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脚上艾灸隐白血反而多了穴位木是么回事,需要检查吗

脚底十大保健穴位 经常按摩想不到效果这么好!
脚俗称我们人体的&第二心脏&,仅仅在脚底的常用穴位就达到几十个,经常的按摩我们的脚底能够养生保健,而脚的健康状况也关系到我们整个人体的健康状况,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脚底都有哪些保健穴位,该怎么做好脚部保健吧!
十大脚上穴位按摩保健法
1、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是肾经上面的一个重要的穴位,每天坚持按摩太溪穴能够帮助我们调理气血,温补肾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2、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也是肾经上比较常见的一个穴位,经常的按压此穴能够帮助我们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每天坚持按压,按压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5-10分钟就行了,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
3、内庭穴:祛胃火
内庭穴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功效就是可以帮助我们去胃火,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口臭,便秘等不适都可以按摩内庭穴进行缓解,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4、涌泉穴:滋阴降火
涌泉穴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穴位了,涌泉穴也是肾经上面非常重要的穴位,补肾温阳我们都可以按摩这个穴位,并且还可以滋阴降火,效果非常好,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好。
5、丰隆穴:祛湿化痰
丰隆穴是祛湿效果非常好的一个穴位,适当的按摩丰隆穴能够祛湿化痰,长时间的按摩还能够将脾胃上面的浊湿排出,找到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祛湿化痰,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
6、大敦穴:清醒头脑
大敦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面,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经常的按压大敦穴的话,能够提神醒脑,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7、隐白穴:健脾回阳
隐白穴位于足太阴脾经上面,当我们出现倦怠乏力,身体昆仲,脘腹胀痛,大便溏泻的时候,可以拇指指尖按在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能够有效缓解!
8、厉兑穴:通调肠胃
历兑穴具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2分钟为好,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掐压另一只脚上的厉兑穴。
9、至阴穴:清热散风
当身体湿热严重,出现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按压至阴穴,每天下午3点到5点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大拇指按压至阴穴,坚持1-3分钟,然后换另一只脚,能够清热散风,通利下焦,对尿黄涩痛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10、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窍阴穴主要治疗往来寒热、口苦、肋痛、偏头痛、瘰疬(老鼠仓)、疟疾,股、膝、小腿外侧、四脚趾等处疼痛、运动性障碍等。
上面就是我们脚上比较常见也比较重要的几个穴位,多了解这些穴位,没事按一按,对身体大有好处,平时睡觉之前热水泡一个脚,泡完之后自己按摩一下,既舒服又养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精彩图片欣赏
国务院出八项措施推进医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化...
养生喝茶 要看体质
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应选择喝红茶。红茶是一种发酵茶,刺激性弱,较为平缓温和,特别适合...
中医美容不要“偏食”
中药美容保健以其声称的无副作用而受到青睐。在享受按摩、针灸,甚至减肥美容的过程中,专家提醒...
慢性咽炎中医辨证验方
慢性咽炎传统医学称之为&喉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干燥、发痒、灼热、...
请问生殖器疱疹是一种性病
请问生殖器疱疹是一种性病吗 ?今年和朋友出去玩的时候叫了姑娘,没想到感染了生殖器疱疹,现在...用艾灸隐白穴止血是两只脚都做还是做一只脚_百度宝宝知道[肃杀的意思]中医 穴位知识 肃杀的意思
目录穴位作用.五输穴的五行归属.十二经腧穴精简表 ------------ 1十二经络:手三阴、手三阳的走向和位置 ————————— 2十二经络:足三阴、足三阳的走向和位置 ————————— 2五输穴主治特点(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 21.气类(固元气、调胃肺气、补阳气、泻肝气、... ... )--- 22.血类(通经行瘀清血生血凉血固血、清血、... ...)------ 33.虚类(补气血,益肾精、补气振阳、益气振阳、... ...)--- 34.实类 (泻肾、泻心包络、泻心、泻肝、... ... )--------- 45.寒类(温中暖胃寒及腹中一切寒冷、温下焦、... ...)---- 46.热类(清心热、清胃热、清三焦热、... ...)------------- 57.风类(搜周身之风、舒筋驱风祛邪、... ...)------------ 5四总穴歌 (头项、面口、心胸、腰背、肚腹、小腹)--------------- 6养生治病常用穴位方(方剂针灸处方) -------------------------------- 6刺血穴位表(头痛、颈椎病、五官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腰痛、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乳房肿块、腱鞘炎、遗尿症等------------- 8刺血拨罐(中风、坐骨神经痛、痈、红眼病、风湿病、胃肠溃疡、肝炎刺血、肝硬化腹水、痔疮特效穴、失眠、颈椎病、胸部内伤、肩周炎、急慢性咽喉病、阳萎病、哮喘病、高血脂病、风湿心脏病、眼睛翼状胬肉、中耳炎、癫痫病、精神病、背诊要点----------------------- 9扭挫伤(肩部、肘部、腕部、腰部、【土方】)------------------------- 10古今民间刺血疗法验方摘录(头颈部疾病、喉痹、赤目、鼻准穴、喉闭、目热、内迎香、鼻环、结膜炎、齿龋、喉痹)-------------------- 11目录治疗高血压头痛、颈后毛囊炎、面神经麻痹、麦粒肿、八关大刺、八邪、太溪穴治喉痹、治喉蛾、头痛、面神经麻痹、疗头风热痛、---14八会穴:章门、中脘、绝骨、阳陵泉、大杼、太渊、膈俞、膻中-16养生治病的八大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17返老还童 起死回生的大药——神阙穴 --------------------------------- 17人体上下对应穴(十八对)、常用穴 -------------------------------------- 19常用的主要经穴 (补益类,温通类,祛痰、止咳、平喘类) --------32经常要艾灸和按摩的穴位(脊前、胸、肚脐、脚底)----------------------32美容美体灸 -------------------------------------------------------------------- 32保健灸法的常用穴位及方法 -----------------------------------------------33阴虚穴位按摩(胃火旺、肝血阴虚、肺阴虚)------------------------- 34肾阳虚、心胸一安万事平安 ------------------------------------------------ 37脾胃(要胃舒服、壮脾、肚胀呕吐、中气不虚、子宫脱垂、胃下垂-40哮喘(冬春易复发的温阳、夏季易复发的要把暑湿祛掉)-----------42春夏秋冬的养生保命之穴(食疗、药疗等)------------------------------ 42为自己的身体提气,脾俞、足三里补脾气虚最好 --------------------- 43为自己补血——血海和足三里是让肝不血虚的首选 ----------------- 43让自己心平气和——使用太冲和行间的奇迹 -------------------------- 43全身都要补阳——坚持每晚刺激关元、两侧劳宫、涌泉 ----------- 43心慌烦躁只用心俞(补心血要首推:桂圆莲子粥)------------------- 43多汗、易感冒,风池加肺俞比玉屏风散还好 --------------------------- 43最好的减肥妙药就长在你身上——神奇的天枢、中脘 ---------------- 43太冲、太溪、曲池是最好的降压药 --------------------------------------- 43目录拦截颈椎病的风府和手三里 ----------------------------------------------- 43让肾不阳虚的两个天赐之穴:灸两侧肾俞、灸关元 ---------------- 44解求肾阴虚的太溪和关元 -------------------------------------------------- 44肝肾郁结,导致有性无趣,无性可续,精神压力大 ------------------ 44耳鸣、听力下降就是有肝火或者肾虚 ------------------------------------ 44风池、耳门拒风邪,感冒后耳朵堵得厉害 ------------------------------- 44肾气亏虚需太溪、耳门 ------------------------------------------------------- 44穴位就能克糖尿病(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 44承山和涌泉让小腿永不静脉曲张(每天用热水泡脚后... )--------- 45便秘(阴虚、血虚、阳虚、肠胃燥热、血热)------------------------- 45牙疼可以用穴位消炎药摆平(胃炎牙痛、肠火牙痛、虚火牙痛)-45用太溪和太冲把阴补足就会远离更年期 ---------------------------46摩腹和捏脊可以大大改善宝宝的体质 ----------------------------------- 47嘴唇发干老脱皮怎么办(每天按揉三阴交、涌泉和太溪) --------47跟“黑眼圈”说再见(肝俞、膈俞、太溪、三阴交) ------------------ 48消除眼袋、脸浮肿(艾灸足三里和水分穴、按揉阴陵泉)----------49“补水”穴位有三个穴位很常用:太溪、三阴交和照海 --------------- 49宣肺祛痰治打鼾(按揉中脘、阴陵泉、天枢、丰隆)---------------- 50风湿疼痛(治疗上半身疼痛外关内关。