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最新信息和小米哪个好用的最新相关信息

回看2015那场鲜明的对比:小米连线,华为做点
虎嗅注:去年(2015年12月31日)去听了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朋友们请举下手!这场长达四个小时的脱口秀,把2015商业圈科技圈里的大小事一一点评、梳理,还做了展望,着实了得。本文即是昨晚演讲的一部分——一小部分……同时,它也是罗振宇最新出版的电子书《时间的朋友2015》的节选。小米在2015年增长遇阻,对此,虎嗅其实在2015年年初时就发表过多篇文章进行了预判。哈,虎嗅的作者们也没那么神,之所以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来自于小米的模式与优势,以及产业大势、竞争对手的变化——这些因素在去年年初就明摆着的。同样,华为在2015年取得的骄人战绩能维持多久,其实也是一个打着问号的事儿。罗振宇用“连线”与“做点”去概括小米与华为的模式,甚至用这个去解释它们在2015年PK的结果,虽并不见得准确全面,但也是一种角度,值得一读。虎嗅略有删节,小标题为虎嗅所加。《时间的朋友2015》电子书已在Kindle、QQ阅读、微信读书等平台发售,它不但包括罗振宇昨晚的演讲全稿本,还有一些未能在现场演绎的彩蛋,元旦期间可以找来看看啦。最重要的,是想想:2016,怎么赶路~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前推一年,2014年,小米绝对是中国科技领域的当红炸子鸡。那一年,以雷军当选CCTV年度经济人物开年,以小米被估值460亿美元结束。2014年第二季度,小米登顶国内智能手机销量第一宝座。雷军的互联网思维伴随着“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而彻底走红中国。仅仅一年之后,2015年,小米的衰落期似乎就过早地到来了。2015年第三季度,蝉联5个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第一后,TrendForce的统计数据显示,小米被华为超越。此后这个排名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小米与华为“第一”之争的口水仗。在一些统计数据中小米仍然是第一,在另外一些数据中,华为则是第一。甚至2015年的双十一,两个品牌也争得你死我活,最后出现了销量小米第一,而销售额华为第一的双第一局面,小米的头羊地位被华为彻底挑战。《小米,为“杂货铺子”而生?》《小米神话破灭,雷军该醒醒了》《雷军为什么害怕周鸿祎做智能手机?》《雷军10亿赌局已经输了!》……看着这些媒体报道的标题,我有一个感慨:这个创业时代的典型场景已经不是工厂和写字楼,而是电脑屏幕构成的舞台。台下的公众高喊着:“快!给我一个偶像!”然后偶像登台。台下的公众又喊:“快!再给我一个偶像!”这时,原来的偶像就必须闪开,否则西红柿和臭鸡蛋就会扔上来了。好莱坞有一句名言:“我们必须尽快地制造明星,然后再亲手毁掉他。”这个时代的每一个创业者都值得尊重,更何况像雷军这样的人。雷军见过的风景,经历过的大风大浪,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当年雷军在金山做WPS挑战微软霸权的时候,整个互联网行业还在襁褓之中。他是中国第一代IT人,带领金山抗击国外巨头;他是第一代互联网人,尝试做卓越网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是中国第一代天使投资人,投资YY、UC等移动互联网产品,并获得巨大成功;他还是中关村有名的劳模,在金山每天工作16小时,现在好多了,他说“争取晚上11点前能休息” 。如此计划周密、经验老到、人脉丰富,又勤奋努力的雷军,他的创业成功率,比起那些忽悠吹牛、没有产品的初次创业者,不知道高多少倍。如果你还愿意相信创业者,那么雷军是你最不坏的选择。所以,当很多人问小米的投资人刘芹为什么要投资小米时,他经常给出的答案就是:“你看看雷军的经历,投资他,犹豫都不用犹豫。”不过话又说回来,企业家这个行当,最残酷的就是,你只要输了一次就什么都没有了。雷军会输吗?我觉得不会。但是为什么2015年的小米不再气势如虹了呢?这仍然需要一个解释。从这个解释中,也能映照出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命运和前路。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看看小米是怎么成功的。