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热膨胀系数是看不见的,我们要想知道它膨胀或收缩,首先要想办法把空气热膨胀系数

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 程伟锋
师:这是什么?知道吗?
生:烧瓶。
师:(师左右摇一摇)有没有东西?
生:没有。
师:真的吗?
师:有什么?诶,刚才说没有,现在说有了。
生:有空气。
师:你为什么觉得有空气,空气有什么特点?
生1:摸不着,看不见。
生2:没有气味。
生3:无处不在。
生4:透明。
生5:没有味道。
师:程老师刚才甩了一下,你觉得空气还有什么特点?
生:还有。
师:空气有什么特点?刚才大家讲了很多,程老师来补充一个,你们看对不对。空气会不会流动?
生:不会。
师:我们经常感觉到电风扇扇来,那是不是空气在流动?
师:是空气被电风扇带动之后,流动过程让我们感觉到的,也就是说空气还有一个特点是会流动。只是我们看不见,等一下我们就要来研究它。
师:昨天我们用这个装置解决了什么,这里面是什么?
生:红墨水。
师:解决了一个水的一个什么性质?
生:水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非常好,程老师把它放到热水里面去,有什么现象?
生:会上升。
师:液柱上升,说明什么?
师:放到冷水里呢?
生:会下降。
师:说明什么?
生:冷缩。
师:水有什么性质?
生: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那么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认为有的请举手。
生:一部分同学举手,一部分没举手。
师: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自己想一想。这是你们的猜测,有些同学举手了,有的没举手。
师:想不想验证你们的猜测?
师:我要去研究空气,需要解决什么?刚才我们说了空气有什么特点?
生:看不见,摸不着。
师:是啊,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才能让它看得见,或怎么借助别的东西让它看得见(摸得着)呢,刚才程老师还补充了空气的什么特点?
生:空气会流动。
师:会流动,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前面在研究水的时候水是一定的,没有倒进去,也没有倒出来。说明空气的多少是不是也要一定呢?
生:是的。
师:不然我把它加进去一点,或者说把它拿走一点,那你觉得公不公平?那符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生:不符合。
师:那空气的多少能不能让它变呢?
生:不能。
师:空气多少不变,我要看看它是否会热胀冷缩?
师:(课件显示)一要考虑如何密封装置,二要考虑如何看清空气受冷受热后体积的变化,三要考虑观察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有体积的变化。结合投影上的提示和刚才我们的交流,你利用这个烧瓶加上或者增加某样工具,让你实现你们所要探究的,证明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好不好?
师:有没有兴趣把你们刚才的猜想正确的验证出来?
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用什么装置?
学生开始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组研究出了结果。
生:我们可以在烧瓶上套一个气球,如果它热胀的话这个气球会变大,如果它不热胀的话气球就不会变大。如果放在冷水里气球会变小。
师:给你一个气球和烧瓶,你怎样让它变化?
生1:先把气球套在烧瓶上放到热水里。
师:不给你热水。
生1:那就把它放在冷水里。
师:也不给你冷水,你该怎么办?师随意的用手握了一下烧瓶,怎样让烧瓶热起来?
师:手的什么?
生2:手的温度。
师:除了用手的温度来使它发生变化,还可以怎样?
生3:放在衣服里面。
生4:摩擦。
生5:用嘴巴。
师: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大家讨论的方法,不给你水,你来看看气球是否有变化。
小组长领气球,小组开始实验,师指导。
师:我们来讲一讲在套上气球时气球是怎样的?用手捂住烧瓶后气球怎样?放在一边又怎么样?
生1:刚开始的时候气球是扁的,加热后气球开始慢慢膨胀起来,放在一边的时候又慢慢缩小。
师:她用了一个词非常好,慢慢的。大家都同意她的现象吗?
生:同意。
师:大家来说说看,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生1:是由冷热的原因。
师:刚才这个现象你觉得能不能证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它的变化
生:可以把烧瓶放在热水里。
师:大家想不想去尝试一下?
师:你觉得用热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安全,不要直接用手接触热水。
(师说注意事项,组长上来领取热水,生小组开始实验,师巡回指导。)
师:来说一说刚才观察到的现象和用手的时候有什么区别?
生1:有手的时候气球是慢慢变大的,而用热水时气球是很快变大。
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现象?
生1:温度。
师:什么温度变了?
生2:手的温度比较低,热水的温度比较高。
师:现在是不是更能证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
师:幻灯显示,师总结: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跟之前水的热胀冷缩现象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区别?