治疗下半身疼痛百里)---- 50祛斑(三阴交阴陵泉、地机膻中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脾俞)-50改善肾虚症状请按摩涌泉穴、关元穴、肾俞穴 ----------------------- 51目录植物疗法:10个中医养生“眸”略 ------------------------- 52按摩补益的临床应用----按摩养神 ------------------------- 54按摩补益的临床应用——按摩疏肝利胆 --------------------- 55按摩补益的临床应用——按摩宣肺降气 --------------------- 56按摩补益的临床应用——按摩益肾固本 --------------------- 57按摩补益的临床应用——按摩健脾和胃---------------------- 59按摩补益的临床应用——按摩养心宁神---------------------- 60按摩补益的临床应用——按摩补气养血---------------------- 62开启人体自愈机能,不必再往医院跑 ———————————— 64循经指压——是保键,是养生,是治疗。 —————————— 65(症状及解决:晚上睡眠会醒、早搏、抑郁症 ——————— 67(小便颜色黄、受风寒、月经提前、生殖器起水泡、消瘦 —— 68(症状及解决:高血压、膝关节疼痛、糖尿病、哮喘 ———— 70(血压、头痛、口腔内烂、口臭、小叶增生、心跳很快、发热— 72(近视、左肾隐隐作痛、睡眠的品质不好、足癣 —————— 74(腰椎间盘突出、胆结石、偏头痛、牙痛 ————————— 75(孩子感冒、干咳、鼻炎、口腔异味 ——————————— 76中医学习笔记 ————————————————————— 77民间秘方(止咳化痰、感冒、胆囊炎、溃疡、鼻炎 ————— 95(肠紊乱腹泻、胃反酸、鸡眼、心脑血管病、喑哑、耳鸣、尿频、痢疾、瘊子、烫伤、瘙痒、灰指甲、便秘、胆结石、脑血拴脑梗塞、骨刺、老年便秘、偏头痛、早搏、日光性皮炎、胃病、气管炎 ——96(尿频、降血压、牙痛、肛门痒、瘙痒症、贫血 —————— 98目录中药之最 —————————————————————— 98道家刺血的不传之秘 —————————————————— 99好棒的中医基础知识简述 —————————————————99(望诊和分部望诊 ——————————————————— 102食疗方,保健康,春季养肝穴位 ———————————— 110春季养肝饮食调养(增甘少酸、多吃蔬菜多喝粥、补充蛋白质 — 111春季养肝养生特点(谨防春困、环境调摄、运动锻炼、——— 112春季养肝药物养生 ————————————————— 115春季养肝防病 ———————————————————— 118牛肉全身都是宝 ——————————————————— 121萝卜中的营养 ———————————————————— 122高血压人肾阴虚、肝阴虚 ——————————————— 123防耳鸣耳聋 ————————————————————— 123穴位作用.五输穴的五行归属.十二经腧穴精简表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穴数1120452191967279234414起穴中府商阳承泣隐白极泉少泽睛明涌泉天池关冲瞳子髎大敦止穴少商迎香厉兑大包少冲听宫至阴俞府中冲耳门足窍阴期门井穴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足窍阴大敦荥穴鱼际二间内庭大都少府前谷足通谷然谷劳宫液门侠溪行间俞穴太渊三间陷谷太白神门后溪束骨太溪大陵中渚足临泣太冲经穴经渠阳溪解溪商丘灵道阳谷昆仑复溜间史支沟阳辅中封合穴尺泽曲池足三里阴陵泉少海小海委中阴谷曲泽天井阳陵泉曲泉原穴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络穴列缺偏厉丰隆公孙通里支正飞扬大钟内关外关光明蠡沟隙穴孔最温溜梁丘地机阴隙养老金门水泉隙门会宗外丘中都背俞肺俞大肠俞胃俞脾俞心俞小肠俞膀胱俞肾俞厥阴俞三焦俞胆俞肝俞腹募中府天枢中脘章门巨阙关元中极京门膻中石门日月期门补太渊曲池解溪大都少冲后溪至阴复溜中冲中渚侠溪曲泉泻尺泽二间厉兑商丘神门小海束骨涌泉大陵天井阳辅行间本太渊曲池厉兑三阴交神门养老跗阳*1内关中渚足窍阴中封标中府迎香人迎脾俞心俞攒竹睛明肾俞天池角孙听会肝俞根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足窍阴大敦结太仓颡大颡大太仓廉泉命门命门廉泉玉英窗笼窗笼玉英气多多多多多少少多少多多少血少多多少少多多少多少少多五行辛金庚金戊土己土丁火丙火壬水癸水相火相火甲木乙木五气燥燥湿湿热热寒寒热热风风五色白白黄黄赤赤黑黑赤赤青青久病热热热热寒痹痹寒痛热热痛天干辛庚戊己丁丙壬癸相火相火甲乙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脉象浮浮浮缓浮缓浮洪浮洪沉迟沉迟浮弦浮弦弦弦十二经络:手三阴、手三阳的走向和位置一: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行于上肢前外侧缘,分两条路径。位置——1、中焦至大指端的脉。2、腕后至拇指支脉二: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行于上肢背外侧及面前部,分两条路径。位置——1、食指端至大肠的脉。2、缺盆至头面部的脉。三:手少阴心经——从胸走手,行上肢前内侧,分三条路径。位置—1、心至小肠的脉。2、心至目系支脉。3、心至小指端直行的脉。四:手太阳小肠经——从手走头,行于上肢背内侧,颊部及耳廓前,分三条路径。位置——1、小指端至小肠的脉。2、缺盆至耳支脉。3、颊至目内眦支脉。五:手厥阴心包经——从胸走手,行于上肢前正中间,分三条路径。位置——1、胸中至三焦的脉。2、胸至中指端支脉。3、掌中至第四指端支脉。六:手少阳三焦经——从手走头,行于上肢背侧正中间,耳廓外缘。共分三条路径。位置——第四指端至三焦的脉。2、膻中至眼支脉。3、耳后至眼外眦支脉。十二经络:足三阴、足三阳的走向和位置1、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行于面前部,下肢外侧前缘,分六条路径。(便于记忆从间讲)位置——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下行最后从足背分出,进入大趾内侧,与足太阴脾经相接2、足太阴脾经----从足走胸,行于下肢内侧前缘,胸腹前面分两条路径。位置-----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至大趾端至舌下的脉。胃至心中支脉。3、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足,行头顶,后项和北部,及下肢后正中,共分五条路径。位置—— 1、眼内眦至头顶的脉 2、头顶至耳支脉 最后到脚小趾外侧。4、足少阴肾经______从足走胸,行于下肢内侧后缘,腹胸前面,分三条路径。位置____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后至足小趾和膀胱的脉,肾至舌根直行的脉,肺至胸中支脉,从肺别出,络心,内注胸中,与手厥阴 心包经相接。5、足少阳胆经——从头走足,行头侧面,下肢外侧正中间,分五条路径。位置___起于目锐眦下抵头角,下耳后至脚由锁骨上窝至第四趾端直行的脉。6、足厥阴肝经——从足走腹胸,行于下肢内侧正中,腹胸侧部,分三条路径。位置——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最后从肝脏,穿过膈肌,上行入肺脏,于手太阴肺经相接。五输穴主治特点井穴:多用于昏迷、厥证。井穴是十二经脉之"根",阴阳经脉之气相交之所,有疏通气血、开窍醒神、泄热清神作用。荥穴:主要用于清泄各经热证,阳经主外热,阴经主内热。输穴:位于腕踝关节附近,阳经输穴主治各经痛症及循经远道病症;阴经输穴即各经原穴,主治及反应所属脏器病症。经穴:主要用于循经远道作为配穴,用于寒热、喘咳等。合穴:阴经合穴用于胸部及腹部病症;足阳经合穴主要用于腑病;手阳经合穴多用于外经病症。六腑中,胃、膀胱、胆属足三阳经,各有合穴;大肠、小肠、三焦属手三阳经,因脏器位于腹部,应于下肢,故除在手阳经各有合穴外,在有关的足阳经上也各有一合穴之说。1.气类穴名穴性穴名穴性气海(任脉)固元气,凡一切气疾皆宜取尺泽调肺气陷谷(胃经)调胃气神门除心郁内结之气膻中升脾气,降胃气中脘解郁升清降浊利气上星泻诸热气天枢调肠胃之气劳宫清热理气通谷理五脏之气大敦泻肝气膏肓补阳气列缺逐水利气鱼际清热利气大陵降心气,降浊气太阳理诸阳热气关元驱腹中一切冷气大包行腹中诸气天柱理诸气,治头上气天突降诸气气户利气大椎调利胃气攒竹宣泻头部热气肩井镇肝气,降逆气巨骨开肺降逆气曲池行气彧中开胸降卫气俞府降逆气,理肾气,清肺顺气合谷升清降浊,理大肠气,宣诸气中府理肺利气云门开胸降气肩髃理肺舒气水道理三焦膀胱肾中热气隐白升阳气复溜固卫气,布阴气,收肾气阳陵泉行气导浊气公孙运脾气足三里升气,降气,调中气太冲降气三阴交行气降气2.血类穴名穴性穴名穴性三阴交通经行瘀清血生血凉血固血太冲通经行瘀清血生血凉血委中清血间使行血隐白止经血上星止口鼻出血承山清热血曲泉清血凉血养血活血行间行瘀破血结昆仑下血曲池行血交信调经血血海调血膈俞统理全身之血足三里清血,养血,行血,补血中极调经血,止崩漏大椎散瘀血阳陵泉行血气海泻血承浆宣通血脉3.虚类穴名穴性穴名穴性神阙补气血,益肾精关元固下元,益肾精气海补气振阳,益肾精中极补气血,益精曲骨补真气益精膏肓益气振阳章门补五脏,益气血中脘振阳益胃,补六腑足三里益胃,补气血解溪益胃上廉益胃三阴交补三阴,益阳壮精生气血公孙补中土,运脾阳阳陵泉补脾滋阴,固精益气血涌泉补肾,益精,滋阴神门安心神然谷益肾振阳水泉益肾阴太溪益肾,振阳,滋阴照海益肾阴复溜补肾气、滋阴,振阳,固精交信补肾滋阴阴谷益肾阴曲泉养肝补血蠡沟益肝太冲养肝气太渊润肺大敦盆肾胃4.实类穴名穴性穴名穴性天枢泻肾大敦泻心太溪泻肾神门泻心章门泻肾少冲泻心然谷泻肾通里泻心大陵泻心包络阴陵泉泻心劳宫泻心包络公孙泻脾内关泻心包络腕骨泻脾曲泽泻心包络商丘泻脾中冲泻心包络阳陵泉泻肝俞府泻肺行间泻肝肺俞泻肺太冲泻肝列缺泻肺蠡沟泻肝尺泽泻肺中封泻肝少商泻肺关元泻三焦天突泻肺外关泻三焦太渊泻肺支沟泻三焦中腕泻肠逐秽关冲泻三焦太白泻肠逐秽太白泻胸膈照海泻肠逐秽丰隆泻胸膈长强泻肠逐秽中府泻胸膈水泉泻肠逐秽膻中泻胸膈天枢泻肠逐秽巨阙泻胸膈上脘泻胸膈5.寒类穴名穴性穴名穴性中脘温中暖胃寒及腹中一切寒冷关元温下焦,暖子宫大椎餮表寒气海温中下焦,治腹中一切寒冷肾俞温下焦,治足冷如冰后溪餮表寒冷厉兑温下焦,治足冷如冰章门脏寒结聚归来治下元寒冷寒疝足三里治胃寒,腹中寒冷三阴交温中下焦,血寒,一切寒冷公孙理心腹之寒曲泉理血寒腹中痛阴陵泉温中焦,理睥气隐白温脾壮阳,理中下焦寒百会诸阳之首,理头寒大敦温肝暖下元,治寒疝6.