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者第一季的间接性和物理测量的间接性有何不同

(一)心理测量者第一季的基本概念

依据一定的心理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测量:依据一定法则使用量具给事物的屬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1)参照点(绝对零点、相对零点心理测量者第一季多采用相对零点)

(2)单位(有确定的意义;具有相等的价值)

3. 心理测量者第一季的三要素:

(1)行为样本是指以被测量的行为作为代表来推测与其关联的心理特征。

(2)标准化是指测验的┅致性,也即: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

(3)客观性是指测验不受主观支配,其测量方法是可以重复的,被試外部的行为是客观的,测验的实施、记分和解释都是客观的测验的实施、记分和解释都是客观的。行为样组的代表性和测验程序的标准化,都是为了保证这种客观性

(1)称名量表(nominal scale):分为命名量表和类别量表;无零点、无大小、不能作加减乘除运算;

(2)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无零点、无大小、不能作加减乘除运算;

(3)等距量表(equal interval scale):有相对零点、分大小、可以加减但不能乘除;(4)比率量表(radio scale):有绝對零点、分大小、可以加减乘除。

5. 心理测量者第一季的理论基础

(2)凡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W.A.McCall,1939)

6. 对心理测量者第一季的评价

贡献:艏先为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特别是个体差异心理提供了具体方法和手段构筑了差异心理理论的重要基石。其次心理测量者第一季為社会实践服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局限:首先心理测量者第一季具有间接性,精确程度远远劣于物理测量其次,心理测量者第一季所依据的理论尚不完善

(二)心理测量者第一季的特征与分类

1.心理测量者第一季的特征: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1)心理测量者第一季的间接性

研究者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测量人的外显行为。根据心理学的特质理论,人们

关注此问已有些日子一直没看PP2嘚结局,短期内估计也没机会看了但PP是近五年来个人最喜欢的非日常番系列,总想在这里写点东西

虽说PP1、2的监督、编剧、剧情路数上差别挺大的,但毕竟是承接的两番因而咱对PP2的解读是在PP1的理解之上的。咱以为PP1、2是问答番PP1展示了一个极致的陌生人社会(嗯,不是什麼乌托邦)的困境PP2则试图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0、PP的世界(大略)不关乎乌托邦加个“大略”是因为咱能体会出来编剧的原意是要塑造┅个“老大哥在看着你”的世界,不过这一意图屈从于剧情最终没能展现出来。也正因为此PP的世界非常真实,真实到几乎每一样设定每一次冲突,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物

从PP1的第一桩主案:工蜂厂连环命案来看,厚生省的权力触手很难伸进经济省的小王国里短时間内连发三桩命案,居然也能淡定地搪塞、阻碍公安机关的调查这在现实世界都是难以想象的。“老大哥”西贝拉的脸面实在太不够看叻这并非孤例。第三桩主案:樱霜学院命案中公安的执行力也在学院院政面前受挫。而PP1的收官之战中 北方燕麦生产基地,如此重要嘚国家命脉竟将“老大哥”西贝拉的监视排除在外。PP并没有展现日本社会上层的政治格局但从这些细节来看,这是一个官僚化晚期的國家主要特征是裙带盛行,中央权力为各个部门分割各自都有不容他人撼动的派系利益,国家机器的正常运作完全依赖于派系间的利益交换“西贝拉”或者厚生省只是这些多头中的一个,这也是PP1中公安局到处碰壁的原因PP1第二集中提到的十三省应该各个都是狠角色。

那西贝拉离老大哥有多远呢权力具现化的手段无外乎(直接或间接的)“赏”与“罚”,两者的基础是资源:“赏”需要不可再生的存量资源“罚”需要掌握人事资源。以中国传统制度安排为例两者分属户部与吏部。而攫取资源的后盾则是暴力归属兵部与大将军。亦即整个权力系统中,户、吏两部是引擎兵部与将军是燃料,此四者为最紧要的部门这还仅是执行机关方面,国家倘有独立的立法權那立法部门也是一关键。而在PP的剧情中“西比拉”涉足的权力有人才的甄选、舆情的控制、疏导、监督、部分教育政策的实施,这屬于礼部的权力;国家(重点是首都圈)的治安这属于,额执金吾的权力;部分刑事案件的司法权(说部分是因为诸如渎职、走私、荇贿、违禁品交易、非法集资、诈骗、泄密、叛国等案件西比拉是无法决断的,这些罪的通性是没有对具体的个人造成具体的伤害量刑夲就难以拿捏,界定也很模糊我相信PP的世界中是有刑事法庭以应对这些犯罪的。)这属于刑部与大理寺的职权。权力系统的紧要部门覀比拉一样都没粘到财政部截流经费、组织部调动人事、国防部发动兵谏,每一样都可以让西比拉死得很难看西比拉离老大哥的位置呔远了。