生1:空气比水流得快。
师:看来温度变化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是不是?到底什么让空气和水的体积变大呢?我们又没有加进去任何东西。
生:温度的高低。
师:为什么温度的高低会引起这样的结果呢?
生:因为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师:为什么受热体积会膨胀?程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提示。(科学家研究发现: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的大小一般不会变化,但它们时刻都在运动。)
师:看来这个问题大家还很难理解,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模拟游戏。
教师指导学生做模拟实验,一共有三种指令:一用手捂时微粒和气球怎么变。二是放在热水里,三是放在冷水里。一组同学围成圈当做气球,另一组同学进到圈里当空气微粒。
师:结合刚才的模拟游戏和之前的提示,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膨胀或缩小?
生1:加热之后就会产生热气,热气把微粒漂浮起来就变大了。
生2:如果放在热水里,空气就会在那里运动运动,把气球往上拱。
师:放在热水里,空气的微粒运动速度很快,空气微粒之间呢?
生2: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
师:谁来总结一下。提示:用手捂,放在热水里,冷水里,按照这样的顺序说一说。
生3:用手捂时,温度有点上升,微粒运动慢点;放在热水里,微粒很快就拉开距离,气球就膨胀的很快。放在冷水时,微粒运动的速度变慢了,它们之间的距离变小了,气球就扁了。
师:幻灯出示:(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
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降温以后,微粒减慢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小,物体就收缩了。)谁来读一下?
师: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生1:空气会热胀冷缩。
生2: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
生3:空气是会流动的。
生4: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
生5:空气会变化。它会热胀冷缩。
师:你们懂得了空气热胀冷缩的真实原因了吗?
师:今天大家表现的不错,看你们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幻灯出示:夏天自行车轮胎为什么不能充气太足?
生1:因为会爆掉?
师:你觉得为什么会爆掉?
生2:夏天天气很热,车胎内空气受热会膨胀,从而导致爆胎。
师:老师奖励一下大家。幻灯显示:魔术师刘谦。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看谁能够破解这个魔术。(老师表演魔术)
师:看谁能解密?
生:老师手上的温度让空气膨胀了,所以液柱上升。
师: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布置学生回家的任务:找一找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现象与空气的热胀冷缩有关。
点评《空气的热胀冷缩》的课堂实录与自评
&执教:缘来是你
点评:阿强
师:这是什么?知道吗?
生:烧瓶。
师:(师左右摇一摇)有没有东西?
生:没有。
师:真的吗?
师:有什么?诶,刚才说没有,现在说有了。
生:有空气。
师:你为什么觉得有空气,空气有什么特点?
生1:摸不着,看不见。
生2:没有气味。
生3:无处不在。
生4:透明。
生5:没有味道。
师:程老师刚才甩了一下,你觉得空气还有什么特点?
生:还有。
师:空气有什么特点?刚才大家讲了很多,程老师来补充一个,你们看对不对。空气会不会流动?
生:不会。
师:我们经常感觉到电风扇扇来,那是不是空气在流动?
师:是空气被电风扇带动之后,流动过程让我们感觉到的,也就是说空气还有一个特点是会流动。只是我们看不见,等一下我们就要来研究它。
(自评: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先重温空气的特点,了解了空气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去思考如何让我们看得见,摸得着,会流动的空气,为后面的实验做好铺垫。)
[点评:个人感觉这个环节可以省略。]
师:昨天我们用这个装置解决了什么,这里面是什么?
生:红墨水。
师:解决了一个水的一个什么性质?
生:水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非常好,程老师把它放到热水里面去,有什么现象?
生:会上升。
师:液柱上升,说明什么?
师:放到冷水里呢?
生:会下降。
师:说明什么?
生:冷缩。
师:水有什么性质?
生: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自评:本环节的设计一个方面主要是为了通过复习水的热胀冷缩性质,引出对空气有无热胀冷缩性质的研究;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水在受冷与受热时液柱的变化现象,来引导学生将知识与方法进行迁移,有利于学生思考设计空气有无热胀冷缩性质实验时,借助液柱或者其他物体来观察空气体积的变化。)
[点评: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是在水的热胀冷缩的基础之上展开的,因此,回顾或复习有关水的热胀冷缩实验是有必要的。但此处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所以,这样的引入个人感觉稍显平淡,而且问题也是由老师提出来的。曾经看到过一个案例,可以借鉴一下:教师利用研究水热胀冷缩的装置再做一次实验(只是研究水时是烧瓶装满水的,现在换成了一部分是水),在学生看到水喷出来后,教师请学生解释看到的现象,进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一定是(或只是)水的热胀冷缩引起的吗?这样顺势而下,引导学生关注到空气会不会热胀冷缩的问题上来。]
师:那么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认为有的请举手。
生:一部分同学举手,一部分没举手。
师: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自己想一想。这是你们的猜测,有些同学举手了,有的没举手。
师:想不想验证你们的猜测?