热类穴名穴性穴名穴性通里清心热大陵清心胸热少府清心热劳宫清心胸热内关清心包络,六腑及胸中热十井治诸热病神门清胃热鱼际清肺热下廉清胃热肺俞清肺热风门清三焦热中府泻四肢热气冲清三焦热缺盆泻四肢热少商清三焦热大杼泻四肢热肝俞清三焦热云门泻四肢热心俞清三焦热肩髃泻四肢热关冲清三焦热然谷清五脏之热支沟清三焦热尺泽清五脏之热上星清头目鼻中热肾俞清五脏之热百会清头部热脾俞清五脏之热丝竹空清头目热魄户清五脏之热曲池清血气,表里,头面,诸窍热意舍清五脏之热解溪清胃热志室清五脏之热合谷清气分,头面诸窍之热阳陵泉降肝赡热绝骨清三阳经热及脑热三阴交清血热,平肝热大椎清表热足三里清胃及六腑热后溪清表热上廉清肠胃热丰隆降肠胃热,及痰热天枢清大肠热上脘清心胃热尺泽清血,泻心火,治暑热金津退胃热,心热,生津止渴委中清血热,降大肠膀胱热玉液退胃热,心热,生津止渴7.风类穴名穴性穴名穴性风府搜周身之风,治头风外感风风池治头风,外感风邪风门肝风甚动风市治腰腿风百会治卒中风,头风囱会治鼻塞头风大敦舒筋驱风祛邪鱼际理肾清肺,扶正祛邪瘈脉去头面邪风水沟卒中风,头面风邪颊车口噤喎斜风邪承浆口喎偏风肩髃擅周身四肢百骸之风曲池搜周身风邪八风治腿膝风邪八邪手臂风邪少商治小儿惊风喉风,一切风邪足三里搜四肢风昆仑治挛急风邪地仓治口噤喎斜环跳搜经络及四肢之风膝关治腿膝诸风三阴交治中风,主周身四肢风委中腰腿风太冲冶惊痫筋痹风邪然谷治婴儿撮口脐风四总穴歌古版: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现代版: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古版意思是:胃肠不好,可按摩足三里穴;腰酸背痛可按摩委中穴;头痛、项强可按摩列缺穴;面部、口部有病,可按摩合谷穴。所谓“求”是说明位置较深,要用些力,另外就是要找,哪个地方有节节,或是痛疼,就是求到位置了。养生治病常用穴位方方剂针灸处方补中益气:补合谷足三里补肾益气:双合谷复溜补益脾胃:补阴陵泉足三里补脾胃方:双脾胃俞养脏方:天枢足三里关元神阙八珍汤:补双合谷三阴交养心方:心俞神门三阴交养荣方:合谷三阴交神门归脾方:补神门三阴交都气方:双复溜太溪气海健脾渗湿方:足三里阴陵泉右归方:关元太溪三阴交肾气方:关元肾俞复溜温补脾肾:关元太溪阴陵泉神阙回阳益气:关元气海合谷四逆方:关元神阙灸合谷气海玉女方:补双复溜泻双内庭导赤方:泻中极双通里透心凉清胃方:泻内庭三阴交清肝胆方:泻双太冲丘墟阴陵泉热甚用透心凉八正方:泻中极三阴交湿热方:针泻足三里阴陵泉热重用透心凉清燥救肺:泻尺泽内庭补复溜清头脑方:风池太阳百会重者太阳百会放血行气活血方:双间使三阴交补阳还五:补双合谷泻三阴交生化方:泻三阴交灸关元少腹逐瘀方:针泻三阴交灸归来阿是穴消积方:阿是穴三阴交间使风湿热方:双曲池阳陵泉热甚透心凉风寒湿方:灸双曲池阴陵泉风疹方:曲池三阴交平肝熄风:双太冲风池双复溜醒脑熄风:开四关太冲合谷痰湿方:泻阴陵泉丰隆清气化痰:双尺泽丰隆寒哮方:天突肺俞风门滋阴消炎:泻神门补复溜风池清心泻阴血方:补复溜三阴交清心肝方:泻双神门行间风池太冲和胃降逆:泻双关公孙和胃畅中:泻中上脘间使足三里消积导滞:双天枢足三里阴陵泉温中和胃:泻中上脘内关间使足三里胃肠承气汤:中上脘天枢足三里开窍醒神方:人中双合谷十二井放血痛泻要方:双阴陵泉泻双太冲暖肝方:灸双太冲曲骨双大敦经络穴位养生方法是一种“实用”又“廉价”的身体保健方法,可操作性强,可以自己多采用,另外,在对穴位进行按摩时,还可以对部位皮肤起到保养作用,可活血养肤,避免皮肤衰老。记住一个原则就行:每次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每天按摩1~2次便可,至于按摩的手法,不用太在意。刺血穴位表疾病主穴辅穴头痛 太阳(颞浅V)后头痛委中,头项痛尺泽,头顶痛印堂血管性头痛太阳,曲泽(贵要V) 尺泽,印堂,鱼尾脑血管意外太阳,曲泽,委中(腘V)委阳,腰腧,阳交,手足局部脑外伤后遗症 太阳,印堂,阳交(胫前V)颈椎病 太阳,尺泽(肘正中V) 大椎,委阳(小隐V)五官疾病 太阳,印堂,听宫,阳白面瘫 太阳,下关,阳白 鱼尾,四白,地创,颊车三叉神经痛太阳,地创,颊车肩周炎 尺泽,外关 局部,曲池,曲泽,肩俞,肩贞坐骨神经痛腰俞(椎外V丛),委中 委阳,阳交,环跳,丘虚急性腰扭伤腰阳关,局部 委中慢性腰痛 腰阳关,腰俞 风市,上缪,长强,委中风湿性关节炎:肩尺泽,肘曲泽,腕中禇、阳池;髋环跳、委阳,足三里、阴陵泉,踝足背。荨麻疹 曲泽,委中曲池乳房肿块曲泽局部腱鞘炎 局部合谷,曲泽,尺泽,列缺骶髂关节炎腰俞,委中,阳交(均为左侧)不孕证 腰阳关,曲泽,阴陵泉遗尿症 腰俞,腰阳关,太阳取穴原则:最常用的穴位:头部的太阳,上肢的曲泽,下肢的委中。血络:指皮下浅部V血管。太阳、太阴、厥阴三经为多血少气,宜刺血。常选取四肢肘关节、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处的血络来治疗头面、躯干疾病。腰以上者,手太阳阳明皆主之;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曲泽:在掌面肘横纹之内侧处,取血络。尺泽:伸肘,在肘窝横纹之外侧处,取血络。[转帖] 刺血拔罐所谓刺血疗法即用三棱针在怒张的浅表静脉血管刺出血的一种方法。也叫放血疗法。本法不太严格刺什么穴,所谓的穴位在本法中只是指大概的位置而已。本法对一切以痛为主的病症有特效。临床中对头痛,麦粒肿,红眼病,颈椎病,肩周炎,中风偏瘫,风湿关节炎,心脏病,高血压,肝炎,肝硬化,扁桃腺炎,阑尾炎等效果显著。本法取得疗效的关键是刺血量要大。而取得血量的前提是:肉不是你自己的,认准了要放心刺。一般刺血后再拨罐。如恕张的血管,见血后任其流出,自然停止为止,停止后可再拔火罐。刺血手法一、认定穴位后,靠腕力快速点刺。二、对怒张的脉络要求一针见血,一般都会喷涌而出,要有所准备。刺血后的反应一、80%的病人刺血后即感到轻松舒服,20%的病人反而感到疼痛加重。凡痛感加重的人治愈的速度要比马上感到减轻的人要快得多。二、经5---10次刺血无感觉的不宜再刺血。刺血的时间一、对炎症,急性疼痛病人可3---5天刺血一次。二、一般病人间隔10---15天一次。刺血的禁忌一、大出血的病人及容易皮下出血者。二、严重的心脏病。三、性病,皮肤病,皮肤溃烂者。四、孕妇或经期,白血病禁刺。五、病人过饥过饱,惊吓后,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刺。六、对肝病的病人不但刺血要小心,(其它任何疗法要求一样)不要将血碰到自己,千万不要将血碰到伤口上,否则即会传染。临床经验 :各种教材中的刺血经验都是非常有效的,必须认真研读运用。以下这些经验同样效果好。一、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凡出血者多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记住: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如超过72小时,则100%偏瘫后遗症。极难治疗。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笈,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二、 坐骨神经痛: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等,有无怒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三、凡容易生长疔、痈疽之人,应刺血后心穴。四、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五、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数。六、 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七、慢性肾炎:(1)臑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2)肾脏周围。(3)脐周围刺血。(脐中间不能刺)八、肝炎刺血: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九、肝硬化腹水:用肝炎的穴位加:肾俞,腰俞,条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十、痔疮特效穴:(1)龊交穴,(嘴里面)找到白粒点,1—3次即愈。(2)对肛门红肿溃烂者刺血委中,其痛即减。十一、失眠:(1)神门,行间,足三里。(2)大椎,神道,中脘,刺后拨罐。十二、颈椎病:压痛点,天宗,肩贞,尺泽穴。十三、凡胸部内伤必须要刺血:大椎,肩井,然后才是伤部。十四、肩周炎:肾关穴,(阳陵泉下1、5寸)尺泽穴,1次见效。十五、急慢性咽喉病:大椎,耳尖,耳背静脉,少商,曲池,太阳,血出痛减。十六、阳萎病:(1)肾俞,复溜刺出血,关元,膀胱俞拨罐15分钟。(2)刺血三阴交,命门,拨罐肾俞,血海。十七、高血压:太阳,大椎,耳尖,耳背静脉,曲池,刺血后血压即降,注意:刺血后一小时内不能喝水,否则效差。十八、哮喘病:(1)大椎,肺俞,风门,膏盲,列缺刺血。中府,大椎拨罐15分钟。十九、高血脂病:大椎,太阳,腰俞,委中,曲池。二十、风湿心脏病:阳交,尺泽,太阳。二十一、眼睛翼状胬肉:少泽,至阴,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疗程。二十二、中耳炎:外踝关节刺血。二十三、癫痫病:方1、太阳,曲泽,委中,阳交。方2、少商,人中刺血。肝俞,大椎拨罐15分钟。方3、后颈骨低部找出痛点及内关穴用梅花针弹刺出血。二十四、精神病:太阳,曲泽,委中,术冲,阳交,丰隆,心俞,刺血后拨罐。二十五、背诊要点:脊背不应有血管突出,如有则为病灶,久病的人背部必有黑痣。十十二、扭挫伤 扭挫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干部筋脉损伤,使经气运行受阻,气血壅滞于局部而成。多因剧烈运动或持重不当,强力扭转,牵拉压迫,或因不慎跌坠闪挫等因素引起筋脉关节损伤.常因风热寒湿之邪入侵而反复发作。【治疗】(一)肩部肩髃,肩贞,三棱针点刺出血。臑俞、肩髎,火罐拔吸15分钟。大椎、肩部,梅花针弹刺出血。(二)肘部曲池、小海,三棱针点刺出血。尺泽,火罐拔吸10分钟。三阳络、侠白、天井,梅花针弹刺出血。(三)腕部阳池、少泽,三棱针点刺出血。腕部患处,火罐拔吸10分钟。阳溪、合谷、腕骨,梅花针弹刺出血。(四)腰部关元俞、委中,三棱针点刺出血。肾俞、腰阳关,火罐拔吸20分钟。腰部,梅花针弹刺出血。(五)髀部秩边、窍阴,三棱针点刺出血。环跳、承扶,火罐拔吸20分钟。环跳,梅花针弹刺出血。(六)膝部阳陵泉、梁丘,三棱针点刺出血。阳关、曲泉,火罐拔吸15分钟。膝部,梅花针弹刺出血。(七)踝部昆仑、丘墟,三棱针点刺出血。涌泉,火罐拔吸10分钟。踝部,梅花针弹刺出血。【土方】凡是以上有瘀血都位,应刺络(三棱针或梅花针)拔罐出血。【病例】王,女,28岁,重庆市合川县商业局篮球队运动员,日初诊。症状:左踝部红肿发热,疼痛拒按。诊断:左踝扭伤。治则:消肿、止痛、活血。治法:左踝部扭伤处,用三棱针点刺,火罐拔吸5分钟出血,血为紫黑色。外敷药:生大黄2克,丝瓜络10克,生葱白8克,生姜4克。3天后再次刺血,血出紫红色,并换用敷药。经两次治疗,扭伤痊愈。第六章古今民间刺血疗法验方摘录第一节头颈部疾病的刺血验方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眼痛忽然血贯晴,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血出,不用金刀疾自平。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骨清凉始见功。内迎香二穴,在鼻孔中,用芦叶或竹叶搐入鼻内,出血为妙.不愈再针合谷(《针灸大成·玉龙歌》)。赤眼迎香出血奇,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刺血非精卤(舌下两边紫筋)(《医学入门》)。