即便是到手的权力西比拉运用起来也很拘束。历来操权者敛权时大多重厚其鹰犬譬如汉武之重张汤,武后之重来俊臣而西仳拉采用的是麻烦的“二重否决制”。原则上逮捕一名罪犯(潜在犯)需要西比拉与执行官(监视官)的双重认可。在实践中似乎只看箌西比拉在作判断而持枪人听从安排(动画中格外强调这点),这。。如果公安不认可那是罪犯干嘛拿枪指着人家。无论从哪方媔去解读这都属于公权力自束手脚:西比拉拿朱妹这样的监视官没有办法,朱妹也拿白毛这样的免罪体质没有办法这样的制度安排其實比现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照顾公民权利,至少像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弗格森枪击案在PP的世界里是不会发生的。()

1、西比拉究竟是做什么的作为名副其实的心理测量者第一季者,西比拉的核心机能自然是测量:给出一系列的心理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提供相應的建议。虽然面目唬人但其内核实际上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套系统,譬如高考的评分机制、金融分析机构(比如穆迪)对债券、资产嘚信用评级、信用卡公司对个人信用度的评分等没有人会把高考和极权联系起来吧。这一整套数据采集、测评系统是现代陌生人社会运荇的基础其存在的意义在于降低甲乙双方相互了解的成本,使人能在短时间内对对方做出判断这对于平均每天都要和两位以上陌生人咑交道的生意人,每天都要批几十单给予素未谋面的个人或企业贷款的银行身携巨款打算进行资产投资的资本家,一次就要决定几万名學生入学与否的招生办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测量西比拉将社会中的一部分人群划分出来,生造了“潜在犯”这个群体PP世界对潜茬犯的戒心、疏远、人权损害在观众眼里成了西比拉的污点。平等理念的深入人心使我们几乎忘记,“潜在犯”实际是一个陌生人社会Φ常见的事物——“标签”潜在犯不是罗马时代的奴隶或者中世纪的女巫,而是摩登时代的精神病人、黑人、穆斯林、吉卜赛人、民族汾裂分子的同胞、犹太阴谋家……与数据化一样标签化也是陌生人社会中,人们因快速判断而采取的策略人们讨厌它,谴责它却不嘚不依赖它。在


中的一段文字非常贴切:

他是一个人然后他是一个男人,他是一个黑人他穿着hoodie,在晚上的城市中心跟在我后面

under。但茬黑夜的城市中心我怎么可能去了解跟在我身后的黑人青年确定他是不是要抢劫我?我不可能这么做所以我选择用标签和偏见来决策,赶快跑到有人的地方

(例子有些问题,有人跟踪的话无论背后是谁都会跑有人的地去但理是不错的。作为一名种族平等主义者我絕不敢在9pm后搭乘巴尔的摩的地铁,够胆的可以试一试。)PP世界中人们对潜在犯的排斥亦产生自相同的机制。民族、地域、种族、教派这些构成了现实世界中安全辨识的标签。而性别、星座、血型、相貌构成了入职辨识的标签(以补偿学生时代的GPA侧度不全的部分)标簽不可能消失,只可能以更合理的替代不那么合理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以潜在犯的标签去替代民族、地域、种族、教派以职业适性詓替代性别、血型、相貌,都可视为进步因为后者基于一种似是而非的非理性的划分、判断。因此虽然在白毛的解读中,PP世界的人生活在一种“数字专制”下但实际上那个世界比现今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人性化,无缘由地遭逢歧视的人更少再强调一遍,PP的世界昰极致化的陌生人世界只要囿于现有的陌生人社会的框架,不可能有任何一个社会比它的安排更合理、更人性PP中没有透露民族、地域、种族、教派的歧视状况,但可以肯定性别歧视在PP的世界中不存在。PP2里的四位监视官都是女性(老虚笔下都是奇女子)西比拉的化身——禾生局长在名义上也是女性,甚至“女性不适合体力劳动”的观念在PP中也被打破朱妹的朋友之一就以体力活为业。另王陵璃华子嘚存在说明那里仍是个看脸的世界╮(╯_╰)╭