小米揭开了一个时代的盖子官方版本是——“专注、极致、口碑、快”。这是他们自己的打法,但是任何一个这种量级的成功,本质上都是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或者是它改变了外部环境。科技的魅力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让普通人拥有同样的好东西,而“科技民主化”是小米的一大贡献。罗辑思维不久前曾经在微信号里做过一次征集,问:“小米让你产生的最大改变是什么?”平面设计师刘睿说:“我的看法可能没有什么高度,就我个人而言,它的贡献就是让很多和我一样钱不多的人都用上了不错的手机。”小米是第一部让平民阶层拥有尊严感的手机。还有一个小米用户告诉我们:“我曾经买了一个4000元的空气净化器,小米就出了个899元的;我买了个8000元的60寸电视,小米就出了个4999元的,而且系统还好多了;我花1200元买了LED彩灯,小米就出了个249元的。以后看到喜欢的电子产品,我都不敢买了。”小米就像手机中的优衣库。在日本经济低迷时期,优衣库提供了“低价良品、品质保证”的商品,以合理可信的价格提供给顾客希望得到的商品,低价与良品统一。目前优衣库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饰集团之一,优衣库的老板柳井正也是现在的日本首富。小米乃是同理,再平稳发展一二十年,甚至用不了那么长时间,小米也会成为好用又便宜的国民产品。至于雷军,已经有人在说他才是首富了。这是从市场这一侧来看。从产业链这一侧看,小米的面目就没有这么温情了。“我来不是叫世上享太平,乃是叫这世上动刀兵。”小米的价格屠刀削去了智能手机厂商的一半利润,引领智能手机行业从“蓝海”变成“血海”。科技公司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后,让耐用的好手机价格降到了千元以下。罗永浩说:“感谢雷军,因为他的成功让手机供应链厂商对于外面杀进来的’愣头青’不再持完全戒备和怀疑的态度。”小米揭开了一个时代的盖子。自从小米之后,互联网思维手机之旅就开始了,魅族、华为荣耀、锤子、一加、奇酷等层出不穷。小米模式的跟随者们吃到了智能手机产业链成熟化带来的行业红利。2009年12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共计2.33亿;2015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变成5.94亿,增长近3倍。这里面,小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包括所有做O2O创业的人,都多多少少拜小米所赐。田溯宁说:“手机就是这个时代的汽车。手机行业集合了这个时代顶尖科技大脑、一流制造工厂和完备产业链。”从这个角度看,小米就是这个时代中国的福特公司。不过,小米还会想要更多。小米电源、小米手环、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净水器乃至小米插线板,这些产品的价格都是市面上主流产品价格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小米已经投资了近50家生态链企业,未来将投资100家。小米希望将这些行业搅合起来,发动“新国货运动”,把“互联网+”推向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像鲶鱼一样搅局传统行业,倒逼传统行业,改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形象。但是,小米亲手造就的这个趋势,也把自己逼到了墙角。我们再来猜测一下小米到底想做什么。一位媒体朋友,现在在小米产业链工作。我请教他:“能不能用一句话告诉我小米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给了我一个词——硬件软件化。其实这条道路早已被表述得很清晰:不靠硬件赚钱;拿到更多用户;通过卖其他服务赚钱。想象一个场景:手机是小米的,电视是小米的,路由器是小米的,甚至所有的家用电器都是小米的,然后有一个后台网络把它们连接起来,你就离不开小米了。说白了,你就是小米的。这条路如果能走通,当然很好。但是即使小米能走成,也不意味着这是一条值得模仿的道路,这就得说一说人类商业史的一个总体景观。前文我们已经讲到,人类商业史是一个“点”和“线”反复叠加、层累出来的结构。连线的机会一旦成熟,就会造就新的基础设施,新的基础设施再去成就新的产业类型。正如一个商业评论者玩笑般的说法,商业模式无非两种:“拦路抢劫”和“坐地分赃”。