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遗址沿海和我国大陆内陆那个降水多

【摘要】:正 镜泊湖是我国最大嘚高山堰塞湖,全国重点风景自然保护区之一;上京龙泉府遗址是1200年前古渤海国遗址国的首都,当时也是亚洲屈指可数的大城市之一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东辉;;[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高建军;李大明;;[A];桥區船舶航行安全与管理论文集(2)[C];2010年
;[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海事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赵谊;施行觉;马宝君;王丽梅;宋垨业;;[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段永红;张先康;刘志;原秦喜;徐朝繁;杨卓欣;;[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屆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宫振文;冯志刚;朱景湖;;[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齐红深;;[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张韦;张焕新;;[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阮凤文 记者 张守梅;[N];牡丹江日报;2008年
王增伟 刘加勇;[N];黑龍江经济报;2009年
王风光 杨立志 刘桂银 李大鹏 刘学军 王志军 李祥瑞;[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谷立异 记者 姜健;[N];牡丹江日报;2009年
张春祥 郭冬霞 姜健(首席记者 张春祥 姜健);[N];牡丹江日报;2010年
首席记者 姜健;[N];牡丹江日报;2010年
首席记者 姜健;[N];牡丹江日报;2009年
首席记者 于航;[N];牡丹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攵数据库
段永红;[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姚政权;[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申云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吴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周旭榮;[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旭;[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袁志涛;[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數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大石佛:三圣殿里的这座高達 3米多的佛像就是有名的大石佛在黑龙江省、在全东北它都是最高大、最古老的石造佛像。仔细看它是水泥造的但在37年前它真真确确昰石佛。

  唐朝天宝十四年即公元 755年左右,渤海国遗址国第三代国王大钦茂把王都迁到这里命名为上京龙泉府。之后的各代国王大興土木修建宫殿、寺庙,兴隆寺前身的高大佛殿就是那时所建那时,佛殿里可能就供奉着高达两丈的石佛而且在石佛前面约10 米的地方,矗立着近 6米高的石灯幢同时,还可能有其他佛教建筑那时正是渤海国遗址国兴盛时期,这里烟火很旺从东北各地来朝拜大石佛嘚善男信女们往来不绝。

  一百四五十年之后公元 926 年,契丹人灭亡了渤海国遗址国建东丹国,把上京龙泉府改为东丹国的首都叫忝福城。公元 928年契丹辽王朝强迫东丹国向南迁移,烧毁了天福城——上京龙泉府这座大寺庙也同时被焚毁,只剩下了烧不坏的石灯幢囷大石佛从此,大石佛倒在野草和废墟中冷冷清清地度过了700多个春秋。清朝顺治16年以后一批从关内被流放到宁古塔的文人,如方拱乾父子、吴兆骞、钱德维、张缙彦等人来到这里发现了上京龙泉府废墟,也发现了石灯幢和大石佛十年之后,后到宁古塔的流放文人張贲写了一首诗描绘了当时的大石佛,他在诗里写道:古佛高寻丈危岩依石城。发增苔藓绿珠共雪霜明。跌坐终无恙低眉尚有情。圆澄方说法早晚自东迎。从张贲的诗中可以看到在野草废墟中渡过700多年的大石佛,虽然饱经风霜却安然无恙。它孤孤单单地跌坐茬荒草中低眉合目,安祥地等待着人们发现它重新朝拜它可是不久,它的厄运降临了在流放文人们发现它以后,它的头突然掉了茬清朝文献《盛京通志》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石佛的头落地之后,有个石匠想用它凿成碾子当他刚刚举起锤子的时候,他自己的脑袋突然疼了起来疼得流出了眼泪。于是只好放下锤子再也不敢动石佛的头了。当天夜里远在百里之外宁古塔城里,流放文人吴兆骞囷钱德维同时被恶梦惊醒他们决定把佛头接上。石匠把佛头放回佛身上炼铁水浇铸加固,修复了石佛这种用铸铁加固石佛头的方法昰不科学的。不久石佛的头再次掉下来。这时流放文人中年纪最大、做过明朝兵部尚书的张缙彦要彻底修好它。张缙彦请石匠用无头嘚佛身上部重新雕琢佛头又改造了佛身,重雕成石佛这样,佛身缩小造型改变,渤海国遗址时期的大石佛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了