(自评:上述环节我觉得还应该追问:“认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认为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又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这样有利于知晓学生前概念中对空气有无热胀冷缩的性质的情况,为后面的概念教学确定方向。)
师:我要去研究空气,需要解决什么?刚才我们说了空气有什么特点?
生:看不见,摸不着。
师:是啊,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评:问题没有问清楚,应该问“如何让我们看得到或者摸得到空气的变化呢?你们有什么办法?”这样简洁明了,后面的话也就不需要补充了。)怎么才能让它看得见,或怎么借助别的东西让它看得见(摸得着)呢,刚才程老师还补充了空气的什么特点?
生:空气会流动。
师:会流动,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自评:问题没有问清楚,应该问“如何让会流动的空气乖乖的呆在瓶里呢?你有什么办法?”这样简洁明了,后面的话也就不需要补充了。)我们前面在研究水的时候水是一定的,没有倒进去,也没有倒出来。说明空气的多少是不是也要一定呢?
生:是的。
师:不然我把它加进去一点,或者说把它拿走一点,那你觉得公不公平?那符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生:不符合。
师:那空气的多少能不能让它变呢?
生:不能。
师:空气多少不变,我要看看它是否会热胀冷缩?
[点评:这里感觉太罗嗦了,个人认为只需要追问“怎么验证?”“怎么才能让我们知道它受热了有没有膨胀、受冷后会不会收缩?”“有什么办法让我们能看到它体积的这种变化?”即可。相信孩子们也是能想出办法的。如果真想不到,教师可以再出示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
师:(课件显示)一要考虑如何密封装置;二要考虑如何看清空气受冷受热后体积的变化;三要考虑观察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有体积的变化。结合投影上的提示和刚才我们的交流,你利用这个烧瓶加上或者增加某样工具,让你实现你们所要探究的,证明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好不好?
(自评:在课堂上这里对提示内容的分析说明有点繁。)
师:有没有兴趣把你们刚才的猜想正确的验证出来?(自评:此问多余。)
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用什么装置?
学生开始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组研究出了结果。
生:我们可以在烧瓶上套一个气球,如果它热胀的话这个气球会变大,如果它不热胀的话气球就不会变大。如果放在冷水里气球会变小。
(自评:在课后了解到,以上的方法得出还有赖于后面的听课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试想如果一时半会得不出此类方法又该如何引导,这点值得深思。)
师:给你一个气球和烧瓶,你怎样让它变化?
生1:先把气球套在烧瓶上放到热水里。
师:不给你热水。
生1:那就把它放在冷水里。
师:也不给你冷水,你该怎么办?师随意的用手握了一下烧瓶,怎样让烧瓶热起来?
师:手的什么?
生2:手的温度。
师:除了用手的温度来使它发生变化,还可以怎样?
生3:放在衣服里面。
生4:摩擦。
生5:用嘴巴。
师: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大家讨论的方法,不给你水,你来看看气球是否有变化。
小组长领气球,小组开始实验,师指导。
(自评:此环节的设计最初的想法是想为后面用热水加热时的现象进行对比,却发现我的做法有违背学生最初想法的行为,如学生想用热水和冷水来进行实验,而我却说“不给你热水,也不给你冷水。”其实课堂上学生想怎样研究就应该让他去研究,而不应该为了我们的环节设计硬拉学生来参与,对学生的兴趣将会有所打击。)
[点评:从教师的设想来看,老师是希望学生关于空气的热胀冷缩的研究更为丰实一些,但实施中正如老师自己所说的跟着设计走了。其实这里教师如果希望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来研究,是可以引导学生想想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让它受热?或是不是可以借助不同物体来观察到它体积的变化。当然从材料的准备上也要跟进。如准备带弯管的橡胶塞和红墨水等。]
师:我们来讲一讲在套上气球时气球是怎样的?用手捂住烧瓶后气球怎样?放在一边又怎么样?
生1:刚开始的时候气球是扁的,加热后气球开始慢慢膨胀起来,放在一边的时候又慢慢缩小。
师:她用了一个词非常好,慢慢的。大家都同意她的现象吗?
生:同意。
师:大家来说说看,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生1:是由冷热的原因。
师:刚才这个现象你觉得能不能证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它的变化
生:可以把烧瓶放在热水里。
师:大家想不想去尝试一下?