东坦日: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盖此经多血少气,故目翳与赤痛从内眦起,刺晴明、攒竹,以宣泄太阳之热(《针灸聚英》)攒竹:两眉头陷中。《素注》针二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禁灸,针一分,留三呼,泻三吸,徐徐出针。宣以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度刺,目大明。《明堂》宜细三棱针三分出血,灸一壮(《针灸大成》)。虢太子尸厥,扁鹊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唐高宗头痛,秦鸣鹤日,宜刺百会出血.武后曰:岂有至尊头上出血之理。已而之刺,微出血,立愈(《针灸大成》)。(治喉蛾神方)将病头上看有红点.用外挑破即愈(《良朋汇集》)。喉痹:觅头上红疙瘩,用针挑破即愈(《串雅外编.针法门》)。耳尖,以耳翼卷折,取耳尖上。主治沙眼,眼有翳膜。灸五壮。目疾久不愈,眼红肿者可刺血(《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耳后静脉出血,治目疾,目赤痛俱效,亦即瘈脉之分枝(《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赤目。眼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但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病全消(《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太阳二穴,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是穴,治眼红肿及头痛,宜用三棱针出血。出血之法用帛一条紧缠其项,紫脉即见,刺见血立愈。又法以手紧扭其领令紫脉见,却于紫脉上刺见血,立愈(《奇效良穴》)。鼻准穴,在鼻柱尖上,专治鼻上生酒醉风,宜用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鼻准穴,鼻柱尖上,三棱针出血.治疗鼻上生酒渣风(《针灸输穴索引》)。喉闭:竹纸渗巴豆令满,作纸捻点灯旋之,以烟熏喉间,即吐恶血而消。或刺入喉间出紫血亦愈。盖咽喉病发于六腑者,引手可探,及刺破喉血即已(《串准外编、熏法门》)。目热。心血炎上两眼红,好将芦叶搐鼻中,若还血出真为美,目内清凉显妙功。内迎香,在鼻孔内,用芦叶或箬叶作卷搐之,血出为好,不愈再针合谷(《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内迎香,奇穴。鼻孔中上端。用长三棱针或长粗针轻刺出血。旧说取芦管子向鼻中刺出血。主治目暴赤肿痛(《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鼻环,在鼻翼之半月形纹中间接面部之处是穴。主治疔疮、酒渣鼻。针二分,稍放血,不灸(《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鼻环,奇穴,耳鼻半月形纹之中间,接面部之处。针二分,稍出血.主治酒渣鼻、疗疮;亦治颜面组织炎(《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上腭穴,入口里边在上缝赤白脉是。针三锃,治蚂蟥黄疸,四时等病(《备急千金要方》)。聚泉一穴,在舌上,当舌中,吐出舌出,直有缝陷中是穴。......治舌胎、舌强亦可治,用小针出血(《针灸大成》)。海泉,在舌下中央脉上,主治消渴。针出血(《类经图翼》)。海泉一穴,在舌下中央上是穴.治消渴。用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舌下中央系带上,金津、玉液之中间微后些,针二分,出血,主治消渴、呃逆(《中国针灸学》)。治舌卒肿,满口溢出血如吹猪胞,气息不得通,须臾不治杀人方:刺舌下两边大脉出血,勿使刺著下中央脉,出血不止杀人。不愈,血出数升;则烧铁蓖令赤,慰疮数过以绝血也(《备急千金要方》)。治舌强肿起如猪胞,但针刺舌下两边大脉,血出即消,切勿刺著中央脉,令人血不止,侧以火烧铜筋烙之,不止则杀人,或以釜下墨醋调敷.舌上下脱去再敷,须臾而消,此患人多不识,失治则死(《世医得效方》)。在舌下两旁紫脉上是穴,卷舌取之,治重舌肿痛喉闭,用白汤煮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左金津,右玉液,在舌下两旁紫脉上,主治消渴、口疮、舌肿、喉痹,三棱针出血(《类经图翼》)。一切新得哑巴症,必系舌硬。金津穴、玉液穴,此两穴在舌底下,俗名两大血管,须刺碎血管见血为要《《针法穴道记》)。金津、玉液,口内舌下面正中舌系两侧之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主治口疮、舌炎、消渴、扁桃腺炎、绞肠痧、喉痹,针二分出血(《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金津玉液,奇穴。舌下正中系带两侧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卷舌取之,针2一3分(出血),或用小三棱针刺出血,主治口疮、舌炎、扁桃腺炎、消渴;一说亦治重舌、喉闭(《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重舌,刺青柱以排针《《针灸甲乙经》)。舌下生小舌,谓之重舌,舌柱即舌下之筋如柱者也,当用第五针曰铍针者刺之(《类经》)。唇里:主治肝病、齿龈炎、口噤、口臭、口腔炎、面颊肿、蚂蟥黄疸。针法:三棱针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口角入颊肌内侧一寸处,针二分,出血。主治口疳齿龈溃烂、黄疸(《中国针灸学》)。面八邪:承光穴,位于前头部,入前发际二寸五分,头顶正中线旁开各一寸五分处,计二穴。禾髎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缘直下与人中沟中上1/3点相平,计二穴。人迎穴,位于颈部,颈动脉三角内,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上缘平,计二穴。主治:疠风。针法;砭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耳尖放血:治疗结膜炎(红眼)。方法:在耳尖上刺破上皮,挤出一点血;当放血后,患者会感到痛痒感减轻,还可以再在耳垂和耳垂中心用耳针,针刺留针30分钟(《卫生与健康报》)。旱莲酊配合七星针治疗斑秃治疗11例,痊愈10例,有效1例;疗程约l一3个月。药物配制法:旱莲草20克,蒸20分钟,侯冷,加75%酒精200毫升浸泡(冬春3日,夏秋2日)后去渣取汁。用法:搽患处待干,用七星针轻叩打,而皮肤潮红为度。开始搽药每日3次,叩打2次。待新发增生时,改为每日搽药2次,叩打1次(《上海中医杂志》)。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内经.缪刺论》)。喉痹,刺手小指爪纹中,出三大豆许血,逐左右刺,皆须慎酒面毒物(《备急千金要方》)。井穴点刺出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治疗30例,疗效满意。方法:用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关冲,挤出2一3滴血;酌情配合针刺天容、合谷或内庭、曲池诸穴,留针10~30分钟,间歇运针(《上海中医药杂志》)。面部穴位透刺,拔罐法和口服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150例疗效观察除在其穴位上针刺外,并在大椎穴点刺放血(主要用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起针后加拔火罐10分钟,再配制口服牵正散,每日晚饭后煎服1剂。治疗150例,结果属周围性者痊愈66例,基本痊愈44例,明显改善33例;属中枢性者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7%(《河南中医》)。点刺太阳穴放血治疗高血压头痛疗效观察治法:主穴为太阳(双)、印堂,额痛加攒竹(双),巅顶痛加百会、四神聪,项强加风池(双),眩晕、眼花耳鸣加头维(双)。以刺血针或三棱针点刺各穴约0.2厘米深,每穴令出血5-6滴,体质壮实而头痛严重者可多至10余滴。每日或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本组50例中,基本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同时观察了病情相同的中药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70%,西药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67%。三组疗效比较以本组为优(《中国针灸》)。挑治疗法治疗颈后毛囊炎寻找患处附近暗褐色,压之退色,大小不等的小点为挑治点,挑断肌纤维3~5根,再以轻、中、重手法(耐受为度)点刺5~7次,3日l次,每次换新挑治点2一3个,附1例青霉素治疗2月无效,改用本法3次治愈,随访年余未复发(《河南中医》)。针挑和芥敷治疗面神经麻痹112例用30%硼酸水含漱口腔后,于麻痹侧内颌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及其前后各0.3~0.5厘米处3个挑刺点,及此3点上下各约0.5~1.O厘米平处3个挑刺点,由浅而深地每点雀啄挑20-30次,挑刺出血后漱口。以温水将芥末20一30克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厚约0.5厘米,敷于地仓、颊车及下关穴位之间,20一24小时取下。结果:痊愈79例,好转22例,无效11例(《中华理疗杂志》)。至于走马喉痹,生死人在反掌间,砭刺出血,则病已。当治一妇人,木舌胀,其舌满口,令人排针锐而小者砭之五七度,三日方平,计所出血几盈斗(《针灸聚英》)。眼边忽然红肿发痒,名偷眼针,背上膏肓穴处,第三节骨两旁是有红点,用针挑破即愈。如不用针挑,用灯心一烧即愈。如不见点,用木梳背频频刮之,红点自现出也(《验方新编》)。麦粒肿:位于背部正中线,左右旁开各三寸、平四五胸椎棘突之间点,附近有红点处。左右计二穴。取穴:膏肓穴附近有红点处。主治:麦粒肿。针灸:针破红点,或用艾条灸5-10分钟(《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八关大刺,治眼痛欲出不可忍者,须刺十指缝中出血愈(《景岳全书》)。大烦热、昼夜不息,刺十指间出血,谓之八关大刺。目疾,睛痛欲出、赤,大刺八关(《保命集》)。八邪:位于手背,将手握起,每两个相邻掌骨小头之间是穴。第一二掌骨小头间者又名大都;第二三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上都;第三四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中都;第四五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下都。主治;头风、牙痛、手臂红肿、痹。针法。针l一2分,或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针刺太溪穴治喉痹类全善尝治一男子喉痹,于太溪穴刺出黑血半盏而愈(《济阴纲目》)。