所谓“拦路抢劫”,就是连线,他们造桥、修路、织网、设卡、收税;所谓“坐地分赃”,就是造点,他们进货、加工、溢价、卖出、盈利。小米一开始就处于两个模式的十字路口,两个方向都能走。他们最后选择了用低价的硬件去“连线”,然后再去设卡、收税。小米的选择对不对?我没有资格评价,只能选择相信雷军。但是2016年的后来者,我觉得就不能再追随这条道路了。“连线”这个游戏的缺陷连线,本身就是一个烧钱的游戏。每次连线都会有泡沫出现,天然是资本表演的舞台。2015年,资本表示已经下完注了,买定离手,就等着揭开盖子看结果了。新的连线游戏还怎么玩?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做连线的生意固然会挣钱,但是它有三个致命缺陷:第一,很难进。一代技术只催生一代的连线方式,一旦形成网络效应,后来者就再难进入,时间窗口极短。每个时代的连线机会都是稀缺的,而网络效应又会不断地喂大那些已经成功连线的,即使技术进步,也不足以马上改变这个局面。举个例子,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即使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自来水、供电、供暖技术,也不会迅速普及开来,取代现有的供水、供电、供暖网络,必须等技术有重大突破时,才能谈到颠覆。再举个例子,比尔·盖茨生于1955年,保罗·艾伦生于1953年,史蒂夫·鲍尔默生于1956年,乔布斯生于1955年,埃里克·施密特也生于1955年……这些都是计算机行业的鼻祖和大亨。个人计算机革命爆发于1975年,如果你能享用这个计算机黎明的第一线曙光,那么最好处于这样的年纪:不是小年轻,从而能赶上这次革命;也不是糟老头,不会错过这次革命。在1975年,你最好是二十出头,也就是说,你最好出生在1954年或者1955年。这就是计算机革命的黄金出生时间。(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异类》)要想赶上连线的窗口机会,时代甚至对你的出生年龄都有要求!滴滴的程维说:“所有行业的窗口期都在缩短。之前做一个门户,晚一两年做也可以, 但现在做团购,基本上晚一年就没什么机会了,窗口期只有一年。做打车软件,晚半年就不用玩了。”第二,守不住。中国移动的繁花似锦仍在眼前,微信就已崛起。OTT——OVER THE TOP,这是一个梦魇般的词汇,压在所有互联网产业的头上。你们都没做错,只是失去了机会。哪怕你是一时之俊杰,也未必穿得过这堵时代之墙。微软错过了门户,雅虎错过了搜索,谷歌错过了社交网络。一代有一代之体,盛唐不再,李杜故去,只能换了低吟浅唱。第三,跟不上。历史上经常发生这样的悲剧,创造了一个新的连接方式的人,未必能够享用这个连接方式迅速扩展的获益,并最终会被锁死在困境里。比如,罗辑思维视频曾经做过一期节目,讲集装箱的发明。集装箱极大地提高了全球运输的效率,但正是因为它打开了这一道效率的改善之门,所有的竞争者就开始往“船越来越大、集装箱越来越多”的方向狂奔。越来越多的借债,越来越高昂的财务成本,最后让这个行业里的企业普遍亏损,连集装箱的发明者最后也破产了。当然,你可能会反驳说,我就觉得这里有一个超级棒的连线型机会。好吧,我也不是一概而论。但商业是一个权衡利弊的游戏,到更大的机会窗口里去吃肉,还是在一个越刮越小的风口里喝汤,你可以自己权衡。华为“做点”其实还有另一种思维方式——放眼于时间,看到点的成长价值。2015年,在小米的对面,我们看到了华为。虽然手机市场烽烟未尽,谁胜谁败尚无定论,但一些统计数据表明,华为在三季度反超小米,成为中国最成功的手机公司。这确实指出了另一条道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擅长的“货”,也就是网络中的“点”上;追求当下的利润,而不是未来的某个“连线型”的设想;这条路一旦走通,“连线”的可能性反而打开了,越是深入“网络时代”,越是要成就那些“单点突破”的打法。华为手机的领军者余承东说,华为的策略是“做线下渠道,走高端品牌”。2014年,华为Mate7成为国产高端手机中最受欢迎的一款。周鸿祎和罗永浩都在公开的发布会上对Mate7赞不绝口。Mate7高配版售价3699元,一度卖断货,用户必须加价1000元左右才能买到。从2012年到2014年,华为手机的销售收入分别是75亿美元、93亿美元和121亿美元。2015年,余承东定的目标是200亿美元。华为不是上市公司,我们没办法知道华为手机的具体利润,但是有分析师称,华为手机在2015年上半年的利润就超过了10亿美元。华为做手机,没有互联网公司那些时髦的概念,比如:软硬件一体;把手机作为终端,出售包括视频在内的服务和内容;以智能手机为核心,构建一个智能硬件网络等。