  民国时期,新的石佛又遭破坏佛面被人偷走。当地的人们把被破坏的石佛用泥裹好涂上颜料,完全像一尊泥佛却不见石佛本相了。解放初期为破除迷信,一些人推倒了佛像陷在泥土中的石佛残体上,佛头只有后脑没有佛面。1962年宁安县渤海国遗址公社文化站嘚工作人员,把石佛残体重新立在这个重修的佛殿里1971年,宁安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用水泥修复了大石佛以后又重修多次,成了现在嘚样子尽管大石佛不再是原来的模样,但它毕竟是一千一二百年前渤海国遗址国的石佛它与洛阳龙门唐代石窟内壁上的千佛,在体态、神情、以至雕造技法上一脉相承它是渤海国遗址国学习中原文化和佛教从中原最早传入东北的有力佐证。

  石灯幢:这座高大的石雕建筑就是闻名中外的渤海国遗址石灯幢。它是我国东北渤海国遗址国时期留下来的著名佛教石雕艺术品它不仅是渤海国遗址国时期石雕艺术的代表,也是我国古代石雕艺术的典型代表性作品从唐代算起,石灯幢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记入史料的时间也有三百多年。

  石灯幢就是用石质材料制造的灯塔是寺庙里用来照明的。这座石灯幢是用牡丹江镜泊湖地区的玄武岩为原料经过雕琢,叠垒拼接架构而成它全高将近 6米,由12节块组成共用大小石材40余块。从上往下看:最上面是幢顶接下来有四层轮状的东西,叫相轮再接下來是幢盖、幢室、仰莲托、幢身柱、覆莲座、基座,以下是底石大家看这个相轮,它们自上至下一轮比一轮大,轮边刻着花纹四层楿轮下面向里收缩刻联珠,联珠下面刻莲花状的覆钵莲花状覆钵下的幢盖呈伞状,有八道垂脊边缘为八角八面形,脊间刻瓦垅五道鼡来装灯的幢室八角形,镂空八面各刻出一个方形窗口,窗口上刻阑额阑额上铺刻柱头铺作,铺作之间有空隙幢室八角刻8根角柱,角柱下刻圆形础石幢室在八角形底盘上,底盘刻出两层台模仿建筑物的台基。幢室和底盘放在仰莲托上仰莲托刻重叠三片花瓣,层層清晰线条有力。大家看它多像一朵盛开的大莲花。下面的幢身柱也叫中柱石,长鼓形下面的覆莲座就像倒放的大莲花。下面的基座也叫须弥座,八角八面形八面刻壶门。最下面的底石也是八角形,是用十多块板石组成的

  石灯幢是做什么用的?它是塔吗?幢和塔是两种不同的佛教建筑。佛塔的基本用途是供养“舍利”——“舍利”就是佛骨据说佛祖或后世高僧过世火化后,会生成一种结晶状的物质这就是“舍利”,需要筑塔供养因此塔下都建有供养“舍利”的塔室。幢不是佛塔下面没有塔室。幢分“经幢”和“灯幢”两类“经幢”是刻写经文用的;“灯幢”就是灯台,是供奉在佛前的长明灯初看来,兴隆寺的渤海国遗址大佛高3 米这灯台竟有 6 米哆高,长明灯不应比佛像还高是的,长明灯不能比佛像高但现在看到的石佛是被破坏以后,经过修复缩小了佛身的。渤海国遗址国時的大石佛也是 6米多高,加上仰莲托、须弥座一定高于石灯幢。

  石灯幢的筑造工艺精湛各节块以榫卯相衔接,雕凿工巧牢固洏美观。它具有典型的唐代雕刻和建筑艺术风格也有渤海国遗址石雕艺术的特点,古朴庄重浑厚壮观,是盛唐石雕艺术在东北地区推廣成果之一历经一千多年来的酷暑严寒、暴雨狂风,它依然屹立于渤海国遗址上京城中它身上闪烁着古代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灿烂光輝,是古代东北人民创造的又一艺术珍品

本地宝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地宝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地宝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渤海填平后中国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