耳后处放血治喉蛾证在耳后紫络上放血治疗喉蛾证,屡试屡验。耳后紫络,在耳廓背面上缘(即耳后的浅显静脉)。当咽喉红肿时,此络脉比较明显。操作时先用碘酒与酒精消毒,然后以锋针点刺,使其出血数滴即可,患左取左,患右取右(《针灸处方集》)。头痛用皮肤针轻叩头部痛处有止痛效果。较重者可选风池、太阳、阳白叩刺至少量出血后加拔火罐。面神经麻痹可在患侧地仓、禾髎、挟承浆、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太阳、翳风等穴,用皮肤针刺使少量出血,用小口径火罐吸拔5一10分钟,隔天1次。此法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牵板有倒错现象时,效果较好(《针灸治疗手册》)。前项寸五三阳前,甄权曾云一寸言,棱针出血头风愈,盐油楷根病自痊(《针灸大成·行计总要歌》)。疗头风热痛,头肿大肿极,即以三棱针刺之绕寸已下,其头痛肿立瘥。穴前顶(《普济方·针灸》)。治目梳梳,视物不明,眼中赤痛,及睑瞤动,又云,三度以细棱针刺之,目大明。穴攒竹(《普济方·针灸》)。1957年,福建省厦门海堤工地的医务人员,用针刺耳背出血方法,医治麦粒肿、某些角膜炎等眼科疾患,也获得满意的效果(《针灸史漫话》)。治舌卒肿,刺舌下两边,大脉血出,勿使刺着舌下中央,脉血出不止杀人,如上治不愈,或血出数升,则烧铁篱令赤,熨疮数过,以绝血也(《普济方·针灸》)。治喉痹,以贬针刺肿处,出血立效(《普济方·针灸》)。治喉痹,如病甚,以小三棱针,藏于笔头中,狂以点药于喉中痹上,急刺之,则有紫血顿出,效。如不藏针,恐患人难以刺之(《普济方·针灸》)。十宣十穴,在手10指头上,去爪甲一分,每一指各一穴,两手指共十穴,故名十宣。治乳蛾,用三棱针出血,大效(《针灸大成))》。拿穴拔火罐疗法治疗精神病50例临床观察拿穴是以指重压心、肺、肾俞等穴后叩击命门,然后在背部沿膀胱经拔罐,自上而下每侧拔火罐四个,留罐半小时,再后捏拿安宁穴(颈两侧1/3,颈动脉搏动的后方l厘米处),并用大黄与精神安适药,有效率为91.68%(《交流资料》)。目痛:刺以三棱针出血,以左手爪甲迎其针锋立愈(《普济方·针灸》)。治颔肿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穴橘以三棱针,刺微出血,泄诸阳藏热,次针阳谷二穴而愈(《普济方·针灸》)。治男子妇人,喉闭肿痛不能言者,刺少商穴出血立愈,如不愈,以温白汤,口中含漱,是以热导热也(《普济方.针灸》)。治喉痹脅中暴逆(资生经)。先取冲脉,后取三里、云门,各泻之,又刺手小指端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治急喉闭缠喉风,灸三里穴二七壮,有人嘗苦喉痹,虽水亦不能下咽,灸三里而愈,又随肿一边,于大指外边指甲下与根齐,针之,不问男女左右,只用人家常使针,血出即效。如大段危急,两大指都针尤妙(《普济方.针灸》)。治咳喘,穴曲泽,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治面肿,目痈肿,刺陷骨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治口缓治牙关不开,则阳灵穴,应针各刺一刺出血(《普济方·针灸》)癞:感天地间杀万之气,声哑者难治,针委中出血二三合,黑紫疙瘩处去恶血(《针灸聚英》)。神经衰弱割治疗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二,手掌割治部位五。水气罐疗法取穴背部自风门至肝俞,每隔两横指拔一罐;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及其上下每隔两横指各拔一罐;外关、合谷、涌泉、太阳各拔一罐《实用针灸学》)。用梅花针治疗青少年近视眼,叩打后颈部和眼区部位,风池、大椎、内关,一般每次叩打20一30次,用中等强度,隔日 1次,15次为 1疗程。在 711例的 1383只眼中,叩打颈部及眼区821只眼,近期治愈93只眼,显效352只眼,进步304只眼,无效者72只眼,近期有效率91.3%;叩打正光穴的562只眼,近期有效率为97.3%,略高于前者。通过半月至3年的随访得知,688例1319只眼中,停针后视力继续提高及保持原疗效者805只眼,占61%;视力减退,但仍高于治疗前水平的为423只眼,占32.l%;退至以前水平59只眼,占4.5%;较前更差者32只眼,占2.4% (《针灸研究进展》)。急性结膜炎是一种急性眼病,中医称此病为暴风客热,俗称红眼,以疏泻风热为主,故多用速刺放血的方法,针刺治疗结膜炎获效较快。针新明1(在翳风穴前上5分)治疗结膜炎24例,用诱导手法,以捻转提插找到酸胀感觉后,不留针。结果治愈20例,显效2 例,进步2 例;用耳垂放血治疗17例,15例1次治愈,2例两次治愈(《针灸研究进展》)。针刺太阳穴治疗麦粒肿针刺太阳治疗35例,取患侧穴,用泻法,得气后留针15分钟,出针后挤出血少许,经1次治愈31例。2次治愈2例,两例化脓疗效不佳,经切口排脓而愈(《湖南医药》)。挑刺治疗麦粒肿让病人取坐位将患肢上举,用力向背后沿脊柱旁开1.5厘米处,以患者中指能摸到处为挑刺点;常规消毒后,术者左手握其皮肤,右手用三针棱挑刺出血,两手指一挤,用消毒干棉球拭净血液,贴上胶布,23例中,21例1次治愈(《烟台医药通讯》)。针刺治疗麦粒肿的经验介绍在患者背部皮肤找豆疹状小红点为针刺点,左眼挑右背,右眼挑左背,用粗针直刺入l一2分深,强刺激不留针,逐刺完毕,起针后以出血为好;如无血,可用手挤压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拭去血液,每天1次;43例中,治愈36例,好转5例,无效2例《医药卫生》。急性扁桃体炎属实热症,针刺多采用泻法,取穴以合谷、颊车、少商为主,其他有取天柱、鱼际、郄上、东风(又称扁桃体穴,在下颌角下方)、平桃(廉泉上5分,旁开1寸)、喉开(角孙、颅息、联线后1/3)等。耳针取耳轮三穴、咽喉区,或耳背静脉点刺,或扁桃体反应区加喉反应区。有发热者加耳尖(耳轮最高点)放血或刺少商,一般用三棱针或粗针点刺出血,以泻实热。大多数病例经针治1一2次即愈。有报告治疗507例,486例痊愈,15例好转,6例无效。另有报告342例,针治1-3次,90%基本痊愈,针114例,治愈率98.2% 。耳针治疗,耳背静脉点刺,都在2天左右取得满意疗效。针刺治疗多能立即止痛,针后体温及白细胞均降至正常,亦有先升后降者(《针灸研究进展》)。梅花针治疗神经衰弱与癔症的效果均较好,因症而选用传统的治疗穴位;对神经衰弱用中度或轻度刺激,对癔症用较重刺激,放血则用中等刺激(《上海市精神病学文摘》)。刺血疗法与激光疗法,用以治疗精神分裂症,也有报道。刺血疗法所用穴位以太阳与曲池为主,配以委中与丰隆等穴,刺破浅表静脉血管放血少许,对精神分裂症的实证与热症的有效率达70% (《针灸研究进展》)。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头痛50例治法:前额头痛刺太阳(双)、印堂;偏头痛刺太阳(双);头顶及后头痛刺大椎或百会。于所取穴周围显露静脉的部位常规消毒,用小号三棱针刺入血管放血(呈暗紫色),血止后拨火罐约5一10分钟,用2%碘酒棉球擦针孔;百会穴只放血不拔罐; 7-10天治疗1次,3次为l疗程,每次出血总量3~50毫升。结果:治愈30例,显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初次治疗无效及出血呈淡红或鲜红色,一般不再采用本法治疗八会穴歌脏会章门腑中脘,髓筋绝骨阳陵泉。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之处,共八穴。【白话解】五脏之会为章门穴,六腑之会为中脘穴,髓之会为绝骨(即悬钟)穴,筋之会为阳陵泉,骨之会为大杼穴,脉之会为太渊穴,血之会为膈俞,气之会为膻中。养生治病的八大经典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古人留传下来一首"八穴歌"(以上八穴全在四肢、手脚上,上下各四个):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治心胸、上腹部疾病;多用于心痛、胃脘痛、痢疾及消化道等病。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治目外眦、耳后、颊、颈和肩部疾病;多用于耳鸣、耳聋、眼病、腿肿、偏头痛、高血压等症。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胛及上肢疾病;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肢体活动困难及精神神志等病患。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能治咽喉、胸膈疾病。多用于言语不利、咽喉炎症和更年期综合症只要你每天去触摸八脉上的大穴,以穴通经,以经通脉,就会感觉到日光照耀着整个身体,人体仿佛有了一股清阳之气,这才是我们真正少生病、不生病的万应灵丹。返老还童 起死回生的大药——神阙穴要激发元气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们,这个地方就是“神阙”。神阙是一个让人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的穴位。对于养生或疗病来说,每天压肚脐眼儿也是妙用无穷的一招。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手指压在肚脐眼上,不需要进行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整一下按压力度的大小就行了,如果感觉压得太紧,就放松一点,如果感到太松了没感觉,就压重一点。按压时要平心静气,把意念集中在肚脐眼儿上,数自己的呼吸,数到100次,压脐的时间就够了,每天压一次即可。有一位失眠患者,坚持了一段时间压脐后,打电话给周尔晋先生,问:“你说要自然呼吸100次,我只数到50次就睡着了,怎么办呢?”还有一位性功能障碍的男性患者,坚持每天晚上临睡前压脐,3个月后性功能就恢复了正常,他打电话给周老诉苦道:“我每天临睡前压脐一次,不料凌晨一点左右阳物自动勃起,这怎么办啊?”周老风趣地对他说:“很好办啊,你只要不在临睡前压脐就好了。”其实,患者问这种可笑的问题,只是为了表达病愈后的欣喜之情,这在医学临床上是很常见的。肚脐眼儿就是神阙穴,在任脉上。阙,是君主所居住的宫城的门,“神阙”就是元神的门户。民国时期的针灸奇书《会元针灸学》上写道: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有气穴、肓俞,上有水分、下腕,下有胞门、横户,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转,十月满胎,则神注入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这段文字说明了神阙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疗效。我们都知道,脐带是婴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唯一通道,是胎儿身上最先长出来的东西。有了脐带,然后再生肾,肾是水脏,所以是“天一生水”,是人体生长的开端。婴儿生下来后,这条吸收营养的通道就关闭了,而压脐等于重新启用这条通道。只不过,这时孩子不再是从母体吸取营养,而是从生命的源头上激发自身的潜能,它的作用在于激发人体的元神、元气。所谓元神和元气,就是指人在生命开端那一刻就有的神和气,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不然不能发育成胎儿的生命。