师:你觉得用热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安全,不要直接用手接触热水。
(师说注意事项,组长上来领取热水,生小组开始实验,师巡回指导。)
师:来说一说刚才观察到的现象和用手的时候有什么区别?
生1:有手的时候气球是慢慢变大的,而用热水时气球是很快变大。
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现象?
生1:温度。
师:什么温度变了?
生2:手的温度比较低,热水的温度比较高。
师:现在是不是更能证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
师:幻灯显示,师总结: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自评:上面活动中我让学生自由的用画和文字结合来记录现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记录的方式与方法,不过后来没有选取记录比较好的记录单进行展示,没能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记录形式,有点遗憾,而且交流时部分学生没能积极思考与发言,显得课堂交流有点“冷”。)
师:跟之前水的热胀冷缩现象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区别?
生1:空气比水流得快。
师:看来温度变化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是不是?到底什么让空气和水的体积变大呢?我们又没有加进去任何东西。
生:温度的冷热。
师:用温度的冷热,还是用温度的高低更合适啊?
生:高低。
师:为什么温度的高低会引起这样的结果呢?
生:因为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点评:这里有点绕了,而且让学较难理解老师问题的意图。“到底什么让空气和水的体积变大?”你准备让学生怎么回答?其实学生的回答并没有错。只是与教师所想的不一样罢了。所以关键还是问题出现问题了。事实上,这里就一个问题:为什么水和空气受热都会膨胀、受冷都会收缩?]
师:为什么受热体积会膨胀?
(自评:其实“为什么受热体积会膨胀?”这个问题我是想问学生空气受热后体积为什么会膨胀,引导学生去探究空气体积变化更深层的含义,去了解学生前概念中是否了解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这一概念,提出问题后发现学生一无所知,这在意料之中,不过我发现单从这么一个为什么,学生是很难往我所期望的方向想的,难度太大了,因此我将深入思考这一环节中问题的设计。)
程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提示。(科学家研究发现: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的大小一般不会变化,但它们时刻都在运动。)
师:看来这个问题大家还很难理解,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模拟游戏。
[点评:此处也不一定要说做个模拟实验。其实也不适宜这样说。因为要模拟,就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事实与条件。而这里学生关于“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这一概念是没什么了解的,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关于这个模拟实验的基础。个人认为,教师是不是可以这样做:“看来这个问题比较难。那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做个小游戏,看看游戏对大家思考这个问题有没有帮助。”然后在游戏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
教师指导学生做模拟实验,一共有三种指令:一用手捂时微粒和气球怎么变。二是放在热水里,三是放在冷水里。一组同学围成圈当做气球,另一组同学进到圈里当空气微粒。
(自评:活动指导后,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先让他们想一想三种指令下作为气球和空气微粒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以便活动有序正确的进行。)
师:结合刚才的模拟游戏和之前的提示,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膨胀或缩小?
生1:加热之后就会产生热气,热气把微粒漂浮起来就变大了。
生2:如果放在热水里,空气就会在那里运动运动,把气球往上拱。
师:放在热水里,空气的微粒运动速度很快,空气微粒之间呢?
生2: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
师:谁来总结一下。提示:用手捂,放在热水里,冷水里,按照这样的顺序说一说。
生3:用手捂时,温度有点上升,微粒运动慢点;放在热水里,微粒很快就拉开距离,气球就膨胀的很快。放在冷水时,微粒运动的速度变慢了,它们之间的距离变小了,气球就扁了。
师:幻灯出示:(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
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降温以后,微粒减慢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小,物体就收缩了。)谁来读一下?
(自评:以上环节虽然有部分同学能做出合理解释,这让我很高兴,不过一细想另一部分学生是否也理解了呢?还是我将概念强加给他们了呢?这是一个值得后续去探讨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只要有学生回答出来了我们就觉得万事大吉了,是否可曾想到其他学生也能回答上述问题了呢?我想一般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尽量把它做的更好,而不是最好。)
师: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生1:空气会热胀冷缩。
生2: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
生3:空气是会流动的。
生4: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
生5:空气会变化。它会热胀冷缩。
师:你们懂得了空气热胀冷缩的真实原因了吗?
师:今天大家表现的不错,看你们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幻灯出示:夏天自行车轮胎为什么不能充气太足?
生1:因为会爆掉?
师:你觉得为什么会爆掉?