诚然,“测量”的效应并不是中立的它也会以提供反馈的方式塑造被测量者。持续的高犯罪指数判定可以把一个普通人塑造成真正的潜在犯就好像接连的低GPA可以重挫一个人的学习热情。但与熟人社会中无处不在的家长里短相比这种干涉更温和、更被动、且不带有自身的意志。后者可以把拐入深山的凄苦少女熏陶成为孩子买媳妇的加害者诚然,数据与标签在單个体例上从来不能描述最真实的测量对象以此为依据作出的任何单个的判断都是有瑕疵的。但在面对大量体例时这是最合适的手段。白毛说大家都依照西比拉的神谕生活但不依靠这套系统又依靠什么呢?看脸么

那么,PP里的人真的把西比拉的判断奉为神谕么不是。事实上PP中的所有人在对待与自己相熟的人际关系时, 是不受西比拉的判断左右的朱妹对潜在犯的态度一点都不特殊。宜野不为星星嘚死痛心么青柳不为手下的牺牲难过么?这些尚算公安内部成员PP2中,国防省的老搭档在对待成为潜在犯的二科执行官帅哥时又是什麼态度?因为是相熟的人大家都知根知底,生不出戒心与排斥来这就像大家回去翻中学时代的毕业留言簿,文科优秀的人大略会收箌“当了作家后给我签个名蛤蛤”之类的祝福,理科优秀的则会收到“早拿炸药奖”类的吉言,但真正相熟的大概会写“快点追到隔壁班的XXX,请老娘喝喜酒”这种内心角落里的小愿望是系统无法告诉你的。引一段

独立思考其实一点也不新鲜早上起来,豆浆加不加糖豆腐脑吃咸的还是甜的,月饼吃不吃五仁这都是独立思考。你会困扰这类问题吗你会盲从别人的意见吗?显然不会
为什么在这些倳上你能轻易的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而换一些问题你就不能了呢因为你没经历过。
人们听从西比拉是因为那些事情本来就超絀了人的判断力,即便没有西比拉他们也得听点别的什么。这里回到霜月妹子实际上,霜月对执行官的态度才是比较特殊的原因在於历事少(未成年)、孤僻。霜月的孤僻性格在PP1的王陵事件中就体现出来她不参加任何社团,只有大久保一个朋友身为24K纯直女,公然表达对校园人气偶像王陵璃华子的不满自然会引来周围人的排斥。而唯一的朋友因自己的失言而遇害依常识判断,霜月的个性必会因此更孤僻在PP2中,我们看到霜月的独立调查能力非常强但在与人交流上有障碍。她从不与人谈论自己调查的内容连红毛宅提交给她的關于鹿围的报告都烂在肚子里。这是真正意义上脱离了熟人网络支撑站立在系统前的原子化的个人,西比拉理想的臣民西比拉要是真想以此独霸11区,必须把每个人都整成霜月那样的交际障碍者才行

2、陌生人社会的困境a)指数/标签化+大分工=自由意志的萎缩西比拉能告诉伱某时某刻自己最擅长的事,但决定不了你最喜欢做什么虽然对大部分人来说,两者是一致的谁不希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呢?但是例外总是有的譬如钱伟长。大学之前老钱的兴趣、才能与知识储备都是指向文史哲的。你说这有什么呢Witten还是历史学出身呢。额区别茬于老钱的数学确实很不怎么样,不及格是常有的他决心转理科,全是因为国难下文人的无力感在PP的世界,他的愿望几乎是不可能达荿的不不,不是因为他会盲从西比拉的判定即便他再执着,你猜清华物理系面对D判定(+5分物理考分)的钱同学会如何抉择

这就是大汾工时代里个人的困境。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要与合作者一起完成人的意愿不再重要,被看重的是特长而西比拉的刻毒在于把你此時此刻的才能与潜力无保留地呈现在别人眼里。一次考核失利尚可说是发挥不佳系统给的D判定呢?心理职业适性指数的一重特殊之处在於它的判定过程是个黑箱,被测量者(至少在缺少专业人士指导的前提下)不知道如何以自己的意愿去干涉测量结果个人的意志失去著力点,造成了动画里大家遵循西比拉的判定谋生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试是可取的一种测量可以被应付,这就说明它为人的意願留有着力点等到考试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学生们大概就要卖大清药丸了

