我们缺乏背景知识,无处联想。  14、田汉(日—日),原名田寿昌,乳名:和儿,笔名:田汉、陈瑜、伯鸿、汉儿倚声、首甲、绍伯、漱人、陈哲生、明高、嘉陵、张坤等。这笔名简直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最有名的笔名莫过于田汉,看来他最想让人们记住的就是他是个在田里耕作的老汉。  15、丰子恺(日-日),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名字的演化很有意思,润和仁谐音,仁和扔谐音,觊和恺同偏旁。至于笔名的TK是何含义我们就无从知道了。  16、朱自清(日—日)。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很显然,取“春华秋实”之意。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  17、瞿秋白,(—日)曾用名瞿霜,瞿爽,瞿双。秋白和瞿双这两个名可谓呼应,而爽和双都是霜的谐音字。  18、老舍(日—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舒字一拆为二便是舍和予,含义便是舍弃自己,这是一种多么豁达的人生观啊!除此之外,另有笔名絜(jie,二声,通洁)青、鸿来、非我等。  19、沈从文(日-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乳名茂林,字崇文。“崇文”语出《魏书o高祖纪下》:“国家虽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宁八荒,然后习武之方,犹为未尽。”从崇文到从文,虽是个谐音的变化,但大家可以理解其中含义的微妙变化。而这些笔名实在是太有文学气息了,简直是令人爱不释手的名字。  20、梁实秋,(日一日)原名梁治华,号均默,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实秋之名自然是取“春华秋实”之意,而“治华”之名自然是“治理中华”之意,需知他出生之年的1903年中华大地正处在黑暗之中,取治华之名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其号“均默”大概是指当时的国民大多保持沉默吧。而这几个笔名都是围绕“秋实”来延伸,秋天的好果字—子佳,秋天的少年—秋郎,秋天的果实—成熟了—程淑。  21、戴望舒(日也有说是3月15日-日),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很多年前还以为他是个女的呢,名字确实很女性化,其含义我们未知。  22、吴晗(日-日),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晗”意为天将明,可能是出生在黎明时分,原名中的“春”字怎么也联系不上,索性在后来就由“吴春晗”改名“吴晗”,而其笔名“酉生”的含义我已经弄清楚了,经查阅万年历,1909年为己酉年。而“语轩”这个名字可以说耳熟能详了,殊不知,语轩,宇轩,雨轩已经成为21世纪烂大街的一个名字。  23、曹禺(日—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万字为草字头下一个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 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家宝,小石头,添甲都是一些很亲切的名字。
  帖子有点枯燥。   今天简单谈一谈我取名的方法,供参考。   我取名一般分三步:第一步,看八字,断用神,确定名字的五行属性。第二步,对宝宝父母的名字进行拆分组合,寻找适合用神属性的字。第三步,将寓意最佳的字组合为最终姓名。   下边是几个案例,案例是真实的,但为了保护隐私,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
        
  上传几个案例,让大家看看我取名的思路,供借鉴。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