余承东自己说:“术业有专攻,华为不是做视频网站的,也不是专门做智能硬件的,所以还是要专注做手机,专注到手机芯片甚至是云存储的领域。”所以华为宁可选择自己研发更难做的芯片,而没有直接去市场上收购个视频网站,然后就说自己是一家“软硬服务”一体的互联网硬件公司。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除了华为之外,全都严重依赖高通的芯片。这是一家卖货的公司,一家做点的公司。在中国,也许最像“苹果”的,恰恰不是那些口口声声要追随或者颠覆苹果的公司,而是陶华碧的“老干妈”辣酱。这家出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辣酱”的公司没有银行贷款,没有风险投资,坚决不上市,更不搞什么互联网转型,但不管是线下店还是电商店,该做就做,最新的基础设施,不用白不用。现在的陶华碧68岁,据说身价70亿元。中国的互联网浪潮兴起也有十几年了,势头越来越猛。但它并不是在“水漫金山”,裹挟并试图替代一切,它只是在重构基础设施这一层面。至于在基础设施上运行的那些“点”“货”和“服务”,只需要观察到基础设施带来的新机会,然后善加利用就可以了。对于一款“货”而言,现在的基础设施已经可以让你更方便地抵达用户。你可以根据用户数据不断地优化自己,不仅可以在流量中卖货,也可以把货变成流量。一边利用,一边自我进化,所谓的“转型”其实就是这么回事。我特别不希望大家把所谓的“点”的策略理解为抱残守缺。事实上,只有那些利用到了最新的基础设施,改变了产业原先的成本结构,打开了全新的交易入口的商品或者服务,才是我们所说的“点”。比如褚橙。我们提到“褚橙”这个词,就觉得有一股扑面而来的“互联网思维”的味道。人家“褚橙”是个IP吧?电商渠道该用也用吧?所以说,在别人铺就的基础设施上,干自己的事就好。所谓的抱残守缺,不是指羊毛出在羊身上,而是指迷恋旧草地,看着别人养有魅力、高品质的羊,白瞪眼、干着急。2015年,中国商业的基础设施正在发生质的变化,而且还将继续变化下去,所以要学会和资本共舞,学会撕开“新人格”这个交易入口,学会利用大数据。我们这一代创业者,至少在2016年这个独特的历史瞬间,只需要把自己的羊赶到这片新的草地上,然后猛薅羊毛。问题来了,怎么做好一个点?罗辑思维的实践与转型罗辑思维在过去的一年里,就经历了这么一个痛苦的过程。我们因内容而起家,用户量也有一点,似乎天然可以起一个“连线”的妄念。但是从2014年开始,我们坚决转型成为一个点,一个自己拥有品牌、IP、流量、用户、造货、服务能力的“点”。这和轻松挣些广告费、公关费相比,实在难得太多了。但是在过去一年,我们仅仅在图书销售这一个项目上,就拿到了1亿多元的营收。从结果上来看,我们不再是一家“自媒体”,可以说,罗辑思维已经“转型”成为一家知识服务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两点体会:做一件有价值的事,要咬牙坚持,持续改善,然后等待时间的回报;2. 得对自己狠一点。这是造就一个IP的笨办法,但是真的人人都能做到。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当我们讲案例的时候我们在安利什么?没错,我们在讲我们认为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看到的社会就是什么样子,这就是佛家说的:你心里有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小米和华为天然是两种模式,小米是互联网,华为是传统思维,诚然二者应该互相融合,但企业和企业领导人数十年格局就决定了企业适合什么人的模式,传统思维和互联网思维价值观,价值链,组织结构完全不同,融合谈何容易?所以才出现传统企业不做电商等死,做电商找死的情况,真正融合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屈指可数,七格格,21cake但都是细分领域的小公司,格局极大的海尔组织变化实施了两年,现在仍然一个乱摊子。小米本身就是为了生态链和市场份额才用硬件性价比作为自己的核心优势和价值的,如果小米以硬件的点盈利,小米估值就不会达到450亿美元之巨,顶多半个魅族而已。而华为这样的传统企业,在任正非使命必达,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多做少说的氛围下也做不了线的事情,毕竟这么多华为人也就只出了一个于承东而已,敢说敢打的宣传风格之前还受到任正非的多次压力。回到罗振宇的动机,逻辑思维本身不做实际产品,盈利的链条也仍然是传统的销售和成功学式的知识分享讲座,所以注定不会以低价去圈用户,而其讲座的主要用户是传统企业,以产品盈利是他们可接受并一直践行的价值观,这样的安利更能打动他们!