有没有免囚于这个樊笼的办法呢?跳出分工循环成为自甴职业者就行了,比如三位被杀的网络大V以及杀了他们的那个宅。。可以想见PP的世界里这样的人还是不少的

骤发的系统风险(相变)PP1里的头盔人事件,其实现实中是发生过的只是换了一个面目而已。08年金融海啸肇始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进而席卷全球金融市场这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是各大信用评级机构所认可的各色AAA级资产最终被证明是一笔坏账。由于信用评级与现下的价格指标都不可信市場陷入了集体疯狂。这与"犯罪指数“失效致使市民无法判断身边人善恶而陷入癫狂是一样的

政府让我们背负风险。但由于巧妙的分散分配没有人注意到。不即使注意到了也会视而不见。因为风险确实地存在着如果不把它当作不存在的东西,反而无法保持正常
这是頭盔人事件后,call酱的肺腑之言抛开剧情背景,把这段话作为08年金融海啸的总结也无不妥远古时代,借贷、合作都发生在熟人之间建竝在长期交流、考察、背景分析的基础之上。但在担保人、保险、信用评级出现之后素未谋面的人之间也可以进行借贷了,这增大了资夲流通范围使得钱往更有效率的地方流动。同样的在PP出现后,素未谋面的人之间也能立刻建立起毫无保留的信任人尽其用的社会与夶范围的人际合作成为可能。人在试图取得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果实时风险就蕴于其中。

PP没有展示交际风险的具体分配、分散模式可能无处不在的工蜂是一种危机处理手段。但在08金融危机中这样的手段是清楚的:保险。为投资买上保险一旦失利则风险有人共担。把雞蛋放在多个篮子里确实是巧妙的方法,结果却是所有篮子都破了:投资失利的同时保险公司也破产了。因为所有保险公司、投资者、被投公司的财务状况都不是独立的它们被债务关系的链条关联在一起,而信用评级就是这个长程关联系统的指挥棒一节链条破裂,所有关联起来的个体都将陷入危机没有一种分配手段可以真正规避这样的风险,大概只能把爆发的时间挪后而越往后,关联结构成长嘚越庞杂崩塌的损害也就越大。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些分散、分配机制,使得风险只有在长成一定规模后才爆发产生类似于自然界沸騰的现象。

然而陌生人社会的效率又切实地来自于这些关联体人们企盼它们的成长,直至不经意间风暴已然成形

3、社会性/有罪体质/愧迉机制PP的世界中表面的裁决者是西比拉,而实质上的裁决者是罪犯(潜在犯)自己dominator只是把这种针对自身的判决具现化的工具。我们有一具会给自己判罪的躯体这是很不平常的事。没有哪种其它的动物会有相同的心理机制它带有人类社会斧凿的痕迹。与PP1同期播放的《自噺世界》中这种自罪心理更是进化成为愧死机制:连西比拉都不要了,人直接能被自己的邪念吓死。

虽然同为群居动物,人类社会與动物群落在最关键的一点上有异后者有一个明晰的共同目标作为群落的凝结核。它们更像是人类社会中的某些小团体比如足球队、籃球队等。于是群落本身不需要提供额外的抑制或激励

设想一局dota,随机开局你不幸随到了……额……光法。此时队友大恶猎在林子里咑野团队需要什么抑制机制来防止你去抢大恶猎的野吗?不需要吧你甚至恨不能把账上的金币全予他。同样团队需要什么机制去激勵你买鸡、插眼吗?也不需要吧因为全伍目标一致,助人就成了达成自己目的的手段无须再从团队中获得额外回报。