生2:夏天天气很热,车胎内空气受热会膨胀,从而导致爆胎。
师:老师奖励一下大家。幻灯显示:魔术师刘谦。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看谁能够破解这个魔术。(老师表演魔术)
师:看谁能解密?
生:老师手上的温度让空气膨胀了,所以液柱上升。
师: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布置学生回家的任务:找一找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现象与空气的热胀冷缩有关。
(自评:“找一找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现象与空气的热胀冷缩有关。”这一课外任务不具探究性,我觉得用“既然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更合理,而且可以为下一课《金属热胀冷缩吗》做下铺垫。)
教学反思:
一、用语有重复现象,有点绕,思路不够清晰,导致学生听的雾里云里的。因此我将尽量提炼用词,语句尽量做到精炼有效。
二、肢体语言过多,用形体动作指导的过多,很多问题并非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而是通过老师的动作指导想出来的,影响学生思维的开发与拓展。所以我将思考更加合理准确的形体动作引导。
三、学生交流时的参与度不够,一方面与提问的准确性有关,另一方面与教师的引导有关,而且没有充分注意学生的倾听习惯培养,特别是角落一点的学生有无认真倾听没有关注到,这也是引起交流氛围不够理想的一个原因。
四、活动的环节设计不够合理,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分析探究微粒与物体热胀冷缩之间关系的活动环节,学生较难理解获得正确结论。
五、问题设计有难度,造成学生交流时参与度不高,而且问题过多不够精炼,内容太繁琐也不够明了。
[点评:以上的反思非常深刻,说明程老师确实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也从中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期待下一次更为精彩的演绎。]
| 点赞暂无点赞记录
首页本页底部【图文】4、空气的热胀冷缩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空气的热胀冷缩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4、空气的热胀冷缩
大小:3.0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在无风的地点点燃蚊香,可见烟雾总是上升且只能上升到一定程度,这是因为:
A.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B.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
D.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
大杂锅00219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受热地区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低,受冷地区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高,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起;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陷。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温度计里的空气温度计是完全密封的,那细管里是否存在空气?当温度较低水银面降低时,上面的细管里是真空还是充满空气?补充个问题:当水银受热膨胀时,如果体积不变的话据说会产生很大的压强,那么温度上升一摄氏度时究竟能产生多大压强?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多说无益.真空还是有空气都不重要.都不影响测量.理由如下:假如有空气在.当温度降低的时候 水银的收缩力要远远大于气体的.水银柱下降.当温度升高时候 水印的膨胀力同样大于气体的,气体虽然也膨胀 但是依然被压缩,那么对于影响率 也就是体积或者说高度 影响吗?当然影响.但是这个影响率是不会变的.水银温度计封装好以后:插入沸腾的水中,当水银到达一个位置不动时候 标注100摄氏度,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同样的办法 标注0摄氏度.中间等分100小格子,管求它封装里面的空间 有没有空气 有没有对水银影响了呢?意思明白了吗?大规模生产的时候 所有的流程是定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是真空的,水印水银的体积在变,温度计也是真空的
真空的,不然密封着一段空气柱的话,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水银面升降时,气柱体积会减少或增大,气压上升或下降,最终影响水银面的高度,使温度计指示值不准。
不应该存在空气,那样的话大气压强也会使液面升高,而不是由于温度了。握力计也是这个道理,但如果是压强计就应该存在空气了。当温度较低水银面降低时,上面的细管里是真空,因为没有进入空气嘛
理论上,应该是真空一般的温度计,是靠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要想读数准确,液体必须“自由自在”地热胀冷缩(除了温度之外,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如果里面有空气的话,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压强,使液体的热胀冷缩受到影响,从而使得温度计的读数不准确。当然了,实际生活中,受到技术等原因限制,肯定不可能百分之百真空的。...
到了一个制作温度计的方法,我觉得通过分析,温度计里面不是真空的收集到以下器材:容积为几毫升的小药液瓶、红墨水、小药瓶上的橡皮帽、空圆珠笔芯、细吸管、温度计、蜡块以及家庭中常用的其他器材 小药液瓶当作温度计的玻璃泡 空圆珠笔芯当作温度计的玻璃管 橡皮帽用来密封上端的口 细吸管用来加液体 蜡块用来密封接口 红墨水作为指示的液体 <b...
我们知道液体和固体都是极难压缩的,所以上方的空气对水银温度计的影响极小
真空,如果有空气,空气就会预热 膨胀,遇冷收缩,温度计就没有用了。
1:可能存在少许 ,那段细管是由少许空气形成的低压环境 2:你自己去查撒。。。
没有空气 真空的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气膨胀系数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