元神和元气一直伴着人走完生命的全程,而很多疾病都源于元气的衰弱,比如,精神萎靡不振,男女性功能不调,肠胃功能衰退,以及由气虚、气陷引起的内脏下垂、脱肛、子宫垂脱等,这些病都是慢性的,甚至可能伴随人一辈子,但只要重新激活元气和元神,任何病都能很快治愈。要激发元气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们,这个地方就是“神阙”。神阙是一个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的穴位。古人十分重视用神阙穴来养生和治病。神阙穴可灸不可针,古时候的医生遇到有人中风不省人事,总会灸这个穴,有时甚至灸到100壮乃至几百壮。名医陈良甫说:“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神阙穴一壮故也。予尝患久溏利,一夕灸三七壮,则次日不如厕……足见经言主泻痢不止之验也。又予年逾壮,觉左手足无力,偶灸此而愈。”这段话告诉我们,灸神阙穴可以延缓衰老,治疗慢性腹泻,还可以治四肢无力。灸法也很简单,只要您在穴位上拿艾绒堆一个柱,在柱头点火,艾绒就会燃烧,等燃烧到肚脐眼儿稍有疼痛的时候,马上用手把艾绒按灭。这就算一壮。灸100壮则要重复上述动作100次。有时候,还可以在艾绒底下垫一片薄薄的鲜生姜,这即可以保护穴位的皮肤,又因为生姜的辛温之气可入人体,效果更佳。所以,大家如果要灸神阙,我建议最好垫一片生姜。更简单一点的,还可以直接用从药店买回的清艾条,点燃后在肚脐附近熏烤。坚持艾灸,不久,您会发现身体变得非常舒服。对于我的那些老病号,我总是嘱咐他们自己在家里灸神阙穴,还有一些虚寒体质的朋友,我更会把艾条送到他手里,让他回去后一定要用。歌曰: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如果想采取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压脐,效果也十分好。压脐操作虽然简单,但每一个步骤都是大有学问的。压脐的时候为什么要把意念集中在神阙穴上呢?人的意念其实就是“神”,就是神药,属于“心神”,平时,我们忙于应付身边的工作和生活,心神都是散乱的,元气元神就在这种散乱的状态中不断耗散。压脐的时候,把心神收拢,让它回到“神阙”,因为这里才是它的故乡,如此元气、元神在没有耗散的状态下才能激发出来。有人也许会说:“我无法集中意念,总是胡思乱想,怎么办呢?”有办法!当您在压脐时默数自己呼吸的时候,意念自然就慢慢集中了。所以,我们压脐的时候要尽量以呼吸计时。就在这一呼一吸之间,我们身体的元气会慢慢升起,充溢到筋骨、肌肉、经络和五脏六腑之中。文章来源:节选于《人体自有大药》一书 作者:武国忠 北京著名中医师人体上下对应穴常用穴1、 百会 --涌泉:主治神经系统疾病,如厥逆,卒中,休克等,或针或灸,一补一泻,有良效。1-1.百会、涌泉、劳宫的关系人体主要以三大穴道与外界相通:百会、涌泉及本劳宮穴。百会通天、涌泉通地,劳宫则是可由人体主控的出入气穴。五心穴即天心百会,地心涌泉,人心劳宫。百会为督脉之腧穴,位于巅顶中央,是人身最高的穴位,百会与手足少阳、足太阳、足厥阴和督脉五条经脉相交会,故称三阳五会。百会穴能针能灸,可补可泻,具有醒脑开窍,宁心安神之功效。脑为元神之府,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枢,百会穴处于脑的中央,故为治疗神经衰弱、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的重要穴位。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之起始穴,肾与心、肝两脏关系密切,心藏神、肝藏魂,肾主藏精,肝主藏血,精血同源,两者相互资生。涌泉为足少阴之井穴,乃肾之根本,能滋养肾阴,温补肾阳,有开窍醒神,交济水火的功效。劳宫穴为手少阴心包经的荥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包络者,心之外围,能代心受邪,失眠之人必心烦心悸,六神欠安,劳宫穴为心包经之荥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泄烦、安神定志、温补阳气、行气调血的功效,针之能治疗心烦、心悸、头晕失眠等症。百会为天上阳火,涌泉为地下阴水,劳宫为人中之火,此天地人三才之义也。又百会天宫之土(头八卦百会属土),涌泉地宫之木(阴井五行属木),劳宫中宫之土(手八卦属土),观全卦水火相济,天地相交,阴阳平衡,故对治疗失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一句口诀“四边有病中间平”,就是说,人体的大药还存在于人体的“中间部位”。不过这个“中间”是相对的,我们就把它们统称为“中”字号大药吧。在“中部”周围的任何地方都可称为“四边”,所以,“中”字号大药也是为全身疗病养生服务的,适用症广泛,妙用无穷。按百会穴,好比天降甘霖,滋润万物,把人体蔫了的机能、心神和意志重新激活,让人振作,所以,百会不仅是一个治病的大穴,还是一个改变人精神面貌的神穴。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央,是人体的最高点。为什么叫百会呢?我们知道,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要汇聚到头上,而百会穴又是头部的核心,是百脉所会之处。百脉所会,意味着通过刺激这一点能牵动百脉,所以《针灸资生经》上说,百会穴“百病皆主”,意思就是什么病都能治。可以说,此穴百病都会治,所以叫“百会”。涌泉穴在脚心,也沾一个“中”字。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泉水奔涌而出的意思。涌泉穴,正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也就是起始穴。肾属水,肾水起于涌泉。人老脚先老,治病先治脚,而脚的正中心是涌泉。肾是人的先天之本,肾主水,主管人体的水液代谢以及泌尿生殖系统,而肾经的起始之穴就是涌泉。涌泉穴可谓集多个“重中之重”于一身。第一,因为涌泉穴是肾经井穴,所以,它能治与肾系统相关的众多疾病。如果人黑如炭色,本色外露,肯定是肾出了问题,而泌尿、生殖系统属于肾系统,涌泉穴能通治这两个系统的疾病。第二,肾主水,水液代谢不利,会导致水沉下焦,积成死水一潭。死水中是什么霉菌、恶虫都能长的,人体的死水中情形也是如此,所以人腰部及腰部以下的病,95%都与水液代谢不利有关,这就是上面所列的小腹急痛、泄而下重、足痉寒而逆、腰痛、阴痹、腹胀等。而涌泉穴喷涌出新鲜的甘泉,能疏导死水,恢复身体的活力。第三,心属火。心系统(也就是心血管系统和精神系统)的疾病大多是因为心火太旺引起的,如心痛、心烦等。水克火,这时候的涌泉穴,就好比灭火用的水龙头,正好把这过旺的心火浇灭。劳宫。劳,劳作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本穴物质为中冲穴传来的高温干燥之气,行至本穴后,此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化,穴内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湿,如人之劳作付出一般,故名。劳宫穴:包括内劳宫和外劳宫,内劳宫在掌中心(握拳时中指端外)主治:发热,无汗。外劳宫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泻、脱肛、遗尿等。临床应用: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兼能发汗解表。可与补牌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穴合用治疗脱肛、遗尿等症。劳宫穴是心包经上面的穴位,所谓“心包”,就好像是在心的外面保护它的包膜,它可以“代君受邪”,就是有邪气侵犯心的时候,它出来保护,先被侵犯。人的劳宫穴和涌泉穴相对能渐渐发热,劳宫在心包经,属火;涌泉在肾经,属水。中医讲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百会是“天”,涌泉是“地”,上则天部,下则地部,由通天达地,而顶天立地。这就是“天人效应”。百会朝天,通天合阳;气沉丹田,涌泉接地,通地合阴。天地合阴阳合,人体内的阴阳小循环,与天地阴阳的大循环合为一体。任督一通,人体阴阳气进到顶天立地大循环,所以按摩了涌泉穴之后要拍打百会穴。1-2.睡前按摩百会穴、涌泉穴、足三里穴各按30次,都可以有效地帮助睡眠。尤其是夫妻之间相互按摩,舒缓白天因站、坐而过于疲劳的脚部、小腿、背部,不仅放松身体,也是增进感情和快乐的好方法。2.太冲--合谷:主治筋脉拘急,痉挛,抽搐,口噤以及头疼,牙疼,疝痛,无汗等症.2-1.内庭、太冲、合谷-----上火嘴起泡按摩三大穴位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就是。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合谷穴就可以。2-2. 合谷、太冲——舒缓情绪的好帮手初次体验合谷太冲的魅力,还是在我初学针灸的时候。有一次牙痛的厉害,“头面合谷收”嘛,就让同学帮我针刺合谷穴,那几天还有些口苦目痛,又加了太冲穴。当时针刺完就觉得牙痛好了一半,于是就坚持针了三天。没想到针完之后不但牙痛好了,连每晚老是做梦的症状也没有了,一觉醒来心里清爽而平静,像秋天的湖面,感觉好极了。回去好好查了资料,原来书中早有论述:合谷、太冲穴合称四关。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二穴相配,为一阴一阳,一上一下,调一身之气血,理阴阳之失调。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和胃降逆,定志安眠之效。二穴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疗效较肯定。后世金针王乐亭名老中医用合谷太冲相配不但可以治疗失眠,还用治焦虑症、抑郁症、及轻度的精神分裂症,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后来在临床上就试着给失眠伴有情绪症状的病人用,很多病人都反应效果挺好的。但真正体会到合谷太冲的威力是我在心理科时遇到的一个患者。那天我正在出诊,有一个中年女性很急的走进来,一脸紧张的表情,眉头紧缩,眼睛瞪的大大的,眼圈很黑,面色晦暗毫无光泽。她一进门就说“医生,怎么办,我快坚持不住了,原来诊断过躁狂症,现在觉得快要发作了,我好想摔东西、打人。”当时我心中盘算要不要直接用抗躁狂药给她,询问后得知她已经停服抗躁狂药近半年了。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现试用下针灸。马上针刺了合谷、太冲,半小时后患者说情绪舒缓了很多,给她开了中药,留了医院电话,嘱其如有何不适速来医院就诊。一周后,刚刚到诊室门口,有个女性很高兴跟我打招呼“范医生,不认识我了吗?”我不禁一愣,看着面熟,但实在想不起来。“我是那个躁狂的病人哦。”真是变化好大,面色好了很多,黑眼圈退了1/3,神情很自然放松,我竟认不出了。原来病人家中有哈慈五行针,上周针过一次之后,病人回家天天按照我针的穴位自行针刺,情绪改善了,睡眠也踏实了。在跟病人一同分享快乐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合谷、太冲穴的镇心安神调情绪的强大作用。再后来跟针灸科的同事聊天时,才知道其实我院针灸科早就开展了针刺合谷太冲穴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是国家局课题,不禁笑自己孤陋寡闻。