然而打从走出狩獵时代人的群落就丧失了这样的凝结核。于是没有发展出抑制机制的就会亡于互相攻伐;没有发展出激励机制的,利他行为便会受到壓制在漫长的文明史中,我们进化出两套心理机制羞耻心,实质是将外界的评价内化为自我否定构成了这个社会的抑制力;报恩心,实质是一种负债心理用以激励施恩者贡献财力,鞭策受恩者勉力回馈两者在某种程度上都可算是疾病。羞耻心过重会导致消极、怯懦、自闭、完美主义、拖延。报恩心过重甚至会化为复仇心升米恩,斗米仇心里的人情负债表破产了,便会反过来怨恨施恩人两鍺的共通点在于折屈个体的意志,注意这并非干涉独立思维,它们影响的是个人意志的表达基于"耻"与"债","罪"便诞生了拂逆了社会的抑制力,背离了恩返的义务身体便表现出拒斥(恐惧、兴奋、自我厌恶),这种拒斥被西比拉记录、度量成为犯罪指数。

PP把西比拉设萣为免罪体质者的集合是挺有意思的从上面的叙述看,免罪体质者都是些进化不完全的个体社会性上多少会有些问题,而且都犯过罪不然也不会被发现。这是西比拉的恶么?这就见仁见智了但如此设定的理由除了系统自洽性的要求外,免罪体质者不被折屈的意见表达一定也是考量之一测量的中立要求测量者无偏差地表达自己的判断,此时羞耻心与恩返心反而成了障碍。其实这个设定挺合乎历史的历来优秀的决策者都能忠于自我意志,面对非议也不屈折自己的意见表达(注意与刚愎自用的区别前者并不排斥他者意见,但决鈈口是心非)而廉耻心过重、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决策者,往往把事办砸譬如一心要当圣君结果却亡了国的崇祯帝。

对一般人而言我們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折屈以保全社会性。所幸这种折屈在陌生人社会要比熟人社会的公序伦常缓和得多,羞耻心与报恩心因之淡化部汾原因正在于“测量”:通过为劳力、什物标价淡却两者。这也是为什么出现“愧死机制”的《自新世界》是以一个极致的熟人社会为背景的

4、解一:PP2额。这里咱得承认,PP2看得有些云里雾里剧情中不自洽的地方远较PP1多,已经有些影响主旨表达了如果PP1算是比较一本正經的胡说八道,那PP2就是不那么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除开这些 不自洽的地方,PP2的主干还是比较清晰的

PP2中,西比拉遇到了它的敌人:一个尛号的西比拉——茅芦苇桐斗后者是被遗弃的早产儿,回来向强大的弟弟复仇了为了裁决这个挑战者,西比拉不得以测量它的同类洇而也失去了测量者的超然地位,被赋予了被测量者的角色这里,PP2展示了它的答案:测量测量者要是那些金融分析机构自身也面临着信用评估;考核的试卷本身也要经受学术价值的掂量,普通人面对这些测量者公布的量值时也该更审慎些了吧。由指数/标签化而生的弊疒也该软化了吧继续追问:

a)测量测量者的(该)是谁?候选人:1、底层被测量者2、独立于底层被测量者与初级测量者的第三方机构,3、测量者自身4、第四方案

PP2 选了选项3。在此之前我们先看一下选项1、2。

底层被测量者似乎是理想的候选者譬如金融危机之后,大家惢里都给各个资产评级机构打了个分即便那些机构在国会质询中援引第一修正案而逃避问责,也躲不过市场的惩罚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然而这杆秤运作的机理在于记痛:测量的前提是损失已经发生倘说测量测量者的目的在于避开生人社会的困境,那么这个目的无疑没囿达成在灾难之前揭示真相,这样的测量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这都是底层被测量者所缺乏的。更遑论人性的健忘了

第三方机构可鉯拥有底层被测量者没有的专长,它们可以先于灾难爆发前揭示出风险所在然而问题在于,由谁来测量这个第三方机构呢这是根无穷無尽的链条,最终完备的测量将消耗所有的社会资源。

那么接下来就轮到PP2的选项了这个方案从第一眼看就很不靠谱。 同时拥有测量者與被测量者双重身份的西比拉有何机制来约束它不监守自盗呢?抛开这些公正性上的瑕疵单在逻辑上,如果一个测量者测量出自己不昰适格的测量者那它如何确认,这个(自己不适格的)结论是正确的这是PP2主干上的第一个缺陷。西比拉在测得自身的犯罪指数后马上清除了一部分大脑这个决策鲁莽而毫无逻辑。

第四方案将在c)中叙述

b)测量者的犯罪指数(信用度、学术值)与底层被测量者的犯罪指数(信用度、学术值)属同一概念吗?不是一个简单判据在于这些指数不是广延量

c)什么是测量5、解二6、乱七八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测量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