少壮不努力,老大抢小米
小安爱小蕾
:回复呵呵,你给我买一台note3现货给我?。
:真****,早就现货了
在我们谈世界的时候,我们总是在谈世界中的关系,而不是世界的某一个霸主。事实上霸主即使曾经存在过如恐龙,也只能随环境变迁而成为过去,因为霸主不能理解和无法习惯自己必须生活在和全世界的关系之中,世界并非只有恐龙,而恐龙并不能独存。小米和华为实际代表了两种关系类型。小米横向发展关系,试图将不同但互相关联的横向场景通过统一后台和统一的体验,后者在罗胖讲话中被总结为低价优质的体面,连接成小米新国货的世界。而华为是选择从一个相对固定的点纵向深入挖掘,由通讯基础设备延伸入终端后非常好的深深扎入供应链,麒麟是其中的杰作。在对比小米和华为时应该考虑到一些背景因素。有部分华为的精英始终以精英评价吊丝那样怀着对小米的深深鄙视,华为终端的崛起进一步固化了贵族心态。但如果回顾2010年开始小米的历程,在过去几年中小米的成就只有超过而不会逊于华为,毕竟这是一段从无到有的经历。华为和小米之间应该互相学习,而不是互相排斥。
第一次进唬嗅,文章写的很好
:@奋斗的藤藤菜:一样
:@奋斗的藤藤菜:一样
错别字纠正:“华为手机在2015年上半年的利润就超过了100亿美元”利润应为销售额
思路很新颖!很有深度!
真正的秘诀其实都摆在那里,我们所做的就是找到一个方向,一以贯之!仅此而已!
反正我支持董明珠,你一家连产品都生产不出来的硬件商在MadeinChina的中国有什么作为?连苹果都不敢说在美国就比谷歌,微软有投资价值。
我曾经买了一个4000元的空气净化器,小米就出了个899元的;我买了个8000元的60寸电视,小米就出了个4999元的,而且系统还好多了;我花1200元买了LED彩灯,小米就出了个249元的。以后看到喜欢的电子产品,我都不敢买了~~~4000的跟899的不一样,8000的跟4999的不一样,1200的跟249的不一样。。。。。。
扯了那么多,我只复制保存了下面这段文字:对于一款“货”而言,现在的基础设施已经可以让你更方便地抵达用户。你可以根据用户数据不断地优化自己,不仅可以在流量中卖货,也可以把货变成流量。一边利用,一边自我进化,所谓的“转型”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分析新颖 比别的网更深入
雷军系基本上已经拥有了目前国内最厉害的一批产品经理,傅盛、李学凌、王川、邹胜龙包括雷军自己,说他们不会做产品确实没有什么说服力。至于要不要利润,我倒觉得不是什么很核心的问题。
窗口不一定有这么短,前有淘宝京东,后面还是有电商呀。总是有细分存在的小米MIUI和华为EMUI对比哪个更好?
小米MIUI和华为EMUI对比哪个更好?哪款系统更好用?相信狠毒朋友都和小编一样纠结不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小米MIUI和华为EMUI对比评测,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来华为和小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小米4和荣耀6、红米Note和荣耀畅玩、红米1S和荣耀3C,基本上小米有的东西,华为都会推出同样的荣耀产品。就连小米引以自豪的MIUI,华为也有对应的产品,那就是EMUI。
目前MIUI6已经开始公测,而华为EMUI 3.0也将发布,那么MIUI和EMUI相比,究竟哪一款系统更好一些呢?