有次翻看周尔晋老师的《火柴棒医生手记》,也欣喜的发现用火柴棒点按合谷、太冲治疗两例精神疾患,也取得了满意效果。我想真正实用有效的方法,即使各位医家处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也会不约而同的发现吧。现在临床上遇到情绪不稳定或失眠伴有明显情绪症状的病人,我大多都会用到这两个穴位。您如果有类似的情况,也可以用按压或牙签圆头(注意不是尖的一头)点按穴位,每个5-8分钟。按压力度可稍大,如果有酸胀痛感最好,在你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即可。2-3. 理气解郁:让身体之气运行更顺畅 ------ 膻中、内关、合谷、太冲膻中是八会穴中的气会,被称为“上气海”,能够通达身体内外之气,调气宽胸,是治疗气病的要穴。膻中在人的胸口位置,两个乳头之间的中点就是。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属于络穴。什么是络穴?就是联络表里两经的穴位,是表里两经经气相通的部位。它的功能有点儿像大运河,如果把黄河和淮河看成两条经络的话,它们之间的那段京杭大运河就可以理解为是络穴,它把两条大河联系起来,使河水相通,沟通顺畅。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表里,所以内关穴同时联系了这两条经络。这一独特的优势使它很善于调节三焦之气。所以用它与膻中配伍,能够在理气的功效上相得益彰。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原穴,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太冲是足厥阴肝经上的原穴,肝主疏泄,所以也具有极强的舒调气机的作用。什么是原穴?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一种基本物质——元气。中医认为元气来自于肚脐下“肾间”,然后散布到人体各处,在人体的四肢相应的穴位上停留,停留的穴位就叫原穴。原穴是储存元气的地方,它与人体的元气关系非常密切,人体的十二经脉都有自己的原穴。合谷与太冲两穴“原原相伍”,疏肝理气、调气和血的作用非常好。平日里怎么使用这4个穴位“理气解郁”呢?很简单,不需要特定的方法,按摩、拔罐、刮痧、艾灸等方法都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没事的时候多按按它们。坐办公室的人工作间隙用圆珠笔帽轮换着点按这几个穴位,既行气,又醒神。值得一提的是,脾气不好的人,尤其是那些急躁易怒的人,应该多利用这4个穴位保健治疗。道理很简单,气机瘀滞时间长了,便会化成火,使脾气更加不好,脾气不好伤气,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用这个方法调气,气顺了,脾气自然会改变。(特别提示:“寸”是指同身寸,一般把手指的拇指关节宽度作为1寸,把除拇指外的4个手指并拢伸直,与中指近侧指关节横纹水平的4指宽度作为3寸。)3.肩隅--环跳:凡四肢所发生的一部或半侧痉挛疼痛,麻痹等,用之皆效。4.尺泽--委中: 凡四肢所发生的一部或半侧痉挛疼痛,麻痹等,中毒等,取二穴青筋放血即可。4-1. 要穴解: 列缺 尺泽 神门 委中 血海 天枢4-1-1. 补肺益肾的列缺穴: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阴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4-1-2.散热去痛的尺泽穴: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4-1-3.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4-1-4.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4-1-5.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4-1-6.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每天上午的9~11点,如果你可以拿出点时间来,那么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4-1-7.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4-2. 一荨麻疹病人,耳背、尺泽、委中放血,大效,病人十多年从未感觉如此轻松5.人中--风府:主治卒然口噤,昏迷不语或癫狂歌哭,精神失常等疾。6.少商--隐白:主治出血癫狂等疾。6-1.为观察“井穴”对癔症瘫的确切疗效,为针刺治疗癔症确立最佳方案。选择手太阴肺进穴少商和足太阴脾井穴隐白,治疗癔症瘫痪40例。结果:3次针刺有效40例,其中1次针刺治愈32例。作者认为:井穴治疗癔症瘫疗效可靠,操作方便,是治疗癔症瘫的有效方法之一。6-2. 中风后肢体麻木是临床上中风患者常常伴有的症状,主要以前臂至指端及小腿至趾端部位麻木为主。笔者自1998年以来,选用少商、隐白穴,用点刺放血的方法治疗此症,每收良效。6-3. 观察灸少商、隐白治疗痰气郁结型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结论:灸少商、隐白能够有效提高痰气郁结型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6-4. 双少商穴配双隐白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病穴位名称双少商穴(手太阴肺经井穴,属木)配双隐白穴(足太阴脾经井穴,属木)分治疾病少商穴:主治颌肿喉闭,烦心嗳气,心下满胀,汗出而寒,咳逆,疟振寒,腹满,唾沫,手挛指痛,咳逆痰饮,唇干引饮,食不下,臌胀,掌热寒悚,战栗,喉中鸣,小儿乳鹅.隐白穴:主治腹胀,喘闷不得安卧,呕吐食不下,胸中热,暴泻,鼻血,尸厥不识人,足寒不能温,月经过时不止,小儿客忤,便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癫狂,多梦,慢惊风,昏厥,胸痛.合治疾病胸中热,烦心嗳气,喘闷,心下闷,不得安卧,咳逆喘满,腹满腹胀,饮食不下.主治疾病 胸中热,烦不得眠,腹满腹胀,咳喘病,不思饮食,有清热、治咳喘、消化不良及治喉肿、鼻血之效.备注说明 少商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大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隐白穴定位: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开0.1寸,红白交处.(足大趾端内侧去爪甲如韭叶).本法立足于用指压或圆珠笔钝头按压,不建议采用针灸,针法对严重的心脏病患者不宜,故此郑重说明,以提醒自学者注意.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慢性病可坚持按压3到5个疗程,一定会有比较理想的疗效.7.天枢--足三里:可调治消化道诸疾,如腹疼腹胀,消化不良,泻泄,痢疾等。7-1. 指揉天枢、足三里为主治疗小儿泄泻73例【摘要】:小儿泄泻是2岁以内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由于小儿脾常不足,故无论外感六淫、内伤乳食,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泄泻。许多小儿因泄泻迁延不愈而影响生长发育。笔者用指揉天枢、足三里为主治疗73例,兹分述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73例均在2周岁以内。6个月以下37例,6~12个月18例,12个月以上18例。病程在7天以内32例,7~30天31例,30天以上10例。小儿泄泻的诊断标准为每日大便3次以上,大便呈水样或薄糊状,夹有不消化食物或奶瓣。大便常规检查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红、白7-2. 足三里、天枢穴为主电针治疗急腹痛7-3. 便秘按压天枢穴和足三里穴位按摩疗法:天枢、足三里.定位:天枢穴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操作:采用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以上穴位,两侧可同时进行。疗程:每次按压10~15分钟,每日2次,10天1个疗程。推拿治疗:摩腹助运,顺时针摩腹,自左上腹-脐-小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顺序;推按降结肠,若在左下腹部摸到粪块,可向下方用力推按,若能听到肠鸣音为最佳;直擦腰骶,在腰骶部做上下的快速擦动以温阳助运,促进粪块排出。腹宜常摸防百病,顺逆各转三十六(圈),力度适中宜肠胃,早晚坚持便秘除。7-4. 肠胃不好,灸足三里,神阙,关元。7-5. 大便不规律: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8.胃俞--梁门:主治胃脘疼痛,痞满,呃逆,呕吐等胃部疾患。8-1. 梁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配伍] 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8-2. 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主治]:梁丘穴的主治症状为: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该穴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指压按摩疗法治疗怯寒症。足阳明郄穴。本穴言为胃经郄穴,它是从本穴的功用上而言的。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而本穴的特征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如胃经的水库一般,针刺本穴有水库的开闸放水作用,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故为足阳明郄穴。9.肺俞--俞府:主治咳嗽,哮喘,咳血等肺部疾患。俞府穴--调动肾经气血的不二大穴 ●有些人总是饿了也不想吃饭,或是总感觉倒不上气来,经常按揉俞府穴能调动肾经的气血,解决这些问题。●脚心发凉是气血循环不畅造成的,坚持按摩俞府穴对于治疗脚心发凉很有效。俞府就是指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我想,脚心发凉必是气血循环不畅造成的,于是我就让她用力点按俞府穴,几分钟过后,患者马上觉得脚心发热,不凉了。10.命门--关元:主治一切虚脱,宜灸。10-1. 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 ...10-2. 阳虚人穴位养生:足三里+关元+命门阳虚之人可以通过中医的经络穴位养生来保健身体,其常见的保健穴位为关元穴、命门穴、足三里等穴,阳虚之人有针对性的对这些穴位进行灸按,可以帮助防止很多夏季疾病,对一年的身体健康维护十分重要。足三里:【主治疾病】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此外,对更年期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关元穴:【主治疾病】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命门穴:【主治症状】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青春痘等。10-3. 冬至前后的这几天,有条件的可以艾灸神阙、关元、命门等几个穴位,或者早上在嘴里含几薄片生姜,含一会儿之后嚼碎咽下。10-4. 温补脾肾扶正气----关元、命门、气海、中脘是灵丹。10-5. 养生:关元、命门、足三里、神阙、中脘利用艾火长期温灸五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下面就详细介绍艾灸最常用的五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足三里、神阙、中脘。10-5-1.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10-5-2.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10-5-3.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10-5-4. 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此穴多用隔物灸。《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具体方法: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10-5-5.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温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易学易会。以上穴位怎样灸:将艾卷燃着一端,在足三里、神阙(即肚脐眼)等五穴位上熏灸。先反复测度距离,感局部温热舒适而不灼烫,即固定不动(一般距皮肤约3厘米),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作为保健可隔日或三日一次。清晨或睡前皆宜,每次10-15分钟。终年灸五穴,不仅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还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11、中脘--至阳:主治一切脾胃疾病。11-1. 至阳【取穴】: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功用】理气,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主治病症】身热,心律不齐,胸闷,胸胁胀痛,脊强,腰背疼痛,黄疸,咳嗽,气喘,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肠炎,肋间神经痛。【人体穴位配伍】至阳配曲池穴、阳陵泉穴、脾俞穴治黄疸;至阳配天枢穴、大肠俞穴治腹胀、肠鸣、泄泻;至阳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心悸、心痛。【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功能作用】壮阳益气。【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11-2. 指压至阳、中脘、内关治疗腹痛等症。一般指压穴位2~5分钟,症状可减轻,再可巩固几分钟。视病情重,指压穴位的强度可加大一些,持值时简可长一些。12、公孙--内关:主治心腹胃痛,呕吐,痞满,心悸,怔忡,等疾病。12-1. 公孙配内关,治疗低血压的能手12-1-1. 脾经上的阴陵泉与胆经上的阳陵泉是成双成对的穴位。二者两两相对,分别在小腿的内外侧,内为阴,外为阳。这两个穴都是合穴。合穴我们知道,是经络上脉气汇聚过来,气血比较充足的地方。陵泉,有点像我们北京的十三陵,在陵墓的旁边,一个大大的水库。阴陵泉在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的地方,陵指的就是高高耸起的膝盖,像一个山陵、土丘一样。泉则是指凹陷的地方,凹陷下去,像一个水库,贮水量很足,阴陵泉就是我们腿上的一个十三陵水库,贮藏着丰富的气血。阴陵泉在小腿位置,又是气血深藏的地方。所以,刺激它,有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消肿。尤其是下肢水肿,更是它的特长所在。很多人上班,一坐就是一天,一站好几个小时,难得动几下。一到下班时候,起身就会发现,小腿肿胀得厉害。而喜欢逛街的女士也会发现,走了几个小时之后,脚肿得鞋子都穿不下去了,坐下来的时候也会习惯性地抬起腿,用手去按揉小腿的肌肉。这就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就要用到我们的“小腿消肿穴”——阴陵泉了。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这个问题就可得到很好的解决。另外,一天的时间里,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条件的话,最好每隔两小时换一个姿势呆一会儿。坐着的朋友起来走几分钟,站着的朋友抽时间坐几分钟,让腿脚的气血有一个缓冲的机会,这样也比较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12-1-2. 公孙是轩辕黄帝的姓氏,所以我们也常将他称为公孙黄帝。我们知道,黄帝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谦谦君子,为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文明财富。一生致力于为民众造福,别无所求。这一点和我们的脾胃很相似,脾为后天之本,为土,培育万物而无所怨言。古人认为:肝木为公;木生火,心火为子;火生土,所以脾土为孙。虽为弱小,却能滋养肺和肾,供应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能源,所以取公孙之意。公孙穴在脾经之上,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公是年长者的尊称,指众,总汇的意思。孙,则是子嗣的延续,有卑小之意,就像经络的支系一样。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从这里通向胃经,奇经八脉的冲脉也与之相通,所以视为公孙。说到公孙,喜欢看电视剧的同志可能会联想到公孙策。作为黑脸包公身边的谋士,公孙策简直就是智多星的化身,总能替包公出谋划策,解决一些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的公孙穴也有这样的能力,别人能解决的问题它可以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它也能解决。公孙穴最大的特长就是治疗低血压。这个病在临床当中非常棘手,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药物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的公孙穴就有这个功效,有低血压的症状、经常头晕的同志可一定要认识公孙穴,记住公孙穴,将它和手上的内关穴一起按摩,是克制低血压的法宝。晚上洗完脚以后,可以在足弓处抹一点橄榄油,然后用刮痧板,顺着足弓刮拭,缓缓刺激,如果感觉疼痛的话,一定要多按摩几次。再配合内关按摩,长期坚持,公孙穴肯定可以给我们身体一个满意的答复。公孙穴的位置不是很好定位,它在足弓的中点往后一点,也就是太白穴的旁边。刺激的时候可以以整个足弓为刺激点,找到穴区即可。13、后溪--申脉:主治头面颈项诸疾以及目肿,喉痛,盗汗,癫狂等。14、临泣--外关:主治手足麻痹,头风,面肌痉挛抽掣,牙痛,耳聋以及肝胆相火引发之肋痛等。肋间软骨炎或者肋间神经痛按摩外关和临泣两个穴位14-1. 外关为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道。〖人体穴位配伍〗外关配足临泣穴治颈项强痛、肩背痛;外关配大椎穴、曲池穴治外感热病;外关配阳陵泉穴治胁痛。〖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气。〖运行规律〗一是循三焦经上传于支沟穴,二是别走心包经,三是上行于天部并交于阳维脉。〖功能作用〗联络气血,补阳益气。〖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14-2. 临泣穴主治症状为: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人体穴位配伍〗临泣穴 配三阴交穴治痹证;临泣穴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月事不利。〖附注〗胆经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穴。足临泣穴俞穴,属木,足少阳带脉穴之会。〖穴义〗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名解〗(1)足临泣。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之意。泣,泪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2)胆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在本穴的变化不光是化雨冷降,时亦有部分水湿云气向外传输,本穴为胆经水湿风气的向外输出之处,故为胆经俞穴。(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除在本穴化雨冷降外,同时亦向外部输出,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其属木。(4)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与带脉穴气血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相同,气血特性相同,故为足少阳带脉穴之会。〖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运行规律〗小部分化雨冷降归地并传于地五会穴,大部分传向胆经之外。〖功能作用〗运化风气,冷降水湿。〖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点,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15、列缺 --照海:主治疝气,痔疮,便血,小便淋漓不畅,死胎不下以及牙痛,咳血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经第几天可以灸隐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