国产品牌手机之争,很多时候是UI(用户界面)差异化竞争,基于安卓系统的开放性,谁创新更多,谁更具人性化,谁将赢得更多的用户体验度和市场认可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和小米之争,可以归结为华为EMUI和小米MIUI之争。
9 月23日,华为EMUI3.0惊艳发布,从&时尚、简约、实用&、&最好的安卓优化系统&来看,此次华为创新不少,特别是亲情关怀、灵犀一指等&人性化& 功能体验和全新的设计风格,十分有吸引力,为手机UI赋予&情感&的灵魂,笔者既不是米粉,也不是华为粉丝,从第三方客观的角度来看,华为EMUI3.0 的某些颠覆性创新,基本可以看成是对小米的MIUI6的围剿。
说到UI(用户界面),不得不说一直以来处于领先地位的MIUI,特别是最近发布的MIUI6实在是创新乏力,槽点多多。所谓的6大创新其实并不能说是创新,最多只能叫优化,并非公关稿讲的那样&令人期待&。举几个例子说明:为了能给米聊增加点人气,小米MIUI 6支持网络短信邀请功能,在好友未开启数据连接的时候,用户可以发送一条普通短信邀请其打开数据连接,从而在随后的聊天中实现网络短信&,说出来真好笑,这其实是7、8年前中国移动推飞信的路子,谈何&巨大创新&?再来看一下所谓的智能提醒通知功能,其实这个功能和iOS的差不多,其实是模仿iOS,再说安卓早已可以实现了,内置一个metro通知,整合一下代码,这不叫创新,叫&修补&。再来看看MIUI 6所谓分屏功能,双指上推APP窗口之后,下方屏幕就会出现提前设定好的几个常用APP,打开即可显示在下半屏。这个看似创新,还是模仿中兴努比亚 OS,MIUI6尽显&模仿&之能。
其实MI2,和MIUIv5是相当有创新的,也是小米潘棵歉θ盟鹌鹄吹脑颍员绕鹄矗∶4和 MIUI6则太让人失望了,奥氏体让小米4贻笑大方,业界盛传&小米大势已去&,而MIUI6的乏善可陈无疑更印证了这点。小米一直以&快&致胜,但是一味求快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总是小打小闹的修修补补,小米的每周更新的确快,但几乎都是对原有的功能进行修补,导致让整个UI越来越臃肿,有人说小米 MIUI没落之势已显,此言不虚。
再来说说华为的UI,之前屡次落后于MIUI,缘于创新不足。但是却在EMUI3.0上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主打&人性化&用户体验。最大的亮点,当属亲情关怀和灵犀一指。此举相当有杀伤力。
亲情关怀是一个独立的APP,只要双方都安装了亲情关怀的APP,即可由一方发起远程操控请求,待对方同意后,即可控制对方的手机界面,教对方操作手机的各项功能,甚至更可远程在对方手机上涂鸦,创作趣玩作品。这个功能在中国的应用场景十分强大,因为中国人最重孝道,特别是很多老年人不懂用智能手机,很多子女又不在身边,这个功能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很多问题。再说一下灵犀一指,这需贴上专属贴膜,屏幕上方即可出现快捷键,快速开启和关闭录音、拍照功能,手机下方还会多出三个Android功能按键,代替屏幕内部的三个虚拟按键,对用不惯虚拟按键的用户来说,无疑多了一个便利选择。
EMUI3.0 比之2.3有了很大的飞跃,UI作为智能手机的灵魂,大大拉近了用户与手机之间的距离。用户界面UI,U与I正是你和我的缩影,是用户与设计者的面对面,最终是人性间的真挚触碰和彼此理解。此次华为EMUI3.0将重新解读UI,让其成为人与人间的心灵交流,实在难得。对于潘亢推胀习傩岳此担徊啃阅茉俑叩氖只涝侗炔簧弦徊慷隳谛牡氖只4诱飧鼋嵌壤纯矗EMUI3.0让华为有了一种势不可挡的崛起之势。
众所周知,小米MIUI喜欢讲&生态&,很多功能和服务正在延展出诱人的变现机会。饥饿营销过度让人生厌。从长远的战略来看,华为EMUI也在致力于生态圈建设,但是变现并不是 EMUI最紧急的命题,比如锁屏,作为用户最常接触的界面,杂志锁屏已经凭借丰富的内容资源和极佳的用户体验,积累了很高的人气,在锁屏界面做广告等植入,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但是目前还没有这么做,考虑到用户接受。只有考虑到用户的体验,未来的天下才会真正的属于谁。
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都是基于Android系统的深度化定制,通过各自生态圈的搭建,形成自己品牌的UI特色。在UI细节设计上,二者也是各有各的优势,但是UI只是生态圈的一部分,在完成交易闭环及售后服务方面,比如更为准确的预售发货时间、更为完善的售后评价机制,更应该成为二者比拼较量的关注点。
不得不说,系统UI已经成为了用户选择手机的一大标准,&MIUI值一千块&虽然是玩笑的说法,但也不是空穴来风,而在这方面,华为EMIUI作为后来者,还需要多多努力才行。& 小米5和华为p9哪个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莞华为最新招聘信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